娟娟画卷笔端来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3
第07课夜归鹿门歌1.作家作品孟浩然(689—740),名,字,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
世称,盛唐的主要作家之一。
与王维齐名,并称“”。
早年隐居家乡襄阳附近的鹿门山,闭门读书,以诗自娱。
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
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他和王维交谊甚笃。
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
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
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
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
开元22年,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
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
开元25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
不久,张九龄罢相,仍返故居。
开元28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
适浩然病疹发背,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终年五十二岁。
孟浩然的诗多写和,在山水田园景色的描写中寄托自己的性情,语言清淡,意境高远,多自然超妙之趣。
有《孟浩然集》。
诗歌名篇有《过故人庄》《宿建德江》《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等。
2.创作背景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的岘山附近,汉江西岸,名为“南园”。
鹿门山在汉江东岸,与岘山隔江相对。
汉江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带家眷,隐居于鹿门山,因此,鹿门山便成了隐居圣地。
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在岘山南园的家中,后来,在长安谋仕不遇,游历数年后,决定步庞德公之后尘,隐居鹿门山。
但是,只是偶尔去住住,不过是标榜隐居罢了。
所以题曰《夜归鹿门歌》,虽有写实之意,但主要还是表明归隐的志趣。
3.诵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下列字词与句子。
昼:昏:岩扉:惟:幽人:1.浩浩然孟襄阳山水田园诗派王孟隐居闲适羁旅愁思3.白天;傍晚;岩洞的门,这是说他住处的简陋;只有;泛指隐者,这里是诗人自称。
1.这首诗是怎样运用对比衬托手法的?有什么作用?用沉缓的钟声和嘈杂的人声对比出佛门的清静和凡尘的纷繁芜杂同是乘舟,却是两个方向,两处归宿,两种心境,凡人自与幽人不同,此为二比;末句的幽人即指庞公,又是自况,隐含引为同类之意,此为三比;上四句着眼于钟鸣、争渡、向江村、归鹿门等人物的动态描绘,后四句则侧重于月照、岩扉、松径等静态刻画,先动后静,以动衬静,写出两个不同的世界,此为四比通过以上四比,既比出了诗人与时人的相异之处,又比出了与前贤的相通之处,从而塑造了一个孤高的隐者形象。
让情感积于心中,流于笔端杜美丽【期刊名称】《新课程(教研版)》【年(卷),期】2016(000)010【总页数】1页(P15)【作者】杜美丽【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东苑小学【正文语种】中文提起作文,很多学生都会产生畏难情绪,把写作文看成是一件苦差事。
这是由于小学生缺乏生活经验,缺乏词句积累,缺乏写作知识,更重要的是缺乏情感体验。
虽然自己身在大千世界之中,是千姿百态生活中的一员,虽然有时也用眼睛观察,但是由于情感体验的匮乏,心却游离在生活之外,总感觉生活平平淡淡,感受不到生活中鲜活、生动、感人的一面。
写出来的文章自然也是枯燥无味,连自己都打动不了,更别说打动别人。
因此,只有唤醒学生的情感意识,把学生培养成为感情细腻、内心世界丰富的人,让学生的情感积于心中,流于笔端,才能写出有声有色、充满真情的好文章来。
1.深入钻研,诱发情感只要你稍加留心小学课本的每篇文章,就可以从语言文字中品出浓浓的情感内涵。
老舍先生的《养花》一文,把源于心灵深处的“情”隐于文中。
从“天天照管它们”“像好朋友似地关切它们”,可以看出老舍先生对花的喜爱与关切。
当菊秧被砸死时,“全家几天都没有笑容”,使人强烈地感受到作者惜花、爱花的情感。
他对花草都赋予浓浓的情感,那么他对人、对社会也自然会倾注极大的关爱,这种爱是一种博大的爱。
我们在读这样的文章时,也会被这种爱所感染,从而体验到一种愉悦的享受,并且也会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修养,成为一个感情丰富的人。
2.激情教学,体验情感(1)抓住情感的两极性。
小学生易于把各种人、事、物简单地分为美丑、好坏、善恶等相对立的两个情感态度中,这就是情感的两极性。
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初步感知课文、判断是非的前提下,品词析句,鉴段赏篇,强化这种既定的感情,最后通过感情朗读、复述、续编等形式的训练进一步深化,使学生最终达到与作者的感情共鸣,受到情感的熏陶,形成自己的审美意识。
如,教学《小珊迪》一课,要先使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让他们了解当时穷人的悲惨生活,并让学生根据读过的文章展开想象。
娟娟的名言关于娟娟的名言●秋虫哀鸣,寒夜无寐,西风徐来。
阅沙原驰马,羊城摘豆,趵突品茶,枫红抱寨。
朝携素手,暮效于飞,香车齐案安乐哉。
俱去矣,有愁云恨水,悠然东海。
应仍素月娟娟,将一行清泪寄鸿雁。
便锦织回鸾,似织情字;孤拥寒衾,香消玉厌。
秋霁明霞,青鸾飞信,万里何用一日还。
侍来时、看芙蓉靓丽,醉倒人间。
●我还是很喜欢你,像雨落连夜翠琼滴,娟娟不惜。
●离歌且莫翻新阙,一曲能教肠寸结。
向得时落花个十去主能,空樽半敛愁思颜。
走内第寻春风半起主处,忽见陌头半起主雪。
归音且曹新得一然前,一曲箜篌断人念。
今朝残阳后气人限好,横袖于外看秋风喧。
待到白雪漫个十也第下得一,本是异主能独秀,竟珊珊绿影一片,草色娟娟。
●我还是很喜欢你,像雨落连夜翠琼滴,娟娟不惜。
我还是很喜欢你,像夜空中星辰闪烁,霓虹迷离。
我还是很喜欢你,像风中飘落的桂叶,辗落成泥。
我还是很喜欢你,像星光坠入眼眸里,一眼万里。
我还是很喜欢你,像鱼顺流回到故地,不期而遇。
我还是很喜欢你,像风缠绕在耳畔低语,心动不已。
我还是很喜欢你,柳动蝉鸣,日落潮汐,不能自己。
我还是很喜欢你,像孤星落月,不忍相弃。
我还是很喜欢你,像清寂梨花,逐风而去。
我还是很喜欢你●精华欲掩料生可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博得嫦娥生可借孩国而也觉多,缘大自不识永团圆。
●如果这个人是男人的想和之,惊艳时光的是情人,风物下觉路会为情人犹如昙花一现,妩媚繁花。
温柔风物把十年事的是妻子,风物下觉路会为细家每想长流的年事是陪你过一辈子的人,情人只是在他每一觉路静中追寻的刺激,子多待到繁花落尽,云淡风开他,只剩细家每想长流,娟娟不断。
如果这句想和之适用于所有有人,就打用么惊艳时光的是恋人,第在天或打别可去这你尝到了不一要比开他的味道。
温柔风物把十年事的是这能事的来,事的来情只变物一是温暖子多绵长的。
●【梁州】富贵似侯家紫帐,风流如谢府红莲,锁春愁不放双飞燕。
绮窗相近,翠户相连,雕栊相映,绣幕相牵。
拂台痕满砌榆钱,惹杨花飞点如锦。
珍重芳姿昼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欣赏小说人物创作的诗词发布时间:2022-06-27T05:32:34.361Z 来源:《素质教育》2022年2月总第406期作者:周怡[导读]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中最杰出的作品,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无可撼动,赢得了“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的美誉。
安徽省无为第二中学安徽芜湖236380《红楼梦》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中最杰出的作品,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无可撼动,赢得了“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的美誉。
这部小说中除了主体描述性文字本身之外,其他如诗、词、曲、赋等,应有尽有。
这些诗词歌赋都是融合在小说的故事情节中的,成为故事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
如果略去不看,常常不能把前文后意弄清楚,或者影响到故事情节的完整。
特别是那些书中人物创作的诗词,既切合人物的思想志趣、性格特征、文化素养、社会地位,又巧妙地关合他们的经历、身世、命运和结局。
这些个性化的诗词与刻画小说人物的描述性文字互为表里、相互支撑,已经深深地融入每个人物的形象之中。
因此,对这方面的探讨能驱动“项目教学视阈下的中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的展开,从而达到对整本书的理解和评价的预期效果。
本文笔者试从以下的宝黛诗词来加以分析,林黛玉《葬花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征的重要作品。
这首诗在风格上仿效初唐体的歌行,在抒情上淋漓尽致,在艺术上是很成功的。
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文学与历史主题、时代主题紧密相连。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今中国的时代主题,也是新时代文学的主题。
心系民族复兴伟业,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是当代作家的使命所在。
以脱贫攻坚为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摆脱贫困的广袤乡土正朝着乡村振兴的目标迈进。
相应地,在文学界涌现出赵德发《经山海》、陈毅达《海边春秋》、王松《暖夏》、季栋梁《西海固笔记》等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优秀作品。
这些作品虽然题材各异,形式风格不同,但从中我们都能看到因地制宜的脱贫实践,看到扶贫干部、乡村群众、创业青年、支教老师等人物故事,感受到苦干实干的奋斗精神。
与此相似,生态文明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新命题,也拓宽着我们的思想视野,给文学创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
作家们瞄准这些命题,以文学的方式记录时代步伐,描绘发展画卷。
新时代文学的时代主题更加鲜明,当代作家应有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自觉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文学创作上锤炼打磨。
“登高使人心旷,临流使人意远。
”越来越多的作家意识到,只有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以文学的方式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不断锤炼文学深入时代、表现时代的能力水平,新时代文学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代同频共振。
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是当代作家贯穿创作始终的功课。
这不仅意味着作家需要以穿透现实的历史视野认识时代主题的独特性与丰富性,书写时代主题所带来的重大社会变革以及蕴含其中的中国精神,还意味着要对文学手法进行探索打磨,更独到地切入主题,更艺术性地呈现主题,将主题高度真正转化成艺术高度。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传统、现代因素相互交织,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彼此并存,这既不同于以往的历史,也不同于经典作家已有的文学叙述。
描写钱塘湖的诗句《钱塘湖春行》诗题:《钱塘湖春行》作者:[唐] 白居易诗文: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其二》诗题:《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其二》作者:[宋] 杨万里诗文: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诗题:《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作者:[宋] 苏轼诗文: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题临安邸》诗题:《题临安邸》作者:[宋] 林升诗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春题湖上》诗题:《春题湖上》作者:[唐] 白居易诗文: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 • • • • • • • • • • • • •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诗题:《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作者:[宋] 欧阳修诗文: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飞絮濛濛。
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
双燕归来细雨中。
《长相思·游西湖》诗题:《长相思·游西湖》作者:[宋] 康与之诗文: 南高峰,北高峰,一片湖光烟霭中。
春来愁杀侬。
郎意浓,妾意浓。
油壁车轻郎马骢,相逢九里松。
《酒泉子·长忆西湖》诗题:《酒泉子·长忆西湖》作者:[宋] 潘阆诗文: 长忆西湖。
尽日凭阑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
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踏莎行·闲游》诗题:《踏莎行·闲游》作者:[宋] 刘将孙诗文: 水际轻烟,沙边微雨。
笛声最唯美的十首诗这李白写的诗可太绝啦。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就这么一句,我感觉那笛声就像在我耳边飘起来了一样呢。
注释嘛,暗飞声就是悄悄地传来声音,这笛子声就这么悄悄在春风里散满了整个洛阳城。
这诗的赏析呢,它就营造出一种很空灵的氛围,李白当时客居他乡,听到这笛声,思乡之情就被勾起来了。
李白大家都知道,唐代超级有名的诗人,被称为“诗仙”,他的诗风豪放飘逸、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二、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你看啊,那沙子像雪,月亮像霜,多清冷的画面。
这时候不知哪传来吹芦管的声音,那些出征的人啊,一晚上都在望着家乡的方向。
李益呢,他是唐代诗人,他的诗常常写边塞的一些情况,这首诗就把边塞的那种孤寂和征人的思乡之情写得特别到位。
三、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李白被贬官之后,远离长安,在黄鹤楼上听到笛子声,就感觉好像五月的江城都飘落着梅花一样。
这里的“落梅花”其实是笛曲名,这诗里把那种被贬后的惆怅和对家乡的思念都融入到笛声里了。
四、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高适写的边塞诗总是那么有画面感。
胡天的雪化了,牧马的士兵回来了,明月下的戍楼传来羌笛的声音。
那笛曲“梅花落”仿佛一夜之间就吹满了关山,既写出了边塞的和平宁静,又有点淡淡的思乡情。
高适是唐代的边塞诗人,他的诗风格雄浑质朴。
五、从军行七首·其一——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在烽火城西的百尺高楼上,黄昏时分一个人坐着,秋风瑟瑟。
再听到羌笛吹奏关山月,就更让人觉得远方闺中妻子的愁苦了。
王昌龄也是唐代的大诗人,他的边塞诗写得很出彩。
六、折杨柳——杨巨源“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一、翻译诗歌,理解含义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娟娟画卷笔端来
作者:雷丽刘邦琨
来源:《作文评点报·小学五、六年级》2018年第40期
【文题回放】
同學们,你们喜欢旅游吗?许多同学都利用假期去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那蜿蜒于山顶的长城、清澈见底的漓江、风光秀丽的黄山……请拿起手中的笔,把看到的美丽景色描写下来。
写的时候要选择最有特点的景物进行描写,字里行间要流露出对景物的情感。
【写作指导】
游记就是把我们在游览景区时,看到的优美景色,通过自己的文字把它描绘出来。
那么怎样才能写好游记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讲究写作顺序
一般来说,写游记的作文都是按观察顺序进行描写,先写的内容就是先看到的内容,也就是移步换景法。
写作的时候选择两三个最具特点的景点,可以每个景点一个段落,依照观察的顺序写。
二、抓住景物特点
各个地方的景物是有区别的,以大山为例,桂林的山是直立的,一座座山峰像老人,像新生的竹笋,像拔地而起的利剑;而秦岭的大山高耸入云,绵延千里,巍峨峻峭,山中云雾缭绕,山顶白雪皑皑,树木茂密葱茏……这些山上的土壤和岩石的色泽也是有区别的。
我们在旅游时认真观察,就能够找出山与山的不同来。
写作的时候写出这些不同的地方,也就抓住了景物的特点。
切忌把所有的山都写成一个样。
三、注意使用修辞
我们看到的景物都是十分优美的,而要表现出其优美,就可以使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
在描写景物时,可以把这个景物想象成比较亲近的、喜爱的物或人,把需要描写的景物、景点想象成有思想、有情感的人,那么习作就活了,像《桂林山水》里面,作者使用了很多修辞手法,还有大量的四字词语和叠音词,把山和水写得活灵活现。
四、使用典故传说
很多景点都有其历史传说或故事,我们在描写时,可以将这些传说或故事写在游记里,可以增加习作的可读性,也可以增加习作的厚重感。
有了这些内容,我们的习作便提升了档次。
【佳作引路一】
“神瀑沟”之旅
什邡市北京小学六年级; 曾霆霄
今年暑假,天气十分炎热,家里的空调都感觉不给力。
老爸在网上看到消息:山上的“神瀑沟”景点开放了,听说十分凉爽。
于是,我们一家人决定去“神瀑沟”游览避暑。
“神瀑沟”位于什邡市蓥华镇麻柳坪村,是一处位于半山腰的景点,四周全被山峦和绿色的植被所环绕。
习惯了城市的喧嚣,蓦然置身于群山之中,真有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我们走过一座摇摇晃晃的木板桥,便进入大山了。
我欣赏着大山的树木和许许多多的花花草草。
树木把阳光遮挡住,留下了一段段的阴影,也留下了一段段的清凉。
走过了一段崎岖的山路,我突然大声叫起来:“哇,是小溪!”只见一条清澈的小溪缓缓从山上流淌下来,一直往下流。
我摸了摸溪水,突然感觉到一股寒气从手心一直向我全身涌过来,瞬间感觉无比的凉爽和舒服。
我沿着小溪的方向,踩着一级级的石梯向山上走去,转过了一座山峰,依稀听到了一阵阵嘈杂的水流声。
我走过了一座石桥,这声音变得越来越宏亮。
突然间,我发现离我不远处竟有个巨大的瀑布。
大量的溪水从山上涌下来,好似一块巨大的白布挂在悬崖边上。
水不停地打在下面的石头上,看着飞泻而下的瀑布,我想起了李白那句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突然,一粒粒晶莹的水珠落在我的额头上、手臂上,我整个身上都沾满了水珠,不一会儿,我的衣服也润湿了。
一路走着,我们来到了野生猴区。
猴群大概有十几只,有猴王和小猴。
它们非常灵活地从这个树枝跳到那个树枝,再伸长手向游客乞讨好吃的食物。
它们非常可爱,不时冲着游客做鬼脸。
夕阳西下,我们结束了游玩之旅。
但那里的山山水水却给我留下了极美的印象,我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机会拥抱大自然。
【点睛酷评】
习作的重点放在了神瀑沟景区里最著名的景点——瀑布。
小作者从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角度,写出了瀑布磅礴的气势。
对于野生猴区则采取略写,让文章显得详略得当。
【佳作引路二】
草原之旅
什邡市北京小学六年级; 赵芷漩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每当听到这首歌曲,我对草原便充满了向往。
为了圆我的草原梦,我们一家自驾去了内蒙古辉腾锡勒大草原。
沿途的美景让我兴奋不已:汽车在笔直、宽阔的公路上飞驰,穿梭在一望无际的绿色平原之中;公路两边,羊三五成群悠闲地吃着草。
经过长途跋涉,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我激动地跳下车,迫不及待地投入草原的怀抱。
天空是那么蓝,悠悠的白云像棉花糖一样飘在空中。
成群的骏马在连绵起伏的小丘上奔驰着。
大大小小的蒙古包星罗棋布地镶嵌在草原上。
远处,一排排风力发电机整齐地排列着,就像是草原卫兵,守护着这一片热土。
巨大的扇页不时地转动着,为草原人民送去光明。
来到草原怎能不骑马呢?看着游人们穿着蒙古族服饰骑在马背上,个个英姿飒爽,真有点蒙古人的豪情呢!我也好想加入他们的行列,可是因为身体原因,未能如愿,给我留下了一点点遗憾。
在草原上行走,可要时时注意脚下,一不小心你就会和牛粪、羊粪来一个亲密接触。
来到蒙古包,虽然这儿的设备与酒店相比不那么齐全,但住在里面,独有的蒙古风情还真别有一番风味!伴随着烤全羊在炉火上啪啪作响,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围着锅起舞,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跳累了,躺在软绵绵的草场上仰望浩瀚星空,美味的羊肉触动你每一处味蕾。
不得不感叹,人生幸事有几何?
【点睛酷评】
内蒙古大草原不仅有壮美的景色,还有浓郁的民族风情,这些都在文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小作者以生动的语言描述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让人如临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