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3.1基因的分离定律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2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3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基因的分离定律学案苏教版必修2姓名时间基础知识梳理知识点一:豌豆作实验材料1、优点(1)豌豆是植物,而且是闭花受粉,能保证自然状况下是。
(2)豌豆植株具有较稳定的、易于区分的。
2、操作步骤―→套袋―→ ―→套袋。
知识点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过程:2、现象:3、提出假说(解释):4、验证:用实验。
5、结论:考点归纳:考点一: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例1、下面对有关概念之间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基因型决定了表现型B、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C、杂合子自交后代没有纯合子D、性状分离是由于基因分离考点二:遗传规律中的解题思路与方法例2、下图为白化病遗传系谱图(有关基因用A、a表示),请据图回答:(1)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在________染色体上,是________性遗传病。
(2)Ⅱ2和Ⅲ1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3)Ⅲ2是纯合子的概率为________,Ⅲ3的基因型为________。
(4)若Ⅲ2和Ⅲ3婚配,后代患白化病的可能性为________,预计他们生一肤色正常男孩的可能性为________。
变式训练1、已知玉米子粒黄色对红色为显性,非甜对甜为显性。
纯合的黄色非甜玉米与红色甜玉米杂交得到F1,F1自交或测交,预期结果正确的是(多选)A、自交结果中黄色非甜与红色甜比例9∶1B、自交结果中黄色与红色比例3∶1,非甜与甜比例3∶1C、测交结果为红色甜:黄色非甜:红色非甜:黄色甜为1∶1∶1∶1D、测交结果为红色与黄色比例1∶1,甜与非甜比例1∶1考点三:基因分离定律的计算例3、果蝇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现将纯种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杂交,产生的F1代再自交产生F2代,将F2代中所有黑身果蝇除去,让灰身果蝇自由交配,产生F3代。
问F3代中灰身与黑身果蝇的比例是A、3∶1B、5∶1C、8∶1D、9∶1变式训练2、向日葵种子粒大(B)对粒小(b)是显性,含油少(S)对含油多(s)是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
第一节基因的分离定律(第一课时)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说明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过程。
2.理解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3.弄清与性状及基因有关的相关概念学习重点:说明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并做出解释学习难点:弄清与性状及基因有关的相关概念任务一:基因的分离定律1.讨论:孟德尔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有哪些?2.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实验过程(括号中填符号)亲本()紫花()白花杂交↓子一代()()↓自交子二代() 3 :13.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遗传图解解释亲代紫花×白花生物性状由控制的。
(AA)(aa)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存在↓↓配子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彼此,分别进入。
↘↙子一代紫花(Aa)×紫花(Aa)↓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
子二代1.与性状有关的概念: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2.与基因有关的概念:基因,等位基因,纯合子,杂合子,基因型,表现型课堂检测()1.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兔的白毛与猪的黑毛 B.狗的长毛与卷毛C.鸡的光腿与毛腿 D.果蝇的红眼与果蝇的棒眼()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两个纯合子的后代必是纯合子B.两个杂合子的后代必是杂合子C.纯合子自交(自花传粉)后代都是纯合子D.杂合子自交(自花传粉)后代都是杂合子()3.某一基因型为Aa的生物个体,在自然状态下,下列有关它产生配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雄配子数量通常为A:a = 1:1 B.雌配子数量通常为A:a = 1:1C.雌配子和雄配子的数量一样多 D.雌配子的种类和雄配子的种类一样多()4.将具有1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逐代自交3次,在F3代中纯合体比例为A.1/8 B.7/8 C.7/16 D.9/16()5.在用杂交方法育种中,性状能稳定遗传的是A.优良性状 B.显性性状 C.隐性性状 D.以上都可以()6.下列有关遗传规律的正确叙述是A.遗传规律适用于一切生物B.遗传规律只适用于植物C.遗传规律适用于受精过程D.遗传规律在配子形成过程中起作用()7.下列有关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试验材料的原因中,不正确的是A.豌豆是异花传粉植物 B.豌豆是闭花受粉植物C.豌豆有利于进行人工杂交试验 D.豌豆的一些品种之间有易于区分的性状()8.在黑色鼠中曾发现一种黄色突变型(常染色体遗传),但从未获得黄色鼠的纯合子,因为AA的纯合子在母体内胚胎期就死亡。
3.1基因的分离定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辨别相对性状;说出孟德尔的选材原因和实验方法并描述孟德尔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要点;。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体会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尝试像科学家一样进行思考、解释和推理;运用数学知识对性状分离结果做出解释,并使用小球模拟性状分离比的实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孟德尔的生平介绍,认同孟德尔善于观察、刻苦钻研、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通过对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的学习,形成敢于质疑、勤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阐明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及性状分离的概念,解释性状分离现象,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2.体会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教学难点】对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理解【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去体会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并且学生能够阐明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及性状分离的概念,并解释性状分离现象产生的原因。
难点在于,这是高中生第一次接触遗传规律相关的知识,可能在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上略有困难,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前面学习的减数分裂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对此部分知识的进行理解。
另外,孟德尔的遗传实验运用的是假说——演绎法,虽然第一课时暂不介绍这一概念,但应当在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假说——演绎法的整个科学过程。
这样,学生在第二课时思考孟德尔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时,能够有切身的体会,理解得也更加透彻。
这也给后面学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打下基础。
因此,在前面讲解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过程中,设计了几个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孟德尔的每一步实验环节的逻辑关系,体会科学家的思维方式。
再利用贴图、小球等教具,协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性状分离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对性状分离现象做出解释。
但是经过实际教学发现,前面设计的问题呈现的方式不同一,有的幻灯片上有,有的仅仅是教师口头表达,这就导致学生无法将问题串起来去理解,思路不够清晰,缺乏知识之间的逻辑性。
第4课时基因的分离定律(Ⅰ)学习目标1.概述孟德尔1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
2.阐明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3.通过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加深对分离现象解释的理解。
|基础知识|一、1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1.实验材料——豌豆的特点(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受粉植物,在自然情况下一般都是纯种。
(2)豌豆具有多对差异明显的相对性状。
2.1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实验过程说明P(亲本) 紫花×白花↓F1(子一代) 紫花↓⊗F2(子二代) 紫花白花比例接近_3∶1(1)P具有相对性状(2)F1全部表现显性性状(3)F2出现性状分离现象,分离比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3∶1(4)实验结果与正交、反交无关1.理论解释(1)生物性状由遗传因子控制。
(2)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F1中显性遗传因子(A)对隐性遗传因子(a)具有显性作用,且彼此保持独立。
(3)F1(Aa)产生数量相等的A型和a型花粉,数量相等的A型和a型卵细胞。
(4)F1自花传粉时,不同类型的两性配子间结合的概率相等,从而F2的遗传因子组合及比例是AA∶Aa∶aa=1∶2∶1,性状表现及比例是紫花:白花=3∶1。
2.遗传图解雄配子1/2A 1/2a雌配子1/2A 1/4AA紫花1/4Aa紫花1/2a 1/4Aa紫花1/4aa白花3.(1)模拟内容用具或操作模拟对象或过程1号罐、2号罐雌、雄生殖器官罐中的彩球雌、雄配子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2)小罐编号→分装彩球→抓取→记录→放回→重复→统计(3)分析结果得出结论①彩球组合类型及数量比:AA∶Aa∶aa≈1∶2∶1。
②彩球组合代表的显、隐性性状数量比:显性∶隐性≈3∶1。
|自查自纠|(1)豌豆一般都是纯种,原因是豌豆为严格的自花受粉植物( )(2)欲实现紫花豌豆与白花豌豆的杂交,只需将二者间行种植即可( )(3)若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只表现高茎性状,则高茎是显性性状,矮茎是隐性性状( )(4)生物体能表现出来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5)杂种F1(Aa)中紫花因子A对白花a因子表现完全显性作用,从而杂种F1只表现出A 所控制的性状( )(6)为了使得每次抓取时两种小球被抓的概率相同,抓取过的小球要放回小桶( )答案(1)√(2)×(3)√(4)×(5)√(6)√|图解图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表现型的两纯合亲本杂交,子代无性状分离,子代表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3.1基因的分离定律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2)第2课时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课标要求1 •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2 •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课标解读1 •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2•应用基因的分离定律解决相关遗传问题。
•教学地位有关基因自由组合和伴性遗传的问题的解决都要转化为分离定律问题,因此基因分离定律的灵活应用是解决自由组合和伴性遗传问题的基础。
近三年的高考中,对基因分离定律的综合应用、分离比的变式、显隐性的判断、概率的计算等知识的考查尤为突出,常以致死现象、基因互作等为信息,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教法指导1 •孟德尔实验的科学方法可组织学生讨论并总结。
2•通过书写不同基因型个体杂交所得规律性比值归纳总结亲代和子代推导的方法。
(1)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 3 : 1,则双亲一定是杂合子(Aa),即Aa x Aa = 3A_ :1aa。
⑵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 1 : 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即Aa x aa= 1A_ :1aa。
⑶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即AA x AA或AA x Aa或AA x aa。
⑷若后代性状只有隐性性状,则双亲均为隐性纯合子,即aa x aa= aa。
3 •结合实例应用分离定律指导作物育种和分析遗传病的发病概率。
•新课导入建议1. 一对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孩子,白化病和正常是1对相对性状,则一家人的基因型分别是什么?这对夫妇再生孩子患白化病的概率是多少?2•假如3年后你在一个花卉基地工作,有一天你突然发现本来开白花的花卉,出现了开紫花的植株,你立刻意识到它的观赏价值,决定培育出这种紫花新品种。
将这株紫花植株的种子种下,可惜的是,在长出的126株新植株中,却有46株是开白花的,这不利于商品化生产,怎样才能培育出开紫花的纯种?•教学流程设计课前自主探究:阅读教材P31 -32,填写“【课前自主导学】知识1、知识2,完成思考交流1、2”。
基因的分离定律学案(1)【高效导航】1.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2)说明基因的分离定律。
(3)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式。
2.学习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说明。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3.学习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说明。
(2)相对性状,杂交方式。
“看”——知识经纬 基因的分离定律(1)“导”—自主预习第一节 基因的分离定律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提出问题 1.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势 (1)豌豆是________传粉植物,而且是________受粉,因此在自然状态下一样是纯种。
假设人工去雄授粉,时刻应为开花________(前/后)。
(2)豌豆具有许多________的性状。
演绎 图解 假说 图解 杂交 实验 分离定律 减Ⅰ后期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P 纯合紫花×纯合白花 ↓ F 1 紫花 P AA ×aa ↓ F 1 Aa测交 Aa ×aa配子 A a a测交 Aa aa 时间 实质2.经常使用符号及含义P:____ F1:______ F2:______×:____ ⊗:____ ♀:________ ♂:________3.进程图解P 高茎×矮茎→F1 ____⊗,F2 ______∶______想一想豌豆是自花传粉的植物,在实验中如何实现异花传粉?二、对分离现象的说明——提出假说⑴卵细胞和花粉细胞中存在操纵性状的________。
(同一个字母的大小写)显性性状:由显性________操纵(用大写A表示)隐性性状:由隐性________操纵(用小写a表示)紫花亲本产生A型的花粉和卵细胞,白花的亲本产生a型的花粉和卵细胞。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________存在的,但彼此独立,互不混杂。
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________的个体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________的个体⑶F1能够产生数量________的具有相对性状的配子。
基因的分离定律考纲要求: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2.基因的分离定律(Ⅱ)。
考点一: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及其相关概念考点二:基因分离了定律的题型突破------1. 相对性状显隐性的判断方法2. 纯合子和杂合子的鉴定3. 亲子代基因型与表现型的推断4. 分离定律遗传概率计算一、考点梳理1、相对性状显隐性的判断方法 (1)直接判断法:若已知某个体为杂合子,则该个体表现出的性状为 性状。
(2)根据子代性状判断:①不同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 性状,另一性状为 性状。
②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新的性状为 性状。
(3)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2代性状分离比为3∶1⇒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 性状。
(4)根据遗传系谱图进行判断:双亲表现正常,后代出现“患者”,则致病性状为 ,如图甲所示,双亲表现患病,后代出现“正常”,则致病性状为 ,如图乙所示。
2、纯合子和杂合子的鉴定(1)测交法(在已确定显隐性性状的条件下) 待测个体×隐性纯合子―→子代 结果分析:若子代只有一种性状,则待测个体为若子代有两种性状,则待测个体为(2)自交法待测个体――→⊗子代 结果分析:若后代 ,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若后代 ,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3)花粉鉴定法待测个体 ――→减数分裂花粉 结果分析:若 ,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若 ,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4)单倍体育种法 待测个体―→花粉―→幼苗―→ 处理获得植株结果分析:若有 ,则亲本能产生两种类型的花粉,为若有 ,则亲本能产生一种类型的花粉,为3、亲子代基因型与表现型的推断(1)由亲代推断子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正推型)亲本 子代基因型子代表现型 AA ×AA 全为显性AA ×Aa AA ×aa Aa ×Aa Aa ×aa aa ×aa(2)由子代推断亲代的基因型(逆推型)(用基因B 、b 表示)子代显隐性关系 双亲类型 结合方式显性∶隐性=3∶1 都是杂合子 显性∶隐性=1∶1 测交类型只有显性性状 至少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只有隐性性状一定都是隐性纯合子4、分离定律遗传的概率计算 (1)用经典公式或分离比计算根据分离比计算:3显性性状∶1隐性性状(2)根据配子概率计算(1)先计算亲本产生每种配子的概率。
第 1 页 共 1 页
高中生物 3.1基因的分离定律导学案 苏教版必
修2
C
1、指导杂交育种:原理:杂合子(Aa)连续自交n次后各基因
型比例 杂合子(Aa ):(1/2)n 纯合子(AA+aa):1-(1/2)n
(注:AA=aa)例:小麦抗锈病是由显性基因T控制的,如果亲代
(P)的基因型是TTtt,则:(1)子一代(F1)的基因型是Tt,表
现型是抗锈病。(2)子二代(F2)的表现型是抗锈病和不抗锈
病,这种现象称为性状分离。(3)F2代中抗锈病的小麦的基因型
是TT或Tt。其中基因型为 Tt的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
因此,为了获得稳定的抗锈病类型,应该怎么做?从F2代开始选
择抗锈病小麦连续自交,淘汰由于性状分离而出现的非抗锈病类
型,直到抗锈病性状不再发生分离。
2、指导医学实践:判断遗传病显隐性的常规方法:无中生有
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例1:人类的一种先天性聋哑是由隐性
基因(a)控制的遗传病。例2:人类的多指是由显性基因D控制的一
种畸形性状。如果双亲的一方是多指,其基因型可能为DD或Dd,
这对夫妇后代患病概率是100%或1/2。
【典型例题】
例
第 1 页 共 1 页
1、若让某杂合子连续自交,下图中能表示自交代数与纯合子
所占比例关系的是 例
2、(11)小麦抗锈病基因R和不抗锈病基因r是一对等位基
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R和基因r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
B、基因R和基因r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
C、自然条件下根尖细胞中突变形成的基因r能遗传给后代
D、基因R和基因r的本质区别是核苷酸序列不同例
3、调查发现人群中夫妇双方均表现正常也能生出白化病患
儿。研究表明白化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判断下列有关白化病
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致病基因是隐性基因
B、如果夫妇双方都是携带者,他们生出白化病患儿的概率是
1/4
C、如果夫妇一方是白化病患者,他们所生表现正常的子女一
定是携带者
D、白化病患者与表现正常的人结婚,所生子女表现正常的概
率是1例
4、下图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对于该病而言,有关
该家系成员基因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I2是杂合体
C、I4是杂合体的概率是1/3 例
第 1 页 共 1 页
6、(07)下图为某家族白化病的遗传系谱图,该病的致病基
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在第III代个体中,可能不带致病基因的是
正常男女患病男女123456I7II8III91011
A、8
B、9
C、10
D、11例
7、下图为与白化病有关的某家族遗传系谱图,致病基因用a
表示,据图分析回答问题:(1)该遗传病是受 (填“常染色体”或
“X染色体”)上的 性基因控制的、(2)图中I2的基因型是 ,Ⅱ4
的基因型为 ,(3)图中Ⅱ3的基因型为 ,Ⅱ3为纯合子的几率
是 、(4)若Ⅱ3与一个杂合女性婚配,所生儿子为白化病人,则第
二个孩子为白化病女孩的几率是 。例
8、(09)下图为某种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请据图回答(显
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1)该病是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的 性遗传病。(2)I3的基因型是 ,Ⅱ5的基因型是 。
(3)若Ⅱ9和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性携带者结婚,则他们生一个患
病男孩的概率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