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龙西大桥施工图设计说明

龙西大桥施工图设计说明

龙西大桥施工图设计说明
龙西大桥施工图设计说明

泸州沱江龙西大桥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泸州市二环路、沱江三桥工程初步设计专家审查意见(2001.03.14.)

2、《泸州市二环线城市道路工程龙西大桥初步设计》文件(2003.4.)

3、《泸州沱江龙西大桥初步设计评审意见》(2003.5.13)

4、《四川省建设厅对泸州沱江龙西大桥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川建勘设发

[2003]160号) (2003.6.12)

5、泸州市政府投资建设工程管理中心《关于对泸州沱江龙西大桥进行结构优化

调整的复函》(2003.8.12)

6、《建设工程设计合同》(2002IV-13)

二、工程规模及工程内容

龙西大桥(原称沱江三桥)位于泸州市中心半岛东北边缘,跨越沱江连接两岸城区,桥东接小市片区, 桥西与江阳片区相连,是泸州市二环路的重要交通枢纽。大桥总长410.5米(台背到台背),标准全宽34米。

本图册内容包括桥梁总长范围内的桥梁上、下部结构设计、桥面系设计、电气照明设计。

三、桥址区自然条件

1、气象

泸州市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常年平均气温18℃,年平均降雨量1100~1200mm,最大相对湿度84%,日照百分率30%,全年多西北风,最大风力10 级。具有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阳光充足的特点。

2、地形、地貌

桥址区河床呈单连断面,河道宽度约350米左右,上、下游500米内河道基本顺直,水流平缓,平均坡降0.3‰,在桥位下游约750米处河道向东偏转。东岸较陡,高程为240.08~300.00 m,相对高差59.92m;西岸较缓,高程为241.18~269.00m,相对高差27.82m。桥址区河床上游500m左右,分布一江心洲,下游西侧沿江分布河漫滩地,桥址区两端为构造剥蚀浅丘地貌,其中西岸南西面发育一小型Ⅰ级阶地。

3、工程地质

桥址区位于阳高寺背斜南侧南西翼覆没端,岩层平缓,其产状为205~252°∠10~18°,为一单斜构造,本区未发现不良地质作用,仅发育小型节理、裂隙。地层上覆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以第四系坡洪积层(Q4dl+pl)、冲积层(Q4al)为主;下伏基岩为中侏罗统上沙溪庙组岩层(J2S2),以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为主,其中,中风化细砂岩承载力高,厚度大,埋深较大,是桥梁理想的基础持力层。

桥址区无滑坡、断层、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东西两岸岸坡稳定性良好。

4、水文地质

沱江是长江上游左岸一级支流,发源于茶坪山脉九顶山南麓,于泸州市汇入长江,沱江流域的径流主要由降水补给,并有少量地下水补给。沱江干流的洪水期为6~9月,大洪水多出现在7、8两月,洪水峰型多为单峰,并受长江洪水的回水顶托影响较大。泸州城区沱江年平均流量460m3/s,桥址区1905年洪水位245.50m,1955年洪水位243.61m。枯水期,桥址段水流基本干涸,可涉水过河。在地质勘察期间(2003.4.5)

测得的枯水位为225.86m。此段河道顺直,水流平缓,北东河床基岩(砂岩)出露,南西侧河床多为砂卵(砾)石堆积,厚0.50~4.00m。

桥址区地下水受大气降水和沱江河水补给,并向沱江河水位基准面排泄,地下水与沱江河水无大的水力联系。地质勘察期间(9月)测得桥台地段地下水埋深0.42~8.03m。

沱江水和地下水对混凝土均不具腐蚀性。

四、设计规范

《公路桥涵设计规范》(89合订本)

《城市桥梁设计准则》CJJ11-93

《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CJJ77-98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公路工程设计标准》JTJ-001-97

《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CECS28:90)

五、主要技术标准

根据《泸州市二环路工程初步设计》及有关的技术规范,本次施工设计的各项技术标准如下:

5.1 道路等级:

城市主干道 I 级

5.2 设计行车速度:

V=50 km/h 5.3 设计年限:

采用2020年的预测交通量

5.4 设计荷载:

恒载:预应力混凝土容重26 kN/m3;钢筋混凝土容重25 kN/m3

汽车荷载:城-A级

人群荷载:人行道板(局部构件)检算时取5kN/m2或1.5kN的集中力,全桥计算时取3.5 kN/m2。

温度:根据泸州市气温资料,主桥按整体升温35℃,整体降温-10℃考虑。

5.5 设计洪水频率:

1/100

5.6 通航等级:

Ⅴ级

5.7 最高通航水位(1/10):242.81m 最高洪水水位(1/100):24

6.3m

常水位:227.3 m 枯水位:225.86 m

5.8 地震基本烈度:

Ⅵ度

5.9 桥面宽度:

桥面标准宽度34 m,桥面组成:5 m(人行道)+24 m(车行道)+5 m(人行道)

六、建筑材料

6.1 混凝土

50号混凝土:钢管内混凝土(流态微膨胀)、边孔主拱圈、横梁、T梁

40号混凝土:墩台拱座、预应力封锚混凝土、桥面铺装

30号混凝土:立柱及垫梁、人行道系、车道板、墩顶排架、承台、桩基、搭板25号混凝土:墩身、枕梁

20号混凝土:台身及侧墙、扩大基础

6.2 钢材

1、悬吊系统预应力体系

吊杆为φ7高强镀锌钢丝,抗拉极限强度R b=1670MPa,锚具为OVM冷铸镦头锚;拉杆为40Cr钢,抗拉极限强度R b=800MPa。

2、梁体系统预应力体系

预应力钢束采用符合GB5224标准规定的低松弛高强钢绞线,标准强度R b y=1860Mpa,公称直径15.24 mm,弹性模量Ey=1.9×105Mpa。

锚具采用OVM及YM锚固体系,波纹管采用金属波纹管。

3、钢管及钢板

本桥主要构件(拱肋、横撑、钢立柱等)均采用Q345D级钢,其余次要部件采用Q235B钢。所有钢板要求必须平直,不得使用表面锈蚀及受过冲击的钢板,并应有正规厂家的出厂证明、试验报告单和抽样复检单。

拱肋弦管、风撑主管、钢立柱主管均为钢板卷制焊接管(螺旋线),腹杆及风撑、立柱其它杆件为无缝钢管。

钢板及钢管的技术指标必须符合GB/T1591-94和GB700规定要求,并满足

可焊性要求。

4、普通钢筋

采用符合GB130131标准规定的Ⅰ级钢筋、Ⅱ级钢筋。

6.3 焊接材料

焊接材料应结合焊接工艺,通过工艺评定实验进行选择,保证焊缝性能不低于母材,工艺简单,焊接变形小,所选焊剂、焊条、焊丝均应符合相应国家标准的要求。CO2气体保护焊的气体纯度应大于99.5%。

手工焊条建议采用低氢型焊条。Q345D钢板采用E5015、E5016型,Q235B钢板采用E4315、E4316型。自动焊或半自动焊建议选用H08A、H03E焊丝配高锰型焊剂,或采用H08Mn、H08MnA焊丝配中锰或高锰型焊剂。

6.4 防腐材料

主拱钢件防腐采用喷涂铝镁合金防腐,其主要工艺为:采用喷砂除锈预处理后,热喷涂200±50μm铝镁合金(LF2),以锌磺环氧脂底层作封闭(H06-2),外涂装饰层厚底各按2度计,共100μm左右。这样的有效防腐期限可在30年以上,其详细情况与具体工艺遵照生产厂家的产品说明。

防腐必须严格按相关的标准及规范要求的工艺进行,并对质量进行严格控制,防腐的主要规范及标准有:

(1)《海港工程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定》JTJ230-89

(2)《铁路钢桥保护涂装》TB1527-84

(3)《热喷涂铝及铝合金涂层》GB9795-88

(4)《热喷涂金属件表面预处理通则》GB11373-89

(5)《防腐蚀工程施工操作规程》YSJ411-89

6.5 伸缩缝及支座

全桥采用9道伸缩缝,除4#台顶为EM40型钢伸缩缝外,其余均采用EM60型钢伸缩缝。

全桥支座均采用GJZ板式氯丁橡胶支座。

6.6 其它

本桥结构用材(包括砂、石、水)质量要求应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的有关要求。

七、设计要点

7.1 桥梁总体设计

泸州龙西大桥主桥大致与河道正交,采用三墩两台形式跨越沱江主河道,由三孔(100m+142.56m+100m)混合式连续拱桥形成主体结构,并在东岸滨江路设30m简支T 梁立交孔。主体结构中孔采用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两边孔采用上承式钢筋混凝土箱形肋拱桥,三孔拱桥横向均采用两片拱肋;立交孔采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T梁。

桥面标准全宽34 m,中孔主拱圈与桥面交界处人行道拓宽后形成局部38.6m桥面全宽。

桥梁墩台均采用重力式结构,基础形式除1#墩采用桩基础外,其余墩台均采用刚性扩大基础。

纵断面:主孔跨中为线路变坡点,纵坡沿变坡点左右对称,均为0.3%,竖曲线半径10000 m。

平面:桥梁主体结构处于直线段上,立交孔局部进入平曲线。

7.2 主孔拱肋与横撑

拱肋采用悬链线无铰拱,计算跨径L=142.56m,计算矢高f=35.64m,矢跨比f/L =1/4,拱轴系数m=1.3。每一拱肋为4×φ800的钢管砼构件;用腹杆连接上下弦管形成桁架,用盖板将两片桁架片连接为一整体,组成一条拱肋。拱肋断面的外形尺寸为2.10m(宽)×3.55m(高)。弦管采用φ800×14mm的(螺旋线)焊接管,在拱脚段考虑锈蚀及飘浮物撞击等因素,弦管壁厚加大为16mm。腹杆采用φ351×10mm无缝钢管。盖板均为14mm钢板。在上、下弦管及盖板仓内灌注C50微膨胀砼。

全桥横向由两条拱肋构成,拱肋轴线间距26.8m。两肋间共设三道横撑,其中拱顶为一道“米”字横撑,两侧各一道“K”字横撑。横撑均采用空钢管桁架。

拱肋与桥面相接处设置肋间横梁,肋间横梁采用以型钢骨架为劲性骨架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并随主拱圈的施工程序分两次形成结构。

拱肋按照5段预制吊装进行结构设计。

7.3 吊杆

吊杆纵向间距按5.2m设置。吊杆采用109丝φ7高强平行钢丝束配冷铸镦头锚具。其中吊杆在横梁内采用40Cr钢拉杆,拉杆与吊杆索体采用连接器连接。为确保吊杆的使用性能,设计中吊杆索采用OVMPES(FD)7-109III型低应力防腐成品拉索,该拉索采用双层PE,锚具配弧形铰。该拉索体系能较好解决索体锈蚀和PE层开裂的情况。7.4 边孔拱肋

拱肋采用悬链线无铰拱,计算跨径L=100m,计算矢高f=16m,矢跨比f/L=1/6.25,拱轴系数m=2.24。全桥横向由两条拱肋构成,拱肋轴线间距26.8m。两肋独立成拱,不设横向联系。

每片拱肋横向均采用单箱三室截面,拱箱高度300cm,宽度540cm,箱室内空均为:宽x高=120cmx250cm,拱箱顶、底板厚度均为25cm,边腹板厚20cm,中腹板厚60cm,

拱箱内设19片竖直横隔板,横隔板厚25cm,纵向间距520cm,与拱上立柱、横梁对应设置。

拱肋按照全支架现浇施工进行结构设计。(注意:后调整为预制吊装)

7.5 横梁

横梁纵向间距按5.2m设置,横向分别由吊杆或立柱支撑,支撑间距26.8m。横梁均采用I字形断面,由支撑体系形成双悬臂结构,并由梁高形成桥面横坡。标准横梁及吊杆加长横梁跨中梁高均为218cm,跨中腹板宽度均42cm,梁顶、底面宽度均90cm,该部分横梁采用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进行设计。靠近中孔主拱圈的立柱加长横梁因受空间限制,其跨中梁高为188cm,截面横向尺寸与其他横梁一致,并采用部分预应力混凝土A类构件进行设计。

横梁按照预制安装施工进行结构设计。

7.6 立柱

主拱立柱采用钢管砼结构。每一立柱为两根φ600×10mm钢管灌注C50微膨胀砼。柱脚采用钢板盒与拱肋连接,柱顶采用钢板盒形成墩帽,以利于安放支座直撑横梁。钢板盒内均灌注砼。

边拱立柱采用钢筋砼立柱。每片拱肋上设19片立柱,其中拱顶附近7片矮立柱采用横墙式,其垫梁高度采用50cm;两侧高立柱采用门式,依据其高度增设1~3片小横撑,其垫梁高度采用80cm。

7.7 桥面系

标准车道板纵向中心间距520cm,横向宽度100cm,板高25cm,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空心板设计。每块板设4道空心孔,孔径12cm。车行道桥面铺装厚8cm,与车道板形成整体共同受力。

人行道系采用纵向预制槽形梁与横向盖板组合形成,纵向中心间距520cm,横向全宽500cm。槽形梁上予埋角钢与横梁予埋钢板焊接。人行道铺装厚度4cm,采用彩色面砖铺装。

7.8 下部结构

桥梁墩台均采用重力式结构,基础形式除1#墩采用桩基础外,其余墩台均采用刚性扩大基础。

两岸桥台均为高桥台,台身高度20m左右,基底均设一级台阶,0#台基础落在中风化粉砂质泥岩内,4#台基础落在中风化细砂岩内。

1#、2#主墩在两侧拱圈各自形成独立桥墩,墩身截面均采用相同的长方形(局部挖空、四周圆角),墩顶设两级拱座,同时横向在两桥墩之间形成排架结构支撑桥面系。1#墩底设4m厚承台,由6根直径2.5m的桩基承受荷载,桩底落入中风化细砂岩内,桩基按嵌岩桩设计;2#墩下设两级刚性扩大基础,基底落在中风化细砂岩内。

3#桥墩为主体结构与立交孔的分界墩,下设刚性拱座及基础支撑边孔拱圈,上设排架结构支撑主体结构桥面系及立交孔T梁,其基底落在中风化细砂岩内。

7.9 电气照明

大桥路灯回路接入就近的路灯回路,不在单独设置独立的供配电系统。根据道路宽度,大桥路灯采用双列对称布置,路灯水平间距为30米,具体位置见路灯照明平面布置图。路灯采用双挑路灯,灯杆高12米,照明器光源采用高压钠灯,灯泡功率为400W (车行道侧)和250W(车行道侧),大桥车行道平均照度为42LX(按距路面0.6m高度计算)。路灯采用三相五线制系统,路灯电缆规格为YJV-0.6/1KV-4x25+1x16,电缆沿

边缘人行道盖板下敷设。在每一路灯基础附近设一活动盖板,以便于路灯穿线和维修,在活动盖板处,电缆转接为BVV-2x2.5电线引入路灯基础。施工时应注意路灯严格按相序进行供电,以保证负荷平衡

7.10 结构计算

全桥结构按连拱结构进行计算。主拱拱肋分别按钢管砼整体构件和钢管砼组合桁架进行内力分析和强度验算,均满足规范要求。另外,运营大型通用结构分析软件ANSYS 进行多种工况的空间稳定分析、桥墩拱座应力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使用阶段最不利情况下结构的稳定系数为4.2,符合规范要求;同时桥墩拱座应力也满足规范要求。

另外,对局部结构采用《桥梁博士V2.9》结构分析软件、《BSAS桥梁结构分析系统》等进行结构分析,计算结果均满足现行设计规范要求。

八、施工要点

8.1 施工方案简述

桥墩桩基础采用人工挖孔施工,墩台刚性扩大基础采用明挖施工,水中基础施工时应筑岛围堰,防止江水进入基坑。

墩、台身可采用提升模板进行施工。

钢管混凝土主拱圈(含钢立柱、横撑)采用缆索吊装、节段挂扣进行施工,钢筋混凝土主拱圈采用满堂支架施工。

混凝土立柱采用立模现浇施工。

横梁采用采用预制吊装施工,其中吊杆横梁采用浮运吊装,立柱横梁利用立柱形成桁架、通过轨道运输吊装。

车道板、人行道系采用预制安装施工。

8.2 钢管混凝土主孔拱桥施工

8.2.1 钢管砼结构兼有钢结构和砼结构的长处和特点,钢管砼焊接系全焊结构,技术要求很高。要求施工方和监理方以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041-89)第15章中规定为准,同时应参照建设部《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88)、《钢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和国家建材工业局标准《钢管砼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CJ01-89)作为本桥钢管砼结构施工技术规范严格执行。

8.2.2 按上述(JTJ041-89)规范规定,结构施工大样图由施工方绘制,并对设计图进行各项检查,当发现设计图中的错误或所提供的图纸资料尚不能满足施工大样图的要求时,应与设计方联系,由设计方负责解决。

8.2.3 本图提供的桁架节点坐标均应在放大样图时逐点加入对应的施工预拱度。施工预拱度按L/1000设置,按推力影响线分配至各节点上。

8.2.4 设计图中所有杆件长度的精确尺寸应在1:1大样图上量取以修正设计图中计算杆件长度,修正后的长度必须满足剖口焊接的要求。本册图纸中仅给出基准温度(15℃)下各构件的名义长度,其制造长度的确定还需考虑:工厂制造时焊缝的收缩、施工过程中梁段变形以及加工余量等。

8.2.5 本桥使用主管均采用卷制焊接钢管。卷制前,应逐张仔细检查使用的钢板以满足设计中对材料的要求。卷制钢管方向应与钢板压延方向一致。钢管的管端平面要求与拱轴垂直,并采取可靠措施与母材等强。钢管节段拼装同样为等强对焊接头。为标准焊接质量,宜在管内接缝处增设衬管。卷制焊接直管必须采用自动焊或半自动焊接工艺。钢管节段拼接采用人工焊接时必须聘用现场考试合格的电焊工,并用直流电机进行施焊。

8.2.6 本桥主拱拱肋桁架为4根钢管组合而成的矩形断面。桁架制作必修保证其几

何尺寸的准确。组拼时,建议先组拼一段桁架的上弦杆,再组拼下弦杆,然后按设计要求将上、下弦杆定位后再套样制作腹杆并与弦杆焊接。一段桁架制作完成后再倾斜将两片桁架横联,形成空间桁架节段。为保证吊杆合龙的准确性,应在平地上将制好的各段拱肋每半拱预拼一次,经检验合格后才能正式吊装。

8.2.7 本桥主拱拱肋桁架、横撑、钢立柱的杆件连接焊缝均为I级焊缝,钢件的组拼焊缝也为I级。在管与管连接构造上,注意节点处主管必须是连续的。可将支管的端面先加工为马鞍形,使其平滑与主管外壁接触良好,不允许有局部过大空隙,以保证节点钢管间直接焊接时焊缝质量可靠。主管与支管的连接设计为全圆周焊接。施焊时,凡支管外管壁与主管之间夹角大于120o的区域均应采用对接焊缝,其余采用角焊缝。焊缝质量保证的关键在于焊接设备、施焊工艺、焊工技术水平和严格的技术管理、工艺管理。本桥主拱钢管结构的连接主要依靠焊缝,系本桥施工的关键所在,务必引起高度重视。

8.2.8 吊装:每条拱肋分五段吊装合龙,按规定拉好扣索和浪风,单片吊装,每段钢管桁架长约35米,重约60吨。吊装时应以拱肋下弦为基准,先对准两段拱肋的下弦杆,再调整上弦杆,如构件接头出现过大空隙应垫钢片校正,合格后才能定位,再吊装下一节段。主拱合龙调整好拱肋标高和拱轴线后,再桁架接头钢板。两拱肋合龙及接头处理完成后应及时吊装横撑,焊接横撑接头,浇筑拱脚封铰砼,完成拱肋从两铰到无铰的体系转换。单肋合龙不允许松吊索、扣索和浪风,以保障拱肋吊装施工阶段的稳定性。吊点、扣点建议采用千斤头捆绑方式,如有必要也可增焊临时扣索结点。只有在拱肋横撑吊装施工阶段全部完成,拱脚封铰砼达到设计强度80%以上时才能松吊索、扣索和浪风。拱肋钢管桁架全部吊装完成后,按施工加载程序逐段进行加载。

8.2.9 拱肋钢管砼灌注:

(1)本桥采用从拱脚到拱顶用泵送砼顶升法灌注砼。应在拱脚上下弦管设置灌注孔,在拱顶管内隔板左右两侧设置出浆孔,焊接冒浆管以利拱顶段砼密实。拱肋砼灌注顺序为:下弦盖板仓-上弦盖板仓-下弦内侧管-上弦内侧管-下弦外侧管-上弦外侧管,每次灌注一根弦管砼,待砼强度达到80%设计强度后才能灌注第二根弦管。砼灌注工作应连续进行,并且必须两肋对称进行。

(2)拱肋内砼采用流态微膨胀砼,要求水灰比不大于0.45,坍落度不小于15厘米,级配粗骨料(卵石)粒径5~30毫米,粒径20毫米及其以下者占粗骨料95%。砼应做配合比试验。

(3)钢管砼灌注完成后应对管内砼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可先用敲击钢管的方法进行初步检查,如有异常部位再借助超声脉冲技术检测。对不密实部位采用钻孔压浆填实,然后等强补焊钢管。

8.2.10 吊杆:吊杆张拉端设置在拱肋上。主拱吊装完成后应准确测定拱肋上安装的锚下垫板标高,由此修正吊杆长度,然后确定吊杆钢丝下料长度。桥面安装完成后应对钢拉杆预埋管及预留槽内灌注防腐油脂。

8.2.11 其它有关注意事项:

1)各种材料必须符合设计提出的技术要求,按有关质量标准严格进行检验,妥善保管,并遵照施工技术规范及有关要求施工。

2)为保证节段工地焊接顺利,节段制造须端口匹配制造。拱肋节段的预制拼装精度必须控制在±1mm。

在制造、存放和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板变形,保证端口形状和尺寸;节段在存放、运输、吊装中应注意保证其平衡稳定;临时支承时应设置平面尺寸不小于900×900毫米,厚度不小于150毫米的木块。

拱肋制造中应参阅所有相关图纸,注意预埋件的设置。所有要求在工厂制造的部件均要统筹考虑,编入施工组织文件,制定详细的工艺流程。

3)焊接:由于主拱为全焊结构,结构焊缝较多,所发生的焊接变形和残余应力较大,制造过程中,在保证焊接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采用焊接变形小和焊缝收缩小的焊接工艺,焊缝在焊接前应作焊接工艺评定试验,编制完善的焊接工艺评审试验报告,并建议所有手工焊采用CO2气体保护焊。

所有坡口焊接的坡口形式及尺寸均参照GB985-88或GB986-88的要求处理,对坡口焊接的贴角焊缝,当未给出贴角尺寸时,一般以不小于1.5(t)1/2考虑取值,t为两焊件中较厚焊件的厚度。

焊缝在焊接前的温度及道间温度应满足表一的要求。

表一:焊缝预热温度及道间温度

返修焊的预热温度按表一规定的温度提高50℃。同一焊缝最多允许返修两次。

为保证焊缝质量凡能采用自动焊接或半自动焊接的应尽量采用,人工焊接必须聘用合格焊工带证上岗施工所有焊缝必须作超声波探伤检测,并抽取不小于总量5%的焊缝作X线检测,对不合格焊缝要求铲除重焊。

4)主拱拱肋合龙温度为15℃左右,若实际合龙温度不符,应调整预拱度。

5)设计图中对整个加载过程作了详细规定,施工时应严格按拟定程序进行,并保证加载的对称性和均衡性。吊装施工过程和拱肋加载过程中必须进行专门的施工监控。监控的重点为拱轴变形,应至少建立5个拱肋变形观测点(1/4L、3/8L和拱顶)。一旦出现应力和变形的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加载,及时分析、研究,查明原因并制定调整对策后方可继续施工。

6)桥墩的变形也应进行监控(沉降量和水平位移量)。

8.3 钢筋混凝土边孔拱桥施工

8.3.1 主拱圈施工应沿拱跨方向分段浇筑。基于桥位地质状况,如采用满堂式拱架,分段位置宜设在拱顶、1/4部位、拱脚及拱架节点处,沿拱跨中心线对称布置。各段的接缝面应与拱轴线垂直;各分段点应预留间隔槽,其宽度一般为50~100cm,但安排有钢筋接头时,其宽度尚应满足钢筋接头的需要。分段浇筑程序应预先作出设计。

8.3.2 分段浇筑时,各段内混凝土应一次连续浇筑完成。

8.3.3 间隔槽混凝土,应待拱圈分段混凝土浇筑完成、强度达到设计标号的70%和接合面按施工缝处理后再进行浇筑。拱顶及两拱脚间隔槽混凝土应在最后封拱时进行浇筑。封拱温度应小于10oC。

8.3.4 纵向钢筋接头应安排在最后浇筑的几个间隔槽内,并应在这些间隔槽填塞时再接通。

8.3.5 为减轻拱架负荷,采用分环分段法浇筑拱圈时,浇筑顺序及养护时间应根据拱架荷载设计和下环负荷条件计算确定,并应符合设计要求。

8.3.6 拱上立柱应在拱圈及间隔槽混凝土浇筑完成且封拱间隔槽混凝土达到设计标号的50%以上后,方可开始浇筑,其浇筑顺序应由拱脚至拱顶对称、均衡地进行。

8.3.7 拱上立柱的垫梁应与拱圈同时浇筑,立柱宜从底到顶一次浇筑完成。

8.4 预应力混凝土横梁及T梁施工

8.4.1 预应力钢材及预应力锚具进场后,应分批严格检验和验收,妥善保管。锚具除检查外观、精度及质量出厂证明书外,对锚具的强度(包括疲劳强度)、锚固能力应进行抽检。

8.4.2 所有预应力钢材不许焊接,凡有接头的预应力钢绞线部位应予切除,不准使用。钢绞线使用前应作除锈处理。

8.4.3 钢绞线应用圆盘机切割,不允许用电、汽切割。钢绞线、锚具应避免生锈及局部损伤,以免脆性破坏。

8.4.4 纵向预应力钢束采用两端张拉时,两端应保持同步。

8.4.5所有预应力张拉均要求引伸量与张拉力双控,以张拉力为准,通过试验测定E 值,校正设计引伸量,要求实测引伸量与设计引伸量两者误差在±6%以内。测定引伸量要扣除非弹性变形引起的全部引伸量。

8.4.6 预应力张拉前应先用初应力(0.1~0.2δk)张拉一次,再开始测伸长值。张拉顺序为0→初应力→设计吨位→持荷5 min→锚固。

8.4.7 预应力钢束和粗钢筋张拉完毕,严禁撞击锚头和钢束,钢绞线和粗钢筋多余的长度应用切割机切割,切割方式和切割后留下的长充应按相关图纸和规定执行。

8.4.8 管道安装前应检查管道质量及两端截面形状,遇到有可能漏浆部分应割除、整形和除去两端毛刺后使用。接管处及管道及喇叭管连接处,应用胶带或冷缩塑料密封。

8.4.9 所有预应力管道采用金属波纹管成型,安装时必须严格按照规定位置固定就位,并保持管道顺畅。要求钢索定位网孔径大于波纹管外径不超过2 mm,方孔本身误差为±1 mm。钢索直线段定位网钢筋按75 cm间距布置,钢索曲线段定位网钢筋按45 cm 间距布置。定位网钢筋必须牢靠固定,以保证预应力管道的准确。锚下垫板必须与预应力钢束垂直,垫板中心、螺旋筋中心必须对准管道中心。在管道密集及锚头处,应加强振捣,确保混凝土质量,不得出现空洞、蜂窝和麻面现象。

8.4.10 压浆嘴和排气孔可根据施工实际需要设置,管道压浆道应用压缩空气清除管道内杂质,排除积水。管道压浆要求密实。

8.4.11 预应力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其设计强度的90%之后方可张拉。

8.4.12 预应力钢束张拉后应及早压浆,并及时灌注封锚混凝土。

8.4.13 应特别注意梁体的养生,梁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以后才能起吊运输。

8.5 墩、台及基础施工

8.5.1 当地堪资料与实际不符时,应及时通知地勘与设计部门。

8.5.2 桩基人工挖孔时应注意孔壁的防护,防止出现塌孔现象;同时,在开挖基岩需要爆破时,应根据岩石特性、施工经验及爆破计算,严格控制用药量,只允许产生局部松动性爆破(在接近桩底1米时,严禁爆破),严禁破坏周围围岩及发生安全事故。

8.5.3 桩基进行混凝土浇筑前,应仔细、彻底清除桩底沉渣。

8.5.4 基坑应采取降、排水措施,保证基坑内无积水。

8.5.5 扩大基础(2#墩为底层基础)在基坑清理干净后,采取原槽浇筑施工。

8.5.6 墩、台身及扩大基础均属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为避免混凝土浇筑时产生过大的水化热,应分层进行浇筑,并可在混凝土中加入30标号以上的石块,其含量不超过25%。亦可考虑埋设冷凝管进行降温。。

8.5.7 墩台不同层面的混凝土浇筑时应注意混凝土凝期不能相差过大,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采取措施保证新旧混凝土的可靠连接。

8.5.8 桥台台身应设置排水孔,台后设置排水盲沟。

8.5.9 桥台台背回填采用级配砂砾石(内摩擦角Φ>40o)逐层夯实,压实度>95% 。0#桥台在边跨主拱圈落架前,应完成衔接挡土墙长度>40m范围内的回填。

8.5.10 拱座属高标号、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容易产生过大的水化热导致混凝土裂缝,须设置冷凝管系统进行冷却,该系统同时作为拱座内承力骨架,与平面钢筋网共同承受拱座内力。如施工时能采取其它有效措施控制混凝土水化热,冷凝管亦可采用Φ25螺纹钢筋代替。

8.5.11 当混凝土自流高度大于2 m时必须用溜槽或导管输送,以保证混凝土的灌注质量。

8.5.12 1#、2#桥墩为控制水流冲刷对基础的影响,在基础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采用低标号片石混凝土进行回填。

8.6 桥面系施工

8.6.1 车道板空心芯模必须采用钢管,施工时应准确定位,可靠固定,严禁浇捣混凝土时芯模上浮。

8.6.2 应特别注意空心板底板的养生,车道板、人行道槽形梁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5%以后才能起吊运输。预制板堆放时应在吊点位置下设支点。

8.6.3 现浇及预制空心板顶面必须拉毛,且冲洗干净后方可进行桥面铺装。

8.6.4 外露混凝土表面质量应整洁、美观,桥面铺装表面压纹应整齐划一。

8.6.5 伸缩缝装置安装须顺直平整,缝两侧混凝土应同时进行浇筑。

8.7 其它

8.7.1 施工须进行严密的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工期、工序、进度。

8.7.2 应对施工的全过程进行监控,每一个节段的施工放样高程需随时测量记录并及时调整,根据记录总结。

8.7.3 在浇筑混凝土前应注意泄水管、人行道梁、伸缩缝、支座等预埋件的事先埋入,并注意预埋件的相对位置。

8.7.4 过桥管线及预埋件位置、构造等的设计待资料完备后进一步完善。

8.7.5 施工时应注意与相关道路、挡墙的衔接。

未尽事宜,施工必须严格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TJ041-2000) 执行。

施工图说明 (桥梁)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2005 —2006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核试卷 施工图说明 一、工程概况及设计依据 (一)设计内容 才子路B段Ⅰ标的施工图设计包括:道路工程、管线工程、桥梁工程。全套施工图设计文件共分两册; 第一分册:道路工程管线工程; 第二分册:桥梁工程。 本册为第二分册:桥梁工程。 才子路B段Ⅰ标的施工图设计内容如下: 1、道路工程 道路的线形设计; 道路的路基、路面设计、路基防护设计、交叉口设计; 道路的交通工程、附属工程; 2、管线工程 管线工程包括雨水管道、污水管道、管线综合、电力排管、通信管道和路灯的工程设计。 3、桥梁工程 桥梁的总体布置设计;桥梁上部结构设计、下部结构设计、基础设计;桥梁附属工程设计。 (二)概况 1、才子路桥跨径组合为(3×25)米。上部结构为上部采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下部结构桥台为装接盖梁式桥台,桥墩为柱式墩接盖梁,墩基及台基采用桩基础。桥梁起点桩号为K0+27.000,终点桩号为K0+107.000,桥梁中心桩号为:K0+67.000,桥梁全长为80m。按照道路标准横断面布置,桥梁宽24m,桥面布置为:4.5m(人行道)+15m(机动车道)+4.5m(人行道)=24m。桥梁右前角115°。 (三)设计依据 1、永川凤凰湖工业园李家嘴片区才子路B段Ⅰ标道路工程建设工程设计合同 2、凤凰湖工业园提供1:500地形图 3、凤凰湖工业园市政专项规划。 4、永川凤凰湖工业园李家嘴片区场平工程施工图设计 5、重庆市永川区凤凰湖工业园区临江河李家嘴片区才子路B段Ⅰ标地勘项目岩土工程勘察(一阶段详勘) 6、凤凰湖工业园临江河河道防洪工程可研报告 7、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 二、设计基本资料 (一)工程地质 1、地质地貌 拟建重庆市永川区凤凰湖工业园区临江河李家嘴片区才子路B段地勘项目场地位于重庆市永川区凤凰工业园区。拟建区地形总体较平缓,中部高两侧低,地形标高284.00~326.50m,相对高差42.50m。拟建线路沿斜坡、丘包与沟谷行进,于起点跨越临江河,河床地形平缓,坡降一般小于5%,两侧岸坡及河床大部基岩出露,地形坡角一般15°~32°,局部近直立,沟谷处地形较为平缓,一般5°~12°,丘包、斜坡处地形陡倾,一般15°~35°,局部陡坎处可达50°,该段大部已被改造为农田。最低点位于线路起点临江河河床,标高284.00m,最高点位于K0+480处丘包顶部,标高326.50m。地形坡角差异性较大。拟建场地地貌上总体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 2、气象、水文 重庆永川区凤凰湖工业园区兴业路岩土工程勘察场地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具冬暖、夏热、秋长的气候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7.72℃,极端最高气温41.7℃(2006年8月15日),极端最低气温-1.8℃(1975年12月15日);多年无霜期314.9天,雾日平均30~40天;多年平均降雨量1163.3mm,

市政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沥青路面)

XXXXX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一、概况 XXX位于XXX市的北面;以发展高科技产业、实行高效能管理、培育高品位文化、体现高文明素质为目标,着力建设科技园区、生态科技产业园、文明园区。园区内现有西南通道——高速公路、三环线——西北绕城高速公路、210国道等多条主干公路从园区内穿过,交通优势明显。作为一个生态科技产业园,园区内除镇中心以外,基本无市政道路和配套管网设施,根据片区的总体规划,片区内部主骨架路网将为“一纵一横”。 为了园区的发展建设,首先应尽快启动实施园区的基础设施开发建设;因此,园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就迫在眉睫。XXXXX道路工程是园区即将开发的南部园区内“四纵五横”路网中横向主干道之一,它与多条道路一起,构成园区前期开发地块的骨架路网。本工程是园区的重要基础设施,它的建设对新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XX路由西向东横穿生态园区,全长3963.789米;道路规划红线宽度40m,计算行车速度60km/h,按城市Ⅰ级主干道设计。 二、设计依据及规范 1、《工程设计合同》 2、《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3、《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4、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 B01-2003)(参照) 5、部颁《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参照) 6、部颁《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20-2004) 7、部颁《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81-2006) 8、部颁《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9、部颁《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 10、《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44-91)三、主要技术指标 1、道路等级:城市Ⅰ级主干道, 2、计算行车速度60Km/h 3、路面结构设计使用车限:15年 交通量饱和设计年限:20年 4、荷载等级:BZZ-100 型标准车 5、路幅宽度 道路红线宽度为40m,其横断面布置为: 6.5m(人行道含非机动车道)+12m(车行道)+3m(中央 分隔带)+12m(车行道)+6.5m(人行道含非机动车道)=40m 城市主干道路缘带0.5m 外侧大、小型车道宽3.75m 内侧小型车道宽3.0m 交叉口渠化拓宽3.5m 公交车港湾停靠站宽3.0m 6、道路净空 道路主线:≥5.0m 人行道:≥2.5m 7、平纵指标

施工图说明 (桥梁)

美好的明天 施工图说明 一、工程概况及设计依据 (一)设计内容 才子路B段Ⅰ标的施工图设计包括:道路工程、管线工程、桥梁工程。全套施工图设计文件共分两册; 第一分册:道路工程管线工程; 第二分册:桥梁工程。 本册为第二分册:桥梁工程。 才子路B段Ⅰ标的施工图设计内容如下: 1、道路工程 道路的线形设计; 道路的路基、路面设计、路基防护设计、交叉口设计; 道路的交通工程、附属工程; 2、管线工程 管线工程包括雨水管道、污水管道、管线综合、电力排管、通信管道和路灯的工程设计。 3、桥梁工程 桥梁的总体布置设计;桥梁上部结构设计、下部结构设计、基础设计;桥梁附属工程设计。 (二)概况 1、才子路桥跨径组合为(3×25)米。上部结构为上部采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下部结构桥台为装接盖梁式桥台,桥墩为柱式墩接盖梁,墩基及台基采用桩基础。桥梁起点桩号为K0+27.000,终点桩号为K0+107.000,桥梁中心桩号为: K0+67.000,桥梁全长为80m。按照道路标准横断面布置,桥梁宽24m,桥面布置为:4.5m(人行道)+15m(机动车道)+4.5m(人行道)=24m。桥梁右前角115°。(三)设计依据 1、永川凤凰湖工业园李家嘴片区才子路B段Ⅰ标道路工程建设工程设计合同 2、凤凰湖工业园提供1:500地形图 3、凤凰湖工业园市政专项规划。 4、永川凤凰湖工业园李家嘴片区场平工程施工图设计 5、重庆市永川区凤凰湖工业园区临江河李家嘴片区才子路B段Ⅰ标地勘项目岩土工程勘察(一阶段详勘) 6、凤凰湖工业园临江河河道防洪工程可研报告 7、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 二、设计基本资料 (一)工程地质 1、地质地貌 拟建重庆市永川区凤凰湖工业园区临江河李家嘴片区才子路B段地勘项目场地位于重庆市永川区凤凰工业园区。拟建区地形总体较平缓,中部高两侧低,地形标高284.00~326.50m,相对高差42.50m。拟建线路沿斜坡、丘包与沟谷行进,于起点跨越临江河,河床地形平缓,坡降一般小于5%,两侧岸坡及河床大部基岩出露,地形坡角一般15°~32°,局部近直立,沟谷处地形较为平缓,一般5°~12°,丘包、斜坡处地形陡倾,一般15°~35°,局部陡坎处可达50°,该段大部已被改造为农田。最低点位于线路起点临江河河床,标高284.00m,最高点位于K0+480处丘包顶部,标高326.50m。地形坡角差异性较大。拟建场地地貌上总体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 2、气象、水文 重庆永川区凤凰湖工业园区兴业路岩土工程勘察场地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具冬暖、夏热、秋长的气候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7.72℃,极端最高气温41.7℃(2006年8月15日),极端最低气温-1.8℃(1975 年12月15日);多年无霜期314.9天,雾日平均30~40天;多年平均降雨量1163.3mm,

天桥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K2MG-E《专业技术人员绩效管理与业务能力提升》练习与答案 本页为作品封面,下载后可以自由编辑删除,欢迎下载!!! 精 品 文 档 【精品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一、工程概况 根据龙岩中心城市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规划图布局,此次设计莲南路天马山公园人行天桥位于工业学校右侧,道路中心桩号为K0+364.00,同时该天桥连接龙祥小区及莲南路工业学校站道路两侧的公交车站,服务于学校及周边居民,人流量大。 莲南路天马山公园人行天桥桥位处道路现状图 二、设计依据 (1)《中标通知书》(龙岩市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2)桥位处1:500地形图。 (3)现有相关道路的设计图纸和现场测量资料。 (4)现状管线资料。 三、设计采用及参考的技术规范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021-2004) (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5)《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 (6)《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7)《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范》(CJJ99-2003) (8)《公路工程水文勘察设计规范》(JTG C30-2002) (9)《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166-2011); (1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1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技术规范》(JTG D81-2006) (12)《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 (13)《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CJJ69-95) 四、桥址工程地质条件 1.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龙岩市新罗区城区中部,地貌属山麓斜坡堆积阶地,地形较平坦。 2.地质构造环境 根据现场踏勘及区域地质资料,场地无大的断层通过,无大的断裂破碎带等重大地质构造存在,该场地为地质构造稳定地块,适宜进行工程建设。 3.岩土构成 根据工程地质调查和钻探结果,场地在勘探深度范围内所分布的地层

某桥梁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一、概述 资中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居沱江中段,处于川渝连接的中心地带。成渝铁路、资威公路、321国道和成渝高速公路贯穿全境。横贯资中县城的沱江将城区划分成南北城区,目前资中县南北两岸的交通运输均依赖于位于资中县城中心的沱江大桥,形成了过境交通与城市交通混杂,造成城市人行交通与车辆交通在沱江大桥常常拥堵的现象,使得省内路网在该区域分布上存在严重的瓶颈现象。 目前,资中城区规划发展为组团式结构,以重龙、水南、明心寺、凉水井和倒石桥五大片区功能组团。城区交通量和过境交通量的增长及资中县规划的工业园区的需要,沱江大桥已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量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沱江二桥的修建迫在眉睫。 拟建沱江二桥的建成将在资中县城形成环线交通,加强了城区南北交通和新旧城区的连接。 既能利用城区东林下坝北部沟谷,加 强并促进工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又 能为南北两岸新区的开拓发展和资 中整个城区各片区组团的发展联系 创造条件,对经济发展、旅游开发、 物资转运起到重要作用。 路线起于资太路罗汉洞村七队, 经罗汉洞村四队、三队,在一队以连 续刚构桥跨沱江至南岸松山坝,下穿 成渝铁路,在交通村接国道321线, 全长约2.96公里 1.任务依据: 1.1、《省道207线资中县沱江二桥工程初步设计》及其批复文件。 1.2、《省道207线资中县沱江二桥工程设计任务书》。 1.3、《资中县沱江二桥及接线工程初勘工程地质报告》(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1.4、《四川省交通厅航务管理局对“资中沱江二桥桥梁通航净空尺度和技术要求论证研究报告”的批复》(川交航函港[2006]55号)。 2.设计标准:2.1本项目执行交通部部颁行业标准、规范、规程等有关技术标准,相关附属工程设计均采用国家标准及相关行业标准、规范、规程。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J C30-2002)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 011-94)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GJ D30-2004)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 《内河通航标准》(GB 0139-2004) 2.2本项目设计采用一级公路标准。 主要技术标准 3. 对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执行情况: 3.1《工可》确定道路长长2.78km,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系新建公路。

1交通工程的设计说明书(施工图的设计)

交通工程设计说明书 1 工程概述 空港大道南起黄石东路,连接现状云城西路,北至106国道,全长约6公里。 本项目为空港大道(黄石东路-109国道)工程北段,工程南起于规划七路地铁检修段下沉道路,北止于106国道。主线长337.074m,城市主干道标准,设计速度为60km/h,道路标准红线宽度为43.5m,双向8车道;左辅道长384.171m,右辅道长397.542m,城市次干道标准,设计速度为40km/h,,道路标准红线宽度为45.6m,双向4车道。 项目地理位置图 2 本次设计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1部分:总则》GB 5768.1-2009。 3、《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GB 5768.2-2009。 4、《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GB 5768.3-2009。 5、《路面标线用玻璃珠》GB/T 24722-2009。 6、《道路预成形标线带》GB/T 24717-2009。 7、《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GB/T3190-2008。 8、《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1部分:一般要求》GB/T 3880.1-2006。 9、《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2部分:力学性能》GB/T 3880.2-2006。 10、《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3部分:尺寸偏差》GB/T 3880.3-2006。 11、《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 23827-2009。 12、《公路交通标志反光膜》GB/T18833-2012。 13、《道路交通信号灯》GB 14887-2003。 14、《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 14886-2006。 15、《人行横道信号灯设置规范》GA/T851-2009。 16、《广州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设计技术指引》 17、《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 1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2004。 19、《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 23827-2009。 2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 21、《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 50647-2011。 22、《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0。 23、《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 50688-2011。 24、《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 H30-2015。 3 交通标线 3.1 设计原则 1、各标线的设置应符合《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GB5768.3-2009)的要求。 2、标线用于管制和引导交通,应具有鲜明的确认效果。标线设置在路面上,应具有附着力强、经久耐磨、使用寿命长、耐候牲好、抗污染、抗变色等性能。同时,标线还应具有施工时干燥迅速、施工方便、安全性能好等性能。在夜间,标线应具有良好反光效果,对行驶车辆的诱导有重要作用。 3、除减速标线外,一般热熔型涂料的冷膜厚度为1.8±0.2mm。

施工图设计说明书(定稿)

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1、工程概述 1.1工程位置及建设意义 硅谷大街拓宽改造工程位于范家屯镇的东南部,为范家屯镇与长春市区联系的主要通道。该工程的建设将更近一步的推动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沿线开发区的经济建设和发展。 1.2设计主要内容及工程规模 本次设计研究范围为道路工程、桥梁工程、排水工程及所涉及的相关问题。 工程起点桩号K0+600,终点桩号K4+360,全长3760m。 主要工程项目如下: 道路:包含K0+600—K4+360段的道路工程、路内排水工程、土方工程。 道路标准横断为双幅路形式:中央分隔带8米,行车道16米×2,路肩0.5米×2。道路的右幅利用原有道路,本次设计只包括中中央分隔带和左幅路及左侧路肩。 排水管线:道路左侧新建雨水管线共3572.5米。 桥梁:新建2座中桥,K1+411中桥为4孔16米,K4+313.08中桥为3孔16米,桥右幅为原有桥梁,本次只设计包含左幅。 本次施工图设计内容包括:1、道路平面、横断面设计;2、道路纵断面设计;3、路基、路面设计;4、排水设计;5、桥梁工程设计;6、附属工程设计。 2、设计依据及技术标准 2.1设计依据 1、本设计委托单位:公主岭市范家屯镇人民政府。 2、道路工程中线规划坐标及横断 3、《城市道路设计规范》(GJJ37-2012) 4、《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5、《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6、《给排水标准图集》(2006年版) 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CJTGD50-2006) 8、《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9、《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50162-92) 10、《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 11、《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条文》建设部 1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13、《范家屯镇城镇总体规划(2009―2020)》 14、《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 15、《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166-2011; 2.2施工及验收规范、标准 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2、《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一及脸收规范》(GB50268-2008) 3、《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850141-2008) 2.3主要技术标准 2.3.1、道路工程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路I级 (2)设计车速: 60Km/h (3)荷载标准: 双轮组单轴载BZZ-100 (4)结构设计年限: 15年 (5)路面结构:沥青混凝土路面 (6)最大纵坡:1.958% (7)最小纵坡:0.014% (8)最小坡长:220米 (9)最小凸曲线半径:6000米 (10最小凹曲线半径:7700米 (11)最小竖曲线长度:68.6米

路桥施工图设计说明

××××××桥 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一、项目背景 ***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阿尔泰山地槽褶皱带中部,喀拉额尔齐斯复背斜和克兰河复向斜之间东南面与福海县接壤,西南面与吉木乃县交界,西北面与布尔津县为邻,东北面是蒙古人民共和国,南北长146公里,东西宽84公里,总面积11.7万平方公里,地势北高南低,依次是山丘,丘陵和河谷平原。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区域协调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支持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发展,国家的宏观政策,为西部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新疆***地区积极抓住这一机遇,为改善***市的城市建设,积极争取到了3条新建道路、10条扩建道路、6条改建道路的亚洲开发银行贷款项目,其中**、览景街跨越克兰河,在此处需建设跨河桥2座。此2座跨河桥是本项目的重要建筑物,景观要求较高,这两座桥梁的建设要充分体现***市宜居、旅游、休闲、度假的特点。 二、概述 2.1、设计依据 设计合同书 《亚行贷款新疆城市交通和环境改善项目 ***市可行性研究报告》,新疆市政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08年12月 《关于亚行贷款新疆城市交通和环境改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发改外资[2009]249号 《关于***市亚行桥梁初步设计的几点意见》***市建设局亚行项目;2009年6月; 《***市**桥梁工程岩土工程勘查报告》乌鲁木齐银河建筑勘察设计院 2009年6月16日 各专业的设计规范、规程及国家有关规定、业主提供的其它资料等。 2.2、采用或参考的设计规范及标准 《城市桥梁设计准则》(CJJ11-93);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公路斜拉桥设计细则》(JTG/T D65-01-2007);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G/T D60-01-2004) 《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 025-86)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 《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 C30-2002); 《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 2.3、桥梁简介 **跨河桥位于***市**跨越克兰河处,于拟扩建**K3+090~K3+165处,与河道规划中心桩号交于K3+128.3,是**新建工程的重要构筑物。**跨河桥与河道斜交70度,桥两端与河堤平交,桥梁由2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构成,桥梁起点桩号K3+86.80,桥梁终点桩号K3+169.80,桥梁全长83m。根据规划及现况河道断面形态,确定主桥跨度为50.75m+32.25m,桥塔高27.45m,为独塔单索面斜拉桥结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结构,分两跨设臵;桥梁宽度按远期交通量设臵为7.5米双向四车道+3米中央隔离带+两侧各3.0米人行道。桥梁全宽24m,桥梁面积

公园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公园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河南,为河南驻马店置地?森林公园道路施工图设计 、设计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LY/T5132-95), 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CJJ 48—92),公园设计规范; 3.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J37-90 ); 4.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 CJJ1-2008) 5. 业主提供现场资料及设计要求等。 三、设计范围 1. 此公园道路设计包括红线内的以下工程: 1) 主、次入口道路; 2) 公园环道; 3) 滨河游道; 4) 林荫小道 四、公园道路的分类 1 按使用功能分类护林防火、生产、游览环道:主要以车行为主,两侧或一侧可设人 行道,以 满足公园消防和人行的要求,此本园道路宽度4.5?8m公园主、次入口道路和公园环道。 滨河景观游道:主要以人行为主,必要时可通过环卫用小型垃圾运输车,此 公园设置道路宽度为3m滨河游道。 景区林荫小道:主要以人行为主,部分路段宽度 2.5?3m,公园小型游览工具自行车等可以通过,此公园设置道路宽度为2m或1.5m公园人行小径。 2、按技术标准分类 森林公园道路按使用性质分为干线、支线、人行道三类。 2.1 干线:为森林公园与外部公路之间的连接道路以及森林公园内的环行主道。外部干线按相应的国家公路等级进行设计。内部干线路基宽度一般按 5.0~7.0m 进行设计,其纵坡不得大于9%,平曲线最小半径不得小于30m。 2.2 支线:森林公园内通往各功能分区、景区的道路。支线路基宽度一般按 3.0~5.0m进行设计,其纵坡不得大于13%,平曲线最小半径不得小于15m。 2.3 人行道:森林公园内通往景点、景物供游人步行游览观光的道路。可根 据自然地势设置自然道路或人工修筑阶梯式道路。人行道宽度一般按 1.0~3.0进 行设计,不设阶梯的人行道纵坡宜小于18%。 3 按面层材料分类 3.1 花岗岩:主要用于主、次入口道路地面铺装,一般车行为主时,花岗岩设置为50厚;花岗岩铺装还用于园路镶边及分段,此时花岗岩厚度一般设为20 或30 厚。 3.2混凝土砖或透水砖:主要用于支线道路铺装,规格为200x100x60,混凝 土砖或透水砖必须质地密实,质感细腻。 3.3水洗石:主要用于人行小径铺装,一般粒径为?5-8 ,颜色为米黄色或白 色。

市政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垫江县明月大道新建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第一标段K0+000~K2+600) 一、工程概况 垫江县明月大道贯通垫江县城区南北区域,位置走向与桂溪北路(即渝巫路) 平行,相当于垫江县骨架路网体系中的“外环线”。垫江县明月大道新建道路工程 位于垫江县桂溪镇,南接长安大道延伸段,北接天圣制药厂。设计起点位于长安 大道平交口,先后与南阳路、机关路、温泉路平交后,终点位于明月大道C连接 线平交口,道路全长6111.834米,为城市主干道,双向四车道,标准路幅宽度 为32米;中间有明月大道B连接线与北转盘平交,道路全长513.656米,为城 市主干道,双向六车道,标准路幅宽度为40米;明月大道C连接线与明月大道 平交,道路全长1381.143m米,为城市主干道,双向六车道,标准路幅宽度为 40米,终点接渝巫路。 本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垫江县县域城市的交通网络体系,缓解城区内 部的交通压力,极大地改善道路交通条件,也为周边地块的开发进程起着积极的 推动作用,对整个垫江县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设计依据及采用的规范标准 2.1 设计依据 (1)与业主垫江县兴渝城市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签订的设计合同; (2)业主提供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3)业主提供的1:500地形图。 (4)业主提供的《垫江县明月大道新建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5)业主提供地质勘察报告 (6)业主提供的《垫江县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垫江县明月大道新建道路工程路幅宽度的函》 (7)业主提供的《垫江县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垫江县明月大道新建道路工 程初步设计预审意见的通知》 2.2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2.2.1国家标准 《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J50162-92)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2.2.2交通部规范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2.2.3建设部规范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1)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4年3月) 2.2.4地方规范 《重庆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J50-064-2007) 《重庆市建设工程费用定额》(1999年) 2.3测设经过及设计过程简述 2010年10月,该工程正式立项,并由垫江县兴渝城市建设有责任公司担任项目业主。受业主委托,我院开展了垫江县明月大道、明月大道B、C线连接道及明月大道延伸段新建道路工程设计项目。2011年4月我院提交了方案初步文本。2011年4月25日,我院向业主及规划局等各位领导汇报了方案设计,之后多次与业主及垫江县规划局进行接洽,逐步完善了明月大道、明月大道B、C 线连接道及明月大道延伸段各项方案设计工作,在2011年6月我院提交了方案设计正式文本。2011年7月18日,我院再次向垫江县规划局等各位领导汇报了方案文件。2011年8月垫江县规划局下发了《评审会议纪要》垫江规划纪要〔2011〕11 号文,原则上同意该工程设计方案。 2011年10月,项目业主委托重庆市涪陵地质勘察工程公司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在11月中旬我院收到业主提交的地勘资料后,开展了明月大道、明月大道B、C线连接道及明月大道延伸段的初步设计工作。为确保工程设计质量和设计进度,项目设计组根据各专业特点,在征求各专业设计意见后,对设计进度、设计内容、文件编制要求、主要技术标准、设计原则等进行统一的规定和要求,为在较短的设计周期内保质保量完成设计任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11年11月底提交了初步设计文件,2011年12月31日在重庆市设计院进行了初步设计评审,并顺利通过了评审。 2.4对初步设计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

龙西大桥施工图设计说明

泸州沱江龙西大桥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泸州市二环路、沱江三桥工程初步设计专家审查意见(2001.03.14.) 2、《泸州市二环线城市道路工程龙西大桥初步设计》文件(2003.4.) 3、《泸州沱江龙西大桥初步设计评审意见》(2003.5.13) 4、《四川省建设厅对泸州沱江龙西大桥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川建勘设发 [2003]160号) (2003.6.12) 5、泸州市政府投资建设工程管理中心《关于对泸州沱江龙西大桥进行结构优化 调整的复函》(2003.8.12) 6、《建设工程设计合同》(2002IV-13) 二、工程规模及工程内容 龙西大桥(原称沱江三桥)位于泸州市中心半岛东北边缘,跨越沱江连接两岸城区,桥东接小市片区, 桥西与江阳片区相连,是泸州市二环路的重要交通枢纽。大桥总长410.5米(台背到台背),标准全宽34米。 本图册内容包括桥梁总长范围内的桥梁上、下部结构设计、桥面系设计、电气照明设计。 三、桥址区自然条件 1、气象 泸州市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常年平均气温18℃,年平均降雨量1100~1200mm,最大相对湿度84%,日照百分率30%,全年多西北风,最大风力10 级。具有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阳光充足的特点。 2、地形、地貌 桥址区河床呈单连断面,河道宽度约350米左右,上、下游500米内河道基本顺直,水流平缓,平均坡降0.3‰,在桥位下游约750米处河道向东偏转。东岸较陡,高程为240.08~300.00 m,相对高差59.92m;西岸较缓,高程为241.18~269.00m,相对高差27.82m。桥址区河床上游500m左右,分布一江心洲,下游西侧沿江分布河漫滩地,桥址区两端为构造剥蚀浅丘地貌,其中西岸南西面发育一小型Ⅰ级阶地。 3、工程地质 桥址区位于阳高寺背斜南侧南西翼覆没端,岩层平缓,其产状为205~252°∠10~18°,为一单斜构造,本区未发现不良地质作用,仅发育小型节理、裂隙。地层上覆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以第四系坡洪积层(Q4dl+pl)、冲积层(Q4al)为主;下伏基岩为中侏罗统上沙溪庙组岩层(J2S2),以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为主,其中,中风化细砂岩承载力高,厚度大,埋深较大,是桥梁理想的基础持力层。 桥址区无滑坡、断层、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东西两岸岸坡稳定性良好。 4、水文地质 沱江是长江上游左岸一级支流,发源于茶坪山脉九顶山南麓,于泸州市汇入长江,沱江流域的径流主要由降水补给,并有少量地下水补给。沱江干流的洪水期为6~9月,大洪水多出现在7、8两月,洪水峰型多为单峰,并受长江洪水的回水顶托影响较大。泸州城区沱江年平均流量460m3/s,桥址区1905年洪水位245.50m,1955年洪水位243.61m。枯水期,桥址段水流基本干涸,可涉水过河。在地质勘察期间(2003.4.5)

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组成内容及编制深度要求

城市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组成内容及编制深度要求 1 设计说明书 初步设计批复等依据文件。 执行初步设计批复情况,如有改变初步设计的内容时需说明改变部分的内容、原因和依据。 采用的施工规范、规程和工程验收标准。 设计概要 工程范围、工程规模及主要工程内容。 平纵线形设计技术要点。 设计横断面及与地上杆线、地下管线的配合关系。 路基、路面、挡墙及涵洞等工程设计。 1)路基设计及边沟、边坡特殊设计。 2)路面结构设计包括:设计标准、设计弯沉值、结构组合型式及采取的技术措施(含主、辅路及人行步道)。 3)挡墙及涵洞采用通用图或特殊设计。 4)雨水口布置及道路路面排水措施。 5)交通工程设施设计。 6)照明工程设计。 7)环境工程设计。 8)其它设计情况。 9)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及新工艺等情况。 10)需要特殊说明的问题。 施工注意事项 1)施工前准备工作,包括拆迁、征地、迁移障碍物等。 2)管线升降、挪移、加固、予埋与其它市政管线的协调配合。 3)新技术、新材料等的施工方法及特殊路段或构筑物的做法和要求。 4)重要或有危险性的现况地下管线(电力、电信、燃气等应有准确位置和高程),施工时应注意的事项。 5)对施工的特殊要求。 2 施工图预算 根据实际情况编写,有无施工图预算委托。 3 工程数量和材料用量表 4 设计图纸 平面总体设计图:比尺1:2000~1:10000,内容同初步设计要求。 平面设计图:比尺1:500~1:1000,包含规划道路中线与施工中线坐标、平曲线要素、机动车道、辅路(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路肩)及道路各部尺寸、港湾停靠站、人行通道或人行天桥位置尺寸,道路与沿线相交道路及建筑进出口的处理方式,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及交通安全设施的位置与尺寸,桥隧、立交的平面布置与尺寸,各种杆、管线和附属构筑物的位置和尺寸,拆迁房屋、挪移杆线、征地范围等。

公路桥梁施工图设计指引

施工图设计指导原则

桥梁设计小组二OO八年十月

第一章桥涵设计 一、设计采用的主要技术指标 1、路基宽度参见“路基扩建宽度分布示意图(一)~(二)”,桥梁标准宽度主要为52m 和42m两种,同时结合相应上部结构横向布置图一起使用。 主线桥涵的汽车荷载等级:公路-I级;被交路,高速及一级公路:公路-I级,二级公路以及三、四级公路:公路-II级;四级以下:公路-II级乘以0.75系数采用。 2、地震作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等于0.05g,相当于基本地震烈度为VI度,特大桥及隧道等大型或重点工程按VII度设防。 二、设计深度 1、普通大桥、互通匝道桥及等级路分离式桥(线外桥)设计内容包括: (1)桥位平面图(分离式立交桥应包含被交路平纵数据及图纸) (2)全桥工程数量表 (3)桥型布置图(绘出结构分联示意图) (4)梁(或板)平面布置图(含弯斜桥的布置方法示意,直线桥梁无此图) (5)箱梁一般构造图、钢束布置图、钢筋布置图等(非预制结构绘制,预制结构统一绘制通用图) (6)桥台一般构造图及相应钢筋布置图(钢筋图包括肋板、承台、桩基或扩大基础钢筋图;台帽、座板、支座垫石、耳背墙、牛腿、挡块、U台侧墙钢筋图及U台台后排水统一绘制通用图) (7)桥墩一般构造图及钢筋布置图(一般构造图应标示出控制点标高、支座垫石位置及布置大样、地面横向地面线;钢筋图包括墩柱钢筋图、系梁钢筋图、承台钢筋图、桩基或扩大基础钢筋图;墩帽、支座垫石、挡块钢筋图统一绘制通用图)(8)桥台锥坡布置图 (9)墩台基础坐标示意图 2、特殊大桥及匝道桥,除上述图纸外,应有: (1)特殊结构相关图纸 (2)施工工序图 (3)对拆除重建桥梁要理顺新旧桥桩基础相对关系,桩基的利用原则。 3、需要拼接的桥梁,在拼接之前,原则上不能切除原桥防撞栏,除上述图纸外,

泸定县安沙大桥施工图设计说明及要求

施工图设计说明及要求 一、概述 泸定安沙大桥工程位于安乐坝和沙坝之间,泸定新城区中轴线附近,大渡河流经泸定市区中段拐弯位置处,北与彝海路和滨河路相接,南与瑞金路相连,大桥跨越大渡河,位于彝海路延长线上,并与瑞金路成“T”行相交,路线呈北偏西至南偏东方向,为城市主干道,规划道路宽度为16m,双向两车道;桥位处大渡河口断度约180 m。工程主要包括桥梁工程及配套的道路、照明工程。 二、工程规模及主要内容 安沙大桥主桥为一倾斜独塔空间索面斜拉桥,桥塔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主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肋板式梁;下部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桥墩、承台及钻孔灌注桩基础。 主跨为110米,边跨为80米,全桥总长190米。主桥桥面车行道布置为双向两车道,两侧设有人行道。 桥面标准段布置为:1.25米(索区)+0.25米(栏杆)+1.75米(人行道)+5(米车行道)+1.75米(人行道)+0.25米(栏杆)+1.25米(索区),全宽16.5米。 三、施工水位 施工水位:建设方所提供资料中无大渡河5年一遇或10年一遇的水位,施工水位有施工单位和建设方根据对施工期间洪水的监测确定施工水位为宜。建设方通过泸定水位站提供二十年一遇洪水水位1313.79米(吴淞高程),桥位处位于大渡河下游1.5Km处,河床平均坡降为0.004,故而推算侨位处二年一遇洪水为1306.79米(吴淞高程),2009年5月14日,泸定县交通局转交泸定县水利电力局方件(泸水函[2009]3 号)中说明“当地黄海高程+1.953米常数差=当地吴淞高程”,故由此失算出桥位处二十年一遇洪水水位为1304.837米(85黄海高程),故施工水位定为1305.337米(85黄海高程),围堰标高为1305.500米(85黄海高程)。 四、主桥工程 主梁 安沙大桥主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双主梁肋板式截面,顶板带1.5%的双向横坡,结构总数宽度为6.5米,中心梁高为1.921米,两侧梁高为1.8米。 其中,主跨主梁标准段顶板厚度为28厘米,主梁宽度为140厘米;根据下吊位置,横隔梁每隔4米设置一道,梁高与主梁下边缘齐平,厚度为30厘米。 边跨主梁标准段顶板厚度为60厘米,主梁宽度为335厘米;根据下吊点位置,横隔梁每隔5米设置一道,梁高与主梁下边缘齐平,厚度为60厘米。 基础设计 1)主塔基础设计 主塔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主塔底部设置承台,承台上设置塔座,承台采用30(顺桥向)K18(横桥向)米矩形截面,高4.0米,承台边缘倒圆角。承台下接15根直径2.5米的桩基础,桩长50米,按照摩擦桩设计。 2)承台设计 边桥台采用桩柱接盖梁型式,边墩盖梁随桥面横向坡度进行设置,0#墩边盖梁高1.5米,宽2.1米,背墙宽0.5米;2#墩边盖梁高1.5米,宽1.9米,背墙宽0.5米,盖梁具体外形尺寸见相关图纸。边桥台处采用单排钻孔灌注桩,经计算,桩径均为1.2米,桩长20米。 五、桥梁工程施工方案及注意事项 1、施工程序 施工准备→便道施工→筑岛围堰→主塔基础、两侧桥台施工→主塔施工→塔梁固定接段浇注→主梁悬臂浇注→斜拉索安装、张拉→桥面铺装、护栏施工→其他附属工程施工。

桥梁设计说明

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一、概述 1.1 任务依据 受营山县交通局委托,本公司承担《营山县安固乡大沙坝(登子河)渡改人行桥建设工程》一阶段施工图设计工作。 设计的主要依据有: 营山县发展和改革局《关于营山县2015年度水运工程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的批复》(营发改发[2014]359号; 本项目双方签订的设计任务合同; 营山县安固乡大沙坝(登子河)渡改人行桥建设工程地质详细勘察报告 珠海市交通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关于《营山县安固乡大沙坝(登子河)渡改人行桥建设工程施工图勘察设计评审意见》(2015年04月) 1.2 工程规模 1.2.1工程现况 拟建桥位于营山县安固乡,横跨登子河,横跨冲沟谷地而建。场地属低山斜坡沟谷地貌,微地貌位于低山坡脚及宽缓沟谷地带。 桥位处照片 现况桥位处为跨越安固乡登子河,村民过河均采用渡船,交通出行存在诸多安全隐患。根据外业调查,测时水深约4.0m,最大洪水位水深约9.0m,最高通航水位至沟底约6.0m。为解决村民交通出行和安全等诸多因素,急需修建一座人行桥梁。 我院受业主委托,根据现场实测资料进行一阶段施工图设计,拟建(4x20m+1x10m)钢筋砼工字梁人行桥,桥宽2.0m。 1.2.2 对本项目施工图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 2015年4月8日,由珠海市交通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对《营山县安固乡大沙坝(登子河)渡改人行桥建设工程》施工图勘察设计审查,本次施工图设计修订版执行珠海市交通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下发的《关于营山县安固乡大沙坝(登子河)渡改人行桥建设工程施工图勘察设计评审意见》的要求执行。 1.3 主要测设经过 1.3.1 测设简况

1)准备工作 2015 年2月2日,我公司与业主签订设计任务合同后立即对该项目从人员、技术、设备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2015年2月3日,与业主等部门踏勘现场,随后在村会议室沟通本项目桥梁建设方案。 2015年2月3日,根据工程路线走向对全线1:500 地形图以及平面、水准基础控制进行了测量。 2015年3月,完成了本项目的一阶段施工图设计送审版工作。 2015年4月,根据珠海市交通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关于《关于营山县安固乡大沙坝(登子河)渡改人行桥建设工程施工图勘察设计评审意见》,完成该项目的施工图设计修订版。 二、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2.1 地形、地貌 桥位区属侵蚀构造低山河谷地貌,地貌成因属侵蚀堆积成因。桥位区河流由东向西径流,桥位跨越处河道顺直;桥位总体跨越无名河。微地貌位于沟谷地带;地面标高约297.00~312.00m。岸坡呈陡斜坡状,自然坡角33~44°,无基岩裸露,坡顶植被较发育(耕地)。 2.2 水文气象概况 营山县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侯区。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与同一气候区的其他各地相比,又表现为温度较低,日照较少,阴雨天气频繁。 区内降雨有以下几个特点: 1)、降水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1134.8mm,最多年1605.4mm(1978年),最少年713.5mm (1974年)。从1955年~1981年以来年降雨量小于1000mm的仅两年。 2)、降水量在时间上分配严重不均,5~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月降水平均最多的8月降水量为289.9mm,最少的1月为12.7mm。因此,5~9月也是地质灾害的高发期。1987~2006年各月平均降雨量见表2-1、图2-1。 3)、降雨雨强大是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由于受大气环境影响,降雨区域分布分配不均,年内分配也不均,而且各次降雨的雨强差异极大,洪期降雨小时和日雨强常常是很大的,往往成为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1957年~2006年期间,月最大降水量为592.9mm,日最大降水量为233.8mm,1小时最大降水量为83.9mm,10分钟最大降水量为28.3mm,一次连续最大降雨量457.1mm,一次连续最长降雨时间为28天。 4)、降水量在地域上分布不均,随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升高而增加,东南部平原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100~1300mm,西北部山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300~1800mm。区内年平均蒸发量930.9mm,占年降雨量对76%,最大月(7月)140.2mm,最小月(12月)27.1mm。多年平均湿度81%,最大85%,最小76%。 2.3 地层岩性特征 据地面调查及钻孔揭露,场地内地层有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覆盖层和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质砂岩,现由新至老分述如下: (1)冲洪积层(Q4al+pl) 粉质粘土:厚度较大,均匀性较好,其力学性质较差,综合分析结合地区经验,建议承载力基本容许值120KPa,压缩模量4.00MPa。 细砂:厚度小,一般1.10~1.30m,其结构松散,力学性质较差,综合地区经验,建议承载力基本容许值100kPa。 (2)砂岩(J2s): 强风化层。位于基岩上部,节理裂隙发育,综合分析建议容许承载力基本值300KPa。 中风化层。位于强风化层之下,砂岩饱和单轴极限抗压强度7.30~9.80MPa,统计平均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