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
- 格式:ppt
- 大小:6.58 MB
- 文档页数:58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托,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层层推进教学。
本课教学力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深度感知历史,大胆表达观点,提升历史思维,培养爱国情怀,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
二、教材教学内容分析“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选自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一课。
本节内容上承《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建立后,实行专制统治,一方面军阀混战,另一方面对工农红军大规模“围剿”。
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全力反“围剿”。
当时的国内和国际环境,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新教材将抗日战争分为《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和《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和抗日战争胜利》两课时内容,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本课共分三目:“局部抗战”、“全面抗战的开始””“日军侵华的暴行”,主要内容包括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背景,经过,侵华暴行,以及中国人民自发局部抗日到全面抗战开始的过程。
三、学情分析2018年8月,我到新疆自治区库车县第二中学开始为期一年半的支教,库车二中是新教材试教试点学校,因此承担了本次试教任务。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库车县第二中学高一年级平行班学生。
在初中阶段,《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用5课时内容讲述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内容涵盖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正面战场的抗战、敌后战场的抗战、抗日战争的胜利。
从内容看,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介绍的比较详细,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关于抗日战争的有了一定基础知识。
因此,高中的教学要区别于初中阶段的学习,避免简单重复。
高一新生,在历史学习上,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储备,但历史思维尚未形成,历史分析能力相对缺乏。
本课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对教材资源在内的各类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创新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岳麓版选修3第10课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备课人毕晓黎教学目标:课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
教学重点、难点: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的原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图示法、归纳法、讲述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随着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发动了一系列的局部战争。
那么局部战争怎么会演变成全面的世界大战呢?讲授新课:一、全面战争爆发的原因:(一)法西斯的对外侵略扩张:设问:到20世纪30年代,哪些国家走上了法西斯的道路?1922年意大利、1933年德国、1936年日本。
走上法西斯道路后,30年代,这些国家纷纷开始侵略扩张,挑起战端。
有哪些表现呢?1、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1935年10月意30万大军不宣而战,到1936年5月正式吞并。
设问:意大利为什么侵略埃塞俄比亚呢?由于实力相对较弱和德国法西斯的扩张,意大利在欧洲扩张成功的可能性很小;(出示地图)埃塞俄比亚地处东非要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意埃实力对比悬殊,意装备先进(图片),而埃的军队尚属于部落军(图片),但意仍采用了狂轰滥炸、施放毒气等灭绝人性的措施,大量使用毒气,致使埃塞俄比亚27.5万军民被毒气熏死,40余万无辜居民惨遭杀害,体现了法西斯组织反人类的特点。
2、德意干涉西班牙内战:1936年内战爆发—1939年共和国被颠覆设问一:西班牙内战的双方是?初期内战的性质是?佛朗哥叛军(德意扶植的西班牙法西斯势力)与人民阵线政府(西班牙共产党和左翼政党的联合执政);西班牙人民反对本国法西斯势力的内战;后来德意进行了公开的武装干涉:德国派往西班牙的“秃鹰军团”,主要是空军、坦克兵和技术兵种,意大利派往西班牙的是整师的“黑衫队员”,在1937年中最多时,人数达到约5万人。
法西斯的部分外籍军团是由德国的“容克”飞机空运去的,随后大量的军队由德意战斗机护航乘船渡过海峡,大批武器装备、弹药源源不断供应叛军,德意的轰炸机对西班牙的城市进行狂轰滥炸,德意的正规军也在“志愿兵”名目掩盖下踏上西班牙本土。
中国局部战争演变成全面抗战的开始中国局部战争演变成全面抗战的开始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形势非常紧张。
被当时的外国列强不断侵占和割让的中国处于内外交困的状态。
同时,国内政治也异常动荡。
中国的国共两党内部存在许多矛盾和争端,国民党政府对于共产党的打压更是愈发严厉。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迎来了局部战争,也因此开始了全面抗战的时代。
一、战争的导火索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了震惊中国和世界的“九一八”事变。
日本占领了中国东北的辽宁省,并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逐步占领其他地区。
国民党政府在面对日本的入侵时,表现出了明显的软弱。
此时,共产党针对国民党政府在解决日本侵略行为上的不力纷纷发表批评性的文章,激发了国民党对共产党的打压。
1934年,国民党发动了“皖南事变”,失败后对共产党进行了全面的围剿。
在长征的过程中,国共两党都受到了极大的伤亡,但共产党依然保留了一部分兵力在川陕边区组建游击队,不断骚扰国民党。
这是局部战争的一个导火索。
二、局部战争的爆发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
日本军队在事先进行了偷袭后,主动挑衅中国军队。
在随后几个月时间里,日军先后侵占了北平、天津等地,而中国政府和军队的反应较为消极。
不少中国人对于国民党政府的软弱失望,纷纷加入抗日救亡运动。
三、形势的变化面对日军的入侵,中国政府和军队逐渐觉醒,开始采取措施抵抗日本军队。
同年10月,在国民党中央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抗日救亡”口号。
会议决定,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的统一战线,共同抵抗日本侵略。
此后,中国各地纷纷展开了广泛的抗日救亡运动。
不少人自愿加入八路军、新四军等革命武装队伍。
国共两党共同抗日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要求,抗战的呼声愈来愈高。
四、全面抗战的开端1937年12月,日军在南京进行了大规模的暴行,史称南京大屠杀。
随后,中国政府宣布对日本宣战,全面抗战开始。
各地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在这个时候形成,包括原本对共产党非常敌视的国民党,也被迫与共产党合作共同抗日。
第10课从局部战争到全面战争导言:美国总统罗斯福曾经对英国首相丘吉尔谈起,应该给第二次世界大战起一个名字,丘吉尔脱口而出:“The unnecessary War!”他认为如果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决策者们处理不当,致使德、意、日侵略势力迅速膨胀,第二次世界大战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那么英法美的领导人在20世纪30年代到底是怎么做的?战争为什么不能避免,而从局部的战争走向了全面战争的深渊?一、法西斯的对外侵略扩张——局部战争思考: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国家是如何对外扩张的?其结果如何?由于当时世界战略格局和力量对比等因素,德意日不可能一下就挑起世界大战,而是分别在亚洲、非洲和欧洲发动一系列的局部战争,1931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5年意大利挑起侵占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地处战略位置,而且自然资源丰富,从而早已成为了意大利的侵略对象。
),1936年德意法西斯国家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1936年德国吞并奥地利,1939年3月,德国侵吞捷克斯洛伐克。
1.1935年意大利挑起侵占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地处战略位置,而且自然资源丰富,从而早已成为了意大利的侵略对象。
2.1936年德意法西斯国家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从西班牙的地理位置,想想德意法西斯为什么要侵占西班牙?导致了什么影响?(1)原因:1.夺取西班牙重要的战略地位和战略资源2.切断英法与其海外殖民地的联系3.支持佛朗哥法西斯势力,把西班牙变成检验自己军事实力的实验场。
(2)影响:1.西班牙内战(民主革命)演变成为反法西斯侵略的民族战争2.导致了西班牙人民阵线共和国的颠覆西班牙人民阵线是什么性质的组织?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组织《格尔尼卡》:1937年,德国空军对西班牙城市格尔尼卡进行野蛮轰炸,大量平民伤亡。
画家毕加索义愤填膺,以此为题材创作了名画《格尔尼卡》,用超现实主义的风格揭露了法西斯的罪行。
一个德国法西斯分子看过后问毕加索:“这是你的杰作吗?”画家回答:“不,这是你们的杰作。
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教材分析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位于教材第八单元第一课,课标题为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课文下分为三个子标题:局部抗战、全面抗战的开始、日军的侵华暴行。
课文由课前导入、正文、课文辅助系统三大部分组成。
我们依次进行分析。
一、课前导入:课前导入由一段描述性文字和一张图片构成。
如下:“1929年秋,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严重影响日本,摆脱困境,急于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
1931年上半年,日本政府及其在中国东北的殖民机构加紧进行武装侵略的部署”。
从这段简短的文字描述中,我们可以得到几个信息:a)战争的性质:侵略性的,不公正的,加害方是日本。
b)战争爆发原因:世界经济爆发,日本陷于困境c)战争爆发时间:1931年在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几个形容词-严重、急于、加紧,这几个形容词的存在一方面证明了日本侵华的急迫性与预谋性,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情,引起学生对故事后续发展的注意。
图片名为日本东方会议会场,看似最普通不过的一场会议,决定我国未来命运的会议,会议中确定了侵略中华的方针。
日本侵华战争一触即发。
二、正文:在课程大纲中,对于这一课的要求是-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关于这个要求,课文通过三个子标题的方式,来进行讲解介绍。
我们先对这些内容进行一个简要的分析。
(一)、局部抗战在这一节介绍了从九一八事变开始到西安事变整个过程中,日本的侵华史事与中国人民的反抗,将初中历史一课的内容浓缩为一节,在高中生已掌握抗战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将这些知识进行简单汇总,对这些知识进行深入的分析,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在讲解这节课时,需要立足于世界观,从主观客观角度分析,教给学生正确的评价。
a)日军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以及他为什么可以成功侵略中华:从唯物史观角度深入分析;b)国民政府国家危难当头为何却在窝里斗:这既有政治原因,也有个人原因,历史原因、必须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讲解,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观;(二)、全面抗战的开始这一节内容在初中课本中依旧是一课的形式,在高中课本中以节的形式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