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记忆中的老影星之八十八童星影后陈娟娟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8
七八十年代的大陆女明星[组图]张瑜张瑜,代表作品有:《庐山恋》、《小街》、《啊!摇篮》、《巴山夜雨》等。
潘虹潘虹(1954年11月4日-),原籍中国江苏常熟,生于上海,国家一级演员。
1976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二十世纪70年代中期登上银幕,先后主演《奴隶的女儿》、《沙漠驼铃》、《苦恼人的笑》、《透过云层的霞光》、《杜十娘》、《人到中年》等多部影片,多次获得演艺界重量级奖项,其中三次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是迄今为止金鸡奖史上第一人。
在当时国内影坛与刘晓庆及斯琴高娃并列称为新时期三大女星之一,曾被《中国电影周报》评选为“中国新时期十大电影明星”及日本《电影旬报》评选的“世界十大影星”荣誉称号。
朱碧云李羚吕丽萍斯琴高娃斯琴高娃,代表作有《骆驼祥子》、《成吉思汗》、《大宅门》、《康熙王朝》等。
刘晓庆刘晓庆重庆市涪陵区人,国家一级演员。
曾获得第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配角奖,第七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等。
杨海莲邵慧芳冷眉傅艺伟傅艺伟生于哈尔滨。
1978年拍摄第一部影片《她从雾中来》,那一年,她才只有14岁。
她出演的电影《咱们的退伍兵》获1986年第六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第九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广电部1985年优秀影片奖。
傅艺伟后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并完成了拍摄《风流女谍》、《爷俩开歌厅》等电影的任务。
凭借电视剧《封神榜》中的精湛演技,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迎来了事业的第一个高峰。
刘佳刘佳,黑龙江省鹤岗市人,1960年10月17日出生,于1978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现为中国广播艺术团演员,国家一级演员。
1977年出演反特电影《黑三角》而一举成名,成为那个年代的青春偶像;近年来佳作不断,《家有九凤》、《任长霞》、《戈壁母亲》、《密战》、《张小五的春天》迎来了艺术生涯的又一个高峰。
陈晓旭陈晓旭(1965.10.29—2007.5.13)是1987年版《红楼梦》电视连续剧中林黛玉一角的扮演者,其对黛玉这个人物的诠释,深受众多中国观众的喜爱。
毛舜筠与张国荣80年代是香港电视剧最辉煌的时期,那时的TVB盛产帅哥美女,而且个个都是青春少年,风华正茂,气质演技亦十分出色。
虽然他们中的大多数已经离开荧屏,但他们塑造的那些经典的光辉形象却让人对他们过目难忘,刻骨铭心。
港剧这段辉煌的历史里将永远留下他们的名字。
毛舜筠毛舜筠年纪非常小的时候就进入演艺圈,是张国荣生前唯一深爱的女人。
毛舜筠与TVB满约后转入影坛发展,是著名喜剧演员,多次获得影后提名。
出道年份:1975年经典代表作:《鹿鼎记》(黄晓明版陈小春版)饰沐剑屏(1984年与与梁朝伟、刘德华合演)《碧血剑》饰阿九(1985年与黄日华、苗侨伟合演)《杨家将》饰杨三娘(1985年与梁朝伟、刘德华等合演张曼玉张曼玉:TVB80年代中期当家花旦,1983年香港小姐亚军,“五丽人”之一。
经典代表作:《新札师兄》饰谢颖之(1984年)《武林世家》饰段柳儿(1985年)《杨家将》饰九天玄女(1985年)(客串)《画出彩虹》(电视剧处女作)生日:1964年9月20日出道年份:1983年成名年份:1984年演艺生涯长度:1983年——(张曼玉在获选港姐后与TVB签约两年,出演的电视剧很少,满约之后转入影坛发展,现在已是国际影后,中国影坛的巨星)刘嘉玲:TVB80年代中后期当家花旦。
经典代表作:《流氓大亨》饰林月明(1986年)《义不容情》饰倪楚君(1990年)《上海大风暴》饰于婷/横田秋子(1988年)《新札师兄》(共三部)饰张嘉汶(1984、85、87年)《鹿鼎记》饰方怡(1984年)《杨家将》饰六娘柴郡主(1985年)生日:1963年12月8日出道年份:1983年成名年份:1984年演艺生涯长度:1983年——(刘嘉玲1990年与TVB满约后,转入影坛发展,至今仍在接拍电影)黎美娴TVB80年代中后期当家花旦,“五丽人”之一,有“第一古装美人”之称,梁朝伟的前女友。
经典代表作:《绝代双骄》饰铁心兰(1988年)《倚天屠龙记》饰赵敏(1986年)《我本善良》饰戴安娜 (1990年)《人在边缘》饰尚敏华(1990年)《书剑恩仇录》饰李沅芷(1987年)《连城诀》饰戚芳(1989年)《狄青》饰柳双双(1986年)《回到唐山》饰白小娜(1989年)《大地飞鹰》饰水银/波娃(1992年)《爱在暴风的日子》饰林青儿(1995年)《名门》饰韩湘(1988年)《南拳蔡李佛》饰郑安妮(1988年)生日:1966年10月19日出道年份:1985年成名年份:1986年演艺生涯长度:1985——1996年谢宁:TVB80年代中后期当家花旦,1985年香港小姐冠军经典代表作:《绝代双骄》饰苏樱(1988年)《边城浪子》饰翠浓(1989年)《狄青》饰杨紫茵(1986年)《决战皇城》饰靖康公主(1988年)《倚天屠龙记》饰黄衫女子(1986年)《连城诀》饰水笙(1989年)《杨家将》饰杨五娘(1985年)《名门》饰霍红绡(1988年)《群龙夺宝》(电影 1988年)生日:1963年10月9日出道年份:1985年演艺生涯长度:1985——1991年(2004年谢宁离婚,复出主持TVB饮食节目)邓萃雯:TVB80年代中后期当家花旦,曾被力捧为“翁美玲的接班人”。
这些女星你还记得吗?
更多精彩请点击这里访问
她们是我国上世纪80年代走红的女明星。
30年过去了,不知道还有多少人仍记着她们?她们大多眉黑唇红脸白,不像现在的美女脸上“贴了一层”,但是她们出演的很多电影已经成为了经典。
如今,我们再看一下她们当年美丽的容颜,或许也能引起对当年很多电影的回忆。
1、姜黎黎
2、这是陈冲的第一部电影《青春》
3、方舒
4、龚雪
5、赵娜
6、张伟欣
7、潘虹《杜十娘》剧照
8、殷亭如
19、丁岚
20、宋春丽
21、韩月乔
22、傅艺伟
23、李羚
24、朱碧云
25、任冶湘
26、张芝华
28、肖雄
29、倪萍
30、朱琳
31、董智芝
32、李克纯
33、乐韵
34、刘冬
35、李秀明
36、王馥荔
THE
END
图片来自网络
幻灯制作GDDXS
背景音乐
《幸福像花儿一样》
37、谭小燕
更多精彩请点击这里访问。
【引用】记忆中的老影星之六十六巾帼英豪陈波儿记忆中的老影星之六十六巾帼英豪陈波儿她那副娇小玲珑的身材衬托得阳光而精干,特有的浪漫气质,永远洋溢着乐观的微笑,对待同志情暖如火,在原则面前意志如铁,她留在人们心中的印象是如此的深刻。
她是新中国电影教育的奠基人,开启了人民电影教育事业的新纪元。
在列举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电影史上的著名女星时,陈波儿是容易被忽略的一个,因为她游离在当时分外光鲜夺目的电影圈外。
作为演员,她其实只主演过4部电影,大部分时间活跃在戏剧舞台上,老一辈电影艺术家们喜欢称她为“波儿同志”,英年早逝的她拥有3个最合适的称呼:明星、战士、人民艺术家。
1907年出生于广东海阳县(现潮安县)庵埠镇,家境较为殷实。
陈波儿原名陈舜华,“波儿”则是她上世纪30年代在上海自取的艺名,她是尊重父亲陈湘波,才取名为“波儿”。
陈波儿7岁求学厦门,少年、青年时曾游学香港、上海,并东渡日本,肄业于复旦大学、中国艺术大学。
1928年,她进入上海艺术大学文学系读书,改名为陈波儿,经常参加革命群众的活动,随后参加党组织外围活动。
1929年秋,陈波儿,参加党领导成立的革命剧社“上海艺术剧社”,在公演外国进步名剧《炭坑夫》《梁上君子》《爱与死的角逐》中担任主角,后因参与发起“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参加左翼文化活动受通缉而避居香港。
1934年返沪,在明星影片公司主演了电影处女作《青春线》,不久,转入电通股份有限公司,与袁牧之共同主演主演《桃李劫》而蜚声影坛。
1934年《青春线》剧照左为塞克尼1934年《桃李劫》剧照左为袁牧之1936年在明星影片公司二厂再度与袁牧之主演了《生死同心》创造了一个正直、爱国的小资产阶级女青年的鲜明形象,又获好评。
同时,还发表了小说和多篇文章,被誉为“女明星作家”。
1936年《生死同心》剧照1936年11月,驻绥远前线的傅作义部队攻克被日军占领的百灵庙,胜利的消息传到后方,使广大人民群众欢欣鼓舞。
盘点娱乐圈昔日20大童星现状(图)发布时间:2012年10月30日评论(21)| 阅读(23)当年凭借电视剧《小龙人》中扮演“小龙人”一夜爆红的童星陈嘉男近期做客《非常了得》时透露自己现在已是洪金宝影视学校副校长,俗话说:出名要趁早,随着影视剧的蓬勃发展,涌现了一大批家喻户晓的影视童星,但随着时光流逝,年龄的增长,容颜的转变,那些昔日的童星们的身份也是变了有变,有像陈嘉男这样转型幕后的,也有淡出影视圈成功转行的,同时还有一些依然活跃在影视圈并成为当下演艺圈的中坚力量的,下面为大家揭秘那些曾伴随我们成长的影视剧中的20大童星们现状。
1.金铭1989年,年仅8岁的金铭拍摄了人生中的第一部电视剧《婉君》,随后又接拍了一系列琼瑶电视剧,《青青河边草》、《望夫崖》、《梅花烙》,她所演绎的每一个角色都受人追捧,因为她长相甜美可爱,演技清新脱俗,堪称是中国内地顶尖级的童星,一度被称为中国的秀兰邓波儿,1995年金铭顺利考取了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03年大学毕业后主动要求到煤矿文工团工作,成为了一名专业的文艺工作者,除了表演之外,她还往主持,撰稿多方面发展, 但是即便他参演了许多影视剧,也主持了很多大型的晚会,但似乎都没能超越小时候的成就,令人不免唏嘘.说起自己的童星生涯,金铭认为,“我童年是失去很多,但也得到很多。
同年龄的孩子在玩的时候,我在工作。
但是我所体验到的东西,是他们成长之后,或者说大学毕业、工作之后,要很多年才能积攒到的一种东西”。
2.释小龙释小龙自幼在父亲言传身教下习武且进步神速,1992年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表演中,他获得少林通臂拳、罗汉棍两项优秀奖,一举成名,并受到影视界的关注,1993年8月与台湾著名歌星林志颖合拍了第一部影片《旋风小子》名声大震,随后又在《新乌龙院》《中国龙》《武尊少林》《少林雄风》《无敌反斗星》《赌圣》《十兄弟》《龙在少林》等一系列的功夫影视剧大展拳脚,成为内地无人能匹敌的功夫小子,地位固若金汤,前程似锦,成年后的释小龙依然坚守自己的演艺事业,在多部影视剧中有出色表现,另外他也毫不掩饰自己情窦初开长大成人的过程,不怕影响自己天真可爱的荧幕形象,22岁的他大胆与女星何洁传绯闻,犹如一场穿越的不可思议的姐弟恋,观众难接受但也不得不承认他已经不再是孩童的事实。
那些曾陪伴"80后"成长的已逝明星(2月20日)21点26分,演员柏寒的经纪人张帆在新浪微博透露,柏寒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2月19曰21时57分逝世,享年56岁。
按照其生前遗愿,遗体捐献给医疗事业并不再举行告别仪式。
柏寒出生于扬州,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
曾获得文化部话剧优秀青年演员奖。
因出演《媳妇的美好时代》里“婆婆”曹心梅一角,为观众所熟悉和喜爱,并成功斩获第16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女主角。
其参演电影《大小夫人》获保加利亚喜剧节荣誉奖。
凭电影《都市情话》获14届金鸡奖最佳女主角提名。
近日,台湾“帽子歌后”凤飞飞、流行乐坛天后惠特妮·休斯顿相继传出死讯,让众多70后、80后的网友们纷纷感慨年华已逝,转眼间伊人已不在。
回首娱乐圈,迈克尔·杰克逊、张国荣、黄家驹、梅艳芳……这些深深感动过70后、80后网友的明星们,虽然魂归天国,但仍活在喜爱他们的人心中。
重温那些经典的画面、熟悉的旋律,想起这些曾经带给我们欢笑与感动的明星们,仍能够让我们泪流满面。
“乐坛天后”惠特妮·休斯顿(1963年8月9日——2012年2月11日)死因:初步确定为阿普唑仓等处方药与酒精混合之后引起的反应代表作品:《I Will Always Love You》美国时间2012年2月11日下午3点55在Beverly Hilton酒店被宣布死亡,享年48岁。
死因初步确定为阿普唑仓等处方药与酒精混合之后引起的反应。
惠特妮·休斯顿(英文名:Whitney Houston),曾获得格莱美奖的美国R&B歌手、演员、作曲家、电影制作人与并曾担任模特。
她以强而有力的嗓音、一字多转音的感染力与宽广的音域为世人所熟知,并成为流行天后。
惠特妮在全世界有超过一亿八千万张专辑的销售纪录。
根据吉尼斯世界纪录,惠特妮是获奖最多的女歌手(获奖415次,提名562次)。
[电视剧我们的八十年代]八十年代的影视美女明星们(五)吴海燕、冷眉、宋春丽、黄篇一: 八十年代的影视美女明星们吴海燕、冷眉、宋春丽、黄八十年代的影视美女明星们吴海燕、冷眉、宋春丽、黄梅莹、普超英、史兰芽、吕丽萍、宋佳、盖丽丽、方青卓、吴玉华11名。
《八十年代的影视美女明星们吴海燕、冷眉、宋春丽、黄梅莹、普超英、史兰芽、吕丽萍、宋佳、盖丽丽、方青卓、吴玉华11名。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的影院上映了很多优秀的影片,电视荧屏上播放了很多难忘的电视剧。
在电影和电视里出现了很多漂亮、熟悉、亲切的美女面孔,当时是我们的偶像,是我们心中的女神。
三十多年过去了,很多中老年人始终没有忘记她们,经常想起和提起,并且有很多的人经常在问:张金玲哪儿去了?李秀明哪儿去了?吴海燕哪里去了?龚雪哪里去了?还有很多很多的女演员现在怎么都看不见了?她们现在过得怎么样?她们中除了有少数人目前仍然还活跃在舞台和荧屏上外,其余的都转行或者出国了,有的甚至已经不在人世了!她们曾经丰富了中国的电影和电视,为中国的影视繁荣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丰富了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陪伴我们度过了那段难忘的青春时光,所以难忘。
前几天偶然翻动我收藏的八十年代的上百册《大众电影》等杂志,重新发现封面的演员们是那么漂亮,于是就萌发了想把这些封面图片拍下来的想法。
可是在配文字的时候,发现网络中这些美女的照片也有很多,于是就开始在网络中找资料和照片进行编辑。
根据当年的印象和查阅《大众电影》和《大众电视》,发现当年常见的美女明星约有百位之多。
由于事过三十多年,所以这其中的大多数人已经被我们淡忘,对于年轻人来说更是非常陌生。
为了重新唤起我们对她们的回忆,我在网上搜集了一周多的时间,想把这些当年的美女明星们尽多地搜集编辑起来,作为系统归纳,以满足中老人的回忆的愿望,给年轻人提供新的认知。
根据网易博客点击后缓冲的速度,感觉每辑不能太多,否则缓冲太慢影响欣赏,感觉每辑11位较合适,根据目前的情况,计划分若干辑编辑完。
【引用】记忆中的老影星之七十四“电影皇后”胡蝶记忆中的老影星之七十四“电影皇后”胡蝶她是中国早期影坛最灿烂的明星,她饰演过慈母、妓女、阔小姐等多种角色。
她的气质是那样富丽华贵、雅致脱俗,她的表演是那样温良敦厚、娇美风雅。
她那深深的酒窝,含蓄的笑意,征服过千万观众,她是那个时代当之无愧的“电影皇后”。
胡蝶,原名胡瑞华,原籍广东省鹤山县。
1908年2月21日出生在上海,乳名宝娟。
她是家中的独生女。
幼年,跟随在京奉铁路任总稽查的父亲迁居天津、营口、北京等地。
曾在天津的圣功女中就读。
1924年,又随父回到上海,考入我国第一家电影学校——上海中华电影学校,成为首届训练班的学员。
她比较系统地学习了戏剧、电影理论和表演方面的课程。
在电影学校学习班期间,她就相继在参加了多部无声片电影的拍摄,得到了实际的经验。
1928年,胡蝶正式加入“明星”公司,主演了《白云塔》(上下集)(1928)、胡蝶在《白云塔》中的剧照《血泪黄花》(1929)、《碎琴楼》(1930)、《歌女红牡丹》(1931)等影片。
“明星”公司的导演郑正秋、张石川很赏识胡蝶的素质和才华,于是花了很多力气培养她,不仅重用她主演公司着力推出的电影,甚至还请人专为她写剧本。
后来的事实证明,胡蝶确实没有辜负“明星”公司的厚望。
在影片《白云塔》里,胡蝶首次与阮玲玉合作(这也是阮玲玉生前二人惟一的一次合作),片中,胡蝶反串一个翩翩公子,鼻梁上架着一副圆边眼镜,阮玲玉扮演一个小鸟依人却行为不端的小妞儿,两人都演得十分精彩,影片公映后,受到了观众的一致称赞。
可惜的是,《白云塔》(上、下集)的拷贝如今均已散失了!1928年《白云塔》剧照左胡蝶(反串) 右为阮玲玉1931年,由胡蝶担纲主演了影片《歌女红牡丹》,她把一个忍受丈夫虐待与压榨而毫无反抗、心地善良又有几分愚昧的女性刻画得相当成功。
在上海“新光”大戏院正式公映后,不仅轰动了全国各大城市的观众,同时也吸引了南洋的侨胞。
【引用】记忆中的老影星之八十二影坛常青李丽华记忆中的老影星之八十二影坛常青李丽华她戏路宽广,能够胜任各种角色。
她聪明绝顶,有过人的表演功力。
她扮演过小家碧玉、豪门贵妇、江湖女侠、妓女、渔家女、交际花、名女伶等各种角色,给观众留下了一百二十多部电影作品,塑造出很多鲜活可爱的人物形象,她是中国影坛上一颗散发着耀眼光芒的明星,有影坛长青树之称。
李丽华,原籍河北省,1924年7月17日,生于北平。
父母都是京剧名伶。
李丽华在出生时只有4磅重,很像是一只瘦得可怜的小猫,因此被取乳名“小咪”。
李丽华少女时代12岁时,李丽华拜名女伶章遏云为师,学习京戏,并随胡铁芬学习程派唱腔,同时学练武功。
小咪不仅嗓音甜润,扮相俊美,而且武功扎实。
她边学习边随班演出,在北平梨园界,被前辈们视为色艺双全的新秀。
1937年春天,13岁的她随母赴沪演出,正值发生“七·七”卢沟桥事变,以致不能再返回北平。
1940年的一天,上海“艺华”影片公司的主持人遇到了16岁的小咪,觉得她很适合上银幕,便邀她去拍电影。
丽华带着好奇的心情到电影公司试了几个镜头。
导演很满意。
当即安排她在《英烈传》一片中担任一个角色,与当时的著名小生梅熹合演。
1940年,李丽华主演的《三笑》在“沪江”影院上演,并不逊色于周璇主演的《三笑》。
那时侯周璇已经大红大紫,而李丽华还是初出茅庐,居然和周璇打一平手。
紧接着,“艺华”公司又拍了《三笑续集》,仍由李丽华主演。
李丽华因此在上海滩声名鹊起,迅速窜红。
李丽华到香港之后此后,李丽华主演的片子渐多,她在银幕上总是演些歌女,交际花之流的角色,卖弄她的一付娇媚之态,极受一批年轻男子的爱慕,李丽华的名字便一天天地红起来。
当时,上海正处于“孤岛”时期,李丽华在“艺华”公司主演了十几部影片,充分发挥了她的表演才能,成为与陈云裳、周曼华等一样有号召力的红影星了。
民国时期,中国十一位影星合影。
前排左起:陈燕燕、李红、袁美云、陈云裳、顾兰君、周曼华、李丽华。
[李媛媛个人资料]贾媛媛:贾媛媛篇一: 贾媛媛:贾媛媛-?基本资料,贾媛媛-早年经历贾媛媛,内地女演员,高中、大学就读于日本。
回国后凭借外语特长、稳扎稳打的演技以及出色的外形,受到多个剧组的青睐,片约不断,被大家公认为演艺圈的“才女”。
主要作品包括《江城令》、《辛亥革命》、《东方》、《背面》等,有“小关之琳”之称。
2011年电影《坏孩子的秋天》入围金鸡百花电影节,因其在里饰演夏老师一角获得业界一致好评。
2012年因在微电影《早餐》中饰演娇妻于洋的角色而获得中国首届大学生微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让其人气剧增。
贾媛媛_贾媛媛-?基本资料体重:45 KG贾媛媛生活照学历: 外语学学士爱好:看书骑马唱歌专长:四门外语喜欢的动物:企鹅喜欢的颜色:蓝色贾媛媛喜欢的食品: 茶、螃蟹曾读学校山东省烟台市新海阳小学山东省烟台市道术街小学山东省烟台市华颖实验学校山东省烟台市双语实验学校山东省烟台市师范学院附中日本福岗市玄界高校日本上智大学外语系日本生活时间2000年~2006年回国时间2007年贾媛媛_贾媛媛-早年经历贾媛媛贾媛媛从小就展现出她与众不同的艺术细胞。
父母发现后,积极培养媛媛画画、唱歌、二胡等多方面才能。
日本的高中毕业后,贾媛媛考入日本名牌大学之一的上智大学,专业是该校最出名的英语学科。
上智大学位于日本东京市,是一所天主教大学,学生中相当一部分是世界各国留学来的学生。
考上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学,打工生活也开始了。
从服务员到装订文件到汉语老师,有时一天忙到要打三份工。
对于1个只有十几岁的小姑娘来说,实在不是易事。
一次在留学生年会上作为主持人的她被星探发现,签约公司后陆续接拍过几部日本的电视剧和电影,以及综艺节目。
但当时的贾媛媛都还在大学读书,上智大学要求学生的考勤率和论文质量相当高,贾媛媛都是在不耽误学业的情况下进行的。
并且在大学期间先后回国拍摄几部影视剧。
在日本贾媛媛的生活就是三点一线,上学----打工-----回家。
【引用】记忆中的老影星之八十八童星影后陈娟娟
记忆中的老影星之八十八童星影后陈娟娟
她是四十年代中国影坛上一位杰出的童星,
被誉为“中国的秀兰·邓波儿”。
与龚秋霞、陈琦、张帆结为金兰之谊,
她是四姐妹中的四妹。
她天生一副好嗓子,
她那动听的歌声之今还留在黑胶唱片上。
正当她大展才华之时,因误服药物而过早离世,
世人无不为之叹惋!
陈娟娟,原名陈素娟,祖籍四川乐山,1929年生于马来西亚柔佛,陈娟娟的父亲原在南洋开办学校,但在她出世后一个月便离开了人世。
她10个月的时候,由母亲带回上海,交由外婆抚养,母亲则出去当教师谋生。
1934年末,“艺华”公司拍摄有声影片《飞花村》,剧中,有个童角本来是由导演史东山的女儿扮演,不料实拍时,这女孩因为日前影棚失火受了惊吓,说什么也不肯上场了。
史东山急得直跳脚。
这时,有人想到曾在《壮志凌云》中露过面
的活泼小姑娘陈素娟,就半夜三更去敲陈家的门。
这时,5岁的素娟早已熟睡,陈妈妈本要拒绝来人所求。
幸好娟娟的外婆通情达理,加上她外婆本人也是个影迷,于是说服了素娟的妈“让娟娟去试试看!”但是,此刻小娟娟睡意正浓,怎么叫也叫不醒。
外婆索性背起半睡的外孙女,赶到了片场。
小娟娟一直由外婆抚养,所以跟外婆最亲近。
只要外婆陪在身边,她就听从导演的指挥,表演放松自如,活泼可爱。
她在这部《飞花村》中做了出色的表演,还以稚嫩悦耳的童音,演唱了聂耳作曲的我国第一支电影儿童歌曲《牧羊歌》,为影片增光添彩。
《飞花村》上映后颇受好评。
娟娟的戏虽然不多,但是她显示了表演才能,既受到观众欢迎,也引起各电影公司的关注。
开始,娟娟只是觉得好玩,一天还能领到7元钱的报酬。
后来,她又在“明星”、“艺华”等影片公司拍摄的一些影片中当童角,这才开始给她按片付酬。
1936年,6岁的陈娟娟成为“新华”影片公司的基本演员,主演了杨小仲编导的影片《小孤女》。
1936年《小孤女》剧照左为顾而已
接着,陈娟娟又在《迷途的羔羊》(1936)、《壮志凌云》(1936)、
《迷途的羔羊》剧照
《博爱》(1936)、《潇湘夜雨》(1937)、《慈母曲》(1937)、《中国白雪公主》(1940)、《江南小侠》(1941)等多部影片中担当童角,成为中国影坛上一位杰出的童星,被媒体和观众誉为“中国的秀兰·邓波儿”。
陈娟娟天生一副好嗓子,在《迷途的羔羊》中,她主唱了插曲《月光光》,曲调凄清顿挫,表达了哀怨的情调。
令观众鼻酸泪盈。
当时,这部影片由于反映了社会上贫穷孤儿的黑暗面,被当局删剪得面目全非,片中有《月光光》歌曲的部分也被删去了。
但他们没有料到,《月光光》这支歌在影片放映前,蔡楚生导演就请“百代”公司已把它灌成了唱片,并在社会上发售。
因此,今天我们仍能从黑胶唱片中,听到陈娟娟稚嫩的歌声。
关于陈娟娟幼年时拍过的电影,很多人都忽略了她5岁时(1934年)在阮玲玉的电影《新女性》里面的表演(她演阮玲玉的女儿),连许多陈娟娟的作品名录里也没有记载。
这是因为那时候她还是用她的本名“陈素娟”。
《新女性》中演阮玲玉的女儿
可惜,娟娟幼年时拍的电影拷贝多已毁失了,只存下《新女性》和《壮志凌云》两部。
1935年,著名的“电影皇后”胡蝶与潘有声结婚。
婚礼奢华而隆重,在当时的上海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
在这次婚礼上,担任花童的是当时已经很有名气的三位童星——陈娟娟、胡蓉蓉和黎铿。
1935年胡蝶与潘有声婚礼上的三位花童
陈娟娟(左) 胡蓉蓉(中) 黎铿(右)
进入四十年代,陈娟娟已长成亭亭少女。
1942年,她首先在影片《四姐妹》中扮演单纯乐观、与世无争的四妹,并与龚秋霞、陈琦、张帆结为金兰之谊。
之后,她们四人还共同还开了一家“四姐妹咖啡馆”,成为上海滩的重大新闻。
左起:王丹凤、胡蝶、衣雪艳、陈娟娟(摄于50年代初香港)
1943年,陈娟娟主演了谭维翰编剧、舒适导演的《秋之歌》。
她在中扮演15岁的女学生黎蓉芳,与顾也鲁配戏,难度就比较大了。
在导演细心指点下,她出色地塑造了这个悲剧人物形象,成功地过渡到了成年影星的彼岸。
这一时期,陈娟
娟还与严月娴、高占非合演了《麹海情涛》(1943)、与舒适合演了《霍元甲》(1944)、与黄河合演了《独家村》(1944)、与徐立、田钧合演了《贤父孝子》(1945)等影片。
1945年抗战胜利后,陈娟娟随其义父、剧作家朱血花到了香港。
加盟“大中华”影片公司。
在“大中华”公司,她拍摄了《苦恋》(1946)、《春之梦》(1947)、《桃花依旧笑春风》(1947)、《四美图》(1948)风月恩仇》(1948)、《龙凤呈祥》(1948)等影片。
在1948年的歌舞片《四美图》中,四姐妹风情万种,演出连台妙舞笙歌,煞是好看。
《四美图》中的插曲均由著名作曲家陈歌辛作曲。
“四姐妹”合影前排左起:陈娟娟张帆后排左起:陈琦龚秋霞
其中,陈琦演唱的《荒唐浪子》、陈娟娟演唱的《幸福的船》、《歌的歌》、张帆演唱的《臭虫曲》、张帆和陈娟娟合唱的《我们要爸爸》,以及四姐妹合唱的《郊游曲》均成为流传很广的热门歌曲。
民国时期,中国十一位影星合影。
前排左起:陈燕燕、李红、袁美云、陈云裳、顾兰君、周曼
华、李丽华。
后排左起:陈娟娟、胡枫、顾梅君、龚秋霞。
1949年,陈娟娟从“大中华”转入香港“长城”影片公司,在“长城”公司,她与白光、龚秋霞合演了《血染海棠红》(1949)、《南来雁》(1950)、《人》(1951)、《狂风之夜》(1952)、《一家春》(1952)、《新红楼梦》(1952)、《枇杷巷》(1953)、《乔迁之喜》(1954)、《深闺梦里人》(1954)等影片。
《人》剧照右为韩非
其中,1951年的《人》由舒适导演,韩非与陈娟娟主演。
1954年的影片《乔迁之喜》,导演是朱石麟。
《乔迁之喜》剧照右为胡小峰
1955年,陈娟娟转入“凤凰”影片公司。
在“凤凰”,她拍摄了《水火之间》(1955)、《孔雀屏》(1956)、《太太传奇》(1957)、《雪中莲》(1957)、《尸变》(1958)、《柳暗花明》(1958)、《金屋梦》(1959)、《同心结》(1959)等影片。
其中,1957年的影片《雪中莲》是陈娟娟后期的代表作。
1958年《雪中莲》剧照下中为陈娟娟
在影片《雪中莲》中,陈娟娟从一个纯朴的少女,一直演到白发苍苍的老妇人。
演技出众,深受观众的欢迎。
舆论界一
致认为,陈娟娟的表演艺术又攀登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除了演戏之外,陈娟娟从小就有一副好嗓子,在她参演的影片里,陈娟娟充分发挥了她的歌唱天才。
她的许多好听的歌曲,如今留在了黑胶唱片上,其中有名的有:《月光光》、《小孤女》、《团团坐》、《月和星》、《幸福的船》、《待燕曲》、《春之颂》、《闺中吟》、《梦里是天堂》、《听我唱》、《海旁的灯塔》、《我在东来你在西》、《我想回家》、《青春之歌》、《歌的歌》、《心儿跳》、《游子吟》、《迎春花》等。
1960年以后,陈娟娟开始尝试担任导演。
她先是协助女导演任意之执导影片《红粉飘零》,开创了香港电影界两位女导演联合拍片的先例。
1963年,她正式担任了“凤凰”公司的影片《金鹰》的副导演。
该片创造了当年香港卖座100万元的纪录。
1972年,她又与任意之、朱枫联合导演了“凤凰”公司出品的纪录片《杂技英豪》。
这部影片的主持人是傅奇。
上映档期正是大陆“文革”时期,当时,这部电影轰动了全国。
1973年,“长城”公司来大陆拍摄大型纪录片《万紫千红》,陈娟娟也是导演之一。
《万紫千红》以新颖独特的风格,明朗洗练的画面和富有文采的解说词,博得了广大观众的好评。
1976年,正当陈娟娟在导和演两方面均大展才华的时候,不
幸于因误服药物导致心脏休克而死亡,时年仅47岁。
世人无不为之叹惋!
(资料来源于网络,经过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