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肌腱损伤的康复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3.11 MB
- 文档页数:37
手部屈指肌腱损伤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手部屈指肌腱损伤的治疗方法,治疗手部屈指肌腱损伤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手部屈指肌腱损伤应该吃什么药。
*手部屈指肌腱损伤怎么治疗?*一、西医*1、治疗1.肌腱缝合方法(1)肌腱缝合要求:①肌腱缝合方法应简便、实用,有较好的抗张能力,并对肌腱断端血循环影响小。
②遵守无创伤操作技术,缝合部位要光滑,避免长时间的暴露。
③选用抗拉伸性能好,组织反应少的无创伤肌腱缝合线。
肌腱缝合应采用圆针,可减少对肌腱的损伤。
(2)肌腱缝合方法:①肌腱端一端缝合法适用于新鲜肌腱断裂缝合,或直径相等的肌腱缝合。
A.Bunnell缝合法:用双直针涤纶单丝线(3-0)缝合。
此法操作复杂,缝合有影响肌腱血循环作用,现已基本不用。
B.“8”字缝合法:用单针单丝(3-0)线缝合。
此方法操作简便,肌腱缝合处抗张力较弱。
C.抽出式钢丝法:选用36#~38#钢丝或5-0无创伤钢丝肌腱缝合线。
肌腱近断端用“8”字缝合,经肌腱远端穿出皮肤并用纽扣固定在皮肤表面,以减少肌腱断端结合部张力。
4周后.用剪刀将纽扣下的钢丝剪断,从近端将钢丝抽出。
D.Kessler缝合法:用双直针,涤纶丝线(5-0)缝合。
此方法抗张力较强,可用于腱鞘内肌腱缝接,配合支具有控制的早期被动活动。
改良Kessler方法,在原方法的基础上,肌腱缝合处加缝一圈间断缝合,以加强局部抗张能力,并使缝合处光滑平整。
E.Kleinert缝合法:用3-0无创直针单丝线缝合,缝合方法简便,抗张力较强,对肌腱断端血循环干扰少。
为了使断端缝接处平滑,抗张性更好,在周边间断缝合。
F.Becker缝合法:将肌腱断端剪成斜面,用5-0无创伤单丝线,间断缝合。
此法抗张力较强,因缝合线较多,肌腱端需重叠,肌腱长度受到影响,适用于肌腱异位缝合。
G.埋入式缝合法:用单针圈形无创缝合线纵贯缝合腱两端,进针和出针处的线圈均用“8”字缝合固定,大部分缝合线嵌入肌腱内。
中医骨伤科学肌腱损伤的调理与修复在日常生活中,肌腱损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骨伤科问题,它可能由于运动不当、意外事故或慢性劳损等多种原因引起。
肌腱作为连接肌肉和骨骼的重要组织,一旦受损,会给我们的身体活动带来诸多不便和痛苦。
中医骨伤科学在肌腱损伤的调理与修复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为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选择。
肌腱损伤的表现和诊断肌腱损伤的症状通常包括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以及可能出现的肌腱断裂导致的功能障碍。
比如常见的跟腱损伤,患者会感到足跟后方剧烈疼痛,行走困难;而手部肌腱损伤则可能影响手指的屈伸动作。
中医骨伤科医生在诊断肌腱损伤时,会通过详细的问诊了解损伤的原因和经过,同时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观察受伤部位的形态、压痛、活动情况等。
此外,还可能借助现代医学的检查手段,如 X 光、磁共振成像(MRI)等,以更准确地判断损伤的程度和范围。
中医对肌腱损伤的认识中医认为,肌腱损伤属于“筋伤”范畴。
筋,即包括肌腱、韧带等组织。
《素问·宣明五气篇》中说:“久行伤筋。
”指出过度的活动或劳累可能导致筋的损伤。
中医认为,肌腱损伤的发生与气血、经络密切相关。
损伤会导致局部气血瘀滞,经络阻塞,不通则痛。
同时,气血不足、肝肾亏虚等内在因素也会影响肌腱的修复和恢复。
调理与修复的中医方法中药调理中药在肌腱损伤的调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损伤初期,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常用的中药如桃仁、红花、赤芍、丹参等,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和疼痛。
在损伤的中后期,则注重补气血、强肝肾,以促进肌腱的修复和恢复。
常用的中药如熟地、当归、黄芪、杜仲等。
此外,还可以使用中药外敷,如将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作用的中药制成药膏敷在受伤部位,增强治疗效果。
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治疗肌腱损伤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针刺穴位,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促进肌腱的修复。
例如,对于肩部肌腱损伤,可以针刺肩井、肩髃、肩贞等穴位;对于膝部肌腱损伤,可以针刺血海、梁丘、膝眼等穴位。
屈肌腱修复屈肌腱修复术后康复训练的目标是为坚固修复提供一个有利的环境以支撑每天的功能活动给该肌腱施加正常作用力。
术后康复指南主要依据伤口愈合情况和屈肌腱滑动度来指导屈肌腱修复后患者的治疗进展。
1.术后第一阶段(24小时至第3-4周):目标:●装上定制的制动夹板●指导被动活动范围和保护性主动活动范围练习●增加肌腱滑动性●控制水肿和瘢痕护理●独立完成家庭训练计划注意事项:●全程佩戴夹板,做个人卫生和特殊练习时可去掉●腕关节和手指不能同时伸直●指神经损伤:根据手术医生的意见定位指间关节(轻度屈曲)治疗措施:●夹板:静态型,背侧型,前臂型●背侧阻断夹板(DBS)●腕关节屈曲15°-30°●掌指关节屈曲60°-70°●指间关节包扎至伸直位,紧贴DBS,除非指神经经过修复●为使近侧指间关节(PIP)完全伸直需采用PIP伸直位夹板●被动活动范围(PROM)●夹板内被动屈曲PIP/DIP后再主动伸直至夹板顶部●联合被动屈曲后再主动伸直至夹板顶部●每次做10遍,每2小时做一次●主动活动范围(AROM)练习(在保护和监督下治疗)●腱固定:手指半握拳位保持固定●每次做10遍,每2小时做一次●主动活动范围:●腕关节屈曲位时手指主动伸直●对未受累手指和肌腱进行指浅屈肌阻断●对未受累手指进行指深屈肌阻断(如指深屈肌未受累)●每次10遍,每2小时做一次●瘢痕控制:预防肌腱粘连●贴硅胶垫●十字摩擦按摩●水肿控制●夜间压力带(coban),轻度捏指法;主动活动范围练习时去掉●逆行按摩●家庭训练计划(HEP)●被动活动范围练习(PROM)每2小时一次●如果能100﹪胜任治疗,加做腱固定活动和主动活动范围练习:●按如上所述进行瘢痕治疗,每天两次●必要时,按如上所述进行水肿治疗2.术后第二阶段(第3-6周)目标:●增加肌腱滑动性●减少粘连形成●增加受累手指的主动屈曲度注意事项:●继续DBS,除非患者的屈曲受限无反应●观察PIP屈曲挛缩情况;必要时应用背伸夹板固定●腕关节和手指不能同时进行主动或被动背伸治疗措施:●夹板●如果无屈肌受限,继续应用DBS●如果是屈曲受限反应型,应用改良的DBS●腕关节伸至中立位,掌指关节背伸30°-45°●术后4周如果屈曲受限对治疗无反应,去除DBS●被动活动范围(PROM)●继续第一阶段●对于关节僵直者,开始关节活动练习●主动活动范围(AROM)●开始进行被动保持握勾拳腱固定活动●逐渐进行主动腱固定活动:复合拳,直拳,勾拳●增加锻炼的重复次数●家庭训练计划(HEP)●增加主动腱固定练习进行平握拳及握直拳、勾拳和复合拳练习●增加每组练习的重复次数●将家庭练习次数减少到每天3次3.术后第三阶段(第6-8周)目标:●到第8周时能完成被动活动●增加了肌腱滑动性且粘连形成受到控制●ADL能自理注意事项:●肌腱滑动好(肌腱受限缺少型),不进行肌力锻炼●不做握力和肌力测试,因为做这测试用力最大治疗措施:●夹板●去除DBS●继续应用PIP和(或)DIP背伸夹板●夜间可考虑应用屈肌伸展架●腕关节中立位,手指放在舒服的位置●夜间佩戴●继续改进屈肌伸展架,使屈肌腱位于最大可能的位置●被动活动范围(PROM)●必要时升级PROM●只在治疗时应用:●腕关节从屈曲位到中立位时被动伸直手指●活动僵硬关节●主动活动●主动腱固定活动,握复合拳、直拳、勾拳●逐渐进行主动肌腱滑动练习●单独训练FDS和FDP滑动●必要时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进行肌肉再训练●如果屈曲受限对治疗无反应,第6周时对FDS和FDP进行轻度阻断练习●功能活动●通过等长抓握进行抵抗练习●功能活动时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家庭训练计划(HEP)●肌腱滑动●指导患者用刚去掉支架的手进行轻微的活动4.术后第四阶段(第8-16周)目标:●完全主动活动(无屈曲受限)●握力达到健侧75%●独立进行自我护理、家务劳动、工作、上学、休闲●独立预防注意事项:●肌腱滑动性好,不要测量握力和捏力●第12周之前,过度不加控制的给肌腱施力会造成肌腱的断裂●第12周前肌腱滑动性好者不能提受举重物●第16周前不能参加体育锻炼或干重活治疗措施:●夹板●必要时继续应用屈肌伸展架●必要时继续应用PIP背伸夹板●阻挡夹板●握勾拳时阻挡MP●DIP屈曲时阻挡PIP●被动活动●完全被动活动范围(PROM)●主动关节活动●肌腱滑动●抗阻力阻挡●神经肌肉电刺激●功能活动●第12周时完全参与ADL●增加握、捏力量●从等长收缩到捏海绵或油灰浆●如果肌腱滑动性好,应避免特定的肌力训练●家庭训练计划(HEP)●阻挡练习●逐渐用患侧手进行全部日常活动。
手外伤屈肌腱术后护理和功能锻炼【摘要】手外伤屈肌腱手术后的护理和功能锻炼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在手术后的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伤口清洁、定期更换敷料、避免感染等问题。
早期康复训练包括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使用支具等措施。
中期功能锻炼则包括进行逐渐增加的力量训练和功能恢复训练。
后期康复及功能锻炼阶段则是强调稳定性训练和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手部灵活性和力量。
患者还需要了解手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感染、肌腱粘连等,并及时处理。
这些护理和训练措施不仅可以帮助患者迅速康复,恢复手部功能,更能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手外伤屈肌腱术后护理和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对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有着显著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手外伤、屈肌腱、术后护理、功能锻炼、康复训练、并发症、注意事项、重要性、效果、意义。
1. 引言1.1 手外伤屈肌腱术后护理和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手外伤屈肌腱手术后的护理和功能锻炼至关重要。
手外伤屈肌腱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主要用于治疗手部屈肌腱的损伤或断裂。
术后的护理和功能锻炼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恢复手部功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手术后的护理措施要做到位。
患者在手术后需要严格遵守医生的建议,保持手部干燥清洁,避免局部感染的发生。
患者还需要定期复查,确保手部伤口愈合良好,及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手术后的早期康复训练对于恢复手部功能至关重要。
早期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减轻手部肌肉的萎缩,促进手部关节的活动,增强手部的灵活性和力量。
中期功能锻炼可以帮助患者逐渐恢复手部的功能,包括手部的握力和灵活度。
患者需要在专业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以保证手部的功能恢复到最佳状态。
后期康复及功能锻炼是手术后康复的关键阶段。
患者需要继续进行一定的功能锻炼,以保持手部功能的稳定和持久。
手外伤屈肌腱手术后的护理和功能锻炼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正确的护理和锻炼,患者可以快速恢复手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常用的肌腱修复方法1. 休息:一般性肌腱损伤治疗的第一步是休息,以允许肌腱得以愈合。
2. 冰敷:在损伤发生后的48小时内,可以使用冰敷来减轻疼痛和肿胀。
3. 热敷:48小时后,可以使用热敷来促进血液循环和放松肌肉。
4. 理疗:物理治疗师可以提供肌腱修复的理疗方案,如超声波、电疗、按摩等。
5. 拉伸操:通过进行适当的肌腱拉伸操来帮助增加柔韧性和恢复肌腱功能。
6. 负重训练:在医生或物理治疗师的指导下,逐渐进行肌腱负重训练,恢复肌腱的力量。
7. 使用支具:在严重损伤的情况下,医生可能建议使用支具来保护受损肌腱。
8. 药物治疗:医生可能会开具适当的药物来减轻疼痛和减轻炎症。
9. 营养补充:补充适当的蛋白质和营养素有助于促进肌腱修复和生长。
10. 手术修复:在严重的肌腱损伤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手术修复肌腱。
11. 支持性护具:使用适当的支持性护具来稳定受损肌腱,减少进一步损伤。
12. 管理炎症:使用炎症管理方法,如压力绷带和提高患处部位。
13. 康复训练:进行专门设计的康复训练计划,恢复肌腱的功能和稳定性。
14. 控制活动:在治疗期间,避免过度活动和剧烈运动,以免加重肌腱损伤。
15. 轻柔按摩:使用轻柔按摩促进肌腱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和修复。
16. 睡眠质量: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肌腱损伤的愈合和身体的恢复。
17. 逐步恢复:在医生或物理治疗师的指导下,逐步恢复运动和活动。
18. 避免再伤:避免再次损伤肌腱,特别是在肌腱尚未完全恢复之前。
19. 饮食调整:合理调整饮食,补充有助于肌腱健康的营养素。
20. 良好姿势:保持良好的姿势和体态,减少对肌腱的额外压力和负担。
21. 生活习惯:调整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姿不正确,减少对肌腱的伤害。
22. 水疗:在适宜的情况下,进行水疗有助于放松肌腱和肌肉。
23. 良好鞋垫:使用合适的鞋垫和鞋子来提供受损肌腱所需的支撑和保护。
24. 心理健康: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肌腱损伤的康复。
骨科手外科指屈肌腱损伤修复技术操作规范一、新鲜指屈肌腱损伤修复术(一)1区指屈肌腱损伤的修复术肌腱前移术【适应证】1.1.区指深屈肌腱损伤,断裂处距止点在ICm以内者。
1 .1区指深屈肌腱从止点处撕脱,末节指骨未骨折者。
【禁忌证】1.伴有全身性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
2 .局部有感染灶、术后有可能感染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1.麻醉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
3 .体位根据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体位。
4 .切口延长手指掌侧伤口或侧正中切口。
5 .手术操作(1)暴露回缩的指深屈肌腱,采用抽出钢丝法,用不锈钢丝缝合肌腱断端,并将回缩的指深屈肌腱断端向远侧牵拉。
(2)将止点处残存的肌腱做鱼口状切开,或用骨凿在指深屈肌腱止点处掀起一骨片。
(3)用针头将钢丝从指骨基底两侧引到指骨背侧,并从背侧皮下穿出,指深屈肌腱断端嵌人残存肌腱的鱼口状结构中或嵌人掀起的骨片下。
(4)钢丝在指背用纱布和纽扣衬垫打结固定。
术后石膏制动3~4周,功能练习,6周拆除钢丝。
【注意事项】1.肌腱前移的距离不能过大,避免手指屈曲挛缩。
2 .肌腱止点固定要牢靠,防止肌腱从止点处断裂。
3 .重建止点时尽可能不造成局部过多的损伤,使远侧指间关节成为固定关节。
肌膻端端缝合术【适应证】1区指深屈肌腱损伤、断裂处距止点Icm以上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见本节“2区指屈肌腱损伤的修复一一肌腱端端缝合术二(二)2区指屈肌腱损伤的修复一一肌腱端端缝合术【适应证】1.2区指深、浅屈肌腱损伤,伤后24小时进行修复者。
2.2区指深、浅屈肌腱损伤,伤后清创闭合创口,2~4周内进行延迟修复者。
3.2区指深、浅屈肌腱损伤,伤后清创闭合创口,1个月以上探查见肌腱断端回缩不多者。
【禁忌证】1.2区指深、浅屈肌腱损伤,伤后清创闭合创口,1个月以上探查见肌腱断端回缩过多者。
2 .肌腱损伤较重、解剖结构难以修复或肌腱缺损者。
3 .伴有全身性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
4 .局部有感染灶、术后有可能感染者。
肌腱损伤治疗原则
肌腱损伤的治疗原则主要基于损伤的严重程度。
以下是针对不同程度的肌腱损伤的治疗原则:
1.对于轻度肌腱损伤,通常采用保守治疗。
首先,应完善核磁共振等检查以明确损伤情况。
在恢复期间,应避免患处活动,采取适当的体位进行石膏固定,如屈膝位或跖屈位,固定时间大约为8周。
根据恢复情况,遵医嘱定期复查并更换石膏。
此外,可以服用桃红四物汤等中药以改善循环治疗。
后期应加强相关关节的功能康复锻炼。
2.对于中度肌腱损伤,如肩袖损伤和三角肌损伤,药物治疗是一个重要的手段。
可以服用活血类药物,如痹祺胶囊、仙灵骨葆胶囊、大活络丸和活血止痛胶囊等。
当疼痛剧烈时,可以选择非笛体抗炎药物,如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口引噪美辛片、塞来昔布胶囊等来缓解疼痛。
3.对于严重的肌腱损伤,如大部分撕裂或完全断裂的情况,手术治疗通常是必要的。
例如,严重的交叉韧带撕裂可通过膝关节核磁共振确诊,若保守治疗无效,则需要采取手术治疗,如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
术后应在支具的保护下加强锻炼以促进恢复。
4.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多休息和改善饮食习惯,避免吃辛辣及刺激性的食物。
请注意,以上治疗原则仅供参考。
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