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卫星通信网和设置使用地球站的暂行规定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6
信无函…2002‟132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卫星转发器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各卫星转发器经营者、使用单位:为贯彻《关于清理整顿卫星通信网和地球站的通告》,打击违法、违规设置地球站和使用卫星转发器行为,保障“十六大”和“两会”期间卫星通信安全,需进一步加强对卫星转发器出租、出售和使用等环节的管理。
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建立卫星通信网或设置、使用地球站,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信息产业部或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无线电管理机构批准。
卫星通信网运营单位不得向未办理地球站设置审批手续的用户提供卫星信道。
二、卫星转发器出租、出售业务经营者向用户出租、出售转发器容量,应审核用户是否已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建立卫星通信网或设置地球站审批手续。
不得向未取得信息产业部或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无线电管理机构批准的用户出租、出售转发器容量。
三、变更卫星通信网或地球站使用的卫星、频率等主要特性,必须按有关规定提前提出申请,并取得批准。
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改变卫星通信网或地球站的主要特性、用途和所使用的卫星。
四、卫星通信网或地球站运营单位须将与卫星转发器经营者签署或续签的转发器租赁协议,以及涉及租赁频率、带宽和有效期变更的补充、修改协议自文件签署之日起30日内报我局备案。
五、停止运行卫星通信网应书面通知我局;停止使用地球站须及时将无线电台执照交回原核发机构,并封存地球站发射设备。
未经批准,不得重新开通、使用。
六、对未经审批的建网或设站单位,无线电管理机构不为其进口地球站发射设备出具“无线电发射设备进关审查批件”。
七、未经批准,严禁向卫星转发器发射信号。
对擅自或恶意向卫星转发器发射信号、严重干扰合法用户通信业务的,由相关无线电管理机构依法进行查处。
八、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要采取技术手段,加强对卫星转发器使用情况的监测和干扰源定位工作。
二○○二年十一月一日主题词:卫星转发器使用管理通知抄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无线电管理机构,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部内:办公厅,电信管理局。
建立卫星通信网和设置使用地球站管理规定(2002-07-19 08:35:51)《建立卫星通信网和设置使用地球站管理规定》已经2002年3月14日第9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
部长吴基传2002年6月21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建立卫星通信网和设置、使用地球站行为,避免卫星网络之间、地球站与共用频段的其他无线电台之间的相互干扰,促进卫星通信事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建立卫星通信网和设置、使用地球站,必须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卫星通信网,是指利用卫星空间电台进行通信的若干个地球站组成的通信网;地球站是指设置在地球表面或地球大气层主要部分以内的,与空间电台通信或通过空间电台与同类电台进行通信的电台。
第三条国家对建立卫星通信网和设置、使用地球站实行审批制度。
建立卫星通信网,必须取得信息产业部批准。
设置、使用地球站必须按照本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取得信息产业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无线电管理机构颁发的无线电台执照。
未经批准,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建立卫星通信网和设置、使用地球站。
第四条建立卫星通信网除应遵守本规定外,还应当符合国家通信网建设的统筹规划,按照国家建设管理程序进行。
第二章建立卫星通信网第五条建立卫星通信网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是具有法人资格的组织;(二)有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总体技术方案;(三)有与卫星通信网建设、运营相适应的资金和专业人员;(四)有可利用的卫星转发器资源;(五)国家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六条建立涉及电信业务经营的卫星通信网,应当持有相应的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第七条申请建立卫星通信网,应当向信息产业部无线电管理局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下列文件:(一)法人资格证明;(二)申请单位基本情况说明;(三)可行性研究报告;(四)本规定附件要求的有关总体技术方案的文件;(五)可用资金的证明文件;(六)可使用相关卫星转发器的证明文件;(七)信息产业部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1993年9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令第128号发布 2016年11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令第672号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无线电管理,维护空中电波秩序,有效开发、利用无线电频谱资源,保证各种无线电业务的正常进行,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使用无线电频率,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研制、生产、进口、销售和维修无线电发射设备,以及使用辐射无线电波的非无线电设备,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无线电频谱资源属于国家所有。
国家对无线电频谱资源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开发、有偿使用的原则。
第四条无线电管理工作在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分工管理、分级负责,贯彻科学管理、保护资源、保障安全、促进发展的方针。
第五条国家鼓励、支持对无线电频谱资源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无线电频谱资源的利用效率。
第六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使用无线电频率,不得对依法开展的无线电业务造成有害干扰,不得利用无线电台(站)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第七条根据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国家重大任务、处置重大突发事件等需要,国家可以实施无线电管制。
第二章管理机构及其职责第八条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负责全国无线电管理工作,依据职责拟订无线电管理的方针、政策,统一管理无线电频率和无线电台(站),负责无线电监测、干扰查处和涉外无线电管理等工作,协调处理无线电管理相关事宜。
第九条中国人民解放军电磁频谱管理机构负责军事系统的无线电管理工作,参与拟订国家有关无线电管理的方针、政策。
第十条省、自治区、直辖市无线电管理机构在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除军事系统外的无线电管理工作,根据审批权限实施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审查无线电台(站)的建设布局和台址,核发无线电台执照及无线电台识别码(含呼号,下同),负责本行政区域无线电监测和干扰查处,协调处理本行政区域无线电管理相关事宜。
两化融合下的无线电管理作者:刘利华来源:《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1年第18期1993年9月,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下称《条例》),诞生了我国首部无线电管理法规。
在过去的十八年里,《条例》的实施推动我国无线电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并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防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1年,我国踏上了“十二五”的新征程,无线电管理工作肩负的使命和任务也更加艰巨。
三管理三服务一重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水平,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对无线电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无线电管理机构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管资源、管台站、管秩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防建设、服务党政机关,突出无线电安全保障重点工作”,充分发挥无线电频谱资源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支撑和保障作用,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国防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管资源、管台站、管秩序”是无线电管理工作的核心任务。
新形势下加强对无线电频谱资源的管理是无线电管理坚持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
要加强对无线电频率规划的前瞻性研究,不断提高频谱资源科学规划水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有力的频谱资源支撑和保障。
加强无线电台站管理是无线电管理坚持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通过进一步规范无线电台站的设置、使用和管理,不断加大对违法违规设台的查处力度,有效保证各部门各行业无线电台站和业务的正常运行。
维护空中电波秩序,营造良好的电磁环境是无线电管理坚持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
要加强对各行业、各部门无线电台站的监督检查,加大对重要地域、重要业务、重要频段的无线电监测保护力度,及时查处有害电磁干扰,全力做好重大任务无线电安全保障,有效维护空中电波秩序,确保各种无线电业务正常进行。
第一条为了规范在卫星固定业务通信网内设置使用装载在移动平台上的地球站(以下简称移动平台地球站),避免和减少移动平台地球站对相邻卫星以及地面无线电台(站)的干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建立卫星通信网和设置使用地球站管理规定》和相关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移动平台地球站是指使用卫星固定业务C 频段或Ku频段,安装在机动车、列车、船舶、航空器等可移动平台上,可在移动中或在停止状态下与卫星进行无线电通信的地球站。
移动平台地球站可分为车载、船载、机载、可搬移式或便携式地球站等类型。
第三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置使用移动平台地球站,适用本办法。
在距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岸线(以下简称海岸线)300千米范围内使用船载移动平台地球站的,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
第四条移动平台地球站是卫星固定业务通信网内的一类特殊应用。
只有在特定环境中,并满足本办法的相关条件和要求下方可设置使用。
设置使用移动平台地球站应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不得对其他依法设置的无线电台(站)产生有害干扰,同时应提高自身抗干扰能力,避免和降低来自其他合法无线电台(站)的干扰影响。
第五条建立含移动平台地球站的卫星通信网和设置使用移动平台地球站,应当依照《建立卫星通信网和设置使用地球站管理规定》,办理建立卫星通信网和设置使用地球站的相关审批手续,并取得无线电台执照。
拟设置使用的移动平台地球站的技术特性应满足下列规定:(一)设置使用移动平台地球站,应遵守该卫星网络与其他卫星网络达成的协调协议。
在指向对地静止卫星轨道3度之内的任何方向偏轴角ψ上的最大等效全向辐射功率(EIRP)谱密度不得超出下面的限值:(二)设置使用移动平台地球站,在水平方向发射的最大EIRP 和EIRP谱密度不得超出下列限值:(三)移动平台地球站工作时,天线的主瓣轴向与水平方向夹角应大于10度,天线的交叉极化隔离度应始终大于30dB。
(四)车载、机载、可搬移式或便携式移动平台地球站仅允许使用Ku频段低端(频率范围为14.0-14.25 GHz,下同)发射信号。
CHINA RADIO2019.7特别报道Special Report信部无〔2019〕136号,以下简称《协调指南》)。
《协调指南》明确了各相关单位的协调工作分工与职责,确定了应受保护的无线电台(站)范围,指出了5G 基站与应受保护的无线电台(站)协调区和干扰保护距离影响因素的确定方法,提出了应受保护无线电台(站)的干扰缓解措施建议,进一步细化了干扰协调程序,提出统一协调与直接协调相结合的协调方式,明确了干扰协调双方协商经济补偿的原则和内容。
《协调指南》对5G 基站与卫星地球站等无线电台(站)干扰协调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明确指导意见,有助于实现5G 系统与其他无线电业务系统间的兼容共存,推动5G 系统的快速部署和健康发展。
本刊讯 6月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卫星网络国际申报简易程序规定(试行)》(以下简称《简易程序规定》),自2019年8月1日起实施。
《简易程序规定》在现有卫星网络国际申报工作机制的基础上,新设立了简易申报程序。
《简易程序规定》工信部印发《卫星网络国际申报简易程序规定(试行)》全文共12条,详细规定了简易申报程序的适用范围、适用要求、适用流程,细化和完善了卫星网络国际申报和国内协调相应的配套措施等内容。
《简易程序规定》的颁布实施,简化了我国卫星网络国际申报的流程,减轻了卫星操作单位的负担。
(详见“政策解读”栏目)国家无线电办公室印发《省级无线电监测设施建设规范和技术要求(试行)》本刊讯 为进一步规范省级无线电监测设施建设,推动地方无线电管理机构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持续提高无线电监测技术能力,近日,国家无线电办公室印发了《省级无线电监测设施建设规范和技术要求(试行)》(以下简称《规范》),要求各省(区、市)无线电管理机构遵照执行。
《规范》是对《VHF/UHF 无线电监测设施建设规范和技术要求(试行)》的修订,确定了省级无线电监测设施的包含范围;新增了各类监测设施主要应用场景、功能定位说明、联网能力要求和历史测向数据回放功能要求;新增了传感器类监测站、空中监测站、专用监测系统及无线电监测指挥、控制中心等技术指标;新增了频率使用率工信部对卫星固定业务Ka 频段动中通地球站设置使用进行规范本刊讯 为推动Ka 频段高通量卫星广泛应用,避免和减少Ka 频段动中通地球站对其他无线电台(站)产生有害干扰,6月1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发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规范对地静止轨道卫星固定业务Ka 频段设置使用动中通地球站相关事宜的通知》。
卫星无线电频率和空间无线电台管理办法卫星无线电频率和空间无线电台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卫星无线电频率和空间无线电台的管理,维护空中电波秩序,保护国家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和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规则》,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使用卫星无线电频率和设置、使用空间无线电台,应当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中的卫星无线电频率,是指空间无线电台所使用的无线电频率。
本办法中的空间无线电台,是指在位于地球大气层主要部分以外的物体上和在准备超越或者已经超越地球大气层主要部分的物体上设置、使用的无线电台。
第三条使用卫星无线电频率,应当经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批准,取得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证。
设置、使用空间无线电台,应当经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批准,取得空间无线电台执照。
未经批准,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使用卫星无线电频率或者设置、使用空间无线电台。
第四条使用卫星无线电频率并组建卫星通信网的,还应遵守《建立卫星通信网和设置使用地球站管理规定》有关规定。
第五条根据国家重大任务和安全需要,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可以对卫星无线电频率和卫星轨道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和调配使用。
第二章使用卫星无线电频率第六条申请使用卫星无线电频率,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所申请的无线电频率符合无线电频率划分和使用规定,有明确具体的用途;(二)使用无线电频率的技术方案可行;(三)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四)对依法使用的其他无线电频率不会产生有害干扰;(五)向国际电信联盟申报了非规划频段(包含规划频段附加使用)的卫星网络资料,或者向国际电信联盟提交了启用规划频段的卫星网络资料;(六)对应的卫星网络资料与境内地位优先的相关卫星网络资料完成协调,并开展了必要的国际协调;(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涉及我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卫星网络协调的,还应根据内地与港、澳签署的卫星网络协调办法履行相关协调程序。
第七条申请使用的卫星无线电频率用于设置、使用在轨工作时间不超过一年的对地非静止轨道空间无线电台,且所对应的卫星网络资料根据《无线电规则》不需要履行协调程序的,应符合本办法第六条第一项至四项、第七项规定的条件和下列条件:(一)使用国际电信联盟非规划的卫星无线电频率,并向国际电信联盟申报了相应卫星网络资料;(二)开展了必要的国内和国际协调;(三)承诺不对其他依法使用的无线电频率产生有害干扰并有合理的干扰消除操作机制。
建设卫星通信网和设置使用地球站的暂行规定
【法规类别】无线电
【发文字号】国无管[1995]4号
【失效依据】本篇法规已被《建立卫星通信网和设置使用地球站管理规定》(发布日期:2002年6月21日实施日期:2002年10月1日)废止
【发布部门】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已变更)
【发布日期】1995.01.16
【实施日期】1995.01.16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章
建设卫星通信网和设置使用地球站的暂行规定
(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1995年1月16日国无管[1995]4号)
目录
第一章建设卫星通信网的申请和审批
第一条申请
第二条审批
第二章设置使用地球站的申请和审批
第三条申请
第四条受理
第五条站址及协调区域的确定
第六条电磁兼容审查和省内协调
第七条省间协调
第八条多省协调和国际协调
第九条审批
第十条设站手续
第十一条单收地球站
第十二条临时设站
第三章处罚及其他
附件一:卫星通信网总体方案应包含的基本资料
附件二:地球站技术资料申报表
附件三:单收地球站技术资料申报表
为了加强对建设卫星通信网和设置使用各类空间无线电业务的地球站的管理,避免卫星网路之间、地球站与共用频段地面电台之间的相互干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一章建设卫星通信网的申请和审批
第一条申请
第二条审批
(1)拟使用的频段等是否符合国际电联《无线电规则》,是否符合我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频率规划和其他有关的无线电管理规定;
(2)拟使用的国内卫星网路空间电台是否已经过国内审批,国外卫星网路空间电台是否已完成与我国相关卫星网路空间电台的协调;
(3)拟建卫星通信网与所属卫星网路的主要特性是否一致。
若不一致,是否会对其他卫星网路产生不可接受的干扰。
网内各地球站或其他拟单独设置使用的地球站,需按第二章规定另行报批。
第二章设置使用地球站的申请和审批
第三条申请
申请设置使用的地球站包含在某个卫星通信网内时,需注明所属卫星通信网的名称和批复文号。
该申请及其资料应同时抄送地球站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无委办公室。
该申请及其资料应同时抄送地球站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无委办公室。
第四条受理
国家无委办公室或地球站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无委办公室收到设置使用地球站的申请及其资料后,首先需审查其所属卫星通信网是否已经过审批;申报资料是否完整、准确。
如审查合格,应予以受理。
如审查不合格,应在收到日期后的四十五天内将其意见通知申请单位。
第五条站址及协调区域的确定
在该区域之外设置的同频段地面电台,由受理申请的无委办公室负责确定是否需要与其协调。
第六条电磁兼容审查和省内协调
被寻求协调的主管部门应在该协调函发出日期后四十五天内给予书面答复。
逾期不复,按同意协调处理。
被寻求协调的主管部门如表示不同意,应说明其理由,并提供干扰计算结果和方法、受影响地面电台的有关技术特性和解决干扰问题的建议。
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无委办公室应在上述征求意见函发出日期后四十五天内给予书面答复。
逾期不复,按同意建站处理。
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无委办公室如表示不同意,应说明其理由,并提供有关资料。
第七条省间协调
当第五条3款所述拟建地球站协调区域覆盖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时,受理申请的无委办公室应在进行电磁兼容审查的同时,向所涉省(自治区、直辖市)无委办公室发协调函并提供有关技术资料。
被寻求协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无委办公室应在该协调函发出日期后四十五天内给予书面答复。
逾期不复,按同意协调处理。
被寻求协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无委办公室如表示不同意,应说明其理由,并提供干扰计算结果和方法、受影响地面电台的有关技术特性和解决干扰问题的建议。
第八条多省协调和国际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