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国核电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研究_王新新
- 格式:pdf
- 大小:198.44 KB
- 文档页数:5
核电市场分析现状引言核能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清洁能源,具有高能量密度和低碳排放的特点。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加和对环境的关注,核电作为一种可靠的能源选择,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核电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并讨论未来的发展趋势。
市场规模核电市场的规模近年来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全球共有442个核反应堆运营,在全球产能中占比约为10%。
这些核反应堆主要分布在美国、法国、中国、日本等国家。
随着新兴经济体的迅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将继续增加,核电市场的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技术进步核电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是核电市场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新一代核电技术的应用,如第三代压水堆核电技术和第四代核电技术,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更高的热效率和更少的核废料产生。
这些技术的引入将进一步推动核电市场的发展,并解决核能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
市场竞争核电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由少数几个国家和公司主导。
截至目前,美国是世界上核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中国紧随其后。
法国和日本也是核电技术领先的国家。
这些国家的政府和核电公司在核电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方面投入巨大。
然而,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它们也开始在核电市场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政策环境政策环境是核电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
各国政府对核电的态度和政策对市场的影响巨大。
一些国家积极推动核电的发展,通过提供财政支持和优惠措施来吸引投资者。
其他国家则因担心核能带来的安全和环境问题而限制核电的发展。
不同政策环境下的市场规模和趋势存在较大差异。
发展前景未来,核电市场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全球能源需求的增加、核电技术的进步以及政策环境的演变,将推动核电市场的发展。
然而,核电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安全风险、核废料处理等问题,需要继续加强技术研发和管理措施。
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崛起,核电市场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
只有通过不断创新和改进,核电才能在未来能源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
我国核电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1. 现状描述我国核电是指在核能技术的支持下,利用核能进行发电的方式。
目前,我国核电已经成为国家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份,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以下是我国核电发展的现状描述:1.1 发展规模截至目前,我国核电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核机电组数量达到XX个,总装机容量超过XX万千瓦。
这些核机电组分布在各个地区,为我国的电力供应做出了重要贡献。
1.2 技术水平我国核电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已经具备了自主设计、建设和运营核电站的能力。
我国核电站采用的技术包括压水堆、沸水堆和重水堆等,技术成熟度较高。
同时,我国核电站还具备了核燃料自给自足的能力,保障了核电站的长期运行。
1.3 安全措施我国核电站在设计、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高度重视核安全。
我国核电站采取了多层次、多重防护措施,确保核电站的安全性。
核电站还进行了严格的安全演练和事故应急预案,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1.4 经济效益我国核电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核电站的建设和运营成本相对较低,发电成本较为稳定。
核电还可以提供大量的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同时减少了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
2. 未来发展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能源需求的增长,核电在未来仍将发挥重要作用。
以下是我国核电未来发展的趋势:2.1 扩大规模未来,我国将继续扩大核电的规模,增加核机电组的建设。
根据国家能源规划,我国计划在未来十年内新建核机电组XX个,总装机容量将超过XX万千瓦。
这将进一步提高我国核电的占比,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2.2 技术创新我国核电将继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核电站的效率和安全性。
我国正在研发第四代核电技术,如高温气冷堆、钠冷快堆等,这些技术具有更高的热效率和更低的核废料产生。
同时,我国还将加强核电站的数字化建设,提高核电站的运行管理水平。
2.3 安全措施升级未来,我国将进一步加强核电站的安全措施。
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的核安全技术和经验,提高核电站的安全性。
我国核电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核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可持续的能源形式,逐渐成为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选择。
本文将从我国核电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我国核电发展现状1. 核电装机容量的快速增长:截至目前,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已经达到XX万千瓦,位居世界第一。
自2010年以来,我国每年新增核电容量都保持在XX万千瓦以上。
2. 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核电技术水平在过去几十年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目前,我国已经掌握了自主设计、建设和运营核电站的能力,并且在核电厂址选址、核电设备制造、核电安全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3. 核电安全水平的提升:我国高度重视核电安全,建立了一系列严格的核安全制度和标准。
通过不断加强核电设施的设计、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我国核电站的安全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4. 核电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逐渐增加:随着核电装机容量的不断增加,核能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也在逐渐增加。
核能已经成为我国能源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我国核电未来发展趋势1. 装机容量持续增长:未来几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
根据国家能源局的规划,到XX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XX万千瓦,届时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核电国家。
2. 技术创新的推动:我国将进一步加大核电技术创新的力度,加强核电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特别是在第四代核电技术、核废料处理和核燃料循环利用等方面,我国将加强国际合作,推动技术的突破和应用。
3. 安全措施的进一步完善:我国将继续加强核电安全措施的完善,提高核电站的安全性能。
通过加强设备的设计和制造、完善运营管理制度、加强人员培训等措施,进一步提升核电站的安全水平。
4. 核电与可再生能源的协同发展:我国将进一步推动核电与可再生能源的协同发展,实现能源结构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我国核电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一、引言核能作为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对于满足我国能源需求、减少碳排放、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我国核电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进行详细分析。
二、我国核电发展现状1. 发展历程我国核电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当时我国建立了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核电的规模逐渐扩大,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核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
2. 装机容量截至目前,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已经超过100吉瓦,占全球核电装机容量的比例超过30%。
其中,目前运行的核电站有XX座,装机容量达到XX吉瓦。
此外,还有XX座核电站正在建设或规划中。
3. 技术水平我国核电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已经具备了自主研发和建设核电站的能力。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核电技术体系,包括压水堆、沸水堆、重水堆等不同类型的核电技术。
4. 安全运行我国核电站的运行安全得到了充分保障。
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的核电技术和管理经验,我国核电站的运行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核电站的设备和系统都经过严格的安全评估和监管,确保核电站的安全运行。
三、未来发展趋势1. 装机容量增长未来,我国核电的装机容量将继续增长。
根据国家能源局的规划,到XX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XX吉瓦。
这将进一步提高我国核电在全球核能市场的影响力。
2. 技术创新我国核电技术将继续进行创新和改进。
通过自主研发和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我国核电技术将不断提高,使核电站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靠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3. 发展模式多样化未来,我国核电的发展模式将更加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大型核电站,我国还将推进小型模块化核电站的建设,以满足不同地区和需求的核电需求。
此外,我国还将加强核电与可再生能源的协同发展,实现能源结构的多元化。
4. 国际合作我国将继续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核能合作。
通过与国际组织和国际企业的合作,我国将进一步提高核电技术水平,扩大核电装机容量,并推动核电技术的国际化。
我国核电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标题:我国核电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引言概述:核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对于我国的能源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我国核电的现状出发,分析其发展的五个大点,并探讨未来核电的发展趋势。
正文内容:1. 核电的发展历程1.1 历史背景:介绍我国核电的起源和发展背景。
1.2 发展阶段:概述我国核电的发展阶段,包括建设初期、高速发展期和战略调整期。
2. 核电的现状2.1 发电能力:介绍我国核电的总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以及核电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
2.2 技术水平:分析我国核电技术的发展水平,包括自主研发的核电技术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情况。
2.3 安全性能:探讨我国核电的安全性能,包括核电站的设计、运行和事故应对能力。
3. 核电的发展优势3.1 资源优势:介绍我国核能资源的丰富性和可再生性。
3.2 环境优势:分析核电作为清洁能源的环境优势,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降低空气污染。
3.3 经济优势:探讨核电的经济性,包括成本效益和能源供应稳定性。
4. 核电的未来发展趋势4.1 技术创新:展望核电技术的发展方向,包括第四代核电技术和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技术。
4.2 安全管理:强调核电的安全管理和事故应对能力的提升,包括设备更新和人员培训。
4.3 国际合作:分析我国核电在国际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与其他国家的合作项目和技术交流。
5. 核电的挑战与前景5.1 社会认可:探讨核电在公众中的认可度和安全意识的提高。
5.2 废弃物处理:介绍核电废弃物处理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5.3 可再生能源发展:分析核电与可再生能源的协同发展,包括风能、太阳能等。
总结:综上所述,我国核电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具备了丰富的资源和先进的技术水平。
未来,核电将继续发挥其在能源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然而,核电仍面临着挑战,如社会认可和废弃物处理等问题,但通过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这些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核电的前景仍然十分广阔。
我国核电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标题:我国核电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引言概述:
核能作为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一直受到我国政府和社会的重视。
我国核电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本文将从我国核电发展的现状出发,探讨未来核电发展的趋势。
一、我国核电发展现状
1.1 核电装机规模不断扩大
1.2 技术水平逐步提升
1.3 安全管理不断加强
二、核电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地位
2.1 核电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比重
2.2 核电对我国能源安全的贡献
2.3 核电在减排减碳方面的作用
三、我国核电面临的挑战
3.1 安全风险仍然存在
3.2 核废料处理问题亟待解决
3.3 人才短缺和技术壁垒
四、未来核电发展趋势
4.1 核电装机规模将继续扩大
4.2 技术创新将成为关键
4.3 核电与可再生能源的协同发展
五、我国核电发展的政策展望
5.1 加大对核电技术研发的支持
5.2 完善核电安全监管体系
5.3 推动核电与可再生能源的深度融合
总结:
我国核电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未来,我国核电将继续发展壮大,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将成为核电发展的关键。
我们有信心在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实现核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核电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标题:我国核电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引言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能源需求的增长,核电作为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将从我国核电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现状分析:1.1 核电装机规模扩大:截至目前,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已经超过了50GW,位居世界第四。
1.2 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我国核电技术已经逐步走向成熟,具备自主研发的能力,部分技术已实现国际领先水平。
1.3 安全控制得到加强:我国核电站安全控制体系不断完善,核电运行安全水平逐步提高。
二、未来发展趋势:2.1 核电装机规模将继续扩大:未来我国核电装机容量有望超过100GW,核电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将不断增加。
2.2 技术创新将成为主要推动力:我国将加大核电技术创新力度,推动核电技术向更高效、更安全的方向发展。
2.3 核电安全将继续加强:未来我国将继续加强核电站的安全控制措施,确保核电运行安全可靠。
三、政策支持:3.1 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我国将继续加大对核电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面。
3.2 加强国际合作:我国将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核电技术和经验。
3.3 推动核电与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我国将积极推动核电与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协同发展,实现能源结构的多元化。
四、挑战与应对:4.1 安全风险仍需关注:核电站的安全风险仍然存在,需要不断加强安全管理和技术监控。
4.2 资金投入需求巨大:核电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如何保障资金供给是一个重要挑战。
4.3 环境保护压力增大:核电虽然是清洁能源,但核电站建设和运行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五、结论:综上所述,我国核电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政府应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技术创新和安全管理,推动核电与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共同推动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升级。
我国核电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一、发展现状核能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目前,我国核电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1. 核电装机容量快速增长截至目前,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已经达到XX万千瓦,位居世界第一。
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年均增长率超过XX%,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2. 核电发电量稳步增加我国核电发电量也在稳步增加。
截至目前,核电发电量占我国总发电量的比重已经达到XX%。
核电作为稳定可靠的基础电力,对于保障我国能源供应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3. 核电技术不断进步我国核电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了自主研发和设计核电站的能力,并且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
我国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已经进入商业化运营阶段,具备了更高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二、未来发展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核电在未来的发展中仍然具有巨大的潜力。
1. 规模扩大未来,我国核电发展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
根据国家能源规划,到XX 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XX万千瓦,核电发电量将占到我国总发电量的XX%以上。
2. 技术创新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核电技术将继续进行创新和突破。
我国将加大核电技术研发投入,推动第四代核电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核电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3. 资源优化我国核电的未来发展将更加注重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选址和建设核电站时,将充分考虑地理条件、水资源、人口分布等因素,以实现资源的最优化利用。
4. 国际合作我国将继续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推动核能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我国核电技术将进一步提升,并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多的机会和竞争优势。
总之,我国核电发展现状良好,并且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通过不断创新和合作,我国核电将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能源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国核电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核能被视为可持续发展的清洁能源之一,对于缓解我国的能源供需矛盾,改善环境污染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核电的发展受到长期的探索和努力。
下面将从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现状目前,我国核电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在基础设施建设、设备制造、运营管理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展。
截至2024年底,我国核电机组装机容量达到50.32GW,占全球核电装机容量的30%以上。
并已形成了以中国广核、中国能建、中国电建等大型企业为主体的核电开发运营机构。
核电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我国已建成和在建核电机组广泛采用三代核电技术,如国产的华龙一号、CAP1400等,具有更高安全性和经济性。
此外,我国正在开展四代核电技术研究,努力推进福岛核事故后的核电安全和环境适应性。
1.发展步伐加快:我国目前核电装机容量占比相对较低,未来核电仍将是我国电力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之一、根据《国家能源局核电规划(2024-)》,到2025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70GW。
到2035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有望达到150GW,占全国电力装机容量的10%以上。
2.技术创新提升:我国将加强核电技术研发,提高核电技术创新能力。
目前,我国正加大对四代核电技术的研究和推进力度,力争实现核能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合作,进一步提高我国核电技术的国际竞争力。
3.安全监管强化:核电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我国将进一步完善核电安全监管制度,加强核电设备的安全演练和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提高核电安全水平。
并加强与国际组织及其他国家的合作和交流,借鉴国际经验,提高我国核电安全管理水平。
4.加强社会共识:核电涉及公众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问题,需要广泛的社会共识。
我国将继续加强核电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增强公众对核电的了解和认同。
通过透明的信息发布和有效的沟通,提高公众对核电的信任和支持。
总的来说,我国核电发展将继续保持良好势头,未来发展将加速推进。
我国核电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一、现状分析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核电产业迅速发展。
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核电市场,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核机电组。
以下是我国核电发展的现状分析:1. 核电装机容量:截至目前,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已达到XX万千瓦,占全球核电装机容量的XX%。
我国核电已成为我国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份。
2. 核机电组数量:我国核机电组数量位居世界第一,目前有XX个核机电组投入运营。
这些核机电组分布在我国各个地区,为当地经济发展和能源供应做出了重要贡献。
3. 核电技术水平:我国核电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已具备自主设计、建设和运营核机电组的能力。
我国核电技术包括压水堆、沸水堆和重水堆等多种类型,其中压水堆技术最为成熟。
4. 核电安全管理:我国高度重视核电安全管理,建立了严格的核电安全监管体系。
核电站的设计、建设和运营都严格按照国际标准和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确保核电安全可靠。
5. 核电经济效益:我国核电的经济效益显著。
核电站的投资回收期相对较长,但运营期间的电力生产成本低廉,且核电是清洁能源,对环境友好,因此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二、未来发展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能源需求的增加,核电作为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以下是我国核电未来发展的趋势:1. 装机容量增长:未来,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继续增长。
根据国家能源规划,到XX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有望达到XX万千瓦,占全球核电装机容量的XX%。
这将进一步提高我国的能源供应保障能力。
2. 技术升级:我国将进一步加强核电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核电装机效率和安全性能。
未来核机电组将更加先进,技术水平将进一步提升,包括第三代核电技术和四代核电技术的应用。
3. 国际合作:我国将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核电合作,吸引外资和技术引进,推动核电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同时,我国还将积极参预国际核电组织和标准的制定,提升我国核电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4. 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我国将继续加强核电安全管理和风险控制,提升核电站的安全性能和应急响应能力。
第28卷,总第159期2010年1月,第1期《节能技术》ENERGY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Vol.28,Sum.No.159Jan.2010,No.1新时期我国核电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研究王新新(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100038)摘要:我国目前能源短缺较为严重,而能源结构又以煤炭为主。
通过增加煤炭产量保证能源供给,将受到资源、环境和运输等多方面的制约,难以为继。
核电是当前世界上技术成熟、并可同时实现大规模减排温室气体的安全清洁能源,发展核电是我国能源的重要战略选择。
本文就核电的发展现状、我国发展核电的重要意义及发展对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核电;发展现状;对策分析中图分类号:TM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339(2010)01-0060-05Chinaᶄs Nuclear Power Development in the New Period Study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WANG Xin -xin(Institu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of China ,Beijing 100038,China )Abstract :Chinaᶄs current energy shortage is more serious ,and energy structure is based on coal.Method that increasing the output of coal to ensure energy supply will be subject to resources ,environment ,transportation and other factors.It is difficult to continue.Nuclear power is currently the worldᶄs only ma-ture technology.This safe and clean energy sources can reduc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nuclear power i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choice for Chinaᶄs energy.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of nuclear power status ,the importance of Chinaᶄs development of nuclear power and develop-ment of countermeasures are analyzed.Key words :Nuclear ;Development Status ;Countermeasures Analysis 收稿日期2009-11-10修订稿日期2009-12-30作者简介:王新新(1956 ),男,高级工程师。
核电与水电、火电一起构成世界能源的三大支柱,在世界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石油价格昂贵、金融危机蔓延,很多国家重新把核能作为一种重要的可替代的洁净能源列入发展规划。
1世界核电的发展现状1954年,俄罗斯奥布宁斯克核电站建成,装机容量为0.5万kW 。
奥布宁斯克核电站是世界上最早建造的核电站。
1957年,世界上第一座商用核电站———美国希平港核电站建成投产。
该电站拥有一台压水核电机组,装机容量为9万kW ,它的建成拉开了民用核电发展的序幕。
其后的几十年,在美苏的技术支持下,拥有核电站的国家逐年增多。
特别是1973 1974年的石油危机,将世界核电的发展推·06·向高潮。
1970 1982年,美国的核电从218亿kWh 增加到3000亿kWh,增加12.8倍,其比例在电力生产中从1.3%提高到16%;法国核电增加了20.4倍,比例从3.7%增加到40%以上;日本增加了21.8倍,比例从1.3%增加到20%。
印度、巴西、阿根廷等发展中国家也建成了一批核电站。
目前世界上商业运行的400多座核电机组大部分是在这一时期建成投产的[1]。
1979年3月美国发生了三哩岛核电厂事故,1986年4月,前苏联又发生了切尔诺贝利核电厂事故。
在这种情况下,公众和政府对核电的安全性要求不断提高,致使核电设计更复杂、建造周期更长、建设成本上升,核电发展呈下降趋势。
但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核电安全技术的快速发展,化石能源日益减少、价格高涨以及燃烧化石能源导致的严重环境污染和气候变暖的现实,许多国家都将核能列入本国中长期能源政策中。
欧盟的有关部门计算显示,在今后的20年,需建造10 30万MW的核电站才能实现《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目标;美国能源部于2007年宣布,在未来的能源规划中将兴建32个核电厂;俄罗斯也对发展核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俄罗斯核能发展规划强调在拥有核燃料资源优势的基础上要建设一批更大容量的压水堆机组和新型快堆机组;一些亚洲国家如日本、中国和韩国都制定了重大的核电发展计划,核电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OECD核能署(NEA)发布的《世界核能展望》表明,截至2008年6月止,全球共有439座运行核电厂,其装机容量为372亿kW。
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上拥有核电的国家(地区),已从开始的1个发展到现在的31个;世界上运行的核电机组,已由开始的1个发展到现在的439个;世界上单个核电机组的功率,已从原来的5MW发展到现在的1300MW;世界上核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例,已从原来的微不足道,发展到现在的17%。
核电已成为目前世界上继火电(占总发电量的64%),水电(占总发电量的18%)后的第三大发电方法。
目前,美国是世界上拥有核电站总数最多的国家,现拥有核电站共计104个。
法国则是核电站总发电量比例最高的国家,高达78%,核电的发展不仅使法国自身电力供应保障充分,而且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力净出口国,每年获利达26亿欧元。
在亚洲,日本是第一个以核电为主要电力来源的国家,其核能发电约占总发电量的三分之一,1997年建成的柏崎刈羽核电站,至今仍是世界上装机容量最大的核电站。
韩国是核能发电占总发电量比例最高的亚洲国家,达40%以上,也是核电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目前,核电发电量超过25%的国家和地区共16个,其中包括美、法、德、日等发达国家。
预计到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位居前几位的国家将依次是美国、法国、日本、俄罗斯、中国和韩国,其中中国和美国计划增加的装机容量最大。
2中国核电的发展现状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比较完整核工业体系的国家之一。
为推进核能的和平利用,上世纪70年代开始核电的研究和开发,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核电从无到有,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目前在压水堆核电站设计、设备制造、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能力,为实现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基础2.1核电建设和运营取得良好业绩自1991年我国第一座核电站———秦山一期核电站并网发电以来,我国有6座核电站共11台机组906.8万kW先后投入商业运行,8台机组790万kW 在建(岭澳二期、秦山二期扩建、红沿河一期还有宁德、福清、万家山等)。
截至2008年,核电占全国电力装机总容量的1.3%,核电年发电量683.94亿kWh,占全国总发电量的2%左右。
我国核电站的安全、运行业绩良好,运行水平不断提高,运行特征主要参数好于世界均值。
核电机组放射性废物产生量逐年下降,放射性气体和液体废物排放量远低于国家标准许可限值。
秦山一期核电站已安全运行14年,最近一个燃料循环周期还创造了连续安全运行400天的国内新记录。
大亚湾核电站近年的运行水平已与核能发达国家的水平相当,大亚湾核电站的模式对于我国引进三代核电技术、发展新一代核电技术和我国核电的未来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2007年10月国家出台了国家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 2020年),规划到2020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争取达到4000万kW,在建核电装机容量应保持1800万kW左右,届时核电装机容量将占电力总装机容量4%[2]。
2009年我国政府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在4万亿元庞大投资计划的背景下,在建核电项目预计有24个机组,2500多万kW,若考虑二期、三期工程,则最高可达5030万kW[2]。
这意味着到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有望超过7500万kW,总装机容量将占电力总装机容量5%,这充分反映·16·出核电产业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中得到了高度重视,核电在国家能源结构的比例有了显著提高。
同时核电管理体制也进行了相应改革,成立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将核电业务由国防科工委纳入国家能源局统一管理。
这意味着核电在制度层面划入了“电”的规划、发展和管理范畴,核电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2.2我国已具备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的基础条件经过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国已具备了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的基础条件[2]。
在核电工程设计方面,我国拥有一支专业配置齐全、知识和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的核电研究设计队伍,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设计管理和接口控制程序以及质量管理体系。
掌握了一些国外核电成熟的设计技术,已经具备了30万kW、60万kW级压水堆核电站自主设计的能力,部分掌握了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的设计能力。
在核电技术研发方面,我国已建立了专业齐全的核科研体系,已建成了具有国际水平的大型核动力技术试验基地,具备了较强的自主开发能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能力。
实验快中子增殖堆和高温气冷实验堆等多项关键技术取得了可喜进展。
正在立足自主开发第三代、第四代核电关键技术。
在核电设备制造方面,目前,可以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0万kW级压水堆核电机组成套设备,按价格计算国产化率超过80%;基本具备成套生产60万kW级压水堆核电站机组的能力,经过努力,自主化份额可超过70%;基本具备国内加工、制造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的大部分核岛设备和常规岛主设备的条件。
在核电燃料循环方面,初步形成了包括铀矿地质勘探、铀矿采冶、铀转化、铀浓缩、元件制造以及乏燃料后处理、放射性废物管理等环节的较完整的核燃料循环工业体系,在一些关键环节实现了生产能力的扩大和工艺技术的跨越提升,可以满足目前已投运核电站的燃料需求。
同时,核燃料生产成本不断降低,为核电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核安全法规及核应急体系建设方面,我国目前已经初步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核安全法规体系。
制订了核设施监管和放射性物质排放等管理条例,形成了一支独立的核安全监管技术队伍,核安全保障贯穿于核电站的设计、设备制造、建设、安装、调试、运行直到退役等各个环节,为保障核电站的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积极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