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调解员培训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3
人民调解员培训授课提纲人民调解员是社会中解决纠纷以和解、协商的重要力量之一,由于其具有专业的技能和知识,能够在调解时给予当事人专业化、权威化的指导,以达到化解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为了提高人民调解员的技能培训水平,制定出一份合理的授课提纲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授课提纲的制定原则、内容和形式三个方面对人民调解员培训授课提纲进行探讨。
一、制定原则1.顺应实际情况。
在制定授课提纲时必须充分了解实际情况,了解社会各界对人民调解员的需求,把握社会发展变化,制定与实际紧密相连的授课内容和方案。
2.遵循科学规律。
授课提纲的制定要遵循科学规律,体现教育教学的科学性,保证授课方案的系统性、科学性和技术性,以达到培训的高质量和高效率。
3.强调实践性。
授课提纲设计应注重与实践结合,通过课堂教学、学习任务、小组讨论及实习实践等方式增强学员的实践经验,提高人民调解员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其能够在工作中更好地服务社会和群众。
4.体现开放性。
在制定授课提纲时,要充分借鉴国内外同行的经验,以不断提高授课质量,创新授课形式,站在新的发展阶段,开创新的教育教学模式。
二、内容人民调解员培训授课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大类:1.法律知识。
人民调解员作为纠纷解决的专业人士,需要具备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例如对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等的了解,以及对涉及到调解的相关区域法规和行业标准等的掌握。
2.职业道德。
人民调解员应具有专业、公正、理智、诚信的职业道德,绿色调解是人民调解员的职业价值追求,培训授课内容中的职业道德要求是人民调解员必须坚持的原则。
3.技能培训。
技能培训是人民调解员培训的重点,对其介入纠纷调解的能力和操作技巧进行培训,包括纠纷调解技巧、仲裁协商技巧、商业谈判技巧、沟通技巧、口才技巧等,培训授课目的是提高人民调解员的应对能力和专业技能。
三、形式人民调解员培训授课形式主要包括线下培训、线上教育、实习调解、社会实践等形式,具体包括:1.线下培训。
人民调解员培训材料人民调解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
1954年政务院颁布了《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通则》,在新中国确立了人民调解制度。
1989年国务院在《通则》的基础上,制定颁布了《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进一步推进了人民调解制度的发展。
2002年9月24日中办、国办批转了《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改革和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思路和措施。
最高人民法院2002年9月19日发布了《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
确认了人民调解协议具有民事合同性质的法律效力。
司法部于2002年9月26日发布了《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陕西省人大常委会2006年12月3日颁布了《陕西省人民调解条例》,对人民调解组织的形式与设置、人民调解员的条件、人民调解工作任务、人民调解工作程序、人民调解协议的订立与履行、人民调解工作指导管理等作出了新的规定。
今天我就人民调解的有关规定,及常见的民间纠纷的调解方法与大家共同学习:第一节人民调解的内涵一、人民调解的概念:人民调解是由本地人民推选的群众性调解组织——人民调解委员会,依照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政策以及社会主义道德,在基层人民政府和基层人民法院的指导下,弄清事实真相、评断是非曲直,对民间纠纷双方当事人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劝导,促使他们互相谅解、平等协商,自愿达成协议,消除纷争的一种群众自治活动。
人民调解也是一项有中国特色的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
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法院调解)、行政调解在调解性质、机构、权力、范围、效力上是不同的。
人民调解协议具有民事合同性质。
二、人民调解的特征:人民性——调解员来自人民,调解的是人民内部的纠纷目的是化解民间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群众自治。
民主性——它是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直接管理社会事务的一种表现,是实现民主自治的重要形式,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直接民主”和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地位。
人民调解员培训方案引言:法律的实施需要大量的法律工作者来维护。
但在某些情况下,当事人之间的纠纷可以通过简单的话语来解决,这就是人民调解。
人民调解是司法和行政机关未介入前,由纠纷的当事人经第三方调解员协助解决争议的方式。
人民调解员则是负责调解的专业人士,因此,关于人民调解员培训方案的问题十分重要。
本文将通过调查和分析,提出一些培训方案和培训内容的建议。
一、培训目标:1、了解国家法律和相关法规、政策,掌握人民调解基础知识和技能;2、熟悉人民调解工作流程和人民调解员职责、权利和义务;3、掌握基本的沟通和调解技巧,能够有效地进行人民调解,并取得调解成功。
二、培训个人素质:1、熟悉法律、政策和法规,有基本的法律思维能力;2、性格外向开朗,善于沟通和解决问题;3、良好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能够有效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三、培训内容:1、人民调解法律基础知识了解人民调解法规和法律政策、人民调解员的职权和调解程序;法官和检察官的工作职责。
熟悉处理纠纷的基本方法;2、人民调解的技巧和方法学习跨文化沟通技巧,了解有效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策略。
让人民调解员能出在简单明了的语言中提问或表达观点,在矛盾的双方之间调节,通过合作来找到普遍可接受的解决方案。
3、人民调解的实践技能训练通过对实际案例的模拟调解,让人民调解员在实践中掌握一定的方法,从而能够有效地调节双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学习与培训形式1、传统培训方式人民调解员培训通常是以面对面的课堂教学方式为主。
课堂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讲座教学、案例分析、讨论交流、心理辅导等。
2、网络培训方式人民调解员也可以通过网络培训的方式进行学习和交流。
网络培训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技术,具有具有随时随地、互动性强、形式多样等特点。
五、人民调解员的职业发展人民调解员是在人民调解委员会从事人民调解工作的专业人士。
人民调解员可以在各级人民调解机构、司法机关和政府部门担任调解员、鉴定员、专家等职务,并不断致力于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和专业素养,从而为社会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调解员必看的书
调解员可以阅读以下书籍以提升自己的调解技巧和知识:
- 《如何当好调解员》系列丛书:该丛书是我国大陆地区首套系统围绕调解员培训介绍调解学理论和调解技巧的丛书,涵盖了从传统到现代调解的嬗变与发展,对于调解员了解调解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很有帮助。
- 《人民调解员常用法律手册》:该书收录了与人民调解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调解员的选任与工作要求、履职保障等基本问题紧密相关的法律文件。
同时,还收录了人民调解员在调解纠纷过程中常用的法律依据,根据纠纷类型细分为婚姻家庭、收养、抚养、继承、计划生育、土地房产、劳动和社会保障等八大类,方便调解员迅速查找相关法律规定。
- 《人民调解员实用手册》:该书是司法部为学习宣传贯彻《人民调解法》而推出的,对于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学习宣传贯彻《人民调解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全国调解员培训推荐教材:调解员培训简明教程(增订3版)》:该书是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的全国调解员培训教材,内容简洁明了,适合调解员作为参考资料。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调解员了解调解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提升调解能力和专业素养。
人民调解员培训课件(一)人民调解员培训课件教学内容•人民调解员的职责和角色•调解基本理论和方法•人民调解案例分析•调解员的沟通与协商技巧•调解员的法律知识和职业道德规范教学准备•讲义和教材•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等)•案例材料和相关法律条文•实践案例和角色扮演道具教学目标1.了解人民调解员的工作内容和职责。
2.掌握调解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能够分析和解决人民调解案件。
4.熟悉调解员的沟通与协商技巧。
5.了解人民调解员的法律知识和职业道德规范。
设计说明•课件内容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授课过程中注重互动与参与,鼓励学员提问和分享经验。
•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1.人民调解员的职责和角色–介绍人民调解员的工作职责和角色定位,让学员了解其重要性和责任。
–分享一些真实案例,引发学员对调解工作的兴趣和思考。
2.调解基本理论和方法–介绍调解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如公正、公平、自愿等。
–讲解各种常用调解方法和技巧,如倾听、引导、化解冲突等。
–分析典型的调解案例,让学员理解调解的实际操作步骤。
3.人民调解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典型的人民调解案例,分析案件的背景、矛盾焦点和解决方案。
–引导学员思考如何从中提炼调解的思路和方法。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员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4.调解员的沟通与协商技巧–介绍沟通与协商在调解过程中的重要性。
–分析有效的沟通与协商技巧,如换位思考、积极倾听等。
–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员运用所学技巧进行模拟调解。
5.调解员的法律知识和职业道德规范–介绍人民调解员需要了解的法律知识,如民法、刑法、婚姻法等。
–强调调解员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如保密、中立、专业等。
–讲解调解员的行为规范和投诉处理程序。
课后反思•总结本次培训的成果和问题,做好教学记录和反馈。
•鼓励学员继续学习和实践,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
•针对培训过程中的反馈和意见,做出调整和改进。
镇人民调解员培训讲稿XX镇人民调解员培训讲稿新时期的民间纠纷非常复杂,千头万绪,我们广大的人民调解员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人民调解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不断总结,完善方法和技巧,总结出比较实用的方法。
我们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出几种调解方法,从而提高了解决矛盾纠纷的效率,促使调解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
一是另辟蹊径,迂回包抄矛盾发生时,互不相让,僵持不下时,如果调解员简单的说教,老话重提,可能会引发当事人的厌烦和抵触情绪。
此时,避开矛盾焦点,顾左右而言他,寻找突破点,引起当事人的兴趣,然后再巧妙引导当事人主动回到主题,往往能够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二是以案说法,触类旁通纠纷当事人往往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站在自己的角度,尽可能解释自己所犯的错误。
有比较才有鉴别,此时发挥典型案例引导示范作用,让当事人有所参考,举一反三,联系自身,认清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纠纷也能迎刃而解了。
三是趁热打铁,求同存异对于一般类似赔偿的纠纷,纠纷清洁较为简单,双方在权利义务的归宿上无大分歧,主要在细节问题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差距。
调解这类纠纷要就事论事,了解双方在主要事项上是否有接近的可能,趁热打铁,往双方都有可能接受的1方向上撮合。
民间纠纷类型是千差万别的,不同类型的纠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类的纠纷又有不同的情况。
做好调解工作,首先要讲究调解语言的技巧。
例如:一对新婚不久的夫妻要离婚,理由是婆媳不和,丈夫无法消除纷争,为讨个清静,同意离婚,当我们面对这样一个并不是已经死亡的婚姻家庭纠纷时,调解语言技巧尤其至关重要。
在初次接触要求离婚的女当事人时,我们不妨真诚地说“把你心中的苦水倒出来给我们听听”,一句贴心的话,使女方倾其所有,这时,你只管静静地听,在初步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的基础上,采取举一反三,换位思考的方式耐心的进行劝解。
对于老人,我们首先说话要说到老人的心里,如过去苦难日子,现在的幸福生活,使老人愿意与你谈心,然后谈自己的想法,使老人换一个角度来认识问题,使婆媳矛盾得以化解,握手言和。
人民调解培训文件内容以下是 9 条人民调解培训文件内容:1. 人民调解可不是小事儿啊!就说邻里纠纷吧,张三家和李四家因为一点小事闹得不可开交,这时候咱人民调解员不就得上嘛!咱得像个和事佬一样,让他们心平气和坐下来好好谈。
你说要是没人调解,这矛盾会不会越积越深啊?2. 调解工作要细心呐!比如说夫妻吵架,咱得仔细听听双方都咋说的,不能马虎呀!这就好比医生看病,得找准病根儿才能下药,咱得找到矛盾的关键点去化解,对不对?3. 咱得有耐心呀!遇到那种特别难缠的纠纷,咱可不能着急上火。
就像王五和赵六,为了一块地争了好久,咱就得耐着性子一次次去沟通,让他们明白以和为贵,这有多重要,你们想想!4. 要有同理心啊!人家当事人心里委屈,咱得感同身受,设身处地为他们想想。
就好比自己遇到了那样的事儿,你希望别人怎么对待你呢?这同理心可不能少!5. 语言艺术也很关键哦!怎么说才能让大家都接受,这可得好好琢磨。
比如对脾气暴躁的人,就得轻声细语去劝;对固执的人,就得循循善诱。
这就像放风筝,得掌握好线的松紧,不是吗?6. 还得公平公正呢!不能偏袒任何一方,刘七和孙八有矛盾,咱可不能因为和谁熟就偏向谁。
咱得像天平一样,不偏不倚,这样人家才能信咱呀,是不是?7. 学习新知识也很必要呀!社会在发展,矛盾也各种各样。
咱不学习怎么行呢!就好像手机要更新系统一样,咱也得不断给自己升级,才能应对新挑战,你们说呢?8. 团队合作也不能忘啊!有时候一个人力量有限,大家一起商量,办法不就多了嘛。
这就像一场足球比赛,靠一个人可赢不了,得大家齐心协力,对吧?9. 总之,人民调解是一份特别有意义的工作,能让社会更和谐,大家更幸福。
咱可得好好干,做出成绩来,让大家都看到咱的价值!。
浅谈人民调解技巧1
调解作为司法行政机关的主要职能之一,在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方面起着到重要的推进作用。
而单就司法行政工作自身的发展来说,抓好人民调解工作对于为当地党委、政府分忧解难,提升司法行政工作的影响力,树立司法行政良好的形象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到底怎样才能抓好人民调解工作呢?本人粗浅地归纳了一下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不同情况下,不同种类的民间纠纷的调解过程,而就其中自身的感受进行了一下梳理,创谈个人的调解技巧。
一、人民调解员调解纠纷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是在民间纠纷的调解过程中人民调解员要有一颗“公正之心”。
“公正是司法的生命”,尽管这里的司法是指的公、检、法系统,但是对司法行政系统仍然适用,甚至在民间调解这项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素质不断得到提高,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在他们的思想中,愿不愿意接受调解,愿不愿意接受调解结果,决定因素就是看人民调解员所拿出的调解方案是不是公正、合理,“和稀泥”式的解决纠纷不可能使双方当事人欣然接受,如果调解失去公正这一“生命”,轻则调解无效,重则引起上访事件的发生,甚至民转刑悲剧。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公正呢?我认为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去做:
首先,要依法调解。
这不仅要求调解程序要合法,更要求在调解过程中涉及的实体部分也要合法,即是说调解方案要符合法律、法规,甚至公序良俗的要求。
其次,平等对待双方当事人。
平等对待双方当事人不仅要求从接待谈话的语气,对待当事人的热情程度都要相当,更重要的是在人民调解员的心里上要平等看待双方当事人。
在现实生活中找熟人、托关系的情况应当说很常见,而当事人对待这个问题又特别敏感,这就要求人民调解员要从内心平等对待双方, 调解的方案才能取得双方当事人的认可。
第三,严守工作纪律。
人民调解员特别注意调解中不得接受当事人的吃请与钱物,俗话说:“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软”。
这其中的利害关系便不言而喻。
第四,工作要有勇气。
有些纠纷,可能涉及家族利益,可能引起所谓的“民愤”,有些也可能涉及“村霸”,“乡霸”。
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人民调解员没有勇气,不敢于调处,不善于调处,那么,公正只能是纸上谈兵了。
二是人民调解员在调解过程中要有一颗“诚信之心”。
诚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这就要求人民调解员无论做什么事情,必须要恪守诚信,而且有时诚信对于纠纷的解决会起到拨云见日的作用。
三是人民调解员在调解过程中要有“热情之心”。
热情之心在具体调解过程中不仅体现在接待当事人时要热情、主动,使用方言,而且还体现在调解过程中要对当事人的生活环境、性格、爱好尽可能多的全面了解,以便更好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把握好调解现场的氛围,营造一个有利于问题解决,比较自由、活跃的气氛。
恰当的运
用热情进行调解,对于解决一些小的纠纷,特别是家庭纠纷和邻里纠纷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