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口义齿印模制取及颌位关系记录
- 格式:ppt
- 大小:8.50 MB
- 文档页数:79
全口义齿水平颌位关系的方法全口义齿水平颌位关系的确定是为了确保义齿的稳定性和功能性。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
1.中线定位法:这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在这种方法中,通过确定患者的中线位置,将其与脸部特征相匹配,然后将其传递到义齿上。
这可以通过观察面部特征、使用中线仪器、参考牙槽垂直中线等方式来确定。
2.关系试位法:这种方法是在口腔内进行的,通过调整下颌的位置来确定最佳的水平颌位关系。
通常需要使用临时基托或临时义齿来进行试位,然后根据患者的咬合情况和舌头位置来确定最佳的水平颌位关系。
3.矢状面关系法:这种方法通过考虑下颌的矢状面位置来确定水平颌位关系。
这通常涉及到确定下颌前后位置的基准点,例如下颌的最后牙槽垂直中线。
然后根据这些基准点来确定最佳的水平颌位关系。
4.神经肌肉系统法:这种方法考虑了咀嚼肌的活动和下颌神经的位置,以确定最佳的水平颌位关系。
通过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和咀嚼动作,可以更准确地确定下颌的位置。
5.功能性印模法:这种方法结合了口腔内的实际情况和功能性要求。
通过制作功能性印模,观察患者的咀嚼动作和舌头位置,可以确定最佳的水平颌位关系。
在确定水平颌位关系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口腔解剖结构、咬合情况、面部特征以及功能性需求等因素,以确保最终确定的水平颌位关系能够满足患者的需求并保证义齿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最终的确定通常需要由经验丰富的义齿专家来进行。
一、论述题1. 制取无牙颌印模的要求有哪些2. 制取无牙颌印模时,上颌和下颌肌功能整塑的方法三、简答题27. 简述围模灌注法的步骤和方法。
参考答案①在印模的周缘下约2mm处粘着一条约5mm宽的蜡棍,下颌印模的舌侧边缘间用蜡板封闭空隙; (br) ②沿蜡棍外面及印模后缘围绕一层成盒型蜡板,围板上缘至印模最高处的距离不少于10mm。
(br) ③灌注石膏,完成。
(br)28. 简述颌位关系记录的内容29. 简述全口义齿印模分类及特点30. 以藻酸盐印模材料制取一次印模为例,简述制取无牙颌上下颌印模的方法。
参考答案(1)选择大致与上下无牙颌患者牙弓一致的成品托盘。
(br)(2)调拌藻酸盐印模材料,引入口中,作上下颌主动被动肌功能修整。
(br)(3)印模材料凝固后,将托盘从口中取出,检查印模的完整性,完毕。
(br)31. 全口义齿印模分为几类32. 全口义齿印模的要求有哪些33. 简述牙合托组成及特点34. 简述制取个别托盘的步骤和方法。
参考答案(1)个别托盘的边缘线; (br)(2)缓冲; (br)(3)预留空间; (br)(4)自凝树脂的调拌与压制; (br)(5)打磨与完成。
(br)35. 简述二次印模法制作的方法36. 简述无牙颌模型的要求37. 简述确定垂直颌位关系的方法。
38. 简述制取无牙颌印模的要求四、A1型题39. 由患者以主动方式完成印模边缘整塑的是A 一次印模法B 二次印模法C 闭口式印模法D 联合印模法E 粘膜静止式印模法参考答案C40. 据取模的次数分类的是A 一次印模B 粘膜运动式印模C 闭口式印模D 初印模E 终印模参考答案A41. 上下牙列最广泛接触时,下颌所处位置称为()。
A.正中位B.息止颌位C.息止间隙D.颌间距离E.垂直距离参考答案A42. 二次印模法的优点哪项是错误的A印模比较准确B印模边缘完整C印模组织面光滑D操作简单花时间少E需要制作个别托盘参考答案D43. 无牙颌印模是用可塑性材料取得的无牙上、下颌牙槽嵴和周围软组织的()A.阳模B.阴模C.铸模D.蜡型E.代型参考答案B44. 关于取印模时边缘整塑,错误的是( )。
实验二三蜡基托、牙合堤的制作、颌位关系的确定6学时转移颌位关系、上牙合架不能做一、实验目的1、掌握牙合托制作的方法和要求。
2、掌握颌位记录的方法加深对无牙颌颌位记录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1、在上、下无牙颌模型上制作蜡基托及蜡牙合堤。
2、在仿头模型上确定颌位关系并转移至牙合架上。
三、实验器材1、仪器设备仿头模型、韩氏牙合架或机械固位式牙合架、垂直距离尺、橡皮碗、调拌刀、石膏、蜡刀、蜡匙、小毛巾、牙合平面板等。
钢尺、酒精灯、雕刻刀、蜡勺、牙合平面规、弯剪刀、上下无牙颌模型一副、2、消耗材料分离剂、火柴、铅笔、基托蜡片、蜡条、酒精灯、金属丝、四、实验方法1、确定基托范围用红笔在下、上颌模型画出基托伸展范围。
下颌前弓区、颊翼缘区要适当伸展舌翼缘区基托伸展要适度以不妨碍舌及口底软组织功能活动为宜。
后界盖过磨牙后垫1/2。
下颌唇、颊、舌系带要让开形成与之相应的切迹。
上颌的前弓区、后弓区适当伸展包过上颌结节并充分伸展至颊间隙内。
后缘以两侧翼上颌切迹与腭小凹后约2mm处的连线为准。
唇、颊系带要让开形成与之相应的切迹。
2、制作后堤区1对后堤区的要求在模型上的腭小凹后约2mm处到两侧翼上颌切迹之间做一条凹陷的后堤沟。
后堤沟各段宽窄、深浅不同在腭中缝及两侧翼上颌切迹区浅而窄从腭中缝区向两侧从翼颌切迹向中逐渐加宽加深。
2制作方法从腭小凹后约2mm到两侧翼上颌切迹用铅笔画一线作为后堤区的后界。
然后用蜡刀沿后缘线刻入模型1mm深以此向前逐渐变浅刻成斜坡状。
其斜坡按不同部位有不同的宽度腭中缝处约2mm两侧上颌切迹处宽约1mm在两处之间的区域宽45mm。
3、制作蜡基托1对蜡基托的要求①基托必须与模型完全贴合表面光滑平整厚度约23mm。
②边缘长短要求与将来完成的基托要求相同边缘区形态应圆滑而略厚。
③蜡基托容易变形应用直径1毫米的金属丝加强。
2制作方法①制备好上颌后堤区后将上下无牙颌模型放入水中浸透后取出用小毛巾吸去浮水。
②将红蜡片烘软的叠成双层放在模型上轻压使之与模型完全贴合。
《全口义齿工艺技术》课程标准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全口义齿工艺技术课程类别:职业技能课程开设学时:总计114学时,其中理论70学时,实验实训44学时开设学期:第四学期考试/查:考试适用专业(群):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承担任务教研室:口腔教研室1.课程性质1.1《全口义齿工艺技术》课程是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专业主干核心课程。
目标是培养学生能运用全口义齿修复工艺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全口义齿修复的基本技能,具备制作全口义齿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能较熟练的制作各种全口义齿,具有熟练的岗位操作技能,同时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以适应于岗位需求。
1.2《全口义齿工艺技术》课程是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专业主干核心课程。
课程以雕牙技巧、口腔解剖生理学及口腔材料学为基础,为后续的顶岗实习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训支持。
2.课程的设计思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教学做一体化”为主体的课程模式,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项目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以此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职业能力。
本课程内容的选取按照满足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的原则,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融合了专业岗位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每个项目的学习都是针对高职专业培养目标和实际岗位任务需求,以能力体系为基础,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的观念,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在课程教学中,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交替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强化实训和实际操作,注重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的教学形式。
建立“综合评价”考核方案,重点评价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本课程课时数:总学时114,理论学时70,实训学时44。
3.课程总体目标●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政治素质。
全口义齿印模制取及颌位关系记录全口义齿是指缺失所有自然牙齿的病患需要配戴的一副假牙,因此,为了制取合适的全口义齿,需要进行全口义齿印模制取及颌位关系记录。
下面将详细介绍全口义齿印模制取及颌位关系记录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全口义齿印模制取步骤1.准备工作:首先需要准备好印模材料、印模托盘、印模蜡、印模铸模材料等工具和材料。
2.准备口腔:印模前需要对患者的口腔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口腔洁净。
3.选择印模托盘:根据患者的牙槽形态选择合适的上、下颌托盘。
4.印模蜡固位:将印模托盘放入口腔,用印模蜡固定在口腔内,保持托盘稳定。
5.配合调整:印模托盘固位后,需要进行配合调整。
通过向患者嘱咐咬合动作,整体调整托盘的位置,使得托盘能够完全覆盖牙槽,并确保托盘与牙槽结构紧密配合。
6.印模材料填充:选好印模材料后,将材料按照说明书要求的比例混合均匀,然后填充到印模托盘中。
适量填充,以确保完全覆盖整个牙槽,并让患者进行闭合咬合,保持数分钟,直至印模材料硬化。
7.卸模:印模材料完全硬化后,可以谨慎地卸下印模托盘,然后将印模送往制作义齿的实验室。
8.临时修复:为了保护患者的口腔,卸模后,需要根据患者的要求和情况,进行临时修复。
二、颌位关系记录步骤1.准备工作:在进行颌位关系记录之前,需要清洁和消毒口腔和印模材料。
2.咬合蜡调整:将咬合蜡按照一定比例加温,均匀涂抹在残牙、义齿基托或印模上。
3.颌位调节:让患者咬合,根据患者的咬合情况,进行上下颌位的调整,使得上、下牙槽在正常咬合时能够达到最佳的牙上下排列及前后方位。
4.验证咬合:调整完毕后,需要再次让患者进行咬合动作,观察和验证咬合关系是否达到理想状态。
如果有需要,可以再次进行微调。
5.固定咬合蜡:颌位调整完成后,需要固定咬合蜡,使其稳定在口腔内,并保持正确的颌位关系。
6.制作颌位关系记录模型:根据固定的咬合关系,制作颌位关系记录模型,用于制作全口义齿。
总结:全口义齿印模制取及颌位关系记录是制作全口义齿的重要步骤之一、通过准确制取印模和记录颌位关系,可以为患者定制出合适的全口义齿,从而恢复患者的咀嚼功能和面部美观。
口腔修复学考点试题—— 全口义齿颌位关系记录颌位记录是指用牙牙合托来确定并记录在患者面部下1/3的适宜高度和两侧髁突在下颌关节凹生理后位时的上下颌位置关系。
包括垂直和水平关系记录两部分区分下列几个位置:正中关系位;正中牙合位;前伸牙合位和侧方牙合位(一)确定垂直距离垂直距离:为天然牙列成正中牙合时,鼻底到颏底的距离,也就是面下1/3的距离。
颌间距离:牙列缺失后,上下无牙颌形成的间隙即上下牙槽嵴之间的距离牙合托组成:基托和牙合堤1.方法(1)利用下颌息止颌位测定:咬合位垂直距离=息止颌位垂直距离减去息止牙合间隙(2)面部比例测定法:眼外眦到口裂的距离约等于垂直距离的方法(3)面部外形观察法垂直距离恢复不正确:恢复过大,面下1/3增大;恢复过小,面下1/3减小(二)水平颌位关系记录1.直接咬合法:(1)卷舌后舔法(2)吞咽咬牙合法(3)后牙咬牙合法 2.哥特式弓描记法 3.肌监测仪法(三)确定垂直距离和正中关系位记录的具体步骤1.上颌牙牙合托的制作(1)基托的制作两层蜡片烤软粘在一起,使之与模型密合(2)牙合堤的制作 将蜡片烤软卷成8-10MM的蜡条,按牙槽嵴形状粘于基托上,引入口内趁蜡堤还软以牙合平面规按压其表面,形成牙合平面,注意前部在下唇下缘以下漏出约2mm,与瞳孔连线平行侧面观与鼻翼耳屏线平行.基托的唇侧要衬托出上唇的丰满度,牙合堤后缘相当于第二磨牙的远中修成斜坡状.2.下颌牙合托的制作及正中关系的记录(1)测定垂直距离(2)制作下颌牙合堤(3)确定垂直距离和正中关系位(4).在牙合堤唇面画标志线中线,与面部中线一致,作为两个上颌中切牙临界的标志线口角线,上下唇轻轻闭拢时,划出口角在牙合堤上的位置,是牙尖远中面的标志线唇高线,唇低线.又称笑线,是在微笑时,上唇下缘和下唇上缘在牙合堤上所画出的弧线,微笑时,大约露出上颌中切牙高度的2/3,线路下颌中切牙高度的1/2验证颌位关系 1扪测颞肌法2扪测髁突动度法3.面型观测法 (四)上颌架颌架:是一种固定上下颌托和模型的仪器1.颌架的分类根据颌架模拟下颌运动的程度分为:简单颌架;平均值颌架;半可调颌架;全可调颌架2.HANAUH2型颌架3.面弓4.上颌架的操作步骤(1)调节好颌架(2)将牙合叉插入颌堤内(3)松开固定髁突的螺钉(4)将定牙合叉固定在弓体上的上牙合托自口中取出(5)拆去面弓取下弓体5.确定前伸髁导斜度6.确定侧方髁导斜度7.确定切导斜度(五)排牙1.选择人工牙(1)质地:塑料牙和瓷牙(2)形态,色泽,大小后牙牙合面形态:解剖式牙:牙颌面形态与初萌的天然牙相似,牙尖斜度为33度或20度,一般上下颌弓位置关系正常,牙槽嵴情况良好者(高而宽),可选用,以发挥其美观,尖窝锁结关系好,咀嚼效率高的特点非解剖式牙:主要为无尖牙.牙槽嵴低平者,年龄较大而且正中关系不恒定者多选用半解剖式牙或无尖牙,以减少后牙侧方牙合力,有利于义齿的稳定和平衡2.排牙原则(1)牙弓与颌弓一致(2)人工牙的盖嵴部应尽可能紧贴牙槽嵴 使咀嚼压力直接传导于牙槽嵴顶,以保持义齿的良好单侧平衡,上前牙应排在牙槽嵴顶的唇侧,上后牙稍偏向牙槽嵴顶的颊侧,舌尖位于牙槽嵴顶,下后牙略偏舌侧,颊尖位于牙槽嵴顶,既利于义齿的固位和稳定,又利于维持唇颊侧的丰满度(3)牙合平面应与牙槽嵴接近平行,并且平分颌间距离 避免义齿前后推移,或左右倾斜,以利于义齿获得良好的稳定性(4)根据上下颌骨关系,前牙排成浅覆盖和浅覆颌关系 前牙浅覆颌为上前牙盖过下前牙牙冠1mm,浅覆盖为上颌前牙的切缘距离下颌前牙唇面水平距离的间隙1mm,以减小咬合时的侧向力,利于义齿稳定 (5)形成正常的颌曲线,达到平衡牙合的要求全口义齿人工牙列在正中牙合时,上下牙列应有一牙与对颌两牙相对的接触关系,牙列牙合面尖窝相对,达到广泛密切的接触,前伸牙合及侧向牙合要达到三点或多点接触的平衡牙合,以避免义齿在行使功能时发生翘动而脱位3.排牙的具体方法:(1)上前牙的排列前牙排列的注意事项:1)上前牙的排列要在患者口内调整合适,经患者同意2)对上颌前突下颌后缩的患者,要适当加大覆盖,留讲说话咀嚼空间3)对下颌前突上颌后缩的患者,要尽可能排成正常牙合或对刃牙合 4)切导以15度为宜5)下前牙排列可在上前牙排后进行,也可在排上前牙及所有后牙后进行(2)上后牙的排列后牙排列的注意事项:1)后牙的功能尖为第一前磨牙的颊尖,上第二前磨牙的舌尖,以及上颌磨牙的近中舌尖,功能尖需要排在牙槽嵴顶连线上,并与颌的颌面窝有良好的尖窝接触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