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讲解学习
- 格式:ppt
- 大小:4.50 MB
- 文档页数:72
第一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学习目标:■了解国内外旅游活动的历史;■掌握古代中国旅游的形式,近代旅游产生的基础及发展情况,现代旅游的特点;■熟悉现代中国以及世界旅游的发展情况。
第一节旅游的产生一、人类的迁徙活动人们常说旅游作为人类的一种活动自古有之。
“旅游”一词,因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发展历史不同而无统一时限。
如果说旅游是从早期旅行发展而来,那么是不是会像有人认为的那样,自有人类之日起便有旅行活动在进行?要回答这个问题,就有必要首先简单地回顾一下早期人类的生产和社会活动。
在原始社会的前期,人类主要是用石块等简陋的生产工具,在自然分工的基础上,靠渔猎和采集为生。
由于生产工具的落后和生产力的低下,人类生存无时无处不在自然灾难侵袭的威胁之中。
到新石器时代,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这一时期中,畜牧业和原始农业开始形成和发展,从而导致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这是这一时期生产结构中具有革命性的变革。
同时,在这一时期中,人类还发明了制陶术和弓箭。
但是,这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都未能改变当时人类社会生产的落后面貌,人们的劳动所获,除供自己使用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剩余物,人们的社会活动基本上也只限于在自己的氏族部落范围内进行。
上述情况说明,到新石器时代中期为止,由于缺乏劳动剩余物,人类还不存在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的需要。
虽然在此之前人类也有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迁移活动,但这些活动都是因自然因素(例如气候、天灾等对生活环境的破坏)或特定人为因素(例如战争)的威胁而被迫进行的,都是出于生存的需要。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这一时期人类客观上既无旅行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亦无外出旅行的愿望。
当时人类迁移活动的被迫性和求生性都说明他们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行和旅游。
尽管上述的迁徙活动并不符合现代的旅行概念,但客观上“迁徙”和“旅行”却有共同的外部特征——空间转移。
不同的是,前者是早期人类为了生存而被动地适应自然环境的一种“自然行为”;后者却是人类社会进化到一定阶段、具有明确目的意识的一种“自由行为”。
旅游学概论旅游的产生与发展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旅游学概论第一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与发展一、旅游的产生与发展一原始社会早期人类的迁徙活动P3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一时期人类客观上既无开展旅行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亦无旅行外出的愿望。
1、人类迁徙活动的原因是因为某些自然因素例如气候、天灾等对生存环境的破坏或特定人为因素例如战争的威胁而被迫进行的并且都是出于求生存的需要。
2、目的逃荒、移民或避难活动。
具有被迫性和求生性。
二、人类旅行需要产生的背景三次社会大分工与旅行的产生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与农业分离第二次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第三次大分工商业、商人与农业、手工业分离。
易货贸易的发展使得不同产品之间的交换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人们需要了解其他地区的生产和需求情况效用到其他地区去交换自己的产品或货品因此也产生了旅行经商或外出交换产品的需要。
人类最初的旅行活动远远不是什么消遣或度假活动而是人们出于现实主义目的特别是出于经商贸易、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和接触的需要所促发的一种经济活动。
三、奴隶制社会的旅行发展西方奴隶制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客观上为当时的旅行发展提供了便利的物质条件。
一方面是道路的建设另一方面是驿站既有官方的也有私人旅店的发展。
奴隶制社会的旅行活动基本上都是在本国境内进行的特别是以较近距离的旅行为主。
但也有国际性的长途贩运大多是贩运粮食、酒、铅、锡和陶器等基本商品另外还有奢侈品。
就整个世界而言人类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活动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并在奴隶制社会时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绝大多数旅行活动是人们出于易货经商的需要自发开展的一种经济活动是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产品交换从而推动了人们对外出旅行的需要。
四、封建社会时期旅行的发展一中国道路驰道、直道、五尺道、新道等四通八达的道路网驿站置、邮、驿、亭、站、军台、赤台、水驿、递运所、类型帝王巡游乾隆下江南、隋炀帝下江南、秦始皇东巡士人漫游李白、杜甫、苏轼等公务旅行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宗教旅行鉴真东渡、玄奘取经科学考察旅行徐霞客地学考察、李时珍药物考察商旅始终在各种旅行中占据主导地位。
目 录第一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章 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三章 旅游者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第四章 旅游资源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第五章 旅游业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第六章 旅游组织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七章 旅游市场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第八章 旅游的影响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1.1 复习笔记一、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移活动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演进。
(1)在原始社会的前期,人们的社会活动基本上也只限于在自己的氏族部落范围内进行。
(2)截止到新石器时代中期,由于缺乏劳动剩余物,人类还不存在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的需要。
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一时期人类客观上既无开展旅行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亦无外出旅行的愿望。
当时人类迁移活动所具有的被迫性和求生性,都说明这种活动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行或旅游活动。
二、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与发展1人类旅行需要产生的背景(1)历史上的三次社会大分工①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游牧部落与农业部落间的产品交换现象开始萌发,但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劳动剩余物甚少,这种交换实际上并不普及,而且这不多的交换也仅限于在相邻部落间进行。
②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指原始社会末期,手工业从家庭生产中分离出来,成为专门性的行业。
由于社会分工范围的扩大,特别是由于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使劳动剩余产品数量增多,从而使产品交换的范围和数量都得以扩大。
很多产品,特别是手工业产品的生产目的就是为了交换。
在这种情况下,交换本身也就演变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职能。
③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指到原始社会瓦解和奴隶社会形成时期,随着产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开始出现了专门从事易货贸易的商人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