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358.18 KB
- 文档页数:5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
刘汉坤;周明;黄正有
【期刊名称】《临床医学工程》
【年(卷),期】2009(16)2
【摘要】目的:观察和评价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治疗组42例给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38例给予内科常规治疗,比较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5%显著高于对照组相58.3%(P<0.01),而且治疗组病死率7.1%明显低于对照组33.3%(P<0.01).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操作简单、手术损伤小、安全可靠、疗效显著,值得拥有CT设备的医院推广使用.
【总页数】2页(P27-28)
【作者】刘汉坤;周明;黄正有
【作者单位】东莞市道滘医院,广东,东莞,523176;东莞市道滘医院,广东,东
莞,523176;东莞市道滘医院,广东,东莞,52317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34
【相关文献】
1.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J], 塔依江·沙塔
2.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比较[J], 邱斌;肖展翅;范小莲;邢小珍;李钢
3.立体定向软通道颅内血肿清除术与硬通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比较 [J], 陈林杰
4.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分析 [J], 潘迪飞;李强
5.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分析 [J], 潘迪飞;李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972017.04临床经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洪兴国 白玉霞 李国文武威市凉州医院 甘肃省武威市 733000【摘 要】目的:探讨研究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间收治的患有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患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取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进行血肿清除,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都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各项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并应用。
【关键词】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高血压性脑出血高血压性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 )是高血压病患者存在的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该病是一种非创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在脑出血疾病中占有很高的比例[1]。
该病也是我国的多发病,患者病死率高,致残率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该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且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一旦发病就存在病情紧急、发展快、病情严重等特点,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
以往一般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或传统的开颅手术进行血肿清除,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病情,但对出血量较大的患者疗效较差,微创手术无疑为该病患者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道路,现将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间收治的患有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同意。
所有患者中男72例,女56例;年龄43~72岁,平均年龄(64.5±5.3)岁;其中基底节外侧出血45例,基底节内侧出血39例,小脑出血25例,脑叶出血19例。
2012年7月第9卷第21期·临床研究·CHINA MEDICAL HERALD 中国医药导报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 cerebral hemorrhage ,HICH )是急性脑血管病中致残率及死亡率最高的一种自发性脑出血[1],是高血压伴脑小动脉瘤、血压骤升使动脉破裂所致[2]。
HICH 患者在出血后24h 之内死亡的占42.1%~70.6%,在1周内死亡的占72.8%~92.5%[3]。
目前国内外统计的外科治疗HICH 患者的死亡率为3%~51%,20%所占的比例较多,明显低于内科保守治疗死亡率的50%~90%,说明外科手术治疗HICH 的主要手段,但是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统一的标准,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善,微创手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手术治疗HICH 的临床疗效,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4]。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是继脑出血内科保守治疗和外科开颅血肿消除术的一种新技术,由于该技术具有快速、安全、简便、创伤小等优点,现已受到越来越多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青睐而得到广泛应用,其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已被国内外所认可[5]。
本文通过观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HICH 的疗效及其优缺点,探索出更具优势的外科手术方法,为临床外科手术提供依据,现总结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1月~2011年10月期间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HICH 患者48例,其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45~76岁,平均(63.5±6.4)岁,高血压病史3~30年,平均(11.6±3.8)年;术前意识状况分级:Ⅰ级0例,Ⅱ级2例,Ⅲ级4例,Ⅳ级26例,Ⅴ级16例;头颅CT 显示:丘脑出血14例,脑叶及基底出血30例,小脑出血4例。
其中不同程度血破入脑室者13例;血肿量40~60mL 者23例,血肿量<40mL 者18例,血肿量>60mL 者7例;中线结构移位≤10mm 者36例,>10mm 者12例;术前一侧瞳孔散大13例,双侧瞳孔散大8例,无散大27例。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療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取山东省临朐县中医院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
对照组采用保守方法治疗,研究组实施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临床疗效明显更优,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
结论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可改善患者生活能力,提高预后效果,值得推广运用。
标签: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临床疗效高血压是一种多发性、常见性疾病,在老年人比较多见,脑出血作为高血压疾病的晚期症状,死亡率、致残率极高,且其病发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所以,对于该疾病治疗,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为了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山东省临朐县中医院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取山东省临朐县中医院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
研究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43~84岁,平均年龄(62.18±7.02)岁,15例脑叶出血、7例小脑出血、14例血肿破入脑室、9例基底节区出血,发病时间3~52 h,平均实践(15.63±10.12),出血量20.68~116 mL,平均出血量(51.26±23.65)mL。
对照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42~83岁,平均年龄(61.53±7.15)岁,14例脑叶出血、8例小脑出血、13例血肿破入脑室、10例基底节区出血,发病时间4~53 h,平均实践(15.47±10.38),出血量20.72~117 mL,平均出血量(50.356±22.19)mL。
兩组年龄、性别、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选择止血剂和脱水剂,采用神经营养药物,保持水电截止平衡,实施血压、血糖处理方法。
改良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体会463715河南泌阳县第二人民医院摘要目的:探讨改良(经额部入路)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髙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与传统微创手术方法的疗效比较。
方法:改良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髙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71例(观察组),并与同时采用传统颞部入颅微创手术治疗的68例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
各组出血量均为30~90ml,观察组采用额部入颅进行穿刺;对照组采用传统颞部入颅手术治疗,其余同观察组。
于手术后7天、14天、21天分别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术后脑疝、再出血等并发症及死亡率等观察比较。
结果:治疗后7天两组之间比较神经功能评分(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评分标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死亡率、脑疝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14天及21天比较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21天两组总并发症(再出血、脑疝及其他)及死亡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改良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作为一种创新的微创手术方式,其疗效及安全性明显优于传统颞部微创手术方式。
关键词改良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髙血压基底节区出血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04.084基底节区出血占髙血压性脑出血的70%以上,致残率及死亡率高,尤其是出血量>50ml,保守治疗效果极差,积极救治基底节区出血患者对于降低脑出血的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我院自2006年1月~2009年3月采用改良经额部入颅使用yl-1穿刺针行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髙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71例,对比同期传统颞部入路手术治疗的68例患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观察结果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所有临床病例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关于脑出血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部ct扫描证实,将病例随机分为经额部入颅(观察组)及颞部入颅(对照组)两组分别为71例及68例,出血均为壳核部;根据日本多田公式计算,出血量均为30~90ml,>90ml者予以排除,观察组男38例,女33例,年龄37~79岁;对照组:男35例,女33例,年龄40~80岁。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目的分析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软通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观察组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等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使用软通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提高了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标签:微创颅内血肿;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死亡率与致残率较高[1]。
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高血压脑出血越来越严重,已经成为临床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
本次主要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0例。
对照组患者中年龄均值为(60.25±5.7)岁,年龄40~86岁,其中女性14例,男性16例;观察组患者年龄区间为观察组患者中年龄均值为(60.14±5.53)岁,年龄41~85岁,其中包括女性13例,男性1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其中P>0.05,故可比。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开展常规检查,确定手术后对照组开展常规手术,主要进行消毒、麻醉与开颅等操作;对照组使用软通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操作,根据患者血肿部位选择仰卧或侧卧,穿刺型局部麻醉,CT定位、引流、清洗并进行缝合,术后进行常规护理。
术后三天对患者进行CT扫描,了解血肿情况。
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等进行统计,并计算两组治疗总有效率[2]。
1.3 统计学方法采取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