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外国近现代教育制度(一)
- 格式:ppt
- 大小:114.50 KB
- 文档页数:31
外国教育史备考知识点: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现代教育制度二、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现代教育制度(一)英国教育的发展1.《巴尔福教育法》与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变化进入20世纪,英国加强了地方教育的管理。
1902年,英国颁布了《巴尔福教育法》。
法令的主要内容有:(1)设立地方教育当局管理教育,以代替原来的地方教育委员会;(2)规定地方教育当局的主要职责是保证满足初等教育的要求,享有设立公立中等学校的权利,并为中等学校和师范学校提供资金;(3)地方教育当局还应负责对私立学校和教会学校的资助,并对其进行一定的控制。
《巴尔福教育法》的颁布促成了英国政府教育委员会和地方教育当局的结合,形成了以地方教育当局为主体的英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
法案第一次把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放在一起论述,使国民教育变为完整的初等义务教育,并把中等教育纳入地方管理,结束了英国教育长期的混乱状况,提供了建立国家公共教育的基础。
2.《费舍教育法》1918年,英国国会通过了教育大臣费舍提出的教育议案,制定了新的初等教育法,也称《费舍教育法》。
法案的主要内容有:(1)加强地方当局发展教育的权力和国家教育委员会制约地方当局的权限;(2)地方当局为2-5岁儿童开设幼儿学校;(3)规定5-14岁为义务教育阶段,小学一律实行免费,禁止雇用不满12岁的儿童做童工;(4)地方教育当局应建立和维持继续教育学校,向进入这种学校的年轻人(14-16岁)免费提供适当的学习课程、教学和体育训练。
《费舍教育法》在英国历史上首次明确宣布教育立法的实施要考虑到建立面向全体有能力受益的人的全国公共教育制度。
在建立完整的国家教育制度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哈多报告》1924年,英国政府任命了以哈多爵士为主席的调查委员会,负责对英国的全日制小学后教育进行调查研究。
委员会在1926年至1933年间提出了三次《关于青少年教育的报告》,一般称为《哈多报告》。
报告的主要内容有:(1)小学教育应重新称为初等教育。
三、德国近现代的教育制度(一)17世纪至18世纪中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笼络人心及扩充军队,德意志各邦的王公们都非常重视国民教育。
16世纪末17世纪初开始,各封建公国把初等学校由教会管理改为国家管理,并颁布一些学校法令,规定实行初等强迫教育,如德国最大的一个邦国——普鲁士,于1717年和1763年先后两次颁布此类法令,规定5~12岁儿童必须到学校受教育,否则对家长要课以罚金,甚至儿童缺课,也要对其家长加以罚款。
从而德国在西欧率先将学校管理权国家化。
德国的初等学校主要是由路德派倡导和兴办起来的,学校设施一般非常简陋,师资水平也不高,大多由裁缝、鞋匠和退伍士兵担任或兼任。
宗教教育是其主要内容,同时也教一些简易的读写算方面的知识,教学方法主要是死记硬背和体罚。
后来,经虔信派努力,这类学校得到较大发展,手工科列入学校课程,直观性原则和学生自主性原则受到重视。
另外,班级教学和本族语教学等在这一时期也得以实施。
这些都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这一时期,德国的中等学校主要有三种类型:古典文科中学、武士学校和实科中学。
文科中学在德国中等学校中占据重要地位,由宗教改革时期梅兰克吞创立的拉丁中学和斯图谟创建的文法中学演变而来,主要是为了把贵族子弟训练成政府官吏,与劳动人民无关。
武士学校则沿袭中世纪骑士教育而来,其任务是把贵族子弟训练成为文武官职及从事外交事务的人员。
学习的内容较宽泛,但很肤浅。
18世纪出现的实科中学则适应了工商业资产阶级发展的需要,是一种既具普通教育性质,又具职业教育性质的新型中学。
实科中学主要讲授一些接近实际生活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实用知识,这促进了德国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实科中学曾盛极一时。
此时,德国大学受国家的影响日渐增强,人文主义精神逐渐排斥着欧洲大学传统的中世纪学风。
学校增加了新人文主义学科和实用学科。
国语授课、教学方法的改进,打破了旧大学沉闷的氛围,给大学增添了新的活力。
此外,这一时期的德国还创办了许多新大学,如圣·尼古拉大学、哈利大学、赫丁根大学等,这为德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开创了新的局面。
德国近代教育背景:17世纪德国发展远远落后于英、法等国。
到了18世纪,普鲁士逐渐强大起来,德国教育史上这一时期一般是指普鲁士的教育。
教育概况 17—18世纪 1、初等教育的发展:18世纪,德国大部分邦国都颁布了强迫义务教育的法令。
最著名1763年《普通学校规章》,德国成为世界上最早提出实施义务教育和最早从教会手上夺得教育权国家。
2、泛爱学校教育运动:泛爱学校是受卢梭和夸美纽斯教育思想影响而出现的新形式学校,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在德国的实践。
创始人是巴西多,泛爱的意义是指要尽可能地爱儿童。
泛爱学校强调适应自然教育原则和让儿童主动地学习的教学方式。
3、中等教育的发展:文科中学、实科教育以及骑士教育是中等教育的三个主要类型。
古典文科中学是主要形式,进行的是精英教育。
德国还有其特有的培养贵族的特殊学校—骑士学校,该学院注重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播。
4、高等教育的发展:德国建立了现代大学。
这些大学吸收新的哲学和科学成果,提倡学术自治和教与学的自由,注重培养科学研究和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实行教授制和讨论课等新制度,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典范。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1810年由教育家洪堡创立的柏林大学。
19世纪德国的学前教育起步较早,发展迅速。
洪堡的教育改革内容:在初等教育方面,重视提高师资的数量和质量,努力改进培养工作;对学校制度改革,形成德国教育双轨制。
在中等教育方面,削减文科中学中古典中学的内容,扩大普通基础学科的内容。
在高等教育方面,1810年建立柏林大学,开创了高等教育教学与科研并重的新局面。
第斯多惠论教育背景:他被尊为“德国师范教育之父”,主要的著作有《德国教师培养指南》主张:1、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有三个:天资、教育和自由。
2、教育的目的:培养完人,也即是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3、教学论的论述: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不能把他们分割开来。
以形式教育为主,它是最后的目的。
4、教学原则:遵循自然的原则、遵循文化的原则、遵循连续性和彻底性的原则、遵循教育直观教学的原则。
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考试题真题卷(含答案)60:29:0单选题共40题1近代大学最早的职能是____。
A. 培养人才B. 科学研究C. 服务社会D. 文化创新正确答案: A知识点: 第5章高等学校的职能(1)2西周时期,由天子开办的大学称为____,由诸侯开办的大学称为____。
A. 泮宫、辟雍B. 太学、宫学C. 辟雍、泮宫D. 宫学、太学正确答案: C知识点: 第2章古代高等教育(2)3在高校的知识传承与创新活动中最具活力的要素是____。
A. 学生B. 教师C. 教学条件D. 教材正确答案: B知识点: 第9章高等学校教师的地位与权利义务(1)4“癸卯学制”在高等教育阶段分为三级,第一级是高等学堂,第二级是大学堂,第三级是____。
A. 学院B. 研究生院C. 书院D. 通儒院正确答案: D知识点: 第2章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1)5下列关于教育研究方法的特殊性表述错误的是____。
A. 教育现象或问题的复杂性导致了教育研究论证的复杂性B. 教育现象具有更大程度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C. 通过人与人之间交流展开研究的方法不适合处理人与物之间的关系D. 在教育研究中不适合借鉴或移植其他学科的一些研究方法正确答案: D知识点: 第11章高等教育研究的性质与意义6高等学校必修课程内容的特点是____。
A. 国家规定的知识范畴B. 学校自主认定的知识范畴C. 基础知识范畴,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和相对稳定性D. 学生都感兴趣的知识范畴正确答案: C知识点: 第6章高等学校课程规划(3)7相较于学术权力,高校行政权力在管理中的优势不包括:A. 精确性B. 稳定性C. 可靠性D. 国际性正确答案: D知识点: 第10章高等学校的权力类型(2)8高等教育学的作用在于引导观念更新、服务政策咨询和____。
A. 促进科学研究B. 指导教学改革C. 推动实践发展D. 创新社会服务正确答案: C知识点: 第1章学习高等教育学的意义(1)9在学生自治方面,被认为是“学生的大学”鼻祖的高校是____。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圣才电子书 第4章外国近现代教育制度一、单项选择题1.属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改革案有()。
A.塔列兰计划、康多塞计划、雷佩尔提方案B.阿斯蒂埃法、基佐法案、费里法案C.费舍教育法、巴尔福法、法卢法案D.法卢法案、教育改革法、富尔法案【答案】A 2.英国《1944年教育法》又称为()。
A.巴特勒法案B.费舍法案C.巴尔福法案D.富尔法案【答案】A 3.()与美国教育有关。
A.《课程宪章》B.《1965年高等教育法》C.《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D.《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圣才电子书【答案】B4.下列国家中最早颁布普及义务教育法令的是()。
A.普鲁士B.英国C.美国D.法国【答案】A5.下列国家中国民教育制度具有典型的双轨制特征的是()。
A.日本B.美国C.英国D.中国【答案】C6.18世纪末,英国的“星期日学校”是由()倡导的。
A.洛克B.罗伯特·欧文C.罗伯特·雷克斯D.凯沙图华兹【答案】C7.英国近代的慈善教育主要是指()。
A.中等教育B.初等教育C.高等教育D.职业教育【答案】B8.英国近代国民教育制度正式形成的标志是()的正式颁布。
A.巴尔福法案B.福斯特法案C.巴特勒法案D.哈多报告【答案】B9.标志着英国“新大学运动”开始的是()的成立。
A.伦敦大学B.剑桥大学C.牛津大学D.耶鲁大学【答案】A10.以下几位哪一位不是英国的教育家?()A.爱尔维修B.斯宾塞C.赫胥黎D.培根【答案】A11.提出“知识价值论”,认为学科是否重要与生活、生产和个人的发展相关系的教育家是()。
A.培根B.洛克C.斯宾塞D.第斯多惠【答案】C12.英国的四位教育家培根、洛克、斯宾塞、赫胥黎在教育主张上有一个共同点是()。
A.主张教育万能B.强调教育的贵族性C.强调教育应当遵循儿童心理D.提倡科学教育【答案】D13.法国大革命期间,资产阶级提出了很多教育改革的基本主张,以下不属于这一内容的是()。
英国(福斯特、巴尔福、费舍、多哈、巴特勒、88)国家英国在进入二十世纪后开始逐渐丧失世界霸主的地位,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的经济、政治都受到很大的打击,国力开始走下坡路,在这些变化之下,教育的发展也产生了各方面的矛盾变化,进而形成了英国现代教育制度的特色。
综观20世纪英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程,相继推出一系列措施改革基础教育,其中三大法案所产生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下面笔者将对三个法案及1951年综合中学运动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影响、评价和影响做简要阐述:第一,19世纪前,教会把持初等教育,1870《福斯特法案》(《初等教育法》标志义务教育制度形成),5—12第二,1902《巴尔福教育法》(中央地方共同负担教育的两级教育行政体制、双轨制)第三,1918《费舍法案》5—14第四,1926《多哈报告》,11岁考试,分流学生,第五,《1944年教育法》,5—15;文法、现代、技术中学的中等教育结构;初中等教育各自独立;普通教育学校体系改成连续发展的三个阶段的教育,即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继续教育,英国基本形成了现代教育制度。
第六,1951年,综合中学运动,改组中等教育结构。
把“三轨”中等学校合而为一,取消考试。
第七,《1988年教育改革法》,5—16;设核心、基础、附加课,课程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向中央集权;增城市技术学校;加大家长权利初等教育1、19世纪前,教会把持初等教育,1870《福斯特法案》(《初等教育法》标义务教育制度形成),5—12。
2、1918《费舍法案》5—14;3、1926《多哈报告》,11岁考试,分流学生;4、《1944年教育法》,5—15;文法、现代、技术中学的中等教育结构;初、中等教育各自独立;普通教育学校体系改成连续发展的三个阶段的教育,即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继续教育,逐渐取消双轨,英国基本形成了现代教育制度;5、《1988年教育改革法》,5—16;设核心、基础、附加课,课程改革;中等教育: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和加强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是英国整个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英国近代教育制度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的教育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前,其教育就已具有悠久的历史。
从历史上看,英国教育具有明显的宗教性和贵族性的特点。
英国有组织的教育是从基督教的传入时开始的。
从公元6世纪到宗教改革近千年的时间里,教会垄断了英国教育。
除了学徒训练和贵族教育外,一切有组织的教育都由教会提供,宗教影响和干预教育成为英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特色。
最初,英国的学校设在寺院或大教堂内,以后逐步分为文法学校和歌咏学校。
文法学校具有普通教育的性质,教授拉丁语文,进行一定的基础教育。
歌咏学校具有职业训练的性质,培训教堂唱诗班成员。
中世纪后期,随着英国牛津大学(1168年)和剑桥大学(1209年)的先后建立,以及各类学院的出现,英国传统学校的性质和作用也发生了改变。
文法学校与大学相联系,成为大学的预备学校。
歌咏学校和后来出现的教本国语的读写学校,成为文法学校的预备学校。
英国的教育开始形成具有一定等级的制度。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的文法学校和歌咏学校又得到较快的发展,一些著名的大学也附设文法学校。
同时,在这一时期,在文法学校的基础上,英国又出现了公学,著名的温彻斯特公学(1387年)和伊顿公学(1440年)等便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宗教改革时期,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与罗马教廷决裂,自立国教,集政权与教权于一身,又创办了许多公学。
同时,国教会也积极干预教育,教育成了教会的责任。
16世纪后期,英国的封建制度逐步衰落,资本主义得到发展,培养资产阶级新人的需要,促使有识之士开始思考和批判英国的封建教育制度。
这时,对教育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对教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关系、学校的发展与现实关系的认识上。
培根当时指出,英国的学校只注重学习文宇,而不注重研究事物,缺少与现实的联系。
弥尔顿也指出,传统的学校教育只局限于古典的语言文字,脱离现实,应该加强近代科学和实用学科的地位。
这些新的思想的提出,对于英国近代学校的改革和学制的建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教育学原理部分第1章教育学的历史与未来一、课后习题详解:1.教育学独立的条件和标志是什么?独立时期的标志性教育著作有哪些?2.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形势教育与实质教育思潮的认识。
3.试分析自然主义教育思潮的积极意义和理论缺陷。
4.实用主义教育学观点评述。
5.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6.21世纪教育学发展的主要趋势是什么?二、典型题详解(一)名词解释文化教育学制度教育学(二)简答1.简要介绍批判教育学的基本观点。
2.简述西方国家“教育学”概念的起源于演化。
(三)论述题1. 论述中国教育学的发展过程。
2. 论述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第2章教育的概念一、课后习题详解:1. 列举三个不同的教育定义,对它们进行比较分析,并试着给出自己的教育定义,嫁衣理论阐述。
2. 比较几种不同的教育起源学说,谈谈你对教育起源的看法。
3. 教育本质论争得意义及主要观点是什么?请给出你自己的教育本质观。
4. 现代教育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是什么?二、典型题详解(一)名词解释教育要素学校教育(二)简答1.简述现代教育的公共性。
2.“动物界没有教育,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它有自己的特殊性”如何理解这一论断。
3.简述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规律性联系。
(三)论述题1.广义教育与狭义教育有何联系与区别?广义教育在今天为何愈来愈受到中外教育界人士的重视?2.为什么说只有现代教育才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第3章教育、社会与人一、课后习题详解:1.教育的文化功能有哪些?2.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哪些?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4.学校教育的局限性有哪些?5.试述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6.教育为什么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试分析实现教育主导作用的前提和条件。
二、典型题详解(一)名词解释“211工程”遗传决定论(二)简答1. 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二层次三因素说”2. 简述教育工作应遵循的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三)论述题1. 分析教育与人口状况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