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魏晋南北朝辞赋(简)
- 格式:ppt
- 大小:403.00 KB
- 文档页数:13
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魏晋南北朝文坛开拓出个性化与美文化的多元发展前景,其中辞赋创作的时代特征最突出:讲究对偶、声律和藻饰之美成为风气,文章句式结构发生变化,其结果是骈文的出现和成熟;赋体也趋于骈化。
第一节别开生面的魏晋文坛一、“以气质为体”与“以情纬文”。
(一)沈约将建安文风归纳为“以气质为体”(《宋书·谢灵运传论》),气质体现为个性,文学更注重个性表现。
曹丕“文以气为主”(《典论·论文》)陆机“吐滂沛乎寸心”(《文赋》)建安辞赋、书信、诏令等的创作,既表现为对旧体载的改造,也表现为强化应用文的文学性,开其后文章创体增类、标能竞才的风尚。
(二)刘勰“气爽才丽”评魏三祖(《文心雕龙·乐府》),“气爽”与“才丽”结合,是建安群才共同特点。
沈约:“二祖陈王咸蓄盛藻,甫乃以情纬文,以文被质。
”(《宋书·谢灵运传论》)建安文章重“气质”,故对藻饰讲求情辞相称,为后世建立了“以情纬文,以文被质”的典范。
三、曹操教令有通脱之风,思想无所顾忌,行文风格不拘常例。
如《让县自明本志令》自述身世志愿,恳切坦率:“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因称心而言,流动率真之气,易带个人色彩。
四、曹丕、曹植的书札。
写作动因似无具体事由,内容多抒当下的悲欢契阔之情,裁书叙心,情文并茂。
如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曹植《与吴季重书》、陈琳《为袁绍檄豫州》、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
曹丕“元瑜书记翩翩,致足乐也”(《与吴质书》)。
“乐”,透露出创作与鉴赏双方对作品文学性的瞩目。
繁钦《与魏文帝笺》、吴质《答东阿王书》、应璩《与侍郎曹长思书》增加用典和骈偶成分。
从总趋势上看,建安文有从辞清志显到藻饰渐繁的过程。
五、词赋。
(一)词赋的新局面—抒情小赋,拓展辞赋的表现领域与表现风格。
沿着东汉以来情理赋的发展方向,魏晋之际辞赋创作显示出抒情化、小品化的特色;随着情感表现领域扩大,作者表现力在个性化基础上进一步加强。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资料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六章魏晋南北朝散文和辞赋简述《三都赋》的特点。
《三都赋》是西晋赋家左思的的主要成就,其特点:一.内容丰富,详尽细致描写了蜀吴魏三国的山川城邑、鸟兽草木、风谣歌舞、重要人物。
二.精心锤炼语言,辞藻壮丽,下笔琳琅。
三.以求实的精神去创作。
简述建安赋作的特点。
一.有一个自觉主动行动辞赋创作的作者群。
如三曹、七子等。
二.建安作家由于思想较为自由,其赋作的题材更为广泛。
如大自然的寒暑阴晴《秋思赋》、飞禽走兽、瓜果树木等,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三.建安赋作的抒情性进一步加强。
四.在艺术上也有新的发展,成为汉赋向南北朝骈赋变化的开端。
第七章魏晋南北朝文名词解释:骈文骈文是一种具有均衡对称之美的文体。
它实际上是广义的散文的一部分,但它与散体单行的狭义的散文相对比而有明显区别。
骈文的主要特征有四:对偶、用典、声律、辞藻。
简述《大人先生传》与《与山巨源绝交书》艺术之异同。
正始时期的文章都是“师心以遣论”,或直言指斥,言辞激烈而掷地有声;或反语讥讽。
堪为代表的,就是阮籍的《大人先生传》与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
但两者在艺术上也有异同:一.《大人先生传》中,作者对那些虚伪的名教人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写。
针对这种规行矩步以谋私利的“君子”,大人先生予以有力的驳斥。
达到一种酣畅淋漓,具有震撼心魂的艺术效果。
二.《与山巨源绝交书》则是另一番风貌。
他拒绝山涛的举荐,不肯与司马氏合作,却以幽默嘲讽出之。
貌似平易之言,将其高洁不污之志尽显,且将官场之俗恶揭露得淋漓尽致。
嵇康、阮籍的散文,既继承建安散文重抒情重文采重个性的特点,又有鲜明独特的现实内容,是散文在重艺术特质方向上发展的重要一环。
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和散⽂魏晋南北朝是我国辞赋发展的⼀个重要转变时期。
从先秦辞赋的抒情化转向了西汉以咏物为主的散体⼤赋,⾃东汉末年开始,以抒情咏物为主的⼩赋逐渐增多。
魏晋南北朝时期,虽仍有散体⼤赋,但咏物抒情⼩赋占了较⼤的⽐重,成为这个时期辞赋的主流。
与东汉班固、张衡等赋家兼善散体⼤赋与骚体辞赋不同,这⼀时期的作家往往集诗⼈与⼩赋作者于⼀⾝,这也标志着诗赋交相影响的深化与合流的趋势。
赋体受诗的影响,语⾔趋向骈偶化。
骈偶作为⼀种增加语⾔对称美的修辞⼿法,被辞赋家们逐渐刻意追求和雕琢,于是骈⽂逐渐取代了辞赋,成为“⼀代之⽂学”。
骈⽂和散⽂是相对⽴⽽存在的。
散⽂是⼀种⽐语⾔精练⽽⼜不受形式约束的⾃由体⽂章。
由于⽂⼈⼤量地⾃觉运⽤骈偶这种修辞⼿法,因⽽南北朝的散⽂并不发达,只在史传、地理等学术著作中有些优秀作品,成就较⾼的是北魏郦道元的《⽔经注》和北魏杨之<洛阳伽蓝记》。
⼀、魏晋南北朝辞赋魏晋时赋的发展呈现出两种趋势。
在内容⽅⾯是咏物赋增多,⼤多取材于“草区禽族”,⽽在此外的⼀些作品中抒情成分增多,在形式⽅⾯则表现为除个别⼤赋外,作品的篇幅普遍短⼩,⾏⽂也⽇趋活泼,很⼤程度上摆脱了汉赋堆积名物辞藻的板重之习。
最能代表这⼀时期辞赋发展成就的,当推曹植、王粲、潘岳和左思等⼈。
曹植最著名、最能代表其艺术成就的是《洛神赋》。
赋序称“感宋⽟对楚王神⼥之事,遂作斯赋”,可知此赋的写作是受到宋⽟《神⼥赋》的启发。
它以浪漫⼿法,通过幻想境界,描写了⼀个神⼈相恋,⽽⼜⽆法结合,终于含恨分离的悲剧故事,充满着抒情⽓氛与神奇⾊彩。
作者将⼀位端庄秀丽的美⼥形象刻画得⼗分⽣动传神。
特别是写她将⾄的神情,更画出了⽔上⼥神的特点,给⼈以若真若幻的感觉,“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尘,动⽆常则,若危若安,进⽌难期,若往若还”。
这种描写,其成就远⾮宋⽟《神⼥赋》可以⽐拟。
王粲在辞赋⽅⾯的成就远远超过他的诗歌。
曹丘在《典论·论⽂》中说:“王粲长于辞赋。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辞赋、骈文与散文第一节魏晋南北朝辞赋一、魏晋南北朝辞赋的特点魏晋南北朝是我国辞赋发展的一个重要转变时期。
这个时期的辞赋作家与辞赋作品,据严可均辑《三国六朝文》和陈元龙辑《历代赋汇》统计,有作品保存至今的作家有284人,保存至今的作品(包括残缺)有1095篇。
其总数为今存汉赋(包括残缺)的六倍。
而且辞赋作品在五十篇以上的作家有曹植(五十八篇)和傅玄(五十六篇),这也是以前未曾有过的盛况。
这个时期辞赋的发展具有下述特点。
第一,抒情化的复归,并有明显的诗赋合流的趋势。
虽仍有散体大赋,但咏物抒情小赋占了较大的比重,成为这个时期辞赋的主流,形式也逐渐融入五、七言诗句;随着永明新体诗的产生,诗句逐渐律化,融入辞赋的诗句也逐渐律化。
第二,语言趋向骈偶化,出现辞赋的一种新形式——骈赋。
第三,艺术风格由汉代散体大赋的堆垛板滞转变为清深绮丽。
第四,辞赋的题材大大扩展。
汉大赋的题材,大都以宫殿、游猎、京都、歌舞为主,咏物赋也多是写帝王贵族身边之物。
东汉以后,稍有变化,然其范围仍然狭小。
到魏晋南北朝,辞赋的题材就大大扩展,抒情、说理、咏物、叙事,各种内容都出现;登临、凭吊、悼亡、伤别、游仙、招隐,各种人生题材都写到。
其中最多的是咏物赋。
飞禽、走兽、奇花、异草,天地、风云、江河、湖海,都是辞赋描写的对象;柑橘、芙蓉、春桃、秋菊、蝙蝠、螳螂、燕鹊、龟鳖都可以入赋。
这类赋,有些侧重于“体物”,但有寄兴者,或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或托物以讽,二、魏晋南北朝辞赋的发展概况辞赋在建安三国时期出现了新的局面,获得了新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作品篇幅短小,题材丰富,抒情性强,具有强烈的生命主体意识,融入了大量的情感因素,与歌功颂德、侧重客观外部物象描写的汉代大赋截然不同,从而拓展了辞赋的表现领域和表现风格。
大量抒情小赋的涌现,标志着辞赋由散体大赋向抒情小赋发展的基本完成,为六朝抒情赋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在这些赋作家中,以王粲和曹植的成就最高。
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节上古歌谣第二节神话传说第二章《诗经》第一节《诗经》的来源、分类和流传第二节社会政治诗第三节情爱诗第四节史诗及其他第五节《诗经》的文学成就第三章先秦散文第一节历史散文第二节诸子散文第四章屈原和楚辞第一节楚辞的产生第二节屈原及其创作第三节《离骚》第四节屈原的其他作品第五节宋玉及其他楚辞作家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章秦汉散文第一节李斯与秦代散文第二节贾谊与西汉初期散文第三节刘向与西汉中后期散文第四节东汉散文第二章司马迁与汉代史传散文第一节司马迁及其《史记》写作第二节《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第三节班固《汉书》及东汉其他历史散文第三章汉代辞赋第一节贾谊、枚乘与汉初辞赋创作的发展趋向第二节司马相如扬雄第三节西汉中后期其他辞赋作家及东汉辞赋的承变第四章汉代诗歌第一节乐府民歌第二节五言诗的起源第三节《古诗十九首》及其他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建安风骨第一节曹操与曹丕第二节曹植第三节建安七子及蔡琰第二章正始之音第一节时代思潮与正始诗歌第二节阮籍诗第三节嵇康诗第三章两晋诗坛第一节太康诗风第二节左思与刘琨第三节游仙诗与玄言诗第四章杰出诗人陶渊明第一节陶渊明的生平及思想第二节陶渊明的诗歌第三节陶渊明的散文和辞赋第五章南北朝诗歌第一节南朝诗歌第二节北朝诗歌第三节南北朝乐府民歌的道理,以舍鱼而取熊掌为喻。
《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章》寓言故事,著名的如“五十步笑百步”(《梁惠王上》)、“揠苗庄周,战国中期宋国蒙人。
后世将庄子和老子并称“老庄”,但庄子否定一切事物的存在,齐同万物的差别,与老子颇有不同。
《庄子》简况。
《庄子》52篇,今存33篇。
现在通行的是郭象注本,包括《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
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子所作,其他是弟子和后学所作。
简说《庄子》的文学特色即是其寓言特色。
《史记》本传说:“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庄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全书基本由一个接一个的寓言组成,这就形成它的明显特征:深邃的思想和美妙艺术表现的统一,把的思想完全融入到一个个美妙的全书又基本是由一个接一个的寓言组成,这就形成了它的一个明显特征:深邃的思想和美妙艺术表现的统一;《庄子》是把深邃的思想完全融入到一个个美妙的寓言故事中去了。
展/示/联/家/风/采骈文辞赋对联2019.E I 骈文辞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辞赋概况文丨李牧童虽然辞赋是有汉一代之文学,但学者赵逵夫认 为,若从艺术成就来看,汉魏南北朝才是辞赋发展最 为充分和成熟的辉煌时期。
这一时期的辞赋特色,首先是抒情化的回归,辞 赋的主流是风格清新的咏物抒情小赋。
其次,从语 言形式来看,辞赋的骈偶化很明显,出现了一种新的 赋体——骈赋。
从表现题材来看,纪游和两性情爱 主题的辞赋大量出现,并有不少同题赋作,诗赋合流 的现象也比较突出,一些赋作出现了五七言诗句揉 合的现象。
另外,这一时期也是辞赋理论的发展成 熟阶段,产生了像《文心雕龙•诠赋》这样系统化理论 化的学术著作。
究其成因,一则汉末以来的党锢之祸和黄巾起 义等造成社会动荡不安。
整个魏晋南北朝三百多年 间,由于统治阶级内部残酷的权力斗争,政局极不稳 定,文人士大夫人人自危,大都避谈政治,厌世自 保。
儒家礼乐那一套已经分崩离析,代之而起的是 老庄及佛教思想的盛行。
《晋书》中描述当时的社会 风气道:“学者以老庄为宗,而黜《六经》;谈者以虚荡 为辨,而贱名检;行身者以放油为通,而狭节信;进仕 者以苟得为贵,而鄙居正;当官者以望空为高,而笑 勤恪。
”儒家重视群体,老庄强调个体,个性的觉醒造 就了文学的自觉,抒情化的冋归成为了大势所趋。
而两性关系本是人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所谓“食色性 也”,两性情爱题材成为表现主题之一,也自在情理 之中。
其次,魏晋时期汉语声律学得到系统发展,尤 其是南齐永明之际,周顒、沈约等人倡导“四声八病”之说,并将其应用到诗文创作之中,对辞赋的骈偶化 乃至律化影响颇大(骈赋和骈文虽然都是骈偶化的 文字,但其主要区别在于,骈赋是有韵之文,而骈文 则是无韵之文)。
李调元曾说道:“永明、天监之际,吴均、沈约诸人,音节谐和,属对密切,而古意渐远,庾子山沿其习,开隋唐之先躅。
古变为律,子山实开 其先。
”(《赋话》)这一时期的辞赋发展,又可以大致分为建安正 始、两晋、刘宋、齐梁陈隋等几个阶段(按:学者叶幼 明的分法)。
展/示/联/家/风/采骈文辞赋对联2019.E I 骈文辞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辞赋概况文丨李牧童虽然辞赋是有汉一代之文学,但学者赵逵夫认 为,若从艺术成就来看,汉魏南北朝才是辞赋发展最 为充分和成熟的辉煌时期。
这一时期的辞赋特色,首先是抒情化的回归,辞 赋的主流是风格清新的咏物抒情小赋。
其次,从语 言形式来看,辞赋的骈偶化很明显,出现了一种新的 赋体——骈赋。
从表现题材来看,纪游和两性情爱 主题的辞赋大量出现,并有不少同题赋作,诗赋合流 的现象也比较突出,一些赋作出现了五七言诗句揉 合的现象。
另外,这一时期也是辞赋理论的发展成 熟阶段,产生了像《文心雕龙•诠赋》这样系统化理论 化的学术著作。
究其成因,一则汉末以来的党锢之祸和黄巾起 义等造成社会动荡不安。
整个魏晋南北朝三百多年 间,由于统治阶级内部残酷的权力斗争,政局极不稳 定,文人士大夫人人自危,大都避谈政治,厌世自 保。
儒家礼乐那一套已经分崩离析,代之而起的是 老庄及佛教思想的盛行。
《晋书》中描述当时的社会 风气道:“学者以老庄为宗,而黜《六经》;谈者以虚荡 为辨,而贱名检;行身者以放油为通,而狭节信;进仕 者以苟得为贵,而鄙居正;当官者以望空为高,而笑 勤恪。
”儒家重视群体,老庄强调个体,个性的觉醒造 就了文学的自觉,抒情化的冋归成为了大势所趋。
而两性关系本是人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所谓“食色性 也”,两性情爱题材成为表现主题之一,也自在情理 之中。
其次,魏晋时期汉语声律学得到系统发展,尤 其是南齐永明之际,周顒、沈约等人倡导“四声八病”之说,并将其应用到诗文创作之中,对辞赋的骈偶化 乃至律化影响颇大(骈赋和骈文虽然都是骈偶化的 文字,但其主要区别在于,骈赋是有韵之文,而骈文 则是无韵之文)。
李调元曾说道:“永明、天监之际,吴均、沈约诸人,音节谐和,属对密切,而古意渐远,庾子山沿其习,开隋唐之先躅。
古变为律,子山实开 其先。
”(《赋话》)这一时期的辞赋发展,又可以大致分为建安正 始、两晋、刘宋、齐梁陈隋等几个阶段(按:学者叶幼 明的分法)。
第三编第六章魏晋南北朝散文和辞赋一、单项选择题1.被鲁迅称为“改造文章的祖师”的人是()。
A.曹植B.曹操C.王粲D.孔融【解析】B 鲁迅说曹操是“改造文章的祖师”,有“清峻的风格”——就是文章要简约严明的意思,他还“力倡通脱”。
2.下列属于曹植作品的是()。
A.《求自试表》B.《与繁钦书》C.《让县自明本志令》D.《求贤令》【解析】A 选项B为曹丕作品。
选项CD为曹操作品。
3.建安文章的作者都有很强的个性特点,其中尤有特色者为()。
A.曹植B.孔融C.曹操D.陈琳【解析】C 建安文章的作者都有很强的个性特点,这与建安士人心态关系密切。
时局给士人带来建功立业的机会,士人们又自视颇高,自信颇强,家家自谓握灵蛇之珠,咸以自骋骐騄于千里,造成了风格各异、异彩纷呈的局面。
其中尤有特色者为曹操。
4.王粲最著名的赋作是()。
A.《登楼赋》B.《思旧赋》C.《洛神赋》D.《三都赋》【解析】A 王粲最著名的赋作是《登楼赋》。
5.建安赋作家中,成就最高的是()。
A.王粲和陈琳B.曹植和刘祯C.曹植和曹丕D.王粲和曹植【解析】D 建安赋作家中,成就最高的是王粲和曹植。
6.魏晋之际的正始时期,政治黑暗恐怖,给士人的精神造成极大压力,表现在赋的创作,其情绪低沉抑郁,其表现委婉曲折,最典型的是()。
A.阮籍的《清思赋》B.曹植的《洛神赋》C.向秀的《思旧赋》D.曹丕的《悼天赋》【解析】C 魏晋之际的正始时期,政治黑暗恐怖,给士人的精神造成极大压力,表现在赋的创作,其情绪低沉抑郁,其表现委婉曲折,最典型的是向秀的《思旧赋》。
7.西晋散文的总体特征是()。
A.繁缛绮丽B.清词丽句C.粗犷豪放D.质朴自然【解析】A 西晋文坛也是注重形式技巧的讲究,以繁缛绮丽为特征。
8.《兰亭集序》的作者是()。
A.李密B.陆机C.王羲之D.陶渊明【解析】C 王羲之作《兰亭集序》。
9.下列属于左思作品的是()。
A.《籍田赋》B.《三都赋》C.《西征赋》D.《海赋》【解析】B 左思作品的是《三都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