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根治性切除术不同方法比较
- 格式:ppt
- 大小:3.30 MB
- 文档页数:22
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一概述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除膀胱全切外,尚需进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包括骼总、髂内、髂外及闭孔血管旁的淋巴组织。
二麻醉方式及术前准备1.麻醉方式一般采用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
2.术前准备(1)手术前肠道准备。
(2)贫血严重者先行输血等治疗。
(3)改善心、肺、肝及肾功能。
(4)备血1200~1600ml。
三适应证1.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复发性膀胱癌;原位癌2.边界不清的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
3.膀胱鳞状细胞癌及腺癌。
四禁忌证1.已有远处转移的膀胱癌。
2.心、肺、肝及肾功能严重障碍及体质极度衰弱,不能耐受手术者。
五手术步骤1.开放手术手术大体步骤:①剖腹探查。
②结扎髂内动脉。
③切断输尿管。
随后,结扎切断两输精管。
④处理侧后韧带。
⑤切断耻骨前列腺韧带。
最后,显露耻骨前列腺韧带,结扎后切断。
⑥切除膀胱,腹部切口应行减张缝合。
⑦切开髂血管鞘,沿髂总血管及髂外血管至腹股沟内环处将血管周围的淋巴脂肪组织整块切除。
⑧髂内动脉结扎后,将其旁淋巴脂肪组织切除。
⑨切除闭孔血管旁淋巴组织。
2.微创手术手术大体步骤:①制备气腹并放置套管。
②游离双侧输尿管并行扩大淋巴结清扫。
③游离精囊、输精管及前列腺背侧。
④离断输尿管,分别处理膀胱及前列腺侧血管蒂。
⑤显露耻骨后间隙,缝扎DVC,离断尿道。
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行尿流改道术。
⑦留置引流管,关闭切口。
六术后并发症1.出血。
2.感染。
3.直肠损伤。
4.无尿。
5.伤口破裂。
七注意事项1.注意保持各引流管的通畅。
防止上行感染。
2.盆腔引流管可考虑负压吸引,以防引流不畅而导致盆腔感染。
术后3天,无引流液时拔除。
3.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4.禁食至肛门排气后进流质饮食,1周后进半流质饮食。
5.禁食期间由静脉补充水、电解质、氨基酸及脂肪乳等。
6.术后7~8天拆线。
八术后饮食待患者肠道吻合口逐渐愈合、肠功能逐渐恢复后给予适当饮食,饮食应清淡、富含营养,忌食辛辣刺激、粗纤维食物。
根治性经尿道电切术与开放性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侵犯肌层膀胱肿瘤疗效的对比研究李鑫;许芳;李树森【期刊名称】《内蒙古医学杂志》【年(卷),期】2009(041)002【摘要】目的:研究根治性经尿道电切术(根治性TURBT)治疗膀胱肿瘤的疗效.方法:对已侵犯肌层的膀胱肿瘤48例,分别采用根治性TURBT术25例,按照根治性TURBT手术原则,切除肿瘤至膀胱外脂肪层,获得随访23例,随访时间24~60个月,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术23例,获得随访21例,随访时间24~60个月.两组病例术后常规用吡柔比星进行膀胱灌注化疗.结果:根治性TURBT复发率30.5%(7/23),膀胱部分切除复发率29.1%(6/21),两组对比,肿瘤复发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已侵犯肌层的膀胱肿瘤.根治性TURBT可作为泌尿外科医生选择的一种手术方法,特别适用于高危患者或不愿意接受开放手术的患者.【总页数】2页(P164-165)【作者】李鑫;许芳;李树森【作者单位】包头肿瘤医院泌尿肿瘤外科,内蒙古,包头,014030;包头市第三医院外科,内蒙古,包头,014040;包头肿瘤医院泌尿肿瘤外科,内蒙古,包头,014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14【相关文献】1.经尿道绿激光汽化术与经尿道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临床比较 [J], 罗斌;王博;蒋学文2.根治性经尿道气化电切术与开放性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老年膀胱肿瘤疗效 [J], 张建春;朱峰;刘沛3.肌层浅表性膀胱癌患者应用化疗联合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J], 王胜;李绍成4.肌层浅表性膀胱癌患者应用化疗联合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J], 王胜;李绍成5.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侵犯肌层膀胱肿瘤54例疗效分析 [J], 李鑫;赵星星;许芳;冀占岭;胡琦;李树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中外医疗膀胱肿瘤是泌尿系肿瘤中最常见的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0%左右。
其中90%以上为移行上皮癌[1],多发生在三角区、两侧壁及颈部。
其中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多已发生远处转移,复发率高,5年生存率约25%[2-3]。
该次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2年10月于该院泌尿外科诊治的69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经尿道电切术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整群选取2005年1月—2012年10月于该院泌尿外科诊治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69例,其中33例患者行尿道电切治疗(电切组),36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根治组),患者肿瘤临床分期为T2、T3期,盆腔淋DOI:10.16662/ki.1674-0742.2016.05.021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对比薛亚岗,缪惠东,侯建华,顾红星,沈锋,袁晓林,刘海涌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苏州215600[摘要]目的比较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与经尿道电切术在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方法整群选取2005年1月—2012年10月于该院泌尿外科诊治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69例,其中33例患者行尿道电切治疗(电切组),术后给予静脉、膀胱灌注化疗,36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根治组),术后给予静脉化疗。
对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累积住院时间、肿瘤3年无复发生存率(RFS)、3年存活率(OS)等。
行Log-rank 单因素和Cox 多因素回归分析潜在危险因素。
结果与根治组相比,电切组在手术时间、失血量以及住院时间上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22.020、-18.393、-7.205,P <0.01);两组患者在复发率及3年存活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8、0.361,P >0.05);Log-rank 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5cm 及T 3期患者的预后较差,为3年RFS 及OS 的危险因素(χ2=8.183、21.548、8.427、12.410,P <0.01);进一步行Cox 多因素分析,肿瘤直径≥5cm 为术后患者3年RFS 的危险因素(RR=3.658,95%CI :1.875~7.137,P <0.01),T 3期和肿瘤直径≥5cm 为影响患者3年OS 的危险因素(P <0.01)。
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及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配合体会束玲;敖平【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及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手术配合。
方法:对8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采用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及原位回肠新膀胱术。
结果:手术时间280~450 min;出血量90~600 ml;术后住院时间10~25 d。
术后新膀胱充盈良好,控尿满意。
结论: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及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是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具有创伤相对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术中全面、高效的护理措施和精确、娴熟的手术配合有效保障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
【期刊名称】《皖南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3页(P562-564)【关键词】膀胱癌;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护理;手术配合【作者】束玲;敖平【作者单位】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 1.手术室;泌尿外科,安徽芜湖 241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14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对于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膀胱根治性切除及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是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1]。
传统开放性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及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已在国内外大型医疗中心广泛开展。
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开展了8例该类手术,手术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8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1~72岁;其中7例为移行细胞癌,1例为鳞状细胞癌。
3例患者有膀胱部分切除手术史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手术史。
8例患者术前均行膀胱尿道镜检查及病理活检、B超、静脉肾盂造影(IVP)、CT或MRI检查,未发现远处或盆腔淋巴结转移,IVP提示上尿路形态及功能正常。
1.2 手术方法患者取头低脚高仰卧位,气管插管全麻下实施手术。
①采用4孔或5孔法建立腹腔镜通道。
膀胱癌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膀胱癌是威胁人们生命安全的常见癌症之一,若是发展到晚期的膀胱癌,预后效果也相对较差,患者十年内生存几率为29-49%。
所以了解其早期病发症状很有必要。
一、膀胱癌临床表现1、血尿是膀胱癌是最为明显的症状表现,从早期到晚期一直存在,90%的患者会产生血尿,临床方面血尿可分为肉眼血尿、镜下血尿。
所谓的肉眼血尿指的是可以直视的带血尿液,而镜下血尿需要在显微镜下才可以发现红细胞混杂在患者的尿液当中。
膀胱癌血尿与其他疾患所致的血尿相比,膀胱癌的血尿有两个特点:(1)无痛性即在发生血尿时,患者无任何疼痛及其他不适症状,医学上称为无痛性血尿。
这与结石有血尿时多伴有肾、输尿管疼痛不同,也与膀胱炎所致的血尿多伴尿频、尿急、尿痛不一样。
但若癌肿坏死、溃疡和合并感染时,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
(2)间歇性即血尿间歇出现,可自行停止或减轻,两次血尿可间隔数天或数月,甚至半年,容易造成血尿已治愈好转的错觉,从而未能及时就诊检查。
2、下腹肿块不容忽视,多为可以触及到的肿块,导致患者的下腹疼痛严重。
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还会产生尿路刺激症状,尤其是合并血尿时,还会排出腐肉样的物质,甚至于排出肿块或是血块,伴有尿痛、尿频及尿急出现,导致患者特别困扰,对于身体健康带来非常严重的损害。
3、膀胱刺激症状早期膀胱肿瘤较少出现尿路刺激症状。
若膀胱肿瘤同时伴有感染,或肿瘤发生在膀胱三角区时,则尿路刺激症状可以较早出现。
此外还必须警惕尿频、尿急等膀胱刺激症状,可能提示膀胱原位癌的可能性。
因此,凡是缺乏感染依据的膀胱刺激症状患者,应采用积极全面的检查措施,以确保早期作出诊断。
4、转移灶症状晚期膀胱癌可发生盆底周围浸润或远处转移。
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为肝、肺、骨等。
当肿瘤浸润到后尿道、前列腺及直肠时,会出现相应的症状。
当肿瘤位于一侧输尿管口,引起输尿管口浸润,可造成一侧输尿管扩张、肾积水。
当肿瘤伴有膀胱结石时,会出现尿痛和血尿等膀胱结石的症状。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尿流改道方式的比较
徐航杰
【期刊名称】《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
【年(卷),期】2018(038)010
【摘要】膀胱癌是目前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膀胱根治性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是治疗肌层浸润性及部分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金标准,目前国内常见的尿流改道方式主要为回肠膀胱术、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及输尿管皮肤造口术,这些方式各有优点,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术者对术式的熟练程度进行选择.【总页数】4页(P2261-2264)
【作者】徐航杰
【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哈尔滨1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后两种尿流改道术式的临床疗效比较 [J], 马立强;任传蔚
2.膀胱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后三种不同尿流改道方式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J], 徐宝海;余义;熊丙健
3.国内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不同尿流改道方式对患者生命质量影响的Meta分析[J], 汪鑫;刘志宇;王梁;戴志红;崔昊昱;蔡凯
4.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尿流改道方式的比较 [J], 徐航杰(综述);付宜鸣(审校);
5.膀胱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后三种不同尿流改道方式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J], 徐宝海;余义;熊丙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联合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在膀胱癌患者中的应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是指将患者的膀胱、部分或全部的前列腺及精囊(男性)、子宫、附件和一部分阴道(女性)以及膀胱周围组织一起切除,同时清除膀胱癌的肿瘤组织。
而回肠原位新膀胱术是将患者的一部分小肠组织取出,制成一个新的膀胱,与尿道直接相连。
这种手术方法的原理是通过手术的切除和重建,将肿瘤组织完全清除,并重建一个有效的排尿系统,从而达到治疗膀胱癌的目的。
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联合回肠原位新膀胱术的手术过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联合回肠原位新膀胱术是一项复杂的手术,在临床中需要非常精准的操作。
手术一般需要麻醉全身麻醉。
外科医生进行腹部切口,逐步清除膀胱、相关组织和淋巴结,以确保切除的彻底,然后将一部分小肠取出,制成新膀胱,并与尿道相连。
术后,外科医生对手术切口进行缝合,以确保术后伤口的愈合。
整个手术过程需要精湛的外科技术和团队协作。
尽管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联合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在治疗膀胱癌中有着显著的疗效,但是手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例如术后感染、出血、淋巴瘘等。
由于新膀胱与尿道相连,术后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排尿功能障碍,需要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
在手术前需要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术后需要严密观察并及时处理任何并发症。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联合回肠原位新膀胱术作为治疗膀胱癌的一种手术方式,其临床效果是十分显著的。
通过这一手术方法,患者的膀胱癌肿瘤可以被完全切除,同时新膀胱的制作可以让患者重新获得正常的排尿功能。
多项临床研究表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联合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在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也是这一手术方法的重要优势之一。
随着临床技术的不断进步,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联合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已经成为治疗膀胱癌的重要手术方式之一。
这一手术方法通过切除和重建,可以有效地清除患者的膀胱癌肿瘤,并重建一个有效的排尿系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联合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在膀胱癌患者中的应用膀胱癌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临床上常采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但这种手术会导致膀胱功能的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应运而生,旨在重建患者的尿路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联合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在膀胱癌患者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
一、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是治疗膀胱癌的主要手术方式,适用于肿瘤浸润深、侵犯周围组织或淋巴结转移的患者。
手术过程中常伴随着尿路改建,包括尿液的排泄和收集。
经典的尿路改建方式是造膀胱切除术、回肠-膀胱吻合术等,虽然可以恢复一定的排尿功能,但其副作用也是明显的,包括尿失禁、尿路感染、尿路梗阻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回肠原位新膀胱术是将回肠等代偿性结肠段移植到原膀胱处,用以替代切除的膀胱,重建患者的正常排尿功能。
这种手术方式既能保留膀胱功能,又可以有效控制膀胱癌的发展。
回肠原位新膀胱术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的排尿问题,还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患者的生活质量。
由于其术后恢复期较短,患者的术后康复也会更加顺利。
近年来的临床实践表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联合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在膀胱癌患者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种手术方式不仅可以有效控制肿瘤的发展,还可以减少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在手术前,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制定出合理的手术方案。
手术过程中,医生会精细操作,力求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尿路功能。
术后,医生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合理的康复方案,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四、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联合回肠原位新膀胱术的临床效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联合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在膀胱癌患者中的临床效果非常显著。
手术可以完全切除患者的膀胱癌组织,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术后患者的尿路功能得到了有效的保留,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术后并发症较少,术后的康复期较短,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膀胱癌的保留与全切手术治疗膀胱癌是最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在我国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中,其发病率高居首位。
手术切除是治疗膀胱癌的主要方法,究竟是选择部分膀胱切除,还是采取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则需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来决定。
一、关于膀胱与膀胱癌膀胱是人体储存尿液的肌性囊状器官,一般人的膀胱容量为350—500毫升,当超过这一容量后,由于膀胱壁张力过大,就会产生疼痛感。
与成人相比,新生儿的膀胱容量仅有十分之一大小。
不同性别中,男性的膀胱容量更大。
随着年龄增长,由于肌张力逐渐降低,因此膀胱容量会随之扩大。
膀胱癌是多种致癌因素长期作用引发的恶性疾病,早期疾病缺乏特异性症状,因此容易漏诊。
在出现症状后,疾病多已进入中晚期。
无痛性血尿是膀胱癌的最重要临床特征,刚开始,血尿间隔时间较短,随着疾病进展,间隔期会逐渐缩短。
尿频、尿急、尿痛的膀胱刺激症状是膀胱癌第二常见临床特征。
此外,患者还会如排尿困难、尿潴留等症状。
在出现相关症状后,一定要尽快就诊,完成诊断,避免疾病进一步发展,造成更大危害。
患者预后与肿瘤分期及分期密切相关,分期分级越高,选择的治疗方法就越局限,远期生存率也就越低。
二、膀胱癌膀胱全切手术目前,临床治疗膀胱癌的标准术式就是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其能避免肿瘤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患者生存率也能有效提升。
但该术式也存在其缺点,手术范围较大,涵括泌尿、生殖、消化三大系统,盆腔内的大部分组织器官都会被切除,这会给患者带来较大创伤。
同时其步骤繁琐、手术花费时间长、术中出血量较多,这让手术风险大大升高,术后也会引发多种并发症,最常见的就是尿路改道引发的漏尿、吻合口漏等情况。
如果在术前检查发现尿道并未受到癌细胞侵犯,则可以予以保留。
但多数情况下,肿瘤会侵犯男性的前列腺部及女性的膀胱颈部,此时就需要采取尿道切除术,后续不良情况的发生会给患者今后生活造成较大影响。
考虑到术后生活方式的改变,部分患者并不愿意采取全切手术展开治疗。
• 174 '西南军医 2018 年 3 月第 20 卷第 2 期Journal of M ilitary Surgeon in Southw est China,V ol. 20 ,N o. 2 ,M ar. ,2018C a r e M e d,2005 $171 ( 4) : 388 - 416.[2]瞿介明,曹彬.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6年版)修订要点[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6, 39(4) :241 -242.[3]陈玉玲,邵华军,张文辉,等.卫生保健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感染与化学杂志,2009;9(4):256 -9. [4] H IR A M A T S U K,N IE D E R M A N M S.H e a lt h- C a r e -A ss o c ia t e d P n e u m o n ia:A N e w T h e r a p e u t ic P a r a d ig m[J].C h e s t,2005, 128(6) : 3784 -3787.[5] S H I N D O Y,S A T O S,M A R U Y A M A E,e t a l.H e a lt h一c a r e- a s s o c ia te d p n e u m o n ia a m o n g h o s p it a liz e d p a t ie n t sin a J a p a n e s e c o m m u n it y h o s p ita l. [J].C h e s t,2009, 135(3) :633 -640.[6] V E N D I T T I M,F A L C O N E M,CO R R AO S,e t a l.O u t c o m e so f p a t ie n t s h o s p it a liz e d w i t h c o m m u n it y 一a c q u ir e d,h e a lt hc a r e一a s s o c ia te d,a nd h o s p it a l一a c q u ire d p n e u m o n ia. [J].A n n a ls o f I n t e r n a l M e d ic in e,2009,150(1):19 -26.[7] K o lle f M H,S h o r r A,Y in g PT,e t a l.E p id e m io lo g y a n do u t c o m e s o f h e a lt h - c a r e 一a s s o c ia t e d p n e u m o n ia:r e s u lt sf r o m a la rg e U S d a t a b a s e o f c u lt u r e 一p o s it iv e p n e u m o n ia.[J].C h e s t,2005, 128(6):3854 -62.[8] M IC E K S T,K O L L E F KE,R EICH LEYRM,e t a l.H e a lt hC a r e —A s s o c ia te d P n e u m o n ia a n d C o m m u n it y 一A c q u ir e dP n e u m o n ia:a S in g le- C e n t e r E x p e r ie n c e[J].A n t im ic r o b ia lA g e n ts& C h e m o th e r a p y,2007,51 (10):3568.[9] S h o r r AF,Z ilb e r b e r g M D,M ic e k S T,e t a l.P r e d ic t io n o fI n f e c t io n D u e t o A n tib io tic - R e s is t a n t B a c t e r ia bySelectR is k F a c t o r s f o r H e a lt h C a r e -A s s o c ia te d P n e u m o n ia[J].A r c h iv e s o f I n t e r n a l M e d ic in e,2008,168(20):2205.[10] K o lle f M H,M orrow LE,B a u g h m a n R P,e t a l.H e a lt hc a r e- a s s o c ia t ed p ne u m o n ia(H C A P):a c r it ic a l a p p r a is a l t oi m p r o v e id e n tific a tio n,m a n a g e m e n t,a n d o u t c o m e s一 - p r oc e ed in g s o f t l ie H C A P S u m m it. [J].C lin ic a l I nf e c t io u s D ise a s e s, 2008,46(4) :338 _0.[11] K A L IL A C,M E T E R S K Y M L,K L O M P A S M,e t a l.M a n a g e m e n t o f A d u lts W it h H o s p it a l- a c q u ir e d a n d V e n tila to r—a s s o c ia t e d P n e u m o n ia:2016 C lin ic a l P r a c tic eG u id e lin e s b y t h e I n f e c t io u s D is e a s e s S o c ie ty o f A m e r ic a a n dt h e A m e r ic a n T h o r a c ic S o c ie ty[J].C lin ic a l I n f e c t io u s D is e as e s A n O ficia l P u b lic a tio n o f t l i e I n f e c t io u s D is e a s e s S o c ie t y o f A m e r ic a,2016,63(5) :575.(收稿日期:2017 -09 -13 修回日期:2018 -02 -04)(责任编辑:张新颜)腹腔镜与开放性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老年膀胱癌患者的疗效比较魏军,刘飞,刘珏,王宁华,董锐[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L R C)与开放根治性膀胱切除术(O R C)治疗老年膀胱癌患者的疗效。
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后两种尿流改道术式的临床疗效比较马立强;任传蔚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年(卷),期】2012(006)019
【摘要】目的比较应用两种尿流改道术式在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68例接受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的膀胱癌患者,分为:Ⅰ组,予以回肠膀胱术,共33例;Ⅱ组,予以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共35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Ⅱ组相比,Ⅰ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显著较多(P<0.05);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则明显减少(P<0.05),术后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中两种尿流改道术式各有利弊,应个体化取舍.
【总页数】2页(P45-46)
【作者】马立强;任传蔚
【作者单位】434305,湖北省公安县藕池中心卫生院;公安县第一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膀胱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后三种不同尿流改道方式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J], 徐宝海;余义;熊丙健
2.膀胱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后不同尿流改道术式临床应用对照研究 [J], 崔增林;张峰;卞建强;张春锋;窦启锋;郑航
3.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后不同尿流改道术式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J], 郭念湘
4.膀胱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后行不同尿流改道术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J], 李伟;田良;刘昊
5.不同尿流改道术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杨建兵;贺艳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