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刚性基层(底基层)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
- 格式:ppt
- 大小:2.42 MB
- 文档页数:37
半刚性基层(底基层)施工作业指导书天津市市政工程研究院2014年6月1 混合料组成设计半刚性稳定材料的组成设计包括:根据规定的材料和混合料指标要求,通过试验选取合适的集料和水泥、确定合理的集料配合比例、水泥剂量、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水泥稳定碎石必须达到强度要求,并具有较小的温缩和干缩系数(现场裂缝较少),以及施工和易性好(集料离析较小)。
1.1 材料要求(1)水泥可采用满足技术要求的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宜优先选用等级为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快硬、早强和受潮变质水泥不得使用,且不同品牌的水泥不能混用,如需更换水泥,必须提前进行相关的试验检测,满足技术要求的水泥方可使用,水泥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水泥稳定碎石用水泥质量要求夏季高温作业时,水泥温度不能高于50℃,否则,应采用降温措施控制混合料的出场温度。
(2)碎石宜采用反击式破碎机轧制的碎石,进场后按标准化工地的要求分档堆放,根据实际情况,基层、底基层集料宜按粒径19~31.5mm、9.5~19mm、4.75~9.5mm、0~4.75mm四种规格分档备料,集料的压碎值不大于30%。
1)石料必须满足表2级配要求:表2 骨架密实结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石料参考级配2)0~5mm的石料中0.075mm的通过率严格控制不大于10%,砂当量不小于60,根据调查目前沿线生产的石屑很难满足我们的使用要求,故特规定0~5mm的石料由公司统一指导进料,具体操作办法另行通知。
3)一个施工单位只能选用一家石料厂。
4)各施工单位派一个石料管理员进住石料厂,监督石料的生产和装料。
(3)水凡饮用水皆可使用,遇到可疑水源,应委托有关部门化验鉴定。
1.2 混合料组成设计(1)水泥稳定碎石应满足表3的技术要求(试件采用振动成型)表3 水泥稳定碎石技术要求(2)取工地实际使用的符合前述要求碎石,分别进行水洗筛分,按颗粒组成进行计算,确定各种碎石的组成比例和合成级配,建议基层与底基层的级配要求范围如表4。
浅析路面基层底基层施工质量控制摘要:随着我国高速公路迅猛发展,沥青混凝土路面成为主流,而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刚度小,荷载分布能力弱,需设基层(底基层)作为半刚性沥青路面的主要承重层。
因此,路面基层底基层的施工控制尤显重要。
关键词:路面基层(底基层)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中图分类号:u41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基层底基层施工前需要检查审核的内容1施工机械设备.主要指摊铺设备、压实机械及其他机械设备的数量、型号、生产能力能力等.2混合料拌和厂的位置、拌和设备以及运输车辆能否满足质量要求及连续施工要求.3路用原材料.检查土、粗细集料、结合料等各种原材料,要求满足《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4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试验报告.检查原材料的试验结果及混合料的击实试验、承载比、抗压强度的试验结果.(5)试验路段施工与总结报告。
铺筑试验路段的目的是:检验承包人提出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的适应性,检验拌和、摊铺与压实机械所具有的实际效果,检验和确定基层(底基层)施工中各道工序的质量控制指标,并提出保证质量有效措施及质量检验的试验方法。
最终获得大面积基层(底基层)施工时的各项技术参数。
二、基层(底基层)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1)水泥稳定砂砾(碎石)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碎石)施工①拌和与运输水泥稳定土混合料或二灰稳定混合料的拌和应采用厂拌法。
厂拌的设备及布置位置应在拌和以前提交监理工程师并取得批准。
水泥、石灰、粉煤灰与集料应准确过秤,按质量比例掺配,并以质量比加水。
拌和时加水时间及加水量应有记录,以提交监理工程师检验。
当进行拌和操作时,稳定料加入方迟应能保持自始至终均匀分布于被稳定材料中。
应在通向称量漏斗或拌和机的供应线上为抽取试样提供安全方便的设备。
拌和机内的死角中得不到充分搅动材料,应及时排除。
运输混合料的运输设备,应分散设备的压力均匀地在已完成的铺筑层整个表面上通过,速度宜缓,以减少不均匀碾压或车辙。
当拌和厂离摊铺现场距离较远时,混合在运输中应加覆盖以防水分蒸发,并保证装卸高度均匀以防离析。
半刚性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问题的预防处理措施摘要:文介绍了半刚性基层施工中质量问题的处理,针对其施工过程中的一些质量控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半刚性基层施工处理措施半刚性基层材料的强度由于稳定材料与土石材料在掺配、拌和、压实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而形成。
石灰稳定类包括石灰土、石灰砂砾土、石灰碎石等,其强度形成主要指石灰与细粒土的相互作用,土中掺入石灰,石灰与土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从而使土的工程性质发生变化,初期表现为土的结团,塑性降低,最佳含水量增大,最大密实度变小等,后期变化主要表现为结晶结构的形成,从而提高土的强度与稳定性。
影响石灰土的强度与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土质、石灰的质量与剂量,养生条件与龄期等。
半刚性基层材料的缺点是抗变形能力低,在温度或湿度变化时易产生开裂,当沥青面层较薄时,易形成反向裂缝,进而严重影响路面的使用性能,了解各种半刚性基层材料的缩裂规律有利于科学技术人员科学地进行高等级公路路面的基层的选型,材料配合比设计和施工,从而把裂缝减少到最低程度。
1半刚性基层裂缝的处理半刚性基层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承载结构,基层的质量是否达到规范与设计要求直接决定了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质量。
半刚性材料、沥青材料对温度和湿度变化比较敏感,在其强度形成过程中以及运营期间会产生干缩裂缝和低温收缩裂缝,在路面交通荷载重复作用下,半刚性基层的这种干缩裂缝和收缩裂缝会扩展到沥青路面形成反射裂缝而具有弱点。
路面裂缝不仅影响路面美观、降低平整度,而且在路面开裂后水分通过裂缝渗到路面基层、底基层甚至土基,削弱基层、土基的强度,从而加剧路面的破坏。
因此,防止基层开裂,为沥青路面提供良好的承载结构将有效地保证沥青路面的质量。
可采取以下措施防止基层开裂:一是在基层施工中注意湿治养护并及时做封层处理以防止基层初期破坏和干缩裂缝;二是在基层采用预留缝:每隔10m或20m切缝,并铺设土工织物,土工织物应与封层同时施工。
在横向施工缝处可铺设土工织物或将横缝两侧各20cm的基层切除,深度5cm,用沥青混合料填补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