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6
旅游概论第⼀章教案第⼀章旅游概论第⼀节旅游的产⽣第⼆节旅游的概念教案设计教学⽬标:知识⽬标:了解旅游产⽣的过程。
掌握旅游的定义。
能⼒⽬标:培养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德育⽬标:培养学⽣爱岗敬业的精神,促使其树⽴⾃信⼼。
教材分析:重点:掌握旅游的定义。
难点:对旅游的定义的理解。
关键:了解并掌握旅游的概念。
教学⽅法:教法分析:讲授法、情景教学法学法分析:讨论学习法课时计划:⼆个课时教学过程:导⼊新课同学们告别了中学学习,选择了热爱的旅游专业,那么,同学们对专业知识有多少了解呢?1、学⽣在讨论中思考相关的学习内容⼀、旅⾏导源于迁徙活动“迁徙”就是⼈类从⼀个地⽅转移到另⼀个地⽅的迁移活动;受⾃然因素和战争的威胁⽽被迫进⾏的。
旅⾏是⼈类社会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是具有明确⽬的的⼀种⾃由活动⼆者的关系:相同点:“迁徙”和“旅⾏”具有共同的外部特征——空间移动。
不同点:迁徙:⾃然⾏为旅⾏:⾃由⾏为⼆、旅游在旅⾏的发展中孕育和分离提问:具有现代意义的旅⾏和旅游活动产⽣的条件是什么呢?1、旅⾏观念产⽣的基础和条件⼈类的剩余劳动产品已逐渐转化成商品,标志着商业到了应运⽽⽣的历史阶段,这就是⼈类旅⾏观念产⽣的社会基础和条件,并促使有⾃觉⽬的的意识的旅⾏活动的萌芽。
2、商⼈开创了旅⾏的先河3、经商旅⾏孕育着旅游的因⼦4、“享乐旅⾏”的出现标志着旅游的诞⽣享乐旅⾏:是指出⾃消遣娱乐和享受⼈⽣价值的需要⽽进⾏的⾮功利性的旅⾏活动。
三、旅游产⽣的条件1、⼈类意识的发展2、精神需求的提⾼3、经济条件的成熟四、旅游的定义1、概念的各种提法:(1)外国旅游界的定义,见教材p5-6页(2)中国旅游界的定义,见教材p6-7页(3)旅游定义包含的内容①旅游的异地性②旅游的时间性③旅游活动是经济、⽂化现象和社会因素相结合的产物④旅游的综合性2、旅游的定义提问:请同学们根据⾃⼰的认识,给旅游下个定义。
旅游是在社会条件许可的前提下,⼈们为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进⾏的以游览娱乐为主要⽬的,在异地的⾮定居性旅⾏和暂时停留所进⾏的物质和精神活动的总和。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第一章旅游概述第一节旅游的产生 & 第二节旅游的定义和内容【考纲要求】1.掌握旅游的定义和特点。
2.理解旅游与旅行、游览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知识精讲】一、旅游的产生1.旅行源于迁徙活动。
2.旅游在旅行的发展中孕育和分离。
(1) 旅行观念产生的基础和条件;(2) 商人开创了旅行的先河;(3)经商旅行孕育着旅游的因子。
3.旅游的产生源于人类意识的发展、精神需求的提高和经济条件的成熟。
二、旅游的定义和内容1.旅游的定义及其内涵。
旅游是人们为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进行的非定居性的旅行和在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
2.旅游与旅行、游览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只有旅行而没有游览构不成旅游;而没有以旅行为前提的也仅是游览而不是旅游。
只有旅行和游览相结合才能构成完整意义的旅游。
这就是旅行、游览、旅游这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
3.旅游的内容。
旅游的内容是指旅行、游览、住宿、饮食、购物和娱乐等六个方面,其中,游览是旅游的主要目的和内容。
第三节旅游的本质属性【考纲要求】理解旅游的本质属性。
【知识精讲】一、旅游的社会属性1.旅游主体具有社会特性。
2.旅游客体的社会性。
3.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促使人们的旅游观念发生变化。
二、旅游的文化属性1.旅游者是依赖于一定社会文化背景而产生的。
2.旅游资源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化身。
3.旅游设施和管理服务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自我表现形式。
三、旅游的经济属性从旅游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考察,经济因素对旅游者的产生和各国旅游活动的发展一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另一方面是从个人的旅游动机来认识旅游的经济属性。
事实证明,人们往往是因为有节余的收入和闲暇的时间,并在外界各种有关信息的刺激下,强化旅游需要,从而产生外出旅游的强烈愿望的。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力的迅速提升和人民的日益富裕,经济因素对旅游的作用将从主导地位降为从属或次要地位。
不过,纵使有一天人人都成为富翁,只要在流通领域中还需要金钱的交换,只要外出旅游仍然要花钱,那么,旅游的经济属性就依然存在。
旅游学概论旅游的产生与发展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旅游学概论第一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与发展一、旅游的产生与发展一原始社会早期人类的迁徙活动P3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一时期人类客观上既无开展旅行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亦无旅行外出的愿望。
1、人类迁徙活动的原因是因为某些自然因素例如气候、天灾等对生存环境的破坏或特定人为因素例如战争的威胁而被迫进行的并且都是出于求生存的需要。
2、目的逃荒、移民或避难活动。
具有被迫性和求生性。
二、人类旅行需要产生的背景三次社会大分工与旅行的产生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与农业分离第二次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第三次大分工商业、商人与农业、手工业分离。
易货贸易的发展使得不同产品之间的交换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人们需要了解其他地区的生产和需求情况效用到其他地区去交换自己的产品或货品因此也产生了旅行经商或外出交换产品的需要。
人类最初的旅行活动远远不是什么消遣或度假活动而是人们出于现实主义目的特别是出于经商贸易、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和接触的需要所促发的一种经济活动。
三、奴隶制社会的旅行发展西方奴隶制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客观上为当时的旅行发展提供了便利的物质条件。
一方面是道路的建设另一方面是驿站既有官方的也有私人旅店的发展。
奴隶制社会的旅行活动基本上都是在本国境内进行的特别是以较近距离的旅行为主。
但也有国际性的长途贩运大多是贩运粮食、酒、铅、锡和陶器等基本商品另外还有奢侈品。
就整个世界而言人类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活动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并在奴隶制社会时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绝大多数旅行活动是人们出于易货经商的需要自发开展的一种经济活动是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产品交换从而推动了人们对外出旅行的需要。
四、封建社会时期旅行的发展一中国道路驰道、直道、五尺道、新道等四通八达的道路网驿站置、邮、驿、亭、站、军台、赤台、水驿、递运所、类型帝王巡游乾隆下江南、隋炀帝下江南、秦始皇东巡士人漫游李白、杜甫、苏轼等公务旅行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宗教旅行鉴真东渡、玄奘取经科学考察旅行徐霞客地学考察、李时珍药物考察商旅始终在各种旅行中占据主导地位。
目 录第一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章 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三章 旅游者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第四章 旅游资源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第五章 旅游业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第六章 旅游组织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七章 旅游市场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第八章 旅游的影响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1.1 复习笔记一、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移活动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演进。
(1)在原始社会的前期,人们的社会活动基本上也只限于在自己的氏族部落范围内进行。
(2)截止到新石器时代中期,由于缺乏劳动剩余物,人类还不存在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的需要。
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一时期人类客观上既无开展旅行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亦无外出旅行的愿望。
当时人类迁移活动所具有的被迫性和求生性,都说明这种活动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行或旅游活动。
二、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与发展1人类旅行需要产生的背景(1)历史上的三次社会大分工①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游牧部落与农业部落间的产品交换现象开始萌发,但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劳动剩余物甚少,这种交换实际上并不普及,而且这不多的交换也仅限于在相邻部落间进行。
②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指原始社会末期,手工业从家庭生产中分离出来,成为专门性的行业。
由于社会分工范围的扩大,特别是由于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使劳动剩余产品数量增多,从而使产品交换的范围和数量都得以扩大。
很多产品,特别是手工业产品的生产目的就是为了交换。
在这种情况下,交换本身也就演变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职能。
③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指到原始社会瓦解和奴隶社会形成时期,随着产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开始出现了专门从事易货贸易的商人阶级。
第一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本章的讲解,使学生能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观察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的发展,认识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这一基本的旅游活动发展规律。
教学重点:1.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2.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教学难点:旅游活动的产生。
教学内容:第一节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与发展一、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移活动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一时期人类客观上既无开展旅行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亦无外出旅行的愿望。
二、人类旅行需要产生的背景三次社会大分工与旅行的产生: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与农业分离;第二次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第三次大分工商业、商人与农业、手工业分离。
易货贸易的发展使得不同产品之间的交换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人们需要了解其他地区的生产和需求情况,需要到其他地区去交换自己的产品或货品,因此也产生了旅行经商或外出交换产品的需要。
人类最初的旅行活动远远不是什么消遣或度假活动,而是人们出于现实主义目的,特别是出于经商贸易、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和接触的需要,所促发的一种经济活动。
三、奴隶制社会的旅行发展西方奴隶制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客观上为当时的旅行发展提供了便利的物质条件。
一方面是道路的建设;另一方面是驿站(既有官方的,也有私人旅店)的发展。
奴隶制社会的旅行活动基本上都是在本国境内进行的,特别是以较近距离的旅行为主。
但也有国际性的长途贩运,大多是贩运粮食、酒、铅、锡和陶器等基本商品,另外还有奢侈品。
就整个世界而言,人类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活动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并在奴隶制社会时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绝大多数旅行活动是人们出于易货经商的需要自发开展的一种经济活动,是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产品交换,从而推动了人们对外出旅行的需要。
四、封建社会时期旅行的发展(一)中国道路:驰道、直道、五尺道、新道等四通八达的道路网驿站:置、邮、驿、亭、站、军台、赤台、水驿、递运所类型:帝王巡游:乾隆下江南、隋炀帝下江南、秦始皇东巡士人漫游:李白、杜甫、苏轼等公务旅行: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宗教旅行:鉴真东渡、玄奘取经科学考察旅行:徐霞客地学考察、李时珍药物考察商旅:始终在各种旅行中占据主导地位。
第一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本章的讲解,使学生能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观察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的发展,认识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这一基本的旅游活动发展规律。
教学重点:1.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2.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教学难点:旅游活动的产生。
教学内容:第一节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与发展一、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移活动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一时期人类客观上既无开展旅行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亦无外出旅行的愿望。
二、人类旅行需要产生的背景三次社会大分工与旅行的产生: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与农业分离;第二次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第三次大分工商业、商人与农业、手工业分离。
易货贸易的发展使得不同产品之间的交换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人们需要了解其他地区的生产和需求情况,需要到其他地区去交换自己的产品或货品,因此也产生了旅行经商或外出交换产品的需要。
人类最初的旅行活动远远不是什么消遣或度假活动,而是人们出于现实主义目的,特别是出于经商贸易、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和接触的需要,所促发的一种经济活动。
三、奴隶制社会的旅行发展西方奴隶制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客观上为当时的旅行发展提供了便利的物质条件。
一方面是道路的建设;另一方面是驿站(既有官方的,也有私人旅店)的发展。
奴隶制社会的旅行活动基本上都是在本国境内进行的,特别是以较近距离的旅行为主。
但也有国际性的长途贩运,大多是贩运粮食、酒、铅、锡和陶器等基本商品,另外还有奢侈品。
就整个世界而言,人类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活动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并在奴隶制社会时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绝大多数旅行活动是人们出于易货经商的需要自发开展的一种经济活动,是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产品交换,从而推动了人们对外出旅行的需要。
四、封建社会时期旅行的发展(一)中国道路:驰道、直道、五尺道、新道等四通八达的道路网驿站:置、邮、驿、亭、站、军台、赤台、水驿、递运所类型:帝王巡游:乾隆下江南、隋炀帝下江南、秦始皇东巡士人漫游:李白、杜甫、苏轼等公务旅行: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宗教旅行:鉴真东渡、玄奘取经科学考察旅行:徐霞客地学考察、李时珍药物考察商旅:始终在各种旅行中占据主导地位。
(二)欧洲类型:1、朝觐旅行、宗教旅行:2、保健疗养温泉旅行1562年,英国医生威廉·特纳发表一份研究报告,谈到英格兰、德国和意大利的天然温泉对各种体痛病症有疗效,此举在当时的英国乃至欧洲引起温泉旅游热潮,温泉洗浴成为流行时尚。
3、修学求学旅行(三)封建社会旅行发展的特点1、旅行活动的发展与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直接相关;在政治安定、生产力发展、经济繁荣的统一时期,旅行活动便会发展,反之则会停滞甚至倒退。
2、各种非经济目的的旅行活动虽然有新的发展和扩大,但是经商旅行仍占主导地位;3、封建社会以农业经济为主,农村人口占统治地位。
农业劳动忙闲有致的季节性特点及其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人们在主观上缺乏对外出旅行或度假的要求;4、就非经济目的的旅行活动,特别是就消遣性质的旅行活动而言,消遣旅行活动的参加者多为王公贵族等统治阶级阶层。
其人数不多,在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因此其消遣获得不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广大劳动群众客观上没有能力参加旅行活动。
第二节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关于旅行与旅游:(1)目的不同,旅游是出于消遣性目的而暂时离家外出活动;旅行可以出于任何目的;(2)旅游是往返双程,旅行可以是单程的。
一、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的影响进入19世纪的欧美地区,特别是从19世纪中叶起,无论是国内旅游活动还是国际旅游活动都有了突破性进展。
这些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当时的产业革命的影响分不开的。
产业革命是指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代替手工业的过程,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这场产业革命与18世纪60年代首先发生与当时资本主义最发达的英国,并于19世纪30年代在英国具基本完成。
这场产业革命既是生产技术的巨大革命,也是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
它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提高了生产社会化程度,使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在机器大工业的物质技术基础上,并最终战胜封建制度而居于统治地位。
产业革命的出现和完成给当时的人类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其中对当时旅游活动的发展所产生的推动性影响主要包括:1、产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从而使很多人的工作和生活地点发生了变化,即从乡村转移到了工业城市。
这一变化导致了人们需要适时舒解紧张的城市社会所带来的身心压力,促使人们产生了回归大自然的要求;这种工作和生活地点的变化对产业革命之后旅游活动的发展是英国重要的刺激因素。
2、随着很多人工作和生活地点的变化,产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性质。
原来的忙闲有致的多样性农业劳动被枯燥、重复的单一性大机器工业劳动取代。
这一变化促使人们强烈要求假日,以便获得喘息和调整的机会。
3、产业革命改变了阶级关系。
产业革命造就了工业资产阶级,并使之成为统治阶级,这意味着社会生产财富不再只流向封建贵族和大土地所有者,而且越来越多地流向了资产阶级。
这就使得在经济上有条件外出旅游消遣的人数有了明显的增加。
在产业革命造就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同时,还造就了以出卖劳动力为生的工人阶级。
工人阶级为争取自己的权益而进行的不懈抗争使得资本家在增加工人工资以及给予工人休假机会等方面做出让步。
这样就使更多的人有条件外出旅游;4、产业革命带来的技术进步,特别是蒸汽机技术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改变了人们外出旅行的技术条件,使大规模人员流动成为可能。
二、旅游发展过程中的铁路时代自1769年詹姆斯·瓦特发明蒸汽机之后,这一技术很快变被应用于制造新的交通运输工具,轮船和火车因此而出现。
但是对当时旅游活动发展影响最大的,还是铁路运输的出现。
1825年,英国享有“铁路之父”之称的史蒂文森建造的斯托克顿至达林顿的铁路正式投入运营,并不断向更远的地区延伸。
新兴的铁路旅行具有很多优点,其中主要的优点:1、旅行费用低廉;同时人们不必再缴纳路税。
这就使得更多的人有能力支付旅行费用,从而扩大了外出旅行和旅游的人数。
2、速度较快;旅行速度的提高缩短了旅途所需要的时间,从而为人们抽出时间短时外出某地提供了可能。
3、运载能力大;这在技术上使得大规模外出旅游活动成为可能。
4、运营地域和运营网络的不断扩大,加之火车运行速度的因素,使人们外出旅行半径得以扩大。
三、托马斯·库克的活动与旅游业的诞生(一)托马斯.库克的活动1、1841年组织570人的团体从莱斯特前往洛赫伯勒参加禁酒大会;往返全程24英里。
这次活动的组织被当时的人们称为“伟大的创举”,并普遍被后来的人们看作是近代旅游业的开端。
人们之所以普遍看重托马斯·库克组织的这次活动,并认为起标志着近代旅游业的开端,是因为这次团体旅游活动具有以下与众不同的特点:(1)这次活动具有广泛的公众性。
起参加者来自各行各业,甚至包括很多家庭妇女和儿童。
(2)托马斯·库克本人不仅发起、筹备、组织这一活动,而且从始至终随团陪同照顾。
这一点可以说是新的旅行社全程陪同的最早体现。
(3)这次活动参加者的规模之大,不仅在当时是空前的,而且此后也不多见。
(4)这次活动为以后托马斯·库克旅行社的正式创立打下了基础并提供了经验。
但是,由于这次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参加禁酒大会,因而实际上并非是单纯的消遣性旅游;此外,托马斯·库克组织这次活动也不是出于商业性目的,而是他自己所说的“业余活动”。
因此,我们只能说这次活动的成功组织只是为其后正式创办旅行社打下了基础。
2、1845年开始商业性旅游业务。
1845年夏天,托马斯·库克出于商业性目的组织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团体消遣旅游。
这次活动从莱斯特出发经过若干地区停留和访问,最后到达利物浦。
整个过程历时1周,人数为350人。
托马斯·库克组织这次旅游活动具有以下特点:(1)这次组织旅游活动不再是业余活动,而完全是出于商业性目的。
(2)此前托马斯·库克组织的团体旅游活动都是当日往返的一日游,而这一次则是沿途在多处停留访问并需在外过夜数日的长途线路旅游。
(3)在策划和组织这次团体旅游活动过程中,托马斯·库克沿途作了大量的实地考察,以确定沿途所要停留的地点以及所要开展的参观游览活动,特别是注意了解当地有无足够的廉价旅馆。
这对于当时并不富裕的旅游者特别是对于如此大规模的旅游团体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4)编写并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旅游指南《利物浦之行手册》。
其内容为全程活动过程中的有关时间安排、停留地点、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有关要求和注意事项等。
(5)托马斯·库克不仅本人担任该旅行团的陪同和导游,而且沿途在某些地方停留和游览时,还聘雇了当地人为旅行团解说和导游,可谓是最早使用地方导游的案例。
3、1855年,托马斯·库克组织从英国莱斯特到法国巴黎参加世界博览会的团体旅游活动。
这次活动在巴黎停留游览4天,全程采用一次性包价。
人们一般认为这是世界上组织团体包价出国旅游的开端。
4、1865年,托马斯·库克父子旅游公司成立;发行代金券,这种代金券被认为是当今旅行支票的最早雏形,实际上可以说是最早的旅行支票。
5、1872年,托马斯·库克组织世界上第一例环球旅游团,使他的旅行社名声大振。
托马斯·库克旅游活动的成功说明了人们对于旅游的需求已经成熟。
托马斯·库克组织旅游活动的开展标志了近代旅游业的诞生。
(二)其他旅游组织与企业的出现英国:1857年登山俱乐部;1885年帐篷俱乐部;德国:1890年观光俱乐部;美国:1850年运通公司开始旅行代理业务,1891年发行旅行支票。
到20世纪初,英国托马斯.库克公司、美国运通公司、比利时铁路卧车公司成为当时世界旅行社业中的三大公司。
随着旅行社行业的发展和旅游需求的增大,很多其他类型的旅游企业和旅游设施的建设也相应有了新的发展。
第三节二战后现代旅游迅速兴起和发展的原因一、关于现代旅游的概念现代旅游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普及于世纪各地的社会化旅游活动。
二、二战后旅游活动迅速发展的原因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人们的旅游活动不仅迅速地重新恢复,而且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
战后旅游活动之所以出现如此快速的发展,其主要原因还是同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有关。
战后就整个世界总的政治环境而言,缓和与发展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
注意相对安定的和平环境,为战后世界经济的增长和旅游活动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和保证。
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取得重大突破,世界经济和社会状况也不断出现新的发展。
这些方面的发展变化都对战后旅游活动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