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急性冠脉综合征
- 格式:pdf
- 大小:289.71 KB
- 文档页数:3
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哪些急性冠脉综合征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出现破裂,或者是出现侵袭,继发完全性的血栓,这时候形成的一种综合的病情表现,既包括心肌梗死,也包括不稳定的心绞痛等等,是比较严重的血管性的疾病,属于冠心病比较严重的一个类型,经常发生在老年群体,发生在高血压,高血糖等群体。
★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哪些1.稳定型心绞痛胸痛常由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如愤怒、焦急、过度兴奋等)所诱发,饱食、寒冷、吸烟、心动过速、休克等亦可诱发。
疼痛多发生于劳力或激动的当时,而不是在一天劳累之后。
典型的心绞痛常在相似的条件下重复发生,但有时同样的劳力只在早晨而不在下午引起心绞痛。
疼痛出现后常逐步加重,然后在3~5分钟内渐消失。
停止原来诱发症状的活动或舌下含用硝酸甘油能在几分钟内使之缓解。
2.主动脉夹层胸痛一开始即达高峰,常放射到背、肋、腹、腰和下肢,两上肢的血压和脉搏可有明显差别,可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表现,偶有意识模糊和偏瘫等神经系统受损症状。
但无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升高等可资鉴别。
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X线或磁共振体层显像有助于诊断。
3.急性肺动脉栓塞可发生胸痛、咯血、呼吸困难和休克。
但有右心负荷急剧增加的表现如发绀、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颈静脉充盈、肝大、下肢水肿等。
心电图示I导联S波加深,Ⅲ导联Q波显著T波倒置,胸导联过度区左移,右胸导联T波倒置等改变,可资鉴别。
4.急腹症急性胰腺炎、消化性溃疡穿孔、急性胆囊炎、胆石症等,均有上腹部疼痛,可能伴休克。
仔细询问病史、作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血清心肌酶和肌钙蛋白测定可协助鉴别。
5.急性心包炎心包炎的疼痛与发热同时出现,呼吸和咳嗽时加重,早期即有心包摩擦音,后者和疼痛在心包腔出现渗液时均消失;全身症状一般不如AMI严重;心电图除aVR外,其余导联均有ST段弓背向下的抬高,T波倒置,无异常Q波出现。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袭,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它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是冠心病的一种严重类型。
小编汇总了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和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一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此类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非ST段抬高型心梗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
不稳定型心绞痛(UA)可表现为静息型心绞痛、初发型心绞痛和劳力恶化型心绞痛。
其胸痛的部位、性质与稳定型心绞痛相似,具有以下特点:1、原为稳定型心绞痛,在1个月内疼痛发作的频率增加,程度加重、时限延长、诱发因素变化,硝酸类药物缓解作用减弱;2、1个月之内新发生的心绞痛,并因较轻的负荷所诱发;3、休息状态下发作心绞痛或较轻微活动即可诱发。
发作时表现有ST段抬高的变异型心绞痛也属此列。
变异型心绞痛特点:这种类型的心绞痛通常在静息状态下发生,疼痛持续时间比较长,患者的心电图可发现ST段抬高,并且患者服用硝酸甘油之后,临床症状不能缓解,药物的效果差,而患者服用钙离子拮抗剂或许得到比较好的获益。
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缺血性心电图改变及心肌损伤物测定即可做出诊断,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如下:1、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2、抗凝治疗:用于中危和高危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
常用低分子肝素、普通肝素、磺达肝癸钠、比伐芦定。
3、抗心肌缺血药物①硝酸酯类药:含化或喷雾吸入硝酸酯类制剂往往不能缓解症状,一般建议每隔5分钟一次,共用3次。
②β受体阻滞剂。
③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治疗变异型心绞痛以钙通道阻滞剂的疗效最好。
本类药也可与硝酸酯同服,停用这些药时宜逐渐减量然后停服,以免诱发冠状动脉痉挛。
4、ACEI或ARB:长期应用能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应该在第一个24小时内给予口服ACEI,不能耐受ACEI者可用ARB替代。
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及不稳定型心绞痛。
概述院前治疗和急诊室治疗部分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梗死心绞痛心肌梗死STEMI UAP NSTEMI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定义由于冠状动脉急性病变造成的急性缺血事件或者反复缺血发作的状态、ACS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ACS发生机理急性冠脉综合征绝大多数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出现斑块破裂、出血,引起冠脉内血栓形成及/或冠脉痉挛,导致病变之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的堵塞或使原有堵塞明显加重,引起心肌缺血、坏死,以致于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心绞痛。
急性冠脉综合征总体方案急诊急救的主要任务早期识别、快速派遣及时、准确运送现场、转运途中、急诊室生命支持尽快和准确的判断(诊断和鉴别诊断)正确选择、尽早实施再灌注治疗危险分层早起药物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ACEI、β受体阻滞剂、低分子肝素等)STEAMI是时间窗急症!时间就是心肌!ACS危险分层STEAMI-------------高危NSTEAMI-----------高危-------------高危?UAP -------------中危-------------低危留急诊室反复评估的病人---低危ACS和不明诊断者1小时一次复查心电图不能除外STEAMI者每10分钟复查一次6小时一次复查心肌损伤标记物CK-MB;TNT/TNI;BNP发病时间3小时以内可检测肌红蛋白怀疑或不能除外主动脉夹层者尽快做CT或MRI扫描怀疑或不能除外肺栓塞者尽快检测Di-Dimer,尽快CT扫描或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随时记录胸痛等症状,至少15分钟询问一次在不耽搁ACS救治前提下,X线胸片是常规检查项目床旁超声心动图是非常有用的急诊检查其它急诊常规检测项目:血常规,凝血功能,CRP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诊断STEAMISTEAMI是时间窗急症,应力争尽早实施再灌注治疗,因此及时正确的诊断非常重要缺血性胸痛症状、典型的心电图改变、心计标记物升高时STEAMI诊断的条件,三者有两条存在就可以诊断STEAMI心电图常需要对照或动态分析新出现的相邻两个以上导联ST段抬高》1mm或新出现的LBBB加上缺血性胸痛(包括等同症状)即可确认STEAMI的诊断,立即开始准备再灌注治疗。
目录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1)临床分类 (2)流行病学 (2)病因 (3)症状 (4)检查 (6)诊断 (9)治疗 (10)预后 (13)日常 (14)饮食 (15)预防 (16)就医指南 (16)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简称急性冠脉综合征,是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继发新鲜血栓形成所导致的心脏急性缺血综合征。
主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心源性猝死的最主要的原因。
英文名称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其它名称急性冠脉综合征疾病分类循环系统疾病遗传性目前尚未有证据表明其会遗传给下一代是否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就诊科室心血管内科、急诊科发病部位心脏常见症状乏力、心前区疼痛、胸部不适、血压下降、恶心、呕吐、心悸、心慌、呼吸困难、咳嗽、发绀、水肿主要病因本病主要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痉挛、栓塞、炎症、先天性畸形、严重休克、脱水、急性大出血、外科手术等因素有关检查项目体格检查、心电图、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血常规、螺旋CT血管造影、放射性核素检查、血管内超声、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连续心电监护重要提醒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内科急症,其预后与诊疗是否及时有关,因此应及早发现、及早住院,并加强住院前的就地处理,以挽救患者生命。
临床分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 TEMI)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
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称为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
流行病学本病不具有传染性。
发病率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在全球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但具体发病率尚无确切的流行病学数据统计。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治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80年代以来提出的诊断概念,它涵盖了Q波心肌梗死(QMI)、非Q波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
由于NSTEMI和UA有时在临床上难以鉴别,而治疗上并不需要严格区别,故合并为一个概念被提出。
ACS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斑块的存在,继而发生了痉孪、破裂、出血和血栓形成,表现在临床上很多病人会进展到明确的心肌梗死,甚至心脏性猝死。
故人们在探索积极的治疗方式来延缓疾病的发展。
据统计,在冠心病治疗机构中,UA/NSTEMI的数量至少与QMI数量一样多。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指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或糜烂引起血栓形成所导致的心脏急性缺血综合征。
即指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一组临床症状,包括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塞与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Q波与非Q波)以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
早期危险分层1.低危病人:①以前无心绞痛发作,入院后心绞痛自动消失;②未用过或很少用抗缺血治疗;③心电图正常;④心肌酶正常;⑤小于40岁的年轻病人。
2.中危病人:①新出现并进行性加重的心绞痛;②静息状态下出现的心绞痛或持续超过20分钟的心绞痛;③心电图无ST段改变;④无心肌酶的改变。
3.高危病人:①静息性、持续超过20分钟的心绞痛;②心梗后出现的心绞痛;③以前应用过积极的抗缺血治疗;④高龄病人;⑤缺血性ST段改变;⑥CK-MB和(或)肌钙蛋白(TnT)升高;⑦血液动力学不稳定。
急性期的治疗根据病人的临床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合理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β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及积极的介入治疗。
首先应抗缺血、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
1.静息性胸痛正在发作的患者,应进行床旁心电图监测,以发现缺血和心律失常。
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冠脉综合征 - 疾病简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是⼀种常见的严重的⼼⾎管疾病,是冠⼼病的⼀种严重类型。
常见于⽼年、男性及绝经后⼥性、吸烟、⾼⾎压、糖尿病、⾼脂⾎症、腹型肥胖及有早发冠⼼病家族史的患者。
ACS患者常常表现为发作性胸痛、胸闷等症状,可导致⼼律失常、⼼⼒衰竭、甚⾄猝死,严重影响患者的⽣活质量和寿命。
如及时采取恰当的治疗⽅式,则可⼤⼤降低病死率,并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的预后。
急性冠脉综合征 - 疾病分类图册的分类和命名图册ACS的分类和命名图1 ACS的分类和命名由于不同类型的ACS的治疗策略存在⼀定差异,根据患者发病时的⼼电图ST段是否抬⾼,可将ACS分为急性ST段抬⾼性⼼肌梗死(STEMI)和⾮ST段抬⾼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
其中,根据⼼肌损伤⾎清⽣物标志物[肌酸激酶同⼯酶(CK)-MB 或⼼脏肌钙蛋⽩(Cardiac troponin,cTn)]测定结果,NSTE-ACS⼜包括⾮ST段抬⾼性⼼肌梗死(NSTEMI)和不稳定型⼼绞痛(UA)(见图1)。
急性冠脉综合征 - 发病原因绝⼤多数ACS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结果。
ACSACS图册极少数ACS由⾮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所致(如动脉炎、外伤、夹层、⾎栓栓塞、先天异常、滥⽤可卡因,或⼼脏介⼊治疗并发症)。
当冠状动脉的供⾎与⼼肌的需⾎之间发⽣⽭盾,冠状动脉⾎流量不能满⾜⼼肌代谢的需要,引起⼼肌急剧的、暂时的缺⾎缺氧时,即可发⽣⼼绞痛。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造成⼀⽀或多⽀⾎管管腔狭窄和⼼肌⾎供不⾜,⼀旦⾎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肌严重⽽持久地急性缺⾎达20~30分钟以上,即可发⽣急性⼼肌梗死(AMI)。
急性冠脉综合征 - 发病机制发病机制图册发病机制发病机制图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是ACS发病的共同机制。
尽管STEMI和NSTE-ACS的病理机制均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栓形成,但STEMI时,冠状动脉常常急性完全阻塞,因此需直接⾏冠脉介⼊治疗( PCI)或静脉溶栓,以早期、充分和持续开通⾎管,使⼼肌充分再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