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口义齿颌位关系
- 格式:ppt
- 大小:7.73 MB
- 文档页数:60
全口义齿水平颌位关系的方法全口义齿水平颌位关系的确定是为了确保义齿的稳定性和功能性。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
1.中线定位法:这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在这种方法中,通过确定患者的中线位置,将其与脸部特征相匹配,然后将其传递到义齿上。
这可以通过观察面部特征、使用中线仪器、参考牙槽垂直中线等方式来确定。
2.关系试位法:这种方法是在口腔内进行的,通过调整下颌的位置来确定最佳的水平颌位关系。
通常需要使用临时基托或临时义齿来进行试位,然后根据患者的咬合情况和舌头位置来确定最佳的水平颌位关系。
3.矢状面关系法:这种方法通过考虑下颌的矢状面位置来确定水平颌位关系。
这通常涉及到确定下颌前后位置的基准点,例如下颌的最后牙槽垂直中线。
然后根据这些基准点来确定最佳的水平颌位关系。
4.神经肌肉系统法:这种方法考虑了咀嚼肌的活动和下颌神经的位置,以确定最佳的水平颌位关系。
通过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和咀嚼动作,可以更准确地确定下颌的位置。
5.功能性印模法:这种方法结合了口腔内的实际情况和功能性要求。
通过制作功能性印模,观察患者的咀嚼动作和舌头位置,可以确定最佳的水平颌位关系。
在确定水平颌位关系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口腔解剖结构、咬合情况、面部特征以及功能性需求等因素,以确保最终确定的水平颌位关系能够满足患者的需求并保证义齿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最终的确定通常需要由经验丰富的义齿专家来进行。
1、颌位关系记录:是指用禾托来确定并记录在患者面部下1/3的适宜高度和两侧髁突在下颌关节凹生理位置时的上下颌位置关系,以便在这个上下颌骨的位置关系上,用全口义齿来重建无牙颌患者的正中禾关系。
2、全口义齿的平衡禾:全口义齿的平衡禾是指下颌在正中禾及前伸、侧方运动时,上下颌相关的牙齿都是能同时接触的一种咬合关系。
3、无牙颌印模:是用可塑性印模材料取得的无牙上、下颌牙槽嵴和周围软硬组织的阴模。
一、填空:1.全口义齿是为牙列缺失患者制作的义齿(修复体)。
2. 全口义齿的修复对象是牙列缺失的患者,是为无牙颌患者解决全部天然牙的缺失和部分软、硬组织吸收与改变而制作的修复体。
3.全口义齿由人工牙和基托两部分组成。
4. 牙列缺失是指患者上颌、下颌或上下颌的天然牙全部缺失,是临床上常见的修复病例,多见于老年人。
牙列缺失的最常见病因是龋病和牙周病。
5. 牙列缺失患者的上下颌称为无牙颌。
6.在口腔前庭,唇、颊系带之间区域为前弓区,颊系带以后为后弓区。
7. 前颤动线为硬腭与软腭腱膜结合的部位;后颤动线又称为“啊”线,约从一侧翼上颌切迹延伸至对侧的翼上颌切迹。
前后颤动线之间的区域,称为后堤区。
作为上颌全口义齿后缘的封闭区,义齿基托组织面在此区域应向黏膜方向突起。
8.后堤区前后向宽度因腭部的形态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种,即硬腭平坦形、硬腭高拱形、中间形。
9.牙列缺失后,会出现牙槽嵴的吸收。
吸收在缺失后前3个月最快,3~5个月吸收速度减慢,大约6个月后吸收速度显着下降,拔牙后 2年吸收速度趋于稳定,每年以0 .5 mm的水平吸收,将终生持续。
因此,全口义齿修复的时机应在拔牙后3~5个月;确实急需的,最早也应在拔牙后 1 个月进行。
一般情况下,一副普通的全口义齿,使用3~4 年后应进行必要的调禾和衬层处理,使用7~8年后应予以重新修复。
10.牙列缺失后,牙槽嵴吸收多少与骨质致密度直接关系,由于上下颌骨内外侧骨板的密度不一,结果上颌牙槽嵴吸收方向向上向内,上颌牙弓逐渐变小;下颌牙槽嵴吸收方向向下向外,下颌牙弓逐渐变大。
实验二三蜡基托、牙合堤的制作、颌位关系的确定6学时转移颌位关系、上牙合架不能做一、实验目的1、掌握牙合托制作的方法和要求。
2、掌握颌位记录的方法加深对无牙颌颌位记录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1、在上、下无牙颌模型上制作蜡基托及蜡牙合堤。
2、在仿头模型上确定颌位关系并转移至牙合架上。
三、实验器材1、仪器设备仿头模型、韩氏牙合架或机械固位式牙合架、垂直距离尺、橡皮碗、调拌刀、石膏、蜡刀、蜡匙、小毛巾、牙合平面板等。
钢尺、酒精灯、雕刻刀、蜡勺、牙合平面规、弯剪刀、上下无牙颌模型一副、2、消耗材料分离剂、火柴、铅笔、基托蜡片、蜡条、酒精灯、金属丝、四、实验方法1、确定基托范围用红笔在下、上颌模型画出基托伸展范围。
下颌前弓区、颊翼缘区要适当伸展舌翼缘区基托伸展要适度以不妨碍舌及口底软组织功能活动为宜。
后界盖过磨牙后垫1/2。
下颌唇、颊、舌系带要让开形成与之相应的切迹。
上颌的前弓区、后弓区适当伸展包过上颌结节并充分伸展至颊间隙内。
后缘以两侧翼上颌切迹与腭小凹后约2mm处的连线为准。
唇、颊系带要让开形成与之相应的切迹。
2、制作后堤区1对后堤区的要求在模型上的腭小凹后约2mm处到两侧翼上颌切迹之间做一条凹陷的后堤沟。
后堤沟各段宽窄、深浅不同在腭中缝及两侧翼上颌切迹区浅而窄从腭中缝区向两侧从翼颌切迹向中逐渐加宽加深。
2制作方法从腭小凹后约2mm到两侧翼上颌切迹用铅笔画一线作为后堤区的后界。
然后用蜡刀沿后缘线刻入模型1mm深以此向前逐渐变浅刻成斜坡状。
其斜坡按不同部位有不同的宽度腭中缝处约2mm两侧上颌切迹处宽约1mm在两处之间的区域宽45mm。
3、制作蜡基托1对蜡基托的要求①基托必须与模型完全贴合表面光滑平整厚度约23mm。
②边缘长短要求与将来完成的基托要求相同边缘区形态应圆滑而略厚。
③蜡基托容易变形应用直径1毫米的金属丝加强。
2制作方法①制备好上颌后堤区后将上下无牙颌模型放入水中浸透后取出用小毛巾吸去浮水。
②将红蜡片烘软的叠成双层放在模型上轻压使之与模型完全贴合。
制作全口义齿时三种颌位关系在人类的口腔中,牙齿在牙槽窝中按照一定的方向和顺序生长形成了自然牙列(即上、下颌自然牙列),构成了咬合基础。
而咀嚼食物的基本运动就是咬合运动,也就是下颌相对上颌做各种类型及各种形式的不规则、不断变化的运动。
因此也就形成了合与颌、以及合位与颌位,合就是上下牙列之间的接触;而颌是指下颌骨相对上颌骨之间的位置;然而合位是指上下牙列之间以及牙齿之间的接触关系;颌位是指下颌骨相对上颌骨之间的位置关系。
所以颌位是有无数个的,但在全口义齿修复中最有用而且相对最稳定的就是三种颌位关系,既牙尖交错位(正中合位)、后退接触位(正中关系位)、下颌姿势位(休息位)。
1.后退接触位(retruded contact position,RCP):下颌生理性的最后位,肌收缩是获得该位的重要条件,后退的幅度大小主要是韧带决定。
它位于牙尖交错位(ICP)的后下方,水平距离向后约0.5——1.5mm,垂直距离向下约1.0——1.5mm,距离的大小和方向主要取决于后牙牙尖高度。
这个位置自从很久以来就认为是全口义齿重建咬合关系的水平位置的最佳可适位,但是现代的观点有所改变,那就是最佳可适位是RCP前方约1.0mm处的位置。
2.下颌姿势位指端坐或直立,且不说话、不吞咽、不咀嚼时,下颌所处的位置。
三种基本颌位中,它的稳定性是最差的。
也称息止颌位或休息位。
它与ICP在垂直距离上相差1.0——3.0 mm,也就是说在垂直距离上ICP加上1.0——3.0mm就是下颌姿势位,换句话说就是息止合间隙就是1.0——3.0mm,但是应该因人而议,这里所说的是平均值。
它也有无数个位置。
3.牙尖交错位(intercuspal position,ICP)是指下颌处于牙尖交错合咬合关系时,下颌相对于上颌的位置。
牙尖交错合(intercuspal occulusion,ICO),是指上下牙尖窝相对,达到最广泛,最紧密的接触关系时的咬合现象。
全口义齿确定颌位关系的方法-回复全口义齿确定颌位关系是指在制作全口义齿过程中,确定上颌和下颌之间正确的咬合关系,确保患者能够获得舒适、稳定以及功能良好的全口义齿。
有几种常用的方法可用于确立颌位关系,包括传统方法和数字化方法。
本文将一步一步回答关于全口义齿确定颌位关系的方法。
第一步:病史调查和口腔检查在确定颌位关系之前,首先需要进行病史调查和口腔检查。
病史调查应包括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既往口腔疾病治疗情况等内容。
口腔检查需要评估患者的牙齿情况、牙列稳定性、颌骨结构以及颌骨关节功能。
这些信息对于确定全口义齿的颌位关系非常重要。
第二步:制备口腔矫治模具为了准确确定颌位关系,需要制备口腔矫治模具。
该模具一般由自固化树脂和模型蜡制成,是一种仿真的牙齿结构。
该模具将用于记录患者的舌压、颌位以及咬合状态等。
第三步:试戴模具和调整在这一步骤中,将模具放入患者口腔中并进行试戴。
确定合适的垂直关系后,模具上部分的压满蜡将温熔后将其从舌面向腭面涂抹在模具上,让患者轻轻咬合,以记录下患者的最自然的咬合位。
接下来,如果需要,可以使用特殊工具和蜡将模具进行调整,以获得最佳的颌位关系。
第四步:面弓和关节面试验面弓试验是一种用于确定上颌和下颌咬合关系的传统方法。
它通过面弓和脱颌取模器实现。
面弓是用来记录下颌关节的位置以及上颌与下颌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个记录,可以在之后的义齿加工过程中保持这一关系。
关节面试验是用软模仿模拟左右颞下颌关节运动的模仿器来确定在咬合时的颌位关系。
第五步:西夫架试验和调整西夫架是一种用于检查和调整全口义齿咬合关系的工具。
西夫架试验需要将西夫架放置在患者咬合状态下,检查上颌和下颌之间的各种关系,例如平面关系和侧向关系等。
通过检查和调整西夫架,可以在之后的义齿加工中保持正确的颌位关系。
第六步:数字化方法除了传统方法外,现在也有数字化方法可用于确定全口义齿的颌位关系。
这些方法使用如口内扫描仪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技术来记录和分析患者的口腔情况。
一、概述全口义齿是一种修复牙齿缺失的方法,它能够在完全缺失牙齿的情况下恢复口腔功能和美观。
全口义齿的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正确定颌位关系。
正确定颌位关系是指义齿与自然牙或其他义齿之间的稳定和良好的功能关系,它直接影响到全口义齿的稳固性和咀嚼功能。
确定正确定颌位关系是全口义齿制作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二、确定颌位关系的必要性1. 保证义齿的稳定性和舒适度确定正确定颌位关系能够保证义齿的稳固性和舒适度。
只有在正确定颌位关系下制作的义齿才能够保持良好的咀嚼功能和稳定性,使患者在进食和日常生活中感到舒适。
2. 保证义齿的美观确定正确定颌位关系还能够保证义齿的美观性。
正确定颌位关系下制作的义齿能够与自然牙和面部肌肉协调地结合,使面部轮廓和咬合关系更为和谐。
3. 降低义齿修复的风险若颌位关系确定不当,可能导致义齿咬合不准确、舌咬伤口等问题,甚至影响咀嚼功能和面部表情,因此确定正确定颌位关系,可有效降低义齿修复的风险。
三、全口义齿确定颌位关系的方法确定全口义齿的颌位关系是一个复杂的工序,需要通过多种方法和技术来完成。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确定颌位关系的方法:1. 口腔功能评估口腔功能评估是确定颌位关系的关键步骤之一。
通过观察患者的进食、说话和面部表情等情况,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咬合情况和咀嚼功能。
通过口腔功能评估,可以发现患者存在的咀嚼问题,为确定正确定颌位关系奠定基础。
2. 咬合关系测定咬合关系测定是确定颌位关系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使用蜡板或压痕材料,可以记录下患者的咬合关系,包括中线位置、牙列关系和咬合面的接触情况等。
通过咬合关系测定,可以精确地确定患者的颌位关系,为后续的义齿制作提供准确的数据。
3. 静态和动态咬合分析静态和动态咬合分析是确定颌位关系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观察患者的静态咬合状态和动态咬合动作,可以发现患者的咬合问题和舌颌关系,有助于确定正确定颌位关系。
4. 三维数字模拟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三维数字模拟成为确定颌位关系的新方法。
口腔修复学考点试题—— 全口义齿颌位关系记录颌位记录是指用牙牙合托来确定并记录在患者面部下1/3的适宜高度和两侧髁突在下颌关节凹生理后位时的上下颌位置关系。
包括垂直和水平关系记录两部分区分下列几个位置:正中关系位;正中牙合位;前伸牙合位和侧方牙合位(一)确定垂直距离垂直距离:为天然牙列成正中牙合时,鼻底到颏底的距离,也就是面下1/3的距离。
颌间距离:牙列缺失后,上下无牙颌形成的间隙即上下牙槽嵴之间的距离牙合托组成:基托和牙合堤1.方法(1)利用下颌息止颌位测定:咬合位垂直距离=息止颌位垂直距离减去息止牙合间隙(2)面部比例测定法:眼外眦到口裂的距离约等于垂直距离的方法(3)面部外形观察法垂直距离恢复不正确:恢复过大,面下1/3增大;恢复过小,面下1/3减小(二)水平颌位关系记录1.直接咬合法:(1)卷舌后舔法(2)吞咽咬牙合法(3)后牙咬牙合法 2.哥特式弓描记法 3.肌监测仪法(三)确定垂直距离和正中关系位记录的具体步骤1.上颌牙牙合托的制作(1)基托的制作两层蜡片烤软粘在一起,使之与模型密合(2)牙合堤的制作 将蜡片烤软卷成8-10MM的蜡条,按牙槽嵴形状粘于基托上,引入口内趁蜡堤还软以牙合平面规按压其表面,形成牙合平面,注意前部在下唇下缘以下漏出约2mm,与瞳孔连线平行侧面观与鼻翼耳屏线平行.基托的唇侧要衬托出上唇的丰满度,牙合堤后缘相当于第二磨牙的远中修成斜坡状.2.下颌牙合托的制作及正中关系的记录(1)测定垂直距离(2)制作下颌牙合堤(3)确定垂直距离和正中关系位(4).在牙合堤唇面画标志线中线,与面部中线一致,作为两个上颌中切牙临界的标志线口角线,上下唇轻轻闭拢时,划出口角在牙合堤上的位置,是牙尖远中面的标志线唇高线,唇低线.又称笑线,是在微笑时,上唇下缘和下唇上缘在牙合堤上所画出的弧线,微笑时,大约露出上颌中切牙高度的2/3,线路下颌中切牙高度的1/2验证颌位关系 1扪测颞肌法2扪测髁突动度法3.面型观测法 (四)上颌架颌架:是一种固定上下颌托和模型的仪器1.颌架的分类根据颌架模拟下颌运动的程度分为:简单颌架;平均值颌架;半可调颌架;全可调颌架2.HANAUH2型颌架3.面弓4.上颌架的操作步骤(1)调节好颌架(2)将牙合叉插入颌堤内(3)松开固定髁突的螺钉(4)将定牙合叉固定在弓体上的上牙合托自口中取出(5)拆去面弓取下弓体5.确定前伸髁导斜度6.确定侧方髁导斜度7.确定切导斜度(五)排牙1.选择人工牙(1)质地:塑料牙和瓷牙(2)形态,色泽,大小后牙牙合面形态:解剖式牙:牙颌面形态与初萌的天然牙相似,牙尖斜度为33度或20度,一般上下颌弓位置关系正常,牙槽嵴情况良好者(高而宽),可选用,以发挥其美观,尖窝锁结关系好,咀嚼效率高的特点非解剖式牙:主要为无尖牙.牙槽嵴低平者,年龄较大而且正中关系不恒定者多选用半解剖式牙或无尖牙,以减少后牙侧方牙合力,有利于义齿的稳定和平衡2.排牙原则(1)牙弓与颌弓一致(2)人工牙的盖嵴部应尽可能紧贴牙槽嵴 使咀嚼压力直接传导于牙槽嵴顶,以保持义齿的良好单侧平衡,上前牙应排在牙槽嵴顶的唇侧,上后牙稍偏向牙槽嵴顶的颊侧,舌尖位于牙槽嵴顶,下后牙略偏舌侧,颊尖位于牙槽嵴顶,既利于义齿的固位和稳定,又利于维持唇颊侧的丰满度(3)牙合平面应与牙槽嵴接近平行,并且平分颌间距离 避免义齿前后推移,或左右倾斜,以利于义齿获得良好的稳定性(4)根据上下颌骨关系,前牙排成浅覆盖和浅覆颌关系 前牙浅覆颌为上前牙盖过下前牙牙冠1mm,浅覆盖为上颌前牙的切缘距离下颌前牙唇面水平距离的间隙1mm,以减小咬合时的侧向力,利于义齿稳定 (5)形成正常的颌曲线,达到平衡牙合的要求全口义齿人工牙列在正中牙合时,上下牙列应有一牙与对颌两牙相对的接触关系,牙列牙合面尖窝相对,达到广泛密切的接触,前伸牙合及侧向牙合要达到三点或多点接触的平衡牙合,以避免义齿在行使功能时发生翘动而脱位3.排牙的具体方法:(1)上前牙的排列前牙排列的注意事项:1)上前牙的排列要在患者口内调整合适,经患者同意2)对上颌前突下颌后缩的患者,要适当加大覆盖,留讲说话咀嚼空间3)对下颌前突上颌后缩的患者,要尽可能排成正常牙合或对刃牙合 4)切导以15度为宜5)下前牙排列可在上前牙排后进行,也可在排上前牙及所有后牙后进行(2)上后牙的排列后牙排列的注意事项:1)后牙的功能尖为第一前磨牙的颊尖,上第二前磨牙的舌尖,以及上颌磨牙的近中舌尖,功能尖需要排在牙槽嵴顶连线上,并与颌的颌面窝有良好的尖窝接触关系。
口腔执业医师修复考点:全口义齿的制作工序(1)
随着材料的发展,全口义齿的种类也更加繁多,例如树脂基托、钴铬合金钢托、钛合金基托、金合金基托、普通树脂人工牙、白金基底烤瓷牙以及金合金基底烤瓷牙等诸多种类。
但是它的加工制作程序基本一致,它的每一步工序都非常重要,都会影响全口义齿的质量,下面我就以树脂基托的全口义齿为例谈一下每一步工序对其的影响:
1.取无牙颌的阴摸:一般现在都是二次取模法,边缘应该取到黏膜反折处,上颌后侧取到鄂小凹后侧既后颤动线,后两侧应取完整个上颌结节。
其影响黏膜反折处影响固位,后侧影响基托的边缘封闭,上颌结节影响其固位。
2.灌石膏阳模:石膏的水粉比例要合适,调的太稠,石膏的膨胀比例系数变大,影响其阳模的精确性;调的太稀,石膏强度又太差,影响阳模的强度。
所以这一步看似简单,但是它会影响其全局。
3.休整阳模的边缘:修多了影响其基托边缘的长短;修少了影响其后期的制作。
4.制作临时基托与蜡堤:此项直接影响下一步转移颌位关系的快慢与准确程度。
5.转移颌位关系:水平颌位关系影响全口义齿的牙尖交错的准确、面部下1/3的突度以及平衡;垂直颌位关系影响其面下1/3的高度以及面形。
6.将合适的颌位关系转移到石膏模型上,也就是将转移下来的颌位关系与上下颌石膏模型的固定以备下一步上架,如果抬高或降低都
会影响颌位关系的转移的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