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型话题作文审题
- 格式:ppt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42
关系型话题作文审题“四论”一、两点论所谓关系型作文话题,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短语并列组合而成的一种话题形式。
审题时必须兼顾话题构成的各个要素,即“两点论”。
有的考生审题时往往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在行文时大谈一点,却对另外一点置之不理,以致造成偏题、离题。
例1:在非洲,野牛对穷追不舍的非洲豹会突然转身,与猎豹争斗,以期能战胜豹子事实上也经常有这样的情况,面对野牛的争斗非洲豹也无可奈何。
大自然中常有这样的现象,面对强大的天敌,有的动物跪地求饶,任凭天敌吃掉,也有的动物去勇敢地战斗,直到死去或偶然逃掉。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情况。
请以“勇敢和妥协”为话题,写篇文章。
[审题] 审题时必须注意分析“勇敢”和“妥协”两个方面,不可只抓住其中一点。
不仅要谈“面对强大的对手,只有勇敢对待,才有可能绝处逢生甚或成功”,而且要运用正反对比法论证“妥协”行为造成的结果(失败或灭亡)。
二、重点论关系型作文话题,审题时除了要兼顾话题构成的各个要素外,还应该有侧重,要分清楚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要善于敏锐地捕捉重点,敢于突出重点,即“重点论”。
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切不可各个要素泛泛而谈,平均用力,不见重点。
例2:请以“模仿与创新”为话题写篇文章。
[审题] 一般考生认为“模仿与创新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因此往往提出的论点是“既要模仿,又要创新”,两者并重,泛泛而论。
但是如果联系现实,根据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就可提出“要模仿,更要创新”的论点,重点强调“创新”的重要性。
立意就更具现实性,更深刻。
行文时也要突出“创新”。
例3:一个人屋檐下躲雨,看见一个和尚正在撑伞走过。
这人说:“大师,普渡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和尚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
”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说:“现在我也在雨中,该度我了吧?”和尚说:“我也在雨中,你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
关系型话题作文审题一、定义所谓关系型话题作文,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短语并列组合而成的一种作文形式,在具体操作上必须兼顾话题构成的各个要素,清楚地点明其间关系,不可顾此失彼。
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误区误区一: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既然是关系型话题作文,审题时就应当重点把握话题内部两个关系之间的关系,关涉两点,在两点之间寻找突破口。
而我们的考生在审题时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恰恰是割裂了两者的联系,在行文时大谈一点,却对另外一点置之不理,以致造成偏题、离题。
如浙江省2004年高考话题作文“人文素养与发展”,话题内部存在一种条件关系--人文素养的高或低,制约着发展空间的大小。
考生在审题时即要全面审视这种条件关系。
但从考生作文来看,许多离题作文都没有能从两者关系入手,而是或空谈人文素养,或大侃发展,这种“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的做法,最后造成严重失分。
误区二:泛论关系,不见重点。
有的考生在行文中泛论关系,最终使文章陷入泛泛而谈、空洞无物的泥潭。
关系型话题作文要善于敏锐地捕捉重点,敢于突出重点,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2004年高考全国卷话题作文“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在审题时考生当然应准确把握两个关系肢间的关系,如果考生在审题时能以“遭遇挫折”为侧重点,能够从如何对待挫折这个角度切入去行文,而不是流于表面的于两者关系泛泛而谈,那么文章将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有力的拓展。
误区三:另起炉灶或偷换话题。
有些考生根本不了解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区别,彻底抛开了话题,结果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广东卷要求以“语言与沟通”为话题作文,有考生由引出话题的那则冯妇的寓言推出一个结论——应该了解实际情况后再采取行动,做事不能太轻率。
以为这样就符合题意,其实是完全理解错了。
另外,注意偷换概念。
换词也应尽量避免。
即使是同义词也应尽量用话题中的词,以免产生曲解。
关系型作文话题要素间的关系对立统一关系:是非取舍关系:并非绝对关系:并列共存关系:1.对立统一关系: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
关系类议论文导学案高二语文编写:李小静审稿:陈鹏日期:2009-10—29 序号:1【学习目标】(能力层级D级)1、能记住关系型作文话题要素之间的关系主要有哪些。
2、掌握审题技巧3、关系式话题或文题编写论点的一般方法。
【重点难点】1、审题,确定话题要素之间的关系。
2、确定论点【学法指导】1、认真阅读高考链接部分内容,掌握关系式作文话题、命题或材料作文论题的表现形式。
2、总结关系类议论文审题立意的方法,并完成“达标检测”。
【高考链接】关系型作文话题要素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1。
对立统一关系: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
也可称之为无此无彼式。
如2005年全国卷一:话题是《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
细加审题,便能领悟:话题的两个方面是对立统一的,同时又是互为因果联系的,彼此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可以运用所学的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来透析出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构建出符合话题的文章来。
2.是非取舍关系:即指关系型话题的诸要素之间是一是一非、一对一错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
也可称之为有此无彼式.如2005年全国卷三:以“铭记与忘记”为话题进行作文.细加审题,便能领悟:这道题目教育人们要用正确而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历史和现实,教育人们要把关爱铭刻在心,让怨恨随风而去.倡导人与人之间相互包容,奏响创建和谐社会的主旋律。
取舍统一,彰显辨证,什么该记,什么该忘,要体现人文精神,反映时代主题。
3。
并非绝对关系: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但这种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
也可称之为有此未必有彼式,或辩证关系式。
这种类型话题,概念之间存在着极其复杂的关系,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写作时要注意从物质、运动、实践等角度切入,抓住其中一个方面,写清概念之间的辩证关系。
如2003年的高考作文题“感情亲疏”与“认知的正误”之间,就有着复杂的辩证关系,简而言之可以分为:①正影响——感情越亲,对事物的认知就越准确,所谓“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关系型思辨类作文审题训练学习目标:了解关系型思辨类作文掌握关系型思辨类作文审题的方法一、真题体验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2021全国甲卷)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
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
我们过的节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们唱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读的作品如《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荷花淀》《红岩》,我们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我们学习的榜祥如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黄大年,等等,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
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
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请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2022年新高考一卷(“本手、妙手、俗手”)和2022年新高考二卷(“选择·创造·未来”)二、入学联考作文存在的问题1、审题不准。
2、概念不清。
三、真题演练【2021年高考浙江试卷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审题步骤训练】一、读材料,找准思辨话题找出材料的关键句、关键词1.关键句:在题目中勾画2.关键词:二、扣概念,准确理解概念内涵根据你的理解,写出你对概念的理解,并用一句话表明你的中心观点。
3.概念理解:4.中心观点:三、重思辨,要有相互关系的理解、要有主客轻重5.话题涉及有哪两个或哪几个方面?6.话题的重点你偏向哪一方面?四、明构思,搭好主体框架7.本次作文正式文行文,采用的方式是:A 层进式()B 并列式()C 其他()8.请列出你的正文写作提纲(注意:正文至少要有三个主体段)在横线上用一句话填写你每一层要表达的意思。
三元关系型思辨作文审题立意精选(十四)(86至90练)目录86【浙江省Z20联盟第一次联考】话题:“望远镜,显微镜,太阳镜,哈哈镜”87【东莞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查】话题: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88【2022年湖北省七市州高三年级三月联考】话题:适度、降噪、停顿和滋养89【2022年湖北省七市州高三年级三月联考】话题:亲知、闻知和说知90【武汉市2023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考试】话题:“进档、倒档和空档”【正文】86【浙江省Z20联盟第一次联考】话题:“望远镜,显微镜,太阳镜,哈哈镜”【作文真题】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各具功用的镜子:望远镜——放眼远方,显微镜——揭微显隐,太阳镜——抵挡强光,哈哈镜——开怀一笑。
这些镜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也颇有寓意和启发。
作为新时代的学子,如果想给自己的心灵配装两面必需的“镜子”,那么,你怎么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选择与思考。
【要求】①选准角度,确定立意:②明确文体,自拟标题: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⑤不少于800字。
【原题答案】23. [立意解读]材料从物理功能方面提示了四种镜子的作用,而联系人生,四种镜子又都有心灵作用:望远镜一-志存高远/心怀远方/目光要长远,风物长宜放眼量;显微镜- -- 努力看清自己的不足/交友识人要看细/善于发现自已或别人的优点和缺点;太阳镜- --看淡名利,看轻荣导,拒绝诱惑;哈哈镜一--乐观豁达,笑对烦恼、苦难等。
考生应当选定上述四镜中的两镜,分析、挖掘其中的寓意,然后结合人生、社会现实谈自己的感悟与思考即可。
【作文指导】(语文畅学优陈保侯)1.四面镜子,四层关系。
作文材料引出四面镜子,“望远镜,显微镜,太阳镜,哈哈镜”,并对其物理学功用进行简短的精准介绍。
四面镜子功用不一,作文要求从这四面中选取两面展开思考。
可选择的多元关系为四层,思考的范围为两层。
高考思辨性话题作文写作指导:快与慢(审题立意+佳作示例)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普速列车速度不快,逢站必停,票价实惠,最低仅1元。
在高铁快速普及的时代,“小慢慢”承载着沿线群众对更加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示了发展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的温度。
我们追求速度,但不是所有东西都越快越好,社会如此,个人也如此。
在当今社会,我们该如何处理快与慢的关系?请联系现实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理解与思考。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材料主题:人生感悟理性思辨来源:浙江省湖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审题立意】【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由“小慢慢”服务广大群众的彰显的“温度”,引发我们对于“快与慢”的思考。
“我们追求速度,但不是所有东西都越快越好,社会如此,个人也如此”,这句话体现了出题者的态度,也帮助我们扩展思路。
“快与慢”是关系型的话题,最好要围绕其关系展开,全面分析:快的优劣,慢的好坏,以及何时应该快,何时应该慢,什么情况下快,什么情况下慢等等。
本题属于“矛盾关系”的关系类话题作文。
本话题是针对当前社会追求速度、普遍求快的心理而出的一道题。
“快”固然有好的一面,但是一味地求快,却可能失去很多的东西,甚至带来严重的后果,和“快”相比,“慢”显得有点不合时宜,但是“慢”却也给人类带来很多财富,比如说材料中的“小慢慢”,我们熟知的“慢工出细活”,只有慢火才能熬出好汤。
但是“慢”就一定好吗?也不尽然。
所以,我们在构思这个话题的时候,首先要确定要突出哪一点,突出“快”,还是突出“慢”,还是二者并驾齐驱,都要很明显地表示出来,不要含糊。
其次,在论述的时候,必须要辩证地论证,不能绝对化。
避免绝对化的一个方法就是在论述的时候,首先给自己预设一个前提,比如重点是谈“慢”,你可以把观点建立在当前人们普遍求快这个前提上,借此反思,提出在某些时候慢下来,这样的观点就比较辩证,也容易获得别人的认同。
关系型思辨作文审题立意精选(二)(11至20练)11【2021年广东省广州市二模作文题】话题:俯视、仰视与平视12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2届高三10月联考】话题:常识与反常识13【2022届高三炎德·英才十月大联考(长郡月考2)】话题:“增压和减压”14【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高三年级10月联考】话题:经典阅读与文化自信15【九师联盟2022届高三年级9月底联考】话题:速度与温度16【2021·吉林市第二中学高三月考】话题:文化传承与科技发展17【2021·辉南县第六中学高三开学考试】话题:遗憾与辉煌18【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话题:理解与包容19【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话题:经典(传统)与时代20【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话题:边界与打破边界【正文】11【2021年广东省广州市二模作文题】话题:俯视、仰视与平视【真题传送】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与人相处,没有谁愿意被俯视,也不应该俯视他人。
回望历史,中国曾领跑世界,令他国景仰;但也曾因国力衰弱,仰人鼻息,被列强俯视。
人与人、国与国之间如此,文化与文化之间亦如是。
视角,取决于站位与定位,也取决于姿态与心态。
百年变局,面向未来,我们该以怎样的视角看待世界?“世界青年交流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加,并以“拒绝俯视,共创未来”为主题发言。
请完成一篇发言稿。
要求:综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概念理解:①俯视:居高临下,态度傲慢;人人均有独立人格、权利与自尊心,需要得到尊重,故情感上不愿意被他人居高临下地俯视;②景仰,也就是仰视,是一种崇拜,带有看轻自我的意思;③视角,也就是从哪一个角度去看,俯视与仰视就是视角,这里还有一种视角,暗含题意中,值得探讨的就是“平视”。
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几种形式浅析江苏省淮州中学韩维加近年来,高考作文多为话题作文,关系型话题作文倍受命题者青睐。
因为话题作文,有利于考查考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下面就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几种类型略作分析,以期对考生的备考有所帮助。
为了行文方便,笔者把关系型话题中的两方,一个称作A,一个称作B。
一、A影响、制约B【典型例题1】2003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
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
”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
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
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
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
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话题分析】寓言反映主观感情的亲疏浓淡和对客观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当然,任何事情都有例外,为此,话题引导语中用“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一句进行了提示,帮助考生避免材料的单向影响,认识这个话题可以从不同的或相反的角度立意,进而突出话题可以进行多角度思考的作用。
【典型例题2】2004年高考广东卷作文古代时,东瓯(指南部沿海一带)经常发生火灾。
当地人为此很烦恼,却没有办法。
一位商人来到晋国,听说当地有一位叫冯父的人,善于搏虎,非常出名。
由于东瓯的方言与晋国不同,当地“虎”与“火”读音一样,商人以为冯父善于对付火灾,报告国王,将其请到东瓯。
冯父到东瓯后,又发生了火灾,东瓯人将冯父往火里推,结果冯父被烧死。
由于到异地后语言不通,沟通产生误解,导致一人葬身火海,体现了语言对人们沟通带来的巨大影响。
请以“语言与沟通”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话题分析】科技的发展一面便利人们的交流,一面又使人们在情感上更加隔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