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技术使用指导书
- 格式:doc
- 大小:38.30 KB
- 文档页数:3
目的:建立统计技术作业指导书,规范统计技术在过程控制中的应用。
范围:1.必须运用统计技术进行过程控制的项目(具体的统计技术可根据本作业指导书自行选用):(1)101车间:(2)102、105车间:(3)104车间:(4)质控部:2.各车间、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增加其它需要统计技术进行过程控制的项目,但须上报生产部审批。
职责:生产部经理及工艺主管、质控部经理及技术主管、各车间技术主任、工艺员和班组技术员。
内容:一、因果图1.目的通过作因果图可以找到存在质量问题的症结所在。
2.应用程序(1)组织同该质量问题有关的人员召开专题分析会。
(2)由组织人员简明扼要地提出需要解决的质量问题。
(3)画一条带箭头的主干线,箭头指向右端,将质量问题写在箭头右边。
(4)规定可能发生的原因的主要类别,并将其用箭头排列在主干线的两侧。
(5)按各大类别引导大家展开分析,寻找所有下一个层次的原因,并画在相应的主(因)枝上,并继续一层层地展开下去,直至寻找到最高层次的原因并可以直接采取具体措施为止。
3.分析从最高层次(即最末一层)的原因中选取和识别少量、看起来对结果有最大影响的原因(即要因),并对它们做进一步的研究,如收集资料、论证、试验、采取措施和控制等。
二、排列图1.目的以“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为原理,按重要顺序显示出每个质量改进项目对整个质量问题的作用,从而抓住解决问题的主要矛盾。
2.应用程序(1)选择要进行质量分析的项目。
(2)选择用于质量分析的度量单位,如出现的次数(频数)。
(3)采用《药品检验操作标准》中规定的抽样方法进行抽样检测,收集并记录数据。
(4)画横坐标。
按度量单位量值递减的顺序自左向右在横坐标上列出项目,将量值最小的1个或几个项目归并成“其它”项,把它放在最右端。
(5)画纵坐标。
在横坐标的两端画2个纵坐标,左边的纵坐标按度量单位规定,其高度必须与所有项目的量值和相等,右边的纵坐标应与左边纵坐标等高,并从0~100%进行标定。
统计技术作业指导书1、目的规范公司质量信息数据分析活动,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2、范围适用于对产品实现过程符合性进行监视和测量,确保公司质量目标的实现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3、职责3.1业务部负责对使用统计技术的人员进培训。
3.2统计技术使用人员按规定要求实施。
4、工作程序4.1统计分析表法统计分析表是公司质量管理体系中使用最广泛的统计方法,主要是利用统计调查表来进行数据整理和粗略分析,其格式因统计内容不同而不尽相同。
常用的有:4.1.1各类报表,如生产日报表、季报、年报;4.1.2按不同目分类的统计表,例如:质量月报;4.2排列图法4.2.1排列图亦称巴雷特图,它是找出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因素的一种有效方法,它运用了关键“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的原理,对影响产品质量的许多因素,按影响程度的大小、主次排列,从中找出关键因素,以确定改进的重点,取得最大的成效。
4.2.2排列图中有两个纵坐标,一个横坐标,几个直方形和一条曲线。
左边的纵坐标表示事件发生的频数(不合格品的件数量;右边纵坐标表示事件某个因素影响的大小(与左边纵坐标对应);曲线表示各影响因素大小的累计百分比(与右边纵坐标对应),又称其为巴雷特曲线。
累计百分比为三类:0~80%为A类,是主要因素;80~90%为B类,是次要因素,90~100%为C类是一般因素。
4.2.3排列图形式如下图所示:600---450---300---150--- ---20 0----- ---0 A B C D E F排 列 图4.2.4公司××年××季度电缆基材质量缺陷统计列表示列:根据L 面的统计分析表作出它的排列图如下:871-- 731-- 643 378------0 378 265 138 54 28 8油痕 分层 黑条 裂纹 印痕 孔洞电缆基材质量缺陷统计排列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油痕、分层和黑条是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
统计技术作业指导书1 目的:为了了解生产过程或产品的质量状况,确定、控制和验证过程能力,就必须在生产过程中正确应用统计技术的方法,在建筑安装生产过程中,可以选用下列几种统计方法进行。
即调查表法、排列图法、因果图法。
2 适应范围:使用于与总公司的产品、活动、管理体系相关的事实资料的确定、收集、分析。
3 收集的事实资料包括:3.1 顾客及相关方对产品、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或合同管理的满意状况;3.2 与总公司产品质量有关的数据;3.3 与总公司一体化管理体系运行能力有关的事实资料;3.4 对分包方的管理、市场动态、相关方有关的数据。
4 质量数据的搜集4.1 明确搜集质量数据的目的通常按搜集数据的目的的把数据分为三类:4.1.1 分析用的数据:为掌握和分析质量动态情况而搜集的数据。
以便于分析存在的问题,确定所要控制的几个影响因素,找出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最后进行判断提供依据。
4.1.2 管理用的数据:为了掌握生产状况,用以对生产状况作出推断和决定管理方针而搜集的数据。
它也包括为判断工序中产品质量是否稳定、有无异常以及是否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防止不合格而搜集的数据。
4.1.3 检验用的数据:是对产品进行全数检验或抽样检验而搜集到的数据。
4.1.4 不论收集哪种数据,都要尽量反映客观事实,数据必须完整、准确、可靠。
4.2 质量数据的抽样方法-随机抽样随机抽样就是“不挑不拣”,整批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都有被抽到的同等机会。
对于我们建筑企业,搜集到的质量数据一般都被全数用到统计中。
随机抽样有以下几种方法:4.2.1 单机随机抽样:可以用抽签的方法,也可以用查随机数值表的方法。
抽签方法是:例如要从50个产品中抽5个样品,先把50个产品编上顺序号,然后做50个签码,抽5个签,抽到的这5个号码就是被抽到的样品。
查随机数值表法是利用现代的随机取样表。
先用抽签法抽出一张随机取样表,然后按照表中指定的数码取出样品。
4.2.2 分层随机抽样法:它是把搜集的质量数据按照与质量有关的各种因素加以分类,把性质相同、条件相同的数据归类分组,然后按一定比例从各组中随机抽取数据组成样品。
统计技术应用指导书1目的测量和控制过程波动情况,确保产品实现过程符合要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统计技术的应用。
3统计技术方法3.1排列图3.1.1排列图又称巴类托(PBreto)图或主次因素分析图用以寻找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原因,形式排列图(图一)3.1.2 排列图的构成排列图由一个横坐标、二个纵坐标,若干个长方形和一条折线组成,横坐标表示影响质量的各种原因,其对质量的影响大小从左到右排列。
左边的纵坐标表示频率(件)右边的纵坐标表示累计频率。
折线称为巴类托曲线,各折点表示从左到右表示各种原因所占频率的累计百分数,通常将累计百分数分:B类区从0—80%左右为主要原因区;B类区80%—90%左右为次要原因区;C类区90%—100%为一般原因区,主要原因区也可根据情况的不同掌握在0—70%左右,排列图上B类区所包括的原因就是主要原因。
它为确定质量改进的关键项目提供了有益的依据。
3.1.3绘制排列图的步骤:3.1.3.1 搜集一定期内出现某个质量问题的数据(如不合格品的统计数字等)。
3.1.3.2 将数据根据原因、部位、工序、类型等进行分层。
每个层次即为一个项目(如图一中的B、B、C……)。
3.1.3.3 计算各项目重复出现的次数—频次。
如果分层后的项目较多,其中有若干质的频数又明显较少,则可将几项合并成为“其他”项。
3.1.3.4 列出分项统计表将各个项目按频次多少加以排列(其他项列在最后),并计算各项占总频次数的百分比和累计百分比。
(具体参照表格—)质量不良分项统计表3.1.3.5 按一定比例绘图。
作出排列图的横坐标和左右两个纵坐标,将横坐标分成项目数,并按频数的大小从左到右顺序写项目名称。
左边纵坐标为频数;右边纵坐标为累计的百分比数。
3.1.3.6 按频数大小,依次作出长方形,长方形的高度为各项目对应左纵坐标的频数值。
各个长方形相互联接,成为由左向右下降排列(“有其它”项目除外)的图形。
3.1.3.7 根据1.3.4中的分项统计表,对应于右纵坐标,在各长方形的。
统计技术应用指南1、引言依据准确的数据和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分析是科学决策的有效途径,而逻辑推理分析使用统计推断和统计操纵方法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不仅能确定、操纵和验证过程能力和产品特性,还可持续改进企业的质量治理体系。
2、统计技术应用范围和方法2.1、市场调研和顾客中意度测定中的抽样调查。
2.2、施工过程操纵中的操纵图。
2.3、物资采购、分项工程验收中的统计抽样检验。
2.4、分项工程不合格点分析、质量改进中的排列图、因果图和对策表。
3、统计技术应用3.1、抽样调查3.1.2、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a、目标量估算。
计算各特定答案所占比率。
b、相关分析。
3.1.3、市场需求预测和顾客中意度统计a、通过统计分析搞清市场需求与那些因素有关,并以这些因素为自变量,需求为因变量的需求量预测。
如销售情况与促销方式的关系,销售额与广告费的关系等。
b、通过客户对户型、功能、质量、价格、服务等表示的专门中意、中意、一般、不中意、专门不中意。
分不分配权数为1、0.8、0.6、0.3、0,并分不计算单项中意度,进而可对各项目分不权重,并计算综合中意度。
3.1.4、抽样调查可用于工程设计调研、市场需求调研、广告调研、促销方式调研、客户调研及客户中意度测定等。
3.2、X--R操纵图3.2.1、操纵图用于:a.诊断、评估过程的稳定性;b.操纵:决定某一过程何时需要调整,何时需要保持原有状态;c.确认:确认某一过程的改进效果3.2.2、X-R操纵图的应用步骤:a、预备数据的取得确定相同时刻间隔抽取样本大小n=5的样本,共取25组,记入数据表。
b、计算各组样本的平均值X和级差R记入数据表。
c、计算25组数据的总平均值X和级差平均值R,并记入数据表。
d、计算操纵界限X图:VCL=X+A2R n=5时,A2=0.58CL=XLCL=X-A2R操纵图数据表R 图 VCL=D 4R n=5时,D 4=2.115 CL=RLCR=D 3R n ≤6时,D 3为负值,下限LCL 不考虑。
武汉东联通用汽车饰件DLTY—TJ—XX—001统计技术应用作业指导书1 目的:本作业指导书应用于关键工序及涉及产品特殊特性工序的工序能力,调查及工序能力指数的计算,和操纵图的制做监视及分析。
2 术语:计量型操纵图:指用于监视计量型数据操纵图,本作业指导书仅介绍X-R操纵图。
计数型操纵图:指用于监视计数型数据操纵图,本作业指导书仅介绍P图。
Cp值:无偏移时(进程均值X与标准值一致)的进程能力参数。
Cpk值:有偏移时(进程均值X与标准值不一致)的进程能力指数。
Pp值:无偏移时(进程均值X与标准中值一致)的进程性能指数。
(初始进程能力指数)。
Ppk值:有偏移时(进程均值X与标准中值不一致)的进程性能指数(初始进程能力指数)3、职责研究所负责统计技术的应用指导分析和进程能力指数的计算。
各利用部门负责操纵图的制做、打点、制订纠正方法。
4、预备时期在运用操纵图监视及计算进程能力指数进程中要做好如下预备:确信测量系统(测什么、何处测、如何测、工具准确性)。
减少没必要要的变差(幸免刀具改换、材料改换、操作者改换、查验员改换、设备故障、工装改换等)。
如显现上述改换,那么应在操纵图上做好记录。
X-R图的制做确信样本容量(每一个样本5个数据)即n=5,确信样本数量(25个),依照该工序生产节拍确信采样频率(即隔多长时刻取一个样本或多少产量取一个样本)。
依照采样频率搜集数据,每一个样本的个数据要持续取得,共取得125个数据,并将数据记录于操纵图中的数据表中。
计算每一个样本中5个数据的均值X和极差R。
55 4321X XXXXX+ +++=, R=Xmax-Xmin共25个X值及25个R值。
依照X值及R值确信操纵图的刻度(操纵图应提早制好)。
将25个X值及25个R值别离描于X图及R图上,并连成折线,可见图形及趋势。
计算平均极差R和进程均值X25252 1RRRR+ ++ =,252521XXXX+++=计算上下操纵限(UCL及LCL)X图:UCL X=X+A2R , LCL X=X-A2R,R图“UCL R=D4R, LCL R=D3R,当n=5时,A2=,D4=,D3=0将中位线(R及X)和上下操纵限(UCL X,LCL X,UCL R,LCL R)别离描于X图及R图上。
统计技术应用指导书1目的测量和控制过程波动情况,确保产品实现过程符合要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统计技术的应用。
3统计技术方法3.1排列图3.1.1排列图又称巴类托(PBreto)图或主次因素分析图用以寻找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原因,形式排列图(图一)3.1.2 排列图的构成排列图由一个横坐标、二个纵坐标,若干个长方形和一条折线组成,横坐标表示影响质量的各种原因,其对质量的影响大小从左到右排列。
左边的纵坐标表示频率(件)右边的纵坐标表示累计频率。
折线称为巴类托曲线,各折点表示从左到右表示各种原因所占频率的累计百分数,通常将累计百分数分:B类区从0—80%左右为主要原因区;B类区80%—90%左右为次要原因区;C类区90%—100%为一般原因区,主要原因区也可根据情况的不同掌握在0—70%左右,排列图上B类区所包括的原因就是主要原因。
它为确定质量改进的关键项目提供了有益的依据。
3.1.3绘制排列图的步骤:3.1.3.1 搜集一定期内出现某个质量问题的数据(如不合格品的统计数字等)。
3.1.3.2 将数据根据原因、部位、工序、类型等进行分层。
每个层次即为一个项目(如图一中的B、B、C……)。
3.1.3.3 计算各项目重复出现的次数—频次。
如果分层后的项目较多,其中有若干质的频数又明显较少,则可将几项合并成为“其他”项。
3.1.3.4 列出分项统计表将各个项目按频次多少加以排列(其他项列在最后),并计算各项占总频次数的百分比和累计百分比。
(具体参照表格—)质量不良分项统计表3.1.3.5 按一定比例绘图。
作出排列图的横坐标和左右两个纵坐标,将横坐标分成项目数,并按频数的大小从左到右顺序写项目名称。
左边纵坐标为频数;右边纵坐标为累计的百分比数。
3.1.3.6 按频数大小,依次作出长方形,长方形的高度为各项目对应左纵坐标的频数值。
各个长方形相互联接,成为由左向右下降排列(“有其它”项目除外)的图形。
3.1.3.7 根据1.3.4中的分项统计表,对应于右纵坐标,在各长方形的上方依次描出各项的累计的百分数的点,并以横坐标的0为始点,将描出的点子依次连接成一条由左向右逐渐上升的折线——巴类托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