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从永磁体谈起(沪粤)(公开课)
- 格式:ppt
- 大小:4.62 MB
- 文档页数:31
16.1 从永磁体谈起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
2.知道磁感线可以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3.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以及地磁场的南北极。
【过程与方法】1.观察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感知磁场的存在。
2.通过亲历“磁场〞概念的建立过程,进一步明确“转换法〞、“理想模型法〞等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磁性、磁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感线。
【教学难点】磁感性表示磁场。
课前准备磁感线演示板、条形磁铁、马蹄形磁体、大磁针、细铁砂、铁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这是在瑞典北部城市科罗娜〔KIRUNA〕旅游时拍到的照片,你知道这是什么自然现象吗?这就是传说中的极光,它是绚丽的、多变的、神秘的。
长久以来、人们除了感慨极光的美丽,也在不停的寻找极光出现的原因,国内外也有很多关于极光的神话传说。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才研究发现,这钟现象是和地球的磁场有着密切的关系的。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磁现象。
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磁现象在小学的时候中,我们就了解了简单的磁现象,同学们回忆一下,有哪些现象?学生发言,教师可以适时补充。
例如磁铁能吸引铁;指南针可以指南北,帮助人们区分方向;小磁针指南北;两磁铁可以相吸,其中一个换另一头就相斥等等。
磁现象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从古代开始,很多人们就致力于对磁现象的研究,例如司南的创造,就为当时的航海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司南就是我国早期的指南针,由两局部组成。
一局部是天然磁石制成的勺子形状,另一局部是水平光滑的“地盘〞,静止的时候勺子的长柄就会指向南方。
探究点二:认识磁体人们利用天然磁石制成各种形状的磁体,它们具有共同的性质,就是能够吸引钢铁一类的物质。
演示操作,得出结论。
我们把铁、钴、镍片,橡皮,塑料尺等器材放在桌上摆好,用条形磁铁和蹄形磁铁分别接近它们,观察到磁铁能吸引铁片,能微弱地吸引钴片和镍片,不吸引橡皮和塑料尺。
教案:20232024学年沪粤版9年级物理下册16.1《从永磁体谈起》一、教学内容1. 磁体的定义和分类:磁铁、永磁体、电磁体等。
2. 磁极的性质:磁南极、磁北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3. 磁场的概念:磁场是磁力在空间中的分布,磁感线是用来表示磁场分布的线条。
4. 磁力的大小和方向:磁力的大小与磁体的磁性和距离有关,磁力的方向由磁体的磁极决定。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体的性质和分类,能够判断不同类型的磁体。
2. 使学生掌握磁极的性质,能够判断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3. 让学生理解磁场和磁感线的概念,能够通过磁感线判断磁场的分布。
4. 使学生了解磁力的大小和方向,能够分析磁力作用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磁场的分布和磁感线的概念。
2. 教学重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和磁力的大小方向。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磁铁、小铁钉、直尺、圆规、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铅笔、直尺、圆规、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存在的磁体,如铁门、磁卡等,引导学生思考磁体的性质和作用。
2. 知识讲解:(1) 磁体的定义和分类:讲解磁铁、永磁体、电磁体的特点和区别。
(2) 磁极的性质:讲解磁南极、磁北极的概念,以及同名磁极和异名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3) 磁场的概念:讲解磁场的定义和磁感线的表示方法。
(4) 磁力的大小和方向:讲解磁力的大小与磁体的磁性和距离的关系,以及磁力的方向由磁体的磁极决定。
3. 例题讲解:运用教具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和磁场的分布。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利用磁铁、小铁钉等教具进行实践操作,观察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和磁场的分布。
5. 知识巩固:通过课堂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磁体、磁极、磁场和磁力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磁体的性质和分类2. 磁极的性质和相互作用3. 磁场和磁感线的概念4. 磁力的大小和方向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下列磁体属于哪种类型?并说明理由。
教案:16.1 第一课时从永磁体谈起一、教学内容1. 永磁体的定义和特点2. 永磁体的磁性及其表征3. 永磁体的应用实例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永磁体的定义和特点,能够识别常见的永磁体。
2. 让学生掌握永磁体的磁性及其表征,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通过对永磁体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永磁体的磁性表征及其在生活中应用的理解。
2. 教学重点:永磁体的定义、特点及其磁性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永磁体(例如磁铁)、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手册、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存在的磁性现象,如磁铁吸附铁钉等,引发学生对磁性的好奇心。
2. 知识讲解:介绍永磁体的定义、特点及其磁性的基本概念。
通过示例讲解永磁体的磁性表征,如磁极、磁性强度等。
3. 例题讲解:运用永磁体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磁铁吸附铁钉的原理。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永磁体的知识,解答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5. 应用拓展:介绍永磁体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磁悬浮列车、磁性存储器等,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板书16.1 永磁体板书内容:1. 永磁体的定义:具有磁性的物体。
2. 永磁体的特点:具有两个异名磁极,即N极和S极。
3. 永磁体的磁性表征:磁极、磁性强度。
4. 永磁体的应用实例:磁悬浮列车、磁性存储器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永磁体的定义是什么?它具有哪些特点?(2)永磁体的磁性如何表征?请举例说明。
(3)永磁体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2. 答案:(1)永磁体的定义是具有磁性的物体,它具有两个异名磁极,即N极和S极。
(2)永磁体的磁性可以通过磁极和磁性强度来表征。
磁极指的是磁体的两个极,即N极和S极;磁性强度指的是磁体吸引磁性物质的能力,通常用磁通量密度来表示。
(3)永磁体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很多,例如磁悬浮列车利用永磁体的磁性实现列车与轨道的悬浮,磁性存储器利用永磁体的磁性来存储数据信息等。
16.1 从永久磁体谈起班级:姓名:教学目标:1.知道磁体与磁极,知道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2.认识磁场及其方向性,知道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状况,理解磁感线。
3.知道地磁场。
教学过程:教学重点:知道磁体与磁极,知道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教学难点:认识磁场及其方向性,知道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状况,理解磁感线。
教学过程:提出问题:①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北?②你知道那些与磁有关的现象或物体?③你对磁有关的知识了解多少?一、学生独学:学生根据提问阅读课本p2-7,自己教学。
知识点汇总:1、什么是磁性。
2、什么是磁体。
3、什么是磁极。
4、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5、什么是磁场。
三、合作探究:磁场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又如何探知它的存在和它的强弱?四、展示反响:教师演示p5活动3五、检测评价:1.用磁体靠近大头针时,发现磁体对大头针有作用,磁体的这种性质叫。
用磁体的不同部位吸引大头针,发现磁体两端对大头针的作用最〔强/弱〕,这两个部位叫。
把磁体悬挂起来,当它静止时,指南的那个磁极叫用符号表示,指北的那个磁极叫用符号表示。
2.通过实验得知:磁极相互排斥;磁极相互吸引。
3.小磁针在磁体周围的不同地方静止时,其指向一般,我们将称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4.地磁北极在地理的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的附近。
5.“地磁两极和地理两极并不重合〞,世界上最早记述这种现象的人是〔〕A.安培B.哥伦布C.沈括D.张衡6.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在磁场中不同的点,磁场方向一定不同B.磁场中的磁感线可能相交C.磁感线上任何一点的切经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D.磁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此磁场是人们假想第二课时【三维教学目标】1、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0×108m/s;光射到镜面时会产生反射现象,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知道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在反射现象中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知道光的反射的一些应用。
2、通过实验了解有关光的反射现象的几个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