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课时作业岳麓版选修-课件
- 格式:doc
- 大小:545.00 KB
- 文档页数:4
第10课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问题导学一、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活动与探究材料一英法尽管同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胜国,但其经济地位和军事地位都因战争受到了巨大的削弱……这种状况使英法统治集团中的部分人士不敢同德、意、日的侵略扩张政策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而是试图通过满足侵略者部分贪欲的方法来维持自己的既得利益。
——《国际关系史》材料二还有三十年代经济危机使英法两国政局动荡,内阁更替频繁,很难指望政府在法西斯进攻面前实行一种坚定和连续的外交政策。
英法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苏联的本能仇恨,对弱小国家的固有蔑视……在一个时期内,希特勒竭力造成一种似乎唯有共产国际、唯有苏联才是德国敌人的假象,英法集团相信了这一点。
——《国际关系史》(1)材料一、材料二中英法纵容法西斯的原因有哪些?(2)依据材料,谈谈你对绥靖政策的认识。
(3)绥靖政策的影响如何?二、英国对外政策的调整活动与探究材料一在从我担任目前职务以来,我的主要任务就是为欧洲的绥靖……捷克斯洛伐克问题是最后的,说不定还是最危险的一个问题。
既然我们已经走过来了,我觉得可以沿着这条通向稳定的道路继续前进了。
——1938年10月张伯伦在下院的辩论词材料二你们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说:我们的政策就是用上帝所能给予我们的全部能力和全部力量在海上、陆地上和空中进行战争;同一个在邪恶悲惨的人类罪恶史上还从来没有见过的穷凶极恶的暴政进行战争。
——1940年5月丘吉尔在英国下院的演讲(1)根据材料指出张伯伦政府和丘吉尔政府在不同时期对德国实行的不同政策。
(2)两种政策分别带来了怎样的结果?你从中得到什么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固有的矛盾和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2.历史原因:德、意、日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满,极力摆脱这一体系的束缚和压制。
3.直接原因: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德、日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形成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因此“大危机使世界走向战争”。
岳麓版选修3第10课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备课人毕晓黎教学目标:课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
教学重点、难点: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的原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图示法、归纳法、讲述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随着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发动了一系列的局部战争。
那么局部战争怎么会演变成全面的世界大战呢?讲授新课:一、全面战争爆发的原因:(一)法西斯的对外侵略扩张:设问:到20世纪30年代,哪些国家走上了法西斯的道路?1922年意大利、1933年德国、1936年日本。
走上法西斯道路后,30年代,这些国家纷纷开始侵略扩张,挑起战端。
有哪些表现呢?1、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1935年10月意30万大军不宣而战,到1936年5月正式吞并。
设问:意大利为什么侵略埃塞俄比亚呢?由于实力相对较弱和德国法西斯的扩张,意大利在欧洲扩张成功的可能性很小;(出示地图)埃塞俄比亚地处东非要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意埃实力对比悬殊,意装备先进(图片),而埃的军队尚属于部落军(图片),但意仍采用了狂轰滥炸、施放毒气等灭绝人性的措施,大量使用毒气,致使埃塞俄比亚27.5万军民被毒气熏死,40余万无辜居民惨遭杀害,体现了法西斯组织反人类的特点。
2、德意干涉西班牙内战:1936年内战爆发—1939年共和国被颠覆设问一:西班牙内战的双方是?初期内战的性质是?佛朗哥叛军(德意扶植的西班牙法西斯势力)与人民阵线政府(西班牙共产党和左翼政党的联合执政);西班牙人民反对本国法西斯势力的内战;后来德意进行了公开的武装干涉:德国派往西班牙的“秃鹰军团”,主要是空军、坦克兵和技术兵种,意大利派往西班牙的是整师的“黑衫队员”,在1937年中最多时,人数达到约5万人。
法西斯的部分外籍军团是由德国的“容克”飞机空运去的,随后大量的军队由德意战斗机护航乘船渡过海峡,大批武器装备、弹药源源不断供应叛军,德意的轰炸机对西班牙的城市进行狂轰滥炸,德意的正规军也在“志愿兵”名目掩盖下踏上西班牙本土。
高中历史第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课时作业岳麓版选修-课件【师说】2015-2016高中历史第3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 9 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课时作业岳麓版选修3一、选择题1.20世纪30年代,阿诺德·汤因比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
”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崩溃B.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C.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关键信息“20世纪30年代”。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崩溃与否对“西方的社会制度”不起作用,故A错误。
C说法不符合史实。
D时间太久远,况且第一次世界大战也并未引起西方社会制度的大变动。
只有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影响下,导致了世界各地人们对西方社会制度的怀疑,故B正确。
【答案】 B2.“当时各国形成了各自的经济区……设置很高的关税壁垒。
当时就是这种情况,世界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展开贸易,形成排斥他国的地区经济。
基于当时的情况,日本不得不关注满蒙。
”上述材料反映日本大举侵华的一个客观背景是( )A.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使得经济出现区域集团化B.社会主义苏联和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不同的市场C.经济大危机导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激烈的经济战D.日本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了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理解问题的能力。
注意材料中强调的是“各国形成了各自的经济区”“关税壁垒”,故日本制定大举侵华的外交政策的背景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激烈的经济战。
【答案】 C3.20世纪20年代,日本关东军主任作战参谋石原莞尔提出:“满蒙问题的解决是日本唯一的生存途径。
”通过下列哪一事变,这个荒谬的看法变成了关东军的侵略行径( ) A.九一八事变B.纳粹党成为第一大党C.七七事变D.“二二六”政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说】2015-2016高中历史第3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 10 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课时作业岳麓版选修3
一、选择题
1.西班牙内战时,英国与法国实行的“不干涉”政策实际上是纵容侵略政策,这主要是因为它们( )
A.客观上限制了苏联对西班牙共和国政府进行援助
B.直接支持佛朗哥叛军
C.直接支持德意公开干涉西班牙
D.客观上限制了西班牙共和国取得武器援助
【解析】本题考查“不干涉”的含义。
该政策是指不向交战双方提供武器援助。
而当时力量对比上西班牙法西斯力量占上风,且法西斯力量可以从德意获得武器援助,故实际上起到了纵容侵略的作用,客观上限制了西班牙共和国从英法美获得武器援助。
【答案】 D
2.共产国际“七大”最主要的影响是( )
A.在全世界受到法西斯侵略的威胁时召开
B.指导了各国共产党的活动
C.提出建立广泛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号召
D.推动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把握和理解能力。
1935年,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提出建立广泛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来阻止新的战争的爆发。
【答案】 C
3.希特勒说:“从德国方面看,佛朗哥的百分之百的胜利并非令人称心如意。
我们对继续战争和保持地中海的紧张局势更感兴趣。
”这说明德国干涉西班牙内战的主要目的是( )
A.帮助佛朗哥建立法西斯专政
B.为发动世界大战做准备
C.用战争威吓英法
D.保持德国在地中海的战略优势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材料中“我们对继续战争和保持地中海的紧张局势更感兴趣”说明德国干涉西班牙内战的主要目的是为发动世界大战做准备。
【答案】 B
4.右面为名为“希特勒、墨索里尼和狗”的漫画。
漫画中希特勒对墨索里尼说:“你知道有些狗是只会吠而不会咬人的吗?”这幅漫画讽刺了( )
A.亚非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
B.西班牙内战
C.英法的绥靖政策
D.苏联的中立政策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国际关系的理解,意在考查学生判断历史本质的能力。
亚非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西班牙内战是反对德、意、日法西斯的局部战争,排除A、B;面对德意法西斯势力的侵略,英法采取了绥靖政策,这使得德意的侵略气焰日渐嚣张。
故C符合题意。
德国利用苏联与英法的互不信任,与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排除D。
故答案为C。
【答案】 C
5.1939年8月,希特勒私下宣称:“让我们把这一条约(《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看作是确保我们后方的东西吧”,“目前苏联并不危险……只有当我们在西欧的行动自由时,我们才能反对苏联。
在以后一两年中,目前的局面将继续存在。
”这表明德国签约的首要目的是( )
A.在未来的战争中免于两线作战
B.在德军突袭波兰时避免与苏军发生冲突
C.首先攻占西欧,为将来进攻苏联做准备
D.防止苏联与英法构筑集体安全体系
【解析】从材料中确保后方、自由时再反对苏联等信息,可知德国与苏联签约的目的是为避免在战争爆发后两线作战。
【答案】 A
6.“我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从慕尼黑做出的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
在我们之后,其他人也将遭遇同样的命运。
”材料中的“我”所代表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波兰 D.捷克斯洛伐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慕尼黑阴谋的受害者不单单局限在捷克斯洛伐克,希特勒在慕尼黑会议上得手以后,又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和阿尔巴尼亚等很多地区。
由此判断材料中的“我”代表的是捷克斯洛伐克。
【答案】 D
7.下列关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与英法绥靖政策相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损害了弱小国家的利益
B.都具有中立自保的性质
C.都加速了战争的爆发
D.都具有对外扩张的特点
【解析】英法绥靖政策是在牺牲小国利益下推行的,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苏联面对德国法西斯推行的一种中立做法,也损害了弱小国家的利益,两者都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答案】 D
8.下图是一幅讽刺1938年慕尼黑会议的漫画(张伯伦和哈利法克斯抬着空担架问狼:“打扰,请问你们是否听见一声尖叫?”狼前面的地上写着“捷克斯洛伐克”字样)。
漫画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违背国际惯例的突出表现是( )
A.以大欺小
B.推行种族歧视政策
C.强权政治
D.禁止当事国出席会议
【解析】注意理解漫画中狼与地上的“捷克斯洛伐克”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漫画反映的是1938年慕尼黑会议中英、法等国将当事国排除在会议之外。
【答案】 D
9.《凡尔赛和约》和《慕尼黑协定》的共同之处在于( )
①以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
②大国起操纵作用
③有关于赔款问题的决定
④有关于领土处理问题的决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本题是比较型选择题。
《凡尔赛和约》在英、法、美等大国的作用下,牺牲了中国等弱小国家的利益,划分了德国的疆界;《慕尼黑协定》则是英法强迫捷克割让领土,满足德国的要求,没有涉及赔款的问题。
【答案】 C
10.20世纪30年代,国际联盟的所作所为表明它( )
A.是有名无实的国际组织
B.奉行的是英法推行的绥靖政策
C.是法西斯国家操纵的工具
D.是维护正义的有力组织
【解析】本题是判断分析选择题。
主要考查学生对特定历史时期的历史现象所反映本质问题的认识和判断、理解的能力。
解答的关键是要了解20世纪30年代国际联盟在英法的操纵下,面对法西斯势力的侵略扩张行为听之任之。
通过分析,A、C、D三项的表述存在着与史实不符合的情况,所以都应该排除;而国际联盟从其成立开始即成为英法操纵的维护其自身利益的工具,30年代,面对法西斯势力的侵略扩张,英法奉行的是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所以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1936年7月~1939年4月,西班牙第二共和国发生内战。
内战爆发后,苏联、共产国际、纳粹德国及墨索里尼的意大利都介入其中,因此有人认为西班牙内战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奏曲。
材料一(我们)指望出现一个友好或中立的西班牙。
如果那里建立了一个共产党或法西斯的政府,我们便再也不能保有通过地中海或取道大西洋的交通安全了。
……无论哪一方获胜,我们的前景都必然是令人不安的,因此我们必须经常考虑直布罗陀的最终地位问题。
——英国外交大臣艾登
法国政府禁止将一切武器、弹药、战争物资以及一切装配的或拆散的航空器和一切作战船只直接或间接输出、再输出或运至西班牙、西班牙属地或摩洛哥西属地区的某一目的地。
——法国政府关于西班牙战争的声明
材料二1936年德军进入莱茵非军事区的部队只有三个营,希特勒后来承认:“进入莱茵以后的48小时,是我一生中神经最紧张的时刻。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时,在东非只有两个月的石油储存。
如果西方国家禁止向意大利输送石油,意大利的飞机、坦克很快会陷入瘫痪状态。
墨索里尼后来承认:如果国联“把经济制裁扩大到石油上去,我就不得不在一周中从埃塞俄比亚撤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法政府在西班牙内战问题上采取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英法这一措施的影响。
【解析】第(1)题第一问据材料容易概括出是不干涉或绥靖政策,第二问综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的变化和当时两国的战略意图回答;第(2)题主要答出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弱小国家的影响即可。
【答案】(1)采取不干涉政策。
原因:英法两国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实力有所削弱;经济危机使英法国内局势动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性使英法尽量避免战争;希望利用德意消灭苏联,实现祸水东引。
(2)影响:使弱小国家利益被出卖,丧失了对英法的信任;助长法西斯侵略气焰,加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迫使苏联与德国签订条约自保,使德国法西斯免去两线作战之虑;英法最终也损害了自己的利益,自食其果。
12.1938年7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事室对中国抗战将面临的国际形势做过预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①苏俄不会单独出兵;②英国将在远东进行妥协外交;③美国不会单独干涉远东问题;
④国联无力干涉。
——据鹿锡俊《国民政府对欧战及结盟问题的应对》
(1)试分别说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事室做出上述预测的依据。
(2)概括指出当时苏、英、美三国的政策对远东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解析】第(1)题实际考查的是结论与史实的关系,史实的得出需要从苏、英、美三国的利益得失与政策调整来回答。
第(2)题首先要对远东局势有大致的判断,然后分析苏、英、美三国的政策是否影响到远东局势。
【答案】(1)①的依据:苏联担心德国东侵,将战略重心放在欧洲。
②的依据:英国为维护自身利益,对法西斯国家推行绥靖政策。
③的依据:美国为避免卷入国际争端,实行“中立”政策。
④的依据:从“国联制度设计缺陷”“英法控制国联,实行绥靖政策”“国联不能制止战争的具体事例”任一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均可得分。
(2)纵容了日本在中国的侵略,恶化了远东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