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永磁体谈起》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5.36 KB
- 文档页数:6
《从永磁体谈起》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磁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乃至高科技领域有着重要应用。
2、知道磁极间有相互作用,会判断物体是否有磁性,以及磁体的磁极。
3、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和磁场具有方向性。
4、知道磁感线,会画常见磁体的磁感线。
5、初步认识磁场。
教学重点:磁性、磁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感线教学难点:磁感性表示磁场教具:磁感线演示板、条形磁铁、马蹄形磁体、大磁针、细铁砂、铁钉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设计(讨论)出示:磁铁。
磁铁大家都很熟悉,磁铁除了能吸引铁之外,还能吸引哪些物质?磁铁是怎么制成的?指南针为什么能够指南北?磁带为什么能记录信息?这节课我们将来研究一些简单的磁现象。
二、磁性教师:磁铁能不能吸引一元硬币?演示:磁铁吸引硬币。
教师告诉学生:硬币是用钴这种金属制成的,可见磁铁除了能吸引铁,还可以吸引钴,不仅如此磁铁还可以吸引镍。
提问:磁体能吸引铜铝吗?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出什么是磁性。
磁性:像磁铁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
三、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
磁性的分类:(一)来源:自然磁性和人造磁性(二)形状:条形磁体和U形磁体四、磁极提问:如何判断磁性强弱?学生:观察吸引铁钉的数量提问:磁体上各部分磁性强弱一样吗?演示:1、条形磁体吸引铁砂2、马蹄形磁体吸引铁砂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得出:磁体各部分磁性强弱不一样,两端最强,中部最弱。
师:我们把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
师:由刚才实验可知磁性都有几个磁极?生:2个。
师:告诉学生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
提问:如何来区别这两个磁极?演示:让大磁针或条形磁铁在水平位置转动,引导学生观察大磁针静止时的指向。
(演示前告诉大家北方、南方)、可做2次增加说服力。
1、北极(N)教师:由实验可知,大磁针静止时,总是一端固定指北,一端指南。
因此人们规定:磁铁静止时指北的一端称为北极2、南极(S):指南的一端称为南极。
五、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提问:磁极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得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1415九年级物理16.1从永磁体谈起教学设计第一篇:1415九年级物理16.1从永磁体谈起教学设计黄麓镇中心学校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备课人:周志16.1从永磁体谈起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的设计意图在于,重点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这一理念。
教学活动形式表现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式学习。
本节课通过学生游戏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动手的热情,激励学生亲自动手,从实验事实出发探索磁铁的性质、学会自制小磁针,培养学生创造发明的意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一些基本的磁现象,知道“磁化”和“去磁”的简单方法,了解磁性的广泛应用。
(2)认识磁场,知道磁感线是形象地表示磁场的一种方法。
过程与方法:(3)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认识磁体、磁场的基本性质。
(4)通过用铁屑显示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学习用磁感线表示磁场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通过了解磁体在实际中的应用和我国古代对磁学的伟大贡献,体会物理知识的作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磁场和磁感线的教学。
教学难点:用磁感线表示磁场,进一步认识模型法。
教学准备:条形磁铁、蹄形磁铁、指南针、大头针、铁钉、磁感线分布演示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实验演示与学生归纳法相结合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师生共同朗读本节课的引言部分,引导并课件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知道磁性、磁极的概念;知道磁体有吸铁性和指向性;知道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
了解磁化现象;了解磁场也是一种物质;会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
新课进行:演示实验:用磁体靠近大头针。
你能够看到怎样的现象?学生发现:磁体对大头针等有吸引作用。
设疑:什么叫磁性,磁体?你对磁体了解多少?活动1 你对磁体了解多少演示并交流: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做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黄麓镇中心学校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备课人:周志体。
《从永磁体谈起》教学设计《从永磁体谈起》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2.知道磁感线可以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3.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以及地磁场的南北极.·过程与方法1.观察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感知磁场的存在;2.通过亲历“磁场”概念的建立过程,进一步明确“转换法”、“理想模型法”等科学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磁场的概念.·难点:磁场和磁感线.实验器材与教学媒体条形磁体、蹄形磁体、小磁针、回形针、铜线、铝线、铁屑、透明薄玻璃板、立体磁感线模型、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摸不着,但我们可以利用实验去感知它,包括感知它的某些特性.小贴士:要研究看不见、摸不着物质的规律,我们可以把它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这种方法在科学上叫做“转换法”.演示实验把同一个小磁针分别放在条形磁体周围的不同位置,可以发现当小磁针静止后它的指向不同.师为什么小磁针静止后的指向不同?请提出猜想.生磁场具有方向.小结磁场的方向:在物理学中,把小磁针放在磁场中的某一点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的磁场方向.师如果我们有很多个小磁针,就可以确定出磁场中任何一个位置的方向.实验探究利用玻璃板、铁屑和小刷子能不能找到一种方法来形象地显示出条形磁体的磁场形式?并画出铁屑的排列形式.师实物投影出学生玻璃板上铁屑的排列形式,然后再演示蹄形磁体、同名磁极和异名磁极间铁屑的排列形式,并让学生画出.师同学们,你们在无意之中已经找到了一种形象化地描述磁场的方法,你所画的曲线在物理学中叫做“磁感线”.不过,磁感线只是假想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师想一想:铁屑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分布呢?生铁屑撒在磁体周围被磁化成一个个细小的磁针.动画演示条形磁体和蹄形磁体磁感线的形式.师对于磁感线的特点进行简单说明.师我们已经知道信鸽是靠地磁场来导航的,下面让我们再来了解一些地磁场的知识.播放视频地磁场、磁偏角等.3.伴你整理要点师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方法?有何感悟和体会?还有什么疑问?4.供你自主研学(略)5.作业(略)。
第十七讲电与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
2、知道磁感线可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3、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以及地磁场的南、北极。
4、认识电流的磁效应,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磁场相似。
5、理解电磁铁的特性和工作原理;了解电磁继电器和扬声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6、了解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知道电动机的基本构造。
7、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知道发电机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节的例题分析、讲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了解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1、通过对例题的分析和板演,让学生把所学物理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并能自己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理清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难点
理顺本章的知识点,并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投影仪、PPT。
教学过程
一、知识结构
二、知识点(一)、磁现象。
教案:16.1 第一课时从永磁体谈起一、教学内容1. 永磁体的定义和特点2. 永磁体的磁性及其表征3. 永磁体的应用实例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永磁体的定义和特点,能够识别常见的永磁体。
2. 让学生掌握永磁体的磁性及其表征,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通过对永磁体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永磁体的磁性表征及其在生活中应用的理解。
2. 教学重点:永磁体的定义、特点及其磁性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永磁体(例如磁铁)、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手册、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存在的磁性现象,如磁铁吸附铁钉等,引发学生对磁性的好奇心。
2. 知识讲解:介绍永磁体的定义、特点及其磁性的基本概念。
通过示例讲解永磁体的磁性表征,如磁极、磁性强度等。
3. 例题讲解:运用永磁体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磁铁吸附铁钉的原理。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永磁体的知识,解答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5. 应用拓展:介绍永磁体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磁悬浮列车、磁性存储器等,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板书16.1 永磁体板书内容:1. 永磁体的定义:具有磁性的物体。
2. 永磁体的特点:具有两个异名磁极,即N极和S极。
3. 永磁体的磁性表征:磁极、磁性强度。
4. 永磁体的应用实例:磁悬浮列车、磁性存储器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永磁体的定义是什么?它具有哪些特点?(2)永磁体的磁性如何表征?请举例说明。
(3)永磁体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2. 答案:(1)永磁体的定义是具有磁性的物体,它具有两个异名磁极,即N极和S极。
(2)永磁体的磁性可以通过磁极和磁性强度来表征。
磁极指的是磁体的两个极,即N极和S极;磁性强度指的是磁体吸引磁性物质的能力,通常用磁通量密度来表示。
(3)永磁体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很多,例如磁悬浮列车利用永磁体的磁性实现列车与轨道的悬浮,磁性存储器利用永磁体的磁性来存储数据信息等。
物理学科集体备课教案年级九年级科目物理周次主备人曾涓复备人课题第十六章电磁铁与自动控制16.1从永磁体谈起复备课型新授班级九年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磁性和磁化现象.调查磁性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2.通过实验认识磁场,知道地磁场.3.用磁感线表示磁场的方向.【重点】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磁性和磁化现象.调查磁性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难点】用磁感线表示磁场的方向.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等教学用具【教学用具】PPT,视频资料等教学一、课程标准二、新知引入1.人类在两千多年前就发现了磁体,请同学们列举一下,生活中有哪些用到磁体的地方?2.生活中,同学们都见过磁铁,知道磁铁可以吸引部分金属,那么,同学们尝试一下,用磁铁去吸引硬币(含钴)、铜、铁、铝等,观察一下,会发现磁铁能吸引________、________.3.同学们学过电荷,知道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那么,磁铁是否有类似的特性,能否总结一下.三、新知生成知识点1认识磁体1.磁体具有吸引______________等物质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磁性.2.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________.每一个磁体都有________个磁极:即________极和________极.3.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1为了得出条形磁铁的磁性两端强、中间弱的特性的讨论,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四个实验,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将甲中的条形磁铁平移靠近三颗小铁球B.将乙中的两根条形磁铁相互平移靠近D.将丁中放在一堆大头针上的条形磁铁提起C.将丙中的条形磁铁从挂有铁块的弹簧测力计下向右移动1.1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下吊着一个小铁球,小球正下方水平放置一个条形磁铁,小球与磁体左端相齐.将条形磁体水平向左缓慢移动至右端与小球对齐.在这个过程中,小球始终处于条形磁铁的正上方,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情况是()A.逐渐变大 B.逐渐减小C.先变小后变大D.先变大后变小学习点拨:磁体永远有两个磁极,其磁性,两端强,中间弱.知识点2磁化和去磁1.磁化:物理学中,把这种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2.使物体磁化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使磁体去磁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2把普通钢棒磁化有多种方法,可以用强力磁铁来磁化.钢棒是由大量的原子组成,每个原子都有N、S极,相当于一个磁性很弱的“小磁铁”.未被磁化前,钢棒内“小磁铁”的排列杂乱无章,此时钢棒对外不显磁性.用一个强力条形磁铁按图中的箭头方向滑动,钢棒就被磁化,磁化后各个“小磁铁”按图所示同向排列,钢棒具有磁性,相当于条形磁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被磁化后(乙图)的钢棒左端是S极B.被磁化前(甲图)的钢棒右端是N极C.若把小磁针放在左图中的A点处,静止时小磁针的北极(N)一定向外D.若把小磁针放在右图中的B点处,静止时小磁针的右端是北极(N)2.1如图所示,磁铁吸引两根铁钉的一端,那么两根铁钉的另一端将()A.相互吸引,如图甲B.相互排斥,如图乙C.不相互吸引也不相互排斥,如图丙D.无法判断知识点3认识和描述磁场1.磁体周围存在着一种看不见的物质,叫_________.磁体间的________和________现象都是通过磁场发生的.把小磁针在磁场中静止时________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磁场的方向.2.用来形象地描绘磁场的方向和分布情况的带有箭头的曲线叫________.在磁体外部,磁感线从________极出来,回到________极.例3条形磁体的磁感线分布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点没有磁场B.B点的磁场方向水平向左C.C点的磁场比b点的更强D.磁感线是真实存在的3.1下列关于磁场和磁感线的相关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A.磁感线是磁场中真实存在的曲线B.磁感线越密集的地方磁场越强C.磁体外部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S极出发,回到N极的D.磁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它是不存在的知识点4地磁场1.地球周围的空间存在着的________叫地磁场.地磁场的________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的________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地磁场的南、北两极与地理的南、北两极并不重合,它们之间有个夹角,叫_______角,是我国宋代学者________最早发现的.例4中国宋代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最早记载了地磁偏角:“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进一步研究表明,地球周围地磁场的磁感线分布示意如图所示.关于地磁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以通过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来确定该点的地磁场方向B.地磁场的S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C.地磁场的南、北极与地理南、北极完全重合D.地球周围真实存在着很多条疏密不同的磁感线4.1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如图所示是我国早期的指南针--司南.公元1世纪初,东汉学者王充在《论衡》中记载:“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勺柄)指南”,这句话中“柢”和“南”分别指的是()A.指南针的南极,地磁的北极B.指南针的北极,地磁的北极C.指南针的北极,地磁的南极D.指南针的南极,地磁的南极四、课堂过关基础关1.磁体两端磁性最强的部分叫________,磁体中间磁性最________.当磁体被悬挂静止时,指向南方的叫__________(S)极,指向北方的叫________(N)极.任一磁体都有________磁极.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互相________,异名磁极互相________.2.如图甲所示,软铁棒不能吸引铁粉,拿一个磁体靠近软铁棒,如图乙所示,软铁棒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吸引铁粉,这时它_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磁性.原来没有表现出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________.3.小明用水平放置的一根条形磁铁的一端恰好吸起一根小铁钉.如图所示,若他用一根同样的条形磁铁的S极与原来的磁铁N极靠近至合并时,最有可能看到的现象是()A.铁钉的尖端被吸向右端磁铁 B.铁钉将落下C.铁钉的尖端被吸向左端磁铁 D.铁钉被吸得更牢4.如图所示为地磁场的示意图,请在括号内填上地磁场的磁极和小磁针右下端的磁极(选填“N”或“S”).素养关5.小华同学在教室里擦黑板时,发现当板擦靠近黑板时,会被吸附在黑板上.为了探究是黑板具有磁性还是板擦具有磁性,他设计了下列实验,能得出正确结论的是()A.用小磁针分别靠近板擦和黑板,小磁针都发生了偏转,说明黑板擦和黑板都具有磁性B.将板擦的正面和反面靠近黑板,板擦都能吸附在黑板上,说明板擦一定具有磁性C.将板擦用细线悬挂起来使其自由旋转,发现板擦静止时某侧边始终指向东方,说明板擦一定具有磁性D.将板擦用细线悬挂起来,发现板擦靠近黑板时细线偏离了竖直方向,说明黑板具有磁性课堂小结知识点1认识磁体知识点2磁化和去磁知识点3认识和描述磁场知识点4地磁场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知识点1认识磁体知识点2 磁化和去磁知识点3 认识和描述磁场知识点4 地磁场练习设计完成本课对应训练.教学反思。
课型设更【自研45分钟+互动•展示45分钟】濠题§16.1从永磁体谈起一、【学习目标】:1.知道一些基本的碳现象;2.知道“磁化”和“去磁”的简单方法;3.了解磁性的广泛应用;4.认识磁场,知道磁感战,是形象地表示球场的一种方法。
三二【定向导学•互动展示】S1收知新:某导体两㈱的电压为22WH,通过它的电波为02A,则柒导体的电甚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Q;若通过总导体的电流更为0.05A,JN柒导体两端的电压为V;若嫉导体而潴的电压减为0V,JM通过它的电波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导体的电足为 ___________ P.三、【三层级巩固达标训练】★1.如下左图所示,根据小磁针N 极的指向(指右)标出磁体的磁极和磁感战的方向★2.如上右图所示,请根据条形磁体冏围小磁针的止时的指向,标出该条形磁体的N 、S 板,★3.1.7万吨海南沙子用于北京奥运会沙潭排球场地。
“磁选”是对沙子遂行处理的工序之一,“磁选"是逃走沙子中的:()Λ.粗的沙子和小石块B.铁仃、铁片C.玻璃和史料碎片D.铜、铝碎片★7.有甲、乙两根外形完全一样的钢棒,一根有磁性,另一根没有磁性,现用甲钢棒的一端接触乙钢棒的中部,发现没有吸引现象,由此可知()A.甲钢捧有磁性,乙钢棒没有磁性B.乙钢棒有磁性,甲铜漆没有磁性C.甲、乙钢棒都没有磁性D..无法判斯哪根钢珞有磁性★8.如右图所示为两个条彩磁体及其它们之间的磁感级,诗•在图中标出条形磁体的磁极以及相应的磁感战的方向。
四、【培辅课】疑惑告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效果描述:五、【反思课】总结归纳出磁感线的画法、磁极的判断。
将智能转化第1题记录于反思本。
《从永磁体谈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
2.知道磁感线可以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3.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以及地磁场的南北极.
·过程与方法
1.观察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感知磁场的存在;
2.通过亲历“磁场”概念的建立过程,进一步明确“转换法”、“理想模型法”等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磁场的概念.
·难点:磁场和磁感线.
实验器材与教学媒体
条形磁体、蹄形磁体、小磁针、回形针、铜线、铝线、铁屑、透明薄玻璃板、立体磁感线模型、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师鸽子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鸟类,大家都知道信鸽具有卓越的航行本领,它能从2000km以外的地方飞回家里,你知道鸽子是靠什么来导航的吗?
生地磁场.
2.新课教学
师你所见过的磁体有哪些?它们都有着怎样的共性?
实验探究利用两个条形磁体(一个拴有线)、小磁针、回形针、铁钉、铜线和铝线来设计几个小实验,共同探究磁体的共性.
小结磁体的共性有:磁性、指向性、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师请你猜想:磁体间不需要直接接触,也能发生相互作用的原因是什么?
生磁体周围存在磁场.
小游戏“让小磁针转起来”,你可以找到哪些方法?
生用手拨、用嘴吹、用磁体去靠近小磁针.
师用手拨—是(看得见的)手使小磁针动,且手与小磁针接
触;用嘴吹—是(可感知的)空气使小磁针动,且空气与小磁针接触.
小结1.要有物质直接接触小磁针并产生作用时,小磁针才会动起来;2.磁体靠近小磁针时,能使小磁针动,说明磁体与磁针间存在着某种物质.
师这种物质叫“磁场”,它是由磁体产生.虽然它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利用实验去感知它,包括感知它的某些特性.小贴士:要研究看不见、摸不着物质的规律,我们可以把它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这种方法在科学上叫做“转换法”.
演示实验把同一个小磁针分别放在条形磁体周围的不同位置,可以发现当小磁针静止后它的指向不同.
师为什么小磁针静止后的指向不同?请提出猜想.
生磁场具有方向.
小结磁场的方向:在物理学中,把小磁针放在磁场中的某一点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师如果我们有很多个小磁针,就可以确定出磁场中任何一个位置的方向.
实验探究利用玻璃板、铁屑和小刷子能不能找到一种方法来形象地显示出条形磁体的磁场形式?并画出铁屑的排列形式.
师实物投影出学生玻璃板上铁屑的排列形式,然后再演示蹄形磁体、同名磁极和异名磁极间铁屑的排列形式,并让学生画出.
师同学们,你们在无意之中已经找到了一种形象化地描述磁场的方法,你所画的曲线在物理学中叫做“磁感线”.不过,磁感线只是假想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师想一想:铁屑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分布呢?
生铁屑撒在磁体周围被磁化成一个个细小的磁针.
动画演示条形磁体和蹄形磁体磁感线的形式.
师对于磁感线的特点进行简单说明.
师我们已经知道信鸽是靠地磁场来导航的,下面让我们再来了解一些地磁场的知识.
播放视频地磁场、磁偏角等.
3.伴你整理要点
师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方法?有何感悟和体会?还有什么疑问?
4.供你自主研学(略)
5.作业(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