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塑性理论及有限元
- 格式:ppt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62
Chap 6 弹-粘塑有限元§6.1 粘性介质的本构关系与机械元件模型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都与时间无关,认为是瞬时发生的。
但实际上变形的发生与时间有关。
只是一般情况下,时间的影响可忽略不计,然而对某些情况,例如高温下的金属变形,外力作用下的岩体变形,可以随时间累积至比较大的量值。
因而对它们进行变形和应力分析,必须考虑时间因素。
介质这种变形和应力随时间变化的特性称为粘性。
(6-8)σ作用,并假定粘塑性具(6-15)vp=0,基本方程式成为ε(6-17)采用五元件粘弹性模型来对围压作用下片岩的粘弹性流变曲线进行辨识.工作应力水平,岩石均表现为典型的粘弹性特性。
由于对出现加速流变阶段的流变曲线进行辨识。
式中ε为岩石总的应变量;t 为经过的时间;E 1为瞬时弹性模量;E 2和E 3均为粘弹性模量;η1和η2均为粘滞系数,表示流变阶段趋向稳定的快慢程度。
而σ1和σ3分别为轴向应力和围压值。
五元件粘弹性模型参数求算的方法采用直接迭代法,需要求取5个流变参数:E 1,E 2,E 3,η1和η2。
根据试验得到n 组数据(ε,t ),首先给定一组初始近似值(E 10,E 20,E 30,η10,η20),以此为基础进行迭代,这样反复计算,直到满足所需要的精度。
(6-18)四. 粘弹性三维本构方程弹性介质的应力和应变服从广义虎克定律,令[]Tzxyz xy z y x e e e e e e 222=e 可有eD s 2G =式中⎥⎥⎥⎥⎥⎥⎥⎥⎦⎤⎢⎢⎢⎢⎢⎢⎢⎢⎣⎡=110122022D (6-19)(6-20)(6-21)材料的本构方程为εD I 1K m =′σ其中,⎥⎥⎥⎥⎦⎤⎢⎢⎢⎢⎣⎡=0011101111111D 牛顿粘性介质的应力和应变应服从下式eD s &2η=对于Kelvin模型的粘弹性介质,由于介质应力是弹性应力与粘性应力之和eD e D s &22η+=G (6-22)(6-23)(6-24)(6-25)ANSYS粘塑性ANSYS中可用的三种其它粘塑性本构模型。
塑性成形过程中的有限元法金属塑性成形技术是现代化制造业中金属加工的重要方法之一。
它是金属材料在模具和锻压设备作用下发生变形,获得所需要求的形状、尺寸和性能的制件的加工过程。
金属成形件在汽车、飞机仪表、机械设备等产品的零部件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由于其具有生产效率高,生产费用低的特点,适合于大批量生产,是现代高速发展的制造业的重要成形工艺。
据统计,在发达国家中,金属塑性成形件的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居行业之首,在我国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随着现代制造业的高速发展,对塑性成形工艺分析和模具设计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若工艺分析不完善、模具设计不合理或材料选择不当,则会造成产品达不到质量要求,造成大量的次品和废品,增加了模具的设计制造时间和费用。
为了防止缺陷的产生,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国内外许多大公司企业及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对塑性成形件的性能、成形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分布及变化规律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分析、实验研究与数值计算,力图发现各种制件、产品成形工艺所遵循的共同规律以及力学失效所反映的共同特征。
由于塑性成形工艺影响因素甚多,有些因素如摩擦与润滑、变形过程中材料的本构关系等机理尚未被人们完全认识和掌握,因而到目前为止还未能对各种材料各种形状的制件成形过程作出准确的定量判定。
正因为大变形机理非常复杂,使得塑性成形研究领域一直成为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
一般来说,产品研究与开发的目标之一就是确定生产高质量产品的优化准则,而不同的产品要求不同的优化准则,建立适当的优化准则需要对产品制造过程的全面了解。
如果不掌握诸如摩擦条件、材料性能、工件几何形状、成形力等工艺参数对成形过程的影响,就不可能正确地设计模具和选择加工设备,更无法预测和防止缺陷的生成。
在传统工艺分析和模具设计中,主要还是依靠工程类比和设计经验,经过反复试模修模,调整工艺参数以期望消除成形过程中的产品缺陷如失稳起皱、充填不满、局部破裂等。
仅仅依靠类比和传统的经验工艺分析和模具设计方法已无法满足高速发展的现代金属加工工业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