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概论第二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5.09 MB
- 文档页数:80
第二节近代旅游活动的发展与旅游业的开端一、近代旅游活动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一)工业的兴起和发展,使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
紧张的生活节奏和嘈杂的生活环境,使人们感到身心疲惫,他们渴望摆脱城市生活的压力和束缚,回归自然,让疲惫的身心得到休憩、调整,从而使越来越多的人产生了旅游的动机。
(二)产业革命发展了机器大工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工业革命以前,往往只有地主和贵族才有金钱和时间从事非经济目的的消遣旅游活动。
新的资产阶级有足够的支付能力和闲暇时间从事旅游活动。
工人阶级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也获得了工资水平的逐步提高和享受带薪假期的权利,从而使他们也有可能加入到旅游的行列之中。
(三)产业革命带动了交通工具的革新,使旅行活动更为便捷、快速1796年詹姆斯.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它的改进和应用,解决了当时交通运输的动力问题,形成了陆路,水路运输方式——火车和汽船的运用。
詹姆斯·瓦特发明的蒸汽机蒸汽火车的外观和功用与如今的各种火车相差不远,但是它是世界上第一代的火车,是利用煤为动力,蒸汽机为核心的最初级最古老的火车。
蒸汽火车通过用煤烧水,使水变成蒸汽,从而推动活塞,使火车运行。
蒸汽火车1807年,美国人罗伯特.富尔顿(“轮船之父”)发明了蒸汽轮船,成了内河航行便利的交通工具。
1814年英国人乔治斯蒂芬森研制了一台蒸汽机车,能以每小时6000多米的速度牵引8辆装的有煤的货车。
经过不断改进,1825年,他驾驶自己设计的机车,运载450名游客,以每小时24千米的速度从达灵顿到斯托克顿。
后来,各界人士请他修建利物浦至曼彻斯特的铁路,64千米铁路修建后,曾举行一次机车比赛,他的新机车“火箭号”,以时速58千米获胜。
英国史蒂芬森父子1826年制造的蒸汽机车“火箭”号。
蒸汽机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运用,使人类有了火车和轮船这些机械动力的运载工具。
这些新式的交通工具不仅速度快、运载量大,而且其票价相对于旧式的交通工具也显得更为低廉。
目 录第一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章 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三章 旅游者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第四章 旅游资源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第五章 旅游业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第六章 旅游组织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七章 旅游市场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第八章 旅游的影响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1.1 复习笔记一、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移活动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演进。
(1)在原始社会的前期,人们的社会活动基本上也只限于在自己的氏族部落范围内进行。
(2)截止到新石器时代中期,由于缺乏劳动剩余物,人类还不存在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的需要。
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一时期人类客观上既无开展旅行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亦无外出旅行的愿望。
当时人类迁移活动所具有的被迫性和求生性,都说明这种活动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行或旅游活动。
二、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与发展1人类旅行需要产生的背景(1)历史上的三次社会大分工①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游牧部落与农业部落间的产品交换现象开始萌发,但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劳动剩余物甚少,这种交换实际上并不普及,而且这不多的交换也仅限于在相邻部落间进行。
②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指原始社会末期,手工业从家庭生产中分离出来,成为专门性的行业。
由于社会分工范围的扩大,特别是由于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使劳动剩余产品数量增多,从而使产品交换的范围和数量都得以扩大。
很多产品,特别是手工业产品的生产目的就是为了交换。
在这种情况下,交换本身也就演变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职能。
③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指到原始社会瓦解和奴隶社会形成时期,随着产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开始出现了专门从事易货贸易的商人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