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城猪的保护和利用
- 格式:docx
- 大小:37.06 KB
- 文档页数:2
2023-11-09contents •保护种猪的重要性•本地种猪的特点与现状•保护本地种猪的措施•成功的保护案例•本土种猪保护的挑战与前景•相关技术与研究进展•政策与法规的影响目录01保护种猪的重要性本地种猪遗传资源是宝贵的生物资源,具有独特的基因特点和适应性,对于农业、畜牧业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地种猪的基因资源可以为育种提供宝贵的素材,通过基因编辑等现代技术,可以培育出更具适应性、生产效率和抗病能力的猪品种。
遗传资源的价值本地种猪由于数量较少、繁殖率低等原因,存在灭绝的风险。
保护本地种猪是防止品种灭绝的重要措施。
品种灭绝对生物多样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保护本地种猪是维护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防止品种灭绝本地种猪是生物多样性的组成部分之一,保护本地种猪有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对于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服务具有重要意义,保护本地种猪有助于维护农业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维护生物多样性02本地种猪的特点与现状我国拥有丰富的本地种猪遗传资源,如荣昌猪、太湖猪、东北民猪等,具有独特的优良特性,如抗病能力强、适应性强等。
遗传资源丰富本地种猪一般具有较强的耐粗饲能力,能够适应农村地区的饲料条件。
耐粗饲本地种猪的肉质通常较好,适合制作各种传统美食。
肉质优良由于现代化养殖的冲击和养殖效益的问题,本地种猪的数量逐渐减少。
数量减少缺乏保护种质资源流失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导致本地种猪品种濒临灭绝。
由于缺乏重视和投入,本地种猪的种质资源面临流失的风险。
030201本地种猪的养殖技术相对落后,缺乏科学管理和疫病防治意识。
养殖技术落后由于外来品种的引入,本地种猪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市场竞争政策对本地种猪的保护和扶持力度不够,影响其发展。
政策支持不足面临的挑战03保护本地种猪的措施建立保种场提高保种场设施水平保种场的设施需要满足种猪的生活习性和繁殖需求,同时要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提高保种质量。
通城猪资源调查报告
孙华;梅书棋;彭先文;宋忠旭;郭万正
【期刊名称】《现代畜牧兽医》
【年(卷),期】2008(000)010
【摘要】通城猪是湖北省地方猪种之一,具有早熟、繁殖力高、肉质好、耐粗放等优点.现有核心群108头,公猪15个血统,多数采用人工授精方式进行配种.通城猪生长缓慢,达75 kg体重日龄为21 3 d,测定期(25 kg~75 kg)日增重约490 g,初产母猪总产仔数为8.5头,经产母猪总产仔数为11.38头,哺乳期一般为30 d,初生窝重平均为11.15 kg.肌内脂肪含量较高,肉色鲜红,肉质细嫩.现多作为母本与外来猪种,如长白、大约克等进行三元杂交生产商品猪,或者利用其肉质优良的特点,与其他品种杂交级进选育优质猪新品系,以供市场需求.
【总页数】3页(P11-13)
【作者】孙华;梅书棋;彭先文;宋忠旭;郭万正
【作者单位】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湖北,武汉,430209;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湖北,武汉,430209;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湖北,武汉,430209;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湖北,武汉,430209;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湖北,武汉,4302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28.4
【相关文献】
1.通城猪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保种技术方案 [J], 徐三平
2.八眉猪遗传资源调查报告 [J], 郑炳辉;李三禄;张换成;宋积锁
3.官庄花猪遗传资源调查报告 [J], 蓝锡仁
4.撒坝猪遗传资源调查报告 [J], 邹星炳;尚美聪;刘祥学;杨荣昌;张荣慧
5.淳安花猪遗传资源调查报告 [J], 祝荣;方永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加快地方特色猪种资源保护利用我国加快地方特色猪种资源保护利用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保护和发展地方特色猪种资源,这是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满足人民对优质食品需求的重要举措之一。
地方特色猪种,由于适应性强、繁殖力高以及独特的风味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
为了加快地方特色猪种的保护和利用进程,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举措。
首先,在技术支持方面,建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和实验室,加强对地方特色猪种的遗传资源保护和育种研究。
通过科学的遗传改良和交配选择,提高地方特色猪种的品质和生产性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其次,在市场推广方面,加大对地方特色猪种的宣传力度,提高其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通过推广地方特色猪种的优点和风味,吸引更多消费者选择这些猪种,推动地方特色猪肉的消费增长。
此外,我国还大力支持地方特色猪种的种养产业发展。
通过财政资金的投入和补贴政策的实施,鼓励农民养殖地方特色猪种,提高其养殖质量,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加强养殖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民对地方特色猪种的养殖管理水平,保证猪肉的质量和安全。
在加快地方特色猪种资源保护利用方面,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很多地方特色猪种得到了有效保护和利用,它们的产量和市场价值都有所提升。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遗传资源的多样性保护、养殖技术的创新和市场开拓等方面亟待解决。
为了进一步加快地方特色猪种资源保护利用的步伐,我们应该加强政府部门的组织协调能力,加大科研力量的支持,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资金支持。
同时,加强与农民的沟通和培训,提高他们对地方特色猪种的认识和养殖技术,确保其可持续发展和利益最大化。
总之,我国加快地方特色猪种资源保护利用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我们有信心将地方特色猪种打造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亮点,并为人民提供更加优质、健康的食品。
猪的生物安全保障措施
猪的生物安全保障措施是指为了预防和控制猪类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而采取的一系列保护措施。
由于猪类传染病的严重性和对养猪业的经济影响,保护猪的生物安全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措施:
1.隔离和检疫措施
在猪场中,必须对新引进的猪只进行隔离检疫,并确保猪只健康。
隔离期间,应严格控制与其它猪只接触,以防止疾病传播。
2.疫苗预防
猪类传染病的预防关键在于疫苗的广泛使用。
猪场必须按照兽医的指导,定期给猪只接种疫苗,以增强它们的免疫力,降低发病率。
3.卫生防护
保持猪场的卫生环境是预防疾病的关键。
猪舍必须定期清洁,保持干燥,以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滋生。
猪只的饮水和饲料必须干净卫生,并定期更换。
4.限制访客和交通
猪场应限制非必要人员进入,并严格控制和记录访客的行动。
同时控制进出猪场的车辆和物品,减少病原体的传播风险。
5.病死动物的处理
猪场必须及时处理病死动物,防止病原体的扩散。
按照相关法规,病死动物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安全处理,可以通过焚烧、埋
葬或者其他合适的方式。
6.员工培训和监测
猪场的员工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猪类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并严格执行。
猪场应定期监测猪只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综上所述,猪的生物安全保障措施在猪场中非常重要。
通过实施上述措施,可以预防和控制猪类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保持猪场的健康状况,确保猪类养殖业的稳定发展。
通城猪的特点及其保种利用
徐三平;彭中镇
【期刊名称】《猪业科学》
【年(卷),期】2006(23)4
【摘要】通城猪由原产地通城县而得名,属“华中两头乌猪”品种中极其代表性
的类群,2000年被列入《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
它具有瘦肉细嫩多汁、鲜香味浓;产仔多,性成熟早,发情明显,配种容易,母性好;抗逆性强;遗传性稳定;杂交配合力好等优良特性,是一宝贵的地方猪遗传资源,是湖北省的主要当家地方猪母本品种。
【总页数】4页(P74-77)
【作者】徐三平;彭中镇
【作者单位】湖北省通城县畜牧局,湖北,通城,437400;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
【相关文献】
1.通城猪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保种技术方案 [J], 徐三平
2.以创新思维推动猪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感动与责任——2014年国家级猪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保种技术培训班在合肥举办 [J], 张院萍;
3.通城猪保种与利用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J], 黄廷华;樊斌;徐三平;李奎;刘
榜
4.通城猪保种利用工作的进展与展望 [J], 徐三平;吴明洲;吴招甫;吴平波;杜亚球;黎旺明;王直槐;徐圣海;胡贺
5.《通城猪保种与利用信息管理系统》软件成功开发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猪的饲养与管理中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在农业生产中,猪的饲养与管理不仅关乎经济效益,还与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两个方面探讨猪的饲养与管理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环境保护1. 水源保护猪舍废水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
为了保护水源,应采取以下措施:(1)建设合理的污水处理系统,对猪舍废水进行分流、收集和处理,如采用沉淀池、厌氧池等技术。
(2)合理控制猪舍周边的排泄物堆积,防止废水渗漏到地下水或水域。
2. 空气质量保护猪舍内常常存在氨气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对人畜健康和周边环境造成危害。
为了改善空气质量,应采取以下措施:(1)科学进行通风换气,保持猪舍内空气的流通和新鲜,如使用排气扇、换气窗等设备。
(2)定期清理和消毒猪舍,减少废弃物的堆积和腐烂。
3. 土壤保护猪舍周围的土壤也容易受到污染,特别是猪粪的施用不当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为了保护土壤,应采取以下措施:(1)合理利用猪粪,进行科学施肥,避免过度的施用导致土壤养分失衡。
(2)加强农田管理,合理轮作、休闲和耕作,降低土壤侵蚀和对农田的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二、资源利用1. 水资源利用猪舍饮水是猪的基本需求,合理利用水资源对节约水资源非常重要。
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1)优化水源供应系统,利用循环水系统、雨水收集等技术,减少用水量。
(2)科学管理猪舍内的饮水设备,保持其正常运行,减少水的浪费。
2. 饲料资源利用猪舍饲料是饲养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利用饲料资源对提高经济效益至关重要。
为了充分利用饲料资源,应采取以下措施:(1)采用科学饲养方法,合理配制饲料,确保猪的健康生长,减少饲料浪费。
(2)利用饲料添加剂和发酵技术,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减少养殖过程中的能量和营养损失。
3. 能源资源利用猪舍通常需要供应电力和热能,合理利用能源资源对节约成本和减少能源消耗非常重要。
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1)优化猪舍内的电力供应系统,如采用节能灯具、智能控制系统等设备,减少能源消耗。
猪的饲养与管理中的环境保护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长,猪肉作为主要的肉类来源之一,其养殖业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然而,猪的饲养与管理中的环境保护问题也逐渐凸显。
为了实现可持续的猪肉生产,我们必须关注并采取措施保护环境,包括减少废物污染、优化饲养方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
一、减少废物污染废物污染是猪养殖过程中最常见和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猪的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如果不能妥善处理,会造成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为了减少废物排放,应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科学的粪便处理系统:运用生物菌剂等技术,可以降解有机废弃物,减少废物的体积并降低污染物含量。
此外,适时清理猪舍,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也是必要的。
2.合理使用农业资源:将猪粪堆肥用于农作物生产,既能有效利用资源,还能改善土壤质量。
通过科学配比、合理施肥等方法,确保废物的利用效率。
二、优化饲养方法饲养方法的优化对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通过改善猪的饲养环境、饲料管理等措施,可以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生产效率,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1.科学设计猪舍:合理设计猪舍结构,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有利于减少疾病传播、提高生长效率。
适当增加通风设施、保证自然光线、控制温度等都是有效的方法。
2.优化饲料管理:合理控制饲料的摄入量和品种,减少浪费和污染。
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可以增加猪的营养吸收效率,减少粪便产生。
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
通过科学管理和创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资源的浪费,降低环境对猪饲养的影响。
1.循环利用水资源:合理使用并循环利用饮用水和清洗水。
收集、处理和储存雨水,制定科学的水资源管理方案,减少用水量,并确保水质的合格与洁净。
2.推广节能环保技术:使用高效节能设备,改进生产工艺,减少能源的浪费。
例如,采用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综上所述,猪的饲养与管理中的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减少废物污染、优化饲养方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措施都是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合作猪资源保护利用现状及发展建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而“资源保护与利用”一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猪肉生产已成为我国的主要产业。
而猪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也正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篇文章,将从猪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如何合作保护猪资源,从而推动我国猪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猪肉生产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产业之一,约占全球总产量的50%以上。
在保护与利用方面,我国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猪资源利用方面,主要包括:食品加工和畜禽养殖。
而在保护资源方面,主要措施为:加强污染防治、推广科学的饲养模式、建立科学的运输和储存系统、推广生态循环农业。
此外,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猪资源,我国政府还推出了相关政策措施,如:开展可持续农业试验、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绿色食品、促进循环农业等。
二、存在的问题虽然在猪资源保护和利用方面,我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但是,在实践中,猪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面临着许多问题。
其中最主要的有:1.猪肉供过于求。
由于国内生猪规模养殖的普及和技术不断提升,导致猪肉市场供过于求,价格波动较大。
2.猪粪污染。
我国的猪粪产生量庞大,猪粪无规律的排放,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
3.疫病的爆发。
猪病毒疫病的爆发会导致猪肉价格上涨,对养殖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4.资源浪费。
在猪肉加工过程中,仍存在较多的未利用部分,从而导致资源的浪费。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以下建议,旨在推动猪资源保护利用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1.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和创新。
加强研究,将生猪养殖技术和环境保护相结合,研究肥料的科学利用,加强猪病毒疫苗研究与推广,以助于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保护环境并降低疫病爆发的风险。
2.政府主导推动绿色生态猪场建设。
在保护环境和人们健康与食品安全的同时,建设环保型的猪场,利用猪粪来生产沼气或有机肥,实现绿色、环保的猪肉生产。
关于保护利用我国地方猪遗传资源的若干建议来源:彭中镇等(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0)发布时间:2007-02-26 浏览次数:2487 下载附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以下简称《畜牧法》)已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十九次会议通过,并经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05年12月29日签署第45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
《畜牧法》中把“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紧随“总则”安排在第二章,运用法律手段就加强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作出了全面规定。
随后的第三章也涉及到一些与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相关的内容。
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如何去贯彻执行。
为此,本文就我国地方猪遗传资源的活体保护以及开发利用中的某些问题谈谈我们的认识并提出若干建议,供行政主管部门及同行参考。
1 成绩斐然我国地方猪的保种与利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通过数次猪品种资源普查,基本摸清了资源的基本情况,开始解决“同(品)种异名”问题;出版《中国猪品种志》及各地品种志;开展了地方猪种质特性与遗传距离研究;进行了保种理论与方法的讨论与探索;召开多次保种利用学术与工作会议;成立了国家家畜禽遗传资源管理委员会;建立了国家畜禽牧草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中心等遗传资源基因库;制订了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发布了《畜牧法》、《种畜禽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开始将保护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国家启动了畜禽种质资源保护项目;增加了保种的经费投入;建立了若干地方猪遗传资源保种场和保护区;公布了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抢救了一批濒危和濒临灭绝的珍稀品种;遗传资源的评估研究也有一定成绩。
地方猪遗传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得了重要进展;资源创新方面的尝试在积极进行。
地方猪遗传资源作为育种素材对一些新品种(品系)的育成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其为杂交亲本所开展的杂交利用和配套系培育以及地方猪资源产品的开发,为繁荣市场、促进养猪业的增产增效和产业化的发展以及农民增收作出了贡献。
通城猪的保护和利用
黎旺明;徐圣海
【期刊名称】《中国猪业》
【年(卷),期】2013(0)S1
【摘要】湖北省通城县种畜场是由湖北省人民政府拨款于1959年建立的通城猪
原种场,属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2008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级华中
两头乌猪(通城猪)保种场"。
现有干部职工56人,其中退休28人,土地面积80亩,房屋总建筑面积5 910 m2,固定资产2 200万元。
近几年,在农业部、湖北省畜牧兽
医局的大力支持下,加强了保种场建设,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规范了种猪生产经营和技术管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总页数】2页(P108-109)
【关键词】通城猪;华中两头乌猪;种猪生产;省畜牧兽医局;生猪人工授精;母猪舍;土
地面积;种质特性;性能测定;保温设施
【作者】黎旺明;徐圣海
【作者单位】湖北省通城县种畜场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28
【相关文献】
1.国家级重点保护猪种"通城猪"的保种措施 [J], 徐三平;徐亮
2.用创新成就猪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美好未来——地方猪种保护与利用协作组的“新”
年会 [J], 张院萍;
3.总结成绩查摆问题推动地方猪保护与开发利用又好又快发展——中国地方猪种保护与利用协作组第十一届年会在京召开 [J], 王亚辉
4.创新通城猪保种选育利用组织体系做好开发利用文章 [J], 黎旺明;徐三平;杨忠新;刘红辉
5.沙子岭猪的保护、利用及启示--关于湘潭市沙子岭猪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调查[J], 武深树;刘靖;刘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