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地方课程——泰顺廊桥共22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2.82 MB
- 文档页数:22
美丽的廊桥五年级作文美丽的廊桥五年级作文(精选34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
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美丽的廊桥五年级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丽的廊桥五年级作文篇1我在妈妈的杂志上看到了中国古代的廊桥建筑。
只能用一句话来形容:太美了!根本就不像真的,就像画家笔下的画作一样美。
但这些都是真真实实的存在的。
它们都是我国古代能工巧匠独具智慧的创造。
大都坐落在村寨中风水最佳,风景最好的地方。
廊桥的别称很多,如虹桥、彩虹桥、花桥、凉桥、风雨桥……很多很多。
它们有的是用石头做的,有的是用木头做的。
每一座都是独一无二的,桥的四周山清水秀、竹翠松青,不但是可以走的路,还可以为行人遮风避雨。
再看看现在的大桥,虽然都比它们雄伟、壮观,但我觉得还是古代的廊桥更美、更有创意。
看了这些桥,我都有想做一个桥梁设计师的冲动了。
但无论做什么,现在都要好好学习,以后的理想才能实现。
你们说,对吗?美丽的廊桥五年级作文篇2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泗溪老家玩。
10月1日这天,我和爸爸妈妈一早就起来了,简单地收拾好行李,爸爸发动车子,出发喽。
我们没有走高速公路,因为那样会错过太多的美景。
爸爸常说旅游的乐趣不是尽快赶到目的地,而是在整个旅游的过程中。
你说呢?就这样边看边想,我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等我一觉醒来,车子以经离开了柏油马路,蜿蜓行驶在崎岖的古道上了,两边峭壁悬崖、泉水淙淙,恍如世外桃源。
将近中午,我们抵达泗溪镇,终于见到古郎桥了,在参天古树的映村下,朱红色的木拱桥呈八字形横跨两岸,桥面和栏板也是木头做的,上面还盖着青瓦屋顶呢!听当地老人讲,泰顺境内廊桥很多,每一座桥都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和动人的故事,可由于时间短暂,我们只好拍几张照片留念,依依不舍地告别廊桥,踏上了回家的归程。
【关键字】小学泰顺县中小学教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优秀教学论文(课例)学校:泰顺县机关幼儿园姓名:包素云联系手机:题目:由泰顺廊桥引发的主题综合活动案例由泰顺廊桥引发的主题综合活动案例一、案例背景:我们的家乡被誉为“千桥之乡”,民间桥梁数量众多,结构类型多种多样。
据《县交通志》记载,到1987年底,全县现存桥累共计300多座,其中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木拱廊桥6座。
即泗溪姐妹桥、三魁薛宅桥、仙居桥、筱村文兴桥、三条桥。
它们以其巧妙优美的结构造型,再现了《清明上河图》的虹桥形象,被誉为“中国瑰宝”,被世人所关注。
家乡存在这么丰富的廊桥资源,却只有一部分幼儿能对廊桥名称大致说出个“一二”,但一讲到廊桥的地理位置和设计工艺等,孩子们就一脸的茫然。
如何让孩子们能更一步的了解家乡的廊桥呢?于是一个大胆的念头产生了——让孩子们探究我县的廊桥文化,感受廊桥上的科学。
二、案例的描述和分析:《纲要》指出:幼儿园教学要以“以幼儿发展为本”,变革幼儿的学习方式,发展幼儿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合作意识。
为此,如何利用本地丰富的廊桥资源、立足幼儿的兴趣与需要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发展幼儿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就成为我思考的问题。
经分析,我班幼儿创新能力、动手能力较强,于是我决定从廊桥的历史、价值和建筑工艺入手,开展活动。
结合《纲要》的要求和活动实际,确定了本次主题综合活动的目标:①发展幼儿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动手能力;②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形成合作意识;③培养幼儿关注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
我们的主题活动是在2011年3月开始的,我们大二班的孩子们历经1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美丽的廊桥》的主题综合活动。
活动从本地本土特色出发,利用丰富的廊桥素材,以对家乡廊桥的历史、工艺、价值等多方面进行探究,感受家乡人文精神为主要内容,以幼儿的自主学习为基本方式,倡导幼儿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主动探索、发现和创新,以促使幼儿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廊桥的作文300字9篇廊桥的作文300字9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
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廊桥的作文300字9篇,欢迎大家分享。
廊桥的作文300字篇1毓文桥,位于洲岭乡洲边村,建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全长23米,宽4米,单跨7.6米,系石拱木廊桥。
拱卷青石筑砌,呈半月状,横跨两山之中。
建廊屋七间,三层楼阁式,屋面重檐悬山式,屋脊有葫芦顶,四翼角高翘,造型别致。
1986年村民自筹资金重修。
1994年列为泰顺县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三层楼阁,二楼为文昌阁,系石拱木廊桥。
拱卷青石筑砌,呈半月状,与周围古松、溪水融为一体,是现存造型最丰富优美的廊桥。
在泰顺的所有廊桥中,毓文桥最为精雕细琢。
此桥为清朝道光年间所建,呈半月状横跨山谷之间,廊屋七间,阁楼三层,勾心斗角,屋檐上嵌葫芦顶,是谓别具匠心。
我远眺毓文桥,灯火通明,一盏盏灯笼挂在毓文桥上,显得格外的美丽,毓文桥是一座三层楼格式,楼屋7间;毓文桥的里面呢?有7间房子,一排排座椅,二楼,有一张桌子,四张椅子围着它,古时候人们就在这里谈笑、喝茶。
毓文桥的下面格外的美丽,石头光溜溜,小草绿油油,花儿绽开了脸,清澈见底的溪流在灯笼的照应下显得火红,叮叮咚咚的流向远方……廊桥的作文300字篇2我的家乡宝鸡有很多座桥,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石鼓山廊桥。
廊桥是宝鸡市新的地标式建筑,全长近七百米,它座落于宝鸡市中心石鼓山脚下,横跨渭河南北两岸,远远望去,气势宏伟,像一个古代的长廊,横卧在渭河之上;近看,精雕细琢。
走上廊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地面上的青铜器石雕,再往前走,地面中间的玻璃刻有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字,再看两遍的护栏上有一千多幅石刻画,有历史名人的画像,诗词歌赋和一些历史故事,在桥上走上一个来回能使人增长很多历史知识。
石鼓山廊桥是在20xx年国庆节前夕建成开放的,它是一座步行桥,站在桥上可以看见渭河两岸的风光,也看以看见美丽的石鼓山公园。
⼩学“古桥⽂化”校本课程教材-17页精选⽂档“古桥⽂化”校本课程第⼀节开发古桥⽂化校本课程的基础⼀、古桥乡⼟资源的现状我校⼩学所在的镇地理位置属于江浙沪交界之地,位于美丽的淀⼭湖畔,所在镇属于典型的江南古镇,镇内蕴藏着丰富的历史⽂物和旅游资源,有“江南第⼀桥乡”的美誉,横跨两岸的众多宋元古桥是难得教学资源,每座桥都有⾃⼰独特的特点。
古⼈曾⽣动的描述道:“镇素以多桥著闻……尤为⼀地要冲”、“桥梁尤多于他镇,古称四⼗⼆虹桥”。
①如今镇上还保存着⾃宋代以来七座典型的古桥(详见下表),多座桥被上海市政府和青浦区政府命名为市或区的⼀级⽂物保护遗产。
古镇现存七座古桥之特点桥名、照⽚主要特点简介迎祥桥迎祥桥在南⾸,建于元代,是江南著名的元式桥梁。
它近似现代的公路桥,当代桥梁专家称该桥为:“连续简⽀”梁桥的⿐祖。
迎祥桥造型特别,造桥材料采⽤砖、⽊、⽯组合结构,桥柱⽤青⽯拼成,⽯柱架条⽯作为横梁,横梁上密排楠⽊,桥⾯两边外侧、覆贴⽔磨⽅砖,以保护⽊梁。
它是梁式五孔砖⽯桥,桥长34⽶,宽2⽶多。
桥⾯⽆栏杆,是典型的元式桥梁,标志是元朝建国后的桥梁特点。
如意桥如意桥在迎祥桥北约50⽶的地⽅,因桥堍有祖师庙,故也称祖师桥。
该桥建于元代,明、清两代多次⼤修,故桥⾝整齐优美,犹如新建⼀般,故乡民也称“新桥”桥型为单孔⽯拱桥,桥长20.8⽶,宽3.4⽶,显得很稳固。
全桥⽯料为⼀⾊花岗⽯,打凿整齐,桥⾯雕凿盘龙,右端有如意图案。
普济桥普济桥是最古⽼的⽯桥之⼀,建于南宋,即公元1267年,明清两代作过重修,加置⽯栏,为单孔⽯拱桥,桥长26.7⽶,桥⾼5⽶。
普济桥的建桥设计,很有讲究,它的拱圈砌置,与河北省著名的赵州桥相同,它的⽯料⽤珍贵的紫⽯,有紫⾊的光彩。
每当⾬过天晴,阳光照射桥上,紫⽯发光,晶莹光泽,宛如⼀座⽤珠宝相嵌的宝⽯桥。
桥下的⽯砌拱圈上,在中间的⼀块拱⽯上,镌刻“咸淳三年”四个⼤字,庄重有⼒,证明此桥是宋代建筑物。
①谢天祥.青浦古桥:江南古桥之萃[M].上海:百家出版社.2000.万安桥万安桥建于宋代景定年间,明代和清代多次重修,并⽴碑勒⽯。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1年第4期Popular Science1.引言STAEM教育起源于美国,由前身“STEM教育”的概念发展而来,旨在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在各种教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各学科素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培养能适应科技高速发展的社会的人才。
STEM教育首先提出于20世纪80年代,并迅速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热点。
早期的STEM教育仅仅整合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四个领域,而忽视了人文艺术这一无法排除的元素。
后来,乔治·雅克曼提出在原有的STEM基础上融合人文艺术(Arts),以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以更多元的视角去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并使之拓展成当今的STEAM教育[1]。
我国的STEM研究成果在2016年呈现爆发式的增长,2017年,第一届中国STEM教育发展大会成功举办,会上发布了《中国STEM教育白皮书》,分析了我国STEM教育发展的现状,并提出了要探索推动我国STEM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中国特色本土化发展道路,以培养更多面向未来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
[2]笔者认为,为了使STEAM教育更有效地在中小学阶段成为原有课程体系的补充,立足于我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背景,结合各级各类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发出富有科技特色和文化特色的课程项目是一项富有现实意义的有力举措。
2.《泰顺廊桥》STEAM课程设计泰顺县位于浙江南部,山清水秀,并保存着唐、宋、明、清等朝代的木拱廊桥达30余座,其数量之多,做工之精巧、造型之巧妙,是为一绝,故有“千桥之乡”的美誉。
廊桥是泰顺山地文化精神的体现,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精髓,在交通、建筑艺术、民间信仰等方面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3]。
笔者选取泰顺廊桥这一建筑文化背景,创设真实有效的教学情境,并运用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设计体现STEAM教育理念的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工程素养与人文素养。
2.1课程性质《泰顺廊桥》是建立在传统文化背景下,研究位于泰顺县内古代廊桥中建造材料的组成及性质的一门融合化学、物理、数学等学科的STEAM综合课程。
廊桥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廊桥的历史、文化、结构和技术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和团队协作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廊桥的历史发展、文化内涵、基本结构和主要技术特点,了解我国廊桥的分布和保护状况。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廊桥实例,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独立完成对一座廊桥的考察报告。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增强对我国传统文化和古建筑的认同感,提高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培养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感情。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廊桥的历史与发展、廊桥的文化内涵、廊桥的结构与技术特点、廊桥的保护与传承。
1.廊桥的历史与发展:介绍廊桥的起源、发展阶段及其历史背景,分析不同时期的廊桥特点。
2.廊桥的文化内涵:深入剖析廊桥在民间信仰、宗教、艺术等方面的体现,揭示其文化价值。
3.廊桥的结构与技术特点:详细讲解廊桥的结构形式、建筑技术、材料运用等,使学生了解其建筑魅力。
4.廊桥的保护与传承:阐述廊桥目前面临的保护问题,探讨保护措施和传承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1.讲授法:教师讲解廊桥的基本概念、历史、文化、结构等知识,引导学生掌握核心要点。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廊桥实例,使学生深入了解廊桥的特点和价值。
3.实地考察法:学生参观当地的廊桥,进行现场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我们将充分利用以下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参考书籍,丰富其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展示廊桥的历史、文化和建筑特点。
4.实验设备:根据教学需要,准备实验设备,如模型、工具等,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专题:泰顺廊桥专题:泰顺廊桥大约在2000年吧,三联书店开始出版一套《乡土中国》的系列丛书。
当时,国内旅游指南书和互联网上的旅游信息还甚为匮乏,这套文图并茂、文化底蕴深厚的丛书经常被旅游爱好者捧着出行。
正是丛书中的《泰顺》篇让我初识藏于深闺的精美廊桥风貌,廊桥的印象也不再只是美国麦迪逊郡那对中年痴男怨女的催情之物。
泰顺位于浙闽交界处,山高水远,行走不易,“九山半田半溪水”,山溪纵横,成为孕育廊桥的良好土壤。
何谓廊桥?顾名思义,自然是桥面上有屋檐的桥,这种桥建筑优美,又能让行人歇脚遮阳挡雨。
事实上,廊桥在中国并不是泰顺所在的浙南、闽北等地区所独有,譬如江西婺源清华镇上有座彩虹廊桥,非常漂亮,还有广西侗寨程阳风雨桥,也是名闻遐迩。
而泰顺,廊桥数量众多,全县明清建造的各种类型廊桥有30多座,其中尤以当地人称之为“蜈蚣桥”的6 座编木木拱廊桥,即泗溪姐妹桥、三魁薛宅桥、仙居桥、筱村文兴桥、洲岭三条桥,最为重要。
“姐妹桥”并非是一座桥的名谓,而是指泗溪镇上相隔百余米的北涧桥、溪东桥两座桥。
据说前者为师傅所建,后者为徒弟主事,两者造型相似,如出同一娘胎的姐妹,故而喻之。
溪东桥前有石碑一座,说明了它的前世今生:始建于明隆庆间,重表于清乾隆期,又于道光二十九年集资重建。
掐指算来,已有400 多年的历史。
溪东桥桥身通体刷成红色,虽略有斑驳,通体看来仍颇有雍容华贵感,桥身中央建着灰瓦铺就宫殿式的飞檐翘角,顶上还有“唐僧取经”等塑像。
在溪东桥上游20米处,架有一座坚固的公路石桥,系泗溪的交通要道,溪东桥事实上已失去了便利交通上的意义,成为一座架在河上的工艺品。
沿下游走数分钟,即到了师傅所建的北涧桥。
初看之下,它和溪东桥真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同样是红色桥身,桥中部也有宫殿式重檐,两相比较,溪东桥的重檐比北涧桥更高挑,因此就显得更雄伟一点。
不过,北涧桥由于两岸之间地势有高低,在设计上显然考虑到了和河边建筑的结合,在桥头可以直接连接到河边的店铺中。
三年级《话说温州》教案第一篇:三年级《话说温州》教案第一单元鸟瞰温州第1---4课教学内容教学目的:1、知道”图例、比例尺、方向”是地图特有的语言,能借助它们读懂地图,找到家乡和老家。
2、了解家乡和老家的特点,激发学生爱家乡、爱老家的情感。
3、培养学生调动多种感官调查、获取资料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1、师设计调查表,鼓励学生自主调查家乡和老家。
2、教师针对学生情况完成自己的调查报告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看地图找家乡、家乡有多大)一、认识地图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了解家乡的方法也很多。
今天,我们要从认识地图开始来认识自己的家乡。
(出示中国政区图)地图就像一幅画,它用自己特有的语言向我们传递着信息。
瞧,比例尺、图例、方向就是地图特有的语言,是读懂地图的关键。
谁认识它们?能为我们介绍介绍吗?(学生回答)如:▲表示山峰,☆表示我国的首都北京。
地图上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师:真不错,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回答)二、了解家乡我们的家乡在美丽的浙江省温州市,它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家乡温州。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家乡温州位于浙江的什么位置?它的周围有哪些邻居?小组内的同学可以相互议一议。
师:关于家乡,你们在调查中还了解了些什么?(出示建议:讨论小组找到的资料,可以相互补充;讨论时声音不要太大;勾出你们认为特别能体现家乡特色的资料,推选一位同学上台介绍。
)这是孔老师的建议,有补充吗?那好,开始讨论吧。
师:讨论得很激烈,哪个组愿意来介绍自己的资料。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资料①人口、面积(人口:2004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746、19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37、14万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30‟。
面积:全市陆域面积1178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11000平方公里。
)②风景点(南北雁荡山、楠溪江、洞头岛、南麂岛、乌岩岭、仙岩……)③特产(茶山杨梅、泰顺柚子、瓯柑、凤尾鱼、瓯绣、温州石雕、温州牛肉干、温州皮纸、温州矮人松糕、温州馄饨、塘川橄榄……)④文化、习俗(巴渝文化,大后方抗战文化,长江三峡文化……)⑤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历史名城,红岩精神、浙南红军革命根据地)⑥名人:数学家——苏步清、谷超豪师:(出示教材中的地形图)请仔细读读这张地图,想一想家乡的地形与图中哪个小朋友的家乡更像一些呢?第二课时(家乡的地形及特产、我给家乡画张”地图”)一、描画家乡上节课,我们通过了解别人家乡的地形,找到了自己家乡的地形特点。
浙江泰顺有“廊桥之乡”的美誉,现存的有达200多座古廊桥。
泰顺是浙江省南部一个山区县,历史上,许多名人贤士为避祸乱,陆续迁移到泰顺这个群峦起伏、人迹罕至的“世外桃源”,创造了具有山区田园特色的地方文明,留下了无比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泰顺廊桥,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注:廊桥发现、开发在泰顺众多的廊桥中,木拱桥以其梁木穿插的特殊而巧妙的结构形式,在中国桥梁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这种结构,使较短的梁木构件,以剪刀叉穿插挤压的形式,横跨较宽的水面,十分稳固。
犹如长虹横跨两岸,壮丽可观。
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水虹桥,采用的就是这种木拱桥形式。
然而,与河北赵县安济桥、泉州万安桥、潮州海阳县广济桥总称为中国四大古桥的汴水虹桥已经不在世上存在了。
80年代初期,古建筑专家,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路秉杰在日本讲学时曾涉及《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结构。
他用筷子搭出拱桥模型并解释此类桥梁的合理性,还在报上撰文称之为“中国一绝”,在日本引起了轰动。
然而,路先生当时所见到的虹桥只能局限于画面上。
1996年7月下旬,他与刘杰等人到泰顺考察,第一次偶然见到仙居木拱桥时,竟激动地跳入溪水亲近廊桥!北宋末期,由于中原地区长期战乱,木材紧缺,以及木拱桥远非石拱桥坚固耐久等原因,使得虹桥结构难以在中原立足。
随着以后黄河多次泛滥,昙花一现的虹桥在中原逐渐难见踪影。
许多学者认为,虹桥技术自宋之后,在中国已失传900余年。
20世纪70年代末期,文物工作者首先在浙江南部发现了保存完好的木拱桥。
1979年11月,茅以升主持的《中国古桥技术史》编写工作会议中,专门就发现的浙南叠梁桥(虹)桥进行深入研究,次年10月,经实地考察,确认北宋时期盛行于中原的虹桥技术并未失传。
这一发现无异于在浙闽大地上发掘出一座中国古代科技史中的“侏罗纪公园”。
尘封900多年的虹桥结构的桥重见天日。
1986年出版的《中国古桥技术史》共记载拱桥11座,其中泰顺4座。
经继续考察,发现闽东北、浙西南、温州地区的崇山峻岭中保存着大约近200座木拱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