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张功能不全性心衰的诊断与处理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诊治体会摘要目的:探讨舒张性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方法:对96例以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者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所有患者经积极有效治疗均于10天后纠正心衰,心功能得到改善。
结论:改善心肌血供氧供,降低心肌氧耗,减轻和逆转心肌肥厚和重塑,增加左室顺应性,可有效预防和纠正舒张功能不全性心衰。
关键词舒张性心衰诊断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是以存在心衰的症状和体征,射血分数(EF)正常或轻度降低,舒张功能异常为特征的一种常见且预后不良的临床综合征,有大約1/3的慢性心衰患者属于这种类型[1]。
其发病机制是由于左心室舒张期主动松弛能力受损,心肌僵硬度增加致左心室在舒张期的充盈受损,心搏量减少,左室舒张末期压增高而发生的心力衰竭。
可单独存在也可与收缩性心衰并存。
现就符合舒张性心衰的96例临床诊治体会如下。
资料与方法96例患者中,男60例,女36例,年龄62~80岁,平均73岁。
其中冠心病6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1例,心肌病9例。
活动后呼吸困难气短84例(87.5%);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39例(40.6%);端坐呼吸15例(15.6%)。
心动过速HR100次/分81例(90.6%)。
心脏听诊闻及S3或S4 18例(18.7%)。
肺部闻及湿性啰音48例(50.0%)。
辅助检查:X线胸片提示肺瘀血肺水肿征象51例(53%)。
心胸比例0.6 72例(75%)。
心脏彩超检查LVEF50% 81例(84.4%)。
室壁运动减弱84例(87.5%)。
结果所有病例均施以积极的病因治疗、休息、限制钠盐摄入、利尿扩血管等减轻心脏负荷措施。
对于端坐呼吸,舌下含化硝酸异山梨酯5mg,每2小时1次或静滴硝酸甘油从小剂量开始,维持量50~100μg/分,同时注意监测血压。
8小时内呼吸改善60例(62.5%),同时辅以ACE抑制剂培哚普利控制血压改善心肌细胞重塑。
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及钙拮抗剂维拉帕米口服控制心率,减少心肌氧耗,缓解肺瘀血,所有病例均于10天后心衰纠正,心功能明显改善。
心力衰竭诊断、处理及护理概述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任何引起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的因素均可导致心脏泵血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求,或心脏仅在心室充盈压升高情况下才能泵血正常的病理生理状态,包括迅速发生(如大面积心肌梗死)或缓慢进行性心功能受损,表现为肺静脉或体循环静脉淤血的症状和体征。
一、心力衰竭的临床分类(一)急性或慢性心力衰竭根据心力衰竭症状发生的速度以及机体是否具有足够的时间启动心力衰竭的代偿机制克服组织间质内的液体潴留,将心力衰竭分为急性和慢性。
急性心力衰竭是由于突然发生心脏结构或功能的异常,导致短期内心输出量明显下降,器官灌注不良和受累心室后向的静脉急性淤血。
如大面积的心肌梗死或心脏瓣膜突然破裂引起的急性心功能不全。
急性心力衰竭可以表现为急性肺水肿或心源性休克,这时建议直接使用急性肺水肿或心源性休克的术语。
慢性心力衰竭是逐渐发生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或急性心力衰竭渐变所致。
心室重塑是其特征,临床表现可从无症状到需辅助循环的支持的终末期心衰。
临床上常见稳定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突然出现急性加重期表现,如伴有急性肺水肿等,又称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期。
(二)收缩性或舒张性心力衰竭收缩性心力衰竭是指因心肌收缩力下降引起心脏泵血功能的低下。
舒张性心力衰竭系因心室松弛和充盈的异常导致心室接受血液的能力受损,表现为心室充盈压升高,肺静脉或体循环静脉淤血和心室充盈容量减少致心搏量降低。
这种松弛和充盈的异常,可以为一过性,如心肌缺血引起的舒张功能不全;也可以是持续的,如发生在向心性心室肥厚或限制性心肌病的舒张功能不全。
很多病人常是收缩性或舒张性心力衰竭共存。
常见于慢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收缩功能的降低既可因心肌坏死,心肌细胞减少所致,又可因暂时性心肌缺血导致急性收缩能力减弱引起;舒张功能的不全则因心室顺应性降低,无弹性的纤维瘢痕组织替代了正常能够舒缩的心肌细胞,且心肌缺血也能引起心室舒张功能的低下。
舒张功能不全性心衰的诊断与处理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心衰都是因为收缩功能不全引起的。
近年来发现的有30%~40%的心衰患者是由于舒张功能不全所引起。
这类患者的收缩功能正常,射血分数不降低,而舒张功能却明显障碍,所以把这类心衰称为舒张功能不全性心衰。
发生心衰的基本机理是心室充盈不足,心室肌顺应性下降,心室肌僵硬性增加,不能满足机体代谢要求。
临床上引起心衰常见的疾病是高血压、冠心病、肥厚性心肌病、主动脉瓣狭窄。
此外,二尖瓣狭窄、三尖瓣狭窄、限制型心肌病、缩窄性心包炎以及心包积液也是舒张功能不全性心衰的常见原因。
舒张功能不全性心衰的诊断此类心衰的临床表现与收缩功能不全性心衰类似。
因此鉴别相当困难。
但如心衰患者的X线和超生心电图示心脏不大或无明显增大,左室射血分数(EF)正常,就应考虑舒张功能不全性心衰。
诊断依据:①有高血压,肥厚性心肌病、主动脉瓣狭窄以及其他原发病的病史;②有呼吸困难、奔马律、肺部啰音等心衰症状,而体检心脏不大;③X线片有肺瘀血的征象,而无心脏扩大,或仅轻度增大;④超声心动图示左室舒张末压内径不大,室壁增厚或正常;左室内经的缩短率>25%,左室充盈速率减慢;⑤超声多普勒示快速充盈期和心房收缩期通过二尖瓣口的血流比≥1.0;⑥有创或无创检查左室射血分数(EF)正常。
判断标准:凡符合前两项就可考虑,符合前三项就可作出临床诊断。
前三项加其他两项就可确诊。
舒张功能不全性心衰的治疗一般的治疗原则:直接增强心肌收缩功率的药物不宜使用。
除非同时伴有收缩功能不全。
扩张血管的药要小心使用。
治疗的主要目的为降低肺及全身静脉压,减少充血。
主要处理限钠、利尿。
但利尿剂应用要小心,不要过度降低前负荷。
硝酸酯类药可以使用。
尽量维持窦性心律,因心房的收缩对舒张晚期的充盈很重要。
防治左室肥厚和心肌缺血。
减慢心率、延长心室充盈时间。
有效的治疗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Ca2+拮抗剂。
双异丙呲胺也可用。
必要时,可用氨力农,米力农。
血浆BNP水平检验对心功能不全(舒张型)的诊断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在诊断舒张型心功能不全中检验血浆BNP水平价值。
方法:以2019.12~2022.1期间我院收治的42例舒张型心功能不全患者为例,将其纳入至研究组,另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42例健康群体,将其纳入至对照组,对两组血浆BNP水平进行对比观察。
结果:研究组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检验血浆BNP水平,可诊断出心功能不全(舒张型),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关键词】血浆BNP水平;心功能不全(舒张型);诊断Diagnostic analysis of plasma BNP level test for cardiac insufficiency (diastolic type)ShihuimingShuangyashan shuangkuang hospital, Shuangyashan 155100,Heilongjiang Province[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detecting plasma BNP level in the diagnosis of diastolic cardiac insufficiency. Methods: Taking 42 patients with diastolic cardiac insufficiency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9 to January 2022 as examples, they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group, and 42 healthy people who underwent physical examination in the same period were included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plasma BNP level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observed. Results: the level of BNP in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cardiac insufficiency(diastolic type) can be diagnosed by testing the plasma BNP level, which has high clinical value.[key words] plasma BNP level; Cardiac insufficiency (diastolic type); diagnosis舒张型心功能不全是因为心室有心脏神经激素产生,经由有关途径降解且排出心室,可以反映患者的心脏-肾脏有关系统功能完整性[1]。
心力弱竭的诊疗标准(Framingham 标准 )心力弱竭心力弱竭( heart failure )简满意衰,是指因为心脏的缩短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阻碍,不可以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致使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输不足,进而惹起心脏循环阻碍症候群,此种阻碍症候群集中表现为肺淤血、腔静脉淤血。
心力弱竭其实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
此中绝大部分的心力弱竭都是以左心衰竭开始的,即第一表现为肺循环淤血。
中文名:心力弱竭外文名:heart failure 又名:充血性心力弱竭、心功能不全原由冠芥蒂已成为欧洲75 岁以下心力弱竭患者的主要病因,和中国的状况相像。
据中国 42 家医院在 1980 、 1990 、 2000 年 3 个整年段对部分地域心力弱竭住院病例所做的回首性检查,冠芥蒂由 1980 年的 36.8%上涨至 2000 年的 45.6%,居各样病因之首。
在高龄老人中高血压也是心力弱竭一个重要的致病要素。
依据病理生理异样,心力弱竭的基本病因可分为:( 1)心肌缩短力减弱:心肌炎、心肌病和冠芥蒂等。
( 2)后负荷增添:高血压、主动脉瓣狭小、肺动脉高压和肺动脉瓣狭小等。
(3)前负荷增添:二尖瓣反流、主动脉瓣反流、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和代谢需求增添的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动静脉瘘等)。
[1] 诱因( 1)治疗不妥:主要为洋地黄用量不妥(过度或不足)。
以及合并使用了克制心肌缩短力(异搏定、β 阻滞剂)或致使水钠潴留(大剂量非甾体抗炎药)的药物。
(2)感染:呼吸道感染和感染性心内膜炎是较重要的诱因。
(3)心律失态:特别是心室率快的心房抖动和其余迅速心律失态。
(4)肺动脉栓塞。
(5)体力或精神负担过大。
[1] 临床分型心脏构造(一)按心力弱竭发展的速度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以慢性居多。
急性者以左心衰竭较常有,主要表现为急性肺水肿。
(二 )依据心力弱竭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左心、右心和尽心衰竭。
舒张功能不全性心衰的诊断与处理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心衰都是因为收缩功能不全引起的。
近年来发现的有30%~40%的心衰患者是由于舒张功能不全所引起。
这类患者的收缩功能正常,射血分数不降低,而舒张功能却明显障碍,所以把这类心衰称为舒张功能不全性心衰。
发生心衰的基本机理是心室充盈不足,心室肌顺应性下降,心室肌僵硬性增加,不能满足机体代谢要求。
临床上引起心衰常见的疾病是高血压、冠心病、肥厚性心肌病、主动脉瓣狭窄。
此外,二尖瓣狭窄、三尖瓣狭窄、限制型心肌病、缩窄性心包炎以及心包积液也是舒张功能不全性心衰的常见原因。
舒张功能不全性心衰的诊断
此类心衰的临床表现与收缩功能不全性心衰类似。
因此鉴别相当困难。
但如心衰患者的x线和超生心电图示心脏不大或无明显增大,左室射血分数(ef)正常,就应考虑舒张功能不全性心衰。
诊断依据:①有高血压,肥厚性心肌病、主动脉瓣狭窄以及其他原发病的病史;②有呼吸困难、奔马律、肺部啰音等心衰症状,而体检心脏不大;③x线片有肺瘀血的征象,而无心脏扩大,或仅轻度增大;④超声心动图示左室舒张末压内径不大,室壁增厚或正常;左室内经的缩短率>25%,左室充盈速率减慢;⑤超声多普勒示快速充盈期和心房收缩期通过二尖瓣口的血流比≥1.0;⑥有创或无创检查左室射血分数(ef)正常。
判断标准:凡符合前两项就可考虑,符合前三项就可作出临床
诊断。
前三项加其他两项就可确诊。
舒张功能不全性心衰的治疗
一般的治疗原则:直接增强心肌收缩功率的药物不宜使用。
除非同时伴有收缩功能不全。
扩张血管的药要小心使用。
治疗的主要目的为降低肺及全身静脉压,减少充血。
主要处理限钠、利尿。
但利尿剂应用要小心,不要过度降低前负荷。
硝酸酯类药可以使用。
尽量维持窦性心律,因心房的收缩对舒张晚期的充盈很重要。
防治左室肥厚和心肌缺血。
减慢心率、延长心室充盈时间。
有效的治疗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ca2+拮抗剂。
双异丙呲胺也可用。
必要时,可用氨力农,米力农。
心钠素可排钠,利尿,扩血管,并促进心肌早期舒缓,改善舒张功能。
β受体阻滞剂的治疗机理:缓慢心率,从而延长心室舒张期的充盈时间,也能增加冠脉的灌注。
可抑制交感神经的收缩血管作用,降低后负荷。
可阻止几茶酚胺对心肌的直接损害。
可使心肌细胞内的去甲肾上腺素储备增加。
负性肌力作用,可降低心肌耗氧,改善心肌缺血。
ca2+拮抗剂的治疗机理:ca2+拮抗剂可使心肌细胞内ca2+减少,增加冠脉流量,有利于改善舒张功能。
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的治疗机理:据报道,氨力农、米力农除强心,扩张外周血管外,并能降低左室舒张末压,因而具有改善舒张功能的作用。
而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具有增加心肌收缩力作用,但能否改善舒张功能尚不确切,临床上宜极慎重。
讨论
总之,舒张功能不全性心衰的存在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传统抗心衰治疗药物只能会使此类心衰进一步的恶化。
如能积极病因治疗及选择有效的药物改善舒张功能,此类心衰还是能够控制的。
当然治疗过程仍有许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解决。
纳洛酮舌下含片含服后1~2分钟崩解,3分钟可溶解出90%以上有效成分,经舌下黏膜迅速吸收,其分布、清除同静脉注射。
本研究结果表明,纳洛酮舌下含片治疗急性酒精中毒可迅速缓解症状,明显缩短中毒后各项恢复时间,其疗效时间与国内文献报告的纳洛酮静脉注射效果相近[2]。
重度中毒纳洛酮治疗组部分病例疗效时间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其原因可能与病例来诊偏晚有关。
因酒精中毒绝大多数为一自限性过程。
来诊时间过晚则自行恢复,所需时间相应较短。
对轻度中毒不同首剂量者比较,发现首剂量0.8mg者疗效优于0.4mg者,表明0.8mg的首剂量在大多数患者较为适宜,本组重度中毒患者纳洛酮首剂量与轻度中毒者相近,但用药总量大于后者,且出现疗效时间较长。
可否通过加大首剂量及单次给药量而缩短中毒恢复时间,需临床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纳洛酮舌下含片治疗病例中,最快出现疗效者为服药后15分钟,最大用药量为5.6mg。
所有患者含服药片后均无不适及不良反应,重症患者清醒后亦无不适主诉,部分患者次日查肝功、肾功能尚未发现异常,提示本品临床应用较为安全。
纳洛酮舌下含片治疗急性单纯酒精中毒,治疗与纳洛酮注射剂相近,但使用却更加方便、经济、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其对急性酒精中毒后乙醇在体内代谢过程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孟庆林,贾永和.纳洛酮的药理与临床[m].第2版.北京: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1.
2 王一镗,刘中民.纳洛酮在急救医学中的作用[j].中国急救医学,1996,4(3):29.
3 程义先生.现代急诊医学诊疗手册[m].北京:中国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373.
4 侯晓平,高林生.纳洛酮在急性酒精中毒中的应用[j].中国急救医学,1997,2(3):25.
5 孟庆林.盐酸纳洛酮拮抗乙醇中毒作用基理的探讨[j].中国急救医学,1996,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