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美的表现形态(价值类型)
- 格式:ppt
- 大小:916.00 KB
- 文档页数:90
美的特点和美的表现形式一、美的特点美这东西很主观,就像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比如说,有人觉得那高耸入云的山峰超级美,可也有人就觉得自家小院子里那几盆小花小草美得不得了。
它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不像数学题,1加1就等于2那么明确。
美可以是很宏大的,像那波澜壮阔的大海,一眼望不到边,海浪翻滚的时候,就好像在诉说着无尽的故事。
它的那种磅礴气势,让人心生敬畏,这是一种美。
但美也能是很微小的,你看那清晨树叶上的一滴露珠,在阳光的照耀下,晶莹剔透的,就像一颗小钻石,它折射出的光芒简直能把人的心都融化了。
这小小的露珠和那大海比起来,虽然大小天差地别,但它们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美。
美还常常带着一种让人感觉舒服的力量。
当你看到一幅美丽的画,或者听到一首动听的歌,那种感觉就像是有一只温柔的手在轻轻抚摸着你的心灵。
比如说,你走在一条古旧的小巷子里,两边的墙壁爬满了绿色的藤蔓,脚下是青石板路,阳光从缝隙里洒下来,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线。
这种宁静又充满生机的画面,会让你整个身心都放松下来,这就是美的舒服感。
而且呀,美还很有包容性。
不管是古老的文化艺术,还是现代的创新设计,只要是美的,都能被大家所喜爱。
就像传统的京剧,那华丽的服饰,独特的唱腔,是一种经典的美。
而现在那些充满创意的现代建筑,奇形怪状的,也有着独特的现代美。
二、美的表现形式美在大自然里那可真是无处不在。
春天的时候,漫山遍野的花朵盛开,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五颜六色的花海就像一幅天然的画卷。
那些花朵的形状也是千姿百态,有的像小喇叭,有的像小酒杯,还有的像小星星,它们凑在一起,就像在开一场盛大的选美比赛。
再看看秋天的枫叶,那火红火红的颜色,把整个山林都染成了一片红色的海洋。
一阵风吹过,枫叶飘落,就像一只只红色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这是大自然用季节变化呈现出的美。
在人身上也有各种各样的美呢。
人的美不仅仅是指长得好看,那只是表面的。
更重要的是内在的美。
一个善良的人,他的眼睛里会透着一种温暖的光芒。
美的表现形态一、优美(一)优美的本质:优美是人类自由的社会实践与客观规律相一致,是真与善、内容与形式的和谐,有时亦称为纤丽美、秀美等。
(二)优美的本质特征:第一,优美不是与人们的艰巨曲折的社会实践和严峻复杂的斗争相联系,它一般是对事物的正常发展规律和人们正常的社会实践的肯定,不呈现为激烈的矛盾冲突,表现为矛盾双方的暂时相对静止状态。
第二,优美的事物在形式方面都具有小巧、柔和、淡雅、细腻、光滑、圆润、精致、轻盈、舒缓、嫩弱、绚丽、微妙、秀丽、清新、幽雅、渐次等品格。
第三,就整体而言,优美对象是内外关系的和谐,是外观形式与美的内容相互和谐,以其个体形态与普遍内容完美有机的结合。
(三)优美在不同领域中的表现:自然领域的美,偏重于形式。
社会领域的美,偏重于内容,突出地体现着真与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和谐统一。
艺术中的优美,集中表现在完美内容和精致形式的和谐统一。
二、崇高(一)崇高的本质崇高是一种庄严的美、宏伟的美,显示着主体实践斗争的美。
(二)崇高的基本特征:崇高对象的表现形式,往往要突破匀称、光滑、柔和、平稳等特点,保留着主体与客体艰巨曲折的斗争印记。
(三)崇高在不同领域中的表现:自然领域的崇高,以量的巨大和力的强大为特征。
社会领域的崇高,主要是直接体现实践主体的巨大力量,更多地展示主体要征服和掌握客体的矛盾冲突状态。
艺术中的崇高,一方面,它往往描写社会生活中那些感人的、艰巨曲折的重大生活事件,描写英雄人物的丰功伟业,表现生活中的崇高人物的思想、品格等。
另一方面,它要渗透艺术家的崇高思想、感情、理想、愿望、要求。
三、悲剧(一)悲剧的本质我们认为悲剧是经过艺术家的审美加工和评价而集中反映社会及其结局的一种特殊表现形态,悲剧冲突是特定社会生活中相对弱小的美、善力量与强大的丑、恶势力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和斗争,矛盾和斗争的结局是美、善力量遭到失败,严重苦难以至死亡。
(二)悲剧的基本特征悲剧人物性格,都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正面素质,具有向强大的丑恶势力进行斗争的革命精神和高贵品质。
要探索优美形态特点及价值一、优美的含义优美,也称阴柔之美,秀美。
以感性形式的和谐为主,其审美意蕴、情感力度柔和平稳,呈现为秀丽、妍雅、清新、明媚、轻盈、宁静等风格。
优美的诸多特质由其审美关系的内在本质所决定的。
优美是人的本质对象化的实现和结果,是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统一的最终成果,是现实对实践最充分的肯定。
在人与现实所构成的审美关系中,优美的对象表现,因其特有的完整、单纯、统一、秀丽、小巧、平静等质的规律性,生成和构成了主体柔和平稳、舒畅喜悦的美感心理特质。
二、优美的特征优美的特征具体概括为四个方面:(1)、优美侧重活动结果的展示,在本质上是静态的,很少有矛盾冲突和审美张力的痕迹。
(2)、优美往往以“和谐”“完满”作为最具本质性的特征。
(3)、优美以感性特点为主,理性特点较少。
(主要以第一直观感觉为主)(4)、优美更多体现在以艺术和自然为代表的形式美中,而在社会美中一般多以较为较为抽象的感悟方式为主。
【在自然与艺术审美中,形式美直接以外观形象和感性形式作用于主体的感受,优美形态是一种直观对象。
无论是花的缤纷绚烂、鸟的千啼百啭、水的蜿蜒……所有这些鲜艳活泼的色彩、奇特怪异的形状,都是自然美中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直接产生优美审美过程中的和谐与完满。
艺术审美中真实生动的形象,感人至深的情感,丰富多样的意蕴以及感性直观的形式等,均可达到和谐、完满的境界,产生优美范畴所具有的审美效果(“审美愉快”)。
】三、优美的对比优美在中国和西方艺术中也形成不同的表现特征。
西方美学讲优美,主要以人体为对象,总是与人的姿态形体和动作结合起来,这从贡布里希对波拉克西特列斯雕刻作品的评价、博克对优美形式美的论述都可以看得出来,席勒还把优美扩展到人的精神美和心灵美方面。
中国古代美学讲优美,主要以自然为对象,如“杏花春雨江南”、“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等都是优美自然之景的描述。
美的价值与类型:自然美、人体美、艺术美美是一种价值。
价值是来自人对于事物的一种区别、选择和评价性判断。
美学的价值,来自主体对于对象的意义所给予的一种选择和估量。
在价值的选择和评估中不仅映射出对象,而且映射出主体自身。
各种美的范畴,也都可以进行比较,从而显示出从程度到意义的差别,例如优美、典雅、精巧、深刻、崇高、伟大等。
古典主义绘画作品“美”在语言中是一个模糊的价值指号,这个指号的深层结构中具有歧义。
一方面,美是主体对自身所体察到的某些感受和感情的一种表达,但是另一方面,这种表达又是以评价客体的方式做出的,因此仿佛是发自对象本身的。
由此可以说,美的基础是感知,没有感知者就没有美。
所以黑格尔说,美学一词“比较精确的定义正是研究感觉和感受的科学”。
这就是说,任何一种美,如果你未尝亲身感受和体验到,你就有权拒绝承认。
没有任何一种权威,任何一种科学,可以通过逻辑证明或其他超感知的证据,能够使人相信一种事物的美,唯有美是仅仅存在于个人化的感性知觉之中。
国画山水:审美感知因此,美感本身的结构中就具有一个非理性的层面也正因为如此,西方某些现代美学家认为美的课题,应当研究人类的审美经验。
美具有三大类型:自然美、人体美、艺术美。
自然美来自人类对于自然界的审美经验。
这里必须摒弃一种错觉,就是认为自然物自身中具有一种美的性质,或者说可以被规定为美的实在性状。
油画《秋景》实际上,所有关于自然美具有实体性或客观性的说法,其根据都在于:自然物形式上具有某种特征,例如整齐、对称、有序、纯净或者色彩缤纷,普遍为人们所喜爱,因此在某种意义上,人们认为这些形式就是美。
还比如,天空的湛蓝,空气的透明,平静如镜的湖以及平滑的海面,也因为同样的缘故而使人愉悦,单就它作为一种纯粹的声音来说,也就产生出一种动人的魅力。
胡真来国画山水作品然而,如果说某些自然对象,由于整齐、对称、纯净而能够使人获得美感的话,那么某些人工创作的对象,有时却正因为由于形式上过于整齐一律而令人感到单调和厌倦,从而被认为是创造力的贫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