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职场热词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2
2010年职场十大热词2010年的职场风云变幻,大事件、新现象、新观念层出不穷,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每一个职场人。
今天我们将对2010年中国职场的十大热词进行了全方位的盘点。
相信,在这些具有标志意义的热词中,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蚁族“蚁族”——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代表着年轻人,特别是高校毕业刚步入社会不久的职场新人们的一种典型生存状态。
他们和蚂蚁有着相似的特点:高智、弱小、群居。
根据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和西安等城市研究调查,各个城市的“蚁族”聚居人群数量都相当惊人。
2010年,蚁族群体广受关注,深度报道屡见报端。
专家点评:“蚁族”有三大优点,一是乐观、热情,具有执著不懈的精神;二是内在进取较为明显;三是成就动机很强。
但,光有梦想和热情是不够的。
职业选择经历是从模糊的空想走向客观的现实。
金斯伯格说过,职业在个人生活中是一个连续的、长期的发展过程。
“蚁族”们或许在入职之初的起跑线上稍显落后了一些,但凭着一股韧劲,迎头赶上,加强个人职业规划,掌握一些必备的职场生存技巧和方法,勤于学习、善于沟通,积极融入职场,相信小小“蚁兵”终有一天也能成长为企业大将!逃离北上广2010年,一些白领们旗帜鲜明地喊出了“逃离北上广”的口号,并在一线城市的白领中迅速传播。
在北京、上海、广州这三大城市,因高房价、就业难、生存压力大等诸多原因,许多白领纷纷想要逃离,转到二三线城市或回老家发展。
来自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调研则显示,苏州、重庆和深圳等二线城市的就业前景将好于一线城市。
在大城市打拼了多年的白领真的很累!辛苦赚钱,为家打拼,攒钱的速度远跟不上房价的飞涨,而要在大城市“定居”的梦似乎越来越渺茫。
是迁是守,到底如何抉择?成为了今年中国职场的热议话题。
专家点评:一线城市巨大的生存压力使得国内人才的流向出现了“回流”——从一线城市回流至二三线城市。
不过,不管是在一线还是二三线城市生活着的人们,对于城市间的迁徙不可随波逐流,盲目而为。
职场热词与误区职场晋升中五个认识误区在工作一年后,公司里有几个职位虚位以待,你是候选人之一,可是晋升没有你的份,甚至比你晚进公司的人都获得了提升。
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你身上,你应该好好反省自己。
那么,怎样才能引起别人(特别是上司)的注意而不错过下一次机会呢?以下是五个妨碍你在获得应有回报的认识误区。
误区之一:人们应当知道我是名勤奋工作的员工做一名勤奋工作的员工并不意味着你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你还得时不时为自己吹吹。
你最近是否因为工作出色而获得过表扬?那么就找个方式让上司在公司的时事通讯或者公告牌上认可你的成功。
给自己买一条好的、一只好别针或是一条好的领带,作为这一成功故事的纪念物。
当别人对这些东西发表评论时,别忘了告诉他们这些东西背后的故事。
误区之二:上司当然知道我想升迁你不说出来,上司怎么会知道你的想法呢?花一些时间构思改进工作的计划,找机会跟上司会面,陈述你的目标。
在得到上司的支持之前,不要结束会面。
“您愿意帮助我吗?”这是在这种会面必须问及的关键性问题。
并不是因为上司乐于听到这样的问题而投其所好,而是因为,如果你想进步,上司的支持通常是必不可少的。
误区之三:同事是我最好的朋友,(他)她不会和我新职位事情并不如你所想如果新职位的报酬比目前提高了10%-20%,人们通常就会去竞争它。
记住,办公室可不是馆,公事总是排在友谊之前。
尽管很喜欢同事,你也要专注于工作,不要因为无价值的闲聊而分散了精力。
别人可能会在你漫不经心当中抓住了机会。
误区之四:获知新职位的惟一途径是看人事公告通过办公室传言,你能够知道几乎所有的事情。
如果你不加留意,就有可能错过重要的信息。
你可以借出入其他部门办公室的机会与人寒喧。
“嗨,周末过得怎么样?”用这样的问题开头,可以很容易地与别人沟通。
但要记住,不要逗留过长的时间。
那样别人会误解你不努力工作,是一个四外游荡的“包打听”。
误区之五:如果与别的经理接触过密,我的上司将会感到威胁如果你的上司没有干好工作,他(或她)是会感到有威胁。
2020年度十大流行语作者:廖鹏来源:《作文周刊·高二读写版》2021年第19期文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2020年12月4日,《咬文嚼字》公布2020年度十大流行语:①人民至上,生命至上;②逆行者;③飒;④后浪;⑤神兽;⑥直播带货;⑦双循环;⑧打工人;⑨内卷;⑩凡尔赛文学。
材料二:评选流行语,不仅是在向社会推荐一个词语,也是在向社会推广词语所反映的价值观。
十大流行语或反映时代特征,或弘扬社会正能量,或引导语文生活,充分体现了所选热词的“社会学价值”及“语言学价值”。
在十大流行语中,哪些令你印象最为深刻?哪些最能彰显“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哪些能折射社会现实和时代特色?哪些能引起你的反思?请选择两到三个流行语,充分考虑其联系,结合生活实际,以高二学生小明的身份,给《咬文嚼字》杂志的黄编辑写一封信,说说它们入选的理由,谈谈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脱离材料范围和含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意简析审题立意时,要充分考虑所选的流行语之间的联系。
可根据概念之间的关系来进行归类。
概念之间的关系主要分为同一关系、对比关系、条件关系、递进关系等。
(1)同一关系(相同或相似),如:②④、⑥⑦、④⑧等。
(2)对比关系(相反或相对),如:④⑤、②⑩、④⑨等。
(3)因果关系、条件关系,如:①②等。
参考立意:(1)“逆行者”和“打工人”都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奋斗,实现自我价值。
(2)“后浪”和“神兽”,青春就是他们的财富,要努力实现青春的价值。
(3)“逆行者”“后浪”“打工人”,无论身处什么年龄、从事什么职业,拼搏进取是共同的主题。
(4)“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逆行者”,体现出民本思想与责任担当精神。
(5)青年女性的时代价值:“飒”“后浪”。
(6)经济话题:“直播带货”“双循环”。
瑰丽如珠者是担当与自强廖鹏尊敬的黄编辑:您好!我是一名高二的学生,我叫小明。
《咬文嚼字》2019十大流行语摘要:一、《咬文嚼字》2019十大流行语的背景与意义二、具体流行语的介绍1.柠檬精2.9963.硬核4.融梗5.霸凌6.佛系7.甩锅8.巨婴9.杠精10.打卡三、流行语对社会的影响正文:《咬文嚼字》作为我国著名的语言类杂志,每年都会评选出年度十大流行语,旨在反映我国社会风貌和语言变化。
这些流行语不仅体现了时代特色,也是人们日常交流中的重要元素。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2019年的十大流行语及其背后的意义。
1.柠檬精“柠檬精”一词源于网络,用来形容那些看到别人成功或幸福时心生嫉妒的人。
这一流行语反映了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也提醒我们要保持平和的心态。
2.996“996”是指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的加班现象。
这一流行语揭示了当今职场普遍存在的过度劳累问题,引发了社会对劳动权益的关注。
3.硬核“硬核”原指音乐风格,后引申为形容某人或某事非常坚定、执着。
这一流行语表达了人们对勇敢面对挑战和追求梦想的赞美。
4.融梗“融梗”是指在创作过程中借鉴其他作品中的元素。
这一流行语引发了关于创意与抄袭的讨论,强调了尊重原创的重要性。
5.霸凌“霸凌”原指学校中的欺凌现象,后泛指在各种场合中对他人的恶意欺凌。
这一流行语提醒我们要关注和抵制各种形式的霸凌行为。
6.佛系“佛系”形容一种不急不躁、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
这一流行语传递了人们在快节奏生活中寻求心理安慰的愿望。
7.甩锅“甩锅”是指把责任推给别人。
这一流行语揭示了人们在面对问题时逃避责任的心态,提醒我们要勇于承担。
8.巨婴“巨婴”指那些缺乏独立能力、过分依赖他人的成年人。
这一流行语表达了人们对家庭教育和社会责任的关注。
9.杠精“杠精”是指那些喜欢在网络上与人争论、抬杠的人。
这一流行语提醒我们要理性看待网络言论,避免无谓的争论。
10.打卡“打卡”原指在各种场合签到,后泛指完成某项任务或目标。
这一流行语反映了人们在追求进步和自律方面的愿望。
2023人力资源热词、流行语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与创新2023年,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将迎来一系列新的热词和流行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才管理的日益重要,人力资源管理也在不断创新和实践中迎来新的变革。
在这个大背景下,如何有效管理和利用人力资源成为各行各业所面临的重要挑战和机遇。
1. 弹性工作制度2023年,弹性工作制度将成为人力资源管理中备受瞩目的热词。
随着互联网和智能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实行灵活的工作制度,允许员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安排工作时间和地点。
这种弹性工作制度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生产效率,同时也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2. 精准招聘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精准招聘将会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趋势。
通过分析和挖掘海量的人才数据,企业可以更加精准地匹配人才需求,提高招聘效率和成功率。
精准招聘不仅使企业能够更快速地找到适合的人才,也能够让求职者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
3. 知识管理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2023年,知识管理将成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流行语。
企业需要建立起科学有效的知识管理体系,将零散的知识资源整合起来,以促进创新和提高组织的学习能力。
4. 职业生涯规划随着人们对个人发展需求的不断提升,职业生涯规划也逐渐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热门话题。
企业需要与员工共同制定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员工提供发展机会和培训支持,以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职业满意度。
二、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人力资源管理者,我深刻理解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认为弹性工作制度的实施可以更好地平衡员工的工作和生活,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幸福感;精准招聘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找到适合的人才,为企业发展打下人才基础;知识管理能够有效整合和传承企业的知识资产,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职业生涯规划则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企业培养更多的人才。
2023年的人力资源管理注定将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一年。
★备战2021年高考作文之社会热点素材主题梳理09:2020年度十大网络热词主题导读:【最美时评文】【主题及阐释】【思想火花点】【最美时评文】“年度十大热词”是进行自我反思的一面镜子(题目即观点,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年度热词”的作用)为了探究青年的精神世界,《青年文摘》日前盘点了2020年度十大热词:逆行者;云监工;打工人;尾款人;后浪;集美;工具人;网抑云;双节棍;专业团队。
(11月10日央广网)(开篇由《青年文摘》日前盘点了“2020年度十大热词”进入话题。
)每到年终岁末,都会有各种各样版本的“年度十大热词”。
这些热词既丰富了社会语言的表达形式,也为捕捉社会变迁、打捞现实心态提供了一个渠道。
面对“年度十大热词”,我们要从中“读懂年轻人的现实焦虑,看到蕴藏其间的积极心态”,更好地把脉这个变动不居的时代。
(盘点“年度十大热词”的意义:折射出社会变迁和现实心态。
)“打工人”以自嘲为主,也有自矜的意味。
生活不易,成年人既要在职场承受着压力和竞争,也要承担着来自家庭的重担;既向往“诗和远方”,也不得不维持生计、为更好的生活打拼;既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又不得不受到现实的制约和束缚。
以苦中作乐为精神内核、通过黑色幽默的方式来进行调侃,“打工人”得到了职场人士的强烈共鸣。
在一个工具理性盛行的时代里,忽略和漠视对方的利益诉求和情感需要,将对方当成一个没有情绪情感的“工具人”,毫无节制地要求对方付出、无所禁忌地利用对方却不能平等地对待对方;“工具人”的背后,隐伏着一些年轻人的情感需要被压抑、利益诉求没有引起重视的尴尬现实。
说到底,人并非麻木冰冷的机器,而是有着复杂思想和情感的生命个体。
伴随着市场化和商品化进程,深受消费主义浸润的一些年轻人,即使买中带泪,也要“买买买”。
付完定金欠下尾款的“尾款人”,终究要为自己买单。
网购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刺激一些年轻人的消费欲望;只有形成理性、成熟的消费文化,年轻人才不会被网购所裹挟,才能从消费主义建构的“文化枷锁”中解脱出来。
十大网络流行语解释在网络时代,网络流行语可以称之为最具代表性的语言界网红,一旦出现就会霸占微信朋友圈、横扫微博话题榜,刷屏程度让人惊叹。
网络风云瞬息万变,新兴词语也是层出不穷。
1、供给侧火爆指数:2015年1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此后,供给侧成为高频词。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前景令人期待。
2、工匠精神火爆指数:工匠精神本指手艺工人对产品精雕细琢、追求极致的理念,即对生产的每道工序,对产品的每个细节都精益求精,力求完美。
2016年《政府工作展示》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一词迅速流行开来,成为制造行业的热词。
不仅制造行业,各行各业都提倡工匠精神。
于是,使用范围扩展,任何行业、任何人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精神,都可称工匠精神。
3、小目标火爆指数: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接受电视专访时表示:想做世界首富,这个奋斗的方向是对的,但是最好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如我先挣它1个亿。
深受震动的网民纷纷转发视频图片。
小目标这个词语的走红,意思正好与本义相反,指的是普通人难以达到的大目标,甚至是一辈子无法企及的目标,其中满含网民的娱乐、自嘲精神。
4、洪荒之力火爆指数:2016年8月,中国选手傅园慧在里约奥运会女子100米仰泳半决赛中杀出重围、晋级决赛。
赛后接受媒体采访时,她以一句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啦红遍神州。
语言学者指出,洪荒本指混沌、蒙昧的状态,借指远古时代。
如今,洪荒之力被频频使用,多用来形容超乎想象的巨大能量,也显示国人在过去一年中状态很拼。
5、吃瓜群众火爆指数:现实生活中,人们常一边嗑着瓜子,一边听人闲聊。
在网络论坛中,人们发帖讨论问题,后面往往有一堆人排队跟帖,或发表意见,或不着边际地闲扯。
今年10大流行语-回复题目:今年10大流行语—揭秘当下社会热词背后的意义引言:每一年的流行语都是社会发展和文化融合的产物,是时代变迁和人们心态演进的真实写照。
2021年,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日益深入,我们目睹了一些独特而有趣的流行语语出惊人,引发众多讨论和思考。
本文将带您一步一步深入探索今年十大流行语背后的真实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当下社会的热点话题。
第一流行语:"宅经济"宅经济被广泛应用于疫情期间,指代人们在家工作、学习、购物和娱乐等日常活动。
在这个流行语背后,反映了疫情对于传统模式的冲击,也是数字化时代推动下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第二流行语:"躺平"躺平是指年轻人追求自我放松和减压的一种心态。
这一现象背后,彰显了当下社会对于个体压力释放的渴望,同时也提醒着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年轻人成长的问题。
第三流行语:"知识付费"知识付费是指通过支付一定费用获取特定领域知识和技能的行为。
这一概念的兴起,反映了人们对于教育、培训方式的需求变化,以及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蓬勃发展。
第四流行语:"碳中和"碳中和是指通过减少和抵消碳排放来达到碳排放零增长的目标。
这个流行语背后,折射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也反映了社会对于环保行动的迫切需求。
第五流行语:"IP经济"IP经济是指从影视剧、动漫、文学作品等衍生出的商业价值链。
这一概念的涌现,代表着文化创意产业的持续发展,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
第六流行语:"社交距离"社交距离是指为了避免疾病传播而保持一定距离的行为。
这一概念的兴起,引起了人们对于社交互动和人际关系的重新思考,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
第七流行语:"三零车"三零车是指采用电动、自动驾驶和共享模式的新型交通工具。
这个流行语背后,凸显了科技进步对于交通领域的深远影响,展示了人类对于未来出行方式的向往。
2010年中国职场十大热词作者:来源:《软件工程师》2010年第12期2010年的职场风云变幻,大事件、新现象、新观念层出不穷,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每一个职场人。
日前,向阳生涯管理咨询集团集结专家团队,对2010年中国职场的十大热词进行了全方位的盘点。
相信,在这些具有标志意义的热词中,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 蚁族“蚁族”——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代表着年轻人,特别是大学毕业刚步入社会不久的职场新人们的一种典型生存状态。
他们和蚂蚁有着相似的特点:高智、弱小、群居。
根据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和西安等城市研究调查,各个城市的“蚁族”聚居人群数量都相当惊人。
2010年,蚁族群体广受关注,深度报道屡见报端。
专家点评:顶级就业力专家、向阳生涯CCDM职业规划导师闫岭认为,“蚁族”有三大优点,一是乐观、热情,具有执著不懈的精神;二是内在进取较为明显;三是成就动机很强。
但是,光有梦想和热情是不够的。
职业选择经历是从模糊的空想走向客观的现实。
金斯伯格说过,职业在个人生活中是一个连续的、长期的发展过程。
“蚁族”们或许在入职之初的起跑线上稍显落后了一些,但凭着一股韧劲,迎头赶上,加强个人职业规划,掌握一些必备的职场生存技巧和方法,勤于学习、善于沟通,积极融入职场,相信小小“蚁兵”终有一天也能成长为企业大将!● 逃离北上广2010年,一些白领们旗帜鲜明地喊出了“逃离北上广”的口号,并在一线城市的白领中迅速传播。
在北京、上海、广州这三大城市,许多白领因房价高、就业难、生存压力大等诸多原因,纷纷想要逃离,转到二三线城市或回老家发展。
来自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调研则显示,苏州、重庆等二线城市的就业前景将好于一线城市。
在大城市打拼了多年的白领真的很累!辛苦赚钱,为家打拼,攒钱的速度远跟不上房价的飞涨,而要在大城市“定居”的梦似乎越来越渺茫。
是迁是守,到底如何抉择?成为了今年中国职场的热议话题。
专家点评:一线城市巨大的生存压力使得国内人才的流向出现了“回流”——从一线城市回流至二三线城市。
形容女生的流行词职场热词互联网时代,新词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
N连跳、犀利哥、杜拉拉、橡皮人、XX族、团购……每个新词都有出处,每个新词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这些词高度概括,形象生动,便于记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比如近期人民日报头版的一篇文章的标题就使用了网络新词“给力”。
我们在这里对频率较高的职场新词作一汇总,视为热词。
1.汉堡人才释义:指具备足够行业阅历、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持有至少一项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证书,却在跳槽中屡战屡败,得不到抱负职位和薪水的人。
这群人如同巨大的汉堡,外表光鲜,实际却没有多少“养分价值”。
影响:以用为本将是人才使用的方向,因此,注意真才实学、表里如一的职场人,才会有岗位、有机会、有前景。
同性词候选:π型人才:指至少拥有两种专业技能,并能将多门学问融会贯穿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π下面的两竖指两种专业技能,上面的一横指能将多门学问融会应用。
锂电板:指不断充电的上班族。
在这个变化的时代,充电、考证、在线学习,是锂电板们永不落伍的武器。
2. 橡皮人释义:他们没有神经,没有痛感,没有效率,没有反应。
整个人如同橡皮做成的,不接受任何新生事物和看法,对于批判表扬无所谓,没有耻辱感和荣誉感。
假如想改造他们,力度小了他根本不在乎,力度大了,他还会反弹一些不满过来。
影响:“橡皮人”就在我们身边,而且我们自己也可能间或进入“亚橡皮”状态,对工作缺乏热忱,对创新没有爱好,如此进展下去,很可能走到职业生涯的边缘,说不准下一刻,就会被扫地出门!同性词候选:三低同事:指低效率、低EQ(心情智商)和低工作热诚的同事。
此三类员工虽然不受欢迎,但他们仍可保住饭碗,依凭的就是少做少错、拍马屁、搞人际关系以及常常扮忙等伎俩。
计算机脸:计算机已经成为我们工作中不行缺少的工具之一,它让我们8小时之内须臾不行离开,8小时之外嬉戏、谈天还要与之相伴,长相守则心同相,越来越多的人长成了一张“计算机脸”,其特征是双颊松弛、颈部消失“火鸡纹”、额头与眼周长出皱纹。
60年职场热词作者:青青来源:《职业》2009年第10期为人民服务热行:1949~2009背景:“为人民服务”出自毛泽东在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会上的演讲。
是中国共产党各级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座右铭和行动口号。
影响:“为人民服务”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上至国家领导,下至基层的普通工作人员,履行职业职责的精神动力和衡量职业行为的最高标准,不论是计划经济时代还是走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
劳动最光荣热行:1959~1970背景:1959年10月26日,国家主席刘少奇握着劳动模范、掏粪工人时传祥的手说:“你掏大粪是人民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勤务员,这只是革命分工不同。
”当时的北京市市长万里自称是时传祥大弟子,到北京出差的人们,都以跟时传祥背过粪为荣。
影响: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历史,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主义建设热潮兴起,人们崇尚为社会做贡献,尊敬劳动,劳动光荣成为一种风气。
妇女能顶半边天热行:1953~2009背景:上世纪50年代,三八野外测量队、女子钻井队、女拖拉机手纷纷涌现,各行各业的岗位上都出现了女性的身影。
看到新中国女性取得的非凡成就,毛泽东不禁感慨:“妇女能顶半边天!”影响:新中国成立,提倡男女平等,女性在政治地位和劳动权上享有与男性同等的地位,从男女平等和女性发挥作用越来越大的形象化角度说,妇女确实顶起半边天。
但与此同时,女性的生理特点在一段时间内曾被忽视。
又红又专热行:1956~2009背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对高级专门人才有严格的要求,当时毛泽东要求“我们各行各业的干部都要努力精通技术和业务,使自己成为内行,又红又专。
”“文革”时期如果只有专业知识被称为“白专”。
影响:“又红又专”今天仍是我们选拔人才的标准,只是内涵和提法有了新的变化,现在叫做“德才兼备”。
既要有德,也要有才,两者兼备;两者绝非并列,德应放在才前。
上山下乡热行:1968~1978背景:1968年12月,毛泽东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当年在校的初中和高中生(1966、1967、1968年三届学生,后来被称为“老三届”),全部前往农村。
2020年十大网络热词
1..逆行者
逆行者,指的是疫情期间逆风前行的抗疫英雄们,包括医护人员、消防员、抗洪战士、志愿者等。
2.集美
集美,姐妹的谐音。
原是厦门市的地名,寓意“集天下之美”。
今年因为某快手主播把“姐妹”读成“集美”,由此成为网络热门称呼。
3..网抑云
网易云音乐因为评论区出现大量颓废、矫情的“伤痛文学”,被网友戏称为“网抑云”。
4.后浪
后浪,指年轻一代,因今年五四节前夕B站推出的演讲视频《后浪》刷屏而被广泛引用。
5.豪横
愿意为仗势欺人,出自电视剧《新世界》中小耳朵的口头禅,在网络走红后,引申为“豪气”“牛X”等新的含义。
6.凡尔赛文学
最早出自漫画《凡尔赛玫瑰》,指的是那些发大段文字,明着诉苦实际炫耀的内容。
7.打工人
打工人是职场人的一种自称,是成年人在职场在职场中的一种黑色幽
默,他们的内核是苦中作乐。
8.尾款人
是大家对双十一期间,付完定金的人的一种调侃,付完定金之后,都在等着付尾款,因此每个人都是尾款人。
9.年轻人不讲武德
出自太极大师马保国,在某次和年轻人王庆民的比试中,马保国被王庆民直接KO。
事后马保国控诉年轻人不讲武德,偷袭老人家。
10.家在四川
20岁藏族小伙丁真,凭借清澈的眼神和纯真的笑容,意外走红网络,为家乡四川旅游代言,引来了西藏等地“蹭热点”,凭一己之力,在微博上带动了全国旅游宣传。
2022年度十大热词盘点2022年快到了,这一年,我们用什么单词来形容它?它有什么热词?在这里我们盘点2022年度十大热词,来回顾这一年。
1.新:在2022年,“创新”一词将会受到广泛重视,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管理创新,都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正如有句话所说,“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希望2022年能够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创新成果,实现发展的目标。
2.智能:“智能”一词在2022年也将受到广泛关注。
通过智能化的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人们的生产力和效率,从而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
“智能”技术也将会在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和美好。
3.可持续发展:2022年,“可持续发展”一词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理解和接受。
它表明,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而不是一味的耗损,从而让环境更加优美,让未来的子孙更加美好。
4.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环保”一词在2022年也将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
在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当关心环境的保护,采取相关的措施来改善环境的污染,以及加强环境管理。
5.数字:2022年,“数字”一词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
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越来越重要,随时随地,我们都可以通过数字了解世界上正发生的事情。
因此,“数字”是2022年最重要的热词之一。
6.共享:2022年,“共享”一词将会受到更多的人的关注。
如果我们能善用共享,可以节省大量的资源,而且可以更好地分享服务,这将会给我们带来许多便利。
7.互联网:2022年,“互联网”这个词也将继续受到关注,因为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媒体,它不仅仅是技术发展的工具,更为人们提供了多种便捷的生活方式。
8.社交媒体:与互联网相关的,“社交媒体”也将在2022年受到更多的关注。
因为如今,社交媒体已成为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它不仅能助力企业的经营,更为个人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机会。
9.科技:2022年,“科技”将继续受到关注。
关注 / “打工人”成网络热词02No.2020年10月下旬,“打工人”一词火遍全网,不仅有各种段子和表情包在网上流传,就连朋友之间聊天,可能都会先问候一句:“你好,打工人。
”以往,人们总把农村人背井离乡到经济发达地区去工作的行为称之为“打工”,社会对这类从业者的称呼,也多是“打工者”或“打工仔”。
如今,“打工人”则泛指所有从事体力劳动或者技术劳动的人,无论你是工地搬砖的工人,还是坐办公室“996”的白领,抑或是中层领导、创业者,都可以自称“打工人”。
“打工赚不了几个钱,但多打几份工可以让你没时间花钱。
早安,打工人!”“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打工人!”“没有困难的工作,只有勇敢的打工人!”……网友热传或自创的关于“打工人”的段子和表情包,充满自嘲与宽慰,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极易让人产生强烈的共鸣。
多维解读“打工人”自嘲的背后也有坚韧与奋斗“打工人”段子和表情包流行背后,是年轻人对某些职场现实的吐槽,对生活重担的调侃。
而这些从某种意义上讲,表明不少年轻人在自我认知上的觉醒。
一方面,年轻人最终要学会务实地工作与生活,多务实、少务虚才是年轻人常态化的前进方向。
而多务实、少务虚的前提就是认清自己,构建一种实际的身份认同,不把时间与精力,过多地浪费在不切实际的憧憬与幻想上,从而对未来有一个清醒的认知。
另一方面,在自我认知上觉醒,认识到大家都是“打工人”,有助于消除“职业鄙视链”,至少可减轻职业鄙视程度。
长期以来,人们喜欢把职业分为三六九等,似乎工资低下、待遇不好、干苦活重活的群体才叫“打工者”,而每天坐办公室、写代码、谈生意、开会议等群体叫“为梦想奋斗者”。
然而,“打工人”一词风行,不管是高管、码农还是建筑工,大家不分职业、不分薪水,坦坦荡荡都是“打工人”,没有谁比谁更高贵,这是不是表明以前的职业偏见正在慢慢消散呢?我们也要看到,“打工人”段子和表情包也透露出“打工人”在沉重中的坚韧、在不甘中的奋斗、在平凡中的追求。
2020年度十大流行语作者:来源:《作文周刊·高二版》2021年第19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2020年12月4日,《咬文嚼字》公布2020年度十大流行语:①人民至上,生命至上;②逆行者;③飒;④后浪;⑤神兽;⑥直播带货;⑦双循环;⑧打工人;⑨内卷;⑩凡尔赛文学。
材料二:评选流行语,不仅是在向社会推荐一个词语,也是在向社会推广词语所反映的价值观。
十大流行语或反映时代特征,或弘扬社会正能量,或引导语文生活,充分体现了所选热词的“社会学价值”及“语言学价值”。
在十大流行语中,哪些令你印象最为深刻?哪些最能彰显“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哪些能折射社会现实和时代特色?哪些能引起你的反思?请选择两到三个流行语,充分考虑其联系,结合生活实际,以高二学生小明的身份,给《咬文嚼字》杂志的黄编辑写一封信,说说它们入选的理由,谈谈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脱离材料范围和含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时,要充分考虑所选的流行语之间的联系。
可根据概念之间的关系来进行归类。
概念之间的关系主要分为同一关系、对比关系、条件关系、递进关系等。
(1)同一关系(相同或相似),如:②④、⑥⑦、④⑧等。
(2)对比关系(相反或相对),如:④⑤、②⑩、④⑨等。
(3)因果关系、条件关系,如:①②等。
参考立意:(1)“逆行者”和“打工人”都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奋斗,实现自我价值。
(2)“后浪”和“神兽”,青春就是他们的财富,要努力实现青春的价值。
(3)“逆行者”“后浪”“打工人”,无论身处什么年龄、从事什么职业,拼搏进取是共同的主题。
(4)“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逆行者”,体现出民本思想与责任担当精神。
(5)青年女性的时代价值:“飒”“后浪”。
(6)经济话题:“直播帶货”“双循环”。
十大职场热词你经历过几个?
核心提示:从“裸婚”到“裸辞”,从“用工荒”到“淘职客”,从“职场橡皮人”到“职场木乃伊”,各位童鞋一遍一遍的被这些热词震精着。
童鞋们看那个词符合自己的职场,哪些你伤不起
1、给力
随着“给力”一词在网络上的大肆流行,“给力”似乎也成为了职场“评定”的最高标准。
在最近“最给力”老板排名中,送奔驰、海外旅游作为福利奖励员工的老板荣登榜首位置,而那些勤奋上进、在岗位上不辞辛苦默默无闻工作的职场人被评为最受企业青睐的“给力”员工。
2、微招聘
微博真的伤不起!发微博、玩微博、被微博,微博已经热的发紫了。
微博可以直播婚礼,微博可以让你成为社会厂子里的蛔虫。
不过微博不但可以打拐,更可以招聘!
3、职场木乃伊
现代社会的流水线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却降低了人们对成就的感受和追求。
部分职场人经过几年的打拼之后,变得没有神经,没有痛感,没有效率,没有反应,犹如“木乃伊”,不愿接受新生事物和意见、对批评表扬无所谓、没有耻辱和荣誉感。
4、灰色技能
与过去在学历、文凭、经验上的“较量”相比,如今的职场人越来越重视“灰色技能”的比拼。
不少白领表示应聘时是“硬指标”说了算,但在实际工作中,“会唱歌、酒量好、打牌、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等软实力,却在改变职场升迁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5、裸辞
工作压力身心疲惫达到了极限,长期缺乏工作幸福感,不少白领没找好下家就“毅然”辞职。
选择“裸辞”的人们,代表了职场人已经开始重视自己内心深处
的快乐和追求,而不只局限于薪水、职位等因素。
6、考碗族
公务员的福利,待遇,奖金都非常可观,在当今社会可以说是最稳定的职业。
考碗族到处参加公务员考试,不考到“饭碗”不罢休,为的是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找到一个稳定的落脚点。
7、用工荒
用工荒,是指用工短缺现象。
2011年春节过后,“用工荒”正在全国范围内突显。
用工荒的出现是多方原因造成的,其中既受世界经济形势影响,也和农民工待遇问题有很大关联。
8、压力山大
压力山大谐音人名亚历山大,是用一种诙谐方法表达压力像山一样大。
这种现象在大都市的白领中普遍存在,特别是一些北漂、南漂族,他们在当地没有根基,面临的压力比当地人大很多。
9、奈特尔家庭
在生活和工作节奏愈发提速的今天,职场人的家庭虽然收入在不断增加,却没有时间享受生活,他们成为了“奈特尔家庭(NettelFamily)”。
这样的家庭数量不断增加,而很多“奈特尔”家长十分热衷这样的生活方式,认为这样才能显示出他们的成功。
10、淘职客
敏锐是敏锐者的通行证,平庸是平庸者的墓志铭。
“用工荒”年初袭来,敏锐者用神马第六感觉察到人才市场供求关系的逆转,开始大张狮子口,到处淘职。
一淘平台、二淘机会、三淘薪酬,笑看云卷云舒,神马都是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