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奇妙的同心圆
- 格式:ppt
- 大小:1.72 MB
- 文档页数:13
一年级美术上册说课稿-08第八课《奇妙的同心圆》浙美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同心圆的概念。
2.了解和掌握画同心圆的方法。
3.善于观察和分析画作。
4.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艺术表现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同心圆的概念。
2.了解和掌握画同心圆的方法。
3.善于观察和分析画作。
2. 教学难点1.创造性思维和艺术表现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1.画纸。
2.颜料。
3.刷子。
4.粘土/纸板。
2. 教学环境教室内空气流通良好,卫生整洁,安静有序,学生坐姿端正,注意力集中。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教师先让学生观察各种同心圆图案,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1.了解同心圆的概念。
同心圆是指公共中心点但半径不同的圆。
2.了解和掌握画同心圆的方法。
在纸上用铅笔勾画第一个圆,再向外画出第二个、第三个……直至画出想要的层数。
可以使用尺子或者圆规来获得更准确的圆形。
3.善于观察和分析画作。
学生应该能够观察画面中同心圆的大小、粗细、层数等概念,分析艺术家是如何运用同心圆来表现主题的。
3. 实践操作1.让学生用铅笔画出三到五圈同心圆。
2.用颜色填充同心圆。
3.学生可以在圆心处添加一些小图案,来丰富画面。
4. 作品欣赏老师给学生展示一些艺术家的同心圆作品,让学生对比、分析,看看他们是如何运用同心圆来表现主题的。
5. 作品展示老师在黑板上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让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分享一个人的创作过程。
五、教学总结同心圆技法是绘画中的一种常用技法,也是艺术家们常用来表现主题的手法。
在本节课中,学生们通过绘制同心圆的过程,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艺术表现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8 奇妙的同心圆(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一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课以同心圆为主题,引导学生了解同心圆的概念,观察同心圆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绘制同心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让学生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同心圆,了解同心圆的特点和应用;学会用绘画工具绘制同心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1. 同心圆的概念及特点的讲解。
2. 绘制同心圆的技巧和方法。
3. 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视频、实物展示。
2. 学具:彩色铅笔、水彩笔、圆规、纸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1 老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同心圆图片,如靶心、音乐CD、自行车轮胎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特点。
1.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同心圆特点,老师总结并引出本课主题——奇妙的同心圆。
2. 新课内容2.1 老师讲解同心圆的概念,展示同心圆的特点和应用实例。
2.2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绘制同心圆,学习绘制技巧和方法。
3. 实践环节3.1 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同心圆作品。
3.2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品,老师巡回指导。
4. 展示与评价4.1 各小组展示作品,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4.2 老师对每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5. 总结与拓展5.1 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同心圆的特点和绘制技巧。
5.2 学生分享在绘制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包括同心圆的概念、特点、绘制方法和实例展示。
七、作业设计1. 绘制一幅以同心圆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2. 收集生活中的同心圆实例,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展示和评价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同心圆的概念、特点和应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奇妙的同心圆——浙人美2011版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背景本教案适用于浙人美2011版一年级美术上册,本次课程将教授同心圆的画法。
二、教学目标1.了解同心圆的概念;2.掌握用同心圆画出简单图形的方法;3.培养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1.同心圆的画法;2.如何用同心圆画出简单图形。
四、教学准备1.一组同心圆图形照片或卡片;2.彩色纸张、钢笔/水彩笔等绘画工具;3.烤瓷板、橡皮、擦笔等辅助工具。
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通过展示同心圆图形照片或卡片,让学生了解同心圆的概念;并且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同心圆的特点。
2. 讲解画法向学生讲解如何用同心圆画出简单图形,如用两个或三个同心圆画圆形,用四个同心圆画出四叶草等。
3. 实践演练1.要求学生打开画册,自由发挥创造,运用同心圆画出美丽的图形;2.引导学生完成同心圆画法的初步绘制和添色;3.老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们在完成画作时更加注重色彩和形状的搭配。
4. 总结归纳1.教师总结同心圆的画法;2.向学生提问,帮助他们对同心圆的概念和画法有更深刻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现场表现:对同心圆及其画法的掌握程度;2.作品评价:创造性、准确性、美观度等方面。
七、课后作业1.完成绘画作品;2.我们身边的图形:要求学生用笔记本或者素描本找出周围的图形,运用今天学习到的同心圆画法,将这些图形画出来。
八、教学反思本教案采用了“先实践,再总结”的教学法。
结合一年级的年龄特点,让学生通过自由发挥来创造自己的画作,并且让教师引导学生在绘画时多注意同心圆的搭配和使用技巧。
教学效果良好,但在安排时间方面应该更灵活,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完成创作。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8课奇妙的同心圆丨浙美版(2012)教学内容本课为一年级上册美术课程,主题为“奇妙的同心圆”。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同心圆的基本概念,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学会运用同心圆进行创意设计。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同心圆的概念,掌握同心圆的制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培养学生对同心圆的认识和创意设计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审美意识,激发创新精神。
教学难点1. 同心圆的概念理解。
2. 同心圆的制作方法。
3. 创意设计的实践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材、教鞭、黑板。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彩笔、圆规。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组同心圆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同心圆的特点。
2. 新课内容:讲解同心圆的概念、制作方法,并展示一些创意设计案例。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同心圆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学习。
5. 总结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
板书设计1. 奇妙的同心圆2. 课题: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8课3. 内容:同心圆的概念、制作方法、创意设计4. 教学目标:掌握同心圆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意设计能力5. 教学难点:同心圆的概念理解、制作方法、创意设计的实践应用作业设计1. 制作一个同心圆作品,要求创意独特,色彩搭配和谐。
2. 写一篇关于同心圆的观察日记,记录同心圆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展示、评价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同心圆的制作方法,并培养了学生的创意设计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课后作业中,教师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同心圆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兴趣和引起注意的重要步骤。
奇妙的同心圆教学目标:1.了解同心圆的自然之美、设计之美和文化之美。
2.体验用墨色的形式表现同心圆的奇妙变化。
3.感受同心圆墨色的粗细、浓淡、干湿组合等变化而呈现的不同美感。
4.提升对美术造型活动的持久兴趣。
教学重点为感受并表现出同心圆的奇妙变化而呈现的不同美感。
教学难点为能运用干、湿、浓、淡变现同心圆的美感。
教学过程:一、实物导入1、洋葱切面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件特别的礼物,你们看,什么?你知道有什么特别之处吗?但今天,洪老师要让你们见证它更为奇妙的一面,让我们一起倒计时“3、2、1”你们有什么发现?大的,小的,最里面那圆圆的一圈就是它跳动的心脏呀!“最里面那圆圆的一圈就是它跳动的心脏呀!”用儿童化的语言将孩子的心与同心圆紧紧的圈在了一起.2、图片体验“滴答”当小水滴落到水面,一圈圈水波随之荡漾,你们又发现了什么?“滴-嗒”当小水滴落到水面,荡漾开圈圈水波的视频画面出现时,同心圆的自然之美呈现到了极致,这样直观,这样美美的,这样自然的引出同心圆的概念。
小结:同一个圆心,不同的半径的圆组合在一起,我们称它为——同心圆二、探究同心圆1、初步感受同心圆你能用手中的画笔像小水滴一样在纸上画一个同心圆吗?你们发现今天的绘画工具跟以往不一样了吧?它可以一只毛笔,一只马良的神笔,只要在笔尖轻轻蘸点墨色它就能画啦!注意轻轻的哦!孩子们怀着心中对同心圆的自然之美的那一份激动,用画笔在纸面上画下心中最初的同心圆。
那是自然之美与孩子纯真心灵的第一次碰撞,那是孩子们对同心圆之美最率性的涂鸦式表现。
学生尝试联系,教师巡视点评:我们一起来看看孩子们画的同心圆,你发现了什么?恩,你可不是我们同心圆家族里的一员,只能在旁边休息休息啦”2、线条粗细的变化小朋友,你们真是太了不起了,一会功夫就学会了画同心圆,同心圆家里来了位客人,说你们表现太好了,要给你们一个大大的拥抱。
呀,这个圈圈变得怎样了?通过轻松的语言的我的现场示范,能直观的感受到圈圈变粗了,在这样和谐的师生互动情境中,感受同心圆的粗细变化,探究活动渐渐深入。
浙美版一年级上册美术《第8课奇妙的的同心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奇妙的同心圆》是浙美版一年级上册美术第8课的内容。
本课以同心圆为主题,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同心圆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观察生活中的同心圆现象,了解同心圆的定义和特点;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实践同心圆的创作方法;欣赏和分析同龄学生的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圆形有所接触,但对同心圆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
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正处于培养阶段,他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愿意通过绘画和手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此外,学生们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模仿和交流,这为课堂互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同心圆的定义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实践同心圆的创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3.欣赏和分析同龄学生的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欣赏的良好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同心圆的定义和特点,学会运用同心圆进行创作。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同心圆现象,并运用创新思维进行创作。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同心圆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示范法:教师示范同心圆的创作方法,引导学生模仿和实践。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创作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欣赏法:欣赏同龄学生的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画纸、画笔、手工材料等。
2.学生准备:画纸、画笔、手工材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同心圆现象,如轮子、钟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简要讲解同心圆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对同心圆有初步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如何运用同心圆进行创作,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8.奇妙的同心圆浙美版一、课程概述本课是浙江美术教材一年级上册的第八节课,主要学习内容是同心圆。
学生将通过观察、制作和参与讨论,学习创建和绘制同心圆的基本方法和规则。
在学习同心圆的技巧方面,本课将帮助学生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开发和培养他们的细致性和耐心精神。
二、教育目标1.学习了解同心圆的基本概念和形状规则;2.运用手工制作同心圆,培养学生的细致性和耐心精神;3.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观察能力;4.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方法1.观察和探索: 学生将观察同心圆的形状和规则,并尝试通过实际制作来探索它;2.交流和讨论: 学生将交流和讨论他们在制作同心圆时所获得的经验和观点;3.集体和合作: 学生将在小组同伴的帮助下制作多个同心圆。
四、课程流程1.热身活动: 学生将在黑板上观察并讨论由几个同心圆构成的图案;2.发现并探索: 学生将通过制作同心圆来探索同心圆的形状和规则;3.创作作品: 学生将在由教师或小组同伴帮助下制作自己的同心圆作品;4.分享和展示: 学生将在小组内分享他们的作品,并向全班展示他们打造的同心圆作品。
五、评估标准1.学生在制作同心圆作品时的表现;2.学生在集体讨论和分享小组作品时的表现。
六、作业学生完成一张同心圆作品,并记录下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
七、拓展活动1.使用不同颜色的绘画纸来制作同心圆;2.带领学生观察和探索更复杂的同心圆图案;3.学生可以创造自己的同心圆图案,并分享给同伴。
八、教学准备1.黑板、白板;2.制作同心圆的相关材料: 简易画板、圆规、铅笔、颜色等。
九、教学反思本课程是针对一年级学生开展的美术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探索同心圆的基本规则和形状,培养他们的细致性和耐心精神,并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观察能力。
在本节课中,我们通过观察和制作同心圆,学生们深入理解了同心圆的构造和原理,并且在制作同心圆作品时,通过与小组同伴的交流和分享,提高了他们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