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皮人是什么意思_职场橡皮人
- 格式:docx
- 大小:14.79 KB
- 文档页数:1
拒绝“橡皮人生”所谓的“橡皮人生”,指的是没有神经、没有痛感、没有效率、没有反应,整个人犹如橡皮做成的,不接受任何新生事物和意见,对批评、表扬持无所谓的态度,没有耻辱感和荣誉感,这是当前人们对“职场橡皮人”的集体素描。
我们不能成为这般的“行尸走肉”。
在新的环境里,在新的制度中,我们应该看到更多的希望,拥有更大的动力。
走过秋天,校园里溢满了桂花的清香,紫色的薰衣草随风摇曳,银杏也在由绿转黄,在一阵阵秋风中飘落。
随着上课的铃声响起,一群群青春洋溢的同学们随着人流往教室走去。
而我,再也不能跟随大家的身影了。
现在我是一名教师,再也不是大学生了。
成为辅导员,一直是我大学时期的梦想。
如愿以偿的我,在工作中有着更大的挑战。
我们班只有一个男生,其余的都是女生,在进行日常工作的同时我非常关注她们细腻的心思。
从接手工作到现在两个多月的时间,我收获了经验、收获了感动,当然也伴随着生气与无奈!同学们在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中积极表现;在迎新晚会中得第一;在“迎新杯”比赛中获得季军;在与其他分院联谊中精彩表现。
看着他们加各种各样的社团,做形形色色的兼职,报种类繁多的培训班,虽然忙碌却充实,尽管辛苦却开心。
三年后学前教育专业的孩子定会是多才多艺、活泼且富有爱心的。
看着他们的粉面桃腮,我希望他们能在大学的三年里收获美好、希望、欢唱、勇敢和力量,这便是真正拥有青春。
在与同学们相处的这些日子里,感觉很棒!在工作的同时,我便也和同学们一起成长,一起学习,为梦想而奋斗,为明天而拼搏!在学前学院,我遇到了一群好伙伴。
他们以校为家,兢兢业业的为学生工作。
他们踏着晨光来到学校,顶着星光回家。
在这里,我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在这个大家庭里,我们团结互助,和睦相处。
在工作上,我们保证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下班之后,我们相约一起吃饭、逛街、购物。
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工作上,在这里,我们谁都不是一个人!在充满欢歌笑语的氛围里,我们一起努力!对于我来说,这是我第一份真正意义上的工作。
职场橡皮人是什么意思?你离职场橡皮人有多远?职场橡皮人是什么意思?你离职场橡皮人有多远?橡皮大家都见过,那么职场橡皮人是什么呢?下面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职场橡皮人是什么意思?“橡皮人”源自于王朔的小说,反映了当代都市中迷失自我的年轻人状态。
现在,这个词演变成“橡皮白领”即职场橡皮人,其指没有神经,没有痛感,没有效率,没有反应,整个人犹如橡皮做成的,是不接受任何新生事物和意见、对批评表扬无所谓、没有耻辱和荣誉感的职场人们。
职业橡皮人的显著特征,身体没病,却整天感到“心累”,经常忍不住抱怨。
我们认为,最糟糕的员工莫过于这种,他们没有神经,没有痛感,没有效率,没有反应。
整个人犹如橡皮做成的,力度小了他根本不在乎,力度大了,他还会反弹一些不满过来。
对付这种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拉开门,请他走开,在你的视线中消失,永远消失。
二、你离职场橡皮人有多远?别以为这一切离你很远,事实上,身在职场2—5年内,80%的人变得越来越“橡皮”。
不知不觉中,你已经跨到了职业生涯的边缘,或者下一刻,你就会被扫地出门。
究竟你到底离“橡皮”有多远,你橡皮化的程度有多高呢?不如现在来做个测验。
三、职场橡皮人测试题,测你究竟有几分橡皮化1.上司布置新工作后,你总是要等一段时间去实施。
自己觉得工作简单,没必要这么着急。
2.无论大小会议上,走神是你的必修课。
3.一年之内,你没有受过任何表彰或批评,但你不在乎。
4.于公司里发生的人事安排,你认为你知道其中的猫腻。
5.总是想不通,为什么你的领导看上去总会有些错误安排。
6.公司改变管理制度,在你看来是个过场而已。
7.休息时间出去聚会,你总是滔滔不绝地讲公司一些事情,而且总能得到大家的响应。
8.现在的新人好像都在异想天开,其实什么都不懂。
9.出了问题不想办法解决,反正总有人会解决掉。
10.工作上混混日子就可以,因为你总是得不到和自己能力相适应的职位。
1~3项:橡皮黄色预警:现在你还不属于“橡皮族”的一员,但是已经有橡皮化的端倪出现。
"职场橡皮人"是一种不良社会现象“上班其实很短暂,电脑一开一关,一天过去了”,“我的工作就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在职场里,时常有人发出这样的声音。
他们工作倦怠,没有梦想,没有效率,不接受新生事物,对批评表扬也都无所谓。
这类人现在有个新的称呼——“职场橡皮人”。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清研咨询,对4734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1.0%的受访者确认身边存在“职场橡皮人”,其中14.2%的人表示有“很多”,41.8%的人表示“比较多”。
参与调查的人中,“80后”占49.5%,“70后”占34.0%;80.3%的人是职场人士。
“橡皮人”是一种“社会病”“橡皮人”有哪些典型特征?调查中,71.7%的人首选“对批评表扬无所谓”,其次是“没有梦想”(65.5%),第三是“难以找到乐趣”(63.9%)。
其他还包括:不发表意见(53.7%),做事没效率(52.8%),不参与集体活动(48.9%),不接受新事物(46.6%)等。
“3年前刚参加工作时真意气风发,现在回想起来很怀念,又觉得太傻了。
”在北京市一家社区医院工作的陈晓亮(化名)形容自己目前的状态是“成天昏昏沉沉的”。
他一般早上7点出发上班,“在路上就开始犯困,9点到了单位干着千篇一律的工作,更提不起精神。
”“每天工作重复也就算了,还得看领导眼色,处处小心。
”陈晓亮偶尔去科室主任办公室,总看到她开着监控器。
“我们楼里到处都有摄像头,谁有动静她都能看见,和别的科室的人走得近了她就不愿意,同事间正常的交流也会过问。
”和同事一起出去吃饭,即使没有领导在场,陈晓亮也会小心翼翼,“有人打小报告,传到主任那儿小鞋就穿定了。
不想着精进专业,还老要琢磨人,慢慢就‘橡皮’了。
”调查显示,77.4%的人认为“橡皮人”出现的原因是“无力改变现实”;73.0%的人认为是“升职无望”;69.9%的人选择“对工作丧失兴趣”;52.9%的人表示是“办公室政治的影响”;38.5%的人表示人们“过于注重追求财富地位,忽略内在精神追求”。
你是“橡皮人”吗?
伦掌二中:丁新芳“橡皮人”,源自王朔小说,指对自己的工作缺乏热情,效率低下,整个人犹如橡皮做成的,不愿接受新生事物和新概念,对上司的批评或表扬抱着无所谓态度的职场人士。
对“橡皮人”的这种解释让我记起小时候,大人经常对厚脸皮、屡教不改的小孩或个别大人说:“真是橡皮!”“橡皮脸”等等诸如此类,现在想想,这不就是同一个意思吗?
对于职场“橡皮人”,改造起来非常麻烦。
力度小了,他们根本不在乎;力度大了,他们还会像橡皮一样反弹一些不满过来。
仔细想想,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天天得过且过,对生活、对工作毫无激情,不回忆过去的挫败,更无心畅想未来的奇迹。
每次出现一种新的要求、新的制度,第一反应不是努力接受、完成,而是抱怨、抵触,至于教学改革与创新,更是抱着一种完任务的姿态,为完任务而改革,为“改革”而改革。
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又怎么可能圆满、出色地完成任务呢?任务完不成,领导自然要批评。
说得轻了呢,嘻嘻哈哈无所谓;说得重了,立即反驳出一大堆的不满,可不就是像橡皮一样吗?
之所以成为“橡皮人”,是因为在职场中迷失了自我,缺乏工作热情和上进心。
对照一下,你是否也是“橡皮人”中的一员呢?。
职场橡皮人报告【9篇】有一群人叫做“橡皮白领”,他们没有神经,没有痛感;毫不在意批评,也毫不在意表扬。
这样“无梦、无痛、无趣”的橡皮人,也许就生活在你我身边。
可是,谁又能明白他们内心的苦楚和无力的控诉?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9篇职场橡皮人报告,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职场橡皮人。
关于职场橡皮人介绍篇一1)习惯:见怪不怪、司空见惯,随着人们在职场中打滚的越久,就会渐渐失去自己的敏锐性,是很可怕的心理因素。
2)过度自信:在现今团队精神力很重要的今天,一个人处在团队之中就会收到很多不同的看法和建议,但是过度自信的人难以倾听别人的建议,过度自信让他变得不虚心,采取不屑及封闭的态度特立独行的去工作。
3)心存不满:职场中不公平的事情时常发生,要么选择反击,要么选择忍,反击无效的时候忍的多了也就麻木了。
但是身在职场中,有些吃亏是必须的,毕竟职场也是一个社会环境,也就没有绝对的公平公正,虽然是吃亏但那也是经验的累积啊。
4)自卑心理:自卑的人需要自我保护,保护自己不受到伤害,所以选择成为橡皮人是他们的保护色。
不小心沦为职场橡皮人,那要怎么自我拯救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1.全面的认识自己,不过度盲目自信。
想要更好的展望未来,那就要从自身出发,正确的认识自己的优缺点,不要总停留在过去的工作成绩中,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并同步提升自己,才会获得真正的工作成就感。
2.树立清晰的职业目标,从工作当中找乐趣。
根据自身所擅长的特点进行职业分析与规划,主动去挖掘每一天的工作乐趣及工作目标,这样人生才会一步步开始进步。
3.学会换位思考:职场没有绝对的公平公正,别总站在你的角度上看问题,学着站在别人的角度上遇到这种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4.保持好奇心和激情,多跟别人沟通。
压力大的时候需要更好的释放自己,比如说和好友交流,认识新朋友、多和同事沟通,社交对于职场人来说是很重要的,适当的玩乐更有助于释放压力。
对任何事情都千万不能丢掉好奇心和兴趣,这样你才能重拾工作中和生活中的激情,更好的去面对工作生活。
裸辞蚁族橡皮人职场七宗罪*导语:蚁族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代表着年轻人,特别是高校毕业刚步入社会不久的职场新人们的一种典型生存状态。
他们和蚂蚁有着相似的特点:高智、弱小、群居。
各个城市的蚁族聚居人群数量都相当惊人。
*一、蚁族蚁族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代表着年轻人,特别是高校毕业刚步入社会不久的职场新人们的一种典型生存状态。
他们和蚂蚁有着相似的特点:高智、弱小、群居。
各个城市的蚁族聚居人群数量都相当惊人。
镜头一:今年6月毕业于武汉大学的苏小姐,目前是街道口阜华大厦内一家广告公司的职员。
拿着1500元左右的薪水,和朋友合租在位于杨家湾附近的民宅。
几乎每个月都是月光族,但小苏依旧心怀梦想。
*点评:蚁族有三大优点,一是乐观、热情,具有执著不懈的精神;二是内在进取较为明显;三是成就动机很强,但光有梦想和热情是不够的,需要掌握必备的职场生存技巧和方法,勤于学习、善于沟通,积极融入职场。
*二、逃离北上广2010年,一些白领旗帜鲜明地喊出了逃离北上广的口号,并在一线城市的白领中迅速传播。
在北京、上海、广州这三大城市,因高房价、就业难、生存压力大等诸多原因,许多白领纷纷想要逃离,转到二三线城市或回老家发展。
镜头二:放弃上海超万元的月薪,带上妻子、孩子一起回到武汉来生活。
这种选择,对于白领鄢先生而言是蓄谋已久。
今年8月,他们一家回到武汉,在光谷购房,并各自找到工作,开始了在武汉的新生活。
点评:不管是在一线还是二三线城市生活着的人们,对于城市间的迁徙不可随波逐流,盲目而为。
职场人士在选择城市、企业、职业时,或是在创业时选择地域、目标、时机时,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作出正确的抉择。
*三、橡皮人橡皮人的概念引发了广大都市人的强烈共鸣,如果你发现自己曾经敏锐的触觉已经变得迟钝、对于职位的上升与工资的提高失去了过多的期待、上司的赞赏与鼓励总与你绝缘、对同事过激的抨击无动于衷或许,你也是广大橡皮人族群中的一个。
镜头三:大学毕业已经八年的秦荷,将橡皮人的十条准则与自己一一对号,发现其中有九条很符合自己。
不做职场“橡皮人”小施进入职场已经有四年了,大学本科毕业后,她一直在国企做一名程序员,每天的工作是写代码。
刚毕业的时候,她也雄心勃勃,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着各种各样的规划,“争取在五年后做到项目leader。
”她曾为自己制订了这个目标,但这个目标却离她越来越远。
她坦言,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令她没有跳槽的勇气,而晋升无望的现实又慢慢吞噬着她的激情和梦想,这种麻木的情绪甚至影响到她的日常生活中。
小施其实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一种叫“橡皮人”的社会人格里了。
《橡皮人》是王朔1986年发表的小说,今天这个词在职场中的注解是那些“没有神经,没有痛感,没有效率,没有反应”的员工。
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与美国精神分析学家提出的“职业枯竭”(job burnout)有关,它表现为情绪枯竭、才智枯竭和价值枯竭。
“橡皮人”通常在职场中摸爬滚打多年,其中不少从事着稳定、收入较好的职种,如公务员、医生、教师、银行职员等。
他们会面临着较为枯燥的工作内容,各种晋升的障碍,因为稳定的工作环境而恐惧改变、缺乏斗志,也有不少“橡皮人”因为对自己定位不明确,认识不深,导致在工作中不自信,不快乐,情绪萎靡,“荣辱不惊”。
橡皮人要走出职场“七年之痒”的困境,便是要摆脱这种麻木的精神状态。
“橡皮人”首先应该使用各种方式令自己重燃斗志,不妨可以阅读一些励志书籍,自我休养类能帮助人如何更清醒地认识自己,如何享受快乐,而人际交往类则建议了许多为人处世之道,这些内容对工作和做人都很有帮助,挑选一本适合自己的细细的读,相信会有不少收获。
如果时间允许,也可以去一些免费的励志沙龙听听讲座,这种沙龙在各个城市都有很多,通常定期举办,好处是可以和专家做现场的沟通,也能认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
若图便捷,在网络上收看视频讲座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台湾很红火的李欣频《十四堂人生创意课》就是一个例子。
“橡皮人”也可以考虑开始培养一些爱好,如旅行、豢养宠物、园艺、烘焙、手工、书法、钓鱼、游泳等较为缓慢、养心的活动,既可以从微小的日常细节中发掘生活的美好,又有益于身心的舒适、健康。
不做职场“橡皮人”不做职场“橡皮人”你是不是觉得即使一年没受到领导任何表彰,也觉得无所谓?你是不是无论大小会议都要走神?那你很可能蜕变成职场“橡皮人”。
“橡皮人”工作倦怠,做事没有效率,对上司的批评和表扬都显得“无所谓”,对工作和所在的单位没有荣誉感,也没有耻辱感。
这些“橡皮人”虽然不是坏员工,但像升迁这种事基本也轮不到他们,不管职场新人还是老人都要避免成为“橡皮人”,要脚踏实地,有勇有谋有智慧地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
案例:提拔无望不再做“拼命三郎”“‘橡皮人’是我们最害怕的,这样的人不仅自己消极怠工,也会带动周围的人,影响别人的工作积极性。
”南京彼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销售部总监钟进科讲诉了这样一个案例。
今年已经30岁的小李是公司的老员工了,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她是满腹热情,任劳任怨。
由于公司人员少、任务重,刚工作的时候她便包揽了手机信息、汇报材料、打扫卫生、跑腿打杂等所有活计,还要按时完成领导交代的其他任务。
“那时候‘被加班’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了,有时候人家都下班了,我还在办公室整理材料,中午基本上都没有休息过,但是从工作到现在已经四年多了,我还是维持在原来的职位,一点也没有变化,有时候同事朋友也打趣我,那么拼命地工作是何苦呢?何必非得着急提拔呢。
”小李苦笑着说,“没办法,我就在这儿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了。
”现在,小李机械地上班、下班,“两点一线”。
没有太大的追求,随遇而安,梦想对她来说已经“一钱不值”了。
HR讲堂:要及时对职业规划作出调整“‘橡皮族’在工作压力、职场不公下渐趋麻木,是目前职场比较典型的一类人群。
‘橡皮化’虽然不会产生直接的恶劣后果,但从长远来看,不利于个人职业前景,进而也可能影响企业的运营效率。
”钟进科说,没有清晰的职业定位和职业规划做“航标”,职场人在面对工作困惑时不是乱跳槽,就是“死守”不动,守株待兔。
问题只会不断重复出现。
“没有谁可以一成不变地捧着金饭碗。
换句话说,未雨绸缪才是职场人时刻应作的准备。
职场橡皮人:没有神经、没有痛感、没有效率
关于职场橡皮人的话题已经很多了,在所发表的各种言论中,最着名的大概是下面这段话了:“我们认为,最糟糕的员工莫过于这种,他们没有神经,没有痛感,没有效率,没有反应。
整个人犹如橡皮做成的,力度小了他根本不在乎,力度大了,他还会反弹一些不满过来。
对付这种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拉开门,请他走开,在你的视线中消失。
永远消失。
”
这是一位具有相当知名度的老闆的真心话。
他对于橡皮人的定性描述也是非常到位。
站在老闆的角度,这类员工真的相当的可恶,不但不积极创造价值,还起着相当的迟滞作用,延缓甚至是阻碍公司的效率与效益。
但是,这段话是否也是很无奈的呢?假如我们的老闆能全面、彻底、干净、迅速的让公司里的橡皮人全部从视线里消失,或许上面那段话就是另外一种说法了。
或许,橡皮化已不是职场里的个别现象了,他看到的橡皮人只是少数,他看不到的具有橡皮心的人更多。
再退一步说,任何一位职场新人可能都不是橡皮人,可能他们在行为和性格上只是有些橡皮人的特点,但是从他们的愿望来讲,绝不想成为一名橡皮人的。
因为,没有谁希望被老闆讨厌,更不情愿被老闆踢掉。
但是,在进入职场2到5年后,非常不幸的是很多人橡皮化了,于是他们成为老闆驱逐的对象。
几乎所有的评论都把矛头指向了员工,几乎所有的专家都把责任推给了员工,几乎所有的老闆都以极高的姿态表明,橡皮人的悲惨下场是因为他们自掘坟墓。
那么,谁会主动的为自己挖一座坟墓呢?是谁又让他们在进入职场几年后变成了橡皮人?。
[励志作文]拼搏奋斗的作文10篇拼搏奋斗的作文10篇人一辈子不会因为失败而后悔,却会因为没坚持下去后悔,坚持也许会让我们遍体鳞伤,但我们依旧期待拼搏后获得成功的喜悦。
在我们周围,不知道有多少人把自己的失败归根于遇到的困难,却忘记别人不知多几倍的付出与努力才换来成功。
“三分钟热度”的人注定失败,一事无成,还怪命运不济,那是因为做什么事都不能坚持,害怕失败。
而人与人的差距可怕在这,成功的人总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坚持,他们把别人觉得的难以完成的事当做习以为常。
看看自己生活的圈子,优秀的人挺多,羡慕之余只能感慨天才的基因没在自己身上。
可是你仔细想过吗?那些比你聪明的人,睡得比你晚、起的比你早,还学的比你认真!你呢,仍在抱怨:这题太难了,好困,睡一会儿有了状态再写吧。
诸如此类的话,就不要在想为什么自己为什么不优秀了。
现实是残忍的,你不努力就只能做一条咸鱼!前段时间疫情肆虐时,我看到一则关于衡水中学的报道,这时我才更加清楚的明白,我与他们的差距。
衡水学生早上五点起床晚上十点睡觉,只放月假,一次不超过24小时,寒暑假不超过两周,清明五一等假日直接不放。
平时不碰手机电脑,但凡一点时间都拿来看看书。
从衡水中学出来的北大学霸金炎霏说:大家不要把我们过于妖魔化,衡中的孩子只是很努力而已。
努力?是了。
不是所有的衡中学子都是天才,他们的努力与回报是成正比的。
成功势必需要付出点代价才能得到,而学习算是通往成功的一条捷径吧。
你的努力决定着你的未来,你在什么样的环境,决定你碰到什么样的人,看到什么样的风景。
人生的拐点就那么几个,只有抓住机会,才能过你想要的生活。
也许现在的你很苦很累,请你坚持下去,你现在的努力会在将来得到结果。
这也是我们为之奋斗的意义。
愿我们不负韶华,不悔青春!有阳光的地方就有你的陪伴,因你而骄傲,因我而相伴。
――题记如果说人生像一棵树,那你就是我人生大树的片片绿叶;如果说人生像一杯咖啡,那你就是我苦涩后的甘甜享受;如果说人生像是一次飞翔,你一就是我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不做职场中的橡皮人——解析职场倦怠症文/ 谷蕾橡皮人,最早出现在王朔的小说里,说的是一群自我迷失的都市年轻人,他们“行尸走肉、寡廉鲜耻、没有血肉、没有情感、丧失了精神生活”。
如今,橡皮人出现在职场中,有了新的含义,他们是写字楼里这样一群人,没有痛感、没有效率、没有反应,不愿接受任何新生事物、对批评表扬无所谓、甚至没有耻辱和荣誉感。
工作中的你“倦怠”了吗?职场中的橡皮人,他们其实是患上了“职场倦怠症”,又称“职场枯竭症”,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上班族在工作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这和肉体的疲倦劳累不一样,更多是缘自心理的疲乏。
出现职场倦怠症状的上班族,他们都有一些共同的表现,例如没有工作热情,感到自己的感情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忽视的态度,对工作敷衍了事,行为怪僻,提出调休申请等;个人成就感降低,并伴有工作能力体验和成就体验的下降,认为工作不但不能发挥自身才能,而且是枯燥无味的繁琐事物;健康状况不如以前,经常会出现头痛、胃痛、肌肉酸痛等一些症状;出现莫名其妙的疑神疑鬼,比如老怀疑自己生病了,不停地去看医生;日常生活习惯发生转变,该吃饭的时候吃不下,该睡觉时又失眠;工作中情绪不稳定,对人际关系敏感,遇事容易着急发火。
北师大心理学教授许燕认为,职场倦怠的出现都是经历了一个过程,大概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工作蜜月期——有充足的精力,对工作满意度较高;工作适应期——接受工作内容的高度重复性和工作环境的单调乏味性;工作挫折期——出现身心失调的不健康病症,自信心受到威胁;工作淡漠期——无法继续工作,出现严重心理衰竭状况,对周围人和事极端冷漠。
如果你不确定自己是否出现了职场倦怠现象,那么不妨用下面的测试检验一下。
职业倦怠测试【测试要求】请参与测试者看懂题意后马上作答。
1、你是否感觉工作负担过重,常常感觉难以承受,或喘不过气来?A 经常B 有时候会C 从来不会2、你是否感觉缺乏工作自主性,老板让做什么就做什么?A 经常B 有时候会C 从来不会3、你是否认为自己基本上待遇微薄,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A 经常B 有时候会C 从来不会4、你有没有觉得组织待遇不公,常有受委屈的感觉?A 经常B 有时候会C 从来不会5、你是否在工作上常发生与上层不和的情况?A 经常B 有时候会C 从来不会6、你是否觉得自己和同事相处不好,有各种隔阂存在?A 经常B 有时候会C 从来不会7、你是否经常在工作时感到困倦疲乏,想睡觉,做事无精打采?A 经常B 有时候会C 从来不会8、你是否以前很上进,而现在却一心梦想着去度假?A 经常B 有时候会C 从来不会9、你是否在工作上碰到一些麻烦事时急躁、易怒,甚至情绪失控?A 经常B 有时候会C 从来不会10、你是否在用工作餐时感觉没食欲,对美食也失去兴趣?A 经常B 有时候会C 从来不会11、你是否对别人的指责无能为力,无动于衷或消极抵抗?A 经常B 有时候会C 从来不会12、你是否觉得自己的工作不断重复,单调乏味?A 经常B 有时候会C 从来不会【计分及分析】选A得5分B得3分C得1分总分为12—20分:很幸运,你还没有患上职业倦怠症,工作状态不错,继续努力。
“我刚刚成年,便已饱经沧桑。
”这是1986年,王朔在他的小说《橡皮人》中一句很有沧桑味儿的话。
“上班其实很短暂,电脑一开一关,一天过去了。
”2010年,这个流行职场的QQ签名同样沧桑味扑面。
“橡皮人”,这个20多年前由王朔创造的新鲜名词,如今又再一次成为网络热词。
前不久,《新周刊》做过一个关于“橡皮人”的专题策划,对“橡皮人”的定义是:他们没有神经,没有痛感,没有效率,没有反应。
整个人犹如橡皮做成的,是不接受任何新生事物和意见、对批评表扬无所谓、没有耻辱和荣誉感的人。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对4734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1.0%的受访者确认身边存在“职场橡皮人”,其中14.2%的人表示有“很多”,41.8%的人表示“比较多”。
参与调查的人中, 80后占49.5%,70后占34.0%;80.3%的人是职场人士。
“橡皮人”,与其说已成为一种职场状态和生活状态,不如说更是一种社会状态。
而造成“橡皮人”的原因,肯定是多种多样的。
“橡皮人”为何无处不在?它反映出一个社会问题这是一组很容易解读,也很少会有人提出质疑的调查数据。
因为这些数据,真实得如同我们亲身参与了这样一次调查。
调查显示,77.4%的人认为“橡皮人”出现的原因,是自己“无力改变现实”;73.0%的人认为是“升职无望”;69.9%的人选择“对工作丧失兴趣”;52.9%的人表示是“办公室政治的影响”;38.5%的人表示人们“过于注重追求财富地位,忽略内在精神追求”。
美国作家格林写过一篇小说《一个枯竭的案例》,讲一个建筑师功成名就后身心俱疲,最后只有逃到非洲森林。
美国精神分析学家随后提出了“职业枯竭”这个概念,这似乎类似于“橡皮人”的病症?情绪枯竭、才智枯竭、生理枯竭、价值枯竭,既去人性化,也无成就感。
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士沦为“橡皮人”,这是个体的困惑和无奈,也是社会的困惑和无奈。
社会学家佟新分析道:“橡皮人”的出现,一定不光是个人的问题,而是工作环境、群体关系……等,都出了问题。
橡皮人为何无处不在?橡皮人,顾名思义,像橡皮做成的人。
因此橡皮的特点成了他们的特点,比如没有痛感,没有效率,对批评表扬无所谓,逆来顺受,神经麻木。
在各行各业中,都会有橡皮人的存在,特别是在公务员系统中尤为突出。
在改革之后,职业转变,原有的优势和弊端也一并随之转改。
国家对职业的定位xxxx,如果按此标准对照,现在的职业人员是存在较大问题和不足的,传统的旱涝保收、随大流、混日子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学习能力差、业务技能不熟究其原因。
首先是自身观念固化,缺乏进取心。
橡皮人在刚入职时并不是如此。
他们有过梦想,有过拼搏,但日子一久,三五年之后,他们经受到各种磕碰打击,同时面临家庭压力,失业风险,因此他们害怕失去现在所拥有的,所以也开始变得圆滑,变得逆来顺受,即便有了机会也不敢去尝试。
在失去了机会之后,又会抱怨自己曾经的怯弱与悔恨。
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并在其中沉沦,无法自拔。
其次,是社会环境的影响,缺乏自身定力。
社会是不公正的,当身处公务员岗位或者其他某个系统时,由外面的人变为系统中的一个点,虽然获得了保护,但也失去了很多机会,特别是看到身边的人每天喝茶看报后,会感到前途渺茫,进步空间小,因此慢慢的被同化,沦为其中的一个分子。
他们在面对这种环境时没有保持住自身的理想信念,忘掉了初心,因此,也不可避免的被社会的熔炉所炼化。
第三,他们沉醉于自己的世界,不能跟上时代。
橡皮人中不乏优秀的人,他们获得过骄人的成绩,有过丰富的经验,甚至于追求完美。
若从这几个方面看,他们似乎是成功者,但事实上,他们因成绩而失去动力,因经验而不能接受别人,因追求完美而不切实际,种种原因都让他们活在自己的世界之中。
在面对瞬息万变的时代时,他们不愿意学习,不愿改变,因此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时代的牺牲品。
橡皮人既然无处不在,我们自身是否也是一个橡皮人呢?面对利益时的无能为力,面对诬蔑时的千夫所指,面对吃亏时的忍气吞声,所谓的成熟变成了所有的借口,有了这个借口后,我们便可以像鸵鸟一样,埋下头来保护自己,心安理得的过着自己的小日子,长此以往,我们不也成了橡皮人了吗?当我们回首时可曾发现,曾经的你依然在现今的世界中让人艳羡,而现在的你却被时代远远的抛下,无能为力。
橡皮人是什么意思_职场橡皮人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不知道橡皮人是什么意思,本期乔布简历小编将为大家介绍的就是职场橡皮人的概念,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所谓橡皮人,是借用橡皮反弹力强、顽固的特性,来形容那些我行我素,不接受任何新生事物和意见,对于批评表扬无所谓,没有耻辱和荣誉感的人。
而职场橡皮人就是没有神经、没有效率、没有反应、没有痛感,整个人犹如橡皮做成的,是不接受任何新生事物和意见,对批评表扬无所谓,没有耻辱和荣誉感的职场人。
职场橡皮人是怎样一个状态呢?
1、自以为是,软硬不吃:职场橡皮人不在乎别人的任何看法和质疑。
然而在推行团队化工作的今天,哪怕是橡皮人也无法对抗那么多反对意见。
2、硬壳里面的脆弱人:其实越是自卑的人就越需要自我保护,来保证自己不是弱者,而“橡皮质”的外壳强度和韧性无疑成了自卑者最佳的选择。
3、百无聊赖万事空:职场橡皮人一般都失去了所有的目标和激情,觉得工作真是无聊透顶,没有任何一个点能激发兴趣。
4、心中有火,面上成霜:职场橡皮人对职场中不如意不公平的事情心里恼火,恼火不能化解便反击,而反击无效的时候,只有听之任之,用沉默来表示一种无声的对抗。
乔布简历小编认为,对于职场人而言,橡皮人虽然不是一种病,但一旦成为了职场橡皮人,肯定是前途堪忧了。
小伙伴们在职场中一定要常保热情,才能更上一层楼~
本文来源简历/knowledge/articles/5618ce090cf25c0c9cecde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