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口义齿颌位关系记录(研究运用)
- 格式:ppt
- 大小:1.88 MB
- 文档页数:7
实验二三蜡基托、牙合堤的制作、颌位关系的确定6学时转移颌位关系、上牙合架不能做一、实验目的1、掌握牙合托制作的方法和要求。
2、掌握颌位记录的方法加深对无牙颌颌位记录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1、在上、下无牙颌模型上制作蜡基托及蜡牙合堤。
2、在仿头模型上确定颌位关系并转移至牙合架上。
三、实验器材1、仪器设备仿头模型、韩氏牙合架或机械固位式牙合架、垂直距离尺、橡皮碗、调拌刀、石膏、蜡刀、蜡匙、小毛巾、牙合平面板等。
钢尺、酒精灯、雕刻刀、蜡勺、牙合平面规、弯剪刀、上下无牙颌模型一副、2、消耗材料分离剂、火柴、铅笔、基托蜡片、蜡条、酒精灯、金属丝、四、实验方法1、确定基托范围用红笔在下、上颌模型画出基托伸展范围。
下颌前弓区、颊翼缘区要适当伸展舌翼缘区基托伸展要适度以不妨碍舌及口底软组织功能活动为宜。
后界盖过磨牙后垫1/2。
下颌唇、颊、舌系带要让开形成与之相应的切迹。
上颌的前弓区、后弓区适当伸展包过上颌结节并充分伸展至颊间隙内。
后缘以两侧翼上颌切迹与腭小凹后约2mm处的连线为准。
唇、颊系带要让开形成与之相应的切迹。
2、制作后堤区1对后堤区的要求在模型上的腭小凹后约2mm处到两侧翼上颌切迹之间做一条凹陷的后堤沟。
后堤沟各段宽窄、深浅不同在腭中缝及两侧翼上颌切迹区浅而窄从腭中缝区向两侧从翼颌切迹向中逐渐加宽加深。
2制作方法从腭小凹后约2mm到两侧翼上颌切迹用铅笔画一线作为后堤区的后界。
然后用蜡刀沿后缘线刻入模型1mm深以此向前逐渐变浅刻成斜坡状。
其斜坡按不同部位有不同的宽度腭中缝处约2mm两侧上颌切迹处宽约1mm在两处之间的区域宽45mm。
3、制作蜡基托1对蜡基托的要求①基托必须与模型完全贴合表面光滑平整厚度约23mm。
②边缘长短要求与将来完成的基托要求相同边缘区形态应圆滑而略厚。
③蜡基托容易变形应用直径1毫米的金属丝加强。
2制作方法①制备好上颌后堤区后将上下无牙颌模型放入水中浸透后取出用小毛巾吸去浮水。
②将红蜡片烘软的叠成双层放在模型上轻压使之与模型完全贴合。
一、概述全口义齿是一种修复牙齿缺失的方法,它能够在完全缺失牙齿的情况下恢复口腔功能和美观。
全口义齿的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正确定颌位关系。
正确定颌位关系是指义齿与自然牙或其他义齿之间的稳定和良好的功能关系,它直接影响到全口义齿的稳固性和咀嚼功能。
确定正确定颌位关系是全口义齿制作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二、确定颌位关系的必要性1. 保证义齿的稳定性和舒适度确定正确定颌位关系能够保证义齿的稳固性和舒适度。
只有在正确定颌位关系下制作的义齿才能够保持良好的咀嚼功能和稳定性,使患者在进食和日常生活中感到舒适。
2. 保证义齿的美观确定正确定颌位关系还能够保证义齿的美观性。
正确定颌位关系下制作的义齿能够与自然牙和面部肌肉协调地结合,使面部轮廓和咬合关系更为和谐。
3. 降低义齿修复的风险若颌位关系确定不当,可能导致义齿咬合不准确、舌咬伤口等问题,甚至影响咀嚼功能和面部表情,因此确定正确定颌位关系,可有效降低义齿修复的风险。
三、全口义齿确定颌位关系的方法确定全口义齿的颌位关系是一个复杂的工序,需要通过多种方法和技术来完成。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确定颌位关系的方法:1. 口腔功能评估口腔功能评估是确定颌位关系的关键步骤之一。
通过观察患者的进食、说话和面部表情等情况,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咬合情况和咀嚼功能。
通过口腔功能评估,可以发现患者存在的咀嚼问题,为确定正确定颌位关系奠定基础。
2. 咬合关系测定咬合关系测定是确定颌位关系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使用蜡板或压痕材料,可以记录下患者的咬合关系,包括中线位置、牙列关系和咬合面的接触情况等。
通过咬合关系测定,可以精确地确定患者的颌位关系,为后续的义齿制作提供准确的数据。
3. 静态和动态咬合分析静态和动态咬合分析是确定颌位关系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观察患者的静态咬合状态和动态咬合动作,可以发现患者的咬合问题和舌颌关系,有助于确定正确定颌位关系。
4. 三维数字模拟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三维数字模拟成为确定颌位关系的新方法。
全口义齿颌位关系记录颌位关系记录:用颌托来确定并记录患者面部下1/3的适宜高度和两侧髁突在下颌关节凹生理位置时的上下颌位置关系,以便在这个上下颌骨的位置关系上,用全口义齿来重建无牙颌患者的正中颌关系颌位关系:垂直颌位关系水平颌位关系1垂直颌位关系垂直距离为天然牙列呈正中中颌时,鼻底至颏底的距离,也就是面部下1/3的距离。
确定垂直距离的方法(1)利用息止颌位垂直距离减去息止间隙的方法:在天然牙列存在时,当口腔不咀嚼、不吞咽、不说话时,下颌处于休息的静止状态,上下牙列自然分开,无牙合接触,叫作息止颌位,此时上下牙列间存在的间隙叫作息止牙合间隙。
一般息止牙合间隙平均值约2—3mm,因此,测量息止颌位时鼻底至颏底的距离减去2—3mm,作为确定垂直距离的数据。
(2)瞳孔至口裂的距离等于垂直距离的方法。
(3)面部外形观察法。
垂直距离恢复不正确的临床表现:1 过低2 过高垂直距离过低的影响l患者面下1/3距离减低,唇颊部软组织内陷,颏部向前突出,患者呈衰老面容,看上去没有戴牙似的。
l息止颌间隙大,肌张力减低,咀嚼无力,咀嚼中肌肉因过度收缩而疲劳。
l口腔本部相应变小,舌的活动受限,影响下颌义齿固位。
l下颌髁突向后上方移位压迫鼓索神经和耳颞神经,可导致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有耳鸣、听力减低、张口时关节弹响。
垂直距离过高的影响l患者面下1/3距离高度增加,上下唇不能自然闭合,表情不自然。
l肌肉长期张力增加,易疲劳或出现酸痛症状,严重时出现TMJ关节紊乱综合征。
l进食时张口度大于正常,影响义齿固位,上下运动过程中上下牙相互撞击出撞击声。
l上下牙休息时生理颌间隙消失,牙槽嵴经常处于受压状态导致牙槽嵴异常吸收。
垂直距离恢复过高垂直距离恢复过低2水平颌位关系确定水平颌位关系即确定正中关系正中关系指下颌髁突位于关节凹居中、而不受限的生理后位。
只有在这个位置,患者才觉得颞下颌关节不紧张、舒适、咀嚼肌力大,咀嚼效能也高。
确定正中关系的方法1.哥特式弓描记法2.直接咬合法3.肌监控仪法哥特式弓描记法直接咬合法⑴可用卷舌后舔法⑵吞咽咬合法⑶后牙咬合法确定颌位关系的操作步骤上颌蜡基托的制作方法:将两层蜡片烤软粘合在一起,轻按蜡片于模型上使蜡基托与模型表面紧密贴合,增力丝埋入舌腭侧基托中,形状与牙槽嵴的舌腭侧的组织面大体一致,上托近后缘也要埋入横行的增力丝。
【精品】全口义齿颌位关系记录
全口义齿颌位关系记录是牙医实施全口义齿修复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作。
该记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定患者上下颌之间的咬合关系,以保证义齿的准确性和美观性。
下面就是一份全口义齿颌位关系记录的模板,供参考。
患者姓名:XXX 性别:XXX 年龄:XXX岁就诊日期:XXXX年XX月XX日
临床诊断:全口缺失,需要实施全口义齿修复
义齿类型:上/下半口义齿
上/下半口义齿种类:(注明义齿材料、牙型、牙色、牙列等信息)
前牙颌位关系记录:
1、中线位置:
上颌中线位置:__________mm
下颌中线位置:__________mm
偏移量:__________mm
2、覆合关系:
① 双过齿
② 右过齿
③ 左过齿
④ 中前牙覆盖
4、牙合面角度:
① 上颌中前牙牙合面角:__________°
上颌左侧牙合面角:__________°
上颌右侧牙合面角:__________°
5、开颌程度:
① 最大开口距离:__________mm
② 紧闭咬合高度:__________mm
备注:以上测量数据为患者咬合关系的初步记录,并不代表最终修复方案的确定。
最终方案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牙列、颌骨形态、口腔健康状态以及个人需求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