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一勤天下无难事
- 格式:docx
- 大小:17.48 KB
- 文档页数:4
名⾔积累︱钱德苍:百尺竿头⽴不难,⼀勤天下⽆难事⼀、【原⽂】百尺竿头⽴不难,⼀勤天下⽆难事。
⼆、【出处】钱德苍《解⼈颐·勤懒歌》三、【释义】只要勤奋,天下就没有难做的事情,即使是百尺竿头,也能昂然挺⽴。
四、【作者常识】钱德苍,字沛思,号慎斋,⼜号镜⼼居⼠,江苏长洲⼈,曾应科举不第,为⼈豪放不羁,常流连于酒旗歌扇之场。
他爱好和熟悉戏曲艺术,所编选本具有演出脚本的特点。
他的《解⼈颐》⼀书收录的都是箴⾔、格⾔、诗词、歌赋,也有少量的趣谈、谜语、笑话等,内容以治国齐家、修⾝养性以及陶冶情操为主,⼜夹杂着⼀些戏谑、笑谈等。
“⼀勤天下⽆难事”就来⾃书中的《勤懒歌》。
五、【原⽂】《勤懒歌》⼀勤天下⽆难事!不妨⼀试。
为⼈在世莫嗜懒,嗜懒之⼈才智短。
百事因懒做不成,林⽼嗜脐悲⼰晚。
⼠⽽懒,终⾝布⾐不能换。
农⽽懒,⾷不果腹⾐不暖。
⼯⽽懒,积聚万贯成星散。
商⽽懒,橱中银钱似秋蝉。
⼈⽣天地惟在勤,勤之⼤本在于⼼。
若能⾃强⽽不息,先需抖擞⼰精神。
⼠⽽勤,万⾥青云可致⾝。
农⽽勤,盈盈仓廪羡煞⼈。
⼯⽽勤,巧⼿超群能动⼈。
商⽽勤,腰间常缠⼗万⾦。
噫嘻噫嘻复噫嘻,只在勤兮与懒兮。
丈夫⽴志掀天地,拟上百尺竿头⽴。
百尺竿头⽴不难,⼀勤天下⽆难题。
六、【拓展延伸】空谈误国,实⼲兴邦。
⼈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命⾥的⼀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
当今中国,⾯对全⾯深化改⾰的时代命题,任务更加繁重,挑战更加巨⼤。
越是這样,越需要依靠劳动这个推动⼈类社会进步的根本⼒量。
唯有勤奋务实,诚实劳动,才能为全⾯深化改⾰提供最澎湃的激情、最持久的动⼒,把发展推向新境界、让梦想抵达新⾼度。
七、【古语积累】业精于勤,荒于嬉;⾏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惰⽽侈则贫,⼒⽽俭则富。
——管仲富贵必从勤苦得,男⼉须读五车书。
——杜甫⼈⽣在勤,勤则不匮;户枢不蠹,流⽔不腐。
——许名奎勤则兴,懒则败,⼀字之理。
【曾国藩靠自己取得成功】
曾国藩的成功,可说是“勤能补拙”的典范。
他年轻的时候,笨得出奇,考了七次才中秀才,后来又考了七次才中进士。
但他的勤奋,却是出了名的。
他在给好友吴汝纶的信中说:“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
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
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曾国藩曾说:“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所谓“勤能补拙”,就是说:一个人要想取得成绩和成功,勤奋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勤奋也要讲究方法。
如果没有方法去勤奋学习和工作。
即使是天才也会一事无成;反之如果方法正确、善于把握机遇、抓住机遇。
则可以使人成就一番事业。
正如清代著名思想家魏源所说:“一勤天下无难事”“勤能补拙”!靠别人永远不如靠自己。
靠自己勤奋努力获得成功的人往往会有一种自豪感,因为他们已经获得了成功。
而依靠别人的人则是一种自卑感和无价值感。
所以,我们不能过分依赖别人,只有靠自己才能取得成功!。
劳动名言名人1. “一勤天下无难事,这可是曾国藩说的呀!你看那些勤劳的人,不就像小蜜蜂一样,一点点积累,最后收获甜蜜的果实吗?就像咱村的老李,每天起早贪黑种地,现在他家的庄稼长得那叫一个好哇!”2. “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就如高尔基所言。
这多实在呀!想想看,如果大家都不劳动,那我们吃啥穿啥呀?这就好比房子没了地基,还能立得住吗?”3. “李大钊说过,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
可不是嘛!你看那些通过自己努力工作买了房子车子的人,他们脸上的笑容,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就好像春天辛勤播种后,秋天迎来大丰收一样让人开心!”4. “宋庆龄讲过,知识是从刻苦劳动中得来的。
哎呀呀,真的太对啦!你想想那些学霸,哪个不是通过勤奋学习劳动才取得好成绩的?这就跟登山一样,一步步努力往上爬才能看到最美的风景呀!”5. “劳动能唤起人的创造力,这可是乌申斯基说的哟!真的是这样呢,你看那些手艺人,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出那么多精美的作品,多了不起呀!就像画家一笔一笔画出美丽的画作一样神奇!”6.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在自己的劳动中创造自己并理解劳动的美。
哇塞,说得太好啦!就像我们自己动手做一顿美味的饭菜,那种满足感,不就是劳动之美吗?”7. “劳动一日,可得一夜的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的长眠,达·芬奇这句话太在理啦!你说那些整天游手好闲的人,晚上能睡得踏实吗?这就好像船没有了方向,能不迷茫吗?”8. “世间没有一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可以不经过艰苦辛勤的劳动而能够得到的,这是爱迪生说的呀!可不是嘛,你想要什么都得自己去努力争取呀,难道天上会掉馅饼吗?”9. “劳动使人建立对自己的理智力量的信心,这可是高尔基的名言呢!真的呀,当你通过劳动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那种自信感油然而生,就像小鸟学会了飞翔一样兴奋!”10. “劳动是社会中每个人不可避免的义务,马克思说得太对啦!大家都劳动起来,社会才会越来越好呀,不然会变成什么样呢?这就跟大家一起划船一样,都得出力才行啊!”我的观点结论:劳动真的太重要啦,这些名人的名言就是最好的证明呀!我们都要热爱劳动,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的生活!。
曾国藩:成事者,事不拖,话不多,人不作!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人:农家子弟出身,最终却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他进入仕途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被封为一等毅勇侯,成为整个清朝以一介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并在晚清恶劣、剧变的政治环境中全身而退,去世之时获得清廷国葬的最高优待,还让子子孙孙都能获福。
这个人就是曾国藩。
毛泽东说:“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公。
”宋朝宰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曾国藩的半部家书,也足以让我们每一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纵观曾国藩一生经历,曾国藩的做人做事之道,集中体现在这九个字里:事不拖,话不多,人不作。
01事不拖:一勤天下无难事曾国藩说: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百种弊病,皆从懒生。
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大多数人一辈子平庸,只因懒惰。
梅兰芳最初也资质平庸,但他不甘于此,勤学苦练,终成一代宗师。
庸人败于懒惰,天才却输于狂傲。
李自成勇猛有才略,起义称王,却因胜利滋生骄傲,最终惨败。
曾国藩在军中时,要求自己早起,不论是什么样的天气,什么样的环境,他一定“闻鸡起舞”,练兵督训,办理各项事务。
曾国藩对军中将士说:“练兵之道,必须官弁昼夜从事,乃可渐几于熟。
如鸡孵卵,如炉炼丹,未可须臾稍离。
”言传不如身教,曾国藩就是这样影响手下的幕僚、将领的。
不管是个人修行还是管理团队,这一点至关重要,要给周围的人和下属做一个好榜样。
曾国藩每一天都写日记,曾国藩通过写日记进行修身,反思自己在为人处世等方面存在的不足。
他还规定自己每一天必须坚持看历史不下十页,饭后写字不下半小时。
曾国藩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
”曾国藩还有个好习惯就是写家书:据说曾国藩仅在1861年就写了不下253封家书,通过写家书不断训导教育弟弟和子女,在曾国藩的言传身教之下,曾家后人人才辈出。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以勤治惰,以勤治庸,不管是修身自律,还是为人处世,一勤天下无难事。
曾国藩:勤而有恒,事无不成2017-07-22如果要评出近代中国,最让牛人们崇敬的偶像,那么曾国藩绝对名列前茅。
他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被誉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梁启超先生直呼他为:五千年才出一个的奇人。
毛泽东对他的评价是: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意思就是说,近代的这些人中,我只佩服曾国藩。
然而,他以中人的资质,通过自身的学习和努力,最终成为半个圣人,不可谓不是个奇迹。
曾国藩总结出人生最大的三忌:天道忌巧,天道忌盈,天道忌贰。
这也是我们应该努力避免的,因为这同样是天道所厌恶的。
1天道忌巧天道是厌恶投机取巧行为的。
不论什么时代,大道至简,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天道忌巧”,语出曾国藩,当时的晚清,在一种虚浮、圆滑、取巧的氛围中,因此曾国藩大胆“去伪而崇拙”。
曾国藩用兵,很少有出奇制胜的战例,他有自知之明,不高估自己的能力,不低估对手的智商,由此发展出了一套“扎硬寨,打死仗”的笨工夫,稳慎徐图,稳扎稳打,反而一步步地在与太平军的作战中占尽了上风。
曾国藩的秘书赵烈文在日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细节:曾国荃久攻天京(南京)不下,朝廷令李鸿章助剿。
李一方面不想夺了曾家兄弟的头功,向曾家邀功买好;另一方面又想把抗旨之责推给曾氏,因此私下做了很多小动作。
赵烈文评价李鸿章:“此一事而机械百出,语言处处不同,其图望大功,日夜计算心机之工,细入毫芒。
”而曾国藩的对策是呈上一道诚恳卑约的奏折,坚请速派李鸿章前来,不望有功,但求无过,言语恳切,谦卑恭顺。
相形之下,李氏的小算盘明眼人一目了然。
赵烈文得出结论:曾国藩的手段,平直无奇,却实高于李数倍。
曾国藩认为“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笨拙的人不懂取巧,遇到问题只知硬钻过去,因此不留死角。
相反,那些有小聪明的人不愿下“困勉之功”,遇到困难绕着走,基础打得松松垮垮。
所以,“拙”看起来慢,其实却是最快,因为这是扎扎实实的成功,不留遗弊。
曾国藩的精明,就是建立在这样的笨拙之上,这样的绞尽脑汁殚精竭虑之上的。
曾国藩修身齐家,治平天下夜深人静,万籁俱寂。
湖南一乡村,豆油灯吐岀微弱的光芒,一个少年正勤奋读书,有一篇文章他反复诵读,直到三更半夜,可就是背不下来。
那晚,少年家里来了一个小偷,潜伏在屋檐下,只听少年翻来覆去诵读,贼人实在忍不住了,跳岀来大声说道:“你这么笨,还读什么书?”贼人将那文章很流畅地背诵了一遍,然后轻蔑地看了少年一眼, 扬长而去。
小偷的话使少年从此知耻而后勇,刻苦治学,奋发图强, 通过后天的不懈努力,终于成为封建社会中罕有的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奇才。
这个少年,就是日后名扬天下的曾国藩。
曾国藩(1811年4872年),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
近代儒学宗师,晚清著名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道光十八年四月,年近30岁的曾国藩在正大光明殿参加科考复试,列殿试三甲第四十二名,得赐同进士出身。
此后,他正式更名为国藩,取国之屏藩之意。
从此,他便以儒家思想为修行做事指导,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风雨飘摇的大清政府撑起了一片天空。
修身,是做人之本。
曾国藩一生严以修身,践行儒家思想,身体力行,终身不辍。
殿试获得功名之后,曾国藩十年七迁,连跃十级,成为二品大员。
但初出茅庐,涉足官场,曾国藩的修身之路上盛开的不是鲜花,而是荆棘。
在晚清官场上,曾国藩不爱钱的性格为世俗所不容,他自己总结曾经受到了五次耻辱:“余庚戌辛亥间,为京师权贵所唾骂;癸丑甲寅,为长沙所唾骂;乙卯丙辰为江西所唾骂;以及岳州之败,靖港之败,湖口之败,盖打脱牙之时多矣,无一次不和血吞之。
”屡败屡战,坚忍实干,在屈辱中,曾国藩坚守高洁的灵魂,以一颗历经修炼的心来看天下,以“拙诚”、“坚忍”行事,把坚忍功夫做到了极致。
曾国藩自我要求极严,每天黎明即起,“三省吾身”,坚持读经和诸子百家,几十年坚持不懈,于经、史、训诂等皆有深入研究。
在熟读儒家经典的同时,曾国藩更是以圣人的标准要求自己,终生养成了三个好习惯:一是反省的习惯。
曾国藩的成功哲理有内涵故事为什么天才失败了,而庸才成功了?分享曾国藩的成功故事,来看看曾国藩关于成功的答案。
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了曾国藩的成功哲理有内涵故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曾国藩的成功故事篇1一曰身勤曾国藩所说的“身勤”就是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曾国藩曾说“余谓天子或可不亲细事,为大臣者则断不可不亲”。
曾国藩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曾国藩在军中要求自己早起,不论是什么样的天气,不论是什么样的环境,他一定“闻鸡起舞”,练兵督训,办理各项事务。
曾国藩对军中将士说:“练兵之道,必须官弁昼夜从事,乃可渐几于熟。
如鸡孵卵,如炉炼丹,未可须臾稍离。
”《论语》有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言传不如身教,曾国藩就是这样影响手下的幕僚、将领的。
不管是个人修行还是管理团队,这一点至关重要,要给周围的人和下属做一个好榜样。
二曰眼勤曾国藩所说的“眼勤”是从细微之处识人。
曾国藩指派李鸿章训练淮军时,李鸿章带了三个人求见,请曾国藩分配职务给他们。
不巧曾刚好饭后出外散步,李命三人在室外等候,自己则进入室内。
等到曾散步回来,李请曾传见三人。
曾说不用再召见了,并对李说:“站在右边的是个忠厚可靠的人,可委派后勤补给工作;站在中间的是个阳奉险违之人,只能给他无足轻重的工作;站在左边的人是个上上之材,应予重用。
”李惊问道:“您是如何看出来的呢?”曾笑道:“刚才我散步回来,走过三人的面前时,右边那人垂首不敢仰视,可见他恭谨厚重,故可委派补给工作。
中间那人表面上必恭必敬,但我一走过,立刻左顾右盼,可见他阳奉阴违,故不可用。
左边那人始终挺直站立,双目正视,不亢不卑,乃大将之材。
”曾国藩所指左边那位“大将之材”,就是后来担任台湾巡抚鼎鼎有名的刘铭传。
曾国藩从细微之处识人,练就了他的一双慧眼,曾府幕僚鼎盛一时,幕僚在曾国藩平定太平军的过程中出谋划策,立下了赫赫功勋。
三曰手勤曾国藩所说的“手勤”其实就是要养成一个好习惯。
曾国藩一生养成了三个好习惯:一是反省的习惯:曾国藩每一天都写日记,曾国藩说:“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
一勤天下无难事对下联|以一勤天下无难事为题的作文三篇以一勤天下无难事为题的作文三篇曾国藩说“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以勤治惰,以勤治庸,不管是修身自律,还是为人处世,一勤天下无难事。
下面是WTT整理的以一勤天下无难事为题的作文三篇,供大家参考!以一勤天下无难事为题的作文一我国最古老的历史文献《尚书》记载,周成王灭了淮夷,回到王都丰邑,在和群臣总结兴盛经验时,提出“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意思是,功高由于有志,业大由于勤奋。
习主席多次引用这句话,强调“一勤天下无难事”“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
”有一道着名公式:“成功=天才+勤奋+机遇。
”天才和机遇都不是由个人决定的,现实中个人能把握、能主宰的,只有勤奋一项。
勤奋能把先天的才分转化成现实的能力,能够创造“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宝贵条件。
宋代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方仲永小时可谓人们眼中的“神童”,有人指定某事某物让他作诗,他执笔立就。
但他的父亲贪图眼前好处,从此每天带他外出表演,却不让他在求学深造上狠下工夫。
结果,仲永到成年后“泯然众人矣”。
可见,离开了勤奋,多么出众的天才也会黯然无光,再多再好的机会也会飘然远去。
有人说,勤奋固然是美好品质,但人生短暂、青春易逝,一天到晚辛劳不止,岂不是太苦了自己、也太对不起自己了?不可否认,艰苦的环境、繁重的任务、勤奋的劳作,会给人的身体带来“苦”“累”感觉,但是,随之而来的成功和意志品质得到的磨炼、升华,也会给人带来无比充实、无比快乐的享受。
老一辈革命家谢觉哉对此曾有中肯阐述:“快乐是从艰苦中来的。
只有经过劳作、奋斗得来的快乐,才是真快乐,不可能有从天上掉下来一个快乐来给你享受。
而且快乐常常不是要等到艰苦之后,而是即在艰苦之中。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这是明代学者胡居仁的自勉联,凸显出先贤勤奋攻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治学精神。
国学:曾国藩的修身艺术(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少儿故事、儿童诗歌、儿童笑话、唐诗宋词、小学作文、经典国学、宝宝护理、宝宝教育、宝宝食谱、百科知识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hildren's stories, children's poems, children's jokes, Tang poetry and Song poetry, elementary school composition, classic Chinese studies, baby care, baby education, baby recipes, encyclopedia knowledge,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国学:曾国藩的修身艺术曾国藩的修身艺术,一勤天下无难事一懒世间万事休曾国藩的“五勤”之道虽是为官之道,同时也是为人处世之道:一曰身勤曾国藩所说的“身勤”就是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高中优秀作文:勤奋成就人生 1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勤奋,成就人生”。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一勤天下无难事”。
唐朝文学大家韩愈就曾说过:“业精于勤,荒于嬉。
”勤奋,是扣开成功人生的敲门砖。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传说,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一天,曾先生在家看书,重复诵读了很多遍却还没有背下来,这时来了个贼,却怎么也等不到他睡觉。
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篇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贼人比曾先生聪明的多,但他只能成为贼,而曾先生却成为连毛主席都钦佩的人。
我们无法验证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就算是假的,我想这个编故事的人也无非想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没有人能只依靠天分成功,上帝给予了人天分,人依靠勤奋而将天分变为天才!记得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世界上能登上金字塔的生物只有两种,一种是鹰,一种是蜗牛。
”不管是天资奇佳的鹰,还是资质平庸的蜗牛,能登上塔尖,极目四望,精鹜八极,都离不开两个字——勤奋!勤出成果。
马克思写《资本论》,辛勤劳作,艰苦奋斗了四十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和刊物,其中做过笔记的就有一千五百种以上;我国史学巨著《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从二十岁起就开始游迹生活,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为《史记》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数学高峰的道路上,翻阅了国内外上千本有关资料,通宵达旦的看书学习,最终取得了震惊世界的伟大成就!可见,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和勤奋分不开的。
勤出智慧。
传说古希腊有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浑浊,发音不准,常常被雄辩的对手压倒。
但他并不灰心,为了克服这个弱点,他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向大海朗诵。
不管春夏秋冬,五十年如一日。
最终,他成为了全希腊最有名气的演说家。
我过宋代学者朱熹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福州有个叫陈正之的人,一篇小文章也要读上一两百遍才能读熟,但他不懒不怠,勤学苦练,知识与日俱增,后来终于“无书不读”,成为博学之士。
曾国藩:成大器的男人必“六戒”有人说“中国的圣人只有两个半”,孔子和王阳明是其中两个,曾国藩则是那半个。
正是因为如此,他的人生智慧值得我们特别重视和珍视。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睁眼看世界”并积极实践的第一人;是中国传统文化持家教子的最大成功者;是中国传统文化人格精神的典范式人物。
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这是曾国藩为后世留下的锦囊劝诫,不啻为一句最清醒的醒世格言。
紧密结合今天的政治经济环境,依然具有指导性极强的现实意义。
它告诫无数后人:你要有独立的思考和清醒的预判。
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人心趋利避害。
有利益好处的地方,往往大家都盯着。
如果有人独占了利益而不与大家分享,那么一定会招致怨恨,甚至成为众矢之的,带来后患,结果就是通常说的独利则败。
谋划事情,一定要跟有真知灼见的几个人一起讨论,而不要听众人的泛泛之论。
正如古人所说,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也类似于今天的重大决策专家咨询论证。
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不要因为别人小的缺点就忽视他的优点,不要因为小小的恩怨就忽略了别人的大恩。
不要因为别人的一点小过失,一点道德上的小瑕疵,一点小恩怨,就全盘否定别人的好,忘记别人的恩情。
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这是曾国藩批评一些心量狭窄的人说的话。
评论别人短长,不如认识自己。
自卑的人,往往更多的是看到自己的短处,丧失前进的信心,这固然不好。
骄狂的人,往往更多的看到自已的长处,夸大自己的长处,目空一切,裹脚不前,这更不好。
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凡是办大事,首先需要有深厚的阅历和识见,并以才能作为辅助;凡是要成就大事的,一半在于人的谋划,另一半就要看天意了,看时机会不会来到。
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就是这个意思了。
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从古到今天下的平常人,都是因懒惰而导致失败,从古到今天下的有才之人,都是因骄傲而失败。
诫子书—曾国藩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许可,老大徒伤,不胜悚惶惭赧。
今将永别,特将四条教汝兄弟。
一曰慎独而心安。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
能慎独,册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
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
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二曰主敬则身强。
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
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
聪明睿智,皆由此出。
庄敬日强,安肆日偷。
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怠慢。
则身强之强健,又何疑乎?三曰求仁则人悦。
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
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
至于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
读书学古,粗知大义,既有觉后知觉后觉之责。
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切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
立人达人之人,人有不悦而归之者乎?四曰习劳则神钦。
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
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神鬼所不许也,其能久乎?古之圣君贤相,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
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练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见识。
为天下计,则必已饥已溺,一夫不获,引为余辜。
大禹、墨子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
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劳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祇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
此四条为余数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记之行之,并传之于子子孙孙,则余曾家可长盛不衰,代有人才。
通读:曾国藩是晚清中兴名臣,践行儒家、法家、黄老学说以治国安邦。
毛泽东曾多次阅读《曾国藩家书》,并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曾国藩:一勤天下无难事
导读:曾国藩说为官者当有五勤:“一曰身勤:险远之路,身往验之;艰苦之境,身亲尝之。
二曰眼勤:遇一人,必详细察看;接一文,必反复审阅。
三曰手勤:易弃之物,随手收拾;易忘之事,随笔记载。
四曰口勤:待同僚,则互相规劝;待下属,则再三训导。
五曰心勤:精诚所至,金石亦开;苦思所积,鬼神迹通。
”
曾国藩的“五勤”之道虽是为官之道,同时也是为人处世之道:一曰身勤
曾国藩所说的“身勤”就是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曾国藩曾说“余谓天子或可不亲细事,为大臣者则断不可不亲”。
曾国藩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曾国藩在军中要求自己早起,不论是什么样的天气,不论是什么样的环境,他一定“闻鸡起舞”,练兵督训,办理各项事务。
曾国藩对军中将士说:“练兵之道,必须官弁昼夜从事,乃可渐几于熟。
如鸡孵卵,如炉炼丹,未可须臾稍离。
”《论语》有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言传不如身教,曾国藩就是这样影响手下的幕僚、将领的。
不管是个人修行还是管理团队,这一点至关重要,要给周围的人和下属做一个好榜样。
二曰眼勤
曾国藩所说的“眼勤”是从细微之处识人。
曾国藩指派李鸿章训练淮军时,李鸿章带了三个人求见,请曾国藩分配职务给他们。
不巧曾刚好饭后出外散步,李命三人在室外等候,自己则进入室内。
等到曾散步回来,李请曾传见三人。
曾说不用再召见了,并对李说:“站在右边的是个忠厚可靠的人,可委派后勤补给工作;站在中间的是个阳奉险违之人,只能给他无足轻重的工作;站在左边的人是个上上之材,应予重用。
”
李惊问道:“您是如何看出来的呢?”
曾笑道:“刚才我散步回来,走过三人的面前时,右边那人垂首不敢仰视,可见他恭谨厚重,故可委派补给工作。
中间那人表面上必恭必敬,但我一走过,立刻左顾右盼,可见他阳奉阴违,故不可用。
左边那人始终挺直站立,双目正视,不亢不卑,乃大将之材。
”
曾国藩所指左边那位“大将之材”,就是后来担任台湾巡抚鼎鼎有名的刘铭传。
曾国藩从细微之处识人,练就了他的一双慧眼,曾府幕僚鼎盛一时,幕僚在曾国藩平定太平军的过程中出谋划策,立下了赫赫功勋。
三曰手勤
曾国藩所说的“手勤”其实就是要养成一个好习惯。
曾国藩一生养成了三个好习惯:
一是反省的习惯:曾国藩每一天都写日记,曾国藩说:“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
进德,则孝弟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
此二者由我作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
今日进一分德,便算积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业,又算馀了一文钱;德业
并增,则家私日起。
至于功名富贵,悉由命走,丝毫不能自主。
”曾国藩通过写日记进行修身,反思自己在为人处世等方面存在的不足,通过这样的反省,不断修炼自己。
第二个好习惯就是读书习惯,他规定自己每一天必须坚持看历史不下十页,饭后写字不下半小时。
曾国藩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
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
”通过坚持读书,曾国藩不仅改变了气质,更磨练了他持之以恒的精神,同时也增长了他的才干,懂得不少为人处世的道理,也让他成了一代大儒。
第三个好习惯就是写家书,据说曾国藩仅在1861年就写了不下253封家书,通过写家书不断训导教育弟弟和子女,在曾国藩的言传身教之下,曾家后人人才辈出。
正所谓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曾国藩养成很好的习惯,不仅成就了曾国藩自己,也影响了曾家后人。
四曰口勤
曾国藩的“口勤”就是他与人的相处之道。
曾国藩认为同僚相处“两虎相斗,胜者也哀”。
据说曾国藩开始同湖南巡抚骆秉章的关系并不好,咸丰三年,曾国藩在长沙初办团练时,骆秉章压根儿就没把曾国藩放在眼里,对曾国藩的工作也不是十分支持。
当绿营与团练闹矛盾时,他总是把偏向着绿营。
让曾国藩特别愤愤不平的是,在靖港兵败,湘军退驻长沙城郊的水陆洲时,骆秉章来到离曾国藩座船仅数十米之遥的码头送客,曾国藩以为他是特意来看望和安慰自己的,内心正十分感激,谁知他送完客人之后竟然转身便走,就当没有看到曾国藩!并且还同长沙官员一起对曾国藩的兵败百般讥讽。
尽管如此,曾国藩并没有逞口舌之争,而是采取曲意忍让的态度,在他为父守孝后第二次出山之时,他特意拜访了骆秉章,态度十分谦恭又十分热情,之前的那点事就当没发生一样。
这让骆秉章大感意外,当场表态,以后湘军有什么困难,我们湖南当倾力相助。
“己预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曾国藩口勤不仅仅是对同僚和上级,对下属也会耐心地训导,曾国藩秉持的这种为人处世之道,不仅让他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如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刘铭传、胡林翼等名臣,实现了清末短暂的中兴。
五曰心勤
曾国藩所说的“心勤”其实就是坚定的意志品质。
曾国藩不管是从科考还是在平定太平军时“屡败屡战”,都有一种精诚所至的信念在支撑他。
从各方面下足工夫,功到自然成。
曾国藩说“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以勤治惰,以勤治庸,不管是修身自律,还是为人处世,一勤天下无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