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口义齿(二)确定颌位关系和上颌架
- 格式:ppt
- 大小:8.70 MB
- 文档页数:33
全口义齿水平颌位关系的方法全口义齿水平颌位关系的确定是为了确保义齿的稳定性和功能性。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
1.中线定位法:这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在这种方法中,通过确定患者的中线位置,将其与脸部特征相匹配,然后将其传递到义齿上。
这可以通过观察面部特征、使用中线仪器、参考牙槽垂直中线等方式来确定。
2.关系试位法:这种方法是在口腔内进行的,通过调整下颌的位置来确定最佳的水平颌位关系。
通常需要使用临时基托或临时义齿来进行试位,然后根据患者的咬合情况和舌头位置来确定最佳的水平颌位关系。
3.矢状面关系法:这种方法通过考虑下颌的矢状面位置来确定水平颌位关系。
这通常涉及到确定下颌前后位置的基准点,例如下颌的最后牙槽垂直中线。
然后根据这些基准点来确定最佳的水平颌位关系。
4.神经肌肉系统法:这种方法考虑了咀嚼肌的活动和下颌神经的位置,以确定最佳的水平颌位关系。
通过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和咀嚼动作,可以更准确地确定下颌的位置。
5.功能性印模法:这种方法结合了口腔内的实际情况和功能性要求。
通过制作功能性印模,观察患者的咀嚼动作和舌头位置,可以确定最佳的水平颌位关系。
在确定水平颌位关系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口腔解剖结构、咬合情况、面部特征以及功能性需求等因素,以确保最终确定的水平颌位关系能够满足患者的需求并保证义齿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最终的确定通常需要由经验丰富的义齿专家来进行。
实验二三蜡基托、牙合堤的制作、颌位关系的确定6学时转移颌位关系、上牙合架不能做一、实验目的1、掌握牙合托制作的方法和要求。
2、掌握颌位记录的方法加深对无牙颌颌位记录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1、在上、下无牙颌模型上制作蜡基托及蜡牙合堤。
2、在仿头模型上确定颌位关系并转移至牙合架上。
三、实验器材1、仪器设备仿头模型、韩氏牙合架或机械固位式牙合架、垂直距离尺、橡皮碗、调拌刀、石膏、蜡刀、蜡匙、小毛巾、牙合平面板等。
钢尺、酒精灯、雕刻刀、蜡勺、牙合平面规、弯剪刀、上下无牙颌模型一副、2、消耗材料分离剂、火柴、铅笔、基托蜡片、蜡条、酒精灯、金属丝、四、实验方法1、确定基托范围用红笔在下、上颌模型画出基托伸展范围。
下颌前弓区、颊翼缘区要适当伸展舌翼缘区基托伸展要适度以不妨碍舌及口底软组织功能活动为宜。
后界盖过磨牙后垫1/2。
下颌唇、颊、舌系带要让开形成与之相应的切迹。
上颌的前弓区、后弓区适当伸展包过上颌结节并充分伸展至颊间隙内。
后缘以两侧翼上颌切迹与腭小凹后约2mm处的连线为准。
唇、颊系带要让开形成与之相应的切迹。
2、制作后堤区1对后堤区的要求在模型上的腭小凹后约2mm处到两侧翼上颌切迹之间做一条凹陷的后堤沟。
后堤沟各段宽窄、深浅不同在腭中缝及两侧翼上颌切迹区浅而窄从腭中缝区向两侧从翼颌切迹向中逐渐加宽加深。
2制作方法从腭小凹后约2mm到两侧翼上颌切迹用铅笔画一线作为后堤区的后界。
然后用蜡刀沿后缘线刻入模型1mm深以此向前逐渐变浅刻成斜坡状。
其斜坡按不同部位有不同的宽度腭中缝处约2mm两侧上颌切迹处宽约1mm在两处之间的区域宽45mm。
3、制作蜡基托1对蜡基托的要求①基托必须与模型完全贴合表面光滑平整厚度约23mm。
②边缘长短要求与将来完成的基托要求相同边缘区形态应圆滑而略厚。
③蜡基托容易变形应用直径1毫米的金属丝加强。
2制作方法①制备好上颌后堤区后将上下无牙颌模型放入水中浸透后取出用小毛巾吸去浮水。
②将红蜡片烘软的叠成双层放在模型上轻压使之与模型完全贴合。
上牙合架●上牙合架的操作流程及方法上牙合架的流程及方法全口义齿教程全口义齿教程上牙合架的流程及方法上牙合架的使用品●日本产YDM平均值牙合架。
●日进产N4成品牙合托含402上下颌无牙牙合标准模型。
●蜡型工具、铅笔、直尺、车针、橡皮筋、石膏、橡皮碗、石膏调刀、酒精灯、订书针、水盘。
1、在模型上画中线。
2、在模型底面预备倒凹。
3、把上下颌蜡堤烫接在模型上。
4、使上下颌模型吸水。
5、检查牙合架。
6、在牙合架上放置牙合平面板。
7、通过牙合平面板和上颌牙合托,上上颌模型。
8、下颌牙合托与上颌牙合托合拢。
9、调和石膏,上下颌模型。
10、检查上完牙合架后的状况。
上牙合架的流程及方法全口义齿教程上牙合架的步骤1、在模型上画的中线必须最正确。
2、为防止后续操作过程中,上下颌模型从牙合架上脱落,必须在上下颌模型底面切实形成利于固位的倒凹。
3、上牙合架时,上颌模型的中线,必须与牙合架的中线、牙合平面的中线一致。
4、上牙合架时,为抑制石膏的固化膨胀,水应略多于石膏说明书上的粉液比例。
5、为抑制石膏的固化膨胀,石膏固定上下颌模型后,必须用橡皮筋等固定上下颌体。
6、上下颌牙合托合拢时,中线必须对齐,牙合托上下缘必须吻合固定。
上牙合架的操作要点全口义齿教程上牙合架的操作要点确保在上牙合架时牙合堤的正确位置。
上牙合架的操作流程及方法画中线完成中线后中线前缘为模型底面前牙区起点,终点为模型后援平面的中点。
全口义齿教程画中线的目的预备固位孔的目的1. 固位孔应有一定宽度和深度。
2.固位孔应向两侧相反的不同方向预备。
3. 固位孔应预备在模型较厚处。
4. 预备固位孔时,不得击穿模型。
防止石膏模型与上牙合架的石膏分离、移位。
操作注意事项全口义齿教程上牙合架的操作流程及方法或全口义齿教程上牙合架的检查要点预备固位孔的检查要点1. 固位孔的直径和深度合适吗?□2. 固位孔的走向合适吗?(应向两侧相反)□3. 固位孔预备在模型较厚处吗?□4. 模型被击穿了吗?□封闭牙合托边缘的目的1. 蜡刀的温度不宜过低。
全口义齿确定颌位关系的方法-回复全口义齿确定颌位关系是指在制作全口义齿过程中,确定上颌和下颌之间正确的咬合关系,确保患者能够获得舒适、稳定以及功能良好的全口义齿。
有几种常用的方法可用于确立颌位关系,包括传统方法和数字化方法。
本文将一步一步回答关于全口义齿确定颌位关系的方法。
第一步:病史调查和口腔检查在确定颌位关系之前,首先需要进行病史调查和口腔检查。
病史调查应包括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既往口腔疾病治疗情况等内容。
口腔检查需要评估患者的牙齿情况、牙列稳定性、颌骨结构以及颌骨关节功能。
这些信息对于确定全口义齿的颌位关系非常重要。
第二步:制备口腔矫治模具为了准确确定颌位关系,需要制备口腔矫治模具。
该模具一般由自固化树脂和模型蜡制成,是一种仿真的牙齿结构。
该模具将用于记录患者的舌压、颌位以及咬合状态等。
第三步:试戴模具和调整在这一步骤中,将模具放入患者口腔中并进行试戴。
确定合适的垂直关系后,模具上部分的压满蜡将温熔后将其从舌面向腭面涂抹在模具上,让患者轻轻咬合,以记录下患者的最自然的咬合位。
接下来,如果需要,可以使用特殊工具和蜡将模具进行调整,以获得最佳的颌位关系。
第四步:面弓和关节面试验面弓试验是一种用于确定上颌和下颌咬合关系的传统方法。
它通过面弓和脱颌取模器实现。
面弓是用来记录下颌关节的位置以及上颌与下颌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个记录,可以在之后的义齿加工过程中保持这一关系。
关节面试验是用软模仿模拟左右颞下颌关节运动的模仿器来确定在咬合时的颌位关系。
第五步:西夫架试验和调整西夫架是一种用于检查和调整全口义齿咬合关系的工具。
西夫架试验需要将西夫架放置在患者咬合状态下,检查上颌和下颌之间的各种关系,例如平面关系和侧向关系等。
通过检查和调整西夫架,可以在之后的义齿加工中保持正确的颌位关系。
第六步:数字化方法除了传统方法外,现在也有数字化方法可用于确定全口义齿的颌位关系。
这些方法使用如口内扫描仪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技术来记录和分析患者的口腔情况。
一、概述全口义齿是一种修复牙齿缺失的方法,它能够在完全缺失牙齿的情况下恢复口腔功能和美观。
全口义齿的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正确定颌位关系。
正确定颌位关系是指义齿与自然牙或其他义齿之间的稳定和良好的功能关系,它直接影响到全口义齿的稳固性和咀嚼功能。
确定正确定颌位关系是全口义齿制作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二、确定颌位关系的必要性1. 保证义齿的稳定性和舒适度确定正确定颌位关系能够保证义齿的稳固性和舒适度。
只有在正确定颌位关系下制作的义齿才能够保持良好的咀嚼功能和稳定性,使患者在进食和日常生活中感到舒适。
2. 保证义齿的美观确定正确定颌位关系还能够保证义齿的美观性。
正确定颌位关系下制作的义齿能够与自然牙和面部肌肉协调地结合,使面部轮廓和咬合关系更为和谐。
3. 降低义齿修复的风险若颌位关系确定不当,可能导致义齿咬合不准确、舌咬伤口等问题,甚至影响咀嚼功能和面部表情,因此确定正确定颌位关系,可有效降低义齿修复的风险。
三、全口义齿确定颌位关系的方法确定全口义齿的颌位关系是一个复杂的工序,需要通过多种方法和技术来完成。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确定颌位关系的方法:1. 口腔功能评估口腔功能评估是确定颌位关系的关键步骤之一。
通过观察患者的进食、说话和面部表情等情况,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咬合情况和咀嚼功能。
通过口腔功能评估,可以发现患者存在的咀嚼问题,为确定正确定颌位关系奠定基础。
2. 咬合关系测定咬合关系测定是确定颌位关系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使用蜡板或压痕材料,可以记录下患者的咬合关系,包括中线位置、牙列关系和咬合面的接触情况等。
通过咬合关系测定,可以精确地确定患者的颌位关系,为后续的义齿制作提供准确的数据。
3. 静态和动态咬合分析静态和动态咬合分析是确定颌位关系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观察患者的静态咬合状态和动态咬合动作,可以发现患者的咬合问题和舌颌关系,有助于确定正确定颌位关系。
4. 三维数字模拟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三维数字模拟成为确定颌位关系的新方法。
实验十全口义齿颌位关系的转移、上牙合架(6学时)一、实验内容:先示教后实习。
1.用面弓和牙合叉转移颌位关系至Hanau牙合架(articulator)上。
2.模型上Hanau牙合架。
3.用前伸蜡牙合记录确定髁导斜度(inclination of condylar guidance)。
二、目的和要求:1.掌握用面弓(face bow)和牙合叉(bite fork)转移颌位关系的方法。
2.了解面弓、牙合叉、Hanau牙合架的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
1.熟悉上牙合架的方法。
2.掌握确定髁道斜度的方法。
三、实验器材:在实验九中确定好垂直和水平关系的工作模及蜡牙合托、面弓、牙合叉、红铅笔、Hanau牙合架、玻璃板、红蜡片、酒精灯、石蜡油、橡皮碗、石膏调拌刀、石膏等。
四、方法和步骤:1.观察了解面弓、牙合叉、Hanau氏牙合架的结构、组成部分、功能,并了解其使用方法。
2.确定髁突位置:先用红铅笔从患者眼外眦(outer canthus)至耳屏(tragus)中点连线距耳屏前13mm处作标记点,然后用手扪标记点处,嘱患者大张口,可扪及髁突向前下移动。
反复小张闭口时,可扪及髁突的旋转中心,再在髁突旋转中心处再作标记点。
3.安插牙合叉:选一个合适大小的牙合叉,调整双翼使之于同一平面上,左手持带有上下牙合托的模型,右手持烧热的牙合叉,使牙合叉的中线与牙合托中线一致,插入距牙合平面5mm的上牙合堤内。
插入过程中要求牙合叉平面与牙合平面保持平行。
4.安放面弓:先固定面弓一侧的髁梁(condylar rod)位置,使髁梁内侧与耳屏前髁突旋转中心记号处接触。
然后调节另一侧髁梁,使之与对侧的髁突中心标记相接触,然后固定螺栓,取下面弓。
将双侧髁梁上所指的刻度相加取平均值,将两侧髁梁刻度调到平均值处,再安放回面部检查髁梁与标记点接触松紧度是否合适,然后固定螺栓。
5.连接面弓和牙合叉:将插好牙合叉的上下牙合托戴入口内,嘱患者作正中咬合,然后将牙合叉柄插入面弓体上牙合叉固定器的孔内,使之完全被动就位后,旋紧固定牙合叉的螺钉(bite fork clamp)。
全口义齿修复中三种确定水平颌位关系的方法比较初探摘要】:目的:对比全口义齿修复中三种确定水平颌位关系的方法。
方法:在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40例颌牙列缺失患者为探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A(哥特式弓轨迹顶点)、B(哥特式弓轨迹顶点前1mm)、C(直接咬合法)方法,且对比三种确定水平方法的有效性。
结果:从左右侧颌力百分比差值角度分析,A法和B法调颌前、后不存在差异性,C法存在差异性;从颌力中心点到中线的距离角度分析,C法调颌前、后存在差异性,A法和B法不存在差异性;从咬合接触时间角度分析,C法和B法调颌前、后不存在差异性,A法存在差异性(P<0.05)。
结论:确定水平颌位关系时,使用哥特式弓轨迹顶点前1mm法,能够促使患者全口义齿关节协调一致,利于咀嚼肌功能的发挥。
【关键词】:全口义齿修复;三种确定水平;颌位关系;方法全口义齿正常行驶功能的主要条件为准确地确定水平颌位关系,目前临床学者为了修复全口义齿,分别实施了不同方法确定水平颌位关系,但目前尚未统一具体方案 [1]。
而本次研究主要探索了直接咬合法、哥特式弓轨迹顶点前1mm、哥特式弓轨迹顶点三种方法对全口义齿修复的价值性,且对比了三种方法的咀嚼效率、平衡性,具体可见下文描述。
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本次的探索对象为40颌牙列缺失患者,所有患者均在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
患者平均年龄为(65.13±4.69)岁,20例为男性患者,20例为女性患者。
1.2 方法确定垂直和水平颌位的关系:在确定咬合垂直距离时,可利用息止颌位垂直距离减去息止颌牙间隙方法,并将描记板和哥特弓描记针分别固定在上颌、下颌暂基托上。
并将附有哥特式弓描记仪的上、下托戴入患者口中,并根据戴入情况,适当调整咬合垂直高度,并告知患者进行左右侧方运动和前后方活动,将哥特式弓顶点作为正中关系位,观察、记录描记板上留下的痕迹,再放回口中,咬在正中关系位。
制作全口义齿时三种颌位关系在人类的口腔中,牙齿在牙槽窝中按照一定的方向和顺序生长形成了自然牙列(即上、下颌自然牙列),构成了咬合基础。
而咀嚼食物的基本运动就是咬合运动,也就是下颌相对上颌做各种类型及各种形式的不规则、不断变化的运动。
因此也就形成了合与颌、以及合位与颌位,合就是上下牙列之间的接触;而颌是指下颌骨相对上颌骨之间的位置;然而合位是指上下牙列之间以及牙齿之间的接触关系;颌位是指下颌骨相对上颌骨之间的位置关系。
所以颌位是有无数个的,但在全口义齿修复中最有用而且相对最稳定的就是三种颌位关系,既牙尖交错位(正中合位)、后退接触位(正中关系位)、下颌姿势位(休息位)。
1.后退接触位(retruded contact position,RCP):下颌生理性的最后位,肌收缩是获得该位的重要条件,后退的幅度大小主要是韧带决定。
它位于牙尖交错位(ICP)的后下方,水平距离向后约0.5——1.5mm,垂直距离向下约1.0——1.5mm,距离的大小和方向主要取决于后牙牙尖高度。
这个位置自从很久以来就认为是全口义齿重建咬合关系的水平位置的最佳可适位,但是现代的观点有所改变,那就是最佳可适位是RCP前方约1.0mm处的位置。
2.下颌姿势位指端坐或直立,且不说话、不吞咽、不咀嚼时,下颌所处的位置。
三种基本颌位中,它的稳定性是最差的。
也称息止颌位或休息位。
它与ICP在垂直距离上相差1.0——3.0 mm,也就是说在垂直距离上ICP加上1.0——3.0mm就是下颌姿势位,换句话说就是息止合间隙就是1.0——3.0mm,但是应该因人而议,这里所说的是平均值。
它也有无数个位置。
3.牙尖交错位(intercuspal position,ICP)是指下颌处于牙尖交错合咬合关系时,下颌相对于上颌的位置。
牙尖交错合(intercuspal occulusion,ICO),是指上下牙尖窝相对,达到最广泛,最紧密的接触关系时的咬合现象。
全口义齿制作中最易出的问题(下):排牙与调颌来源:摘编自《全口义齿工艺技术》排牙前的准备:1.上颌架检查2.分清上下颌人工牙、左右人工牙3.勾勒出中线,牙槽嵴顶线上前牙排列注意事项:1.中切牙的近中邻接点与颌堤中线相一致,同时与颌平面板上的“+”相吻合。
2.牙弓弧度与颌堤弧度一致。
3.切导针复位(与切导盘相接触),避免上浮。
4.左右对称。
中、侧切牙的排列尖牙的排列前牙排列完成下前牙排列注意事项1.首先标出人工牙切缘1mm处。
2.切除颌堤前缘2mm并衔接。
3.形成浅覆颌、浅覆盖(上下牙不接触)。
4.打开正中锁,检查颌干扰。
5.牙弓弧度与颌堤弧度相一致,并左右对称。
下前牙的排列图示上后牙排列注意事项1. 上后牙舌尖对准下颌牙槽嵴顶线。
2. 注意第一磨牙的扭转度。
3. 从颌面观:4、5、6中央窝连线在一直线上,6、7中央沟在一直线上(交点在6的中央窝)。
从颊面观:4、5颊轴嵴与6的近颊轴嵴在意直线上,6的远颊轴嵴与7的颊轴嵴在意直线上。
4. 上颌3、4中间留有适当空间。
5. 牙弓弧度与颌堤弧度相一致,并左右对称。
6. 边缘嵴不能形成台阶。
7. 达到横颌、纵颌曲线的要求。
8. 4、5颊舌尖连线与6、7的近颊舌尖连线近似平行。
下后牙排列注意事项1.尖窝锁结关系(颊舌侧咬合关系均良好)2.颊侧突度协调3.中央沟的连线协调4.边缘嵴高度协调,避免形成阶梯5.先排下66.牙弓弧度与颌堤弧度相一致,并左右对称7.达到横颌、纵颌曲线的要求容易犯错的地方1.若发现上颌牙偏高于颌平面,下颌牙偏低于颌平面,须将牙取下并继续加蜡切忌不可用蜡刀直接挑、拨,避免蜡收缩变形2.每颗牙烫牢固3.避免切导针上浮4.牙弓弧度与颌堤弧度相一致,并左右对称调前伸、侧方平衡颌一、前伸平衡颌的调整【调纵颌曲线】:(1)、上下前牙有接触后牙不接触:通常是由于前牙排列覆颌深,切导斜度大而后牙补偿曲线太小等原因造成的。
调整方法:①加大补偿曲线曲度,即增加牙尖工作斜面斜度;②在不影响美观和功能的前提下,可略降低下前牙并将切缘向唇侧倾斜,减小前牙覆颌;③正中颌时保持紧密接触,磨改个别阻挡的牙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