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隐神经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足远端软组织缺损
- 格式:pdf
- 大小:181.55 KB
- 文档页数:3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
方法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踝部、小腿、足背及足跟部软组织缺损26 例,皮瓣切取面积5 cm× 7 cm~10 cm× 14 cm。
结果术后26 例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2例皮瓣远端部分出现回流障碍经拆线、切口引流,皮瓣血运改善。
术后18 例经 3 个月至 2 年随访,皮瓣外观、血运、质地弹性佳,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皮肤感觉有一定的恢复,两点辨别觉为11~15 mm。
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适应证明确,操作简便,无需牺牲小腿主要动脉,不需要吻合血管,且皮瓣成活率高,供区易于封闭,是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较好修复方法。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sural neurovasculer pedicle fasciocutaneous reversed island flap to repair softtissue defects in the ankle and foot.Methods 26 patients with softtissue defects in the ankle and foot were repaired by using sural neurovascular fasciocutaneous reversed island flap.The flap area from 5 cm×7 cm to 10 cm×14 cm.Results The flaps survived totally in 26 cases,the distal necrosed partially in 2 cases.18 cases were followed-up for 3 to 24 months,the circulation,color and texture of the flaps were excellent and 2-PD was 11~15 mm.The appearance and function of ankle joints were good.Conclusion This flap has sufficient blood supply and a high survival rate;it is convenient in design,dissection and without sacrifice of major arteries.So,it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softtissue defects in ankle and foot.【Key words】Sural nerve;Neurovascular fasiocutaneoys flap;Ankle and foot;Softtissue defect踝关节及足跟部于外伤后引起的软组织缺损,常伴有骨骼、肌腱外露及继发感染,修复困难。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May 2008, V ol. 22, No.5·636·②应注意缝合时皮瓣张力及包扎时蒂部受压;③术后石膏托外固定制动,以利消肿及促进皮瓣愈合。
4参考文献1 岑海洋, 林锎, 梁胜根. 带神经血管蒂足底内侧皮瓣在修复跟部创面中的应用.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02, 25(4): 292-293.2 柴益民, 陈彦, 马心赤, 等. 吻合血管的足底内侧及足内侧双叶皮瓣的临床应用.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1999, 22(3): 172-173.3 吴农欣, 徐永清, 李军, 等. 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06, 29(2): 86-85.4 Masquelet AC, Romana MC. The medialis pedis flap: a new faciocuta-neous flap. Plast Reconstr Surg, 1990, 85(5): 765-772.5 刘方刚, 邓建龙, 唐迎九, 等. 足内侧皮瓣逆行移植术.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01, 24(2): 94-96.6 侯春林, 张世民. 筋膜皮瓣与筋膜蒂组织瓣.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2332-2431.(收稿:2007-06-13 修回:2007-11-25)(本文编辑:刘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李宝成王金山郭爱民【摘要】目的总结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2003年3月-2006年7月,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6~52岁。
皮带、车链绞伤15例,砸伤3例。
合并踝关节、跗骨、跖骨骨折脱位5例,跟踺缺损2例,感染5例。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肢体远端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目的:研究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肢体远端(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方法:利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肢体远端(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3例,其中外伤导致皮肤缺损创面8例,跟骨慢性骨髓炎皮肤缺损3例,糖尿病足慢性溃疡创面2例,皮瓣面积最大为12.5 cm×11 cm。
结果:11例创面愈合良好,1例糖尿病慢性溃疡皮肤缺损因清创范围不足,术后皮瓣少许坏死,经换药处理后创面延期愈合,1例足背创面因暗道转移,术后蒂部受压,皮瓣肿胀、淤血,需第2天急诊手术探查减压,经减压、换药处理,创面愈合,仅皮瓣远端小面积坏死。
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解剖明确,操作简单,不牺牲知名血管,损伤小,血供好,抗感染能力强,是修复肢体远端(足踝部)皮肤缺损的有效方法。
标签:腓肠神经;皮瓣;修复肢体远端的足及踝部是常见创伤多发区,由于足踝部软组织浅薄,局部移动性小,血运差,创伤、感染后容易出现软组织缺损、肌腱软组织及骨骼外露等并发症,局部可转位的皮瓣软组织少,治疗困难。
笔者所在科自2007年8月-2010年1月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治疗此类疾患13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3例患者中男10例,女3例,年龄14~45岁,平均(32.3±2.7)岁。
根据损伤机制划分:创伤致皮肤软组织缺损8例(其中车祸伤5例,重物砸伤2例,利物刺伤1例),跟骨骨折术后感染致慢性骨髓炎皮肤缺损3例,糖尿病足合并足背慢性溃疡2例。
根据皮肤缺损部位划分:足背外侧皮肤缺损7例,足背及足跟外侧皮肤缺损4例,足踝部外侧皮肤缺损2例。
患者皮肤缺损范围为:4.5 cm×5.5 cm~12.5 cm×11 cm;皮瓣面积为:5 cm×6.5 cm~13 cm×12 cm;伤后至手术时间为3~16个月,平均(9±3.6)个月。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部组织缺损目的了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部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2002年6月至2009年11月,笔者对小腿下段及足部组织缺损患者的创面采用腓动脉穿支供血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
皮瓣面积5 cm×4 cm~21 cm×16 cm,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或行游离植皮封闭。
结果其中27例患者术后皮瓣完全成活,创面愈合。
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小腿下段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较佳方法。
标签:腓肠神经; 皮瓣;足;小腿小腿下段及足部严重的损伤除皮肤软组织缺损外,同时伴有血管、神经、骨关节等深部组织缺损,局部可供转移的皮肤少,使创伤处理十分困难。
2002年6月至2009年11月,笔者对28例患者小腿下段及足部软组织缺损创面,采用腓动脉穿支供血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疗效满意。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男22例,女6例,年龄10~65岁,致伤原因:车祸碾压伤16例,烧伤疤痕4例,重物压伤后足背皮肤坏死5例,不稳定性贴骨疤痕伴溃疡形成3例。
其中小腿下段13例,足部15例。
1.2 清创距创缘0.5 cm的正常皮肤处开始清创,彻底清除失活创缘或疤痕、感染病灶、窦道。
创缘四周皮肤锐性游离0.5~1 cm以利于皮瓣缝合。
有肌腱损伤或骨折者先予相应修复处理。
依创面形状和大小剪取布样。
用体积分数3%过氧化氢溶液、碘伏溶液、生理盐水冲洗伤口。
1.3 皮瓣设计术前用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检查,确定腓动脉在外踝后上穿支发出处的最低部位(外踝上3~5 cm),以之作为旋转点或旋转点高于此部位。
以腘窝中点至跟腱与外踝中点的连线作为皮瓣的轴心线,皮瓣两侧可至小腿内外侧中线,上达腘窝下方,下达腓动脉穿支,依布样大小放大10%面积后,设计岛状皮瓣。
1.4 皮瓣切取手术从腓肠神经蒂部开始,蒂旋转点选在外踝后上方约5 cm。
改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于凤宾;吴水培;俞立新;黄飞【期刊名称】《实用手外科杂志》【年(卷),期】2008(22)3【摘要】目的总结吻合小隐静脉的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的经验,探讨本术式皮瓣的血循环特点、成活机制及术中注意事项.方法对2003年10月-2007年6月采用吻合小隐静脉的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20例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该20例足背均为不同程度的软组织缺损,术中将皮瓣近端小隐静脉与受区大隐静脉或其属支吻合.结果 20例术后皮瓣均成活,无静脉回流障碍等并发症发生.仅1例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6个月~4年,足部外形良好,皮瓣质地、色泽与周边相似,足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吻合小隐静脉改善了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静脉回流,为皮瓣建立了通畅的静脉回流系统,改变了皮瓣血液循环模式.扩大了皮瓣的修复范围及能力,可使皮瓣向肢端延伸,能够修复足背远端软组织缺损,为临床修复足中远端软组织缺损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总页数】3页(P155-157)【作者】于凤宾;吴水培;俞立新;黄飞【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8医院,南京军区显微骨科中心,浙江,湖州,313000;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8医院,南京军区显微骨科中心,浙江,湖州,313000;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8医院,南京军区显微骨科中心,浙江,湖州,313000;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8医院,南京军区显微骨科中心,浙江,湖州,31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相关文献】1.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及足背软组织缺损 [J], 肖建军;颜洪波;唐建坤2.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 [J], 崔光秀;金一正;邵忠;张英军;梁光荣3.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 [J], 王志华;董忠根;刘立宏;何爱咏4.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在足背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J], 杨省弟5.低旋转点和传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足跟软组织缺损的比较研究[J], 梁雄华; 罗盛; 宋伟聪; 单俊伟; 易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足踝部创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导言足踝部创伤是外伤领域常见的疾病,受伤后造成的创口、骨骼损伤、软组织损伤等均需要及时得到治疗和修复。
目前,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已被广泛应用于足踝部创伤缺损的修复中,本文将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足踝部创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概述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一种常用的游离皮瓣,由腓肠神经、腓动脉和腓静脉组成。
该皮瓣具有较长的腓肠神经供应、丰富的动脉和静脉血供、灵活的皮瓣组织,以及易于手术操作等优点。
因此,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已成为足踝部创伤缺损修复的首选方法。
足踝部创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可以应用于足踝部以下部位的创伤缺损修复,包括足底、足跟、外踝、内踝等部位。
本文以外踝创伤缺损修复为例进行讲解。
在外踝创伤缺损修复中,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可应用于创伤面积大、软组织损伤明显的病例。
手术操作中,先行分离腓肠神经、腓动脉和腓静脉,将皮瓣组织移向创伤区域,进行切开缝合,完成修复。
修复后,可对创伤区域进行贴合包扎,以达到愈合的效果。
优点与注意事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足踝部创伤缺损修复中具有以下优点:1.皮瓣组织灵活,可满足不同创伤部位的需要。
2.血供充足,可确保加速修复。
3.操作简便,易于临床推广。
然而,在临床操作中需注意以下事项:1.腓肠神经损伤的风险,手术操作时需谨慎。
2.术后可能产生皮肤感觉的缺失或异样感觉等舒适性问题。
3.术后预防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结语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足踝部创伤缺损修复中是一项优秀的手术方法,可以促进创伤区域的愈合与恢复。
然而,仍需要更多的实践和临床验证,以推动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