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美术-小挂饰
- 格式:pptx
- 大小:5.47 MB
- 文档页数:17
一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第7课《小挂饰》人教版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创新能力。
通过制作小挂饰,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造型、色彩、构图等美术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通过欣赏和创作小挂饰,让学生感受到美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热爱。
教学内容1. 小挂饰的定义和作用2. 小挂饰的制作方法和步骤3. 小挂饰的欣赏和评价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小挂饰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难点:如何运用美术知识和技能制作出精美的小挂饰,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视频、图片等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画笔、颜料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精美的小挂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他们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小挂饰的定义、作用和制作方法,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
3. 示范:通过示范制作小挂饰,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制作过程和技巧,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制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5. 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小挂饰,互相评价和欣赏,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创新能力。
板书设计1. 一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第7课《小挂饰》人教版2. 教学目标3. 教学内容4. 教学重点与难点5. 教学过程作业设计1. 制作一个小挂饰,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注重造型、色彩、构图的美感。
2. 写一篇关于小挂饰的欣赏和评价的文章,要求语言流畅、内容丰富,体现出对小挂饰的深入理解和独特见解。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美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制作小挂饰的过程中,学生们积极思考、勇于创新,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他们也学会了欣赏和评价美术作品,提高了自己的审美意识和综合素质。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美术(小挂饰)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美术(小挂饰)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设计•应用〃的课程,意在引导学生觉察生活中许多材质美的东西,可以用来组合、加工成为与众不同的小挂饰。
通过本课学习体会运用立体材料进行“设计•应用〃的乐趣。
丰富对艺术创作活动的认识。
借助“挂饰〃的有用功能,让学生到达“设计•应用〃的要求。
这课应该是从一般的平面制作向立体设计过渡的课程。
这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一种造型表现上的飞跃。
它既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技巧性。
选登(七璜联珠组玉佩)和(藏族妇女的头饰和颈饰)的目的是从历史、地域和应用的角度援助同学们认识了解挂饰。
(七璜联珠组玉佩)是迄今考古觉察最早的完整装饰品实物,且在形制与连缀方法上是最为标准完整的作品。
而(藏族妇女的头饰和颈饰)显示了挂饰在生活中应用的效果。
列出适宜制作小挂饰的材料,只是为同学们觉察和选择适宜的材料做一个积极的提示一制作小挂饰可以寻觅和选择多种类型的材料。
这一点与学习要求的“找一找〃相照顾。
同理,教材中选登的学生作品,也是基于相同的考虑,特别选择了不同材质、不同类型材料制作的作品,并对材料搭配从造型和色彩的角度进行了选择,与学习要求的“想一想〃照顾,便于同学们在创作时参考。
拓展的目的是:利用同学们对挂饰的认识和理解,将其特点应用到更广的范围。
二、教学思路依据“新课标〃的精神和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堂上宜实行放开式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
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替代学生的感受和认识,应当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感受、体验等方法,觉察问题、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采取观察探讨、自主尝试、自主感想、自主质疑、作品展示、赏析评议等教学实践活动,完成自我的开展。
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一般为直观动作性思维,针对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教师要注重教法的趣味性、多样性。
教师应事先通知学生搜集材料备用,并作出相应的提示,如:材料的范围、质地、数量以及与之配套的工具等。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小挂饰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挂饰的基本概念、功能和制作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热爱创作的情感。
教学内容1. 小挂饰的定义和功能。
2. 小挂饰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3. 小挂饰的创意设计。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小挂饰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2. 小挂饰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难点1. 小挂饰的创意设计。
2. 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小挂饰样品、制作工具。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绳子等。
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小挂饰的定义和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小挂饰的制作方法和步骤,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制作技巧。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小挂饰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学习。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小挂饰的创意设计。
板书设计1.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小挂饰2. 内容:小挂饰的定义、功能、制作方法和步骤、创意设计。
作业设计1. 制作一个小挂饰,要求创意独特、色彩搭配和谐。
2. 写一篇关于小挂饰的日记,记录制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学生是否掌握了小挂饰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2.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是否积极动手实践。
3. 教学效果如何,学生的作品是否体现了创意设计。
4. 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建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小挂饰的基本概念和功能,还学会了制作小挂饰的方法和步骤,培养了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互相学习,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对小挂饰的创意设计不够重视,作品较为简单。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提高作品的质量。
同时,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更多的指导和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美术课堂上找到自己的兴趣和自信。
人教版美术一年级上册《第7课小挂饰》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第7课小挂饰》是人教版美术一年级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习制作简单的小挂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小挂饰的样品,如风铃、挂链、胸针等,并指导学生如何制作。
教材还配以生动的图片和步骤详细的文字说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制作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动手欲望,他们对于制作小挂饰这样的活动充满兴趣。
然而,由于年龄较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和细心指导。
此外,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造力也处于初步形成阶段,教师的引导和鼓励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至关重要。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制作小挂饰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动手制作,培养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到制作的乐趣,培养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个小挂饰的制作,并掌握基本制作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创造性地设计自己的小挂饰,形成独特的审美观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分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了解制作方法;通过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小挂饰,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制作小挂饰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并进行示范。
3.学生制作: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分组合作制作小挂饰。
4.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小挂饰,进行互评和教师评价。
5.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提出拓展思考。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主要包括课题《小挂饰》和制作步骤。
制作步骤可以用关键词表示,如剪、折、粘、穿等。
《小挂饰》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小挂饰的基本制作方法和步骤,学会如何使用基本材料和工具。
2.技能目标: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制作小挂饰的技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观察和制作小挂饰,让学生感受对称、色彩等美术元素的美,培养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小挂饰的基本制作方法和步骤,能够自主完成一个小挂饰的制作。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和运用美的元素,将美术元素融入到小挂饰的制作中。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0分钟)首先,通过展示一些精美的小挂饰作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接着,简单介绍本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2.知识讲解(15分钟)在这个阶段,教师详细讲解小挂饰的基本制作方法和步骤。
主要包括:选择材料、设计图案、裁剪、粘贴、装饰等步骤。
同时,教师展示一些常用的工具和材料,如彩纸、剪刀、胶水、串珠等,让学生了解这些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
3.分组合作(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完成一个小挂饰的制作。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制作中遇到的问题,并鼓励他们互相交流、互相帮助。
同时,教师选取几个优秀的小组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们互相学习。
4.创意发挥(15分钟)在掌握基本制作方法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设计和制作出与众不同的小挂饰。
同时,教师提供一些创意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开拓思路。
5.成果展示(10分钟)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本组制作的小挂饰。
展示过程中,学生需要简述小挂饰的主题、设计思路和制作过程。
其他小组的学生可以发表意见和建议,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小挂饰的基本制作方法和步骤,引导学生了解制作过程。
2.演示:教师展示一些常用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这些工具和材料的正确使用方法。
3.游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小游戏或谜语等趣味性活动,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7课《小挂饰》-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本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制作小挂饰,让学生了解和体验民间艺术的魅力,提高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同时,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和掌握小挂饰的制作方法和步骤;2. 学会运用剪刀、胶水等工具和材料进行手工制作;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4.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和交流的能力;5. 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艺术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教学内容1. 小挂饰的起源和意义;2. 小挂饰的制作方法和步骤;3. 小挂饰的创意设计和实践;4. 小挂饰的制作技巧和注意事项;5. 小挂饰的展示和评价。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小挂饰的制作方法和步骤;2. 小挂饰的创意设计和实践;3. 小挂饰的制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难点:1. 小挂饰的创意设计;2. 小挂饰的制作技巧。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小挂饰样品、制作材料、制作工具、教学课件等;2. 学生准备:剪刀、胶水、彩纸、绳子、珠子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小挂饰样品,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课的学习内容;2. 讲解:教师讲解小挂饰的起源、意义和制作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小挂饰的制作步骤;3. 示范:教师示范小挂饰的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制作方法;4. 实践: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小挂饰的创意设计和制作;5. 指导:教师在学生制作过程中进行个别指导和集体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6. 展示:学生完成制作后,进行作品展示,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7. 总结:教师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小挂饰的制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板书设计1. 小挂饰2. 副一年级上册美术第7课3. 教学目标4. 教学内容5. 教学重点与难点6. 教具与学具准备7. 教学过程8. 作业设计9. 课后反思作业设计1. 学生根据本课的学习内容,设计和制作一个小挂饰;2.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带回家,与家人分享制作过程和作品;3. 学生在下一次美术课上,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作品评价。
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7课小挂饰》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为一年级美术上册第7课《小挂饰》。
本课教学内容围绕小挂饰的制作展开,通过观察、欣赏、实践等环节,引导学生了解小挂饰的基本特征,掌握小挂饰的制作方法,并能够独立完成一件富有创意的小挂饰。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小挂饰的基本特征,掌握小挂饰的制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欣赏、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细节的品质。
教学难点:1. 小挂饰的制作方法。
2. 如何引导学生发挥创意,独立完成一件富有个性特点的小挂饰。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PPT、实物展示台。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绳子、各种装饰材料。
教学过程:1. 导入a. 利用实物展示台展示各种精美的小挂饰,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b. 询问学生是否愿意自己动手制作一件小挂饰,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a. 讲解小挂饰的基本特征,如形状、颜色、材料等。
b. 介绍小挂饰的制作方法,包括剪、折、粘等基本技巧。
c. 展示一些富有创意的小挂饰实例,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3. 实践环节a. 分发彩纸、剪刀、胶水等学具,让学生分组合作制作小挂饰。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成果展示与评价a. 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小挂饰,相互评价、交流。
b.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5. 总结与拓展a.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小挂饰的制作要点。
b.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小挂饰的制作,发挥创意,美化自己的生活环境。
板书设计:1. 《第7课小挂饰》2. 内容:a. 小挂饰的基本特征:形状、颜色、材料b. 小挂饰的制作方法:剪、折、粘c. 发挥创意,独立完成一件富有个性特点的小挂饰作业设计:1. 制作一件小挂饰,要求形状、颜色、材料丰富多样,富有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