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十一植物果实的结构与类型目的与要求了解植物果实的结构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3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不同植物的果实结构特点。
2. 掌握果实解剖方法,观察果实内部结构。
3. 分析果实结构与其生长环境的关系。
二、实验器材1. 果实样品:苹果、梨、桃、葡萄、香蕉等。
2. 实验工具:解剖刀、镊子、放大镜、白纸、记录本、笔。
三、实验对象1. 苹果2. 梨3. 桃4. 葡萄5. 香蕉四、实验方法1. 将果实样品洗净,用解剖刀沿果实中心线切开,观察果实的纵切面。
2. 观察果实的果皮、果肉、种子等部分,并记录其特征。
3. 用放大镜观察果实内部的细微结构。
4. 对不同果实进行比较分析,总结果实结构特点。
五、实验结果1. 苹果- 果皮:光滑,黄色。
- 果肉:白色,多汁。
- 种子:位于果心,数量较多。
- 结构特点:果皮、果肉、种子三者分界明显。
2. 梨- 果皮:光滑,黄色或绿色。
- 果肉:白色,多汁。
- 种子:位于果心,数量较少。
- 结构特点:果皮、果肉、种子三者分界明显。
3. 桃- 果皮:光滑,粉红色。
- 果肉:白色,多汁。
- 种子:位于果心,数量较多。
- 结构特点:果皮、果肉、种子三者分界明显。
4. 葡萄- 果皮:光滑,紫红色。
- 果肉:无色,多汁。
- 种子:位于果心,数量较少。
- 结构特点:果皮、果肉、种子三者分界明显。
5. 香蕉- 果皮:光滑,黄色。
- 果肉:白色,多汁。
- 种子:位于果心,数量较少。
- 结构特点:果皮、果肉、种子三者分界明显。
六、实验讨论1. 不同植物的果实结构存在差异,这与其生长环境、适应性和食用价值有关。
2. 果实的外部特征如果皮、果肉、种子等,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性结构。
3. 果实内部结构与其生长环境密切相关,如水分、养分、光照等因素都会影响果实的发育和成熟。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果实解剖种植实验,我们了解到不同植物的果实结构特点,掌握了果实解剖方法,并分析了果实结构与其生长环境的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果实结构与其适应性和食用价值密切相关,对于农业生产和植物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十一植物果实的结构与类型一、目的与要求:了解植物果实的结构与类型二、材料与用具:番茄、柿、西瓜、冬瓜、黄瓜、桔、柑、桃、苹果、落花生、槐果、豆类荚果、蔷薇果、牡丹、芍药、八角茴香、棉花果实、百合果实、牵牛花果实、罂粟、果实、油菜果实、白菜果实、荠菜果实、独行菜果实、向日葵、荞麦、玉米、稻、小麦、榆树果实、槭树果实、臭椿树果实、板栗、榛子、胡萝卜果实、茴香果实、草莓、莲、玉兰果实、菠萝、桑葚、无花果等。
手术刀、小镊子、放大镜。
三、实验操作及观察(一)真果与假果1. 真果:只由子房发育而来的果实。
取桃果实纵剖观察,果皮有三层,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最外一层为外果皮,食用部分为肉质的中果皮,内果皮为木质化硬壳;果皮内为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来,种皮由珠被发育而来。
2. 假果:除子房以外还有花的其它部分参加形成的果实。
最常见的是子房与花被或花托等一起形成的果实,如苹果、梨等。
取苹果用刀纵切观察,食用部分主要是花筒肉质化膨大部分,三层果皮被包在中央,种子在里面。
(二)单果、聚合果与聚花果1. 单果:一朵花中仅有一个雌蕊,后来只形成一个果实,就是单果。
这种单果可由一个心皮形成,也可以由2至多数心皮合生而成。
如桃(单心皮)、苹果(5心皮合生)。
2. 聚合果:一朵花中有许多分离的心皮(雌蕊),以后每个心皮均形成一个小果,并聚生于同一个花托上形成的果实。
如草莓、芍药、牡丹、毛莨果、蔷薇果和八角茴香等。
草莓食用部分为肉质花托,花托上有聚合而生的单个瘦果,所以从本质上看,草莓果也是假果;从结构上看,称其为聚合瘦果;八角茴香为聚合蓇葖果。
3. 聚花果(花序果、复果):由一个花序发育形成的果实。
如菠萝,食用部分为肉质化花被、子房及花序轴;桑葚,食用部分为许多肉质化花萼;无花果,以肉质化的凹陷的花序轴为可食用部分。
果实的类型果实主要分肉果和干果两大类。
1. 肉果:果皮肉质化的果实。
(1)浆果:果皮除外边几层细胞外,其余部分均肉质化并充满液汁,内含多数种子。
实验十一胚及胚乳的发育和果实的结构与类型植物的卯细胞受精后形成受精卵。
受精卵经过一段时间的休眠后开始分裂,形成两个细胞的原胚,其中珠孔端较大的细胞是基细胞,合点端较小的细胞是顶细胞。
顶细胞进一步发育,经球形胚、心形胚、鱼雷胚阶段,最终发育为成熟胚。
基细胞参与或不参与胚的发育。
与此同时,极核受精形成的受精极核发育形成胚乳。
胚与胚乳构成种子的两个重要部分。
植物的果实是由受精后雌蕊的子房膨大发育而成,其中子房壁发育形成果皮,胚珠发育形成种子。
由子房发育而成的是真果,而由子房和子房以外的部分发育成的果实为假果,由一朵花发育形成的果实为单果,由花中多个离生雌蕊发育形成的果实为聚合果,而由花序发育而来的果实为聚花果。
另外,根据成熟时果皮的形态(是否肉质化、是否成熟时开裂、是否有翅等)、子房的结构和胎座类型等,可以将果实分成不同的类型。
ˉ一、实验目的1.掌握荠菜胚与胚乳发育的基本过程,认识几个主要时期中胚、胚乳和种子的主要结构。
2.在掌握果实的基本结构和常见的果实类型的基础上,理解真果、假果、聚花果、聚合果的概念以及果实与种子对不同传播方式的适应。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荠菜胚发育的基本过程,果实的基本结构难点:理解真果、假果、聚花果、聚合果的概念三、器材和试剂1,植物材料不同发育时期荠菜角果的纵切永久制片,新鲜的荠菜花序、不同植物果实(桃、苹果、梨、番茄、草莓、毛茛、菠萝、桑、瓜、葡萄、花生、大豆、八角茴香、棉、白菜、板栗、玉米、槭、向日葵和蒲公英)。
2,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直尺、镊子和解剖针。
3.实验试剂5%KOH溶液。
四、操作步骤1.荠菜的种子发育过程不同发育阶段的荠菜子房纵切永久制片,观察其中的胚珠。
注意观察珠被、胚乳、胚及胚柄的结构。
①原胚阶段从受精卵分裂开始,到胚未分化成各种器官的阶段。
从两细胞开始到球形胚,均属此阶段。
此时的胚乳为游离核阶段,分布于胚囊的周围,胚驻中央是大液泡。
注意观察胚和胚柄的形态。
1. 了解果实的结构组成。
2. 掌握果实解剖的基本方法。
3. 通过观察果实内部结构,加深对果实发育和功能机制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果实是植物的重要繁殖器官,其内部结构复杂多样。
果实解剖是研究果实发育、成熟和功能的基础。
本实验通过对常见果实的解剖,观察其内部结构,了解果实的发育过程和功能。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苹果、梨、桃、葡萄、香蕉等。
2. 实验仪器:解剖刀、放大镜、解剖盘、剪刀、镊子、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将果实洗净,用解剖刀在果实的中部切开,观察其外部的形态特征,如果皮、果肉、果核等。
2. 将切开后的果实放在解剖盘上,用解剖刀将果皮与果肉分离,观察果肉的结构。
3. 用解剖刀将果肉与果核分离,观察果核的结构。
4. 将果核纵切,用放大镜观察其内部结构。
5. 如有条件,可用显微镜观察果肉和果核的细微结构。
五、实验结果1. 苹果:外果皮为绿色,果肉白色,肉质细腻;果核为五角形,内有种子。
2. 梨:外果皮为黄色,果肉白色,肉质松软;果核为圆形,内有种子。
3. 桃:外果皮为黄色,果肉白色,肉质多汁;果核为椭圆形,内有种子。
4. 葡萄:外果皮为紫红色,果肉白色,肉质细腻;果核为圆形,内有种子。
5. 香蕉:外果皮为黄色,果肉黄色,肉质软糯;果核为长条形,内有种子。
1. 不同果实的结构存在差异,这与植物的进化历程和生态习性有关。
2. 果实的发育过程包括果皮、果肉和果核的形成,这些结构共同构成了果实的整体。
3. 果实的成熟过程中,果肉逐渐软化,果皮逐渐变厚,果核逐渐硬化,这些变化与果实功能的实现密切相关。
七、实验结论1. 果实是植物的重要繁殖器官,其内部结构复杂多样。
2. 果实的发育过程包括果皮、果肉和果核的形成,这些结构共同构成了果实的整体。
3. 通过果实解剖实验,加深了对果实发育和功能机制的理解。
八、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受伤。
2. 解剖刀等实验器材要妥善保管,防止损坏。
3. 实验结束后,将实验材料清理干净,保持实验室整洁。
(首师大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三单元植物的花和果实11.果实的结构教学目的:1. 知道果实的结构是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的,果实有肉果和干果两类。
2. 培养观察能力和揭破果实的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归纳、概括果实结构的能力和分类能力。
3. 增进学生研究植物果实的兴趣和爱好,发展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知道果实的结构是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的。
教学难点:区分个别肉果。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自己喜欢的果实。
教师准备:苹果、柿子椒、花生、豆荚、马铃薯、萝卜、小刀、垫板、小盒、图片、核桃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同学们带来了很多果实,谁说说都有什么果实?看老师带来了什么果实?它们的结构怎样?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果实的结构。
学生自由谈(二)新授一、认识果实1. 指导学生通过解剖认识苹果和柿子椒的共同特征1)出示:苹果和柿子椒2 谈话:苹果和柿子椒的外形各不相同,要想了解它们的共同特征,我们还是应该从它们的内部结构找一找。
那我们就需要把它们切开,科学上叫做解剖。
怎样解剖呢?3 教师演示:横切、纵切的方法4 提出要求:(1)注意安全(2)切好后,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5 学生横切、纵切苹果和柿子椒6 汇报:7 小结:苹果和柿子椒的内部都有种子和果皮,那么,其他果实有没有这种特征呢?我们还要继续观察几种果实。
二、指导学生观察、比较干果的共同特征(方法同上)三、指导学生认识果实的结构1. 学生交流:果实的结构怎样?2. 汇报。
3. 小结:由此可以推想,所有的果实都有种子和果皮,这是果实的共同特征。
四、指导学生给果实分类1 谈话:我们二年级的时候,把果实按颜色、形状等进行了分类,今天我们再看看,果实还可以按什么分类?2 学生分组讨论:3 汇报:果实有的干燥,有的水多。
4 小结:像苹果这样成熟后肥厚多汁的果实叫做肉果。
像花生这样干瘪少汁的果实叫做干果。
作业观察你身边的果实,并说出他们是什么样的果实?板书:11. 果实的结构果皮干果构成分类种子肉果。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果实的基本结构。
2. 掌握观察果实结构的实验方法。
3. 分析果实结构的组成及功能。
二、实验原理果实是植物的一种繁殖器官,由子房发育而成。
果实结构复杂,主要由果皮、果肉、种子等部分组成。
通过观察果实结构,可以了解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变化,为植物学研究提供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苹果、梨、桃等水果。
2. 实验仪器:解剖刀、放大镜、显微镜、解剖盘、蒸馏水、酒精、碘液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将水果洗净,去皮,切成两半。
(2)将切好的水果放在解剖盘上,用解剖刀轻轻切开果皮,观察果皮的结构。
(3)用放大镜观察果皮表面特征,如颜色、纹理等。
2. 观察果皮结构(1)观察果皮厚度、质地、颜色等特征。
(2)用解剖刀沿果皮与果肉交界处切开,观察果皮与果肉之间的连接方式。
3. 观察果肉结构(1)观察果肉的颜色、质地、水分含量等特征。
(2)用解剖刀沿果肉与种子交界处切开,观察果肉与种子之间的连接方式。
4. 观察种子结构(1)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
(2)用解剖刀沿种子与种皮交界处切开,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
5. 观察胚珠结构(1)用显微镜观察胚珠的发育过程,包括珠心、珠被、珠柄等部分。
(2)观察胚珠内部的细胞结构,如胚乳、胚芽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果皮结构果皮是果实的外层,主要由表皮、皮层、果肉等组成。
果皮具有保护果实内部结构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减少水分蒸发,有利于果实的生长和发育。
2. 果肉结构果肉是果实的主要部分,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糖类、维生素、矿物质等。
果肉质地柔软,口感好,是人们喜爱的食物。
果肉与种子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肉质连接,有利于果实的传播。
3. 种子结构种子是植物的繁殖单位,具有胚乳、胚芽等部分。
种子内部的细胞结构复杂,为种子的生长发育提供物质基础。
4. 胚珠结构胚珠是果实发育的基础,包括珠心、珠被、珠柄等部分。
胚珠内部的细胞结构为胚乳和胚芽,为胚珠的发育提供物质基础。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果实的结构组成及其功能。
2. 观察不同种类果实的形态结构特点。
3. 比较分析不同种类果实的结构差异。
4. 培养观察、分析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果实是植物生殖器官之一,由子房发育而来。
果实的主要功能是保护和传播种子。
果实的形态结构与其生长发育环境、遗传特性等因素有关。
三、实验用品1. 植物材料:苹果、梨、桃、西红柿、黄瓜等。
2. 实验仪器:解剖刀、放大镜、显微镜、酒精灯、载玻片、盖玻片、蒸馏水等。
3. 实验试剂:碘液、稀盐酸、酒精等。
四、实验步骤1. 观察果实外部形态:观察不同种类果实的颜色、形状、大小、表面光滑程度等特征。
2. 解剖果实:用解剖刀将果实沿纵向切开,观察果实的内部结构。
3. 观察果实内部结构:- 外果皮:观察外果皮的厚度、颜色、质地等特征。
- 中果皮:观察中果皮的厚度、颜色、质地、汁液含量等特征。
- 内果皮:观察内果皮的厚度、颜色、质地、有无种子等特征。
- 种子: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等。
4. 显微镜观察:- 取果实组织切片,进行染色。
- 用显微镜观察果实细胞的结构,如细胞壁、细胞质、液泡、叶绿体等。
5. 记录与分析:将观察到的果实形态结构特点记录下来,并进行比较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果实外部形态:- 苹果:圆形,红色或绿色,表面光滑。
- 梨:梨形,绿色或黄色,表面光滑。
- 桃:圆形,红色或黄色,表面有毛。
- 西红柿:圆形或椭圆形,红色或黄色,表面光滑。
- 黄瓜:圆柱形,绿色,表面有刺。
2. 果实内部结构:- 苹果:外果皮薄,中果皮厚,汁液丰富,内果皮厚,内有多个种子。
- 梨:外果皮薄,中果皮厚,汁液丰富,内果皮薄,内有多个种子。
- 桃:外果皮薄,中果皮厚,汁液丰富,内果皮厚,内有多个种子。
- 西红柿:外果皮薄,中果皮厚,汁液丰富,内果皮薄,内有多个种子。
- 黄瓜:外果皮薄,中果皮厚,汁液丰富,内果皮薄,内有多个种子。
3. 显微镜观察结果:- 果实细胞壁较厚,具有保护作用。
实验十一植物果实的结构与类型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植物果实的结构与类型
二、材料与用具:
番茄、柿、西瓜、冬瓜、黄瓜、桔、柑、桃、苹果、落花生、槐果、豆类荚果、蔷薇果、牡丹、芍药、八角茴香、棉花果实、百合果实、牵牛花果实、罂粟、果实、油菜果实、白菜果实、荠菜果实、独行菜果实、向日葵、荞麦、玉米、稻、小麦、榆树果实、槭树果实、臭椿树果实、板栗、榛子、胡萝卜果实、茴香果实、草莓、莲、玉兰果实、菠萝、桑葚、无花果等。
手术刀、小镊子、放大镜。
三、实验操作及观察
(一)真果与假果
1. 真果:只由子房发育而来的果实。
取桃果实纵剖观察,果皮有三层,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最外一层为外果皮,食用部分为肉质的中果皮,内果皮为木质化硬壳;果皮内为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来,种皮由珠被发育而来。
2. 假果:除子房以外还有花的其它部分参加形成的果实。
最常见的是子房与花被或花托等一起形成的果实,如苹果、梨等。
取苹果用刀纵切观察,食用部分主要是花筒肉质化膨大部分,三层果皮被包在中央,种子在里面。
(二)单果、聚合果与聚花果
1. 单果:一朵花中仅有一个雌蕊,后来只形成一个果实,就是单果。
这种单果可由一个心皮形成,也可以由2至多数心皮合生而成。
如桃(单心皮)、苹果(5心皮合生)。
2. 聚合果:一朵花中有许多分离的心皮(雌蕊),以后每个心皮均形成一个小果,并聚生于同一个花托上形成的果实。
如草莓、芍药、牡丹、毛莨果、蔷薇果和八角茴香等。
草莓食用部分为肉质花托,花托上有聚合而生的单个瘦果,所以从本质上看,草莓果也是假果;从结构上看,称其为聚合瘦果;八角茴香为聚合蓇葖果。
3. 聚花果(花序果、复果):由一个花序发育形成的果实。
如菠萝,食用部分为肉质化花被、子房及花序轴;桑葚,食用部分为许多肉质化花萼;无花果,以肉质化的凹陷的花序轴为可食用部分。
果实的类型
果实主要分肉果和干果两大类。
1. 肉果:果皮肉质化的果实。
(1)浆果:果皮除外边几层细胞外,其余部分均肉质化并充满液汁,内含多数种子。
如葡萄、茄子、柿、猕猴桃、番茄。
(2)挎果:由子房和花托共同发育而来,是假果。
肉质部分为果皮和胎座。
如南瓜、冬瓜可食部分为果皮;黄瓜、西瓜可食部分主要是胎座。
(3)柑果:由多心皮、中轴胎座发育而成,外果皮革质,并且有油囊;中果皮疏松,网状;内果皮薄膜,囊状,囊内生出许多肉质化腺毛,为主要食用部分,如桔、柑。
(4)核果:内果皮全是由石细胞组成,坚硬木质化,形成果核;种皮薄,中果皮肉质化,为主要食用部分,如桃、李、杏、樱桃、枣等。
(5)梨果:由子房、花托愈合形成的假果,外果皮与花托没有明显界限,食用部分主要为肉质花托,如苹果、梨。
2. 干果:果实成熟后呈干燥状态的果实。
干果根据果皮的开裂与否又分为裂果和闭果两类。
裂果:果实成熟后裂开。
(1)蓇葖果:单心皮或多心皮离生,果实成熟后沿一条缝开裂的果实。
如八角茴香(大料)、牡丹果实、芍药果实。
(2)荚果(或称荚):为单心皮形成的果实,果实成熟后由背、腹两条缝裂开。
如豆科类植物的种子;但荚果也有特殊情况,有时不开裂,如落花生;还有的形成念珠状亦不开裂,如槐树果实。
(3)蒴果: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心皮组成的果实,是合生雌蕊发育而来的,果实成熟后开裂方式有多样:
纵裂:自果实的长轴方向开裂,如棉花、百合、牵牛。
盖裂:在果实顶部形成环状横裂,呈盖状开裂,如马齿笕。
孔裂:在果实心皮顶部仅裂一小孔,如罂粟。
(4)长角果和短角果:由两心皮组成,子房一室,在两心皮合生处生出一假隔膜,将子房隔为二室,果实成熟后沿二腹线开裂,只留下假隔膜,这是十字花科的特征。
果实较长的称为长角果,如油菜、白菜的果实;果实较短,近圆形或三角形的称为短角果,如荠菜,独行菜的果实。
闭果:果实成熟后不开裂。
(5)瘦果:果皮与种皮分离,果内只含有一枚种子,如向日葵、荞麦。
(6)颖果:果皮与种皮愈合,果亦只含一枚种子,如玉米、稻、麦。
(7)翅果:果皮伸展成翅状,翅有单翅,也有双翅,为具翅果实。
如榆属,槭属植物果实及臭椿果实。
(8)坚果:果皮坚硬,内含一枚种子。
如板栗,外边为褐色坚硬的果皮,在果实外还有带刺的壳,为花序总苞发育而来;还有如榛子,也是坚果。
(9)双悬果:由两心皮发育而来,果实成熟后分为两瓣,并悬于中央果柄上端,为伞形科果实特征。
如胡萝卜果实、茴香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