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现象 同步练习2
- 格式:doc
- 大小:78.00 KB
- 文档页数:8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同步练习及答案-人教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只能通过介质传播B.物体只要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C.声音在一切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是相同的D.在声音中,人们可以听到超声波2.如图所示活动中,用来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A.用大小不同的力打鼓发现碎纸屑跳动的高度不同B.边说话边摸喉头部分,感觉到喉头在振动C.将响铃闹钟置于密闭玻璃罩中并抽气,听到声音越来越小D.改变钢尺伸出的长度,分别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发现振动快慢不同3.图所示,分别用琵琶、二胡、古筝和编钟演奏歌曲《我和我的祖国》,这首歌曲的声音特色一定不同的是()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4.声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下列事例中属于声音传递能量的是()A.渔民利用声呐系统探知鱼群B.用超声波清洗眼镜C.工人师傅利用超声波探伤仪进行工件检测D.接收地震、台风产生的次声波,确定其发生的方位和强度5.如图所示的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力敲击鼓面,振幅越大响度越大B.我们能听到悠扬的琴声,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C.宇航员在太空交流,说明真空可以传播声音D.用手按压琴弦的不同部位,发出的音调相同6.下列措施中,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A.用手捂住耳朵B.禁止燃放烟花爆竹C.马路上建造隔声板D.在居民楼靠近马路的一面植树造林7.如图所示为一种我国自主研发的超声导盲手杖。
它可以发射超声波探测周围5米内障碍物的情况,并处理成语音信号及时播放出来,达到“以听代视”的效果。
该手杖可帮助盲人辨别障碍物的方位、距离、大小甚至形状等信息。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超声波的频率低于20HzB.超声波信号会对使用者造成很大的辐射危害C.超声波信号遇到障碍物后不会发生反射现象D.该导盲杖对障碍物的定位原理与蝙蝠的定位原理相同8.为了降低噪声对周围居民生活的影响,在绵阳一些穿越住宅区、学校的高架桥上,会安装如图所示的数米高的挡板。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同步训练题1.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的传播不需要时间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敲鼓时听到鼓声,鼓面不振动2.在学校组织的文艺汇演中,小希用二胡演奏了《二泉映月》,如图2-2所示.演奏前,只见她旋转两固定柄,使弦松紧有度,其目的是改变( )A.声音的响度B.声音的音色C.声音的音调D.琴弦的振幅3.下列实例中,不能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的是 ( )A.清洗钟表的精细器件B.利用超声波加工高硬度工件C.次声波能将许多动物杀死D.孕妇做“B 超”检查4.下列有关声音的情境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B.两名航天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在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的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5.请你细心体会,在下列场景中,属于噪音的是( )A.足球场上,球迷们兴奋狂热的吼叫声B.居民小区内,夜晚震耳欲聋的“坝坝舞”音乐声C.歌舞厅里,铿锵有力的打击乐声D.车站里,提醒旅客检票上车的广播声6.以下措施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A.北京市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B.为了更好地介绍景点,导游使用扩音器C.机器操作工人工作时都戴上耳罩D.高铁两侧的墙板7.(1)如图2-1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 .8. 下面有四项减弱噪声的措施:①市区内汽车禁鸣喇叭; ②市区内种草植树;③戴上防噪声的耳塞;④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其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是哪项?其他项分别是从哪些环节减弱噪声的?9. 下列各种声音:①音乐会里的钢琴声;②上课时,老师的讲课声;③午休时,隔壁传来的唱歌声;④郊游时,树林里的鸟鸣声.以上属于噪声的有哪些?为什么属于噪声?10. 想一想:坐在教室靠后的同学听到的讲台上老师的讲话声和坐在教室靠前的同学听到的有何不同?为什么?此时老师可以采取什么方式让靠后的同学也听得清楚?11. 如图2-2-1所示,将一根二胡弦的一端固定在桌面上,另一端绕过桌边的小滑轮并挂上几个钩码,使弦在桌面上拉紧,再用两个三角形柱状小木块将弦支起,弹拨弦的中部,就可听到弦发出的声音.①在弦的粗细、张紧程度相同时,改变弦的长度,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弦,听听发出的声音有何不同.②在弦的粗细、长度相同时,改变弦的张紧程度,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弦,听听发出的声音有何不同.③在弦的张紧程度、长度相同时,改变弦的粗细,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弦,听听发出的声音有何不同. 根据以上三个实验你能总结得出什么规律?12. 利用声呐可以测量海水的深度,请你设计并写出测量海水深度的方法.13. 为了探究乐音的特征,小东做了以下实验:(1)小东将钢尺的某处压在桌面上,保持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一定,分别用大小不同的力上下拨动钢尺的另一端,如图2-3所示.实验中发现,钢尺被压得越弯,上下振动的幅度越大,桌面被拍打得越响.根据这一实验证据,他得出了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的结论.①小红认为实验证据中存在错误,请你说明理由.②结合如图所示小东的操作,请你指出他操作中的错误.(2)改正实验后,他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 .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钢尺振动的频率小于 .答案:1. C2. C3. D4. C5. B6. D7. (1) 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2) 空气能传播声音将微小的振动放大8. 阻断噪声传播(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②,①、④是防止噪声产生,③是防止噪声入人耳.9. ③属于噪声, 因为该声音会影响人们正常的休息.10. 靠后的同学听到的声音响度小,因为当声音的振幅不变时,人距离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的响度越小;要使靠后的同学也能听得清楚,老师可以加大讲话的响度或者走近靠后的同学.11. 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和琴弦的张紧程度、粗细、振动部分的长度均有关系.12. 从海面的船上向海底发出超声波,记下接收到回声的时间t,查阅海水的传声速度v,则海水深度h=vt/2.13. (1) ①这个实验研究对象是钢尺,应该搜集钢尺振动的声音,不应该收集桌面被拍打时,桌子发出的声音,桌子和钢尺不是同一研究对象.②操作的错误是:手没有压紧钢尺与桌子边缘接触的地方.(2) 低 20 Hz。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第二节声音的特性同步练习含答案知识点音调1.声音的音调决定于()A.发声物体振动的振幅大小不同B.发声物体不同C.发声物体振动的快慢不同发声物体的结构不同2.男同学一般比女同学发出的声音沉闷、浑厚,其原因是男同学声带振动的频率和女同学声带振动的频率相比()A.较高B.较低C.一样D.无法比较3.如图所示,向四支相同的试管A、B、C、D中注入定量的水,使试管里的水柱高度从左向右逐渐增高,现贴着管口沿着水平方向吹气,管中发出音调最高的是()4.频率是描述物体振动____的物理量,它等于每秒内物体振动的____,它的单位为____,简称____符号为____5.大象进行交流的“声音”是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这是因为人耳不能听到频率____20Hz的声音,人耳也不能听到频率____20000Hz的声音。
(选填“高于”或“低于”)知识点响度6.人们听到的声音的响度决定于()A.发声体振动的频率B.发声体振动的幅度C.发声体与听者之问距离的远近D.由发声体的振幅及到人耳的距离等多种因素决定7.在下列方法中,不能增大听到的声音响度的是()A.增大声源的振动幅度B.提高声源的振动频率C.通过喇叭形的筒传声D.离声源更近些8.在运动会上,人们用击鼓来给运动员加油。
若想使鼓声大些,应()A.加快击鼓速度B.加大击鼓幅度C.将鼓放在观众看台的最高处D.上述三种都对9.在公共场合不能高声吼叫,只能低声细语。
这里的“高”“低”实际是指声音的____。
10.如图所示是人心脏振动与音叉振动的波形图这两个声音的____相同。
判断的依据是____知识点音色11.买碗时,将两只碗碰听听发声便能判断出好坏,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A.音调B.音色C.音量D.响度12.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的____就不同。
13.分辨讲话人的声音,区分发出声音的不同乐器等主要是根据声音的____来辨别,如果借助仪器可以观察到它们的声波的波形是_____不选填“相同”或“不同”)的。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同步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道小题)1.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B. 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C.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D.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2. 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深夜跳广场舞时将音响的音量调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 发生地震时,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地震时伴有次声波产生C. 人在岸上大声说话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D.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3. 如图所示,小芸将一支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感觉到音叉在振动。
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A.声音产生的原因B.决定音调的因素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D.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4. 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A.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 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C.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 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5. 用手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握住后,发声立即停止,这是因为()A.音叉的振动停止了B.声音的速度变小了C.空气不再传声D.声音太小,我们听不到了6. 人们能分辨出笛子、钢琴等不同乐器的演奏声,主要是依据声音的()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声速7.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85~1100 HzB.狗的听觉频率范围是15~50000 HzC.蝙蝠能听到次声波D.大象能听到超声波8. 下列现象中,不是依靠声获得信息的是()A.小明往水瓶里倒开水,能听出水瓶里水的多少B.夏天人们买西瓜,要拍两下听听声音来分辨西瓜的生熟C.人们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D.有经验的养蜂人听蜜蜂的“嗡嗡”声就知道它是否采了蜜9. 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A.变大B.变小C.不变D.不能确定10. 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11. 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合唱比赛中,同学们用歌声表达了“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的远大志向。
初二物理声现象同步练习题(一)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8分)1.发声体都是在着,发声停止的物体不再。
2.声音在15 ℃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而且也能在、中传播。
4.登上月球的宇航员,既使相距很近也只能靠无给电交谈,这是因为。
5.鱼能被它们喜欢的声音吸引,这表明也能传声,“土电话”利用的是能传声的性质。
6.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秒以上,人就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
7、声音靠传播。
声音在钢铁中比水中传播速度,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大约是米/ 秒。
8、人耳要将回声与原声区分开,必须满足:传入人耳的原声与回声时间相差秒以上,人距障碍物不得小于米。
9、人说话、唱歌时的发声,靠的是的振动,婉转的鸟鸣声,靠的是的振动,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的是发出的振动。
10、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靠交谈,说明:。
11、利用回声测定海底的深度,需要先知道,需要测出,然后利用公式计算。
12、某同学对着一山崖高喊一声,2 秒后听到回声,该同学距山崖有米。
13、人们彼此交谈的语声,是靠传播的。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2分)1.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真空里传播的慢B.学生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C.真空不能传声D.打锣时,要使锣停止发声,只须用手按住锣面就可以了2.不能传播声音的是()A.真空 B. 木头 C. 空气 D. 水3.比较声音在海水、铁管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海水、铁管、空气B. 铁管、海水、空气C.空气、铁管、海水D. 空气、海水、铁管4.百米赛跑时,终点的计时裁判员正确的计时方法是()A.听到发令员的枪声开始计时B. 看到发令员的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C.听到发令员的最后一声口令开始计时D. 看到最先起跑的运动员开始计时5.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切振动的物体都会发出声音B.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距离叫做振幅C.物体振动的次数叫频率D.正常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每秒20次~2万次6.有一跟长100米的空气钢管,甲同学在一端敲打钢管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几次响声()A.一次响声 B. 两次响声 C. 三镒响声 D. 四次响声7、下列关于声音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有物体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 、有声音产生,就一定有物体在振动;C 、振动停止以后,声音要慢慢消失;D 、只要我们对着高墙喊话,就一定能听到回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2章《声现象》第二节声音的特性同步练习含答案1.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划得快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______,这说明音调跟发声体的______有关.2.一个同学轻敲桌子,如图,附近的同学听不到敲击声,但将耳朵贴在桌面上的同学却可以听到.这说明可以传声.“掩耳盗铃”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又没有阻止声音的,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3.如图所示,对着瓶口吹气能发出声音。
吹气时,瓶口外空气流速变大,压强变小,促使瓶内气体向外流动,使瓶内气体压强小于瓶外的压强,空气又向内流动。
这样空气在瓶口不停地________,就发出了声音.空气进出瓶口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___。
4.如图是用带孔的竹管与药瓶制成的简易乐器,吹奏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柱的________产生的,用手按住不同的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5.有的人能将别人的声音模仿得惟妙惟肖,主要是能模仿他们发出声音的( )A.音调B.音色C.响度D.音色、响度和音调6.上课时,老师听不清楚后排一位同学的发言,走近这位同学后就听清楚了。
这主要是因为老师走近这位同学后接收到该同学声音的( )A.音调变高 B.音调变低C.响度变大 D.响度变小7.用MP3听音乐时,调节音量按键能改变声音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频率8.如图所示,小明用筷子的一端捆上棉花蘸水后充当活塞,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做成“哨子”。
吹奏乐曲时,用嘴吹管的上端,同时上下推拉活塞。
推拉活塞主要是为了改变乐音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速度9.(2019烟台)下列关于声现象的叙述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A.“闻其声知其人”的依据是不同人的声音其音色不同B.“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音调要放低些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频率高D.“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是描述声音的响度大10.下列关于音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同一音阶中的“1”比“5”音调低B.音调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C.两个人发出声音的音调有可能相同D.电视的音量旋钮可以调节音调11.蜜蜂载着花蜜飞行的时候,它的翅膀平均每秒振动300次左右,不载花蜜飞行时平均每秒振动450次左右,有经验的养蜂人能辨别出蜜蜂是飞出去采蜜,还是采了蜜飞回家,养蜂人主要是根据什么来辨别的()A.声音的音调不同B.飞行的远近不同C.飞行的路线形状不同D.飞行高低不同12.“假如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变为0.2m/s,则这个世界将就变成......”,写出四个较合理的场景。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声现象同步练习及答案-2声音的特性(2)一.选择题(共20小题)1.以下各图关于声现象的实验探究中,用来探究声音特性的是()A.甲、乙B.乙、丙C.丙、丁D.甲、丁2.关于声现象,以下说法中准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产生声音B.只要真空环境的温度适宜,真空也能传播声音C.人耳也能听到火山爆发和地震时产生的次声波D.响度大比响度小的声音传播速度大3.我们生活在﹣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关于声音的以下说法准确的是()A.声音是一种波,它能够在真空中传播B.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C.声音是因为物体的振动产生的D.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音调很高4.关于声现象的以下说法中,准确的是()A.人唱歌时,歌声是声带振动产生的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430m/s C.回音的速度比原来声音的速度要小D.成语“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音调高5.关于声音,以下说法不准确的是()A.物体发声一定是因为物体在振动B.我们听不到声音一定是因为物体不振动C.物体振动频率越高,我们听到的声音响度越大D.物体振动的振幅充足大时,我们就能听到声音6.以下关于声音的说法中准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根据说话的音调不同,可区别同学说话的声音C.用力敲鼓增大鼓面振动的振幅,可使声音响度增大D.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频率相关7.以下关于“声现象”的说法准确的是()A.喇叭发音时,放在纸盆上的纸屑在上下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上课时,教室外面高音喇叭放出的歌声不是噪声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依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D.使用随身听(MP3、MP4…)时,调节音量按钮实质就是改变了声音的音调8.如下图,以下的实验和实例中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将发声的音叉与面颊接触,有“麻”的感觉,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放在真空罩里手机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说明声音只能通过空气传播C.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快和慢会使声音的音调不同D.周围的击掌声会惊动鱼缸中的金鱼,说明声音能够在空气和水中传播9.关于声现象的以下说法中,准确的是()A.人唱歌时,歌声是声带振动产生的B.在水中的声速小于在空气中的声速C.回音的声速比原来声音的声速要小D.成语“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音调高10.关于声波的说法准确的是()A.声波是靠介质传播的,它在真空中不传播B.正常人耳能听到振动频率范围约为20Hz到2×103HzC.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在15℃时约为346m/s,比在水中传播要快D.声波在不同媒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但保持原有的振幅不变11.广播中传出“各位同学请遵守考场纪律希望你们沉着应战,考出真实成绩”;“监考老师分发试卷”;“考试开始”.关于以下说法准确的是()A.我们听到广播的声音是靠空气传到人耳的B.教室中使用音响目的是增大声音的音调C.音响的作用是将声音信号转化成电信号D.考场中非常安静说明此时声音的强度大约是50dB12.关于声现象,以下说法准确的是()A.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B.声音在钢铁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C.美妙的歌声是同学们口中的空气振动产生的D.“震耳欲聋”是描绘声音的音色13.关于声现象,以下说法准确的是()A.声音能够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C.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和温度均无关14.如下图,关于声现象的各种实验情景中,以下说法准确的是()A.甲实验:钢尺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B.乙实验:抽气过程中,钟罩内铃声变小,说明真空能够传声C.丙实验: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D.丁实验:小明轻声说话,通过“土”小丽能够听到,说明固体能够传声15.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若从玻璃钟罩内抽气,铃声明显减弱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水准不同,发出的声音不相同D.拨动吉他的琴弦时,琴弦看上去好象变粗了16.(2012•揭阳)如图是楼梯中的一局部,从A到B是长短不同的铁护栏.一个同学用一根小木棒迅速从B到A逐一敲过铁护栏栏杆,此过程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声音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音色和响度17.(2011•新疆)如右图所示,是一位学生在吹奏自制的哨子,他把用筷子制成的杆上下拉动时,是在改变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振幅18.(2011•鄂州)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制作了各自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以下图所示,对此说法不准确的是()A.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B.乐器发声的音色相同C.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D.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19.几只大小不同的粗瓷碗加一双竹筷子就能奏出各种各样的音乐,如下图,这就是民间艺术“碗乐”,这是因为这些碗在敲击时能发出不同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音量20.如下图,用一张硬卡片分别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A.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B.声音是靠物体振动产生C.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D.响度与振幅的关系二.填空题(共7小题)21.(2011•鸡西)如下图,在上海世博会某场馆里,演奏员正用乐器演奏乐曲.编钟发出的音乐声是因为编钟_________而产生的;听众能从同一乐曲中分辨出是二胡还是笛子演奏的,主要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_________不同.22.(2010•南昌)江西景德镇制作的瓷器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之美称.如如下图,在上海世博会江西馆里,演奏员正用瓷乐器演奏乐曲.瓷编钟发出的音乐声是因为瓷编钟_________而产生的;听众能从同一乐曲中分辨出是瓷二胡还是瓷笛演奏的,主要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_________不同.23.(2008•泰州)如下图,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会听到声音,这说明声音是因为_________产生的;显著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上次相同的力拨动,能够听出声音的_________发生了变化(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24.(2007•莆田)听到手机发出的声音时,手机中的发声体在_________.能判断出与我们通话的人是谁,是因为不同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___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如下图,把一手机设置为响铃状态,放进真空罩中,用另一手机拨打罩内的手机号码,罩内手机信号灯闪烁,但我们听不到手机的铃声,可见电磁波_________在真空中传播,声音_________在真空中传播.(填“能”或“不能”)•25.如图下所示是一组相关声音的情景,仔细观察各情景中的现象能够归纳出:(1)图中属于声源的是_________(选填字母).(2)一切发声物体在发声时都在_________.(3)纸屑、泡沫颗粒或水花跳动幅度越大,表示声音的_________越大.(4)若适当改变击鼓时鼓槌的落点位置,可在一定水准上改变鼓声的_________.26.(1)如下图现象,可知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音叉旁边放乒乓球的目的是:_________;(2)我们潜在水中游玩时,能听到岸上人们的对话,这现象说明:_________;(3)“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_________要低一些.27.如下图,在上海世博会某场馆里,演奏员正用乐器演奏乐曲.编钟发出的音乐声是因为编钟_________而产生的;听众能从同一乐曲中分辨出是二胡还是笛子演奏的,主要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_________不同.现场观众能听到音乐声说明声音能够在_________中传播.三.解答题(共3小题)28.在探究声音与频率关系实验中,把尺放在桌面上,使尺的一端伸出桌边,用手拔动钢尺,听尺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同时观察尺振动的快慢.下表是实验记录情况,请补充表中的空缺:(快、慢)(1)实行实验时,为了保证两次实验的响度不变,必须保持钢尺的_________不变.(2)实验结论:声音的音调高低和_________相关.29.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实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测:猜测1.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相关;猜测2.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相关;猜测3.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相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测是否准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实行实验.编号材料长度(cm)横截面积(mm)A 铜60 0.76B 铜60 0.89C 铜60 1.02D 铜80 0.76E 铜F 铜100 0.76G 钢80 1.02H 尼龙80 1.02I 尼龙100 1.02①为了验证猜测1,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实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测2,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实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测3 表中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②随着实验的实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水准相关,为了验证这个猜测,必须实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③在研究一个物理量对某个现象的影响时,一定要保持其它物理量不变,这种方法称为_________,它是很重要的一种探究方法.再举一例用到此科学方法的实验_________.30.(2011•金平区)如下图,四支相同的试管内装有不同深度的水.(1)用嘴贴着管口吹气,振动发声的物体是:_________,则发出的声音的音调由低到高的顺序是:_________.(只填对应序号).(2)用棒敲击试管,振动发声的物体是:_________,则发出的声音音调由低到高的顺序是:_________.(只填对应序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1.以下各图关于声现象的实验探究中,用来探究声音特性的是()A.甲、乙B.乙、丙C.丙、丁D.甲、丁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响度。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同步练习题1. 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 声音的传播不需要时间D.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音调逐渐降低2. 能影响声音传播速度的是〔A. 响度B. 音响C. 音色D. 介质3. 生活中常用"引吭高歌""低声细语"来形容声音,这里的"高""低"描述的是〔A. 音色B. 音调C. 响度D. 频率4. 下列事例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A. 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B. 利用超声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C. 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D. 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5. 海上发生风暴时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在空气和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比风暴移动的速度大.次声波接收处理设备就是利用这一特点提前感知,预报海上风暴,从而为渔业、航海等服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次声波不能传递信息B. 次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 次声波在海水中比空气中传播慢D. 次声波的频率太高,人耳听不见6. 海豚能够发出超声波,老虎能够发出次声波. 下列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 超声波听起来比较高亢B. 次声波听起来比较低沉C. 次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D. 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但不能传递能量7. 请你细心体会,在下列场景内,属于噪音的是〔A. 足球场上,球迷们兴奋狂热的吼叫声B. 居民小区内,夜晚震耳欲聋的"坝坝舞"音乐声C. 歌舞厅里,铿锵有力的打击乐声D. 车站里,提醒旅客检票上车的广播声8. 噪声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控制噪声十分重要. 下列措施中属于在声源处有效防止噪声产生的是〔A. 摩托车安装消声器B. 在学校周围植树C. 纺织车间工人戴上防声耳罩D. 阳台及窗户安装双层隔音窗9. 为了减少环境噪声对教室内学生的干扰,以下方法无效的是〔A. 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B. 在学校周围植树C. 上课时关闭门窗D. 学校路段禁止鸣笛10. 笛子爱好者小亮在午休期间吹起了他心爱的笛子,悠扬的笛声传遍宿舍楼,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悠扬的笛声是笛子振动发出的B. 笛声在传播过程中速度越来越慢C. 因为笛声悠扬,所以小亮的笛声不是噪声D. 按住不同的笛孔发声的音调会改变11. 关于声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是依据音调判断的B. 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 m/sC. 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结石是利用声波能够传递能量D. 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12. 噪声已成为现代城市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下列措施不能直接减弱噪声的是〔A. 在道路两旁、建筑物周围植树B. 给摩托车、汽车的排气管安装消声器C. 在城市主要道路两旁安装噪声监测仪D. 纺织工人在车间工作时戴上耳罩13. 如图K1-2-1所示,是小明探究"看"到自己的声音的实验. 把两个纸杯底部用细棉线连接起来,固定其中一个纸杯,在纸杯口上蒙上胶膜,膜上粘一小片平面镜,拉紧棉线,将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小明对另一纸杯说话〔不接触纸杯. 会看到墙上反射的光点在晃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小明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B. 该实验说明声音不能传递能量C. 两个纸杯间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空气实现的D. 在月球上做该实验也能看到光点的晃动14. 同学们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下面两种看法,请根据你的知识,对每种看法作出评论.〔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运动产生的",评论:______.〔2"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 m/s",评论:______.15. 如图K1-2-2所示,将手机置于封闭的玻璃罩内,拨打该手机号码并把罩内的空气用抽气机抽走,抽气过程中所听到的铃声逐渐减小,最后几乎听不到声音,但手机屏幕上始终有来电显示,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 端午节信都龙舟赛上锣鼓喧天,鼓声是通过__________传到人耳的,人是根据__________来判断是鼓发出的声音.17. 如图K1-2-6所示,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不同.〔均填"音调""响度"或"音色"18. 布依族人民能歌善舞,常常以唱布依山歌来传达情谊.布依姑娘唱山歌时声音清脆,优美动听;布依小伙唱山歌时声音低沉、雄浑有力.他们唱山歌是通过声带的__________来产生声音的,声音低沉是指__________.19. "大妈广场舞,吵得我好辛苦",说明广场舞在健身的同时,也产生了噪声,为了共建和谐社会,社区委员会与大妈沟通,跳舞时:〔1调小音量,属于在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2社区居民关闭门窗,属于在__________中减弱噪声. 20. 烟花爆竹爆炸时,会引起周围空气__________而产生声音;晚上从远处看烟花,能听到声音是通过__________传来的.总是先看到亮光后听到声音,说明在同种介质中光速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声速.21.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潜艇的"耳目"——声呐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30 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1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___kHz到__________kHz.〔2①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0 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B 与潜艇A的距离s1是__________.〔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 500 m/s②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控潜艇B,突然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慢的,且测出潜艇B的速度是20 m/s,方向始终在潜艇A、B的连线上,经一分钟后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2为__________.〔3在月球上能否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为什么?参考答案:1---13 BDCCB CBAAD CCA14. <1> 错误〔2错误15.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16. 空气音色17. 响度音调18. 振动音调低19. 〔1声源〔2传播过程20. 振动空气大于21. 〔110 20〔27500 m8700 m〔3不能.因为声呐发出的声波是需要介质来传播的,而月球上不存在能够传播声音的介质,所以在月球上不能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
2020年中考物理复习同步训练2声现象附答案一、单选题(共10题)1.甲声音波形如图甲所示,把音调比甲高的乙声音输入同一设置的示波器,乙声音的波形是下列图乙中的哪一幅()A. B. C. D.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有()①在15℃的温度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②“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③医生用“B超”观察身体是否有结石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④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⑤大冶中心城区4月30日实施“禁鞭令”,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⑥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A. 2个B. 3个C. 4个D. 5个3.据报道,世界“吼王”杰米•温德拉“吼”出超过分贝的声音,他的“吼”声能将玻璃杯震碎,如图甲所示.乙图中实验与“玻璃杯震碎”的主要研究目的相同的是()A.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B.手指蘸水摩擦杯口时,改变注入杯中的水量C.室内收音机放音时,喇叭前方蜡烛晃动D.用纸板划动梳齿,快慢不同4.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实验是()A. 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B.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C. 改变薄塑料尺划过梳子的速度D. 改变吹笔帽的力度5.如图所示,7 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可以发出哨声。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敲击瓶子时,声音是由瓶子的振动产生的B.敲击瓶子时,从左到右,音调越来越高C.用嘴吹气时,声音是由瓶子和水振动产生的D.用嘴吹气时,从左到右,音调越来越高6.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
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A.把罩内的空气抽取一些后,闹铃的铃声明显减小B.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声音变高C.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水花四溅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7.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区分的B.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C.中考期间建筑工地夜间停止施工,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嗓声D.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密闭的广口瓶内,抽出瓶内空气的过程中听到声音变大8.下列实验探究“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A. 发声的闹钟放入钟罩,从钟罩抽气B. 点燃的蜡烛放在喇叭前,加大音量C. 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波动尺子D. 拨动绷紧的粗细不同的橡皮筋9.以下操作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A.改变酒杯内水量,再次用湿手摩擦杯口B.忽轻忽重,忽快忽慢地敲击鼓面C.用硬卡片在梳齿上以快慢不同的速度划过D.改变试管内水量,对着试管口吹气10.请你想象一下,如果“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变为0.1m/s”,小华看到前方小李正在不远处等他,于是一边奔跑一边对着小李大声喊道:“我来也。
人教版物理初二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同步训练卷1. 以下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声响在不同介质中的传达速度相反C.声响在真空中的传达速度为340m/sD.公路旁装置〝声障墙〞是在声源处削弱噪声2.以下关于声响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B.一切正在发作的物体都在振动C.只需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响D.声响的传达速度在固体中一定比在液体中快3.我们生活在声的陆地中。
关于声响,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只需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响B.振动中止,发声也一定中止C.区分不同人的说话声响,主要是经过音调区分D.声波在真空中传达速度最快4.在真空环境中不能传达的是〔〕A.白光B.激光C.超声波D.电磁波5.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原野中要〝高声〞呼喊才干让远处的人听见。
这里的〝轻声〞和〝高声〞是指声响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频率6.如图1所示,是罕见的交通标志牌,其中与声现象有关的是〔〕7.有关课堂上的声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教员的讲课声是由空气振动发生的B.能听到教员的讲课声是由于空气可以传声C.听录音时,调理音量按钮实质上是在改动声响的音调D.封锁门窗是为了在声源处削弱噪声8.在同一架钢琴上,弹奏C调〝3(mi)〞和〝1(dou)〞这两个音,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音色一定不同 B.音调一定不同C.响度一定不同 D.音调、音色和响度都不同9.当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男声演唱时,小周和小杨齐声说:〝是刘欢在演唱!〞他们作出判别的依据是:不同演员声响的〔〕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声速不同10.为了减小校园外汽车的噪声对教学的搅扰,以下措施可行的是( )A.在校园周围植树B.将教室的窗户翻开C.在教室内装置噪声监测装置D.每个先生都带一个防噪声耳罩11.关于声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B.中考时期学校路段制止鸣喇叭,这是在传达进程中削弱噪声C.声响在固体物质中的传达速度普通比在空气中的传达速度更慢D.声响在真空中的传达速度是340m/s12.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运用〝金嗓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
单元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在铁轨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
D.在空气中声音的速度与光的速度相同
2.—些人对声现象有下列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声速在各种介质中都不变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
C.空气是一种传播声音的介质
D.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3.如图1小白兔能分辨出门外不是自己的外婆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图1
A.音色不同
B.音调不同
C.频率不同
D.响度不同
4.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些后,钟声明显减弱
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然后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相同
D.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
5.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长铁管的另一端敲一下这根铁管,则甲同学听到的声音情况是()
A.响了—下,声音是从铁管传来的
B.响了一下,声音是从空气传来的
C.响了两下,先听到从空气传来的声音
D.响了两下,先听到从铁管传来的声音
6.以下减小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
A.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
B.市区里种草植树
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
D.市区内汽车喇叭禁呜
7.我国已进行了“神舟”号载人航天飞船的试验,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宇航员将乘坐着宇宙飞船遨游太空。
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
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是()
A.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太空中噪声太大
D.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
8.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9.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
A.变大B.变小C.不变D.不能确定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由振动而发生,发声的物体不一定在振动
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铁轨中的传播速度
C.声音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D.声音在液体中不能传播
11.下列四个句子:(1)这首歌调子太高,我唱不上去;(2)引吭高歌;(3)她是唱高音的;(4)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
A.(1)(2)B.(2)(4)C.(1)(3)D.(3)(4)
12.图2中,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
图2
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C.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D.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8分)
13.如图3所示,将一只小电铃放在玻璃钟罩内,接通电源,可清楚地听到铃声。
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钟罩内的空气,铃声逐渐降低,这个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
图3
14.我国古书《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能够传声,且比空气传声的速度________________。
15.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松涛、鸟语、流水潺潺、琴声悠悠,让人心旷神怡。
这些声音都是由于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而产生的。
我们能够分辨出鸟语和琴声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________不同。
16.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________________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00m/s);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17.在扬声器纸盆内放些碎泡沫,当扬声器发声时出现图4所示的现象,这现象说明了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发生的。
我们可听到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______中传播。
图4
18.联欢晚会上,口技演员惟妙惟肖地模仿一些动物和乐器的声音,他主要是模仿声音的________________,台下观众听到口技演员的声音是靠________________传播的。
19.图5所示,是猫、蝙蝠和海豚的发声频率范围和听觉频率范围,三种动物相比较,发声频率范围最小的动物是________________,听觉频率范围最大的动物是________________。
图5
20.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句中体现出的物理知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两点)
21.小强在家里看书,突然屋外有人大声叫他,他一听便知道是同学小明,正所谓“闻其声而知其人”,这是依据声音的________________不同来判断的。
小明说话“声音洪亮”,反映他说话声音的________________大。
图6
22.如图6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如图6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与计算题:(每空2分,共20分)
23.我省小学生聂利探究“蜜蜂靠什么发声?”,她剪去蜜蜂的双翅,蜜蜂依旧发出“嗡嗡”的声音,结果表明:蜜蜂并不是靠________________发声的。
用大头针捅破了蜜蜂翅膀下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了,聂利认为蜜蜂的发声器官就是小黑点,不管聂利的发现是否正确,我们应该学习她的________________。
24.(4分)图7中分别列出了几种动物可听到声音的最高频率和能发出声音的最高频率,请根据图表给出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图7
(1)海豚能发出声音的最高频率为多大?狗可听到声音的最高频率为多大?
(2)如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30m/s,运用下面公式计算人可听到最高频率声音的波长。
波长=波速/频率
25.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
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
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
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
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据。
(2)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本中所涉及的探究实验中,有些实验的研究方法与上述方法类似,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能力题:(3+3=6分)
26.假如你是一位城市建设的规划者。
你将采取怎样的措施减弱噪声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举出两例)
27.人们常用推理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在研究物体运动状态与力的关系时,伽利略通过如图8(甲)所示的实验和对实验结果的推理得到如下结论:运动着的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并且一直运动下去。
图8
推理的方法同样可以用在“研究声音的传播”实验中。
在如图8(乙)所示的实验中,现有的抽气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怎样通过实验现象推理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这一结论的?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A
4、D
5、D
6、B
7、B
8、C
9、A10、B11、C12、C
二、填空题:
13、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14、固体大15、振动音色16、3000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17、振动空气18、音色空气19、猫海豚20、物体振动发声空气可以传声(利用音色)21、音色响度22、发声体在振动空气能传声
三、实验与计算题:
23、翅膀振动探究实验的精神
24、(1)答:120kHz50kHz
(2)解:人可听到的最高频率为
20kHz=20×103Hz
答:人可听到最高频率声音的波长为1.65×10-2m
25、(1)A、B、C A、D、F80 1.02
(2)选取一根琴弦,用大小不同的力拉紧琴弦,分别测出相应的振动频率,进行分析比较。
(3)探究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或探究响度与振动幅度的关系)
四、综合能力题:
26、答:①植树、种草②设置隔音板
(③工厂、车间、娱乐场所等远离居民区④司机在市内禁止鸣笛)
27、随着罩内空气的不断抽出,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弱,可以推理:如果罩内被抽成真空,将不能听到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