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例骨质疏松住院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61 MB
- 文档页数:1
鲑降钙素联合阿仑膦酸钠及碳酸钙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临床观察发表时间:2016-10-26T13:23:17.353Z 来源:《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年8月作者:李建军[导读] 采用鲑降钙素联合阿仑膦酸钠及碳酸钙D3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具有明显疗效。
广东省阳春市石望卫生院广东阳春 529618【摘要】目的:探讨鲑降钙素联合阿仑膦酸钠及碳酸钙D3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OP)的临床疗效及对骨密度的影响。
方法:随机将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3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5例。
治疗组患者采用口服阿仑膦酸钠和碳酸钙D3,并且同时再给予注射鲑降钙素治疗,疗程为2个月;而对照组只给予口服阿仑膦酸钠和碳酸钙D3治疗;观察两组不同治疗方法前后的骨密度检测(BMD)和腰椎BMD变化及治疗后全身骨痛改善等情况。
结果:经治疗后检测对比,治疗组患者L2、L3、L4、股骨颈等骨密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升高,大多患者骨质疏松引起的骨关节疼痛明显好转或改善;而对照组虽然骨痛感有所缓解减轻,其BMD检测也有所升高,但升高无明显改变。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在疼痛缓解和骨密度升高方面总有效率93.33%(14/15)明显高于对照组53.34%(8/15),差异具显著性(P<0.05)。
结论:采用鲑降钙素联合阿仑膦酸钠及碳酸钙D3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具有明显疗效,不仅能大大提高患者机体骨密度,抑制骨丢失,而且还可缓解骨质疏松引起的骨疼痛或自发性周身疼痛,从而改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鲑降钙素;阿仑膦酸钠;老年骨质疏松症;骨痛;骨密度【中图分类号】R81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213(2016)08-0331-01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骨质疏松症(OP)患者有明显增加趋势,现成为临床最常见病症之一,该病是一种骨密度降低和骨骼微结构改变及骨的脆性增加等为特点的疾病[1],其骨质疏松引起的全身骨疼痛症状最多见,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检验与临床》病例分析1、患者男性,15岁。
学生,一年来感头昏、眼花、乏力,近1个月来症状加重而就诊。
体捡:贫血貌,心肺(―),肝脾未触及,皮肤未见出血点。
平时喜赤足行走。
Hb72g/L,RBC3.1×1012/L,Hct0.26,RDW23.3%,白细胞8×109/L,分类:N:61%,L:12%,M:5%,E:22%,血小板336×109/L;粪便隐血试验阳性。
2、患儿女,12岁。
皮肤广泛紫癜伴大量鼻出血1周,病前2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体检无特殊发现,实验室检查如下:Hb 80g/L,WBC9.4×109/L,PLT22×109/L。
出血时间11分钟,束臂试验阳性。
APTT、PT正常。
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系和红系基本正常,巨核细胞增多,以幼巨核细胞为主,未见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
3、患者男性,25岁,头晕、眼睑水肿2天,既往体健。
查体眼睑及双下肢中度水肿,心肺(-)、腹部(-)、双肾区叩痛(+),Bp190/100mmHg.实验室检查:尿常规示尿蛋白(+++)、WBC2~5个/HPF,RBC10个/HPF,咽拭子培养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生长,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为3.2g。
4、患者女性,70岁。
因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人院,给予吸氧,青霉素治疗后,热退,咳嗽减轻,但7天后该患者出现腹泻,呕吐,体温复又升高,粪便革兰染色镜检发现大量G+球菌,其中夹杂少量G-杆菌。
5、患者女性,40岁。
患者3年前因Graves病行部分甲状腺切除术,最近出现双手痉挛,严重抑郁。
实验室检查:血清Gr80μmol/L,Ca2+1.38mmol/L,P1.75mmol/L,Alb39g/L,PTH1.3mmol(正常1.6~6.9pmol/L),血气分析正常6、患者女性,25岁。
因乏力、面色苍白半个月,近3天来心慌、气短,尿色深黄。
贫血貌,巩膜轻度黄染,心肺(―),腹平软,肝未及,脾肋下1.5cm。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PFNA内固定失败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15例摘要目的评估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失败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中远期效果。
方法15例PFNA 内固定失败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给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
通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和围手术期死亡率评估其可行性及安全性,通过髋关节Harris评分和远期并发症发生率评估其中远期效果。
结果15例患者均一次性完成手术,无患者失访。
手术时间为(80±36)min,术中出血量为(250±72)ml。
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为(23.0±8.2)分,末次随访为(80.5±26.7)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PFNA内固定失败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虽然较一般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较多,但其可行性、安全性及中远期效果均良好。
关键词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之一,PFNA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优越性已被越来越多的医生认可。
但随着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病例的积累,临床上仍存在4%~10%的失败率[1]。
目前对于PFNA内固定失败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尚无标准,本科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PFNA内固定失败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科2008~2014年15例PFNA内固定失败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女11例,男4例,年龄71~84岁,平均年龄(77.0±4.9)岁。
翻修手术离首次手术时间1~14个月,平均时间(4.0±5.1)个月。
1. 2 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
由同一组医师完成手术,股骨柄采用水泥型固定,均为北京春立公司产品。
麻醉起效后,患者取健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先取出股骨远端锁钉。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15例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pfna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采用pfna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15例。
结果其中15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
参照harris评分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优10例,良4例,中1例。
结论 pfna操作简单,创伤小、失血少、内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等特点,是目前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pfna;老年转子间骨折clinical effective analysis of treatment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with pfna in 15 elderly case dai wen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shangqiu city henan province the first of the people’s hospital,shangqiu 476100)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urative effect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the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using the proximal femoral nailanti-rotation(pfna).methods 15 cases the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with pfna.results 15 cases had been followed up for 6—12 months.all the fractures were healed.refer to the harris standard for evaluation to assess hip function:optimal 10 cases, good 4 cases, medium in1.conclusion pfna has simplicity of operation, the advantages of less surgical trauma, less blood loss, more stable fixation,less complications. so it is a useful device in the treatment of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elderly patients.【key words】pfna;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股骨转子间骨折常见于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是对老年人健康威胁最大的创伤性疾病之一[1]。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不愈合诊治分析作者:廖梓杰刘日新张志刚李春晓刘万新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14年第34期[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不愈合的诊治方法,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不愈合患者的临床资料。
15例患者行PVP手术,5例患者行PKP手术。
术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伤椎前缘、中部高度丢失百分比(%)评估治疗效果。
结果经影像学评估显示,术后患者病椎高度明显增加,术后3 d病椎高度[(16.2±2.4)mm]与术前[(12.1±1.5)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79,P=0.0290.05)。
全部患者疼痛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术后3 d 患者VAS评分[(1.3±0.2)分]与术前[(8.5±1.1)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00,P=0.020.05)。
结论 PVP及PKP手术都能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不愈合患者的胸背部疼痛,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早期疗效确切等优点,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不愈合;微创;椎体成形;后凸成形术[中图分类号] R68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34-0045-04骨质疏松症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椎体压缩性骨折,骨折愈合困难,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由于老年人多数并存心血管、肺、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不能承受传统的开放手术治疗。
近年来,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被认为是一种微创、有效、安全的手术方法。
我科从2011年10月~2012年12月采用PVP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取得较好疗效。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2018 年 第 5 卷第 6 期2018 Vol.5 No.6
88
15例骨质疏松住院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王 莉1,程玉佳1,王恩浩3,张嘉会3,陈 华2,俞海燕2*
(1.徐州医科大学,江苏 徐州 221000;2.江阴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江苏 无锡 214400;3.南通大学医
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摘要】目的 总结分析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特点。
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我科收治住院的共15例诊断为骨质疏松的患者,总结相关临床特点。
结果 15例患者中女性居多,且均绝经。
全部患者均以全身或腰背酸痛、乏力就诊,同时可伴随腹胀恶心等其他症状。
此外,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骨骼疾病病史。
结论 骨质疏松与内分泌代谢关系密切,医师应加强对该疾病的认识,提高业务能力。
【关键词】骨质疏松;临床特点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8.06.88.01
骨质疏松症(OP )主要是骨量减少,骨微结构退化所致的骨脆性和骨折风险增加的一种骨骼疾病,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多,OP 的发生率也不断增加[1]。
OP 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就是骨质疏松性骨折,尤其是髋骨和脊柱部位,增加致死率和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2]。
我院的骨科病房收治了大量的OP 患者,但OP 也属于代谢性疾病,与我科有关。
所以,本研究收集了近几年在我科住院的OP 患者,总结分析其临床特点,加强认识,以提高我科在处理该类疾病的业务能力。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4年12月~2017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所有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依据1994年WHO 公布的诊断标准,即患者骨密度(BMD )与对应参考人群BMD 相比,t 值≤-2.5 SD [3]。
共15份病例入选。
1.2 方法入院时所有患者均完成常规检查和骨相关指标检查,并根据个人情况适当补钙、补充维生素D ,治疗的常用药物有盖天力、骨化三醇、阿伦磷酸钠、双磷酸盐、激素等,所有治疗均符合国内外指南。
2 结 果
15例OP 患者中,女13例,男2例,女性占86.7%,年龄51~91岁,中位年龄71岁,病程4个月~11年,所有女性患者均已绝经,绝经时间为2~43年。
全部患者均以全身或腰背酸痛、乏力就诊,其中2例伴腹胀恶心、2例伴下肢痉挛麻木,2例合并有2型糖尿病,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骨骼疾病,包括锥体退行性变、骨折、股骨头坏死,或做过髋关节置换术等。
经过积极治疗后,患者均病情得到控制,好转出院。
3 讨 论
OP 严重威胁人们健康,俨然成为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
目前临床上认为年龄及性别与该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4]。
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年龄均超过50岁,年龄
较大,绝经后女性在全部患者中所占比例很大,为86.7%。
宋红[5]等研究结果显示年龄与体内骨代谢指标(BGP 、ALP )、血清骨保护素(OPG )的表达呈正相关,与BMD 呈负相关,BGP 属于骨内的非胶原蛋白,其水平的增高间接提示BMD 的降低,ALP 也是如此与BMD 呈负相关,OPG 是破骨细胞抑制因子,其升高可提示骨转换增加,骨密度下降。
因此年龄越大患病风险就越高,病情越严重。
至于性别,本研究中绝经后女性患者居多,可能是女性体内卵巢功能减弱,雌激素的水平下降,加上相应受体表达减少,使得骨生成少于骨吸收,骨量减少,最终患病[6],还有,虽然男性患病数量较少,但仍应引起足够重视。
关于OP 的预防,要注意饮食均衡,注意补充钙盐、维生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规律适量的体育锻炼,此外预防跌倒也很重要[7],关于OP 的治疗,临床上的常用药物有钙剂、活性维生素D ,降钙素、双磷酸盐、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等,本研究中所有患者经过正确的药物治疗,病情均得到控制和缓解。
综上,骨质疏松与年龄、性别有很大关系,内分泌科医师还应进一步认识和研究该类疾病。
参考文献
[1] Bhutani G,Gupta MC.Emerging therapies for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J]. Journal of Mid-life Health,2013,4(3):147.[2] Kilbanski A,Adams-Campbell L,Bassford T,et al.Osteoporosis
prevention,diagnosis,and therapy[J].JAMA,2001,285(6):785.[3] 俞海燕,唐 伟,王 尧.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预测方法的研究进
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5,21(3):372-375.
[4] 李晓冬,陈建庭,王建钧,等.珠海地区575名女性骨密度测定及骨
质疏松症危险因素初析[J].现代医院,2012,29(6):439-441.[5] 宋 红,黄 华,王 伟,等.不同性别及年龄因素对原发性骨质
疏松症骨代谢指标、血清骨保护素及骨密度影响的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5,21(10):1161-1164.
[6] PilakovaL,Riecansk I,Jagla F.The physiological actions of
isoflavone phytoestrogens[J].Physiol Res,2010,59(5):651-664.[7] 游 利.骨质疏松症的现状、筛查和预防[J ].中国全科医
学,2016,19(14):1616-1619.
本文编辑:吴 卫
基金项目:无锡市科技局面上项目(M201504);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PPZY2015B161)通讯作者:俞海燕,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