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2) 半刚性基层(底基层)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
- 格式:pptx
- 大小:2.06 MB
- 文档页数:37
浅谈半刚性基层施工要点及质量控制半刚性基层由于其特殊的承上启下的联接作用,使得它在施工中的要求较为严格。
半刚性基层在商丘市公路路面结构中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结构,随着我国公路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沥青混凝土路面成为主流,而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刚度小,荷载分布能力弱,需设基层作为半刚性沥青路的主要承重层。
因此,基层施工控制尤为重要,而水泥稳定碎石作为一种常用的基层结构,在日前广为推广应用的基础上,其施工质量的控制尤其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1半刚性基层的施工要点在进行大面积施工以前(正式开工前至少一个月),修筑一定长度的试验路段很有必要。
目前在我国高等级公路基层实践中,许多施工单位通过修筑试验路段来进行施工优化组合,把主要问题找出来并加以解决,由此提出标准施工法用以指导大面积施工,从而使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提高,施工进度加快,取得了显着的经济效益。
在修筑试验路段中,承包人应应向监理工程师担供用于试验路段的原材料、混合料、组成设计以及备料、拌合、摊铺、碾压、养护设备一览表和施工程序。
施工工艺及操作计划等详细说明,并由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
试验路段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后,便可以进行半刚性基层的大面积施工了。
以水泥稳定碎石为例,简要介绍一下商丘市在进行水泥稳定碎石施工中总结的施工方法和一些要注意的问题:1. 1组成设计水泥稳定碎石的组成设计应根据规范要求的强度标准,通过实验选取最适宜于稳定的碎石级配,我市在选用碎石上采用三种规格的石料进行掺配,即10~20mm、5~10mm、5mm以下(按32:28:40的比例掺配)并确定必需的水泥剂量(水泥剂量是影响水泥稳定碎石的主要指标,考虑到施工离散性的影响,实际施工时水泥剂量比原设计值增加0.5%)和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含水量是水泥级配碎石中又一项重要控制指标。
含水量小造成混合料难以成型,压实度达不到要求;含水量过大,碾压有明显的轮迹,局部出现弹簧,成型三天后有明显的干缩裂缝,所以考虑到拌和、运输、摊铺过程中水分的散失,可适当增加2%的含水量),在需要改善碎石的级配比例时,还应注意掺和料的比例。
半刚性基层工程施工半刚性基层是一种重要的路面结构层,它具有一定的刚度和扩散能力,能够有效传递行车荷载,并具有良好的抗拉、抗疲劳和水稳定性。
在公路、市政道路和机场跑道等工程建设中,半刚性基层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半刚性基层工程施工的相关知识进行介绍。
一、半刚性基层的定义与特点半刚性基层是指在路面结构中处于面层和基层之间的一层材料,它具有一定的刚度,能够承受一定的弯曲和剪切力,同时具有较好的扩散能力,能够将行车荷载均匀分布到基层上。
半刚性基层材料通常采用水泥、石灰等无机结合料稳定土或碎石等骨料组成。
二、半刚性基层的施工方法1. 混合料的拌和半刚性基层的施工通常采用集中厂拌法或路拌法。
集中厂拌法是指在工厂内设置专门的拌合设备,将水泥、石灰等结合料和骨料按照设计比例进行拌和,形成均匀的混合料。
路拌法是指在施工现场使用摊铺机或拌和机将水泥、石灰等结合料和骨料进行现场拌和。
2. 混合料的摊铺混合料的摊铺是半刚性基层施工的关键步骤。
摊铺前应进行基层表面的处理,确保基层表面清洁、干燥和平整。
混合料的摊铺应采用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水泥混凝土摊铺机或稳定土摊铺机进行。
摊铺速度应根据混合料的类型和气候条件进行调整,一般控制在1-3米/分钟。
3. 碾压混合料摊铺后,应立即进行碾压。
碾压的目的是确保混合料的密实度和稳定性。
碾压一般按照先轻后重的顺序进行,即先用轻型压路机进行初压,再使用重型压路机进行碾压。
碾压过程中应确保混合料的含水量在1%左右,以达到最佳的压实效果。
4. 接缝处理半刚性基层施工中,接缝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纵向接缝应采用全断面推进式铺筑方法,尽量减少纵向接缝。
在必须分幅施工时,纵缝必须垂直相接。
横缝施工时,每天每班应采取连续铺筑的方法,尽量减少施工横缝。
5. 养护半刚性基层的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天。
养护期间,应保持基层表面的湿润,防止基层材料过早干燥和裂缝的产生。
常用的养护方法有洒水养护、覆盖养护和喷涂养护等。
浅谈半刚性基层\底基层的施工质量控制作者:扈炳刚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年第06期摘要:我国北方路面基层或底基层多为水泥稳定碎石或砂砾结构,此基层为半刚性基层,施工过程中多出现强度不足,甚至是局部出现表面松散、裂缝现象。
本文从材料选用,材料试验、配比设计、施工工艺控制等方面分析了半刚性基层、底基层的施工质量控制技术。
关键词:半刚性基层底基层原材料组成设计施工质量控制1 概述半刚性路面基层、底基层,尤其是水泥稳定碎石或砂砾在路面基层、底基层施工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施工质量直接影响路面的使用情况。
所以应该有较好的受力性能、稳定性、耐久性,同时由于材料易于取得,无论从路段施工还是混合料的加工,都能形成机械化作业,所以在我国的北方路面基层、底基层广泛应用半刚性材料。
为了保证半刚性基层、底基层满足设计要求和使用性能,材料的选用、配合比设计、施工质量控制等是重点。
2 半刚性基层、底基层在原材料采购方面的质量控制半刚性路面基层、底基层常用的原材料主要有水泥、碎石、砂砾、矿渣、矿粉等。
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均可用于半刚性路面基层、底基层,但应采用初终凝时间4h以上和终凝时间较长(宜在6h以上)的水泥。
不应使用快硬、早强水泥以及已受潮变的水泥。
宜采用强度等级较低(如32.5级或42.5级)的水泥。
碎石(砾石)压碎值要符合强度要求,颗粒组成要级配合理,砂砾的级配要良好,选用优质天然砂,石屑的颗粒组成要均匀,控制好掺加量,保证级配连续。
在备料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化验、筛分,严把质量关。
3 半刚性路面基层、底基层组成设计方面的质量控制半刚性路面基层、底基层的组成设计要符合强度标准,确定最佳的结合料剂量,确定最佳含水率、最大干密度。
应使集料具有良好的级配。
材料的7d浸水抗压强度应符合规定。
通过实验确定必需的水泥剂量和混合料的最佳含水率,确定掺加料的比例。
综合稳定时,如水泥用量占结合料总量的30%以上,应按技术要求进行组成设计。
半刚性基层振动成型法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摘要:2015年8月1日由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主持修订后的《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正式实施。
本细则吸收了近些年在基层生产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成熟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
提出采用间断、密实型的级配构成原理,改进无机结合料稳定级配碎石或砾石等材料的级配设计方法。
本文主要根据作者的实际经验针对振动压实及骨架嵌挤结构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分析和研究,总结出一些具体控制方法,仅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半刚性基层;振动成型法:施工技术;质量控制1引言半刚性基层振动成型法施工技术是《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提出的新技术、新工艺,对于这些新理念进行研究和总结以便对半刚性基层进行更好的控制2半刚性材料设计方面的问题传统设计方法与现场碾压工况不匹配室内采用重型击实试验确定材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采用静压成型试件测定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而施工现场大多采用振动压路机和胶轮压路机进行碾压。
传统设计方法与现场碾压工况明显出现不匹配的情况,室内试验数据难以准确反映和控制现场施工质量。
现场压实标准过低压实标准的适当提高依赖于碾压设备的升级,如今的碾压设备在性能及压实功能上可以说有质的飞跃,若仍然沿用规范对于压实度的控制标准显然不太合适。
而且,现行《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也明确指出,当采用大能量压路机时,宜将压实度在原有基础上提高1%~2%。
3半刚性材料施工现状正是因为对半刚性材料在设计方面存在的一些认识上的偏差,导致施工过程中存在以下一些被视为正常现象的不正常现象,严重影响着半刚性(底)基层的施工质量,比较典型的现象有: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混合料的水泥剂量达到5%~6%以上;工程中为达到设计强度指标及保证路面芯样完整,提高水泥剂量几乎成为唯一的也是最有效的手段;现场芯样无侧限抗压强度往往大于室内静压成型试件的强度;在现有碾压设备下,无需对施工工艺进行严格控制也能达到较高的压实度已经被接受(压实度超百现象普遍存在);正是在压实度容易达到的情况下,基层的压实质量反而被严重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