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施工图设计说明

  • 格式:doc
  • 大小:88.50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划六河桥施工图设计说明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范围内,规划六河桥跨越河道,河道为现状河流且不考虑通航。

规划六河桥跨径布置的起点桩号(0#桥台伸缩缝中心处)为K0+803.670,终点桩号(3#桥台伸缩缝中心处)为K0+833.670,桥梁跨径的中心桩号为K0+818.670,分南北两幅布置。道路中心线与桥跨中心线右偏角为60°,桥梁总长为30.0m。

本桥梁设计上部结构采用3 10m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下部结构采用桩接盖梁形式,基础采用单排钻孔灌注桩。

2. 设计依据

(1)《滨江路启动段(洪塘中路-机场路)桥梁工程初步设计》(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2014.07)

(2) 宁波姚江北岸滨江路启动段(洪塘中路-机场路)道路工程初步设计审查会议纪要北区阀盖会纪要【2014】9号

(3)初步设计执行情况:审查会议原则同意完成的初步设计内容,本次施工图设计按批复精神执行,施工图设计中认真地执行了初步设计评审意见。

(4)滨江路启动段(洪塘中路-机场路)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3. 设计规范及标准

⑴《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

⑵《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 11-2011)

⑶《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 166-2011)

⑷《城市桥梁桥面防水工程技术规程》(CJJ 139-2010)

⑸《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2-2008)

⑹《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⑺《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⑻《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⑼《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⑽《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D81-2006)

⑾《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⑿《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⒀《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程》(JTG/T F81-01-2004)

4. 主要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滨江路启动段等级为城市次干道

(2)、设计速度:40km/h

(3)、桥面宽度:28.5m

(4)、荷载标准:

汽车荷载:城-A级;

人群荷载:按《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 11-2011)取值。

(5)、桥梁结构的设计基准期:100年

(6)、桥梁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50年

(7)、桥梁设计安全等级:一级

(8)、抗震设防分类和抗震标准: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桥梁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措施应按7度要求执行。

(9)、通航标准及梁底控制标高:不考虑通航,满足防洪要求桥梁梁底控制标高≮3.13m,设计常水位为1.30m。

(10)、环境类别:上部结构按Ⅰ类环境,下部结构按Ⅱ类环境。

(11)、容许工后沉降:桥台与路堤相邻处≤10cm。

其他技术指标:均按现行城市桥梁设计规范、规程、标准、定额执行。

5. 工程地质

5.1地形地貌

拟建道路场地地貌类型属滨海相淤积平原,地形平坦,道路沿线基本以农田、林地为主,局部分布有农居、河流、水塘、简易厂房等。道路沿线地形地物按道路里程号分段详述如下:K0+031~K0+200段:第一次外业钻探时为农田,现状为空地,周边工程建设对其原始地表形态改变较大,场地内有挖填。

K0+200~K0+310段:原为农居聚集区,多为1~2层砖结构房屋,现已全部拆除,现状为空地,周边工程建设对其原始地表形态改变较大,场地内有挖填。

K0+310~K0+540段:第一次外业钻探时为农田、林地,其中在K0+330~K0+407段分布有水田,种植茭白;现状为空地,周边工程建设对原始地表形态改变较大,场地内有挖填。

K0+540~K0+810段:现状基本为农田、林地,局部为空地,周边工程建设在场地局部范围内有挖填,原始地表形态局部有改变。

K0+810~K0+830段:为现状规划六河,水深0.4~0.6m左右,河底浮泥厚约1m左右,河岸为自然土质岸坡。

K0+830~K1+430段:现状为农田、林地,地形平坦,局部分布有宽约2~3m的临时便道,在K0+940处分布有一栋简易房屋。

K1+430~K1+522段:现状以空地为主,终点处分布有高大的乔木,该段局部地段原为河流和水塘,现已全部回填,形成了暗浜、暗塘,其平面位置详见附图1。

K1+522~K1+560段:为现状孙家河,水深1.0~2.0m左右,河底浮泥厚约0.5m左右,河岸为浆砌块石岸坡。

K1+560~K2+380段:现状以为农田、林地为主,地形平坦,地面高程一般在1.8~2.1m左右,起点处分布有高大的乔木,终点处分布有一栋砖结构简易房屋。

K2+380~K2+406段:现状为空地,地表分布有①11层素填土,稍密状态,厚度约0.5~2.0m。

K2+406~K2+464段:为现状厂房,部分地段为空地,地表分布有①12层素填土,稍密状态,厚度约0.5~1.0m。

5.2地基土构成及特征

根据本次勘察野外编录和室内土工试验成果,在勘察深度范围内,除表层填土外,其余由第四纪地层组成。结合地层时代和成因,本场地勘探深度内地基土划分为6个工程地质单元层,细分为15个工程地质单元亚层。场地土层从上往下依次描述如下:

①11层:素填土(ml Q4)

灰色,松散~稍密状态,主要由粘性土夹少量碎块石和砖块组成,系近期人工堆积形成。该层部分场地分布。

①12层:素填土(ml Q4)

杂色,松散~稍密状态,主要由碎石、块石、角砾及少量粘性土组成,最大粒径约400mm,颗粒大小混杂,土质均一性差,系近期人工堆积形成。该层部分场地分布。

①13层:杂填土(ml Q4)

杂色,松散状态,主要由碎砖块、混凝土块等组成,分布在K0+200~K0+310段,为该段原有民居拆除产生的建筑垃圾堆积形成。

①2层:粉质粘土(m Q43)

灰黄色,可塑~软塑,厚层状,中~高压缩性,从上至下土层渐灰渐软,土质不均,含铁锰质氧化物,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摇振反应无,局部相变为粘土,土质均一性较差,该层顶部约30cm为耕植土,含有植物根茎及虫孔,土质松软。该层大部分场地分布。

②1层:淤泥质粉质粘土(m Q42)

灰色、褐灰色,流塑,饱和,具层理状,高压缩性,含少量腐殖物,层间夹粉土薄层,韧性中等~高,干强度中等~高,摇震反应无,土质不均,局部相变为淤泥质粘土,土质均一性较差。该层全场分布。

②2层:粉土(al+m Q42)

灰色,稍密,湿,厚层状为主,局部稍具层理状,夹粘性土薄层,局部与粘性土呈互层状,中等偏低压缩性,切面粗糙,干强度低,韧性低,摇振反应中等~迅速,局部因粘粒含量高而相变为粉质粘土,土质均一性较差。该层部分场地分布。

②3层:淤泥质粉质粘土(m Q42)

灰色,流塑,饱和,层理状,局部鳞片状,高压缩性,夹粉砂团块或薄层,切面稍有光泽,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摇震反应无,局部相变为淤泥质粘土,土质均一性较差。该层全场分布。

④1层:淤泥质粉质粘土(m Q41)

灰色,流塑,鳞片状,局部层理状,高压缩性,夹少量粉砂团块和腐殖物,切面稍有光泽,韧性中等~高,干强度中等~高,摇震反应无,局部相变为淤泥质粘土,土质均一性较差。该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