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的产生、特点与发展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16
旅游的产生、特点与发展1. 旅游的产生人类从古至今一直有旅游的需求和行为。
旅游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古代,人们出于求知欲、探险欲、寻求新鲜感等原因,开始进行旅行活动。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旅游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的产生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
早期人类社会以农耕为主,生产力相对较低,人们的生活相对简单,对旅游的需求也相对较少。
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旅游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此外,随着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旅行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进一步推动了旅游的产生。
2. 旅游的特点旅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2.1 移动性旅游是一种具有强烈移动性的活动。
人们通过不同的交通工具,跨越地域的限制,到达目的地进行旅行。
移动性使得人们有机会接触不同的地域和文化,丰富了个人的视野和知识。
2.2 多样性旅游是一种多样性的活动。
人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旅游目的地,满足自己的需求和兴趣。
旅游活动的内容也十分丰富,包括观光、度假、探险、文化交流等多个方面。
旅游是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活动。
旅游业是全球最大的服务行业之一,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旅游业可以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商品和服务的消费,为国家经济增长提供动力。
2.4 可持续性旅游活动对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可持续发展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目标。
可持续旅游旨在保护自然资源、保护文化遗产、促进社区发展,并确保旅游业的经济效益能够长期稳定增长。
3. 旅游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迅速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对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旅游业不仅可以创造就业机会,还可以促进国内消费、增加财政收入等。
同时,旅游业对相关产业的拉动效应也非常明显,如餐饮、住宿、交通等多个行业都与旅游业密切相关。
3.2 社会影响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促进社会文化交流和多元交融。
旅游活动可以带动文化、艺术、体育等领域的发展,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旅游起源和发展▪一、旅游的产生和发展▪二、现代中国旅游的发展▪三、旅游的概念▪四、旅游活动的类型一、旅游的产生和发展人类旅游活动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古代旅行阶段:19世纪40年代以前近代旅游阶段:18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现代旅游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古代旅行活动1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沒有旅行的物质基础,仅有受战争、自然等因素的影响为生存而被迫进行的迁移活动,不属于旅行的范畴。
2奴隶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提高、交换的扩大,人类有意识的外出旅行活动从原始社会末期开始出现,并在奴隶社会得到了迅速发展。
3封建社会:在欧大洲批城市开始兴起,中产阶级逐渐成长起来,商人阶层也在逐步发展,促进了旅行的进一步发展。
古代旅行的特点:1、旅行活动兴起和发展同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直接的关系,从整个古代时期来看,旅行活动主要繁荣在古代文明国家,如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和古中国等。
2、古代旅行中商务旅行人数较多,一直处于主导地位。
西方和中亚由于政教和一,宗教旅行较为活跃。
而在东方,帝王巡游和文人旅行对社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3、古代旅行参加人数有限,消遣性旅行只限于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层人士。
4、旅行活动的范围与交通工具有很大的关系,在古代旅行时期,主要的交通工具是马车、船,速度较慢,所以决定当时的旅行仅是区域旅行活动。
(二)近代旅游活动的发展和旅游业的开端事件:1841年7月5日,托马斯·库克利用火车组织了570人,从莱斯特到洛赫伯勒去参加戒酒大会,当日往返,全程24英里,经库克联系,往返车票每人一先令。
特点:(1)参加者来自各行各业;(2)组织方式同现代旅行社组织的旅游团的情况基本相似;(3)其规模在当时是空前的。
所以,1841年,英国人托马斯·库克组织的团体旅游被认为是划分古代旅行活动与现代旅游活动的标志。
1、近代旅游活动产生和发展的条件1)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产业革命的发生,产生了先进的交通工具;(2)产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性质,促使更多的人试图通过旅游来暂时改变紧张的城市生活和拥挤嘈杂的环境压力。
第一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学习目标:■了解国内外旅游活动的历史;■掌握古代中国旅游的形式,近代旅游产生的基础及发展情况,现代旅游的特点;■熟悉现代中国以及世界旅游的发展情况。
第一节旅游的产生一、人类的迁徙活动人们常说旅游作为人类的一种活动自古有之。
“旅游”一词,因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发展历史不同而无统一时限。
如果说旅游是从早期旅行发展而来,那么是不是会像有人认为的那样,自有人类之日起便有旅行活动在进行?要回答这个问题,就有必要首先简单地回顾一下早期人类的生产和社会活动。
在原始社会的前期,人类主要是用石块等简陋的生产工具,在自然分工的基础上,靠渔猎和采集为生。
由于生产工具的落后和生产力的低下,人类生存无时无处不在自然灾难侵袭的威胁之中。
到新石器时代,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这一时期中,畜牧业和原始农业开始形成和发展,从而导致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这是这一时期生产结构中具有革命性的变革。
同时,在这一时期中,人类还发明了制陶术和弓箭。
但是,这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都未能改变当时人类社会生产的落后面貌,人们的劳动所获,除供自己使用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剩余物,人们的社会活动基本上也只限于在自己的氏族部落范围内进行。
上述情况说明,到新石器时代中期为止,由于缺乏劳动剩余物,人类还不存在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的需要。
虽然在此之前人类也有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迁移活动,但这些活动都是因自然因素(例如气候、天灾等对生活环境的破坏)或特定人为因素(例如战争)的威胁而被迫进行的,都是出于生存的需要。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这一时期人类客观上既无旅行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亦无外出旅行的愿望。
当时人类迁移活动的被迫性和求生性都说明他们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行和旅游。
尽管上述的迁徙活动并不符合现代的旅行概念,但客观上“迁徙”和“旅行”却有共同的外部特征——空间转移。
不同的是,前者是早期人类为了生存而被动地适应自然环境的一种“自然行为”;后者却是人类社会进化到一定阶段、具有明确目的意识的一种“自由行为”。
旅游学概论第一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与发展一、旅游的产生与发展一原始社会早期人类的迁徙活动P3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一时期人类客观上既无开展旅行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亦无旅行外出的愿望。
1、人类迁徙活动的原因是因为某些自然因素例如气候、天灾等对生存环境的破坏或特定人为因素例如战争的威胁而被迫进行的并且都是出于求生存的需要。
2、目的逃荒、移民或避难活动。
具有被迫性和求生性。
二、人类旅行需要产生的背景三次社会大分工与旅行的产生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与农业分离第二次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第三次大分工商业、商人与农业、手工业分离。
易货贸易的发展使得不同产品之间的交换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人们需要了解其他地区的生产和需求情况效用到其他地区去交换自己的产品或货品因此也产生了旅行经商或外出交换产品的需要。
人类最初的旅行活动远远不是什么消遣或度假活动而是人们出于现实主义目的特别是出于经商贸易、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和接触的需要所促发的一种经济活动。
三、奴隶制社会的旅行发展西方奴隶制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客观上为当时的旅行发展提供了便利的物质条件。
一方面是道路的建设另一方面是驿站既有官方的也有私人旅店的发展。
奴隶制社会的旅行活动基本上都是在本国境内进行的特别是以较近距离的旅行为主。
但也有国际性的长途贩运大多是贩运粮食、酒、铅、锡和陶器等基本商品另外还有奢侈品。
就整个世界而言人类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活动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并在奴隶制社会时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绝大多数旅行活动是人们出于易货经商的需要自发开展的一种经济活动是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产品交换从而推动了人们对外出旅行的需要。
四、封建社会时期旅行的发展一中国道路驰道、直道、五尺道、新道等四通八达的道路网驿站置、邮、驿、亭、站、军台、赤台、水驿、递运所、类型帝王巡游乾隆下江南、隋炀帝下江南、秦始皇东巡士人漫游李白、杜甫、苏轼等公务旅行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宗教旅行鉴真东渡、玄奘取经科学考察旅行徐霞客地学考察、李时珍药物考察商旅始终在各种旅行中占据主导地位。
旅游学概论
目录
绪论
一、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1、原始社会的人类迁徙
2、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
3、封建社会的旅行发展
4、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
5、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对旅游活动的影响
6、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二、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1、旅游的概念
2、旅游活动的类型
3、旅游活动的性质
4、旅游活动的特点
5、衡量旅游业发展状况的指标
三、旅游者
1、旅游者的基本概念
2、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因素
3、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主观因素
4、旅游者类型及其需求特点
四、旅游资源
1、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念
2、旅游资源的开发
3、旅游资源的保护
五、旅游业
1、旅游业的概念
2、旅游业在推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
3、旅游业的性质和特点
4、旅行社
5、饭店与住宿业
6、旅游交通
7、旅游景点
8、旅游业的产品
六、旅游组织
1、政府对旅游发展的干预
2、国家旅游组织
3、我国的旅游组织
4、国际旅游组织
七、旅游市场
1、旅游市场的概念
2、旅游市场的划分
3、全球国际旅游客流状况
4、我国旅游业在国际客流
5、我国旅游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