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论芳香化湿药
- 格式:ppt
- 大小:795.00 KB
- 文档页数:47
单味05芳香化湿药凡气味芳香,以化湿运脾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芳香化湿药。
本类药多辛香温燥,主入脾、胃经,功能化湿醒脾或燥湿运脾,兼解暑发表。
辨证信息本类药主要适用于脾为湿困,运化失职而致的脘腹痞满、呕吐泛酸、大便溏泻、食少倦怠、舌苔白腻,或湿热困脾之口甘多涎,以及湿温、暑湿,兼治阴寒闭暑等。
本类药多辛香温燥,易耗气伤阴,故阴虚血燥、气虚者慎用;又因其气味芳香,大多含挥发油,故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降低疗效。
广藿香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脾、胃、肺经。
功效:化湿,止呕,发表解暑。
主治:(1)湿阻中焦证。
(2)阴寒闭暑,暑湿证,湿温初起。
(3)呕吐,尤宜湿浊中阻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鲜品加倍,不宜久煎;或入丸散,或泡茶饮。
【使用注意】本品芳香温散,有伤阴助火之虞,故阴虚火旺者忌服。
佩兰性味归经:辛,平;归脾、胃、肺经。
功效:化湿,解暑。
主治:(1)湿阻中焦证。
(2)湿热困脾。
(3)暑湿及湿温初起。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鲜品加倍;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装香囊佩戴。
【使用注意】本品芳香、辛散,故阴虚血燥、气虚者慎服。
苍术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脾、胃、肝经。
功效:燥湿健脾,祛风湿,发汗,明目。
主治:(1)湿阻中焦证,痰饮,水肿。
(2)风寒湿痹,表证夹湿。
(3)湿盛脚气、痿证。
(4)夜盲(补充维生素A来明目),眼目昏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烧烟熏。
炒用燥性减缓。
【使用注意】本品辛苦温燥,故阴虚内热、气虚多汗者忌服。
砂仁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胃经。
功效: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安胎。
主治:(1)湿阻中焦证。
(2)脾胃气滞证。
(3)脾胃虚寒吐泻。
(4)妊娠恶阻(严重的孕吐),气滞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打碎后下;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辛香温燥,故阴虚火旺者慎服。
厚朴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
功效:燥湿,行气,消积,平喘。
化湿药——苍术、厚朴、广藿香、佩兰、白豆蔻、砂仁、草果、草豆蔻化湿药——苍术、厚朴、广藿香、佩兰、白豆蔻、砂仁、草果、草豆蔻化湿药——苍术、厚朴、广藿香佩兰、白豆蔻、砂仁、草果、草豆蔻凡气味芳香,性偏温燥,具有化湿运脾作用的药物,称为化湿药。
脾恶湿,“土爱暖而喜芳香。
”若湿浊内阻中焦,则脾胃运化水谷之功能受阻而致病。
芳香之品能醒脾化湿,湿燥之药可燥湿健脾,故本类药物适用于湿浊内阻,肺为湿困,运化失常所致的脘腹痞满、呕吐泛酸、大便溏薄、食少体倦、口甘多涎、舌苔白腻等证。
此外,有芳香解暑之功,湿温、暑温等证,亦可选用。
在应用时,应根据不同证候,作适当的配伍。
如脾胃虚弱者,配补脾健胃药;湿阻气滞、脘腹胀甚者,配行气药;寒湿中阻者,配温里药;若里湿化热者,配清热燥湿药等。
本类药物多属辛温香燥之品,易于耗气伤阴,故阴虚血燥及气虚者宜慎用。
又因其芳香,多含挥发油,系其有效成分,故人煎剂宜后下,不宜久煎,以免降低疗效。
苍术Rhizoma Atractylodis[来源] 为菊科(Compositae)植物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 (Thunb.) DC. 或北苍术Atractylodes chinensis (DC.) Koidz. 的干燥根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达80cm;具结节状圆柱形根茎。
茎直立下部木质化。
叶互生。
革质,上部叶一般不分裂。
无柄,卵状披针形至椭圆形,边缘有刺状锯齿,下部叶多为3~5深裂或半裂,顶端裂片较大,圆形、倒卵形、侧裂片1~2对,椭圆形。
头状花序顶生,叶状苞片一列,羽状深裂,裂片刺状;总苞圆柱形,总苞片6~8层,卵形至披针形;花多数,两性,或单性多异株,全为管状花,白色或淡紫色;两性花雄蕊5,子房密被柔毛;单性花一般为雌花,退化雄蕊5枚。
瘦果有柔毛,冠毛长约8mm,羽状。
花期8~10月,果期9~10月。
茅苍术[药材形态] 根茎呈不规则连珠状或结节状圆柱形,略弯曲,偶有分枝。
什么是芳香化湿药分别有哪些2019-04-19 09:42来源:99健康网•芳香化湿药是比较常见的一些祛湿的中药,那么你知道芳香化湿药分别有哪些吗?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所谓芳香化湿药,是指拥有芳香气味,同时又祛湿功效的中草药。
芳香化湿药有温燥化湿的功效,也能帮助健脾养胃,适用于治疗因为湿气过重而导致脾胃不好,从而出现胃口差、身体倦怠乏力、胸闷、口水多等症状的疾病。
除了健脾祛湿,这类药物的部分药材还对风寒感冒、暑热、关节痛、痰湿咳嗽等症状有治疗功效。
常见的有佩兰、白豆蔻、草豆蔻、草果、藿香、苍术、厚朴、砂仁等,他们具体有哪些治疗功效,如何服用效果更好呢?下面来一一介绍。
1. 佩兰佩兰是兰草的一种,拥有浓郁香味,其性味平辛,有解暑化湿的功效,对于暑湿、恶心呕吐、寒湿头痛等有治疗功效,一般用水煎服即可。
但是又阴虚、气虚、胃气虚等人不能服用。
2. 白豆蔻药用部分是植物白豆蔻的果实,性味辛温,有行气暖胃的功效,对于消化不良、胃胀、反胃、胸闷等症状有治疗作用。
若是因为胃部受寒而导致饮食有呕吐感的,可以将白豆蔻研成粉末,伴酒服用。
3. 草果草果归脾胃经,性温味辛,有除湿温中的功效,与厚朴、草豆蔻、苍术等一起食用可以治疗湿寒引起的腹胃胀痛等症状。
4. 藿香很多人在夏天中暑的时候会喝藿香正气水,这其中的藿香是去暑湿、头痛、呕吐泄泻的良药。
藿香性微温,味辛苦,服用方法煨煎汤服用,或者加入丸、散中服用。
除了去暑湿,藿香还有益胃止呕、去口臭的功效。
5. 苍术苍术有祛风健脾、除湿散寒的功效,性微温,味辛、苦。
可以治疗风寒感冒、水肿、泄泻、夜盲等多种疾病。
6. 厚朴厚朴的入药部分为厚朴的干皮,有祛湿化痰的功效,能够治疗湿气导致的腹胀便秘、积食难消、痰多咳嗽等症状。
7. 砂仁砂仁与砂仁壳都是芳香化湿药,砂仁取植物阳春砂、绿壳砂或海南砂的成熟干燥果实入药,气性味温辛,有温脾化湿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寒而导致的呕吐泄泻有治疗功效。
砂仁和木香、枳实配合使用可以治疗胃胀气,健脾益气可以喝香砂六君子汤。
祛风湿药独活:祛风湿、止痛、解表防己: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秦艽:祛风湿、舒筋络、清虚热、利胆退黄木瓜:舒筋活络、化湿和胃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白花蛇:祛风、活络、定惊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治骨鲠咽五加皮:祛风湿、强筋骨、利尿稀莶草:祛风湿、通经络、清热解毒络石藤:祛风通络、凉血消肿芳香化湿药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湿、发汗、明目厚朴:行气、燥湿、消积、平喘藿香:化湿、解暑、和中止呕砂仁:化湿、行气、温中、安胎白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佩兰:化湿、解暑草果:燥湿、温中、截疟利水渗湿药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泽泻:利水渗湿、泄热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车前子:利水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金钱草:利水通淋、排石、除湿退黄、解毒消肿茵陈蒿:清利湿热、退黄疸猪苓:利水渗湿滑石:利水通淋、清解暑热、(外)清热收涩木通:利水通淋、泄热、通经下乳通草:清热利水、通乳海金沙:利水通淋石韦:利水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瞿麦:利水通淋、活血通经地肤子:清热利水、止痒萆藓:利湿浊、祛风湿温里药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干姜:温中、回阳、温肺化饮肉桂: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吴茱萸:散寒止痛、疏肝下气、燥湿细辛:祛风、散寒止痛、温肺化饮、宣通鼻窍花椒:温中、止痛、杀虫丁香:温中降逆、温肾助阳小茴香:祛寒止痛、理气和胃理气药橘皮:理气、调中、燥湿、化痰枳实:破气消积、化痰除痞木香:行气、调中、止痛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薤白:通阳散结、行气导滞青皮:疏肝破气、散结消滞乌药:行气止痛、温肾散寒沉香:行气止痛、降逆调中、温肾纳气川楝子:行气止痛、杀虫、疗癣佛手:舒肝、理气、和中、化痰荔枝核:理气止痛、祛寒散滞柿蒂:降气止呃青木香:行气止痛、解毒消肿消食药山楂:消食化积、活血散瘀莱菔子:消食化积、降气化痰鸡内金:运脾消食、固精止遗、化坚消石神曲:消食和胃麦芽:消食和中、回乳、疏肝谷芽:消食和中、健脾开胃驱虫药槟榔:杀虫、消积、行气、利水使君子:杀虫消积苦楝皮:杀虫、疗癣贯众:杀虫、清热解毒、止血雷丸:杀虫榧子:杀虫、润肠通便、润肺止咳止血药小蓟:凉血止血、解毒消痈地榆: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三七:化瘀止血、活血定痛茜草:凉血化痰止血、活血祛瘀艾叶: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大蓟:凉血止血、散瘀消痈槐花:凉血止血白茅根:凉血止血、清热利尿侧柏叶:凉血收敛止血、祛痰止咳蒲黄:化痰收敛止血、活血祛痰、利尿仙鹤草:收敛止血、止痢、杀虫棕榈炭:收敛止血血余炭:止血散瘀活血祛瘀药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郁金:活血止痛、行气解郁、凉血清心、利胆退黄丹参:活血祛痰、凉血消痈、安神益母草:活血调经、利水消肿、清热解毒桃仁:活血祛痰、润肠通便、止咳平喘红花: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牛膝:活血祛瘀、润肠通便乳香: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姜黄:活血行气、通经止痛虎杖:活血定痛、清热利湿、解毒、化痰止咳、泻下通便鸡血藤:行血补血、舒筋活络莪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水蛭:破血逐瘀消徵没药:活血止痛、消肿生肌三棱: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五灵脂:活血止痛、化瘀止血庶虫:破血逐瘀、续筋接骨苏木:活血通经、祛瘀止痛自然铜:散瘀止痛、接骨疗伤辛温解表药麻黄:发汗、平喘、利水桂枝:发汗解表、温经通阳紫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止痒、(炭)止血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白芷:祛风解表、燥湿止带、消肿排脓、止痛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香薷: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辛夷:散风寒、通鼻窍藁本:发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苍耳子: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辛凉解表药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蝉蜕:疏风热、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桑叶:疏风清热、清肝明目菊花:疏风清热、解毒、明目、平肝葛根:发表解肌、升阳透疹、解热生津柴胡: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牛蒡子:疏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散肿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淡豆豉:解表、除烦。
8种芳香化湿药名称别名产地来源及彩图序号类别名称别名产地来源图片1芳香化湿药苍术山精、赤术、马蓟、青术、仙术分布区域1、茅苍术: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四川等地,各地多有栽培。
2、北苍术:分布于华北、东北及山东、河南、陕西、甘肃、宁夏等地。
道地产区1、茅苍术:主产于江苏、湖北、河南等地,以产于江苏茅山一带者质量最好,故名茅苍术。
2、北苍术:主产于内蒙古、山西、辽宁等地。
菊科苍术属植物茅苍术或北苍术的干燥根茎。
2芳香化湿药厚朴厚皮、重皮、赤朴、烈朴、川朴、紫油厚朴分布区域1、厚朴:分布于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陕西、甘肃等地。
现在有些地区已多栽培。
2、凹叶厚朴:分布于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南。
道地产区主产于四川、湖北、浙江、安徽等地。
四川、湖北产者称为川朴,质量为佳。
木兰科木兰属植物厚朴或凹叶厚朴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
3芳香化湿药草果草果仁、草果子、老蔻分布区域分布于广西和云南南部地区。
道地产区主产于云南、广西、贵州等地。
姜科砂仁属植物草果的干燥成熟果实。
4芳香化湿药广藿香藿香、海藿香分布区域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与广西有栽培。
原产亚洲菲律宾等亚热带地区。
唇形科刺蕊草属植物广藿香的地上部分。
5芳香化湿药佩兰兰、兰草、水香、都梁香、大泽兰、兰泽、燕尾香、香水兰、孩儿菊、千金草、省头草、女兰分布区域分布于河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等地。
道地产区主产于江苏、山东、上海、河北等地。
菊科泽兰属植物佩兰的干燥地上部分。
6芳香化湿药砂仁缩沙蜜、缩砂仁、缩砂密分布区域1、阳春砂仁: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现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区均大面积栽培。
2、绿壳砂仁:分布于云南南部。
3、海南砂仁:分布于海南。
现广东、海南大面积栽培。
道地产区阳春砂仁主产于广东、云南、广西、福建等地,品质较好;绿壳砂仁主产于云南;海南砂仁主产于海南及雷州半岛等地。
各论第五章化湿药定义:气味芳香,性偏温燥,以化湿运脾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性能:辛,(苦),温。
归脾、胃经。
功效:化湿醒脾,兼行气适用证:1、湿阻中焦:2、湿温、暑温:3、脾虚生湿:配伍:健脾补气药、温里药、清热燥湿药、理气药使用注意:1、阴虚津亏、气虚者慎用。
2、不宜久煎。
药理:促胃液分泌,兴奋胃肠平滑肌,祛风健胃,解暑,抑菌。
藿香、佩兰藿香:辛,微温。
归脾、胃、肺经。
佩兰:辛,平。
归脾、胃、肺经。
◆共同点:◇芳香化湿:湿阻中焦。
◇解暑:暑湿、湿温◆不同点:◇藿香:芳香化湿要药,善解暑,暑湿多用●止呕:呕吐,最宜湿阻◈胃寒、胃热、胃虚、妊娠呕吐◇佩兰:长于化内湿、辟秽浊:脾瘅症苍术、厚朴苍术:辛,苦,温。
归脾、胃、肝经。
厚朴:苦、辛,温。
归脾、胃、肺、大肠经。
◆共同点:◇燥湿健脾:湿阻中焦◆不同点:◇苍术:力强,燥湿健脾要药◈脾虚湿盛,痰饮、水肿、带下●祛风湿:风湿痹证◈风寒湿痹,尤宜湿痹◈湿热痹痛◈湿热痿证◈带下秽浊、湿疹、湿疮●发汗解表:风寒挟湿表证●明目:夜盲症、眼目昏涩◇厚朴:燥湿力弱,下气除满,消除胀满要药◈湿阻、食积、气滞,脘腹胀满◈肠胃实热、饮食积滞,腹胀便秘●燥湿化痰、下气平喘:痰饮喘咳、气逆痰多、梅核气豆蔻、砂仁豆蔻:辛,温。
归肺、脾、胃经。
砂仁:辛,温。
归脾、胃、肾经。
◆共同点:◇化湿行气温中:宜寒湿气滞●湿阻中焦●脾胃气滞●脾胃虚寒◇注:后下◆不同点:◇豆蔻:偏中、上焦长于温胃止呕:胃寒湿阻气滞呕吐◈湿温初起◇砂仁:偏中、下焦长于温脾止泻:脾胃虚寒泄泻●行气安胎:气滞妊娠恶阻、胎动不安草豆蔻、草果草果:辛,温。
归脾、胃经。
草豆蔻:辛,温。
归脾、胃经。
◆共同点:◇燥湿温中散寒:寒湿中阻◆不同点:◇草果:燥烈性强●除痰截疟:疟疾、山岚瘴气◇草豆蔻:燥烈性弱●温胃止呕:寒湿呕吐●行气:脾胃气滞●注:后下。
《中药学》之芳香化湿药广藿香:化湿、解暑、发表、止呕。
是“藿香正气”系列产品的主要原料药佩兰:化湿,解暑。
常与广藿香配伍使用。
砂仁:化湿行气,止泻,安胎(砂胎泻)。
豆蔻:化湿行气,止呕(豆蔻呕)。
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湿,发汗、明目。
厚朴:燥湿,治湿阻、食积、气滞所致脘腹胀满之要药。
《中药学》之利水渗湿药①利水消肿茯苓、薏苡仁、猪苓、泽泻②利尿通淋车前子: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滑石木通:“三通”通淋、通经、通乳③利湿退黄通草、金钱草茵陈:治湿热黄疸之要药茯苓、猪苓、泽泻功效应用的比较相同点:利水消肿渗湿。
用治水湿内停,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证等。
不同点:1.茯苓利水作用小于猪苓小于泽泻。
2.茯苓既能利水又能健脾,能泻能补。
猪苓、泽泻无健脾之功效,故只泻不补。
3.茯苓(茯神)还可宁心安神。
用治气血不足所致的心悸、失眠证。
4.泽泻性寒,可清利下焦湿热肾虚火六味地黄丸膀胱湿热带下、热淋《中药学》之温里药附子:上助心阳、中补脾阳、下壮肾阳,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
附子配干姜,治亡阳证及中焦寒证效佳干姜:主入脾、胃经,为温中散寒之要药。
肉桂:善温补命门之火、引火归元,为治下元虚冷、虚阳上浮之要药。
吴茱萸:治经寒痛经、寒湿脚气及虚寒泄泻之要药。
丁香:温中降逆,温肾助阳。
主含挥发油,油中主要为①丁香酚②β-丁香烯③乙酰基丁香油酚。
高良姜:功似干姜,善温中散寒而止痛、止呕、止泻《中药学》之理气药陈皮:理气,化痰。
化橘红:理气,化痰,消食。
木香:行气调中止痛,泻痢里急后重之要药。
香附:妇科理气调经止痛之要药。
沉香:理气、降逆、纳气 (善温肾纳气)。
柿蒂:善降上逆之胃气而止呃。
青皮:善疏肝破气、散结消滞。
枳实:破气,消积,化痰。
为治胃肠积滞及痰滞胸痹之要药,还可治脏器脱垂。
(附:枳壳,功缓与枳实)。
芳香化湿药1 概述定义:以化湿运脾为主要作用的一类中药。
以芳香辟浊,化湿醒脾为主要功效的药物,叫芳香化湿药。
本类药物气味芳香,性偏温燥,多入膀胱、脾、小肠经。
有利水渗湿、利尿通淋、利湿退黄等功效。
临床上主要用于内湿症,如脾为湿困,运化失调所致的脘腹痞满、口淡多涎、呕吐泛酸、大便溏泄、食少体倦、口腻发甜、舌苔白腻等症。
此外对于湿痰壅滞,以及湿温、暑温、霍乱、痧胀等症,亦可适当选用,以化除湿浊。
在临床上湿症常带有兼症,故芳香化湿药在具体应用时,需适当配伍;此类药物芳香醒脾、温燥化湿、辛散利气,有宣化中焦湿浊,健运脾胃,疏通气机,消胀除痞,化湿醒脾,开胃进食的作用。
部分药还有散寒解表、祛暑除湿、和胃止呕、降气平喘、理气安胎、除痰截疟等作用。
2 主要药物用途1、草果:用于疟疾,痰饮痞满,脘腹冷痛,反胃,呕吐,泻痢,食积。
2、草豆蔻:用于心腹冷痛、痞满食滞、噎膈反胃、寒湿吐泻、痰饮积聚等症的治疗。
3、豆蔻:用于湿浊中阻,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寒湿呕逆,胸腹胀痛,食积不消。
4、砂仁:用于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5、厚朴:用于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湿阻中焦,脘痞吐泻;痰壅气逆;胸满喘咳。
6、苍术:用于湿困脾胃;倦怠嗜卧;胞痞腹胀;食欲不振;哎吐泄泻;痰饮;湿肿;表证夹湿;头身重痛;痹证温性;肢节酸痛重着;痿襞;夜盲。
7、佩兰:用于感受暑湿;寒热头痛;湿润内蕴;脘痞不饥;恶心呕吐;口中甜腻;消洵。
8、广藿香:用于湿阻中焦之脘腹痞闵;食欲不振;呕吐;泄泻;外感暑湿之寒热头痛;湿温初起的发热身困;胸闵恶心;鼻渊;手足癣。
3 药理作用1、调整胃肠运动功能芳香化湿药均含有挥发油,具有健胃驱风,刺激胃肠运动的作用,有利于胃肠内容物的排空或积气的排出。
如佩兰、白豆蔻能提高肠道紧张度,砂仁有促进肠管推进运动作用。
另一方面,厚朴、苍术、砂仁对乙酰胆碱、氯化钡等引起的动物离体肠肌痉挛等则有程度不等的解痉作用。
芳香化湿药一、基本知识凡是气味芳香,具有化湿运脾作用的药物,称为芳香化湿药。
药理作用:消化道、抗病原体。
1.调整胃肠运动功能增强:挥发油→健胃驱风→刺激胃肠运动,有利于胃肠内容物的排空、积气的排出。
佩兰、白豆蔻→提高肠道紧张度,砂仁→促进肠管推进运动。
抑制:厚朴、苍术、砂仁→解痉作用。
芳香化湿药对胃肠运动的不同影响,与机体的机能状态、剂量有关:苍术→对抗乙酰胆碱所致小肠痉挛,又能对抗肾上腺素所致平滑肌抑制。
厚朴:小剂量→兴奋,大剂量→抑制。
2.促进消化液分泌挥发油→刺激嗅觉、味觉感受器,或温和地刺激局部黏膜→反射性地增加消化腺分泌。
3.抗溃疡作用环节包括:①增强胃黏膜保护作用:苍术→氨基己糖→促进胃黏膜修复作用。
砂仁→前列腺素→保护胃黏膜损伤;②抑制胃酸分泌过多:厚朴酚→对抗胃泌素、氨甲酰胆碱引起的胃酸分泌;β- 桉叶醇→抗H 2受体→抑制胃酸分泌。
4.抗病原微生物厚朴酚、苍术提取物、广藿香酮→抑制或杀灭G +(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百日咳杆菌),G-(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等。
苍术、藿香→抑制致病性真菌。
厚朴、苍术、广藿香、砂仁、白豆蔻→抑制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
小结:疏畅气机、宣化湿浊、健脾醒胃→调整胃肠运动功能、促进消化液分泌、抗溃疡、抗病原微生物等。
二、常用药物厚朴主要含酚类物质(厚朴酚、和厚朴酚、异厚朴酚等),挥发油(β-桉叶醇),少量生物碱。
具有燥湿、消积、行气、平喘的功效。
【药理作用】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1)调整胃肠运动功能与种属、剂量有关:厚朴煎剂→兴奋兔肠肌;小剂量→小鼠肠管兴奋,大剂量抑制;豚鼠抑制作用更显著。
厚朴酚→对抗组织胺所致十二指肠痉挛→抑制作用。
(2)促进消化液分泌厚朴所含挥发油→刺激嗅觉、味觉感受器,或刺激局部黏膜→反射性地增加消化腺分泌。
(3)抗溃疡:抑制胃酸分泌。
(4)保肝(行气止痛):对病毒性肝炎、急性肝损伤、免疫性肝纤维化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