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后恢复室病人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4
麻醉科中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处理麻醉科是医学的重要分支,致力于为手术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麻醉管理。
然而,即使在麻醉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患者手术后仍有可能出现并发症。
本文将探讨麻醉科中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一、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1. 麻醉反应麻醉反应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它可以表现为恶心、呕吐、头痛、嗜睡或兴奋等症状。
处理方法包括:- 控制患者的呼吸道,确保通畅;- 给予抗恶心药物,如登记宁、異丙嗪等;- 给予止痛药物,缓解患者的不适感。
2. 术后疼痛术后疼痛是患者术后常见的问题。
适当控制术后疼痛对恢复患者的身体功能和减少并发症非常重要。
处理方法包括:- 评估疼痛等级,选择适当的镇痛药物;- 给予局部麻醉药物,如硬膜外麻醉;- 采用物理疗法,如热敷、按摩等缓解疼痛。
3. 术后感染术后感染是麻醉科中另一常见的并发症。
处理方法包括:- 术前进行预防性抗生素使用;-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 定期更换导管或敷料;- 给予抗生素治疗,控制感染。
4. 呼吸道问题术后呼吸道问题是麻醉科中比较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处理方法包括:- 监测患者的呼吸状态,保持通畅;- 给予支气管扩张药物,促进呼吸道通畅;- 在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使用呼吸机。
二、并发症处理的注意事项1. 及早发现并早期介入对于出现的并发症,应及早发现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对任何异常情况保持警觉,并立即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
2. 多学科合作处理麻醉科中的并发症需要多学科间的合作。
麻醉科医生、外科医生、护士等应紧密配合,共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及时交流和沟通可以减少因误解或信息不完整而导致的错误处理。
3. 个体化治疗每位患者的病情和生理状态不同,对并发症的处理也应个体化。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高龄患者、儿童患者或重症患者,需要更加谨慎地选择药物和治疗方法。
4. 预防为主预防并发症是麻醉科工作的重要部分。
麻醉恢复室全麻患者术后呼吸系统常见并发症分析及护理【摘要】麻醉恢复室是术后重要的监护环节,全麻患者常见呼吸系统并发症需引起护理人员高度重视。
术后呼吸抑制可能因手术后的药物或疼痛而发生,呼吸困难是常见症状。
气道梗阻的发生机制可能是由于分泌物或气道水肿导致,护理措施包括保持气道通畅和定期吸痰。
胸膜腔积液会影响肺的膨胀和通气功能,护理应当及时引流积液。
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护理要点是给予充足的氧气和密切监测呼吸情况。
吸入性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预防措施包括维持气管插管的清洁和定期换气。
麻醉恢复室全麻患者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护理至关重要,护理人员需密切监测患者呼吸情况,及时处理并发症,降低患者的风险。
【关键词】麻醉恢复室、全麻、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护理、呼吸抑制、气道梗阻、胸膜腔积液、呼吸困难、吸入性肺炎、监测、处理、风险降低1. 引言1.1 麻醉恢复室全麻患者术后呼吸系统常见并发症分析及护理麻醉恢复室是患者在全麻手术后恢复的重要场所,而术后呼吸系统的并发症是需要特别重视和护理的一部分。
呼吸系统并发症包括术后呼吸抑制、气道梗阻、胸膜腔积液、患者呼吸困难以及吸入性肺炎等。
这些并发症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护理和处理,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
术后呼吸抑制可能由于麻醉药物的影响导致患者呼吸频率减慢或深度不足,表现为呼吸困难、缺氧等症状。
气道梗阻则是因为气道被异物或分泌物阻塞而导致气流受限,可能会导致患者窒息。
胸膜腔积液会增加胸腔内压力,降低肺的膨胀能力,造成呼吸困难。
患者呼吸困难需要及时的护理干预,以减轻症状并维持正常呼吸功能。
而吸入性肺炎是由于呼吸道受感染引起的炎症,严重时可能会威胁患者的生命。
对于麻醉恢复室全麻患者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护理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呼吸系统的并发症,以降低患者的风险并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2. 正文2.1 术后呼吸抑制的原因和常见症状术后呼吸抑制是麻醉恢复室全麻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全麻药物的抑制作用会影响呼吸中枢的正常工作,导致患者出现呼吸频率减慢、呼吸深度减小甚至呼吸停止的情况。
麻醉恢复室全麻患者术后呼吸系统常见并发症分析及护理一、前言全麻是一种常见的手术麻醉方式,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是全麻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在麻醉恢复室,护士需要对全麻患者进行全面的监测和护理,以防止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对全麻患者术后呼吸系统常见并发症进行分析,并介绍相应的护理措施,以供临床护理工作者参考。
1. 醒后咳嗽和咳痰全麻患者术后常常出现醒后咳嗽和咳痰的症状。
这主要是因为全麻过程中,气管内分泌物及麻醉气体或吸入的刺激性气体所致。
醒后患者咳嗽剧烈,有时可引发术后出血和手术部位创面失血。
咳痰不畅则易引起肺不张。
2. 术后呼吸困难术后呼吸困难是全麻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可能因为全麻后肌松剂过长引起,或因非麻醉原因引起。
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时,往往出现面色苍白、气促、心率加速等表现。
3. 饥渴和伤口处疼痛引起呼吸困难饥渴和伤口处疼痛是全麻患者在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之一。
患者因手术前禁食禁水,术后会感到饥渴,并因伤口处疼痛影响呼吸。
4. 术后咯血在术后的呼吸系统并发症中,术后咯血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可能是由于手术创面愈合不良或患者咳嗽引起出血。
5. 术后肺不张全麻患者术后可能会出现肺不张的症状。
肺不张是由于麻醉过程中肺部积液过多或手术位置影响肺部通气所致。
6. 全身性感染全麻患者术后如出现全身性感染,可能引起脓毒症,严重者可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三、护理措施1. 醒后咳嗽和咳痰的护理措施对于醒后咳嗽和咳痰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情况,并及时给予适当的镇静和防止咳嗽的治疗。
在术后的呼吸系统护理中,还需积极引导患者多次咳嗽和深呼吸,以帮助患者排除呼吸道分泌物。
2. 术后呼吸困难的护理措施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护理人员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采用适当的呼吸辅助措施,如给予吸氧、呼吸抑制(如吸痰、导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等)。
3. 饥渴和伤口处疼痛引起呼吸困难的护理措施对于因饥渴和伤口处疼痛引起呼吸困难的患者,护理人员需及时给予止痛药物和液体补充,以缓解患者的不适感。
麻醉恢复室常见全麻后并发症及处理目的探讨麻醉恢复室(PACU)患者全麻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有效的处理措施,以保证全麻患者安全恢复。
方法分析我院麻醉恢复室2011年1月~2013年12月接收的1180例全身麻醉后恢复患者的情况。
结果99.9%的患者平稳恢复后送回病房,1例患者转入ICU。
PACU常见的并发症有循环不稳定(6.5%)、术后寒颤(5.2%)、低氧血症(5.1%)、術后躁动(2.2%)、术后恶心呕吐(2.1%)、苏醒延迟(0.5%)等。
结论术后2h最易出现麻醉并发症和意外,其发生的原因多数不是单一的,应综合分析,首先要祛除病因,原因不明的先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症处理,待患者呼吸循环稳定、意识清醒,各种反射恢复正常才可安全返回病房。
标签:恢复室;并发症;处理全麻手术结束后早期,由于各种麻醉药作用尚未完全清除,是各种术后并发症的高发期。
据调查,术后死亡病例有50%以上发生在术后第1个24h[1]。
麻醉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的主要任务是保障患者在麻醉恢复期的安全,监护和治疗在此阶段内出现的生理功能紊乱。
现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麻醉恢复室1180例患者的情况,以期了解我院近来麻醉恢复室(PACU)患者常见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有效的处理措施,保证手术患者术后安全、平稳恢复,从而降低麻醉后早期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共1180例,其中男552例(占46.8%),女628例(占53.2%),年龄(2~90岁),其中骨科1120例(95%)、普外24例(2%)、妇科36例(3%)、患者接受麻醉方法:全凭静脉麻醉335例(28.4%),静吸复合麻醉845例(71.6%)。
患者入恢复室后迅速面罩吸氧(氧流量:2~4L/min),使用飞利浦监护仪MP50(PhilipsMP50)监测心电图(ECG)、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心率(HR)、血压(BP),同时判定患者的意识状态。
麻醉恢复室全麻患者术后呼吸系统常见并发症分析及护理麻醉恢复室是手术室与病房的连接通道,是麻醉患者术后监护和护理的重要环节。
在麻醉恢复室,全麻患者术后常见呼吸系统并发症是需要重点关注和及时应对的问题。
本文将就全麻患者术后常见的呼吸系统并发症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以期为临床医护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常见并发症分析1. 喉痉挛全麻患者术后常常出现喉痉挛,主要是由于气道刺激、干燥、神经兴奋或未完全清醒等因素引起的。
喉痉挛会导致患者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甚至发生窒息。
2. 咳嗽在全麻手术后,由于气管插管或气管刺激等因素,患者常常出现咳嗽。
如果咳嗽严重,患者可能出现呼吸窘迫,甚至呼吸困难。
3. 咳血术后出现咳血的情况不常见,但一旦发生,可能是气道黏膜损伤或感染引起的。
咳血可使患者出现气道梗阻和呼吸困难的情况。
4. 肺不张全麻手术后,由于患者长时间卧床不动或术中气体交换受限等因素,易导致患者出现肺不张。
肺不张会使患者出现一系列呼吸系统并发症,如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
5. 感染术后患者抵抗力下降,易受感染的侵袭。
呼吸系统感染会导致患者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
二、护理对策1. 喉痉挛的护理对策对于出现喉痉挛的患者,护士应首先了解患者的情况,排除气道异物或分泌物的存在,保持呼吸道通畅。
并及时给予镇静和镇痛药物,帮助患者缓解痉挛。
2. 咳嗽的护理对策对于出现咳嗽的患者,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情况,注意痰液的排出情况,及时给予合适的镇咳药物。
要积极进行物理理疗,如背部叩击、抚摩等,促进痰液排出,避免发展为呼吸困难。
3. 咳血的护理对策对于出现咳血的患者,护士应立即进行呼吸道护理,保持气道通畅,及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并积极进行护理干预。
必要时要及时抽血送检,确定咳血原因,给予相应处理。
4. 肺不张的护理对策对于出现肺不张的患者,护士应积极帮助患者进行呼吸康复训练,如深呼吸、咳嗽等,并采用物理疗法,如正压通气、吸氧等,帮助患者恢复正常呼吸功能。
麻醉恢复室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一)舌后坠
预防:
1、严格掌握拔管指征。
2、有鼾症史者、肥胖者备口咽通气道。
3、预防性使用糖皮质激素,缓解手术部位水肿。
处理:
1、头后仰,托起下颌,吸氧,辅助呼吸。
2、使用口咽通气道。
3、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取侧卧位,或平卧头偏向一侧。
4、监测血氧,观察缺氧改善情况,必要时行血气分析。
(二)高二氧化碳血症
预防:
1、术前戒烟,如患者有呼吸系统疾病需及时进行专科会诊。
2、术前更换麻醉机钠石灰,保证二氧化碳排出顺畅。
3、保持呼吸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防止出现气道梗阻。
4、合并气体交换障碍的患者,合理调整麻醉机、呼吸机参数,保证通气。
5、适当减少麻醉药的用量,防止出现呼吸抑制。
6、可能存在气道损伤的患者,预防性使用糖皮质激素减轻水肿。
7、严格掌握拔管指征,保证自主呼吸。
8、椎管内麻醉患者,控制阻滞平面。
处理:
1、吸氧,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2、保证呼吸道通畅,解除气道梗阻托下颌,使用口咽通气道,必要时时空行气管插管,辅助控制呼吸。
3、更换麻醉机钠石灰,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呼吸机参数。
4、腹腔镜手术时,注意是否存在二氧化碳吸收。
5、加强对PaCO2的监测,必要时行血气分析。
时疼痛也不明显,但由于干棉球的纤维多,拔针后局部易残留较多的棉絮纤维;棉球本身表面不平整,按压时虽用胶带加压固定,但由于表面受力不均匀,导致局部出血率比用透气胶带组高;棉球需用纸胶固定,纸胶的透气性差、不吸汗,出汗多时影响粘性,降低了加压效果,且胶布易致过敏。
3.3 医用棉签因带有棉絮部呈倒三角形,头部直径最大处约0.4c m,棉絮部长1.5cm,虽然直压法能同时按压皮肤、血管针眼,但需用力紧压,才能使棉签三角形细小部位压住皮肤针眼,因此疼痛明显增加;因为棉签直径小,病人不易对准针眼按压而偏移,且力度或时间不够而引起出血率明显增高;纸胶过敏和不吸汗的缺点也同时存在。
3.4 拔针后嘱病人按压30s~1min,再抬高输液侧手过头顶2~3min,瘀血发生率明显低。
原因是上举肢体利用血液的重力作用促进穿刺点近心端的血液回流,在单位时间内减少了局部静脉压,从而避免了穿刺点皮下出血[2]。
参考文献1 欧少青,钟妹,刘培娟.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方法再探[J] 护理学杂志,2000,15(6) 3782 宋玉莹,汪贵姣.介绍一种静脉输液拔针方法[J].护理学杂志,2002,17(4) 249(收稿日期:2002 09 30)麻醉恢复室病人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张 莉 王冰峰(解放军第465医院手术室,吉林吉林132011)关键词 麻醉 并发症 护理中图分类号:R614,R619+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 6975(2003)03 0273 02作者简介:张莉(1968 ),女,吉林,大专,护师,从事手术室护理工作手术结束后,由于各种麻醉药的残余作用,容易发生并发症,这段时期内对病人的精心观察和及时处理显得格外重要。
本文探讨126例麻醉恢复室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处理,总结了一些临床监测体会,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观察麻醉恢复室收治的病人共126例,年龄3~85岁,ASA !~∀级。
麻醉后恢复室常见并发症处理麻醉后恢复室Dragos Diaconescu, Loreta GrecuI.概述大多数患者都会经历一个平稳的麻醉苏醒期,但术后突发的且危及生命的并发症随时可能发生。
麻醉后恢复室(PACU)可在患者从麻醉状态到完全清醒,以及最后被送回普通病房之前提供良好的密切监测和处理。
PACU通常由一个包括麻醉医师、护士和急救人员在内的专业队伍组成。
它应紧邻手术室(OR),并有X线检查和实验室设备。
必须准备好用于常规处理(氧气、吸引装置、监测系统)和进一步生命支持(呼吸机、压力换能器、输液泵、心肺复苏抢救车)的药物和设备。
Ⅱ.进入PACUA.转送患者应在麻醉医师的直接监视下从手术室送到PACU,最好将床头抬高或将患者置于侧卧位以保证气道通畅。
在面罩下给氧以对抗可能发生的通气不足、缺氧性通气驱动降低和弥散性缺氧。
对于那些需要接受血管活性药治疗的循环不稳定的患者,如果麻醉医师认为必要,在护送过程中需给予心电图、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
B.记录单患者到达PACU,即刻记录生命体征。
麻醉医师应向PACU工作人员提供完整的记录单,并等到PACU工作人员完全接管患者后方可离开。
同时,麻醉医生还应将患者的一些必要情况向手术医生或者PACU主要负责人直接汇报。
这份记录单应包括麻醉和手术过程中的所有情况及谁将进行最后的术后护理。
C.记录单包括的内容1.患者的身份、年龄、手术方法、诊断、既往史摘要、服药史、过敏史、术前生命体征的变化。
应记载的特殊情况包括失聪、心理问题、语言障碍,以及对于感染的预防。
2.血管内留置导管的位置和型号。
3.麻醉前用药、抗生素、麻醉诱导和维持用药、麻醉性镇痛药、肌松药、催醒药、血管活性药、支气管扩张药,以及所给予的其他相关药物。
4.手术过程中的真实情况对于手术中出现的问题(如止血是否完善、引流管的处理、体位受限),必须告知PACU的工作人员。
5.麻醉过程特别是可能影响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过程的问题,如:实验室的化验值、静脉穿刺困难、插管困难、术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和心电图变化。
麻醉后病人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摘要】目的:探讨麻醉后病人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
其中并发症以循环不稳定、心律失常、舌后坠、恶心呕吐、寒战、躁动发生率高,其原因主要与术前准备欠佳、麻醉操作管理不完善、恢复室处理欠妥等有关。
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完善的麻醉管理、妥当的处置,有利于降低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对提高术后病人的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麻醉后并发症;原因及处理【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7-0357-01手术结束后虽然大多数病人能平稳度过麻醉后恢复期,但术后即刻发生的并发症可能是突发的和危及生命的。
为了提高病人在麻醉恢复期的安全性,降低病人在麻醉后的并发症,本文就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其处理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
原因分析及其处理1循环系统并发症由于麻醉剂作用的消失,病人意识和痛觉的逐渐恢复,加之气管导管和吸痰、尿潴留的刺激,可引起病人心率加快、血压上升。
而术前有高血压病史的病人,由于自主神经系统高敏感或术前抗高血压药物的突然中断,往往术中血压波动较大,术后也容易发生高血压。
术后早期低血压主要原因为血容量不足,低血容量又引起心率加快。
心动过缓常见于体温下降、低氧血症、药物的作用。
房颤、室性早搏的病人常常术前有类似发作史。
对于有高血压、冠心病史的病人,更应慎重观察,以便及时发现处理。
处理:①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ecg、呼吸等,观察伤口引流、渗血情况。
一旦出现循环异常,应查明原因,给予药物等对症处理,防止发生心脑血管意外。
②对于意识清醒,肌力恢复,呼吸、循环稳定的病人应及早拔除气管导管,同时吸痰动作应轻柔,减少刺激,避免诱发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和心律失常。
对疼痛剧烈的病人适当镇静、镇痛,以减少循环波动。
③拔除气管导管前预防性用硝酸甘油滴鼻或静脉注射短效降压药物(艾司洛尔、尼卡地平等)可减少高血压发生。
④心理护理。
病人清醒后,对陌生的环境及对手术情况产生焦虑、紧张的情绪,及早向病人提供信息,消除其不良情绪反应。
麻醉后恢复室病人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摘要】目的探讨麻醉后恢复室(PACU)病人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
方法回顾性分析PACU记录完整的1575例次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
结果PACU并发症发生率为31.63%,其中并发症以循环不稳定、心律失常、舌后坠、恶心呕吐、寒战、躁动发生率高,其原因主要与术前准备欠佳、麻醉操作管理不完善、恢复室处理欠妥等有关。
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完善的麻醉管理、妥当的PACU处置,有利于降低PACU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对提高恢复室病人的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麻醉后恢复室;并发症;原因分析AbstractObjectiveTo inquire into the cause of and treatment for common complications occurring in the patients from the postanesthesia recovery unit(PARU).MethodsThe cause of and treatment for complication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ized in 1575 cases.ResultsThe incidence of the complications was 31.63%.The most frequent complications were unstable circulation,arrhythmia,glossocoma,nausea and vomiting,shivering and restlessness.The cause was associated mainly with preoperative preparations being not good enough,imperfect anesthetic operation management and improper aftertreatment.ConclusionsFull preoperative preparations,perfect anesthetic management and proper aftertreatment are advantageous to the reduction in the incidence and death rate of the complications and are significant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ecurity of the patients from the PARU.KEYWORDSpostanesthesia recovery unitcomplicationcausal analysis麻醉后恢复期是早期麻醉并发症和早期手术严重并发症的高发期。
为了提高病人在麻醉恢复期的安全性,降低病人在麻醉后恢复室(post anesthesia care unit ,PACU)的并发症,本文回顾性总结我院2006年6月~2009年7月收治的5060例PACU病人,对在PACU发生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其处理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将5060例中资料完整4980例纳入分析,男3135例、女1845例。
年龄3月~90岁,其中年龄>60岁1465例占29.42%、≤12岁1162例占23.33%(其中婴幼儿246例占小儿麻醉病例的21.17%)。
ASAI~Ⅲ级,择期手术3782例、急诊手术科1198例。
手术范围包括普外科、骨科、心胸外科、妇产科、耳鼻喉科、烧伤整形外科、神经外科、口腔科、眼科,其中全麻4967例占99.74%,硬膜外麻醉13例。
重大手术和重危病人手术麻醉162例(地震期间收治)占PACU病人3.25%。
4967例全麻中除377例采用喉罩全麻,病人在手术室内拔出喉罩送入恢复室外,其余均带气管插管入室。
入室病人常规监测ECG、SPO2、HR、R、T,必要时行有创血压监测。
常规吸氧或呼吸机辅助呼吸,并根据病人情况给予必要的镇痛、镇静、肌松拮抗药等处理。
1.2观察指标血压低于术前基础血压的25%为低血压;高于基础血压的25%或≥140/90 mmHg则为高血压;心律失常:入室后发生的房性、室性期前收缩、心房纤颤(统称为心律紊乱),心率≥100次/min为心动过速,≤50次/min 为心动过缓[1-2]。
记录拔除气管导管后有无喉及气道痉挛、舌后坠以及恢复期有无恶心、呕吐、躁动、寒战、苏醒延迟(苏醒时间>60min)等并发症。
2结果4590例病人带气管导管入室,除2例因复张性肺水肿需呼吸机支持治疗不宜拔管外,其余病人均在入室后20~45min拔除气管导管。
本组PACU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1.62%,具体各种并发症统计见表1。
表1各年龄组术后恢复室常见并发症(略)注:*地震受伤病人胸腔闭式引流术后肺复张性肺水肿3讨论手术结束后虽然大多数病人能平稳度过麻醉后恢复期,但术后即刻发生的并发症可能是突发的和危及生命的。
有国外作者报告[1]PACU并发症发生率为22.1%,严重事件的发生率为0.2%。
PACU并发症的发生则与术前准备不充分、麻醉管理不当以及麻醉医生和护士处理不妥有关[2]。
3.1呼吸系统并发症本组病例呼吸系统并发症中:(1)舌后坠的发生率最高,为3.35%,主要原因系老年、肥胖、镇静肌松药物残余作用致咽喉部组织松弛所至。
此类病人应延长带管时间,待病人完全清醒、肌力恢复后拔管。
(2)喉及气道痉挛发生率0.16%,是PACU突发的和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
其中小儿6例,均发生在拔出气管导管或喉罩20~40min后,其诱因为咽喉部分泌物剌激,2例患儿曾反复发作3次。
6例患儿均于术前两周内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史,且未治愈。
文献报告,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因其咽喉部、气道处于应激高反应状态,全麻后咽喉部、气道易激惹增加喉及气道痉挛的发生率[3]。
本文认为:此类病人行择期口腔、咽喉部手术应尽可能延期,或通过增加呼吸道腺体分泌抑制药用量,在手术结束前,清吸口咽、呼吸道分泌物,恢复期尽量减少各种剌激(包括声音),可降低其发生率。
(3)喉水肿发生原因主要与手术、麻醉操作有关,对此类病人除给予激素治疗外,要密切观察呼吸动度(三凹征程度)、SPO2。
小儿患者必要时给予恰当的镇痛、镇静处理,可减少因哭闹加重患儿缺氧。
(4)再次气管插管:本组发生率为0.08%,较一项13000例大综病例研究中发生率0.2%为低[4],主要发生于入室搬动剌激后病人呛咳明显,表现不能耐受导管。
拔管后病人呼吸浅慢、甚至呼吸暂停,面罩吸氧SPO2<90%,给予镇静、肌松拮抗药无明显改善即行再次气管插管。
因此拔管时机掌握尤为重要,对此类情况注射小剂量丙泊酚,待交接完毕,各项监测完善,再评估能否拔管,可降低再次插管发生率,提高麻醉恢复期的安全性。
3.2循环系统并发症本组病例循环系统并发症中:(1)高血压发生率8.77%,除与疼痛、各种管道剌激(气管导管、尿管等)、吸痰、拔管等有关外,与既往高血压病及其治疗情况有关。
对PACU病人通过恰当的镇痛(小剂量芬太尼)、镇静(小剂量丙泊酚)治疗和减少剌激后可降低高血压的发生率,部分既往高血压病者在恰当镇痛、镇静后血压不降者,可给予硝酸甘油或艾司洛尔控制血压。
(2)心律紊乱发生率为1.56%,小儿患者以心动过速为多,而老年患者以房性、室性期前收缩、心房纤颤则居多,其原因可能与疼痛、低氧血症、尿潴留、血容量不足、低体温、麻醉期间管理欠妥有关。
(3)心动过缓发生率为7.69%,以成年患者为多,可能与原有病史、老年人迷走神经张力增高、阿片类药残余作用、或应用新斯的明拮抗非去极化肌松药、低氧血症等有关。
小儿患者主要与阿片类药物残余作用、严重低氧血症有关。
3.3术后恶心呕吐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 PONV 是全麻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本组其发生率为4.39%,低于文献报告20%~30%[5],其原因可能与病人因素、麻醉药物、手术类型、PACU管理有关。
临床观察发现,通过规范术前用药(阿托品、山茛菪碱)、全麻用药优化(芬太尼、丙泊酚、异氟烷或七氟烷、非去极化肌松剂)以及PACU管理中恰当的镇痛(芬太尼)、镇静(丙泊酚)处理可降低PONV的发生率[5]。
3.4躁动是PACU病人苏醒质量评价指标之一,本组患者多数苏醒后感觉舒适,少部分病人发生躁动,其发生率为1.16%,其原因可能性有:(1)麻醉药残余作用。
(2)术后伤口疼痛。
(3)留置的尿管对尿道、膀胱剌激。
(4)苏醒初期对陌生环境、人员的恐惧心理、缺乏安全感,尤其是小儿患者。
根据发生躁动的原因,可给予肌松拮抗剂和恰当的镇痛、镇静处理,苏醒期间减少各种剌激(包括声音),可降低其发生率。
3.5寒战PACU病人发生寒战可能与麻醉变浅、病人低体温(冬季和夏季室温低、切口暴露、输液等)、术后疼痛、输液反应、苏醒时恐惧心理等有关。
对PACU病人保温和必要的镇痛可降低其发生率。
综上所述,明确PACU并发症的发生率,充分的术前准备、完善的麻醉管理、妥当的PACU处置,对提高恢复室病人的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1]Bothner U,Georgieff M,Schwilk B.The impact of minorperioperative anesthesia-related incidents,events,and complications on postanesthesia care unit utilization[J].Anesth Analg,1999,89(2):506-513.[2]符竣.麻醉恢复室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评估[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临床分册,2002,23(1):60[3]Tait AR,Pandit UA,Voepel-Lewis T ,et e of the laryngeal mask airway in children with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A comparion with endotracheal intubation[J].Anesth Analg,1998,86(4):706-711.[4]Mathew JP,Rosenbaum SH,O'Connor T,et al.Emergency tracheal intubation in the postanesthesia care unit: physician error or patient disease[J].Anesth Analg,1990 ,71(6):691-697.[5]曾因明,邓小明.麻醉学新进展[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97.。