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三才女-冰心2012.3.
- 格式:ppt
- 大小:1.70 MB
- 文档页数:32
冰心人物介绍冰心人物介绍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
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
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以下是冰心人物介绍,欢迎阅读。
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1923年店铺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
1946年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返回中国。
1999年2月28日21时12分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
1作品特点冰心的儿童文学作品充满着对少年儿童的爱和希望。
冰心从儿童的特点出发,寓教育于情趣之中,以情感人。
冰心从不以少年儿童的教育者面貌出现,不以空泛的说教,生硬的训诫来教育儿童,而是采用与少年儿童促膝谈心的方式,以亲切、委婉的语调,述说自己生活中的见闻和内心的感受,并且叙述得那样有趣,那样娓娓动听,就像有一种魔力吸引着小读者。
冰心在倾吐自己的感受时又是那样情感淳厚,意绪绵绵,幽幽地牵动了少年儿童的心,促使他们在激动、快乐、振奋中,不知不觉地受到作品所表现的主题思想的启迪,从中得到教益。
对少年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启发少年儿童的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是冰心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但是,冰心的作品并不是直接论述我们的祖国是如何伟大,怎样可爱,为什么应该爱国等等,而是以精巧的构思和生动的情景,抒发对祖国的爱。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儿童文学作品中,爱国主义情感表现得更为浓烈。
作者对祖国由衷的赞颂,不是抽象的,凌空的,而是通过冰心亲身的感受,自然而然地抒发出来的。
这感受是以耳闻目睹,新旧对比为基础;加上作者细密的.观察,艺术的组合,生动、形象地反映出来。
冰心在自己的儿童文学作品中,也往往根据少年儿童求知欲强的特点,艺术地穿插一些天文、地理、历史、科学诸方面的知识,灌输给小读者。
冰心(1990-1999),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女作家。
福建省福州人,原籍福建长乐县横岭乡。
父亲谢禄湾是清政府的海军军官,曾参加甲午中日海战,具有爱国思想。
冰心的童年是在山东烟台海边度过的。
大海以它奇幻多彩的晨昏朝夕,孕育了她丰富的想像,陶冶了她诗人的气质。
1913年全家迁至北京。
1914年入北京教会学校贝满女中,因志愿医学,于1918年进协和女子大学理科预科。
从1919年9月起,冰心这一笔名写了许多问题小说,如《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杀人》、和《去国》等,引用了较为强烈的社会反响。
所一冰心说,是五四这道闪电,这声惊雷“把我‘震’上了写作的道路”!从1920年开始,冰心又以诗歌体裁舒畅对人生的感受。
由于受戈尔泰《飞鸟集的影响,她写出了令文坛瞩目的短诗集《繁星》和《春水》。
1923年,冰心出版了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春水》。
童年她毕业于燕京大学,于1923年8月赴美国留学。
她在作品中更热衷于一宣扬母爱、自然、童真为内容的“爱的哲学”,代表作有《悟》《寄小读者》等。
冰心从1923年开始在《晨报》副刊《儿童世界》栏内发表《寄小读者》,1923年结集出版。
从1923年至1935年,该集即发行21次,平均不到半年即重印一次。
抗战期间,冰心于1938年到昆明,曾在呈贡县简易师范义务教课。
1940年到重庆。
因生活的需要而又不愿用冰心的名字撰文,曾用“男士”的笔名在《星期评论》上发表文章,后将这些作品收为《关于女人》集。
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随其丈夫吴文藻去日本,1949年至1951年在东京大学(原帝国大学)教“中国新文学”课程。
她的散文、小说、诗歌收成了集子出版的有《归来以后》、小桔灯》、《我们把春天吵醒了》、《鹦鹉赞》等。
1958年她开始写《再寄小读者》,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国外的旅行游记,这些通讯与她的散文《鹦鹉赞》、《三到青龙桥》等一样,洋溢着国际主义的深情,激荡着反霸反殖的心潮。
文学巨匠冰心资料简介冰心是我国当代的一位文学巨匠,他在我国的文坛上有着很高的评价,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冰心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女作家冰心的简介冰心的本名叫做谢婉莹,“冰心”是她的笔名,来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她是福建长乐人,出生的时间是1900年10月5日,逝世的时间是1999年2月28日,享年99岁,因此她也被称为了“世界老人”。
冰心是一个诗人,但她与此同时也是一个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散文家,由此可见她对中国的文学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她也被尊称为“文坛祖母”。
冰心的作品大多没有过多的浓妆艳抹,有的只是淡淡的描写,显得很朴素无华,她的作品中的女星大多都是一些带有理想形象的人物,她们的心地都很善良,温柔大方,充满着青春的活力,为女性赢得了很多的尊严,这也是冰心心目中对女性的希望。
冰心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是巨大的,她也获得了很多的奖项,她死后人们为了纪念她为她修建了文学馆、纪念馆和纪念碑,还以她的名字命名了冰心奖。
冰心的原名谢冰心即冰心,冰心原名是谢婉莹,冰心是她的笔名。
冰心是取自于“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意思。
冰心是福州长乐人,著名的女诗人、作家、文学家等。
她所写的诗歌和散文曾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到目前来说,她的作品还有很大的文学价值。
冰心原名是谢婉莹,冰心出生在一个军事的家庭,父亲是一名军官,她家原本是居住在福州长乐,后来因为父亲的任职和任务,全家都搬迁到了烟台。
冰心的童年就在烟台度过了,大海的宽广和辽阔对冰心的影响很大,在冰心的早期作品中,她也常常写到大海。
在幼年的时期,冰心就已经阅读了很多的中国古典文学和外国文学的作品。
之后,他们全家又搬到了北京,冰心在一所教会学校学习。
1918年,冰心梦想自己成为一名医生,于是考进了协和女子大学的预科,但后来由于文学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发生,冰心改变了自己的初衷,转而选择了文学方面的专业。
冰心在大学中拿到很几次奖学金,后来以优异的成绩从燕京大学毕业。
冰心生平经历1900年10月5日,生于福建省福州隆普营,原名谢婉莹。
1912年,考入福州女子师范预科学习。
1914年,考入北京贝满女子中学。
1918年,升入协和女子大学理预科。
1919年,参加五四爱国运动,在北京《晨报》公开发表第一篇文章,9月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首次使用“冰心”的笔名。
1923年,入美国威尔斯利大学研究院学习。
1926年,毕业回国,到燕京大学国文系任教。
1936年,赴欧洲游历。
1937年,回到北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1946年,赴日本,发表《给日本学生的一封公开信》。
1947年回国。
1949年,新中国成立。
受日本东京大学邀请,讲授中国新文学。
1951年,在周总理关怀和有关部门周密安排下全家回到祖国。
1953年,出席在北京召开的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参加全国文协会员代表大会。
11月,赴印度访问。
1954年,当选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6年,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并当选中央委员。
1960年,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1966-1971年,在“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后得到周总理的保护,到“五七干校”劳动。
1978年,当选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
1988年,“冰心文学创作生涯七十年展览”在新建的北京图书馆展出。
1990年,“冰心儿童图书奖”在北京设立,并举行首届颁奖大会。
1992年,当选民进中央荣誉主席。
冰心研究会在福州成立,巴金任会长。
1993年,“冰心生平与创作展览”在福州举行。
1995年,获我国出版界最高荣誉----第二届国家图书奖荣誉奖。
1996年,冰心文学奖创立,并在泰国曼谷举办冰心文学奖的颁奖典礼。
被推举为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名誉主席。
1997年,冰心文学馆举行开馆典礼,这是国内首座为健在作家建造的文学馆。
1998年,获首届中国内藤国际育儿奖。
第二届冰心文学奖颁奖。
1999年2月28日21时,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冰心,被忽略的女性智慧作者:张耀杰来源:《记者观察》2013年第09期冰心与宋美龄是美国马萨诸塞州威尔斯利学院的校友。
由于这层关系,冰心、吴文藻夫妇抗战期间一度受到国民政府的提拔重用。
1948年前后,旅居日本的冰心投桃报李,把“集各种各样的特点于一身的女人”之类的赞美之辞,奉献给了当年的第一夫人宋美龄。
而时移世易,1991年,冰心又把“我国20世纪的十亿人民心目中的第一位完人”的赞美辞,奉献给了共和国总理周恩来。
可以说,这两句话是完整理解世纪老人冰心的一条线索。
她左右逢源又政治正确的处世方式和女性智慧,被忽略了太久。
1940:冰心、吴文藻应邀赴渝参加抗战冰心原名谢婉莹,1900年10月5日出生于当时还叫闽侯县的福州市。
她的祖父谢銮恩是位私塾先生。
与著名教育家严复和著名文学家林纾是同乡好友。
她的父亲谢葆璋17岁时,随严复到位于天津紫竹林的北洋水师学堂学习,1895年参加过甲午海战。
冰心出生时,谢葆璋已经是“海圻”号巡洋舰的副舰长。
1923年。
冰心得到燕京大学的姊妹学校美国威尔斯利学院的奖学金,同年8月17日,她与来自清华学堂和燕京大学的余上沅、吴文藻、许地山、梁实秋、顾一樵等100多人,由上海赴美留学。
这时的冰心已经相继出版诗集《繁星》和小说集《超人》。
离开北京之前的1923年7月24日,她还协助《晨报副镌》开辟“儿童世界”栏目,并于7月25日发表《寄小读者。
通讯一》。
“我原来是想用小孩子口气。
说天真话的。
不想越写越不像!这是个不能避免的失败。
但是我三年中的国外的经历,和病中的感想,却因此能很自由的速记了下来,我觉得欢喜”。
“越写越不像”的《寄小读者》于1926年结集出版,以其清浅可人的温情爱心和童心童趣,为冰心赢得了最广大的读者群和深远的影响力。
1926年夏天,硕士毕业的冰心回到刚刚迁址于北京西郊的燕京大学(今北京大学)任教。
同时以校友代表身份进入该校的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
在冰心回国之前,继续留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社会学博士学位的吴文藻,特地赶到波士顿交给她一封写给未来岳父母的求婚长信,其中郑重表示,“我誓愿为她努力向上,牺牲一切,而后始敢将不才的我,贡献于二位长者之前,恳乞您们的垂纳!”1928年冬天。
冰心简介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
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
原籍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
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
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
1900年10月5日出生于福州一个具有爱国、维新思想的海军军官家庭,她父亲谢葆璋参加了甲午战争,抗击过日本侵略军。
在海浪、舰甲、军营中冰心度过了着男装、骑马、射击的少年生活。
中华民族饱受列强欺凌的屈辱历史,更激发了她的爱国之情。
第一次使用了‚冰心‛这一笔名时有人问她为什么用‚冰心‛,她回忆说:‚当时我不愿同学们知道文章是我写的,而‘冰心’笔划既简单好写,又与我的本名‘莹’字含义‘光洁、透明’相符。
冰心崇尚‚爱的哲学‛。
‚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
她非常爱孩子,把孩子看做‚最神圣的人‛,认为他们是祖国的花朵,应该好好呵护,深受人民的敬仰。
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与赞美,以及对生命的赞颂。
冰心的名言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她的一生言行,她的全部几百万的文字,都在说明她对祖国、对人民无比的爱心和对人类未来的充沛信心。
她喜爱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经过历史积淀下来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
她热爱生活,热爱美好的事物,喜爱玫瑰花的神采和风骨。
她的纯真、善良、刚毅、勇敢和正直,使她在海内外读者中享有崇高的威望。
冰心逝世后,党和人民给她以高度的评价,称她为‚二十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忠诚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
‛她把她的一生都献给了孩子、祖国和人民,献给全社会和全人类。
冰心的资料简介个人相关资料冰心,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那么关于她的资料简介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冰心的资料简介,供大家参阅!冰心简介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
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
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
1946年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返回中国。
1999年2月28日21时12分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
冰心人物经历1900年10月5日冰心出生于福州三坊七巷谢家大宅(今鼓楼区杨桥东路17号),该宅院也是林觉民故居,是冰心祖父谢銮恩从林觉民家属购得。
次年5月,全家迁至上海。
1903年,因为父亲谢葆璋受命海军训练营营长,同时负责筹办海军学校,随父迁至烟台,在此居住的8年里度过了她幸福而多彩的童年生活。
在烟台,她开始读书,家塾启蒙学习期间,已接触中国古典文学名著,7岁即读过《三国演义》、《水浒》等。
与此同时,还读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说部丛书”,包括英国著名作家迭更斯的《块肉余生述》等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
1911年(一说为1912),进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开始了预科学习。
1913年随父迁居北京,住在铁狮子胡同中剪子巷,其父谢葆璋前来北京出任民国政府海军部军学司长。
1914年就读于北京教会学校贝满女中。
1918年入读协和女子大学理科,开始向往成为医生,后受“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转文学系学习,曾被选为学生会文书,投身学生运动,并因此参加北京女学界联合会宣传股的工作。
此期间著有小说《斯人独憔悴》、诗集《繁星·春水》,短篇小说《超人》。
作者简介李坑中心小学李忠华冰心(1900年-1999年),女,原名谢婉莹,福建省长乐市(今福州市长乐区)人,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
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
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
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讲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返回中国。
1999年2月28日21时12分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
创作特点小说冰心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大多不用浓墨重彩,也较少精雕细刻,只用素描的笔法,淡淡数笔,人物形象就仿佛那出水的芙蓉,鲜灵灵地浮现在水面上。
《六一姐》、《冬儿姑娘》、《小桔灯》分别塑造了三个生活在不同时代的少女形象。
冰心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理想、完美的青年女性的形象。
她们大多心地善良,温柔美丽,活泼大方,稳健端庄。
她们青春焕发,充满活力,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赢得女性的尊严;以自身事业上的辉煌成就,获得男人的敬重。
此外还有一系列热爱祖国的青年,慈怜温柔的伟大母亲,通情达理的老奶奶,以及博学风趣的老教授等众多形象,透出了温情。
在艺术表现上,冰心善于借鉴和运用抒情手法。
在作冰心品中,时而以叙述人的口吻直接抒发情感,时而通过人物的语言或人物的心理活动来表露作者的主观意态,使小说带着浓重的抒情色彩。
冰心往往喜欢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法。
以“我”作为展开故事的线索,满蕴着深情,倾诉我的所见、所闻、所遭、所感、所触,使读者感到小说中所发生的一切,全是人生的真实,没有虚构编织的成分,没有浪漫的色彩,没有人为的戏剧性的冲突,没有媚俗的诙谐,具有逼真性和亲切感。
这给作者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可以更灵活地起讫,转折,变化,作者浓烈的情愫的抒发,可以表达得更加得心应手。
冰心简介冰心什么样的人冰心简介冰心简介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岁,籍贯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 .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被称为“世纪老人”.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1926年,冰心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执教于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校.此后著有散文《南归》,小说《冬儿姑娘》等,表现了更为深厚的社会内涵.抗日战争期间在昆明、重庆等地从事创作和文化救亡活动.1946年赴日本,曾任东京大学教授.1951年回国,先后任《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作品有散文集《归来以后》《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和《晚晴集》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艺术上仍保持着她的独特风格.其中《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表现了她对儿童的爱,她希望儿童们能有一个美好的心.她的作品还有诗集《繁星》、《春水》,为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以“自然”“童真”与“母爱”为主题,以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对自然的赞颂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为主要内容,表达了她对母亲的情感、对孩子的喜爱、对自然的赞叹及对人生的理解,被著名作家茅盾称为繁星格与春水体.她的短篇小说《空巢》获1980年度优秀短篇小说奖.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桔灯》于同年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荣誉奖.冰心的作品除上面提到的外,还出版有小说集《超人》《去国》《冬儿姑娘》,小说散文集《往事》《南归》,散文集《关于女人》,以及《冰心全集》《冰心文集》《冰心著译选集》等.她的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 冰心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她非常爱孩子,把孩子看做“最神圣的人”,认为他们是祖国的花朵,应该好好呵护,深受人民的敬仰.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与赞美.冰心的爱,是博大的,深沉的,犹如她热爱的大海.冰心出生于福州一个具有爱国、维新思想的海军军官家庭,4岁时迁往山东烟台,此后很长时间便生活在烟台的大海边.或许正是大海那博大,宽广的精神,孕育了她“海化”的性格.她爱玫瑰,“不但喜爱玫瑰的色、香、味”,“更喜爱它花枝上的尖硬的刺.”“有它自己的风骨”.她爱猫,爱一切美好的事物,热爱生活.冰心深爱着她的故乡.无论是烟台八年,还是定居北京,无论是留学美国,还是旅居日本,故乡的影子都追随着她.从她的作品中处处可以找寻,如《我的故乡》《故乡的风采》等一篇篇文字,更是倾注了她对故乡的深深爱恋.冰心在漂洋过海,留学国外后,并没有像一些留洋学子一身洋装,一股洋味,她还是一个中国小老太太的样子.爱故乡是爱祖国、爱人民的起点.冰心这样认为.正是从爱乡开始,她以爱的力量关爱着这个世界.“世界是和平的,人类是自由的,只有爱,只有互助,才能达到永久的安乐与和平”.因而,冰心到哪儿都有她的朋友,她的朋友不分年龄,不分国籍.冰心的爱更多地倾注于一代又一代的孩子身上.从“五四”运动时期步入文坛,在近一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伴随世纪的风云变幻,她一直坚持近八十载,笔耕不辍,硕果累累,为世人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学遗产.期间,她为孩子们写作,长达七十多年,她的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他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冰心《繁星》冰心一生视孩子为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她辛勤浇灌,培植祖国的花朵,她把自己的稿费,捐给了孩子,捐给了希望工程,可以说,冰心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孩子,许多人一提起冰心,便想起孩提时代受到她的教育、熏陶和艺术感染,便有一种纯洁一种温情.在我提笔打算写冰心时,问一个朋友,听到“冰心”,你想起什么?他毫不犹豫地说:“《再寄小读者》《小桔灯》,一个慈祥富有爱心的人.”我第一次见到冰心这个名字时,我就觉得她很美,看到照片,我更相信她是美的,后来读《笑》《繁星》《小桔灯》等文章,我丝毫不怀疑了.但认识冰心的人,一般都停留在《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一篇篇温纯、纯洁的文字,清新无华,通俗易懂,写给小读者,一切为孩子.当年读冰心的文章,就仿佛听家中老人谈古说今,娓娓道来,甚为亲切.如今,冰心已离我们而去,我们说到冰心时,似乎更多地陷入回忆中,冰心是孩提时代的一个“伙伴”,就像那盏“小桔灯”,保留了童年一段抹不去的回忆.。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籍贯福建福州长乐人,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 ,被称为“世纪老人”。
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
诗集《繁星》《春水》的主题是对母爱、童真、自然的赞美,这三大主题构筑了冰心的思想内核——“爱的哲学”。
1900年10月5日她出生于福州一个具有爱国、维新思想的海军军官家庭,她的父亲谢葆璋参加了甲午战争,抗击过日本侵略者。
4岁时她迁往山东烟台,此后很长时间便生活在烟台的大海边。
大海陶冶了她的性情,开阔了她的心胸;而父亲的爱国之心深深影响着她幼小的心灵。
1912年,冰心考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成为谢家第一个正式进学堂读书的女孩子。
1919年8月,冰心在《晨报》上发表她的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并第一次使用了“冰心”这个笔名。
从1920年开始,冰心又以诗歌体裁抒唱对人生的感受。
由于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她写出了著名诗集《繁星》和《春水》,摹仿者不乏其人,造成了所谓“小诗的流行的时代”,当时有人将此类短诗称为“春水体”。
冰心的诗歌风格含蓄、温婉。
1940年,冰心移居重庆,出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
1946年11月,冰心随丈夫吴文藻到日本,曾在日本东方学会和东京大学文学部演讲,后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
1999年2月28日21时,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
冰心的一生可谓十分充实,她曾说过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世界上充满了光和爱,等着青年自己去找,不要走那条悲惨的道路!
1。
冰心冰心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
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
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
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
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
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
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
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
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
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
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926年,冰心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执教于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校。
此后著有散文《南归》、小说《分》、《冬儿姑娘》等,表现了更为深厚的社会内涵。
抗日战争期间在昆明、重庆等地从事创作和文化救亡活动。
1946年赴日本,曾任东京大学教授。
1951年回国,先后任《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
作品有散文集《归来以后》、《再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晚晴集》、《三寄小读者》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
艺术上仍保持着她的独特风格。
她的短篇小说《空巢》获1980年度优秀短篇小说奖。
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桔灯》于同年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荣誉奖。
冰心的作品除上面提到的外,还出版有小说集《超人》、《去国》、《冬儿姑娘》,小说散文集《往事》、《南归》,散文集《关于女人》,以及《冰心全集》、《冰心文集》、《冰心著译选集》等。
她的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
生平冰心曾说:“我的生年最好记:1990年!我是二十世纪的同龄人。
”冰心姓谢,学名谢婉莹,笔名有冰心女士、男士、冰心等。
女诗人冰心生平事迹简介冰心的生平介绍冰心,原名谢婉莹,笔名为冰心,她的笔名是取自于“一片冰心在玉壶”上的意思,冰心原籍是福州横岭村人,出生在一个具有爱国情怀的海军军官的家庭,是著名的诗人、作者、文学家。
冰心是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最忠心的爱国主义者,同时她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她的父亲曾经参加过甲午的海战,抗击过日军,后来在烟台创办了海军学校担任校长的职位。
冰心在四岁的时候就举家搬迁到了烟台,她从小就生活在大海边,大海的宽广给带给她开阔的心胸。
同时,她父亲的爱国精神和强国的意志对她产生着很大的影响。
在她的启蒙学习时期,她就已经接触到了中国的古典文学,七岁的时候就已经读过四大名著。
在辛亥革命之后,她又回到了福州,后来又迁居到了北京,她那时的梦想就是能成为一名医生。
冰心经历过“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她深知自己的命运跟国家深深地联系在了一起。
在爱国学生运动的推动下,她在《晨报》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论文和第一篇小说,在小说中第一次用了自己的笔名冰心。
因为文章的内涉及到了社会的问题,所以很快就受到别人的注意。
之后,她所写的《斯人独憔悴》等文学作品被人成为是当时极具代表性的“问题小说”,因为里面的内容特别突出反映了封建社会对妇女的摧残、面对新老社会两代人的矛盾以及军阀对人民带来的痛苦。
冰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要分析冰心是一个怎样的人,可以从她生活的环境与她的作品中感受到。
冰心出生在一个爱国的海军军官家里,她的父亲是谢葆璋,曾经参加过甲午战争,与日本侵略者做对抗。
在冰心4岁的时候和父亲一起迁移到了烟台,她生活在大海边,心胸也因此开阔了起来。
父亲常常和她一起在海边散步,爱国的他常常告诉女儿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伤害,这让年幼的冰心牢牢地记在了心里,所以冰心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也成了一个爱国的人。
冰心的作品中的女性大多纯真、勇敢、正直,由此可以看出冰心也是这样的人。
冰心的确如此,在她的文学作品的旋律都是母爱与童真,在现实生活里冰心也确实是一个喜欢小孩的人,由此可见她非常的有爱心。
冰心一生的履历冰心一生履历冰心,原名谢婉莹,原籍福建长乐县,1900年10月5日生于福州市。
童年,她在烟台度过了七八载山陬海隅的生活。
冰心早期的作品,常常亲切地写到大海。
幼年,她广泛地阅读了中国古典小说和汉译外国作品。
1912年她考入福州女子师范预科。
1913年随家到北京,进入教会学校贝满女子中学。
1918年,冰心抱着学医的目的考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后改变初衷,转学文学。
1923年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
冰心属于“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涌现出的第一批现代作家,是其中最知名的女作家之一,为文学研究会的重要成员。
在新思潮的激荡下,1919年9月她以“冰心”的笔名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揭示了为了事业改良家庭生活的必要性。
以后,她又发表了《斯人独憔悴》等揭示社会、家庭、妇女等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
与此同时,她写作散文,1921年发表的《笑》,被认为是新文学运动初期一篇具有典型意义的美文。
她还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出了300多首无标题的格言式自由体小诗,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在“五四”新诗坛上别具一格,显示了女作家特有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意识,很受读者欢迎。
1923年秋,冰心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研究院学习英国文学,从这时至1926年,她把自己在旅途和异国的见闻感受以及对往事的追忆,陆续写成亲昵恳切的29封寄小朋友的信,发表在《晨报》的《儿童世界》专栏,并结集为《寄小读者》于1926年出版。
这是冰心早期散文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最早的儿童文学作品。
她的散文比小说和诗歌有更高的成就,在当时被称为很有魔力的“冰心体”。
1926年,冰心在美国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女子文理学院任教。
这期间创作较少,有影响的作品有《南归》、《命》、《冬儿姑娘》、《我们太太的客厅》等。
这些作品有较多较深厚的社会内容,显示出冰心对生活的新认识。
1936年暑假,她赴欧美游历,经日、美、苏、意、英、法、德等国。
冰心简介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
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
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冰心简介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1900年10月5日出生于福州一个具有爱国、维新思想的海军军官家庭,她父亲谢葆璋参加了甲午海战,抗击过日本侵略军,后在烟台创办海军学校并出任校长。
冰心出生后只有7个月,便随全家迁至上海,4岁时迁往山东烟台,此后很长时间便生活在烟台的大海边。
大海陶冶了她的性情,开阔了她的心胸;而父亲的爱国之心和强国之志也深深影响着她幼小的心灵。
曾经在一个夏天的黄昏,冰心随父亲在海边散步,在沙滩,面对海面夕阳下的满天红霞,冰心要父亲谈谈烟台的海,这时,父亲告诉小女儿:中国北方海岸好看的港湾多的是,比如威海卫、大连、青岛,都是很美的,但都被外国人占领了,“都不是我们中国人的”,“只有烟台是我们的!”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幼小冰心的心灵。
在烟台,冰心开始读书,家塾启蒙学习期间,已接触中国古典文学名著,7岁即读过《三国演义》、《水浒》等。
与此同时,还读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说部丛书”,其中就有英国著名作家迭更斯的《块肉余生述》等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在读《块肉余生述》时,当可怜的大卫,从虐待他的店主出走,去投奔他的姨婆,旅途中饥饿交迫的时候,冰心一边流泪,一边扮着手里母亲给她当点心的小面包,一块一块地往嘴里塞,以证明并体会自己是幸福的!辛亥革命后,冰心随父亲回到福州,住在南后街杨桥巷口万兴桶石店后一座大院里。
这里住着祖父的一个大家庭,屋里的柱子上有许多的楹联,都是冰心的伯叔父们写下的。
这幢房子原是黄花岗72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家的住宅,林氏出事后,林家怕受诛连,卖去房屋,避居乡下,买下这幢房屋的人,便是冰心的祖父谢銮恩老先生。
在这里,冰心于1912年考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成为谢家第一个正式进学堂读书的女孩子。
冰心人物生平生平事迹1900年,10月5日(农历庚子年闰八月十二日)生于福建省福州府城隆普营。
原名谢婉莹。
祖父谢銮恩(子修)在福州城内道南祠授徒为业。
父亲谢葆璋(镜如)时任清政府“海”巡洋舰副舰长。
母亲杨福慈,出身书香门第,能诗善文。
1901年,随家移居上海。
5岁随家迁居山东烟台。
7岁,开始在家塾里附学。
8岁开始偷偷地写。
1912年,报考福州女子师范预科,虽然未上过小学,却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录取了。
1913年,父亲到北京就任中华民国海军部学司司长。
初秋,她同母亲和三个弟弟由舅舅护送到北京,住东城铁狮子胡同中剪子巷十四号。
1914年秋,以优异成绩考取北京贝满女子中学(后改为女十二中)。
1915年,参加了贝满女中学生的爱国活动。
1918年夏,毕业于贝满女子中学。
秋,进入协和女子大学理预科。
1919年,参加“五四”爱国运动,被选为学生会的文书,并参加北京女学界联合会的宣传股,开展罢课、罢市等宣传活动。
8月25日,北京《晨报》发表了女学生谢婉莹投稿的《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这是她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文章。
9月18日——22日,北京《晨报》连载了她的.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第一次以“冰心”为笔名。
10月7日——12日《晨报》连载第二个短篇小说《斯人独憔悴》。
后被改编为三幕话剧公演。
1920年,发表了她最早的诗作:《影响》、《天籁》、《秋》,署名婉莹。
1921年,由许地山、世英介绍加入研究会。
1923年,诗集《星》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5月,短篇小说、集《超人》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诗集《春水》由新潮社出版。
夏,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燕京大学,得文学士学位。
同时获金钥匙荣誉奖。
7月,开始为《晨报副镌》儿童世界专栏写《给儿童世界的小读者》通讯。
29日开始刊登。
通讯延续到1926年9月,共计29篇。
8月,赴美国留学。
1926年,5月,通讯集《寄小读者》,由北新书局出版。
6月,毕业于美国威尔斯利大学研究院,得士学位。
离美回国。
9月,回母校燕京大学任教。
谢冰心林徽因谢冰心林徽因因为一篇《我们太太的客厅》卷起千层浪,冰心和林徽因不合的传闻,算是近代文学史上的公案了吧。
冰心和林徽因的关系到底怎么样冰心和林徽因,同为福建籍,都是诗人,在当时的文化圈里都很有魅力,有许多共同的朋友,两人的夫君吴文藻和梁思成还是清华的同事。
两人低头不见抬头见,按理说两人做到和睦相处应该不难,让人料不到的是,两人却是有着芥蒂和积怨的。
林徽因以一位才女的形象渐进人们的视线,而且她在建筑界功绩卓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者;令人称奇的是她在文学界也留下了传世杰作,虽然数量不多,但足以与现代诸多知名作家比肩,除此而外她那高贵的出身、显赫的家世、出众的容貌与气质、细腻的心思与才情都为她的生平涂抹上了一层神秘的光彩。
赢得可许多男性精英的爱慕、尊敬甚至崇拜。
但在上层知识女性中,她几乎是没有一个真正的朋友。
后来梁思成的外甥女吴荔明在她所著的《梁启超和他的儿女们》一书中,也毫不避讳地说,林徽因和亲戚里众多女性相处不谐,只与吴荔明本人的母亲梁思庄(梁思成胞妹)没有芥蒂。
林徽因个冰心的积怨又从何而起,难道仅仅因为林徽因的女性朋友少?林徽因与冰心的芥蒂应当是从冰心的小说《我们太太的客厅》开始。
梁思成和林徽因一家搬到北平的总布胡同的四合院后,周围很快聚集了一批当时中国知识界的文化精英,如徐志摩、金岳霖、周培源、胡适、朱光潜、沈从文等。
这些学者与文化精英聚集梁家,品茗坐论天下事,好不热闹。
据说当时林徽因在其中谈古论今,皆成学问。
慢慢地,梁家便形成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北平最有名的文化沙龙,时人称之为“太太的客厅”。
据说冰心的小说《我们太太的客厅》影射的'就是梁家的“太太的客厅”,冰心在小说中写道:“我们的太太自己虽是个女性,却并不喜欢女人。
她觉得中国的女人特别的守旧,特别的琐碎,特别的小方。
”又说:“在我们太太那‘软艳’的客厅里,除了玉树临风的太太,还有一个被改为英文名字的中国佣人和女儿彬彬,另外则云集着科学家陶先生、哲学教授、文学教授,一个‘所谓艺术家’名叫柯露西的美国女人,还有一位‘白袷临风,天然瘦削’的诗人。
女作家冰心生平事迹简介冰心是一位著名的女作家,原名为谢婉莹,那冰心的生平是怎样的?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冰心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冰心生平简介谢冰心就是冰心,原名为谢婉莹,籍贯是福建福州长乐人,是现代著名的诗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家。
冰心虽然曾经在美国留过学,在日本也居住了将近五年左右,但是冰心的国籍从未改变,一直是中国。
冰心认为:爱故乡是爱国家和爱人民的起点。
所以,她永远都深爱着自己的故乡和祖国。
冰心出生于一个海军世家,她的父亲是海军训练营的营长,曾经在甲午海战的时候做出过很大的贡献。
之后,冰心的父亲因为要创办海军的学校,因此全家都搬到了烟台,那时的冰心才四岁。
冰心在之后的八年中度过了自己色彩斑斓的童年生活。
在烟台的时候,冰心就开始接触学习,那时候就已经接触了很多中国的古典文学,七岁就已经读过《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图书,她对这些书籍也是相当感兴趣。
同时,她还阅读了国外一些作者的作品,对她以后的创作有很深刻的影响。
因为家庭环境和周围环境的熏陶,再加上被父亲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所感染,所以年少的冰心那时就有一颗爱国的情怀,从小就立志想为国效力。
冰心在大学毕业后去了美国的大学攻读英国的文学,在那段时期专心研究文学。
在她出国的那段时间里还不忘将自己在异国他乡所见所闻写成散文寄回国内,由此可见她对祖国存在着深深的依恋。
虽然之后,她与丈夫去到欧美很多地方留学,在那里也居住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最终还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她并没有想过要更换自己的国籍,所以冰心的国籍永远都是中国。
冰心的诗集《繁星》是冰心的第一部诗集,这部诗集中收入了冰心从1919年到1921年所写的小诗,一共有164首,最开始是发布在了北京的《晨报》上。
《繁星》是冰心在泰戈尔的《飞鸟集》的影响下所创作的,用她的话讲,就是将自己零碎的思想装在一个盒子中。
总体来说,这部冰心诗集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冰心诗集《繁星》第一方面的内容讲的是对母爱的歌颂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