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胆道感染
- 格式:pdf
- 大小:180.36 KB
- 文档页数:2
如何处理急性胆道感染急性胆道感染是急诊经常遇到的急腹症,处理不及时极易引发重症感染、休克,甚至死亡。
快速准确的抢救这类患者,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一、急性胆道感染初诊流程图疑似急性胆道感染患者应及时测量生命体征以判断紧急程度,并立即给予呼吸 / 循环支持治疗,无需等待最终诊断。
然后进行会诊和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根据 TG18 (急性胆道感染——《东京指南(2018)》(Tokyo Guideline 2018,TG18))标准确定最终诊断,并进一步评估严重程度、一般状态,再根据处理流程确定治疗策略。
二、 TG18 急性胆囊炎的诊断标准及严重程度分级诊断标准:A. 局部炎症等:1. 墨菲征2. 右上腹肿物 / 疼痛 / 压痛B. 全身炎症等:1. 发热2.CRP 升高3. 白细胞计数升高C. 影像学改变:急性胆囊炎影像学表现疑诊:A 中 1 项 + B 中 1 项确诊:疑诊 + C严重程度分级:III 级(重度)急性胆囊炎合并下列任何一种器官 / 系统功能不全1.心功能不全:低血压需要使用多巴胺(≥ 5 μg/kg·min),或去甲肾上腺素2.神经系统障碍:意识障碍3.呼吸功能不全:PaO2/FiO2<3004.肾功能不全:少尿,血清肌酐 >2.0 mg/dl5.肝功能不全: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1.56.造血功能障碍:血小板计数<100×10E9/LII 级(中度)急性胆囊炎合并下列任何一种状况1.白细胞计数升高(>18×10E9/L)2.右上腹可触及压痛的肿块3.主诉时间 > 72 小时4.明显的局部炎症(坏疽性胆囊炎,胆囊周围脓肿,肝周脓肿,胆汁性腹膜炎,气肿性胆囊炎)I 级(轻度)尚未达到「III 级」或「II 级」急性胆囊炎标准,也可定义为健康患者的急性胆囊炎,无器官功能不全,胆囊炎症轻,胆囊切除术相对安全、低风险。
急性重症胆管炎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有哪些?急性重症胆管炎是一种发生在急性胆管炎基础上的严重梗阻化脓,相应的会进一步提高胆道内的压力,致使血液中出现大量细菌、内毒素,进而会诱发胆源性休克、败血症,甚至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多器官功能衰竭转化,这是一种最为严重的胆道感染疾病,特点主要表现为发病急、病情危重、变化复杂且迅速、死亡率高、并发症多等。
1临床症状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产生多与结石梗阻或蛔虫在肝胆管污染坏死所造成的肝胆湿热内闭、脏腑不利、热腐成脓有关。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右腹及右上腹痛、寒战、发热、寒战为主,还会出现感染性休克、精神异常的情况,体温≥39℃或≤36℃,脉率≥120次/min,白细胞计数≥20×109/L,胆汁呈脓性且存在胆管内压升高的情况,血培养结果为阳性。
2治疗程序与处方疾病一旦确诊,就需要积极的开展抗休克、抗感染治疗,为及时解除梗阻和引流胆道,就需要及时开展手术治疗。
2.1术前准备抗休克:术前禁食帮助肠胃减压,使用鼻球或面罩进行持续吸氧,完成导尿管的留置工作,认真记录出入量;将两条可靠的静脉通道开通,必要时有必要对中心静脉压进行科学的检测;对血压、脉搏与末梢血氧饱和度等进行密切检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时的进行心电监护。
同时,积极的开展抗感染、解痉、止痛治疗。
2.2手术治疗对胆总管进行适当的切开减压治疗,重视T管引流术,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将胆囊切除;若患者个人情况比较差,则可以先开展胆囊与胆总管双造瘘术治疗,挽救患者生命以后择期再开展根治手术。
2.3介入治疗采用内镜置鼻胆管的方式进行减压引流,待患者病情逐渐稳定以后择期进行胆囊切除与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进行治疗。
3护理措施3.1体液护理强化观察,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循环功能进行密切监测,为补液提供一个可靠的依据,可准确的记录出入量。
休克患者需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补液扩容,确保血容量的尽快恢复;严格按照医嘱给予一定剂量的肾上腺皮质季度,必要时可以采用血管活性药物。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用新方大柴胡汤治重症胆道感染反复发热案病案一:韩某,女,56岁。
初诊:1986年8月15日。
主诉及病史:1975年前,因右上腹痛反复发作,诊为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行手术治疗,术时发现胰腺亦有炎症。
术后9年,常有上腹隐痛、低热,稍加治疗即可缓解。
今年4月中旬,痛势转重,寒热反复发作,高达39.5℃,屡有呕吐,曾3次住院,诊为总胆管炎伴慢性胰腺炎,予输液、抗感染、解症止痛治疗,病情暂时缓解。
刻下出院甫及半月,恙又复发,寒热每周发作1次,延二三天自退,脘胁疼痛,口苦作恶,大便干结,小溲黄赤。
诊查:神萎,有失水貌,舌赤,苔黄,脉细弦数,体温39℃。
血象:白细胞总数8.8×109/L,中性粒细胞0.82;尿检:胰淀粉酶396U。
B超示总胆管扩张。
辨证:肝胆失疏,温热蕴结,化毒化火,薰燔少阳。
治法:疏泄肝胆、清热解毒,用新方大柴胡汤化裁。
处方:柴胡10g 炒枳实10g 大黄6g 黄芩10g 川黄连4g 蒲公英30g 桃仁9g 全瓜蒌20g 海金沙15g 5剂二诊:前后便解2次、腹痛得减,寒热仍有发作(38.5℃),舌脉与前仿佛。
方似对证,但药轻病重,邪势未得大挫。
原方柴胡加为15g,大黄加为12g,黄连加为10g,再进5剂。
三诊:寒热未发,腹痛亦平;大便畅通,日行一两次;精神食欲好转,脉亦缓和。
原方加白术10g、广皮6g,再进5剂。
本病前后共诊5次,服药25剂;四诊后转入调理,追访半年,病情稳定。
按语本病病程颇长,患者住院3次,迭用中西药物治疗乏效。
余抓住肝胆失疏、湿热蕴结、化毒化火的病机,运用新方大柴胡汤,以柴胡为君,开少阳之郁;以枳实、大黄为臣,通胆胃之闭;佐黄连、蒲公英清热解毒,佐桃仁、瓜蒌化瘀散结。
首诊药力较轻,恙未大挫,再诊加重主药,病势迅即向愈。
由此可见,用药诚如用兵,知己知彼,方能克敌制胜;病重药轻,徒使病邪留棧,足以为戒。
重症胆道感染的护理常规一、急救:同前二、病情评估㈠临床表现:1、右上腹疾病:疼痛剧烈,并伴局部压痛,这与胆道梗阻的速度和程度直接有关。
2、发热、寒战:常有突然性高热,多为持续性,伴有剧烈寒战。
3、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淡漠、昏睡以致昏迷,是一种危重凶险的先兆现象,一般表明败血症,随之会导致感染性休克。
4、消化道症状:多数病人伴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
5、肝脏肿大或可触及肿大的胆囊,右上腹部压痛或叩击痛,Murphy征阳性。
6、黄疸,与胆道梗阻程度有关。
7、脉快而弱,烦躁不安,血压低,四肢微汗冷凉,弱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则发展引起休克。
㈡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细胞质内可出现中毒颗粒。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血生化检查可见肝功能损害,电解质紊乱。
2、影像学检查:B超显示肝和胆囊肿大,必要时行CT、ERCP等检查。
三、护理㈠术前护理1、病情观察:①持续观察病人的意识、面色、末梢循环情况,腹痛的性质及程度、尿量、黄疸②检测生命体征、心电图、氧饱和度及血气的变化,了解各重要器官功能状态和体内代谢变化情况。
2、补充液体: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快速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防止体内酸性产物堆积,应用碱性药物,纠正酸碱平衡紊乱,过程中检测血气分析指标,做到边观察边调整方案。
对年龄大或患有心肺疾病的病人补液的速度要加以控制,以免发生心衰和肺水肿。
3、预防休克:当病人出现烦躁或兴奋、面色苍白、手足湿冷、脉搏增快、尿量减少、呼吸过快过深提示休克、无氧代谢所造成的代谢性酸中毒,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4、氧气吸入:评估病人的呼吸功能状况,纠正机体缺氧。
5、控制感染:遵嘱应用抗生素,同时观察体温的变化。
6、禁食和胃肠减压,可减轻腹部胀痛。
7、执行外科术前护理常规。
㈡术后护理1、生命体征的检测: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氧饱和度的变化。
2、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根据病人液体丢失情况、口渴程度、尿量及实验室各项检查结果,按嘱调整好补液速度及数量,如需大量补液时,要严密观察心、肺、肾的情况,防止肺水肿及心力衰竭的发生。
胆道感染的健康教育胆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由细菌或寄生虫引起。
它可以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
因此,针对胆道感染的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胆道感染的病因、症状、预防和治疗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公众对该疾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一、胆道感染的病因胆道感染的主要病因包括:1. 胆囊结石:胆囊结石堵塞了胆道,导致胆汁滞留,容易感染。
2. 胆道解剖异常:一些人天生胆道解剖异常,如胆道狭窄、弯曲,使胆汁排泄不畅,易发生感染。
3. 胆道手术: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等手术后容易引起胆道感染。
4. 其他因素:例如免疫力低下、糖尿病、长期使用抗生素等。
二、胆道感染的症状胆道感染的症状常常被人们忽视,易与其他疾病混淆。
常见症状包括:1. 上腹部疼痛:疼痛可持续或间歇出现,轻重不一。
疼痛多发生在胆囊区域或右上腹。
2. 发热:感染时可能伴随发热,体温较正常范围升高。
3. 恶心、呕吐:由于胆汁滞留和消化功能紊乱,患者常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4. 黄疸:重度胆道感染可能导致黄疸出现,表现为皮肤、黏膜发黄。
5. 腹泻或便秘:胆汁排泄异常可引起消化系统的紊乱,患者常伴有腹泻或便秘等现象。
三、胆道感染的预防措施预防是胆道感染的关键。
以下措施可帮助减少感染风险:1. 合理饮食:避免高脂、高胆固醇食物,多食用富含纤维的水果和蔬菜,保持肠道通畅。
2. 增强免疫力:注意锻炼身体,保持充足睡眠,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
3. 规范用药:遵医嘱正确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和不规范用药。
4. 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5.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早发现和治疗胆囊结石等潜在问题。
四、胆道感染的治疗方法对于已经发生胆道感染的患者,及时治疗非常重要。
治疗方法包括:1. 抗生素治疗:根据病原体和感染程度,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2. 胆道引流:对于胆囊结石引起的感染,可通过胆道引流减轻炎症和感染。
胆道感染患者护理知识引言胆道感染是指胆道系统内部细菌感染引起的病症。
胆道感染的患者需要得到专业的护理,以便及时有效地管理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胆道感染患者的护理知识。
胆道感染介绍胆道感染是由胆道系统内的细菌侵袭引起的疾病。
常见病因包括胆结石、胆道狭窄或肿瘤等。
胆道感染的症状包括发热、腹痛、黄疸等。
早期发现和及时护理对于胆道感染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护理方案1. 提供舒适的环境给予胆道感染患者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环境,保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
注意卫生,定期清洁床单、枕套等物品,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 保持患者安全胆道感染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或腹部不适的情况,需要保持患者的安全。
确保患者床边有呼叫铃,方便随时呼叫医护人员。
定期检查患者的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 观察和记录病情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胆道感染患者的病情变化。
包括监测体温、腹部疼痛程度、黄疸程度等。
同时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治疗过程和用药情况,为医生提供准确的信息。
4. 按时给药根据医生的嘱咐,按时给胆道感染患者服用抗生素和止痛药等药物。
确保患者按时服用,在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不良反应。
5. 促进康复胆道感染康复过程中,饮食和营养摄入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应根据医生的建议,为患者提供合理的饮食和饮水,保证营养的摄入,并密切关注患者的饮食情况。
6. 做好防控措施护理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包括佩戴口罩、手套等,并注意手卫生。
与胆道感染患者接触后,要及时清洗手部。
7. 提供心理支持胆道感染可能给患者带来身体和心理的痛苦。
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支持,鼓励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结论胆道感染患者需要得到专业、全面的护理,以提高治愈率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以上所述的胆道感染患者护理知识是护理人员在护理胆道感染患者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关键点。
通过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
护理人员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
胆道感染的治疗方法
1.胆管炎怎么治疗?
胆管炎怎么治疗?
梗阻性胆管炎并不是一个明确的定义,可以说是梗阻原因引起的胆管炎。
大部分的胆管炎其实也是因为胆道梗阻,并发胆道感染引起的。
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胆道梗阻,治疗一定要解决胆道梗阻。
如果是结石引起的胆道梗阻,可以通过手术取石或者内镜取石把胆道梗阻解除。
如果是肿瘤引起的胆道梗阻,要积极治疗肿瘤。
如果是早期的肿瘤,可以做肿瘤切除术、胆肠吻合术。
如果是晚期的肿瘤可以放置支架,疏通胆管,感染才能被控制,胆管炎才能被治好。
胆管炎的治疗就是积极治疗原发病,需要解决胆道梗阻。
急性胆囊炎以外科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但术前宜常规进行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异常,给予抗生素治疗。
当患者出现以下情况时,宜选用手术治疗:①胆囊炎伴严重的胆道感染;②胆囊炎出现并发症,如胆囊坏疽性炎症、积脓、穿孔等;③准备手术的患者,并发急性胆囊炎者,手术治疗可选用胆囊切除术与胆囊造瘘术。
急性重症胆管炎急性重症胆管炎(acute cholecystitis of severe type,ACST)是在急性胆管炎的基础上产生严重梗阻化脓,使胆道内压力进一步升高时大量细菌及内毒素反流入血液中而产生胆源性休克和败血症,进而转变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和多器官功能衰竭(MOSF),是胆道感染中最严重的一种疾病。
本病具有发病急骤、病情危重、变化复杂和迅速、并发症多和死亡率高等特点。
本病属中医急黄、厥逆、昏迷等病范畴。
】【诊断诊断】一、临床表现本病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寒战高热、黄疸,并早期出现精神症状和休克,严重者在数小时内死亡。
1.腹痛 为最早出现的症状,常为突然发生,开始可为阵发性绞痛,以后可转为持续性上腹痛并阵发性加重。
腹痛的性质可因原有病变不同而各异。
如胆道结石和蛔虫多为剧烈的绞痛,肝管狭窄和肿瘤梗阻等则可能表现为右上腹、肝区的剧烈胀痛。
2.寒战、高热 多在腹痛之后出现。
寒战之后高热。
体温一般在39℃以上,不少病人达40~41℃,每天可有数次寒战和弛张高热,呈多峰型。
部分病人在病程晚期,可出现体温不升,在36℃以下。
3.黄疸 一般在腹痛、高热后发生。
多呈轻至中度黄疸,严重的黄疸少见,一旦发生,应注意恶性胆道梗阻的可能。
急性发作者,小便多呈浓茶色,但灰白色大便不常见,皮肤搔痒亦少见。
如为一侧肝胆管阻塞引起的急性重症胆管炎,可能不表现黄疸或黄疸较轻。
4.精神症状 在休克前后出现,病人表现为烦躁不安、谵妄,以后转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嗜睡、神志不清,甚至昏迷。
为内毒素血症和败血症所致。
5.中毒性休克 多在病程晚期出现,收缩压多在9kpa以下,脉搏细数,在120次/分以上。
病人血压下降前,常有烦躁不安、脉搏加快、呼吸急促、四肢及口唇发绀、随之血压下降,出现休克。
同时有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尿少或无尿等。
6.多器官功能衰竭 为病人终末期的表现。
可出现急性肝衰、急性肾功能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急性胃黏膜病变等表现。
胆道感染临床指南【概述】细菌引起的胆囊炎、胆管炎常合并存在,因此常统称为胆道感染(biliarytract infection,BTIs)。
胆道感染是胆道系统急、慢性炎症的总称,可单独存在,但多与胆石病同时并存,互为因果。
感染的胆道易于形成结石,胆石如阻塞胆总管则有80 %~90%合并感染。
包括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等,发病率一般占急腹症的第二位。
【临床表现】1.急性胆囊炎右上腹剧烈绞痛,持续性伴阵发性加剧,可向右肩背部放射,油腻饮食常为胆绞痛诱发因素,体温常在38℃以上,右上腹有压痛、肌紧张,Murphy征阳性,有时可扪及肿大的胆囊。
如有胆囊壁坏死、穿孔,则全腹肌紧张。
2.慢性胆囊炎上腹部饱胀、嗳气和厌食油腻等消化不良症状,类似“胃痛',有时可感到右肩胛下、右季肋处隐痛,右上腹部可能有轻度压痛和不适,无典型的临床症状,病史可长达数年至十余年,部分患者可曾有胆绞痛及急性胆囊炎发作史。
3.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既往多有胆绞痛或胆道感染反复发作病史。
急性上腹剧痛、寒战高热及黄疸是本病典型三联症状(Charcot三联征)。
上腹或右上腹剧痛最先出现,呈持续性并阵发性加重,旋即寒战、高热,常1日数次出现,黄疸多在腹痛后2~3天内发生。
右上腹或剑突下显著压痛与叩击痛并腹肌紧张,肝脏普遍性肿大、触痛,部分有胆囊肿大。
重症患者三大症状出现不久,即烦躁不安、血压下降或休克,以及神志模糊、谵妄以致昏迷,称为Reynold五联征。
由于胆管梗阻部位不同,上述临床表现只是在严重程度上有所差异。
【诊断要点】1.有食油腻食物史。
2.突然恶心呕吐、右上腹痛、胆囊区压痛症状体征。
3.血白细胞计数增加,常>20×10的9次方/L,伴中性粒细胞核左移和中毒性颗粒。
血清ALT、AST多可升高。
血清淀粉酶亦可升高。
4.辅助检查(1)B超检查:当胆囊横径>5cm、囊壁厚度≥3.5mm,有重要参考价值;在慢性胆囊炎时,除合并结石外,胆囊壁肥厚可能是唯一的征象。
2020年11月第27卷第21期重症胆道感染继发亚肺段肺栓塞误诊1例吴坚芬 尹慧斐 方宇新肺栓塞是一种心肺急症,发病率高,仅次于冠心病、高血压,预后差异大,病死率高。
其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肺栓塞的部位及数量导致梗死面积大小密切相关[1]。
亚肺段肺栓塞患者的胸闷等临床症状轻且不典型,易被误诊,尤其合并胆道疾病等慢性基础疾病时。
现总结我院收治的重症胆道感染继发亚肺段肺栓塞患者1例。
1 病历资料患者,男性,75岁,因“上腹痛2月余,食欲缺乏伴双下肢水肿10天”于2019年4月19日入院。
患者约2个月前出现上腹部持续性胀痛,伴畏寒、寒战,诊断为胆总管结石伴感染、败血症、肝脓肿、低蛋白血症,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胆道支架置入术+肝脓肿穿刺引流术,同时予抗感染、营养支持、输白蛋白等处理,半月余前好转出院。
10天前患者在家出现食欲缺乏,仅进食数瓢羹稀饭,伴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偶感上腹胀痛,结合既往病史,予再次收住院。
既往有胆源性肝硬化、肝内外胆管结石、反复胆总管结石、部分肝叶及胆囊切除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房颤动等病史。
入院查体:T 39.1℃,P 107次/min,R 18次/min,BP 157/105mmHg,巩膜黄染,双肺呼吸音低,可闻及少啰许湿音。
心率120次/min,心律绝对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平软,上腹部有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3次/min,双下肢轻度指凹性水肿。
辅助检查:血常规中WBC 18.1×109/L,N% 95.0%。
CRP 120.6mg/L,降钙素原(PCT)25.51ng/mL。
血生化:ALT 1382U/L,AST 1536U/L,总胆红素109.3μmol/L。
D-二聚体12.64mg/L。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25.3s。
血气分析:PaO291mmHg,PaCO219mmHg,SaO297%。
B型脑钠肽(BNP)2095 pg/mL。
胆道感染鉴别诊断
一、胆道感染鉴别诊断1. 胆道感染鉴别诊断方法2. 什么是胆道感染 3. 胆道感染有什么症状二、胆道感染怎么治疗三、胆道感染怎么饮食
胆道感染鉴别诊断
1、胆道感染鉴别诊断方法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影像学检查,诊断一般无困难。
应注意与消化性溃疡穿孔、急性胰腺炎、高位阑尾炎、肝脓肿、结肠肝曲癌或憩室穿孔,以及右侧肺炎、胸膜炎和肝炎等疾病鉴别。
慢性胆囊炎需与消化性溃疡、胃炎等鉴别。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诊断:结合临床典型的五联征表现、实验室及影像检查常可作出诊断。
对于不具备典型五联征者,当其体温持续在39C以上,脉搏>120次/分,白细胞>20×10E9/L,血小板降低时,即应考虑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2、什么是胆道感染胆道感染、胆石病是胆道系统急、慢性炎症与结石病变的总称,包括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胆管炎、慢性胆管炎、原发性胆管结石症、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等,发病率一般占急腹症的第二位,但在国内沿海与南方的一些省份中已上升为第一位,成为外科的常见、多发、难治疾病。
胆道感染是指胆道内有细菌感染,可单独存在,但多与胆石病同时并存,互为因果。
感染的胆道易于形成结石,胆石如阻塞胆总管则有80-90%合并感染,感染常见细菌为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厌氧菌等。
胆石病在静止期可无明显症状及体征,或仅有上腹部不适、隐痛、厌油腻饮食等症状;当胆道某一部位发生胆石移动、梗阻或细菌感染时,可出现中右上腹绞痛、发热、黄疸等症状,右上腹可出现压痛、肌卫、反跳痛或扪及肿大胆。
一、目的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重症胆道感染在医院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水平,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重症胆道感染预防和控制的各项工作。
三、组织架构1. 成立重症胆道感染防控领导小组,负责制定、修订、监督和执行本预案。
2. 设立重症胆道感染防控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和协调各部门工作。
四、防控措施1. 严格筛查:对所有入院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对疑似重症胆道感染患者进行及时隔离。
2. 早期诊断:对疑似重症胆道感染患者,及时进行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便早期确诊。
3. 隔离治疗:对确诊的重症胆道感染患者,立即进行隔离治疗,防止感染传播。
4. 抗菌药物治疗: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5. 支持治疗:加强营养支持、水、电解质平衡和维持酸碱平衡,改善患者整体状况。
6. 预防感染:严格执行手卫生、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制度,降低感染风险。
7. 健康教育: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五、应急响应1. 发生重症胆道感染病例时,立即启动本预案,并报告防控领导小组。
2. 防控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会诊,制定具体治疗方案。
3. 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4. 对感染源进行彻底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5. 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疫情,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六、总结与评估1. 定期对重症胆道感染防控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改进防控措施。
2. 对应急预案执行情况进行评估,确保预案的有效性。
3. 根据评估结果,修订和完善本预案。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未尽事宜,由防控领导小组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