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概论第二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5.09 MB
- 文档页数:80
第二节近代旅游活动的发展与旅游业的开端一、近代旅游活动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一)工业的兴起和发展,使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
紧张的生活节奏和嘈杂的生活环境,使人们感到身心疲惫,他们渴望摆脱城市生活的压力和束缚,回归自然,让疲惫的身心得到休憩、调整,从而使越来越多的人产生了旅游的动机。
(二)产业革命发展了机器大工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工业革命以前,往往只有地主和贵族才有金钱和时间从事非经济目的的消遣旅游活动。
新的资产阶级有足够的支付能力和闲暇时间从事旅游活动。
工人阶级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也获得了工资水平的逐步提高和享受带薪假期的权利,从而使他们也有可能加入到旅游的行列之中。
(三)产业革命带动了交通工具的革新,使旅行活动更为便捷、快速1796年詹姆斯.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它的改进和应用,解决了当时交通运输的动力问题,形成了陆路,水路运输方式——火车和汽船的运用。
詹姆斯·瓦特发明的蒸汽机蒸汽火车的外观和功用与如今的各种火车相差不远,但是它是世界上第一代的火车,是利用煤为动力,蒸汽机为核心的最初级最古老的火车。
蒸汽火车通过用煤烧水,使水变成蒸汽,从而推动活塞,使火车运行。
蒸汽火车1807年,美国人罗伯特.富尔顿(“轮船之父”)发明了蒸汽轮船,成了内河航行便利的交通工具。
1814年英国人乔治斯蒂芬森研制了一台蒸汽机车,能以每小时6000多米的速度牵引8辆装的有煤的货车。
经过不断改进,1825年,他驾驶自己设计的机车,运载450名游客,以每小时24千米的速度从达灵顿到斯托克顿。
后来,各界人士请他修建利物浦至曼彻斯特的铁路,64千米铁路修建后,曾举行一次机车比赛,他的新机车“火箭号”,以时速58千米获胜。
英国史蒂芬森父子1826年制造的蒸汽机车“火箭”号。
蒸汽机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运用,使人类有了火车和轮船这些机械动力的运载工具。
这些新式的交通工具不仅速度快、运载量大,而且其票价相对于旧式的交通工具也显得更为低廉。
目 录第一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章 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三章 旅游者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第四章 旅游资源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第五章 旅游业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第六章 旅游组织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七章 旅游市场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第八章 旅游的影响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1.1 复习笔记一、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移活动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演进。
(1)在原始社会的前期,人们的社会活动基本上也只限于在自己的氏族部落范围内进行。
(2)截止到新石器时代中期,由于缺乏劳动剩余物,人类还不存在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的需要。
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一时期人类客观上既无开展旅行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亦无外出旅行的愿望。
当时人类迁移活动所具有的被迫性和求生性,都说明这种活动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行或旅游活动。
二、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与发展1人类旅行需要产生的背景(1)历史上的三次社会大分工①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游牧部落与农业部落间的产品交换现象开始萌发,但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劳动剩余物甚少,这种交换实际上并不普及,而且这不多的交换也仅限于在相邻部落间进行。
②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指原始社会末期,手工业从家庭生产中分离出来,成为专门性的行业。
由于社会分工范围的扩大,特别是由于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使劳动剩余产品数量增多,从而使产品交换的范围和数量都得以扩大。
很多产品,特别是手工业产品的生产目的就是为了交换。
在这种情况下,交换本身也就演变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职能。
③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指到原始社会瓦解和奴隶社会形成时期,随着产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开始出现了专门从事易货贸易的商人阶级。
旅游学概论第一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与发展一、旅游的产生与发展一原始社会早期人类的迁徙活动P3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一时期人类客观上既无开展旅行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亦无旅行外出的愿望。
1、人类迁徙活动的原因是因为某些自然因素例如气候、天灾等对生存环境的破坏或特定人为因素例如战争的威胁而被迫进行的并且都是出于求生存的需要。
2、目的逃荒、移民或避难活动。
具有被迫性和求生性。
二、人类旅行需要产生的背景三次社会大分工与旅行的产生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与农业分离第二次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第三次大分工商业、商人与农业、手工业分离。
易货贸易的发展使得不同产品之间的交换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人们需要了解其他地区的生产和需求情况效用到其他地区去交换自己的产品或货品因此也产生了旅行经商或外出交换产品的需要。
人类最初的旅行活动远远不是什么消遣或度假活动而是人们出于现实主义目的特别是出于经商贸易、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和接触的需要所促发的一种经济活动。
三、奴隶制社会的旅行发展西方奴隶制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客观上为当时的旅行发展提供了便利的物质条件。
一方面是道路的建设另一方面是驿站既有官方的也有私人旅店的发展。
奴隶制社会的旅行活动基本上都是在本国境内进行的特别是以较近距离的旅行为主。
但也有国际性的长途贩运大多是贩运粮食、酒、铅、锡和陶器等基本商品另外还有奢侈品。
就整个世界而言人类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活动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并在奴隶制社会时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绝大多数旅行活动是人们出于易货经商的需要自发开展的一种经济活动是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产品交换从而推动了人们对外出旅行的需要。
四、封建社会时期旅行的发展一中国道路驰道、直道、五尺道、新道等四通八达的道路网驿站置、邮、驿、亭、站、军台、赤台、水驿、递运所、类型帝王巡游乾隆下江南、隋炀帝下江南、秦始皇东巡士人漫游李白、杜甫、苏轼等公务旅行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宗教旅行鉴真东渡、玄奘取经科学考察旅行徐霞客地学考察、李时珍药物考察商旅始终在各种旅行中占据主导地位。
旅游学概论旅游的产生与发展一、旅游的产生旅游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古代人类活动的需要和欲望。
早期人类以狩猎和采集为生,生活在广阔的地域中,为了寻找食物和资源,不得不长时间地移动和迁徙。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出现,人们逐渐摆脱了对生存的那种原始需求,开始追求精神和物质上的满足。
这种追求使得人们开始旅行,游历各地,从而诞生了旅游。
二、旅游的发展1.古代旅游在古代,旅游主要是贵族和富裕阶层的特权,他们出于对文化、艺术等方面的追求,经常进行远行。
比如古希腊的雅典人,就喜欢到大陆其他地方游玩,而古罗马人也经常光顾罗马城郊的海边温泉和度假胜地。
2.中世纪旅游中世纪,由于基督教的影响,朝圣成为一种流行的旅游方式。
游客通常会前往教堂朝圣,以寻求神灵的庇佑和赦罪。
同时,在这一时期,一些城市逐渐形成了商业和文化中心,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3.现代旅游现代旅游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英国和欧洲。
当时,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人们的工作时间和收入增加,旅行成为可能。
于是,旅游业开始崭露头角。
20世纪,旅游业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交通工具的改进,人们的出行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
同时,经济的繁荣和全球化的进程也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三、旅游的影响旅游的发展对社会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经济影响旅游业带来了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
旅游业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机会,包括旅游景点的建设和维护、酒店和餐饮业的发展等。
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繁荣,例如交通运输、零售等。
2.环境影响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旅游景点的开发和管理可能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过度的游客流量也会导致环境负荷过大。
为了保护环境,旅游业需要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方式。
3.社会影响旅游的发展也带来了社会变革。
旅游促进了不同地域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增进了人们的了解和认识。
同时,旅游也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和娱乐的机会,改善了生活质量。
总结起来,旅游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追求物质和精神满足的结果,同时也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产物。
第二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讲授内容:第一节世界旅游历史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了解人类旅游活动的发展过程,认识人类旅游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这一最基本的旅游活动发展规律,掌握旅游发展的各种形式、现代旅游发展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入式教学,采用多媒体技术,以启发和互动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并跟着教师的思路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思考,通过鼓励式教学使学生喜欢上所教的内容。
教学重点:1、旅游发展的各种形式2、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的影响3、托马斯·库克被尊为旅游业先驱的原因4、现代旅游的特点教学难点:1、旅游活动的产生2、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课堂启发、互动教学法、多媒体教学学时分配:2学时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1、建议教材郭胜,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2、教学参考书田言付朱沁夫,旅游学概论,南开大学出版社;《旅游学刊》;国家旅游局网站:教学过程:第一节世界旅游历史发展第一部分:导入新课1、回顾旅游的含义2、测试:判断下列活动哪些是旅游?学生异地读书; 农民异地打工;学者外地参加学术会议;三峡大移民;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回大陆定居;外籍教师来教育学院任教;留学生到外国留学…………判断的标准:旅游的本质特征(主要目的是追求愉悦和美)和外部基本特征(异地性、暂时性)和国家相关的规定。
第二部分:讲授新课从历史的眼光看,人类的旅游活动大致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古代旅游;近代旅游;现代旅游。
古代旅游:限定在有闲阶层中,其特征是以游乐为主,规模较小。
近代旅游:开始普及到中产阶层,它源自于人本主义意识和科学技术进步,并直接促成了现代旅游业的出现.现代旅游:社会大众共同参与.一、古代旅行——国际旅游的萌芽(一)原始社会末期—-人类旅行的起源时期旅游现象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旅游学概论的笔记第一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原始社会的人类迁徙一1。
旅游是从早期旅行发展而来的。
2。
在新石器时代,畜牧业和原始农业开始形成和发展,导致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
3.到新石器时代中期为止,由于缺乏劳动剩余物,人类还不存在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的需要.二1 .为什么说人类的迁移活动不属于旅游活动?(问答)答: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这一时期的人类客观上既无旅行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也无外出旅行的愿望。
当时人类迁移活动的被迫性和求生性都说明他们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行和旅游.第二节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1社会生产力的加速发展,促使手工业成为专门性的行业,并从家庭中分离出来,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填空)2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到原始社会瓦解和奴隶社会形成时期,开始出现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阶级,这便是第三次社会大分工.3.罗马帝国时期旅店的产生,是在政府所社驿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4。
人类有意识的外出旅游活动适于原始社会末期,并在奴隶社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5。
”易经”上”观国之光”一词,为"观光”的由来(选择,填空6人类最初的旅行是如何产生的?(问答)答:旅行最初实际上不是消遣和度假,而是由于人们的现实主义以及扩大贸易,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和接触的需要所产生的一种活动.因而在最初的年代里,主要是商人开创了旅行的通路.第三节社会的旅行发展一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1。
水陆交通是中国封建时期重要的交通方式。
2.秦朝的”驰道”和”直道”,”五尺道”和”新道”.3这一时期旅行者是商人的商务旅行居多二欧洲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看一下)三封建社会旅行发展的特点(问答,选择)1特点:a旅行的发展同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直接联系。
b非经济的旅行活动虽然有新的发展和夸大,但这一时期商务旅行仍居主导地位.c封建社会以农业经济为主,农业人口占统治地位。
d就非经济目的,特别是消遣性质的旅行而言,参加者多为帝王,官僚,封建贵族,地主等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级.中外封建时期再旅行发展的不同-———-中国以经商为目的的旅行活动领先于西方.第四节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一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的影响1重大影响:(问答,选择)第一,产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并且是许多人的生活地点从农村转移到工业城市.第二,产业革命改变可人们的工作性质。
旅游学就是研究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以及旅游对旅游目的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揭示其基本运动规律的科学。
第一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原始人类为什么要不断的迁徙?这种迁徙活动能不能算旅行活动?为什么?被迫性和求生性的迁移活动不是旅行,更不是旅游。
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实质: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人们产生了旅行经商或外出交换产品的需要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的影响产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产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性质;产业革命带来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蒸汽技术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使大规模人员流动成为可能英国人托马斯·库克预见到这种社会需要,因而设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来满足这种需要,从而开创了近代旅游及旅游业的先河。
原因:产业革命的影响为更多人外出旅游提供了机会,同时也创造了一种社会需要:即人们迫切需要一种专业性的服务,作为能够联系旅游者和旅游对象的媒介。
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第一,国际形势的和平与稳定是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前提;第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现代旅游的发展现状促使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需求方面的因素、供给方面的因素需求方面的因素:1、人口的迅速增长;2、经济迅速发展;3、交通工具的进;4、生产自动化程度提高;5、各国城市化进程普遍加快6、教育事业不断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以及信息技术进步的影响供给方面的因素:1、各国政府对旅游业采取的支持态度和鼓励措施;2、旅游目的地所作的努力和投入;3、廉价团体包价旅游的发展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P19)第二章旅游的基本概念差旅事务性活动应纳入旅游概念的范畴,因为:差旅事务性活动应纳入旅游概念的范畴,因为:差旅期间几乎都伴有参观或游览活动;旅游接待国或地区都把因事来访者的消费纳入旅游收入账户;包括联合国在内的众多国际组织都将事务性来访者纳入旅游者的统计范畴旅游活动的本质可以概括为:一项以不同地域间的人员流动为特征,涉及经济和政治等许多方面的社会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