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基因分离定律导学案-山东省昌乐县第二中学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104.50 KB
- 文档页数:2
山东省昌乐及第中学高二生物复习学案No:01 编制:陈海昌孟凡国审核:审批:时间:2014-3-21必修二遗传的基本规律学案(一)【学习目标】1.梳理本专题概念体系,理清概念间的逻辑关系,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建立遗传学基本概念体系。
2.总结孟德尔、萨顿和摩尔根的成就、科学方法、研究过程和成功原因(材料优点),明确遗传定律的实质,建立对遗传学发展的认识。
3.学会用孟德尔定律解决遗传育种和医学实践中的一些问题。
预习案记忆落实基础知识:1.孟德尔选用豌豆做实验材料的原因?2.人工异花传粉的过程?3.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4.孟德尔揭示两大遗传定律运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什么?其基本程序为?5.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方法与步骤?6.总结孟德尔、萨顿和摩尔根的成就、科学方法、研究过程和成功原因(材料优点),明确遗传定律的实质。
2.构建遗传学基本概念体系(以基因和性状为主线)预习自测:1.已知Yy 和Rr 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一基因型为YyRr 的个体,其自交后代中YyRr 基因型的个体占总数的比值是 ( )A.100%B.1/2C.1/4D.9/162.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豌豆杂交实验中,F2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和重组类型个体所占比例分别是( )A.1/4和3/8B.9/16和1/8C.1/8和3/8D.2/4和3/83.右图中能体现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是( )A .①B .②C .③D .②和③4.下列各项依次采用哪种方法最适宜( )①鉴别一只羊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度 ④检验杂种基因型的方法A 杂交.自交.测交.测交B 测交.测交.杂交.自交C .测交.杂交.自交.测交D 杂交.杂交.杂交.测交5.基因型为AaBbCC 与AabbCc 的个体杂交: (1)两亲本产生配子种类数分别是 和 (2)后代有 种基因型, 种表现型? (3)生一基因型为AabbCc 个体的概率是 (4)子代中杂合子概率是 (5)不同于亲本的表现型的概率是探究案探究一:遗传规律的实质思考1:在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 1产生的两种配子比为1:1、 F 2的表现型比为3:1这两种比例,各出现于那一过程中,哪一个能体现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思考基因位置 配子的种类测交子代基因型及比例 自交子代基因型及比例 A B a b4AaBb :aabb :Aabb :aaBb =1:1:1:1 9种 A B a b 2AaBb :aabb=1:1 AABB:AaBb:aabb =1:2:1A b a B2 Aabb :aaBb=1:1 AAbb:AaBb:aaBB=1:2:1 例1A.基因型为Dd 的豌豆在进行减数分裂时;会产生D 、d 两种类型的雌雄配子,雌雄配子数量比接近1∶1B.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C.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种类往往越多D.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所有非等位基因之间也发生自由组合探究二: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例2:小麦的毛颖和光颖是一对相对性状(显、隐性由P 、p 基因控制),抗锈和感锈是一对相对性状(由R 、r 控制),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分离定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2、阐明基因的分离定律。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和验证。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2、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假说—演绎法的理解和应用。
三、知识梳理(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1、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1)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
(2)豌豆具有许多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3)豌豆花大,便于进行人工异花传粉操作。
2、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例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等。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实验过程孟德尔用纯种高茎豌豆和纯种矮茎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无论正交还是反交,子一代(F₁)总是高茎。
让F₁自交,得到的子二代(F₂)中,高茎与矮茎的数量比接近 3∶1。
2、实验现象(1)F₁全部表现为显性性状。
(2)F₂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 3∶1。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假设纯种高茎豌豆的遗传因子为 DD,纯种矮茎豌豆的遗传因子为dd。
F₁高茎豌豆的遗传因子为 Dd。
F₁产生配子时,D 和 d 彼此分离,产生含 D 和含 d 的两种配子,且比例为 1∶1。
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的 F₂遗传因子组成有 DD、Dd、dd 三种,比例为 1∶2∶1。
由于 DD 和 Dd 表现为高茎,dd 表现为矮茎,所以 F₂中高茎与矮茎的比例为 3∶1。
(四)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1、目的验证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
2、实验方案让 F₁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3、预期结果测交后代中高茎与矮茎的比例为 1∶1。
第一节基因的分离定律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应用孟德尔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及其解释和验证。
(2)理解并应用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在实践上的应用。
(3)知道基因型、表现型及与环境的关系。
2.能力目标:(1)通过分离定律到实践的应用,从遗传现象上升为对分离定律的认识,训练学生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
(2)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分离定律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3)了解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实验结果——假说——实验验证——理论。
(4)理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初步掌握在遗传学中运用符号说明遗传规律的形式化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孟德尔从小喜欢自然科学,进行了整整8年的研究实验,通过科学家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
(2)通过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2)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难点:(1)对假说-演绎法的理解与运用。
(2)运用遗传规律解释生活、生产的实例现象。
三、教学方法1.提出问题引领学生探究。
2.指导学生在教材中找疑点、难点,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问、勤思考,且做好笔记。
3.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通过质疑和推理来学习本节内容。
4.归纳概述、强化基础。
四.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1)根据课本“边做边学”为引导,学习模拟实验的制作过程,进而理解生物在有性生殖时,由于遗传因子分离以及受精作用,结果导致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结果;(2)通过解题过程的辅导,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的教学准备:(1)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实验图、豌豆花示意图、豌豆的七对相对性状表、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图解、一对相对性状测交实验的分析图解挂图。
(2)收集新颖素材,设计课件内容,形象直观地介绍实验操作步骤,激起学生对本节内容学习的热情与欲望。
专题06 遗传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1.从考查内容上看,主要集中在基因分离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上,其次对遗传基本定律实验的科学方法、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判断也是出现频率较高的内容。
2.从考查角度上看,以遗传学实验为背景,以图表作为信息载体,结合两大遗传定律、伴性遗传、基因突变等知识进行综合考查。
3.从命题趋势上看,预计2017年,仍然集中在遗传实验设计和两大基本定律的变式应用上,多以非选择题形式进行命题。
一、孟德尔遗传实验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1)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①选材恰当:豌豆是自花传粉,而且是闭花受粉;且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②研究方法由简到繁:先通过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发现了分离定律,再通过两对相对性状的研究,发现了自由组合定律。
③科学地运用数学统计原理:使用数学统计的方法研究生物遗传,把遗传的研究由以往的描述推进到了定量分析。
④严密地使用了假说—演绎法。
(2)孟德尔实验的操作程序:去雄―→套袋―→传粉―→套袋。
2.性状显隐性及基因型的鉴定(1)性状显隐性判断:②杂交法:具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所表现出的那个亲本性状为显性,未表现出的那个亲本性状为隐性(此法最好在自交法基础上,先确认双方为纯合子前提下进行)。
(2)显性性状基因型鉴定:①测交法(更适于动物):待测个体×隐性纯合子3.相关概念辨析(1)自交和自由交配:自交强调的是相同基因型个体之间的交配,即AA×AA、Aa×Aa、aa×aa;自由交配强调的是群体中所有个体进行随机交配,即AA×AA、Aa×Aa、aa×aa、AA×aa、AA♀×Aa♂、AA♂×Aa♀等随机组合。
(2)相同基因、等位基因和非等位基因:二、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1)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不一定都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如右图中A-a、B-b两对等位基因之间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在不发生交叉互换的情况下,AaBb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在发生交叉互换情况下,其自交后代有四种表现型,但比例不是9∶3∶3∶1。
基因分离定律考点说明本专题是根据近三年(2017~2019)的高考真题情况,去组织和命制题目。
专题中有近三年的高考真题,根据真题加以模仿的题和百强名校对应考点的题。
该专题主要考查减数分裂过程及有关图像、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比较、减数分裂异常分析等。
考点透视1.(2019•新课标II卷•5)某种植物的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
某同学用全缘叶植株(植株甲)进行了下列四个实验。
①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②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③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1∶1④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3∶1其中能够判定植株甲为杂合子的实验是()A.①或② B.①或④ C.②或③ D.③或④2.(2019•新课标III卷•6)假设在特定环境中,某种动物基因型为BB和Bb的受精卵均可发育成个体,基因型为bb的受精卵全部死亡。
现有基因型均为Bb的该动物1000对(每对含有1个父本和1个母本),在这种环境中,若每对亲本只形成一个受精卵,则理论上该群体的子一代中BB、Bb、bb个体的数目依次为()A.250、500、0 B.250、500、250C.500、250、0 D.750、250、03.(2018江苏卷,6)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会导致子二代不符合3∶1性状分离比的情况是()A.显性基因相对于隐性基因为完全显性B.子一代产生的雌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数目相等,雄配子中也相等C.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活力有差异,雌配子无差异D.统计时子二代3种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相等考点突破1.在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发现过程中,“演绎推理”过程指的是()A.提出“生物的性状是由成对的遗传因子决定的”B.根据F2的性状分离比,提出“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C.根据成对遗传因子分离的假说,推断出F1有三种基因型且比例为1∶2∶1D.根据成对遗传因子分离的假说,设计测交实验并推断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且比例为1∶12.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涉及自交和测交。
解密14 基因的分离定律高考考点考查内容三年高考探源考查频率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及遗传学基本概念1.掌握孟德尔遗传实验的方法,理解遗传学基本概念2.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够正确计算分离比3.利用基因的分离定律判断显隐性4.利用遗传定律的分离比能够分析分离比异常或致死2018天津卷·62018浙江卷·52018江苏卷·62017海南卷·202016上海卷·212016新课标II卷·62016课标I·32★★★★☆分离定律的实质与分离比异常分析★★★★☆分离定律的推导计算类问题的解题方法规律★★★★☆性状显隐性判断与纯合子、杂合子判定的实验探究设计★★★★☆考点1 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及遗传学基本概念一、假说—演绎法分析1.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
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
这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叫作假说—演绎法。
2.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假说—演绎法”分析二、常见遗传类概念辨析1.性状类(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2)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种亲本杂交,杂种F1表现出来的亲本的性状。
(3)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种亲本杂交,杂种F1未表现出来的亲本的性状。
(4)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2.基因类(1)等位基因①存在:杂合子的所有体细胞中。
②位置: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如图中的B和b、C和c。
③特点:能控制一对相对性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④分离的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⑤遗传行为: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相同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同性状的基因,如上图中的A和A。
NO.O9 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Array【课标要求】1.说明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方面发生特异性的分化,形成了复杂的多细胞生物体。
2.描述在正常情况下,细胞衰老和死亡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
1.同一物种的两类细胞各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其原因是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A.tRNA种类不同 B.mRNA碱基序列不同C.核糖体成分不同 D.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不同2.细胞衰老和凋亡对维持个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及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普遍衰老会导致个体衰老 B.细胞凋亡是各种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死亡C.效应T细胞可诱导靶细胞发生凋亡 D.衰老细胞内染色质固缩影响DNA复制和转录 3.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分裂能力随细胞分化程度的提高而减弱 B.衰老细胞中各种酶的活性显著降低C.细胞凋亡有助于机体维持自身的稳定 D.癌细胞无接触抑制特征4.下列有关细胞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导致的各种细胞癌变均可遗传 B.石棉和黄曲霉素是不同类型的致癌因子C.人体的免疫系统对癌变细胞具有清除作用 D.癌变细胞内酶活性降低导致细胞代谢减缓5.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分化导致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种类增多B.细胞衰老表现为酶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减小C.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不利于个体生长发育D.细胞癌变导致细胞黏着性降低,易分散转移6. 研究发现,直肠癌患者体内存在癌细胞和肿瘤干细胞。
用姜黄素治疗,会引起癌细胞内BAX等凋亡蛋白高表达,诱发癌细胞凋亡;而肿瘤干细胞因膜上具有高水平的ABCG2蛋白,能有效排出姜黄素,从而逃避凋亡,并增殖分化形成癌细胞。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肿瘤干细胞与癌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B. 肿瘤干细胞的增殖及姜黄素的排出都需要消耗ATPC. 编码BAX蛋白和 ABCG2蛋白的基因都属于原癌基因D. 用ABCG2抑制剂与姜黄素联合治疗,可促进肿瘤干细胞凋亡7.下图表示干细胞的三个发育途径。
NO.09孟德尔的豌
豆杂交实验(一)
【考纲要求】
1.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2.阐明基因的分离定律。
预习
案
提升案
1.某基因型为Aa的植物所产生的配子,它们之
间的数量关系可表示为( )
A. 雌配子:雄配子=1:1
B. 雌
配子A:雄配子a=1:1
C. 雌配子A:雌配子a=1:1
D. 雌
配子大于雄配子
2.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一切生物的遗传均可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B.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是基因分离定律
的实质
C.所有非等位基因之间都可以自由组合
D.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
期,也可能发生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3.小麦抗锈病对易染锈病为显性,现有甲、乙
两种抗锈病的小麦,其中一种为杂合子。
需
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小麦,应该选用
下列哪种方法最为简便、易行( )
A.甲×乙 B.甲×乙得F1再自交 C.甲、
乙分别和隐性类型测交 D.甲×甲、乙×乙
4.基因型为MM的绵羊有角,基因型为Mm的绵羊
母羊无角,公羊有角。
现有一头有角母羊生了
一头无角小羊。
小羊的性别和基因型分别是
()
A.雄性.mm
B.雄性.Mm C 雌性
Mm D 雌性 mm
5.南瓜果实的黄色和白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的,用一
株黄色果实南瓜和一株白色果实南瓜杂交,子代(F1)既有黄色果
实南瓜也有白色果实南瓜,让F1自交产生的F2表现型
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①②可知黄果是隐性性状
B.由③可以判定白果是显性性状
C.F2中,黄果与白果的理论比例是5∶3
D.P中白果的基因型是aa
6.一豌豆杂合子(Aa)植株自交时,下列叙述错误的
是()
A.若自交后代基因型比例是2∶3∶1,可能是
由含有隐性基因的花粉有50%死亡造成的
B.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2∶2∶1,可能
是由隐性个体有50%死亡造成的
C.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4∶4∶1,可能
是由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有50%死亡造成的
D.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2∶1,可能
是由花粉有50%死亡造成的
7.某生物基因型为A1A2,A1和A2的表达产物N1和
N2可随机组合形成二聚体蛋白,即N1N1、N1N2、
N2N2三种蛋白。
若该生物体内A2基因表达产物的
数量是A1的2倍,则由A1和A2表达产物形成
的二聚体蛋白中,N1N1型蛋白占的比例为()
A.1/3 B.1/4
C.1/8 D.1/9
8.人类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某患者家系的
系谱图如图甲。
已知某种方法能够使正常基因A显示
一个条带,白化基因a则显示为位置不同的另一个条
带。
用该方法对上述家系中的每个个体进行分析,条
带的有无及其位置表示为图乙。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
回答下列问题。
课标解读问题导思
一、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的材料
1.简述孟德尔生平,认同他在近代遗传学上的地位
2.结合教材P2—3,图1-1和1-2,理解自花传粉,异花传粉、去雄等名词,明确其操作过程
3.说明孟德尔选择豌豆实验材料的原因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认真阅读课本P4页,明确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杂交过程(杂交与自交)
2.根据课本实例,学会区分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等概念1.孟德尔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有哪些?
2.豌豆杂交时对母本的处理措施及原因。
3.举例说明相对性状和性状分离的概念。
课标解读问题导思
三、对分离现象解释的解释
1.分析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四个解释。
3.在完成1的基础上,尝试写出分析图解
3.运用模拟实验,体验遗传因子通过分离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
四、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1. 认真阅读课本P6-7,明确测交的概念及方法
2.阅读课本P7左上角框内内容,明确假说演绎法的主要步骤4.写出孟德尔F1自交、测交的遗传图解。
5.“性状分离比的模拟”中,甲、乙两个小桶以及不同颜色的彩球分别代表什么?
6.基因型为Aa植物自交一次,将F1中的隐性个体除去,剩余的个体分别自交和自由交配,则F2中显性个体与隐性个体的比例分别为多少?
依据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构建假说演绎法的逻辑体系。
导
学
案
装
订
线
假说演绎法逻辑体系构建
(1)条带1代表基因。
个体2、3、5的基因型分别是、、和。
(2)已知系谱图和图乙的实验结果都是正确的,根据遗传定律分析图甲和图乙,发现该家系中有一个体的条带表现与其父母的不符,该个体的编号是,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3)仅根据图乙给出的个体基因型的信息,若不考虑突变因素,则个体9与一个家系外的白化病患者结婚,生出一个白化病子女的概率为,其原因是:。
9.人的耳垢有油性和干性两种,是受单基因(A、a)控制的。
有人对某一社区的家庭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
(1)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染色体上,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对油耳夫妇生了一个干耳儿子,推测母亲的基因型是________,这对夫妇生一个油耳女儿的概率是________。
(3)从组合一的数据看,子代性状没有呈典型的孟德尔分离比(3∶1),其原因是。
(4)若一对干耳夫妇生了一个左耳是干性的、右耳是油性的男孩,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专题09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答案
问题导思
1.①自花传粉,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都是纯种
②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能稳定的遗传给后代
③豌豆花各部分结构较大,便于操作,易于控制。
2.①自花授粉前对母本的去雄,防止自花传粉;②去雄后要套袋隔离,防止外来花粉干扰;
③雌蕊成熟后进行人工授粉;④授粉后需要套袋隔离,防止外来花粉干扰实验结果。
3.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兔的长毛和短毛;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如杂合子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出现高茎和矮茎两种表现型。
4.见课本P5、7图解
5.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
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
6.自交: 5:1 自由交配: 8:1
7.
提升案
1-7 CDDCD BD
8.(1)A Aa AA aa
(2)10 基因发生了突变
(3)0 个体9的基因型是AA,不可能生出aa的白化病个体
9.(1)常从表格数据可判断油耳为显性性状,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油耳父亲(X A Y)的女儿(X A X)不能表现为干耳性状,与第一、二组的调查结果不符,所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Aa 3/8
(3)只有Aa×Aa的后代才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而第一组的双亲基因型可能为AA或Aa (4)体细胞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