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 从永磁体谈起 第1课时 磁体
- 格式:docx
- 大小:15.09 KB
- 文档页数:3
16.1从永磁体谈起一、教材分析:本节是粤沪版第十六单元《从永磁体谈起》第一节的内容,介绍的是关于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本节涉及主要知识有磁性、磁体、磁极、磁化。
按照《课程标准》本节要求学生知道磁性、磁体、磁极、磁化的概念,为下一节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的探究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科学课已学过关于磁体的现象,在平时生活中也接触或观察过磁体,所以对磁的现象并不陌生,所以这一部分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探究,将学生的生活经验,潜知识提升到物理的知识层面上。
但是对于磁化这个全新的、较为抽象的概念。
若学生程度相对较高,应本节课的难点放在磁化概念和方法上。
三、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认识磁性、磁体以及磁体的特点;2、知道一些基本的磁现象,知道“磁化”和“去磁”的简单方法;3、通过了解磁体在实际中的应用和我国古代对磁学的伟大贡献,体会物理知识的作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1.知道磁铁的指向性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2.知道什么是磁化和磁化的方法。
五、教学难点1.磁体间的相互作用,磁极的判断;2.被磁化的钢针磁极的判断。
六、器材准备1、条形、蹄形磁体,铁、钴、镍片,铁屑,钢针,投影仪,投影片,挂图,大头针,铁架台,细线,有关磁性材料的实物,小磁针。
七、教学流程图:八、教学过程:九、教学反思:学生对动手操作实验的学习热情很高,课堂秩序很好,气氛也很活跃。
实验中遇到问题能主动提出跟同学、老师一起讨论解决,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也比较好,对磁性等知识不要陷入死记硬背的套路中,能通过理解分析对比来记忆。
老师所设计的练习,大多数同学能顺利完成。
但也有极个别学生在实验中存在操作不规范,或没能及时发现实验存在的问题,从而得到了错误的结论,但经启发能理解,问题并及时纠正。
点评:本节课重难点突出,思路清晰,目标明确。
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突出自主探究实践能力和合作讨论精神的培养。
体现了新课标注重科学探究、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及关心科技发展的教学理念。
16.1从永磁体谈起第1课时磁体第1课时磁体知识点 1 磁体的性质1.能吸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的性质叫做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__________。
磁体上磁性最强的局部叫________。
将一个条形磁体用线从中间悬挂起来转动,磁体运动时,指南的一端是________,指北的一端是________。
2.如图16-1-1所示,将磁铁的两极区分接近小磁针的某一磁极时,原来运动的小磁针均发作偏转,图甲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6-1-13.关于自然磁体、天然磁体和永磁体,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一切的天然磁体都是永磁体B.只要自然磁体才干吸引铁、钴、镍等物质C.可以临时保管磁性的磁体叫做永磁体D.自然磁体不一定都是永磁体4.把异样的三个条形磁体按如图16-1-2所示位置一个紧挨一个地衔接起来,最后将出现磁极是( )图16-1-2A.两个 B.四个C.六个 D.无法确定5.如图16-1-3所示,依据小磁针N极的指向标出磁体的磁极。
图16-1-3知识点 2 磁化与去磁6.如图16-1-4所示,把条形磁体的一端接近一根原来没有磁性的软铁棒,软铁棒取得了________,吸起了下面的铁屑,这种原来没有________的物体取得________的进程叫做磁化。
图16-1-47.如图16-1-5所示,A是铁棒,B是小磁针,用磁体的N极接近铁棒,发现小磁针原来接近铁棒下端的一极被排挤,而另一极被吸引。
剖析这一现象可知,以下表达契合实验理想的是( )图16-1-5A.铁棒A被磁化时上端为N极,小磁针被吸引的一极为N极B.铁棒A被磁化时上端为N极,小磁针被吸引的一极为S极C.铁棒A被磁化时上端为S极,小磁针被吸引的一极为N极D.铁棒A被磁化时上端为S极,小磁针被吸引的一极为S极8.为了探求磁体怎样去磁的效果,小丽同窗提出了如下方案:将条形磁体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另一端吸引着一些大头针,用酒精灯加热磁体一段时间后,磁体上的大头针纷繁下落。
“导学诱思,互动展示”教学案
班级: 初三 姓名:
第 1 页 第 2 页
九 年级 物理 学科 主备人: 二、认识磁场
1.磁体间不需要直接接触,就能发生相互作用,是因为 。
2.磁场的方向是如何规定的?并把关键词圈出来。
3.铁屑为什么能显示出磁体的磁场分布?
三、描述磁场
阅读P6的第1、2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为什么要引入磁感线?
2.磁感线的特点有哪些?
3. 地球是一个 。
地球的北极是地磁的 ,地球的南极是地磁的 。
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1.请画出右图所示磁体外面的磁感线。
2.怎样来确定磁体周围某一点的磁场方向?
展示反馈,新知小结
学习内容: 16.1 从永磁体谈起(1) 学习目标:
1、 知道一些基本的磁现象,知道“磁化”和“去磁”的简单方法,
2、 认识磁场,知道磁感线是形象的表示磁场的一种方法,
3、 通过用铁屑显示的磁体的磁场分布,学习用磁感线表示磁场的方法。
重点: 2、3
难点:2
导学诱思
学案导航,自主学习
一、认识磁体
1.阅读P2第1、2自然段,磁体按形状可分为: 、
磁体按磁性保留时间可分为: 、
2.磁体具有磁性:能够吸引 、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做 ;具有磁性的物体叫 ;磁性最强的部分在磁体的两端,叫做 ;磁性最弱的部分在磁体的 。
3.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
4.完成“活动2”后,勾划出并记住磁化、去磁的方法。
下面我们通过视频来熟悉一下刚才学的内容。
第 3 页第 4 页。
16.1 从永磁体谈起
第1课时磁体
一、选择题
1.如图5所示是生活中常用来固定房门的“门吸”,它由磁体和金属块两部分组成。
该金属块能被磁体吸引,是因为可能含有以下材料中的( )
图5
A.银 B.铁 C.铝 D.锌
2.马成同学为了探究磁体的磁极,将一个条形磁铁从中间断开,关于他得到的两段磁铁,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段磁铁的两端都没有磁极
B.一段磁铁是N极,另一段磁铁是S极
C.两段磁铁分别有N极和S极
D.两段磁铁的磁性都消失了
3.如图6所示,在两个靠得较近的小车上分别放一块磁体,同时松手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
图6
A.两车都向左运动
B.两车都向右运动
C.一车先运动,另一车后运动
D.甲车向左运动,乙车向右运动
4.如图7所示,条形磁铁的一端吸引着两根大头针,图中表示正确的是( )
图7
A.甲 B.乙
C.丙 D.都不正确
5.如图8所示是三根形状相同的钢棒用细线悬挂静止后的位置,由此可以判定链接例1方法指导( )
图8
A.都是磁体
B.都不是磁体
C.至少有两个是磁体
D.只能有两个不是磁体
6.如图9所示,两根完全相同的铁棒A和B,如图甲所示放置时,B被吸住掉不下来;如图乙所示放置时,A不能被吸住而掉下来,此现象说明链接例1方法指导( )
图9
A.A、B都是磁体
B.A、B都不是磁体
C.A是磁体,B不是磁体
D.A不是磁体,B是磁体
7.为了得出条形磁铁的磁性两端强、中间弱的特性,某同学设计了如图10所示的四个实验,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链接例1方法指导( )
图10
A.将甲实验中的条形磁铁平移靠近三个小铁球
B.将乙实验中的两根条形磁铁相互平移靠近
C.将丙实验中的条形磁铁从挂有铁块的弹簧测力计下向右移动
D.将丁实验中放在一堆大头针上的条形磁铁提起
二、填空题
8.如图11甲所示,磁体能吸引大头针,是因为磁体具有________性,被磁体吸引的大头针能吸引其他的大头针,是因为大头针被________。
如图乙所示的司南是把天然磁石打磨成勺子的形状,放在一个水平光滑的“底盘”上制成的,静止时它的长柄指向南方,说明长柄是磁体的________极。
图11
9.[2019·宜昌] 如图12甲所示,一个条形磁铁摔成两段,取右边的一段靠近小磁针,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如图乙所示,则右段磁铁裂纹处的磁极是________极。
如果把这两段磁铁沿裂纹吻合放在一起(如图甲所示),这两段会相互________(选填“吸引”或“排斥”)。
图12
10.2019·广西如图13所示,磁悬浮地球仪应用了________(选填“同”或“异”)名磁极相互排斥的规律,磁悬浮地球仪悬浮静止时,底座对地球仪的斥力与地球仪受到的重力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一对平衡力。
链接例2易错警示
图13
11.桌面上放有一定量的铁屑,现将两根完全相同的条形磁铁A的N极和B的S极如图14甲所示放置在靠近铁屑的上方,吸附一定量的铁屑。
若将吸附有铁屑的两极靠在一起,则吸附在连接处的铁屑会________(选填“增加”“不变”或“减少”)。
如图乙所示,将一根长度略大于两磁体间距的软铁棒,轻轻放在两磁体上,则被吸附的铁屑会________(选填“增加”“不变”或“减少”)。
图14
三、作图题
12.如图15甲、乙、丙所示,根据小磁针N极的指向标出磁体的磁极。
链接例2方法指导
图15
四、实验探究与简答题
13.小明利用如图16所示装置来探究磁化过程,图中容器内装的是一些铁屑,架上所夹的是一根较长的软铁棒。
图16
(1)比较甲、乙两图中的现象可知:当磁体的磁极靠近软铁棒时,软铁棒由于被________而显出________。
(2)小明拿开图乙中的条形磁铁,发现软铁棒下端的铁屑纷纷掉下来,这说明软铁棒获得的磁性________(选填“能够”或“不能够”)保持。
(3)小明用形状完全相同的钢棒代替软铁棒重做上述实验,发现当拿开条形磁铁后,铁屑经过较长的时间后才掉下来,这说明钢保持磁性的能力比软铁________。
(4)小明用形状完全相同的铜棒重做上述实验,发现甲、乙两实验过程中,铁屑均不能被吸引上来,这说明铜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磁性材料。
14.如图17所示是小梦从市场上买来的磁铁魔术玩具,它呈橄榄球形。
将两个橄榄球形磁铁抛起来后,在空中就会相互吸引、碰撞,发出类似蛇叫的清脆响声,故又名“响尾蛇蛋”。
小梦想知道这个磁铁的磁极在哪儿呢?请你设计实验帮助小梦解决问题:
图17
(1)写出你选用的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实验过程及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B 2.C 3.D
4.A[解析] 针尖靠近磁体S极,故针尖被磁化后都为N极,此时针帽都为S极,根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可知甲表示正确。
5.C[解析] 根据磁体的吸铁性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可知,只要两根钢棒中一根有磁性,它就能吸引另一根钢棒;如果这两根钢棒都有磁性,且互为异名磁极,也相互吸引。
由题图可知,b、c相互排斥,说明都是磁体,a有无磁性均可。
6.D[解析] 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位于磁体的两端,磁性最弱的部分在磁体的中间,这个位置几乎没有磁性。
用B的一端靠近A的中间部分时,B被吸起,由此可以确定铁棒B有磁性,不能确定A磁性的有无;若A有磁性,当用A的一端即磁性最强的部位去靠近B的中间部分时,应该吸引B,而实际上没有吸引,说明铁棒A没有磁性。
7.B
8.磁磁化S
9.N吸引
10.同是
11.减少减少
12.如图所示
13.(1)磁化磁性
(2)不能够(3)强(4)不是
[解析](1)由图示情景可知:当磁铁的磁极靠近软铁棒时,软铁棒由于被磁化而显出磁性。
(2)拿开条形磁铁,发现软铁棒下端的铁屑纷纷掉下来,这说明软铁棒获得的磁性不能保持。
(3)钢棒被磁化后,当拿开条形磁铁后,铁屑经过较长时间后才掉下来,说明钢保持磁性的能力比较强。
(4)用形状完全相同的铜棒重做上面的实验,发现甲、乙两实验过程中,铁屑均不能被吸引上来,这说明铜不是磁性材料。
14.(1)橄榄球形磁铁、一盒大头针
(2)把橄榄球形磁铁放在大头针盒里翻转几下,拿出来观察,吸引大头针个数最多的两个部位就是该橄榄球形磁铁的磁极
[解析] 确定磁极位置的方法原理是磁体可以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磁性最强部位(磁极)吸引大头针数目较多,通过观察吸引大头针数目的多少即可确定磁极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